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4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本の手感设计》是一本由[台]李佩玲 / [台]黄亚纪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1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一):素朴之美

  和中国传统重雕镂重离的工艺美学不同,日本的工艺美学更接近中国的山水写意画,以素朴的写意,呈现着自得自由且静观的心灵之美。

  素朴,一是指材质的特质,一是所呈现出的美。守素抱朴,首先是局囿于材质之珍稀,故一切以自然原生为上。手工时代,金属之器主杀伐,采集锻造甚难,故适合用来做重器以达威慑之用,也以错彩缕金为身份象征。而相对应的,山水树木,则更接近人的自然韵律,有成长、衰退,于自然气候中又处于弱柔之势,而日本岛自古自然灾难众多,因此对自然的崇拜和同情,便成了理所当然。风花雪月、晴雨旱涝,推动着生命的转折、委婉、困顿、勃发,因此,对柔弱之原生态自然材质的亲近,便成了人的本能。对自然化原生态材质的亲近,也必定延伸出对设计的朴拙、自然、素淡之美的执着

  因此所生发的自然美学,也充分体现了在天地之间以应和“至柔而动而刚”的文化心理积淀。读《源氏物语》之时,最受触动的,不是作为故事主轴的光源氏家族的情事,而在于其中对于节气的感悟。不同的季节所带来的不同的情境、服饰着装及饮食礼仪的变迁,以及在各个时段出现的具有自然化人名的女子,无不映合着这种应和自然韵律的素朴美学。而在日本的工艺设计中,对材质的原生态选择、以及在处理材质之时尽量减少雕琢和人工感,正如庄子所谓“依乎天理”。《日本の手感设计》第一部分总结的“构、缺、拙、涩”等美学元素。其实也正是万物“天理”的本真质素。这样所维持的,材质和人的感官之间处于“不隔”和“隔”,恰恰是破除了因刻意强调统一的美之多元维度。

  而以全球工业时代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迁,恰如《道德经》中所提到的“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之奢侈,普及到大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说古代的欧洲和中国上层,追求名贵材质的质感和雕琢,是基于生产力的不发达,而工业时代的技术革新让技术平民化的同时,感官从农耕时代的匮乏一下子转变为泛滥,尤其是电脑时代信息爆炸和消费快餐化,对传统以静观体验为主的美学处于岌岌可危阶段,如村上隆等具有暴发户典型性质的伪艺术成为当下时代的典型美学危机。而日本式的素朴美学,在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就尤受关注。相对而言,技术的进步,让素朴美学的外在表征变得容易,如包豪斯的许多设计以及21世纪风靡全球的苹果热潮,无不以极简的工业技术之美和传统的素朴美学形成了呼应。然而,素美的内在精神,在刹那之间获得“隔”与“不隔”的淡泊静照,如何通过设计去对抗时代的大浪潮,则是真正对艺术家挑战。《日本の手感设计》中所列举三十几位日本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表达了日式美学“亲切、惜物”的表征,彰明了他们和传统素朴美学的承继关系。这种设计是对当代社会过度强调占有的恶俗消费习俗的一种反抗,以一种执着的精神证实着美在后工业时代的可能性,这唯实令人动容。

  2011-8-5读毕,随感于和声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二):说的有点感觉

  正如其他的评价:一本随便翻翻的书。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杂志,没错,这就是一本类似某设计杂志关于日本设计的专栏的合订本,比较适合随便翻翻,找找感觉。

  “和敬清寂”“缺、拙、涩”,我好喜欢这些字眼。本书正是从日本万物有灵的神道教信仰开始说起。看过《千与千寻》的同学肯定知道吧,神道教认为事物皆有神灵,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山神、石神、河神,说不定还有电视神、书神、pad神之类的。日本人相信再小的事物中都是有神灵的,所以万分敬重,对自然虔诚谦逊。影响在设计上就是格外注重设计制作,他们得对的起材料里面的神灵。

  日本设计在亚洲是走在前面的,他们多年的积淀而拥有了很多优秀企业,推出了商业上很有成功的优秀设计。而在高端的学术领域,他们似乎已经建立了日本的设计文化、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这本书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孤陋寡闻如我,没有感觉到亚洲的其他国家有这种发展势头,放眼全球,也没有几个国家把自己的设计包装的如此有内涵深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日本的优秀设计很明显的在注重更多意识形态的表达,这好像更是艺术。

  国内好像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开始向日本这种大师感的靠拢,因为没出过国,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如何看待这种设计表达的,或者说大家的游戏规则其实是一样的。评价设计的时候,能为你的设计找到合适缘由是能加分不少的,因为这个设计有想法。日本人从他们的传统文化为他们的设计找到了很有分量的说法(当然真实的关系是反过来的),所以他们成功了,至少可以自娱自乐了。这就值得我们学习了。

  这本书的装帧排版都很不错字体好看,纸厚,实在是又一装逼利器,放在手边翻翻挺好的,适合有钱有闲的人士,苦逼的设计学生们就省了吧。看不是我买的书就是爽啊,而且越贵越爽。还有就是,字太多了,图不够啊,怎么一种浏览网站的感觉,要再详细,再深入,让我们看看人家是怎么搞设计的么。。。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三):用心做设计,手感会在指尖诞生

  上周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是它的封皮吸引了我,可以完全打开的封皮,将全书介绍的主要设计作品以灰调形式一一展现,拿到书的一瞬间,我便被日本的文化吸引。

  花了多半日时间快速读完了这本书,手感、拙朴、自然。日本的设计总是这么容易被捕捉,因其中处处流露一个民族的文化,谦逊、包容,用心。以手传达的设计触动使用者的五感,从而情物合一。

  对于手感设计的表达在全书的开篇,很吸引我。虽然未到日本,但读着这些文字,我的内心已能触碰日本的设计,浮华尽退后的朴与涩是对现代化批量生产无言的抨击。日本的手感设计,是独一无二一生一次的设计,没有两件产品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的产品才是倾注了感情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试问如今,一个民族中这样的坚持存在多少?

  对于书的竖排版,说实话,不大习惯。此外,这本书拿在手中的质感远远不如刚刚入手的《设计中的设计》。

  对于其中的设计举例,原研哉是第一个,对我来说却也是最后一个。仔细翻看会发现书中所举的例子对手感的把握渐行渐远。不知是我出现了偏差还是书...

  总体来说,读过这样一本书,我的获益匪浅。日本设计与手感同在,用心做设计,手感会在指尖诞生。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四):一般般。。

  图很大、很多。文字很少、很稀(还有很多文字是重复的,纯属凑字数!!!!!)

  书整体分两部分:1.作者李佩玲自己的一片小文章,总体介绍了一下日本的设计文化(只是介绍性的,没什么用);2. 介绍32个设计师及其代表作(这部分非常没劲,跟看设计杂志一样的感觉,很浅的介绍,一点儿都不深入)

  32个设计师及其代表作的介绍部分的结构大致为:

  1. 以代表作照片作为标题页(2P),配以作者的1-2句文字(摘于正文或采访记录

  2.介绍正文(相当一部分是摘自采访记录)+ 作品照片

  3.采访记录(4-5个问题,问每个设计是都差不多,很俗套又没有深度。一般诸如“你什么时候开始做设计?”、“对日本手感设计的看法”、“近期新的设计计划”……这类的问题)

  4.设计师简历

  总结:本书就是一本超厚的杂志。。。语言也都是“杂志体”很无味。。一点儿也不深入。书中所谓的“手感”都是建立在以天然材料为材质的设计的基础上的(原木、漆器、陶土瓷器……)

  全书只有很少的几个设计师是用工业材料做出手感来的,这样才是对于手感的设计。而直接采用天然的手感加入设计之中,那叫有手感的设计,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本书大部分都是讲后者。

  简体版的装订质量不太好,看了一遍,就开胶了,还好线没有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