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09:47: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母亲》读后感精选10篇

  《母亲》是一本由高尔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页数:4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亲》读后感(一):伟大的母亲

  不知不觉已经上班第四天了,这个星期即将过去,时间过得真快,回想四天,大概就是把高尔基的《母亲》看完了,这样有点欣慰,为自己四天一事无成找个依靠。高尔基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小学就学他的作品,这部小说,讲述在主人公的儿子加入无产阶级的情况下,主人公从害怕反对儿子从事这项工作,到开始接触,试图学习到主动从事到无产阶级革命中,母亲的改变,不仅是母亲对的儿子无私的爱,更重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对母亲的影响,母亲对无产阶级的热爱,对沙皇残酷的统治的愤怒,对罪恶资本家的憎恨,渴望光大劳工站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对不公平的对待。最后母亲面对宪兵,母亲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脑海中浮现出儿子,雷宾等的英勇的事迹,最后做出把传单就地发放给光大群众,把传单撒向广阔的天空,母亲在被宪兵惨无人道的暴行,母亲毅然喊出“真理是血海扑不灭的!”最后的部分母亲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动了我!相信巴威尔也会为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自豪!

  《母亲》读后感(二):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 让我想起母亲

  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

  罗悠然

  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

  让我想起母亲

  一般是在下午

  阳光从树丛中斜射下来

  余晖映照着半个院子

  把别人家的烟囱投影过来

  母亲在忙着手中的活计

  一边闲说些什么

  我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

  一个人静静地看书

  突然一个声音

  或者某一句话

  母亲就这样楞在那里

  出神地发一会呆

  然后又继续手中的活计

  若无其事地说些什么

  但那突然愣住的一瞬

  总使我想起母亲

  有时我一个人在灯下看书

  夜阑时候更深人静

  我也会不知因为什么

  突然地愣住一会

  沉默着一动不动

  呆呆地望着远方

  仿佛什么也没想

  坐在那儿愣住一会

  有一次在草地上

  我一个人静静躺着

  暖暖地有风的午后

  什么也不想

  我望着云出神的时候

  一只飞鸟路过

  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从想起母亲的发愣中惊醒。

  《母亲》读后感(三):如果她不是一个母亲

  小学六年级,小考结束,遇到人生第一本名著,同样留在那个盛夏的深刻记忆是韩日世界杯,准确地说是中国半个世纪之后参与的世界杯,这么说一点不为过,中国队匆匆走完小组之后也就看多一场韩国队比赛再无心恋球……

  高尔基笔下的母亲在我脑海里很生动,至少我能从笔墨中浮想出那些画面,母亲的特点很中庸,开始的懦弱害怕胆怯,中期也只是听从儿子的话派单,到现在我仍疑惑这个女性觉悟是否有歌颂的那般伟大。科学上指出,气候越冷的地方女性的出生率越高于男性,俄罗斯似乎可以证明这一点的真实性,一个红粉军团占据大部分的国家,盛产伟大的女人,我想母亲如果伟大,只是因为她的身份是母亲,深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支持保护儿子以及儿子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至少“母亲”不是,她却可以为儿子始终奋斗,于是慢慢地从为家里开会的年轻人把风到被动被拉进这场“发动”策划中,我疑心她并不真的懂,只是她相信眼下的青年们和儿子一样为着多数人的幸福冒险,并且这种冒险是会成功,是值得的。

  这是一个有信仰的母亲,她的信仰可不是共产苏维埃,她的信仰来自家庭和孩子,一个母亲的天性使然,绝境下毫无选择的坚强和觉醒,当她在火车上被人抓走高呼的那番理论,也是日夜在那班年轻人耳濡目染下心底发出的

  《母亲》读后感(四):个人与群体,自由与纪律,差异与共同

  特色。直接对人物性格的说明有点多,让人感觉有点不自然。

  有感。共产主义者与真正的基督精神是相通的。

  《母亲》读后感(五):母亲

  高尔基的著名作品之一,以革命者巴威尔的母亲为主人公,表现其从一个普通的妇女成长为革命者的事迹。   巴威尔的母亲是一个工人的妻子,工人的母亲,一生如其他人一样,吃尽了人世间的苦,丈夫酗酒打人,这似乎就是女人的命运。当丈夫死后儿子好象又开始父亲的生活。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可是巴威尔很快便改掉了酗酒等一切坏毛病,可是母亲却更加担心起来,因为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根本不知道革命的意义,只是单纯地为儿子担心。但随着儿子以及和儿子的同道人的接触,母亲也明白了巴威尔是在为全世界穷苦的解放而斗争,母亲虽然依旧在为着巴威尔担心,但却依着本能走上了与巴威尔一样的道路。这也可以看成一个俄罗斯革命的女人的故事。

  《母亲》读后感(六):高尔基未想到的

  我不敢批评高尔基,不过确实有一些是他没想到的,因为他没有看到后来的很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看看曾经出现过的,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们的老板东家们,--他们怎么就有权利拥有士兵,刽子手。。。还有一切保护他们安逸舒适的卑鄙工具。摘自高尔基《母亲》(现在的国家在人民手里么,应该是吧,但是还有很多的特权阶级的人继续他们安逸舒适而无需担心法律的生活。)

  2.靠贪婪起家的有权有势的人,他们的权势必将垮台。摘自高尔基《母亲》(我希望这是真的,不过不管是哪种体制的国家,这样的人都有。社会主义不是万能药,不能完全消除所有。)

  3.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上最光明的民主国家。摘自高尔基《母亲》(看看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什么?他们都经历的地下活动,武装暴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没完没了的肃清运动--不断的杀害自己的同志,绝对的独裁政治,没有人听你说话也最好不要说话,没有选举权,不断的重复自己伟大领袖的名字,以表明立场。俄罗斯过去是这样,中国曾经是这样,朝鲜现在是这样。。。。。至今我还记得小时爸妈经常说的一句话“这话可不能到外面说,要杀头的。”)

  4.要是今天大家起来斗争,而且取得了胜利,而明天又是这个富那个穷,那还所有什么干头。。。财富好比流沙,他不会乖乖躺在那里,一定还会向四处流去!不要是这样,那又何苦去斗争。

  摘自高尔基《母亲》(不得不承认邓小平同志是有远见的,他看到过革命成功后会怎样,看到了资本主义用工会辖制资本家,用选举权克制政客的野心,虽然现在还没有民主的多党制,但是还是有希望实行党内的民主,不过可能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了,国有资产几经易手后如同洗钱一般,领袖的子女把钱安然的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巨大的包,能装下几亿甚至几十亿,这样的事还会继续发生的。那些革命的前辈知道今天的情况恐怕打死也不会去给别人当炮灰了吧。)

  他们的热情我理解,他们的痛苦我也理解,可他们遭受的苦难如果就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遭受换汤不换药的社会的话,相信他们从坟墓里都会冲出来撕烂这些人的。

  《母亲》读后感(七):母亲节及其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5a1cb01009aqy.html#articlecommentname

  下午出去吃早饭,看到街上有很多手拿鲜花的年轻人,不由猜想今天又到了什么节日。这些年国人似乎热衷于过各种节日,尤其是洋节,近一两年把一些土节也开始重视起来了。这么发展下去,看样子非常有可能两天过一个节日甚至一天过一次。

  小沈阳和蔡明都问:为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为了找一个表达感情的理由。

  能表达出来是好事。几千年来,中国人唯一没变化的,就是表达感情的能力。爱一个人,不敢表达,恨一个人,也不表达,都闷在心里,久了,就憋出事了,就不和谐了。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沟通,就非常简单,但是因为沟通障碍,事情弄复杂了。

  因为不表达,彼此仰慕的人擦肩而过,一生相望;

  因为不表达,恋人之间因误会而分手的比比皆是;

  因为不表达,命运之神频频向婚姻出示黄牌;

  因为不表达,员工和老板之间暗藏汹涌;

  因为不表达,中国球员在海外联赛始终游离;

  因为不表达,这个社会充满了猜忌和不信任……

  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父母表达过感激和爱?

  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和其他重要节日?

  有多少人对仰慕的异性表达过喜欢和爱?

  有多少人记得心仪异性的生日及重要节日?

  有些话,说出来,比不说出来好。

  包括感激,包括愤怒。

  母亲节,给自己的母亲送上一束鲜花。这是她应得的。

  母亲节,给自己的母亲打个电话,对她说谢谢你带我来到这个世上,谢谢你把我养了这么大。对她说我爱你妈妈,不管离开多久,走多远,我都会记得回家。

  是的,我之所以意识到应该对母亲感恩,应该说出对她的感激和爱,是因为,我的母亲,再也没有机会听我说这句话了。她连北京都没有到过。哪怕我可以影响一亿人,又有什么用,我的父母,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个艰苦前行的孩子,他们永远没有机会用满足和自豪地目光去追随骄傲的儿子了。

  妈妈,祝你在天堂健康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