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7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精选10篇

  《知日·料理之魂》是一本由苏静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1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一):这是在干什么啊

  不爽。

  有关内容||||||||||||||||

  在地铁上粗略的读了这本书。这么说是因为翻过目录,折叠彩页,整版图片还有竖版文字之后,我看到了作者为北大路鲁山人的一篇文章

  “ 我们去旅行的时候,总是要吃汽车便当或是旅馆的料理,但这些东西着实不美味到让人无言。这样的料理几乎算不上是日本料理。西洋料理倒是多少能够吃得下去,中国料理也一样。究其原因,西洋料理与中国料理的做法都极为简单单纯,主要记住了步骤,谁都可以轻松地做出来。”

  张大千做吕宋黄翅要用十四天,就算是家常菜也向来没有规定过步骤和用量。烫干丝,水晶肴肉,狮子头,炸一碗辣椒油都不可能做到“记住了步骤,谁都可以轻松做出来”。

  再看后面的文章谈到如何选取原料,不该讨论普通的料理问题而是钻研于用什么样的紫菜、萝卜和水,还有海带高汤的问题,越发感觉这是在胡闹呀。百度了作者,怎么看都不像是写出这种话的人。若是随便找来一位作家写出这些东西,我肯定会把书往地下扔骂扯犊子呢什么破玩意,但是外界评价如此德高望重的国宝,我还是把书合上放进包里然后轻轻地想‘这是在干什么呀’比较妥当。爱你犹爱季羡林。

  有关杂志||||||||||||||||||

  貌似有关于日本的话题还是敏感的,知日这种由大部分国人编辑介绍日本的杂志(而且大部分都是在说日本的优点),如果给我的父辈看,他们肯定会撕书。我之前买过铁道还有漫画的特辑对它的印象不错也就消除了‘这种书不会被老爸撕了吗?’的不安因素。但是买过这期就很失望,不说内容丰富专业全面与否,选材就有问题,赞扬外来文化可以,但是何必提及本国呢?感觉有点过了哟,在过渡一点真的不会被人民拍板砖吗?

  写到这想起一个问题,难道作者所说的是日式的所谓中华料理吗?

  我想不大可能。

  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想“什么破玩意!(╯°Д°)╯︵ ┻━┻” “你丫就拽吧!(╯°Д°)╯︵ ┻━┻” “去你奶奶玻璃心!(╯°Д°)╯︵ ┻━┻”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二):料理の魂

  一直很喜欢日料,终于终于,等待了这本日料特辑。

  其开篇便以日本料理利是大年表插入,长长的大事清晰记录着日料的兴衰。你会感叹:日料竟然经历了如此悠久的历史可想而知,日料已不仅仅是日本饮食,而是日本独特的文化所在。许多人了解日本都是从她的料理开始的,日料可以说是日本的精粹所在了。

  我比较喜欢的是在这本《料理の魂》里,做着多数用手绘的形式来描画食物精致、简约。里面还介绍了许多日料的制作方法及日本人日常饮食风俗。令我感慨良多的莫过于通过阅读这些,我明白了日本人并不是每天都在吃寿司,刺身等生食的,外国人对其贴了标签,想真正了解他们的饮食文化,还需要更多地去探索。

  日本人对料理要求甚高,必须要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新鲜”是日料厨师一直遵从的法则,不新鲜的食物会被要求马上倒掉。

  总的来说,我从这本书上学到许多日料文化精华,初步了解了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三):凌乱杂志水准的知日

  严格意义上讲,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出版方式来说,知日系列不能构成图书范畴,更像是杂志。我有幸杂志和图书的编辑都做过,能忠实的评价一下该作。

  首先这本“书”的整体构架及逻辑非常混乱,这是我不能称其为书的最主要原因。所谓书,要有一个连贯的脉络支撑,而不是零散的拼凑;所谓杂志,每期要有一个主题,再细分各个板块,以单篇文章的形式讲述板块内容,大体不会很深入或很具考究性,但知识面会很广,杂志的板块上就可以自由些,有些甚至可以和本次主题无关(一种情况是杂志常年存在的板块,一种就是凑页现象)。本次的知日比较接近杂志路线,甚至还不如。杂志大抵还有板块主题之分,而这本料理之魂,从头到底没有和题目沾边,没有点透何为料理之魂,没有书的连贯性,就也没有求其次做板块,大大小小数十篇文章零散的排列,在逻辑上也没有做考究。好一点的内容像是来自很多年前的日本杂志,差的内容完全是编辑自己攒的。后半段甚至插入和料理完全无关的摄影师介绍及购物等等。说实话,让编辑我觉得很恶心

  虽然出版方写的中信出版社,但我相信多半出自工作室只手,没有严格的编校审核,文中多处纯日语出现标题等,没有中文翻译。想本人编辑时,是多么希望本社的审校能有点想象力,不要处处咬文嚼字破坏设计感的翻译及排版,但他们从来没有妥协过。因此我猜想此书没有经过严格审核,更像是杂志的作风

  多数的文章是拿来凑数的,但也不乏有可取之材。没有作者没有摄影者的文章,图片不敢使用原貌,总得打个框框遮遮掩掩,我懂我懂。主编苏静的卷首语,谦虚的说自己因为在料理方面不是很擅长,不能以老饕的身份发言,确实说对了,因为主编的发言主旨竟直接套用书中作者的话,拜托。。。走点心,不了解咱可以说说做这书的困难性嘛。版权页上封面上除了主编和出版社其他一律没有出现,责任编辑呢?美术编辑呢?校对呢?监印呢?同行人总能发现这些小秘密

  不过在如此混乱的结构下同行都能乱入买了一本还看完了,说明它也没有那么那么的烂,最起码宣传上是可取的,主题定义上是吸引人的。最重要版式设计上大多是出色的,但风格统一,疑似出自多人之手,有喜欢日式风格排版的朋友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入手一本,风格元多化有风格多元化的好处,喜欢食物插图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入手一本,里面的手绘插图的确很精美,不过为数不多

  我的建议是知日系列挑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解解眼馋就够了。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四):欣赏并吐槽着

  在接连出了几个比较小众的特集后,《知日》终于出了一个很大众的话题,料理。虽然日本料理在读者群中是如此普众,要出一本有水准的专辑并不简单,但《知日》还是雄心勃勃样子,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料理之魂》。

  但内容却不是这样。

  开篇的和食时间线其实很专业的,简直就是《日本料理的文化史》一书的图形化表示,但表述更清晰。接下来对15人之谈却有些参差不齐,有些人虽被冠以美食家之名,但或许并不钻研日本料理,对日本料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虽有日本料理是日本文化载体的认识,但肚子里的油水恐怕并未自圆其说。还有一些观点上可探讨之处,比如箱寿司、押寿司和笹寿司是否真是三种不同的寿司还是仅仅是名字上的不同。又比如很多人都将寿司作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料理,当然这是最大众的直观印象,路上你问10个人恐怕大多都会说是寿司。但就我看来,怀石料理的季节性和人文承载力岂是握寿司可比?就说季节性,虽握寿司的时令性也很强,但似乎还是弱于怀石料理,这点看看高级寿司店及怀石料理店四季菜单的不同度就可知,当然,对于日料这种大众化的话题,就如多少巴西人就有多少巴西国家队主教练意见太多了。

  但参差的恐怕还在后面,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就单独而言,大抵是好文,不过如果放在一个特辑内,主题就不明确了,深浅度也相差太大。到底是要突出日本料理和文化的关系,还是要介绍日本料理的历史,还是更直白的普及日本料理的种类,抑或是干脆教你则么吃料理,编辑好像都想说,但都没说到位,或者用一篇如此篇幅的文章是说不到位的。到后来用那么多页来表示几位主妇家庭料理菜单、做法,哪怕她们多著名,但还是让我大跌眼镜了,家庭料理当然也是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与《料理之魂》书名想要传达的厚重感似乎相差太远,这本专辑应该并不是一本食谱吧。贴剧本配剧照给我的感觉和上菜单一样,不是很合适,我真心没从这些对白中获取对料理更深的认识。

  日本各地乡土料理的介绍时我最欣赏的内容,一个月前我参加一个沙龙时也着重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那么多都道府县,要把所有的乡土料理都介绍完是不现实的,这里介绍的很好了。但还是有一些要探讨,仙台牛舌的流行是否是由于米国占领军的消费牛肉而不吃牛舌的缘故,似乎在仙台本地有不认同这样说法的观点,因为佐野启四郎本身就有西餐的料理经验,而牛舌在西餐中好像很早就有,他是受启发创作牛舌料理,还是如文中那样捡到下脚料突发奇想做做,请考证。

  总体而言,与原先的期待差距,并没有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一般大众的普众,或许也没做好,做料理专辑的确比较难,就如苏静卷首所说,入门深似海,请在以后做的更好。

  一家之言诚恳意见。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五):日料新认知

  虽早有耳闻知日排版杂乱的说法,但看后却意外地有“这就是知日独特的风格特点吧。"这样的想法,如果哪天知日正儿八经地排版了我还可能有点不习惯呢。

  通过这本料理之魂对日料有了新的认识,起码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跟日本外教聊日料的时候,他还惊奇我怎么对日料的了解那么多,我说从知日上学来的。知日就是让大家去认识日本,我觉得这本书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日本家庭料理风景“这一部分,家庭七日餐,每天都有新变化,我看到了母亲为了家庭付出的那份真心。

  不过缺点还是有的,图片没有那么的吸引人,为什么没有提及深夜食堂(纯属个人向),有些文章其实可删减,这样可能内容更完整充实些。

  总的来说此书还是值得认真一读的。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六):和食的浅显表白

  接触美食料理书籍,最容易就是被书中那些精美的美食图片吸引。

  我愿意把它当做和食的一次展示,展示有用心,或许作者想展示很多,展示和食的历史和今天,又如何成为载体展现食之人们情感初衷很好,想呈现饱满的和食。但是在一本图片占据大幅篇幅的类似杂志的书籍中,想实现是有难度。就不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拉拉杂杂的一大堆中,又是各类杂家的家庭食物展示,又是他们的访谈,还有相应节气的食物对应表,又有对和食的理解,又是电影中的和食表现,和食的渐次演变。。。。。。 合上书后,我想滤出一个重点,也是终究无所大获。

  对小津安二郎中电影中借助美食对人物分析,还有撷取的日本民间艺术在表现民间生活生动有趣时,这是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两大亮点,美食是载体,沾染了人世间烟火气息后,在我们心中萦绕不散。

  和食,在我眼中,情感是复杂的。和食,不仅仅是那容器中精美的食物,也包括那质朴的食器,那料理后面的料理人。应该说和食的文化,就像是发光体。使人不由自主的就想去靠近。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七):料想道理--细腻的敬畏感

  不知怎么,就撞到了手边这几本知日系列的书。

  因为平时爱美食,便先读了《料理之魂》。

  日本料理精致入魂,搭配次序极致讲究,即便是最为简单的材料,也可调配处细腻的味道

  #很喜欢书中对“料理”的阐释

  “料理”的字面即为“料想”食物之“道理”,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因此,料理必须合理,必须合乎实物的道理,必须对实物进行合理的处理。所谓烹饪,如果仅仅是切与煮之类,很难说是在料想食物之理。而所谓料理,自始至终都是料想道理,不可勉强而为不自然之事。

  #烹饪之法和最终味道都要顺应食物的道理

  原料大小老嫩需合适,方能真正品尝其滋味,否则技艺再高超的厨师也无能为力

  勿抹杀食物的原味,天然的原味,是科学技术或人工无法实现的,非常珍贵,在处理过程中,用什么刀、制作的步骤都有其道理所在;

  好料理不用味精,而应用海带、鲣鱼干制造高汤来调味;

  食器与料理也相辅相成,有的食器盛放料理后给人以鲜活的感觉,有的则抹杀了它的美妙

  #其美味不能超过食材原有的滋味

  这是日本料理与口味浓重的中华料理的区别

  对于食材的重视,就导致了日本人在品尝食物滋味过程中,内心的细腻感、对自然的敬畏感和对食物的体验柔情,也衍射到文化作品中,折射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

  在《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中,分别代表着母子之情,夫妻之情的细腻感觉及微妙转变;在漫画《深夜食堂》,则是以美食为中介,不仅为我们引出不同的社会群体口味,也牵连出一个个深夜故事;《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对食物从视觉、嗅觉、味觉以及每一口的滋味的丰富内心活动,都在解读当代特有的孤独感,同时也让全世界人民从美食一角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对食材的敬畏和讲究,也可以追溯到对米稻的尊敬上。如何做出一份好吃的米饭,都有其独有的讲究:“ 保存的湿度与温度、不用力淘米、用砂锅煮饭、准备三个品种的大米、使用适量的矿泉水、推荐冷茶泡饭…… ”

  后面的水色、俳句、村上部分也讲的很不错,图片精美,有可以学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日料的知识,但排版欠缺。同时,本书只是摘取了一些比较吸引人眼球的、适合宣传的点进行展示访谈,内容缺乏连贯性。

  整本书读下来,印象最深的便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细腻的敬畏感,它不仅包裹了自然四季更迭、食物吸取了天地精华的本真之味,还带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它最为独特之处:在中华料理中,我们常常喜爱将食物与“家”的温情联系到一起;在日料,更喜欢赋予其专注的精神,自然的神圣,以及人生在世纷繁之中,手握一份美食内心的充实满足与平和,正如俳句给人的感觉:在这样的风景里,你会觉得呼吸悄不可闻,自身也不复存在。

  如果某天,真的感受到这种忘我的、细腻的敬畏感,也是很幸福的吧。

  《知日·料理之魂》读后感(八):对食物怀揣敬意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2》正火,就连不看电视的我也每周五晚上守在电视旁观看,算是对一周辛苦工作的放松与调剂。节目中出现的食物算不上绝对的精致与昂贵,但是其传达出的文化底蕴和料理人的心意确实令我很感动。我想这正是料理之魂的含义。

  《知日•料理之魂》探讨的是另一个国家的食物,即日本的和食。

  单纯就和食而言,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毕竟吃过几家回转寿司、几碗拉面并不等于能妄加评论。但每每看到日本影视剧中寻常家庭满桌的料理,都会不禁对这个国家的食物有些好奇。也时常看到日本人吃饭前,用双手托起筷子,恭敬地说声“我要开动了”,据说这是对主人提供的料理表达感恩之情,也是对创造了食物的大自然表达敬意。

  出生在东北,习惯了大盘菜,习惯了浓油酱赤,习惯了乱炖菜,一直都觉得量小、重搭配的小菜格外的精致与优雅。因此,对美食类书刊和美食类的节目也非常热衷。

  这本料理之魂总体来说,基本符合了一个吃货对日本和食的期待。它向我们传达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日本人对于食材本身的重视。一道料理,关乎其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料理人的技艺、工具的选择、食材与调味料的搭配、食客的喜好……然而,食材的品质是重中之重。当然,这只是料理之其中一魂。

  作为料理人,要对料理倾注全部,无论身心。作为食客,要对食物怀揣敬意,感恩享用。

  家庭料理、乡土料理、高级料亭……这本料理之魂还是向我传达了很多之前不曾触及的事物。我想这也正是阅读的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