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本第一》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日本第一》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4 03:34: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本第一》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本第一》读后感(一):百年未有之变局:西方衰落到要向东方取经了?

  事实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抑或合作关系的形成是由各国现代化的先后决定的。一般来说,先进国家或者发展进程没有被战争等因素中断的国家,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倾向较为明显,而后发国家为了实现超越式发展,会通过与企业合作,着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当然,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与合作并不是绝对的,美国政府与企业也有合作,只不过没有日本突出。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这一节,作者认为美国应该学习日本,把更多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进而使中央政府有能力统筹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发展目标。“在美国则是一州一个样,复杂而范围广泛的问题层出不穷,美国的制度本来产生于现代化之前的农业社会,这种制度是否能适应今天整个社会的目的,人们对它越来越有疑问。”作者这番话的言下之意,似乎是要变美国的联邦制为中央集权制。

  美国的联邦制的确产于生农业社会,但是今天的联邦已经与美国立国之初的联邦不可同日语,美国内战和大萧条使得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如今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华盛顿等建国之父们无法想象的。没有证据表明联邦制对美国政府的施政效率有负面影响,甚至联邦政府在面对一些棘手问题,如堕胎、枪支等问题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各个州可以采取适合于本地的政策,联邦政府可以回避就这些问题做出一刀切的决定。

  事实上,劳动者是否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例如是否识字),只能在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的同类国家中具有优势(例如中国相对于印度具有这种优势)。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后,即使中国或日本的基础教育在某些指标上比美国做的好,但中国或者日本相对于美国能具备更多的人力资源优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高等教育而非基础教育。

  在企业和官僚中讲究论资排辈,下级服从上级,也是中国和日本共同的特点。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教育、企业和官僚文化当中有如此多的共性?因为中日两国有相近的文化传统,都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同处于此文化圈之中的韩国、台湾、新加坡社会同样具有上述特点,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本不需要互相学习,都共享这一文化传统。而英美各国则是另外一个教育传统,一种文化体系,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所谓去粗取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出版后,美国没有学习日本的教育方式;《中国老师来了》的纪录片火了,英国也不会引进中国的教育模式。

  《日本第一》读后感(二):了解下79年以前的日本还是可以的

  因为工作原因,拿到书后过了两个星期才看,花了两个晚上大约4个小时看完,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谈到的东西有些过时,毕竟这本书是1979年写的,现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也经历过被美国薅羊毛的时代,这是作者没有预见到的。

  看到这本书,很难不想起《菊与刀》,同样是写日本,感觉这本书只是简单的介绍,就像一幅幅图画展现在面前,只展现了日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上不如后者,可能这是个人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过每章作者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作者的本意是美国该向东方向其他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因此以日本为例(当时的中国应该不值得美国警惕和学习),书里只写了好的方面,凡事皆有利弊,在集权统治和精英领导的思想下,人民很难说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力,这点美国是学不来的,也是不会去学的。日本的阶级社会很难说今天就没有(个人对日本不了解),但通过影视片日本和韩国的服从前辈可以看看到论资排辈很严重,就像书里写的公司(企业)采取终身雇佣制和论资排辈制度,在困难时候宁愿少拿钱也不愿意裁员,好像今天不是这样的吧,日本大公司关闭工厂裁员应该是常态了,没有在外企工作过不知道还有没有论资排辈,同一代人只有少数精英可以继续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这种现象?

  日本的信息搜集与研究这点到现在仍不可否认很强,至今仍借着合作开发、考察等名目对我国气象、水文数据进行窃取,这中间有多少人为了一点金钱而出卖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新闻披露的日本间谍案件可见一斑。

  决定问题依靠共识,其实依靠的是少数精英的共识,而不是普遍的共识。大家认为这些人都是某方面的专家,在这个行当工作了一辈子,理所当然懂得就多。这就是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其他国家可以安排一个外行领导内行,但在日本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

  福利依靠公司这点,我觉得除了终身雇佣的公司其他公司也不敢这么做吧,可能是见识少,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以前国内的分工作分房子的好时代已经一起不复返。

  关于公众法律意识更强,说白了就是依法治国,大家相信法律,这点其实从理论上大家都知道是好的,但就作者举例来说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情况,还是个例。

  《日本第一》读后感(三):历史之日本:当代中国之镜

  2015年开始,中国媒体在讨论着一样的问题:中国的工资水平以及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中国的经济恐怕将面临严重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赶超纽约巴黎,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癫狂与恐慌。种种表象之下,人们看到的中国,是另外一个日本。

  对于中国的日本化,很多经济学家和专家都不避讳,但却未必有共同的节奏。我认识一位多次给我们上课的经济学家,就一再强调中国的发展路径会和日本相同,而日本的路径其实也和欧美相同——也就是说,太阳下无新鲜事,全世界国家的发展皆为一道。但他的观点却是乐观的,因为以他的见解,中国正走在的恰是日本70年代末的前夜,简单点说就是,中国起码未来还有十几年的发展潜力。

  不同的意见则悲观许多。从房价入手,将北京与东京的对比已经不止三年五年,而中国股市的非常规泡沫的破灭,更增加了悲观的理由。老龄化在发展,少子化也像极了日本,中国恐怕还赶不上日本的发达化就已经掉进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了。

  所谓镜子,一方面就是映照现实。这一方面,上文就一直在谈,这里仍需列举一二,否则就不能说明中国与书中之日本之相似。中国日本最初的发展模式极为相似,即在本书中也为美国人所不齿的几个策略: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甚至倾销中低端产品,政府对某些行业加以保护与援助,低工资,出口的保护策略等等。在最初的发展之时,经济优先,所以环境保护也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包括东京在内的大人口城市也污染严重。

  但在此之后,转型就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须。在转型之中,同样日本的政府在产业政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日本特有的企业组织制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加强了环保的投入和监督,因此在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无论是经济形态和环境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中国处在这样的转型之中,与日本一样,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主导性质仍然不容置疑,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也发挥着相当有一致性的作用。中日之间的相似,最大方面就在此处。

  但作为镜子而言,日本的历史不仅仅是对中国现实的映射,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需要从中找到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并为中国所用。在这一方面,这本近40年前的著作仍有可取之处。

  另外一方面则是教训。作为后来者,有幸能从前者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乃是最大的幸运。关于日本的泡沫化,作者在写做本书时并未提及也并未预测,但是作者的确在最后的篇章里提到了自己的忧虑:任何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可能出现骄傲情绪,而日本的问题则是国际化不够(或者说只是在以自己的态度国际化),也不注意改善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而这在后来被证明的确是对日本有严重影响的。

  日本在1990年代之后的经济衰退有自身因素,也有全球因素。在全球因素之中,冷战结束令美国民营产业大发展,发达国家在利率等政策上的博弈,中国等国家的崛起等等无一不是影响原因,但若说到决定性因素,日本所犯下的种种错误可能更是核心原因,这其中恐怕就有上文所提到的全球化不够,胸怀不够等问题。

  中国在今天面临着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但是基本的内外因素却又似曾相识。在外面,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政策压力,在内部,传统的组织形式正在出现僵化现象(如同日本终身雇佣制的僵化),而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使得自满情绪升温,这些都是进一步发展的天敌。

  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可面临的选择比当年的日本更多:中国有充足的资源,有广阔的市场,有一定的组织调整灵活性,最重要的是,有看到前者国家的经验教训——这是本书对现在中国的最大意义。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问题可以因此得到简化,因为社会发展最多只有规律,却永远没有公式。

  《日本第一》读后感(四):上进的民族

  一位美国教授去日本教学后,对于日本先进文化的观察,对比美日之间的不同写下了这本书。我觉得作者对日本有深入地了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落后于美国,而后不断地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再后来则是自主研发技术,不再依赖西方,反倒是一路进步。

  阅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徒弟是怎么超越老师的?在战败后,美国对日本做出了很多改造,也帮助了日本。日本从以前的集权专政变成民主制,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政府强调集体,不是个人,很多事情都需要协商,来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比如日本官员勤于收集情报,比如美国的小麦出口,日本会打听美国想那些国家出口,来防止小麦涨价,进而调节小麦进口。日本人同时对每年的粮食需求做出统计,预测下年的需求做好准备。协商上面,每一个制度的颁布不是一个领导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社会各方综合讨论所能定下来的。日本在学习美国的体制结合了自身特点,并且最大限度地发展了自身优势。

  日本人非常的好学,有很强的上进心。美国对于一些群体会给予方便,比如不要求西班牙语的人精通英语,但是日本人在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会导致问题恶化,一些本来就软弱的地方不会得到强化,所以日本不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日本教学非常明确,这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老师通常没有自己的教学目的。日本的升学也比美国来的严格,学生对待升学是非常积极的。日本人经常会派遣人员去跟先进的国家学习技术,他们往往会非常认真的求教,即使是自己会的也不出声。

  我觉得日本人重视群体,自身好学,有危机意识,这些特性使得他们不但虚心求教,自己也潜心研究。

  《日本第一》读后感(五):日本第一的启示:持续学习

  作者在分析日本成功的原因:也是第一个章节,把它归功于日本人的好学,集思广益,对知识的尊重,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也是这本书对我最重要的启示。日本人一向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学校里学习课业知识,获得文凭。出了学校进入工作岗位,还要学习新的技能已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除此以外,家庭生活中还需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好伴侣,当一个好父母。这是我在中国学校上学多年并未接受到的理念,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制度非常欠缺的一点:并没有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道理。小学老师关心我们进入哪所初中,初中老师关注升学率认为进入一所好的高中就高枕无忧,高中老师觉得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等于一辈子的成功。这种短视的教学理念导致很多学生出了学校门可能一辈子就再也不读书,停止进步了。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身体机能可能到30岁之后就开始退化,但心智,思维能力等依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成长。不能忽略的是: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最近一直关注比尔盖茨的个人博客,众所周知,盖茨当年从哈佛大学退学并未获得大学文凭。然而我发现盖茨比任何人都好学,他从13岁起坚持每周读一本书,而且非常博学,读的书数量多,范围广。对社会科学,科学,数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也许正是这种持续学习的习惯让盖茨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人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各种领域善于学习最先进的理念并加以改进。这在足球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都知道三四十年前日本由于身体等方面的劣势在足球领域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最近20年,他们大力学习巴西足球,请巴西的球员到日本联赛踢球,请巴西的教练,把优秀的青年球员送到巴西接受最先进的足球理念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在足球领域已经是亚洲领先,远远领先于中国。相反中国在这几十年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提高足球的方法,也没有系统的学习先进的足球发达国家的理念,导致现在的情况。

  当然我们学习日本,并不是说日本在各个领域都已经超越中国。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民生,社会福利,体育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今天的成功绝大部分也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不能说抄袭,但是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的确是一条捷径。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拥抱变化,持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也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日本第一》读后感(六):解析日本崛起的奥秘

  (此系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日本第一》读后感(七):新版序言(沈丁立 译)

  有些从未读过本书的人错误地以为我在说日本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或将变为世界最大经济体。那不是我的本意。读过我书的人知道,我说“日本第一”,意指日本的社会模式在许多方面都十分成功,所以日本堪称第一。举例来说,日本有着世界上最低的犯罪率以及最高的人寿比例。作为一个大国,日本还有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

  当本书于一九七九年出版时,我能看到日本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在许多方面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竞争者挑战美国。在一九七九年,很多美国人认为我夸大了日本的成功。然而在进入一九八○年代后,大家对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开始感到担忧,本书在美国于是引起人们兴趣,但只有少数人在日本的成功中开始觉醒。

  我相信民族间的竞争就如同国家间竞争一样,只要竞争者致力于把事情做好就可能导致健康的结果。当我写作本书时,我认为美国有很多地方可向日本学习,所以我把此书副标题取为“对美国的启示”。

  在那个时代,多数美国人认为本国什么都比日本做得更好。作为长期在日本观察过它发展的人来说,我相信日本倒有许多值得美国学习之处。

  在我童年时,我有一位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的故事。老师说,“这个人是那么聪明,他可以向任何他人学习”。现在,我的一些中国朋友感到,从规模上讲,中国经济已超日本,所以中国也就不再还有什么要向日本学习的了,一些美国人也这么看。但我相信我的老师是对的,每个国家都能从其他许多国家学到许多东西。我相信邓小平绝对正确:他呼吁中国不要跟随任何一种模式,而应研究整个世界发展,考虑中国可以尝试哪些,之后进行实验并改造那些对中国国情最为适用者。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在世界上最为发达。尽管如此,美国仍有许多方面能向他国学习。譬如,我们能向中国学习如何在高铁领域取得快速进步。日本向其他国家学到了许多东西,但它还发展了许多独特的解决方案,成绩尤其显著。

  我的这本书在一九七九年发表后不久,我们美国人确实从日本受教,学到了如何改善质量控制。一九八○年代,在本书发表后,美国非常担心来自日本的经济竞争。我则认为,美国对于日本成功的健康应对,应是懂得日本的那些成功之道以及向其取经。我感到本书曾对美国产生相当影响,因为更多的美国企业因此研究了日本公司取得高质量的途径。此书在美国也促进了大家关于美国孩子为什么在国际成绩测试中不能取得更高分数的讨论。当日本公司在美国建立了制造厂

  的时候,许多美国经理与工人既因日本质量控制与效率的成功而感到印象深刻,他们也学到了日本人所发展的工厂管理方式。

  我原先是为西方人写这本书,而不是为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的人们。许多在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大陆的读者把这本书当作一种思想的来源来读,想从日本那里学到一些关于推进现代化的东西。本书已被译成韩文、中文、马来语和其他语言。那些国家的读者从本书中获得的信息,不是实现现代化仅仅就是关于技术,而是发展能够增进现代化的宽广的社会系统。

  在一九八○年代,本书仍然受到欢迎。但在一九八九年日本的市场泡沫破灭之后,各国许多人士感到日本不再是一个有用的榜样。确实,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慢,股市也不给力。但在事实上,普通日本人还是享受了非常舒适的生活方式,国家领导们也发现社会制度运转良好。当日本公司高管面临销售下降时,即使公司亏本,他们出于照顾那些忠诚员工的责任也不愿将其解雇,这样股价就会下跌。对公司利润而言,不解雇员工并非好办法,但对凝聚社会、对促进管理层与工人之间的合作,却是好消息。

  本书中我所描述的日本诸多强项,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而且对于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迄今仍能给它们提供启迪。我曾听说当这本书出版之时,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的读者希望通过读这本书从日本获得借鉴,以帮助他们自己的现代化。我希望在三十五年后通过再印此书,仍能激励人们思考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国家能做什么。

  目前,日本仍在一些领域表现出色,值得学习。日本人民收入相对均衡,只有较少的极端富裕或贫穷。日本非常富裕的人群不多,绝大多数家庭有着中产阶级的收入。日本腐败程度低,产品质量高端。日本医疗保健十分普及,而且价格合理。日本犯罪率极低,民众客气有礼。日本污染水平较低,城市干净。早在一九六四年,日本就已发展新干线快速铁路,迄今没有出过导致死亡的任何事故。由于社会有序,日本年轻人愿意在日本生活。日本人民具有诚信,接受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同本书三十五年前首次出版时比较,今日日本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但本书那时所讲述的日本做得很好的那些精华今天依旧还在,本书所讲述的日本之成功仍然提供了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作为自认为既是中国朋友也是日本朋友的一个人,我希望这两个国家能扩大他们的和平互动。这两个国家和平共处,日本和中国人民密切交往,有利于双方利益。我相信这两个国家能够找到改善彼此关系的方法。然而,本书不是关于对外关系的,而是用来描写关于日本取得非常成功的一些重要特点。

  二〇一五年四月(沈丁立译)

  《日本第一》读后感(八):日本第一笔记

  《日本第一》读后感(九):日本第一,日本现在还可以学吗?

  今年上海书展买的,只有八折。

  也因为儿子目前在学习日语,对日本这个国家也想了解一下。

  有关日本的印象都有点刻板,菊与刀,樱花武士 、电气质量过硬、垃圾分类。。。。

  也看了些日本人写的书,主要是类型化小说,推理悬疑多些,感觉小说里的日本人生活更日常些,不是上面的刻板印象。还有里约奥运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那是很现代很萌的八分钟啊。

  所以看到这本《日本第一》还是毫不犹豫买了。

  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书里的内容我也是看过这书才知道,对照本国的现实,也可以看出我们从中借鉴了什么。也许日本的现实已经改变,但是他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官僚制度应该变化不大,优秀特质依然存在。。这本书不卖弄东洋景,老老实实的通过信息材料写出自己的研究观点,总结出日本腾飞的深层原因,不是人云亦云,日本是如何发展的,指出当时的美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什么。真佩服哈佛学者的治学能力。

  他认为日本人好学求索,政府的人员吸引精英,政治上一般都要达成共识,努力公平分配,大企业强调认同感和绩效,在教育上舍得投资,均衡各地的教育资源,福利上不养懒汉也兼顾公平。犯罪控制上也卓有成效。很全面,限于篇幅也浮光掠影。主要通过政府数据说话。

  ”一九七三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问题压倒一切。主管中东石油的官员认为。日本若要确保中东石油源源而来,光是买油,向当地投资,那是不够的。他们决定要在中东搞技术开发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产油国更多的依赖日本的石油技术专利和技术援助。要办好这件事,就需要取得中东商情和社会风俗的大量信息。于是日本攻读阿拉伯文和中东文化的人一下子增加起来。日本希望用这话总方法来加强同中东的联系,以便将来能更可靠地进口石油资源。“真没想过这样学习的啊。

  还有据说他们犯罪率很低,一年的犯罪案件会不会比他们推理悬疑小说中的一年的犯罪案件还少?

  虽然是40年前的书。但是读一读还是有收获的,特别是盲目自大的有些人,师夷长技才能制夷啊。”如果美国对日本的成功熟视无睹,不求上进,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埋怨别人,那么涅摩西斯的报应,就在劫难逃了。“这里不止适用于美国吧。

  现在在朋友圈中都不能提日本,总是引起极端反应。唉,老百姓就不能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