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衣服》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做衣服》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做衣服》读后感10篇

  《做衣服》是一本由[日] 山本耀司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衣服》读后感(一):衣服是一件关于“间”的艺术行为

  用一成不变旋律经典黑为主人量体裁衣

  无关图案,无关花样

  来一场与布料之间的对话

  通过触摸原料,找到它想成为的样子

  当空气游荡在身体与衣服中,发现间的艺术感,

  无论是轻重量、柔韧度还是垂顺感,

  当挂在身体上时,立刻还原出无缝连接的美学效果

  零点几秒的迟缓,背部也随风飘荡有了别样的姿色。

  《做衣服》读后感(二):山本耀司杀死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隔三差五的会在朋友圈火一阵。上一次大火时候,是他在视频中说,不自己买单的女性都是bitch。很多人都在转,或拍掌称赞,或冷嘲热讽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理解,[让女性逃离由男性决定的“女性化”]的真正含义。他盛扬独立女性精神,为独立女性制衣。这种制作理念多少来自其母亲启迪。一是他的生母,即生养者母亲,一为文化哺育者母亲。

  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是日式风格走向国际代表设计师。固然日本文化是山本耀司灵感的沃土,但另一个城市,巴黎,也不失为山本耀司灵性上的母亲。

  1965年,靠着母亲的接济和打工时的积蓄,22岁的法律毕业生山本耀司前往欧洲旅游。他与同伴横跨西伯利亚,到达芬兰,辗转其他城市,都颇感乏味。直抵达巴黎,那种气味、尘嚣、人与人之间的嘈杂瞬间就抓住了他。

  四年后,他拿着服饰杂志《装苑》的设计奖学金前往巴黎游学。在法国时装界处处碰壁后,山本耀司日渐沉迷于皮加勒红灯区。最后出于对精神问题的担忧,他逃离一般的回到了日本。在《做衣服》一书中,这段经历被命名为《绝望的巴黎》,但是在结尾的时候,他却写道,[巴黎对我来说,就是一个femme fatale,宿命般的女人,令我迷恋其中,不可自拔。]

  山本耀司对巴黎狂热的爱情,终于在他38岁的时候得到了热烈回应。1982年十月,他在巴黎时装周上展出了次年春夏服装设计。伸展台搭建在卢浮宫的中庭,是巴黎时装发布会的主会场。展出服装以黑色基调居多,随意地在一些地方开了洞,松松地包裹住身体,款式简洁,颜色肃穆。这种不同于以往成衣的价值观美感,在西方时尚界投下一枚炸弹。山本耀司名声大噪,西方人给他和同时参展的川久保玲一个固定的称谓,Le japonais,日本人的复数形式

  巴黎给了山本耀司关于自由的灵感,关于混乱感的美学体验,也给了山本耀司做山本耀司的机遇。毫不夸张的说,山本耀司是在巴黎才真正登上世界舞台的,也是在巴黎的那些秀,成就了他的声名,也让他遇到另一位femme fatale,Pina Bausch。在遇到皮娜之前,山本耀司为理想中的女性制衣,遇到皮娜之后,为皮娜制衣。但皮娜不是典型的巴黎女子,山本耀司热爱的也非典型的巴黎。

  我去过巴黎两次,却没有去寻找他的店,倒是逛了很多二手杂货店。从逛店中,我突然察觉,巴黎与伦敦有种吊诡的差异。山本耀司说,巴黎就像一个荡妇,充满诱惑。这说得没错,巴黎是不惧放浪形骸做个荡妇的。而伦敦的腔调却是守规矩

  我在伦敦也逛店,常常去Liberty (伦敦利伯提百货 )。三楼有个复古店,店主是个gay,有着修长的脖子,一张俊美的脸,穿着燕尾服。尽管他后来知道我全名,但每次也都还是像老式管家一样,喊我Lady Luo。

  他家主营1920s到1960s的款式,时代没有损害衣物美貌,那些衣服依旧保持良好,可以得知是教养优良的女士留下的,第一她们华裳无数,可能没怎么穿,第二也透露着爱惜东西的优良作风

  店主帮我挑了几件相当优雅的款式,但好看归好看,却都比我size要大很多,最终连他都放弃了。可我还是忍不住往哪里跑啊,有时买个丝带,有时买个耳夹,相对那些衣服,这些配饰的价格实在微不足道,我一度很紧张,心想他大概会背后翻我很多白眼

  后来因为忙于去其他地方探索,有一个多月没有去liberty,见到后,他淡淡地说,“来了好几件新衣服,你要不要欣赏一下”。从那以后,我就突然厚起了脸皮,每次都去那里欣赏一下衣服,真的是欣赏,我站在那里,隔着透明罩看着裙子,他呢,就拿着鸡毛小毯子,扫扫帽子

  在伦敦人眼中,所有不节制的表达都是低劣的。但巴黎人不同,哪怕你一件也没有买,哪怕知道你不过是个路过的旅人,巴黎的店主也要在你离店前,拥抱你,然后说下次再来吧!哪有下次呢?但巴黎人不会想那么多,他们更在意此刻。

  法语法语里有个词叫 “ici maintenant”,就是讲此刻。这歌词也是山本耀司美学概念关键。因为懂得永恒不可得,因此保持对当下的在场,聚精会神,灵光四溅,就是当下反哺的恩惠。这不正是兴起于法国的存在主义精髓所在吗?

  伦敦的含蓄,其实与山本耀司的不少理念相符合,但山本耀司美学要反对的时装语言体系正是伦敦式的。在谈到音乐的时候,山本耀司说过,披头士过于设计。是啊,过于得体,过于规矩。那不正是一个充满叛逆人格不能忍受的局面吗?他注定不属于那种被规训后的美学。

  巴黎的热情是山本耀司讨厌的无间距,但巴黎却又带着他热烈拥抱的美学样本。大面积流行在巴黎似乎不可能。就连同是卖二手服饰店也不同,伦敦就鸡贼很多,很多复古款服饰全部都有批量式的生产。这正是山本耀司反对的无个性。虽然山本耀司的衣服不是独一无二的,但它们看上去不是来自一条流水线。简单富有想象力细节复杂的剪裁,它们是随意和年轻的,巴黎的叛逆叛逆恰好是这种复杂态度的基调。除了叛逆,他还截取了巴黎最忧伤部分,大量丧服版的剪裁,带着一种日本人对生命力独特缅怀。美及其转瞬易逝的标本。这又回到ici maintenant去了。

  在伦敦时,我去逛过山本耀司好朋友川久保玲的店,陈列了很多不实用但很有概念的服装,称之为实验服装陈列室也并无差错。里面充满有型的店员,但毫无撞款。部分店员本身就是小设计师,有一个涂着黑嘴唇的直男,留着金发齐刘海bob头,简直是妖孽在世。香港演员黄秋生也在逛店,店员远远地看着他挑衣服。

  那天我穿得规规矩矩,Burberry浅棕色斗篷款风衣,拎着香奈儿的Leboy,踩着Valentino爆款。店员打量我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剧烈的窘迫。我觉得自己就是媚俗本身,或者说墨守成规就是媚俗本身。从那天开始起,我不太买品牌标识过于明确的衣物了。

  一个UCL建筑毕业的朋友告诉我,建筑即处理人与空间space的关系,所以服饰也是建筑。我猜山本耀司也是这样想的,他追求服装与人体之间的间隙,微妙的、充满东方禅意的间隙可以让空气在服装和身体之间自由流动。在山本耀司设计的服装中,有“间”,就像“字里行间”的“间”。

  说来好笑,有人说穿山本耀司的女人看起来没人爱,这恰恰是山本耀司做男装的由头,他希望有与独立女性匹配的男性存在。这恰恰又是山本耀司对职业女性的一种宽悯。

  还没有一个城市,像巴黎那样叛逆。山本耀司不止一次表示过他爱巴黎的自由。在我看来,正是对巴黎复杂的爱情,让山本耀司保持着终生叛逆,寻求突破。

  上周四,山本耀司在巴黎的春夏大秀落下了帷幕。这个曾以大量运用黑色而为人知的男人,这一次他却讲图案印刷与织物之间的巧妙结合,融入更多印花,将统一的少量色调转移到多个色调的丰富组合上来。

  人们说,山本耀司不再是他自己。

  可我觉得山本耀司杀死山本耀司,才是山本耀司。

  正如他说,[创造事物,本身就破坏事物。 打破现已存在的事物,让它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当然包括破坏一切,包括自我,方能再次创造新的自我。

  涅槃重生,大抵如此。

  更多随笔关注个人vx公众号:ngz312

  《做衣服》读后感(三):既执着又随意的家伙

  很快可以看完的书,没啥干货。

  更像是一本简洁的山本耀司传记,从小到大的经历,如何开始学习服装又如何成为大师。叙述剪短而没有细节但不乏味。对于我这种想要了解一点服装设计的人来说并无太多收获,但对山本耀司这个人有了好感

  并无一开始就决心做好服装设计的理想,随波逐流半推半就的被生活引导到“裁缝”这一行当,当初的原因竟是想要逃避社会世俗工作而去了女性为主的裁缝学校,为了让女同学帮忙做缝纫作业而请吃饭。最后只是因为痴迷绘画而无意撞到了设计。

  你可以看到他的故事中自我选择之弱但随生活所变而顺应的成长历程。会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上进和有明确理想的好青年,但是被推到服装设计这个行当之后,山本耀司又慢慢展示出独有的执着和坚持,有着自己的哲学特点

  他被选择成为了服装设计师,而他自己选择成为了山本耀司。

  《做衣服》读后感(四):一些很有趣内容

  1.后来我被冠之以“大师”的头衔,但是我并不甘于现状,也厌倦了人们对我的固有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叛逆的心里让我想做些出人意料改变

  2.我认为”创造事物“的本身就是”破坏事物“。打破现已存在的美好事物,让它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破坏不是吗?完美丑陋的。

  在人类制造的事物当中,我希望看到缺憾失败、混乱、扭曲。完美是秩序和谐的呈现,是强制力的结果。自由的人类不会期望这样的东西。

  3.坂口安吾:对于反道德事情如果不深入体会,你将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4.母亲是支撑我立足于社会的支柱。我不想让她灰心和失望,所以一直很努力工作。如果这样的动力源消失了会怎样?想想就会莫名的不安恐惧

  在男孩子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位母亲,教育监督着自己。母亲是个很重要的道德标准,她使我们约束自己。

  5.为什么我那么痴迷背影,因为在我心里仿佛有一道难以愈合的创伤,像是在呼喊:”啊!别走!“

  即将离开的女子的背影,既让我感伤却又让我感到无与伦比美丽。对于遥不可及,追无可追的女性的美,也许让我有一种背影情结。(说到为什么自己总是和重视自己服装的背面设计)

  6.Q: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性格

  A:讨厌被人摆布,讨厌被束缚温柔得毫无意义不对,是毫无用处

  7:Q:对您来说,布是什么概念。

  A:布料对于我来说就像女子,有的需要付出,有的可以获得。(很有趣的比方)

  8.您认为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A:总结起来也许就是,女设计师要看她交往过的男人,而男设计师,当然要看他交往过的女人。换句话说,您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作品反应你的生活方式。我说过很多次:只有作品是不会说谎的。

  9.对您来说,家人意味着什么?

  A:要解决家庭问题才能安心工作,我跟毕加索不同,我责任感比较强。我是个全部主义者,我希望自己成功,家人也过得幸福

  《做衣服》读后感(五):做衣服(摘录与感想)

  「作家坂口安吾:不表达自我,毋宁死去。

  我喜欢的是通过裁剪的不同来呈现面料本身的质感,充分利用布料的特质来展现服装的个性。

  光用强调花色和印花的布料,于我毫无意义。

  评价维姆·文德斯 从他的行动中,我能感觉出他对我们员工深深敬意。一个对小公司的员工都如此用心的人,一定是内心真诚的人。

  写北野武时说道:作为一个创作者艺术家,我更喜欢低调腼腆的人。

  如果时常抱着些许遗憾,想着“这个欠缺一些”,“那种感觉还是没有传达出去”,才会使你有不断做下去的动力。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可以穿最得体的衣服,不像冬天那样因为裹羽绒服而臃肿。」

  感:一个骨子里就爱衣服的人,一个将爱好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的事业方向和业余爱好的涉猎范围

  他一句喜欢低调腼腆的人让我释怀很多。

  以后,对万事万物都要尊重,要把心放大,把自己放低,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衣服》读后感(六):认识山本耀司

  时尚与我无关,因为一直是个不够敏感的人。

  但我喜欢一些衣服,一些并没有明显的腰身,面料柔软而熨帖,会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如水一般自然流动的衣服。那是一种不自觉的吸引。

  在读《做衣服——破坏时尚》以前,我并不知道山本耀司是谁。只是在看封面的时候,发现那衣架上的衣服竟是我喜欢的样子,只是读了这本书,知道山本耀司是何许人之后,才知道,那简单的几件衣服远不是我所能消费得起的,嘿!

  《做衣服》是一本山本耀司表达自己思想的类似于自传的书,他从小时候讲起,谈到自己如何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当然,他更希望被成为“做衣服的”),他谈到自己的理念如何颠覆了巴黎时装周的时尚标准,讲到自己所受到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但是,山本耀司的魅力恰恰在于其面对权威时的“不妥协”,他的特立独行注定了山本耀司服装的个性,更是他能够在世界时装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坚持个性的表达,恰恰是因为足够热爱。

  因为近乎偏执的热爱,就使得山本耀司对于服装制作有一种狂热,所以,他说自己对服装拥有一种动物般本能的反应——”我是个做衣服的怪物。身体动作先于大脑的思考。在预缝的时候,当模特穿着新作品出现在眼前,大脑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先有了回应。“所以,他说”我愿意以命相抵,制作服装。“

  无论在何领域,但凡有了这样的思想,怕是很难不做成想做的事情的。所以说,书籍有时候就是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你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想为别人或别事放弃理想的时候,一本书让你看一个人,一个人让你可以坚持一件事,或者为一个理想坚持一生……

  《做衣服》读后感(七):此时,此地

  如果想了解山本耀司这个人,可以去读这本书,然后通过这本书给的线索,去读他狂推的书、音乐例如坂口安吾的《堕落论》、鲍勃迪伦等等。

  谈谈他的美学观

  了解一个能够具有传播力的艺术家的美学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这是很私密很自我的东西。

  形式是”破坏后重立“。开篇他就说"人云亦云的流行并非趋势,我们并需拥有驾驭时装,赋时装以神韵的力量“,后一句听起来挺玄乎的,但是独创性和自我带来的美感,在山本眼中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后来就更加直白地表述:”我认为创造事物本身就是破坏事物,完美是丑陋的,完美是秩序和和谐的呈现,是强制力的结果,自由的人类不会期望这样的东西“。这是山本的哲学。事实也是如此,大家都在渴求完美的自己和别人,但是不完美的人才是可爱真实的。所以山本自己的理解是自由,我的理解是真实。

  真实也体现在他注重面料本身的质感而非纯粹的花色。“通过裁剪的不同来体现面料本身的质感,充分利用布料的特性来展现服装的个性”,面料本身的质感,读来觉得他在说面料本身的灵魂呢。我们的视觉,可能第一冲击是色彩、形状,然而当风飘过来,当它被人穿在身上,随着人的停止、行走开始变化,的确是令人着迷的,仿若看到了灵魂的形状。

  对于穿上衣服的”人“,才是他剪裁出各种衣服想要做的真正表达。在我理解中,他所爱的特质才是真正他的美学的构成。本书中专门两章来写的,是他的母亲。作为一个父亲早年战死沙场的孩子,母亲扮演的角色对于他的成长一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母亲非常坚强,没有重新嫁人,而是重新学习做衣服来承担起抚养他的责任,每天工作到深夜,会有坏情绪,他虽然对这种选择颇有微词,却也是理解的”对于她来说,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不仅仅有一种使命感,还有一种坚韧的持之以恒的悲壮感“。之后也有去上庆应大学是报答母亲的意思。其中有一段关于高跟鞋的,他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这个歌舞伎町,我家旁边有间公共电话亭,又一次我见到一个妓女模样的女人在打电话,她只穿一件吊带裙,说话嗲声嗲气,似乎是在给客人打电话。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高跟鞋,和因为穿着高跟鞋而赫然隆起的小腿肌肉。””我一直以为女性穿着平底鞋自然地行走,才是最美的。“

  所以母亲对他看待女性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依赖男人,坚强独立的职业女性在他看来是最美的。所以最喜欢的面料是用来做工作服的华达,喜欢黑色,具体的女性形象是“吸着烟,头发随风飘起,用沙哑的嗓音说'我呢,放弃了做女人‘“这是他心中的缪斯。帅的男性是”有担当肯舍命“的。

  我一直以来的美学观都要有力量的存在。孱弱无坚持就像软趴趴的稀泥一样。山本可能也一样吧,从小就开始学柔道,开始强壮自己去和软弱做斗争。他母亲,又何尝不是呢?

  一句俗语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贴身合体的西方服装流行欧美的时候,山本的”间“的美学传达着日本文化的精髓。遮掩着身材,而非完美的包裹,会让空气在身体和衣服之间微妙的流动。他用了一个很精妙的比喻”大抵上,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在节奏上时而有零点几秒的延迟,时而又快出那么一点点,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合规矩,但这就是我非常看重的”间“。心领神会。

  我觉得山本耀司很坦诚。

  《做衣服》读后感(八):像山本耀司做衣服一样做人

  热情 创意

  大概是此书的两大主题吧

  书中真正讲到 如何做衣服 其实是很少的 不是一本服装设计入门这样的书 从字里行间读出的更是 山本耀司做衣服的概念 再从中反射出来交友、家庭等私人情况

  一开始 很想从书中去理解 山本耀司是如何成为服装设计大师的 读下来 发觉 人家根本没有刻意为之 只是刚好在画画方面展示出了天赋 再恰巧从小在家便接触到了服装以及这个市场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虽然不想做一个宿命主义者 但时常感觉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下各个领域似乎都已经达到了基本饱满的状态 似乎个人难以再有所创新或者突破 我想 有我这种想法的人 都不会是一个创新者吧 不是不想创新 而是自己的眼界或者知识使得自己难以在任何领域有所创新 这是可悲的 但我不得不承认事实(不得不 是一个多无奈的词

  山本耀司的脑子里 连续活跃了几十年 几乎可以说是整个人生 这是多么惊人的创造力 在时装界保持了常青树的地位

  从书中也不难了解为什么现在各大品牌(包括Zara和优衣库 做的尺码都是按照外国人的身材来做的 没错 都是巴黎的错 亚洲人对于时装的了解和接纳程度其实是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 设计师们想要闯出一片天地 必须到巴黎等国际都市去展示自己的成衣 这也是没办法 此外 亚洲人的时装也很难做吧 身材比例不好 个子偏低 剪裁的衣服会不会显得小气 而难以展示设计师的概念??

  即使如此 我还是希望 哪位亚洲服装设计师能设计出 适合亚洲人(特别是小个子 的服装

  亚洲的市场那么大 设计师们 你们不要放弃我们啊 (毕竟长得不够高不够好看 我们也很绝望啊

  《做衣服》读后感(九):一生都只做自己吧!

  @狸奴老妖-喵喵

  作为一个与时尚绝缘的女屌丝一枚,到底也是耳闻过山本耀司,还有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当然,更熟悉的还是优衣库和无印良品。

  虽然做了二十好几年的资深女屌丝,但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吗?说不定姐哪天也有逆袭成女神的时候呢?说不定哪天我也可以穿上大牌走上成为白富美迎娶CEO的的道路呢?

  好吧,停止这么没节操的YY。坦白说,我对山本耀司这个人的兴趣,远远比他的衣服要大(主要是因为衣服买不起,泪目)。

  之前看过《山本耀司:我投下一颗炸弹》,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女人们啊,一生都做个女人吧!不要卖弄风情,嫁为人妻,工作努力成为事业型的女人。那种用某种头衔来包装自己的人生,你们不需要。女人们啊,一生都只做个女人吧!

  我想,山本耀司不仅仅是在向女人们呼喊,一生都只做个女人吧。他一直践行的观点都是,一生都只做自己吧!

  即使是牛逼闪闪个性酷炫狂拽吊炸天的流行国际的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的传记除了书名取的很像是本手工制作指南,其他同一般的传记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出生开始写到,幼年时候父亲战死沙场,山本耀司跟着寡母一起长大,母亲做着裁缝,照顾着唯一的儿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都敏感而且自尊心很强,倔强,擅长埋首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母亲始终心怀亏欠,不愿意叫为自己含辛茹苦的母亲失望。

  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热衷于画画的山本耀司放弃了东京艺术大学选择了应庆大学学习法律。他说:是我对母亲日夜辛苦的一种回报。

  如果沿着这条中规中矩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山本耀司大概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律师,做安分守己的职员,过着平淡的日子。

  可毕业后的山本耀司,到底还是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拐着弯。他自己说是:不想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大齿轮的一个小零件。

  可是我想,他是对用自己所学的法律谋生这件事毫无兴趣吧。

  所以他开始在母亲的小裁缝店里帮忙,开始去上服装学院,然后就彻底迷失在做衣服中,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去了巴黎,他留在了巴黎,他把自己做的衣服展现在了所有的法国人面前,他引来了很多争议以及赞誉,他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他开了店,他的公司扩张很快,而后来,他有似乎破了产——唯一不变的是,他一直都在做衣服。

  用他自己的话说:“然而如论处在何种境地,我对于做衣服的热情从不曾消减。只要我一天没有倒下,视力还没有衰退,我就会坚持做一天。”

  山本耀司的衣服我当然没有穿过,不过是偶尔在时尚杂志或者各种走秀视频里见过而已。

  他的衣服怎么说呢?似乎一直都长得很随意的样子,宽大,不拘束,几乎见不到模特婀娜多姿的身材,几团破布裹在身上,看起来,竟然也觉得挺好看。

  他说他的女装,都是做给穿平底鞋的女人穿的,没法搭配高跟鞋,因为穿平底鞋的女人才最自在。

  在山本耀司的世界里,你不需要刻意把自己凹成无敌女金刚的造型,不需要让自己看起来是一副文能熬夜加班同客户谈笑风生,武能智斗变态老板跟小三大战三百回合的样子。

  他的衣服,他所倡导的所有符合,归结于一点,我想,或许就是,你,就应该是你本来的样子。

  而最好的衣服,就是最大程度的展现你本来样子的衣服。

  所以山本耀司的衣服,从来都没有规则,他不追逐西方的流行,他也不刻意强调东方的神秘,在他的世界里,无论是和服的含蓄还是香奈儿的优雅干练,都是可以运用自如的元素。

  对他而言,他永远是个任性的破坏者,破坏时尚的规则,破坏自己一贯的风格。

  如果对某件事物充满生命般的热忱,或者就永远无法满足于它是一成不变的样子。

  山本耀司一直在不停地突破与改变,又或者,他一直都只是在坚持表达内心属于他自我的神秘世界而已。

  对山本耀司而言,能够一直做衣服,就是坚持自己。

  而对于大多数其他人而言呢?是不是也有一个让你可以穷尽一生的力量去做自己的事物呢?

  有时候我觉得,坚持一生只做自己,远比成为任何一种标签都更加困难。

  《做衣服》读后感(十):像对待一切一样对待做衣服

  我曾想像坂口安吾那样死去,不断抵抗和叛逆,表达者的作用就是破坏吧?现在我被这个世界接纳,我都不知道该破坏什么了,还真累。

  ——山本耀司

  还是高中的时候吧,拿着遥控器换台的时候看到一场发布会,衣服的样子奇奇怪怪的,但是却让人感到很舒服,于是放下遥控认真看起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山本耀司,一个小老头,长发飘飘的,戴顶小礼帽,笑起来眼睛里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狡黠。

  后来偶尔看看他的新作品,基本上很少有中规中矩的设计,每一件衣服都在咆哮着要冲破成规旧俗的样子。看了这本《做衣服》才知道,山本耀司是把自己的意念灌注在做衣服上,所以他设计的衣服实际上和他的人一样——永远不满足,永远要突破。

  他很少重复已有的东西,女装做腻了,就进军男装界;时装设计腻了,就尝试戏服设计;专业模特用腻了,找一群时装门外汉的艺术家来走秀。

  山本耀司的衣服以舒适和简约而为人称道,布料和剪裁是他的长项。但是他却要尝试诠释性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贴身设计,在时装秀的最后,甚至让模特摆出钢管舞女郎一样性感撩人的姿势;因为被冠以“剪裁之王”之类的称号,他决定不要裁剪,只用一块布包裹,要求衣服脱下来扔在地板上,仍然是一块完整的布……

  为了获得新的成就感,他可以抛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去开辟新的疆土;为了诠释性感的概念,他可以改变原则使用自己最讨厌的高跟鞋。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在山本耀司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圈住他。

  山本耀司的世界,是一个没有界限的世界,或者说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打破各种各样的界限,将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

  这和他的自我定位有关,山本耀司视自己为一个表达者,而用他自己的话说“表达者的作用就是破坏”,破坏一切既定的规则,破坏权威,包括他自己。

  中东战争开始那一年是山本耀司进军男装领域的第一年,那年,许多发布会都因战争取消了,他却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发布会——请了五十多位包括演员,音乐家在内的艺术家来当模特。

  他经常跟员工说不要保留自己的作品,全部都丢掉,因为不想把自己设计的服装放到博物馆那样的地方去展览。

  他知道舞台上或者电影里使用的服装,都是戏装,不能强调设计师的自我风格。但还是愿意参与设计,因为“能在一个不同的领域,而且是和世界级的艺术家们同台合作,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我把这种体验当做是神赐的礼物。”

  他把自己的服装最畅销的是十年称为“失去的十年”,因为由于没日没夜的拼命工作,当时在日本发生过什么,流行过什么,他一无所知。

  ……

  如果孤立地看山本耀司的这些论调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角色,可是如果结合他的作品来看,结合他事业发展的轨迹来看,就会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透着诚意,他是怎么说的,那么在那之前他一定已经那么做了。

  这一切和他的成长经历紧密相连,少年丧父的山本耀司,童年并不快乐,一边目睹着母亲的艰辛一边成长,让他在该放肆的时候一直收敛自己,他不得不做一个好孩子,从而在某些方面隐藏和抹杀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压抑在获得独立之后持续爆发,在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之后,他迫不及待地释放自己,再也不允许任何东西限制自己。他看坂口安吾的《堕落论》,他希望设计出能表达“坏家伙比老好人看起来迷人”、“活着就是要与孤独做朋友” 的衣服,他在巴黎放纵自我然后再把自己从泥潭拉出来,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又一步一步打破他们,直到成为现在的山本耀司。

  他不断在服装领域寻求突破,同时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挑战自己,他像对待做衣服一样对待生活,也像对待一切一样对待做衣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