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10篇

2018-03-01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10篇

  《一个国家的自杀》是一本由(美)迪内希·德·索萨(Dinesh D'Souza)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2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一):假如美国不存在,世界将会怎样?

  作者在开篇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美国,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假如没有美国世界会否变得更好,我们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但是有一点我们清楚的是,假如没有没有美国,世界也不会变差。世界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定律,我们人类只会不断地前进,向着社会主义发展,不会倒退回原始社会。可是假如没有美国,社会的发展可能会比现在的发展速度慢上几十年或者一个世纪等等,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的。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会读出作者迪内希对于奥巴马总统的“美国的自杀”的计划存在着一定的不满。中国有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对于现在的美国而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形象深入人心,很多国家听到美国,都恨得咬牙切齿,“美国”两个字除了代表“第一经济大国”外,还是一个强盗。美国为着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动战争,致使普通民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我们都了解战争代表的意义,战争代表着国家的沦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生命受到威胁。

  而对于奥巴马引导美国走向慢性自杀的道路的问题,就如同书中的设想——一个50年不败纪录的篮球队。胜利能增加人的信心的同时还会增加人的虚荣心,偶尔的失败不代表一切,一个国家好比一个球队,在长期的胜利的虚荣心助长下,球队会变得人心涣散,球员追求胜利时所带来的掌声和欢呼声,从而忘记了比赛的真正意义,如同现在的美国,美国人的优越感已经被这长达半世纪的“第一”所吹鼓膨胀着,白种人看有色人种用着自上而下的目光,即便是在同一个学校,一个成绩年纪倒数的白种人和一个成绩优秀的黑种人之间,白种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优越感,所以才会存在现在的美国的新一代,毒品、宗教、性乱交等泛滥的时代出现。失败代表的不是一蹶不振,而是一个从新的开始,有这样一句话“从穷到奢容易,从奢到穷难”,如同国家的交替,当一个国家走到了顶峰,已经无法继续向更高的层次上升的时候,他要不一直保持着现状,要不就只能走下坡路,这两条路最后的终点可想而知,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当你保持着现状的时候,别人正努力着向前爬,即使蜗牛的速度再慢,终有一天能到达金字塔顶峰,和老鹰享受同一片风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最后注定的是遭到时代的淘汰。与其让别人决定自己的去向,不如自己选择好一条适当的路,从新走下去。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二):苟利社稷,置之死地而后生

  苟利社稷,置之死地而后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哈姆雷特的问题。对于美国来说,所谓的“毁灭”未必是被其他国家所政府,而是其“内部发生了崩溃”,“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我们要么永世长存,要么死于自杀”(林肯语)。事实证明,“美国的自杀是一项计划的结果。这个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毁灭,也是为了重建——它试图重建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家,用奥巴马总统的话来说就是‘重塑美国的工作’。”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保守派思想家迪内希•德•索萨在《一个国家的自杀》一书中指出,评判一个国家,不能仅看她为那些位高权重者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为新移民、普通人以及登记制度中的下层人士提供了怎样的生活。

  索萨认为,尽管“衰落,已成为一个政策目标”,但“美国国内拥护美国衰落的人并非叛徒或仇美者,他们致力于毁灭美国是因为他们真心希望,美国应该被毁灭”,而毁灭是“为一种新型社会创建了一种模式,他们称之为‘时代新秩序’,”或者用汤姆•佩因所说的,“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日”,无不是“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他们的破坏是重建的一个序幕”。即便“在美国这个自由国家,公民们从不觉得自己有权为所欲为”,更不认为自己可游离于道德责任或大的法制之外。需要指出,美国人的义务并非来自政府的命令。相反,用爱尔兰政治家埃德蒙•伯克的话来说,“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先可爱才行。”当然,美国人也会积极的参与其中,“他们的参与在地方层面最为活跃、最为有效……民主在这里收效显著,是因为人们知道他们自己的问题所在,也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不可能永远引领世界,伴随着其他大国的崛起,美国时代终将结束。“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乐观主义、雄心壮志,以及曾经的奕奕神采”,“在美国这场光荣的社会实验中,乐观主义一直是维系它的生命线,雄心壮志则是它的根基”,“我们的进取心经过拐点,开始了向下的弧线。”从“金融危机”到“占领华尔街”,再到“弗格森之乱”,美国步入了一个“脆弱的时代”。从某些指标来看,已威胁到“美国梦”的核心价值观。针对美国国内进步主义人士提出的观点,索萨在《一个国家的自杀》中逐一给予尖锐、激昂且不乏逻辑的反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击碎了部分美国政治与文化精英对世界与自身某些幻想。索萨认为,“美国时代已无法无限期的延续下去……我相信我们能够胜任复兴美国的重任。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命运的转折,历史将基于我们的表现对我们做出评判。”也许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要做的,要么是延缓这场终结的到来,要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一个国家的自杀》一书中,索萨的不少观点都值得其他国家的执政者们所深思。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三):骂阵者、吹鼓手和师爷

  过去听长篇评书,两军对垒,总少不了互相挑战的军士,而所谓的挑战又名骂阵,主要是为了激怒对方使对方出战。现在想起来,过去军队中的骂阵者,应该和现在某些阵营中的“喉舌”的作用差不多吧。但不可否认的是“骂阵”已经成为另一种更文明且专业的职业。

  美国,一个世界闻名的超级大国,但随着经济地位的被赶超、外债的高筑、国内的失业率不断提升、政府赤字的不断升高、次贷危机、攻占华尔街等等的问题的困扰。美国政府已经被拖得疲惫不堪。再外加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国力的不断上升,美国政府和人民也感受到了危机。这种危机可以说是美国自建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到底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奥巴马和进步主义人士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举措,然而这些举措遭遇到了一个“骂阵者”,他就是本书的作者迪内希•德•索萨(下面简称索萨)。

  索萨是一个印裔美国人,他认为美国是让“亲手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的神奇国度,他希望能为这个属于他的国家说几句话。但是,在他的表述中,我们看不到具体问题的分析,也看不到社会状况的客观描述,他除了贬低“进步主义者”之外,谈的最具体的内容恐怕是关于奥巴马、希拉里、索尔•阿林斯基三人之间的“阴谋论”了,他认为,奥巴马和进步主义者在摧毁美国这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在这方面他无疑是一个“斗士”。此外,他还回顾了很多美国形成的历史事件,在这些事情上,他则完全换了一个身份——完成了由“骂阵者”到“吹鼓手”的转变。

  在他笔下,无论是奴隶制度问题,还是美国的对外扩张,完全呈现出一派迷人的色彩,无论是种族主义,还是巧取豪夺,都是理所当然。索萨成了在当今世界中,以“文明人”的姿态,行使着“丛林法则”且坚持不做反省的吹鼓手。因为在他的书中,充满着一种大国至上,强权至上的思维,他对于残杀印第安人、虐待黑人、歧视其他人种的种族主义视而不见,反而强调,要记得谁给你们带来现在的生活!他拿以前印第安人也在争夺土地作为理由,证明当初的建国者也是如此做的,然而他却不涉及这样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这种貌似文明的野蛮辩护,多么正大光明呀!

  以前有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不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加官进爵,因为他的师爷在向皇帝汇报时,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而结果自然截然想法。这就是师爷的“笔法”!看索萨的这本书,如果我们冷眼旁观的话,就会从中看到多种的“师爷笔法”,诸如,含沙射影,断章取义,文过饰非,移花接木,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强词夺理……虽然这些“笔法”未必是尽然如此的,也不知道国外是否有相应词汇与之一一对应。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骂阵者的话不能当真,吹鼓手的话不可信以为真,而师爷的笔法一定要当心。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四):自杀真的与别人无关

  美国做为一个超级大国,本身有其优秀的政治体制与自由思想,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引领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这样的一个国家是否也在逐渐走向衰弱,,甚至自杀?我想这本书的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引经据典,从美国的历史说起,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进行了另类的解读,同时为我们展现了1968年意识形态以及1776年精神两种意识形态,并且就其分别引领的两种潮流,进步主义精神以及自然自由体系和创业精神就行了引申。然后又对于今日美国关心的奴隶制、种族主义、技术资本主义和政府机制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可以说是一本详细的介绍美国政体国体的书籍,对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今日美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但是看完书我却难以同意作者的论调,在我看来,书中隆重推出的就是对于进步主义者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辞批判,通读本书,你会发现进步主义者是一群不切实际的人,他们痛恨自己的国家曾经是掠夺者与小偷,他们的梦想就是毁灭美国,重塑国家并且归还自己所偷窃的东西,而奥巴马也是一个隐藏的进步主义者,他的愚蠢、无知与流氓行径则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言辞犀利的话语让人吃惊,纵然进步主义者的思想动摇现行的政治体制,奥巴马的方针政策遭人诟病,但是这样的指责还是让人心惊。难道奥巴马不是美国民众选举出来的总统并且还成功取得了连任吗?我倒认为奥巴马受到如此严重的指责,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干涉其他国家事务的强硬对外政策造成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地位下降导致了作者的不满。而对于进步主义者的指责有如洪水猛兽般,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他最大的罪责不过是不能与美国现行的国民心态以及国家政策相符。

  而从第六章到第十章,我们不断看到的是作者为美国的驱逐印第安人、侵占墨西哥土地、将黑人沦为奴隶、严重的种族主义和社会现有的精英阶层做出的辩解,从中,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作者的道德优越感以及作者是一名保守主义者的真相,其实我们众所周知的是,不论是文明的传播,还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抑或一个国家的建立,都可能是建立在痛苦、侵占甚至是鲜血之上的,这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本性,国家的建立与扩张从来不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从来没有什么温情脉脉的面纱,作者还何必要为所有的开国元勋的行径去做辩解呢?

  看过一些历史的人一定会明白,世间几度兴衰,都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必然方向,再大的繁盛总有衰败的那天,美国的衰败不是由一个人甚至几个政党所能决定的,再美好的政治体制与自由意志,都有其适应的社会阶段,而不能随着时代与形势的变化而变,才是一个国家失败甚至衰败的源头,也是一个国家“自杀”的原因,我想这是所有抱着现有的安乐窝不思进取并且为现有体制身边的保守主义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五):走在“自杀”路上的美国?

  走在“自杀”路上的美国?

  ——评《一个国家的自杀》

  文|杜子腾

  “人红是非多”,这话落在一个国家的身上同样奏效。引领全球的美国,周期性的遇见“衰亡论”的指责就是显例。唱衰美国成为一种时尚,伴随着“冷战”、“日本经济腾飞”以及今日中国崛起而愈演愈烈。但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在苏联解体与日本“经济泡沫”破碎后表现依然强劲,以超然的一枝独秀地位回应了一众的唱衰。

  现在,新的挑战又在眼前,面对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国家的迅速崛起,美国还会是那个笑到最后的吗?

  今年7月2日,在美国上映了一部《假如美国不存在》的政治纪录片,甫一出现就积累了强劲的人气,一举冲刺成为了史上最卖座的政治纪录片第六位。同样是对美国政府的强烈批评,《华氏911》将目标对准了布什政府的阴谋论,而这部作为畅销书《一个国家的自杀》配套纪录片的《假如美国不存在》则是对奥巴马政府“反殖民主义”政策下的国家自杀的深刻揭露。

  姑且站在唱衰美国论调的历史长河中看待本书,也有着及其闪光的创新所在。一直以来,美国衰亡论的主要依据就是一个强大对手的出现,譬如当年的苏联以及之后的日本。但是很显然,美国不仅仅战胜了这些对手,而且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这些事实让那些美国衰亡论的主张者不得不偃旗息鼓,就此作罢。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传统西方国家的式微和金砖国家的强劲势头形成了强烈对比。似乎历史又在重演,美国的新对手——中国出现了。但现在来讲,这只是个趋势,而且本书的作者索萨也不希望重复别人的错误。在他看来:中国很强大,中国正在崛起,但美国之所以衰落却是因为他的“自杀”。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批评,也是迄今为止我所听到的有关“美国衰亡论”中最为骇人的。但索萨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林肯的一句话在他这里似乎有着未卜先知的预见力,“会不会有一个大西洋彼岸的军事强国远涉重洋,一举把我们毁灭呢?绝不会!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我们要不永世长存,要么死于自杀。”那么谁是那个将美国领向自杀的人呢?

  索萨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奥巴马就是深藏在美国政府中带领美国走向自杀的那个人。或许你会惊讶,但阅读本书后,你无可否认奥巴马的经历中无处不显示出其与“反殖民主义”,甚至是“进步主义”的极大关联。那种对美国建国掠夺性本质的深刻“愧疚”促使了新思想体系下一部分政治精英的“选择性自杀倾向”,而这样的精英除了现任的奥巴马外,下届政府的有力竞选人希拉里也是其中之一。如此一来,可以想象作为他们政治“教父”的激进主义领袖索尔•阿林斯基为其美国社会转型的通盘战略赢得了长达8~16年的时间!这意味着,美国的自杀将会从现在开始到将来可能的12年时间里进入系统的“自杀”计划执行中。

  这种“自杀”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基础,那就是美国国内两种意识形态的长期对立,更具体的说就是“1776年精神”和“1968年意识形态”的对立。一个是托克维尔眼中的自由美国,一个是福柯眼里的进步美国,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美国?或者说美国将如何选择?按照索萨的观点来说,“进步主义”(亦可称之为激进主义)现在占据了制高点,白宫未来几年将会是“1968年意识形态”下的白宫,美国正在一步步扼杀“1776年精神”中的美国印象,最终重建一个美国。

  我们很难想象美国会走这样一个极端主义的路线,我们也很难相信索尔•阿林斯基的“魔鬼分化”策略正在被奥巴马执行,这对于政治来说简直就像是一场釜底抽薪式的赌博!奥巴马的表现似乎处处在印证着作者的说法,但“‘冒充’中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为了最终背叛他们”的行动策略显然在现实实践中存在太多可能性。这一说法本身就足够狡猾:实现了,你可以说你有远见;未实现,你可以说现实阻力与诱惑使然。总之,你永远不会为自己的言论担失败的风险。

  美国是否走在“自杀”的路上?当且仅当希拉里成为一下任美国总统且表现出对奥巴马政策的延续时,我们方能得出最后的肯定性回答。

  《一个国家的自杀》读后感(六):剑指奥总,意欲何为?

  其实,作者对于奥巴马政府选择收缩海外势力大不必做出如何惶恐的样子来,毕竟在罗斯福总统上台前的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孤立主义”曾是美国政府一贯执行的对外政策。既然当年的罗斯福能够改变这一持续了几十年不动摇的既定方针,那么现在的奥巴马上台了再来个反扑也没啥好奇怪的了吧。

  再者说了,就看作者这种充满了悲观绝望、危言耸听的口吻,这些话分明就是说来吓唬美国民众的好么。就和在欧美一提“中国威胁论”就总有人爱捧臭脚一样的,这种东西也就是拿来诈唬人的,外国人看了拿这种东西当真杞人忧天一下还好,问题是我们国人看了拿这种东西当真并为之沾沾自喜,就未免也就太傻了吧!

  书中充斥满了狡辩、诡辩与对不同政见者的人身攻击,很多东西从逻辑上就讲不通了。甚至,干脆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去通过指摘对方的道德不足之处,来驳斥对方的话自然也是不能令人取信的。记得古时候的新党和旧党两派相互攻讦,王安石与司马迁甚至到了互相针对对方做出人身攻击的地步,今日再见此书的内容,不仅让人有了种微妙的熟悉感。

  好比作者反对女权,不支持女性解放,不赞同女性的婚前性行为,认为那是不自爱,但是作者在说这话的时候,想没想过男人呢?如果他真那么有道德感,反对的就该是婚前性行为了!但是显然,现在他的意思就是女性们都应该懂得自爱了,而男性们则无需顾忌于此,可女性单方面的自爱并没有办法阻止男性的行动,而如果男人有此需要怎么办,难道让男人们相互安慰吗?还是说他们是可以去找那些无需自爱的女性(妓女)来解决问题的,哦,在美国的许多州妓女还都是种合法的营生。

  恕我直言,作者所主张的反对无限加强国家权力的大政府限制民众的人身自由,但你究竟是人爹还是人妈,人晚上拉了灯和男和女还是和猫狗畜生一起睡,又没专程到你眼前睡给你看,又干你何事?每个人的性向和性癖都是出于自身的选择,往小里说,那是个人的权利;但往大里说,这已经上升到了政治正确的程度了,貌似美国真还没有那个搞政治的敢公然表示:我就是恐同了,谁让这种事本来就是不体面不道德的说……

  无论是恋童还是嗜幼,抖S还是抖M,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鄙夷他们,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在他们只是意淫而没有真正出手(前者),或者行动了但没有触犯法律(后者),你就不能以有益世道人心、道德伦理和有利于延续家庭等缘故,站出来去要求对方选择一个适龄的异性结合。都管到别人的床上去了,呵呵,这样的社团或是教区和大国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极力洗白美国和非洲黑人间的充满血泪的篇章,认为那是早已过去了事情,在现在不值一提,可惜没法泯灭为了转向中国寻求替代黑奴的苦力,尽管世界上贩卖黑奴的活动已逐步衰退,但是大肆拐、掳华工贩卖华工到美国做苦力这一恶行却愈演愈烈,为了大建铁路被卖猪仔到美国的中国苦力,在铁路两边留下了累累白骨!连作者都无法自圆其说,只能避而不谈,又或者并未将奥巴马总统与中国血统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只关注了他身上非洲黑人的那部分血统,而并未注意到吧。

  不知道英国的废奴运动与美国人最终的独立战争是否有所关联?至少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那篇美国立国基础的《独立宣言》的56个签字人中,有商人、奴隶主、大地主和律师,小农、工人、黑人、妇女、印第安人则一个也没有,而占殖民地人口压倒多数的正是这些人。《独立宣言》中宣称“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割让的权力……”,但该宣言中没有任何废除奴隶制度的条款,作者说当时那些建国者只是为了拉拢南方才不得已的妥协,但个人选择的释奴与否,和整体的国家政策又有何相关?

  书中依旧还在拿那套美国衰落了后,中国上位会怎样怎样的“中国威胁论”来恐吓威赫美国民众不说,还特特站在了为全球民众所思所想的角度振臂疾呼——“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解决资源稀缺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如何实现繁荣和幸福的人类问题。世界需要美国。”(P.19)这样自命为普罗大众代言的有道德的公知,言辞间一股子的跪舔味道,换句大白话讲,就是但凡是“保守党”的对立面或者反对者,就都是邪恶的敌人喽?

  真不知道收了人多少的赞助费,才能昧着良心弄出这种东西来,其荒诞不经之处,简直令人对这位“大军师”的想象力之丰富为之叹而观止了喂~自认为自己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看人谁敢不同意他的观点就抨击对方一定就是伪道德,如此崇高的道德感,也真是见识了!作者还好意思借他人之口泼别人的脏水说人是“一团狗屎”,天啦噜,居然有脸去指责别人“分化、妖魔化、组织和欺骗”,把最后面那个词替换成了“恐赫”才是作者在这本书里所展示给我们看全部吧。

  诚实的说,即便作者所言及的是偏颇的,甚至令人恶心的东西里,但其中也不是一点干货都没有,比如说他强调的,同样作为被歧视的有色人种,今日的黑人将自己的处境尽数归咎于旧世界延续下来的种族主义,将被压迫作为自身不努力和平庸的借口,这也是不公正的。至少出于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思维方式,如果面对一个能够创造出很大价值的员工,一个种族歧视的没有那么根深蒂固的白人老板,是完全不能罔顾该员工会为他创造出来的价值的。

  可惜,作者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在此之前,该员工首先要找到一个能够给他机会显示和发展自身能力的(白人)公司。而在一个打个电话就能从口音中分辨出你是否非洲裔的社会里,除非一辈子缩在黑人社区里,否则想要忽视周遭无处不在的玻璃天花板还是需要有一颗非常强健的大心脏的。

  .“我打算揭露这些人,从奥巴马开始,然后是希拉里·克林顿和整个进步主义分子群。”(P.19)看了这句话就知道这书是怎么炮制出来的了,为了大选罗织对手的黑材料啥的,党派间的勾心斗角啊,都要赶上当年内战的时候老蒋到处宣扬我党是“共产共妻”的奇思妙想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