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许流光入梦来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许流光入梦来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许流光入梦来的读后感10篇

  《不许流光入梦来》是一本由苏枕书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一):糖水芋头和水煮花生

  书和酒的相同处在于,总有一些必须小口才能啧出的味道

  开始读《不许流光入梦来》的文稿,我正好在候机厅。书中人说“大幕拉开,飞机缓缓移动……我又被抛入客途。”

  喜欢这个“抛”字,简直是一个悠长的抛物线。人生命运、中间站和目的地,全部集中于此。既有宿命感也有无力感。我随便的猜想用这个字的理由,或许只是用笔到自然,让一枚字也有了回味的余地

  于是从半空中的抛物线开始叙述四个人的客途。松隐、陈青惠、冯云枝、钱静玉。原本都是单身上路,客途中总有遇见路人之间的缘分深浅。有错过,有平行,有交集,还有一辈子没有交集也会想念的那种。她们的行程在中途交织,最后各自走远。

  “寺庙半掩,门前积水落满青白槐花,有些已叫雨水沤至萎黄。人迹寥寥,有黄袍僧人兜了满袖的凉风缓缓走向回廊深处……两人撑一柄伞,雨丝太轻,被风带得飘忽游离,洇湿她半边的衣裳庭院湿漉漉,有居士执竹帚清扫。积水聚拢,又散去,莲花凋谢,结着很小的莲实。”这一段是松隐和青惠游法源寺。京都也好,北京也好,人与季节牵绊深厚笔下也会有从容美感。细物们静静地向深秋靠去,拼成了整副图,如果画出来也会很妙的吧。

  在四人的客途中,松隐和青惠似乎有某种契合,能够平行一段。而青惠似乎对这个不断膨胀变化世界有太多怯感。这样的女孩子总是让人焦虑的,因为人间没有那么天真地方可以容得下她。留恋粽子糖与话梅。折下荷叶盛梅酒。好得让整个人间都要辜负她啊。知道青慧要死,我再读这一段的时候,心里也变得怯生生。

  其实,幸福不幸福很难说事情。有人远走高飞,有人退隐山林,还有人死掉重来。不知道死了是否真的能重来。但如果自己能够决定命运的归宿,未必不是圆满

  姐妹篇的另外一本《岁时记》。讲两个女孩子留学京都,相遇在一间小小的陋室,彼此间清远绵长的情意

  她们在京都的四季变迁中,看流水,赏樱花,去银阁寺看月亮。“二人提裙起身,走过竹桥,路过洗月泉,水石相击,飞烟迷蒙。沿着竹阑小道往上走。山中植物瓮郁,完全将雨水遮蔽……”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是没有外界的,唯一灵动的是提裙路过的那些风景

  枕书的用词习惯简单几字,拼排成句,恰到好处的用在景致中,就是万种的风情写作自有节奏,读着心里翩翩起舞。觉得京都美,也惊叹汉字美。

  很多时候会忘记这篇小说年代。忘记留学、毕业工作家庭的那些事儿,甘心沉醉,丧志也无所谓

  “二人并肩观灯,满目星星点点,流水浮灯,华彩耀目,那欢娱的人群,那描绘各色纹样的长袖,那接引亡人的青烟,度及幽冥沉沦的魂魄,那不知何处传来的经文禅语……”这是写京都鸭川边看盂兰节的情境。仿佛自古至今,也不曾变化。包括这温软的情怀,也颇具古意。

  这两本书,当然都有写到爱情,但更动人的还是友情。可是女孩子心意是很难说明白的,犹如初春风里夹杂的各种气息。既甜暖,也有某种隐隐的忧虑。但是不用明说,用风物来替写是个好手法。毕竟是风物小说,细节微风,吹过来,人物故事情绪都有了姿态

  想起法源寺归途中青惠说“松隐,如果我有这样一个铺面,一定要在门前摆两只炉子,一只上头卖糖水芋头,一只上头卖水煮花生。”

  说起来,我们这些匆匆途中的路人,心底里念叨的不也就是这点事儿么?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二):松隐与静玉的文化流转

  书皮印着是“最清淡优美的京都风物小说”,这两本书的场景都是日本的京都,主角都是两个中国去读书的女学生。《岁时记》中是陆明和孟荻,《不许流光入梦来》中是钱静玉和程松隐。

  京都是恬静安详的,她们亦不愁经济压力,只是作为孤独异乡学子相互照顾,相互扶持。日本文化中优雅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再加上纤细敏感心理活动,凝成她们文静又坚强性格

  静玉和松隐更多的是在中日文化环境之间挣扎。静玉和松隐辛苦辛苦学成归来,却发现中华已不适合她们生活了。高知、没钱、择偶难,这个现实社会却让她们那么囧。

  书签选取四时花卉,是作者手绘,也很漂亮。图上附有植物的名称,还有清少纳言《枕草子》里对季节的描述

  临睡之前,看上一段,精神慢慢归于稳定宁静有益提高睡眠质量。:)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三):风兮雨兮,故人归来

  书略薄,作者下笔也轻,故事背景既不是张择端笔下的大千世界,人物也不是路遥着眼的芸芸众生。所以在一开始它就是曲高和寡高屋建瓴的,若把世相百态比作奔流的大川,那这本小说就是高山幽谷里的一条清溪。然而,在作者惯有的从容平静的叙述节奏中,佐以时时点缀的妙到不可言说的风物,这条清溪不知不觉间有了磅礴浩大的声势。读者不由自主地沿着溪水向前奔走,于是看到逐渐浩大的普世情怀。

  虽然写的是四位年轻女子,但无论是钱静玉、程松隐,还是竹下真史、丁弗南、林臻乃至平野泽一,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们最终面临的婚嫁问题一样的,具有普遍代表性。赶场相亲、父母逼婚逼嫁,多少人的感情经历都是如此,蒋清濯说,“读书时经济拮据,恋爱奢侈。工作之初太忙,后来发现恋爱不难,婚姻才难。我见过不少朋友结婚离婚,再婚——所有轨迹都如此相似。”

  钱静玉是四人中最完美的一个,她平和优雅、品味过人,兼之成绩优秀,是真正的美貌智慧并重。书里有这么一段话,算是对静玉的高度概括:“家学渊源——这是美好理想,她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多年辛苦读书自寻门径,如今她愿倾尽己力,寄望于未来。俗话有言曰三代方能培养一个贵族。她心潮澎湃,贵族——多么遥远的词。她有使命感,一代人一代人之宿命,一代之职责。她愿意怀有这样一个梦,让孙辈去实现。”静玉心怀贵族的理想,那是她毕生的追求。蒋清濯本是实现这个理想的绝佳人选,但他错失了静玉,简直是他今生最大的憾事。关于静玉还有一事,毕业后她回国任教遭逢的种种学术弊病,总令我想起《围城》里方鸿渐的境遇,或许学术圈积习如此,多年不变,再联想静玉姓钱,会不会是作者向那位钱先生致敬?这个联想真是有些牵强了。

  松隐和云枝没有太多感触,最喜欢是陈青惠。着墨最少,四个人里她的人生选择也是最少,像她自己说的,二十岁的时候“灰暗的秋与冬,眼前好像只有这一条道路,必须走下去。”青惠的瘦弱无助单纯执拗,让我想起一位故人。所以她跳楼自尽的时候,我很不能接受,不,到现在也不能接受。或许是因为这种心态,青惠死后的故事,我读来都颇草草。

  文中时有妙语,比如静玉说,“一个人气质是天生与后天养成。到了这样的年纪居然还没有气质这种东西,这个人已算不可救药。”又比如松隐回到家,“桌子中间仍然摆着碧绿的富贵竹,楼顶的鸽子咕咕叫着,房间陈设无有任何变化”,让人不觉想想自己家里,会心一笑。笔下风物更是妙不可言,冲茶待月、拾梅听雪,文笔之美直追德富芦花。等你终于跳出这优雅的情怀,才发觉眼前早已不是当初那条跳跃可过的溪流,而是一条宽阔的大江了。它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暗流汹涌,裹挟着许多种人生况味在其中。俗话说,百川终到海,这条源自清溪的大江,作为一种情怀的宣泄,最终还是不免要汇入俗世的滚滚洪流。毕竟人生百态,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够品尝。而在无限度的稀释中,它的清淡优美,终会随着春日京都山中的樱吹雪、大文字山顶药玉色的青空一起,化作读者心头一抹淡淡的云痕。

  .S.书买来有些日子了,终于找了几个晚上琐碎空闲时间读完。最后吹毛求疵挑几个错儿:

  其一:P59,“我也不断举杯”重复

  其二:P121,白发苍然的老师向过去叮嘱静玉一样,“向”应为“像”;

  其三:P133,青惠在心中说痛苦谎言,“心”应为“信”。

  2012-04-14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四):说点别的:)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其中有篇《书斋趣味》,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不许流光入梦来》一书就是趴在被窝里读完的,睡前小读一章,梦中常常与书中四位女子相遇,喜欢得很。松隐、陈青惠、冯云枝、钱静玉四位女子的命运辗转,情感太纤细,心灵太剔透,为自己人生轨迹的走向付出了或多或少的代价。好在结尾让人安慰,就像文中最后所说:人人都在探寻自己成长路途,如何珍惜亲友爱侣,如何抚慰过客归人,如何使眼前道路明晰,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切道理都是已知,然而必须经历,才能了悟,并一层层夯入自己的生命,使之更加坚实完满。

  当然,作为一个植物爱恋者,我对书中的花木生涯食物描写,有亲切的神往。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在我看来也都是可爱的,细水长流的。

  以下是摘抄:)

  关于景:

  “寺前积雪覆盖的石板道路空无一人灯火从沿街的古老木门内透出来,在一家酒店饮酒。甘酒又曰一夜酒,酿来迅速,其味可比故家新酿的米酒。……火塘上吊着铁炉,咕嘟咕嘟煮着热水。庭院松树下有一株粉色山茶,蜡质叶片与花朵上有洁白的积雪。竹管流水凝结成冰,垂下很长的冰凝。”

  “在南锣鼓巷,朋友开了一家小店,带青恵过去喝茶。店门口有两盆菊花,开着硕大洁白的花朵。店内有一只大猫,端然高居于柜顶。室外秋雨已歇,天际云层薄淡,微微透出斜日之余晖。不远的楼台街市在其间映着淡灰色影廓。”

  关于吃:

  “后来泡的是玉露。竹帘半掩,庭中有银杏树叶落下来,极轻的微响。亦有桐子,青色的。通书笔直,在窗前望不见其顶端店主呈上茶器之后便悄悄退去。他请她煮茶。炉屏,白泥凉炉,茶壶——日文中叫做急须,茶碗,白瓷汤冷,残茶之纳污,巾筒与糯米茶点。”

  (读这段时,我想起一句话:“温一壶月光下酒”。作者真是个雅致得不得了的人啊! )

  “南方家乡羊肉吃法是切块,姜葱大锅一起炖烂。红烧,搁冰糖熬,加大葱。汤汁黏答答,骨头也酥烂,冬天的晚上聚在一起,要趁滚烫时吃下去。我喜欢羊小排,骨头一齐抽出来。肉少的时候加粉丝。红烧羊肉粉丝。”

  关于情,种种感悟化为豁然的欣悦:

  “还有这样长的岁月,饮酒,待月,看花。赌书泼茶。那些真实喜悦,你都曾经有过。那些细小愿望,看到一只猫,吃到一碗糖水芋头,便会这样欢喜。”

  “大城市有一种好处: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总能找到和自己的趣味接近的。不会有人质疑你,抵抗你。尤其是看到那些可爱的人,温暖地,幸福地,勤奋地,生活着的时候,自己也会悄悄笑起来,觉得很安心。”

  在品读四位女子的心灵分裂和痛苦迷茫内心危机和精神探索时,诸如以上这样的段落给了我的一种寄托慰藉。使我在感受爱情,友情之乱象外,仍有一份好心情。书中一笔带过的乐队叫 Black Box Recorder,我听他们的曲子已五六年有余,顺带推荐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五):万物皆有已定的隐喻

  苏枕书的文字好,一是氛围,古文功底与旅居日本的文化熏陶,让叙述者显得如此可感真实,因而动人不已。

  二是真实, 女作家类似作品看过许多,如安妮宝贝、张悦然、周嘉宁...都是高中时的偶像,如今看了苏枕书,却终于找到了真正想要看到的文字。

  怎么说好呢?她的表达,太纯粹,因而无一丝虚假掺杂,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具体形象, 虽然因为断面的选取,以及叙述的局限,有趋于理想主义的美化倾向,但总体来说,人物是真实的,所以故事也就是成立的。

  在故事的不急不缓中,一切都不是那么突兀,戏剧化被最小化的阐述,伦理价值,还有现实与梦幻冲突,都被枕书平实而治愈的语气冲淡。是的,一切都很平淡哀愁也是永恒而不至于大患的,那都是人生,是你必将面对的,并且,终有一日,它们会成为你灵魂上的勋章。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六):不许流光入梦来

  请原谅我借用了苏枕书的《不许流光入梦来》来作为这篇文章名字,刚看完这本书,实在是喜欢得很,题目内容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关于生活的种种,似乎很久不曾读过这么能打动我的文字了。

  书中的松隐,静玉都是高学历的女子,有体面的工作,对生活,对爱情都有自己的期许,不愿将就,不愿顺从,爱过,也都失恋过,心里都住着一个人住了很久,只是在三十左右都没有找到心仪的那个人,父母着急,为很多人所不解。可幸的是最后两人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静玉也曾经在初恋的八年后遇到一个各方面都很匹配的人,只是最后,在对方真正理清自己的心意之前,静玉已经离开,遇到了另一个人成家。时机不对,即使是对的人,也是一样没有结果。

  而松隐,在和他分手的三年后,在他结婚生子后的三年后,接到他的电话,约松隐见面,松隐去了,书中这样一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轻轻将手伸过去,极缓的,仿佛隔着一个时空,而终于与他相遇,相触。我握了握手他的手,安慰一般,又好似告解。这几分这秒的温纯令我释然。仿佛愿意投入此前所有的悲伤与空待。我不知这样的空待是否会延续一生一世。“曾经亲密的两个人,分开了,各自过着彼此的生活,就像彼此的时空错开了,也许不会再相遇,但是再次相交的时候,你会觉得时空又再次交汇。松隐没有回到预订的酒店,黑夜总是会给人的脆弱以理由,而女人在感情面前,所有的学识和修养都如此不堪一击。第二日醒来,晨光明亮,他在松隐面前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他并无异样,正常通话,仿佛一切如常,松隐看着,听着,突然明白,她和他早已被时间隔开。各自处在不同的时空里,在他那是今日,在她这还是昨日。他和她只是没有了共同的今日,今日成为深渊与裂隙。没有人会打破这道时间的壁垒。只有这样,原有的世界才不会崩塌,而没有她的世界里,他过得依旧很好。没有谁少不了谁不是么。松隐离开了,书里轻描淡写松隐在沉沉的昏睡后醒来,仿佛痊愈了,在过后的日子里,他好像也没有那么的锁紧她的灵魂,而其中过程的痛楚和绝望,也许不足为外人道也。在后来的日子里,松隐遇到了另一个好像也是合适的人,只是这个人要去美国,而松隐却没有非要跟着去的理由,于是这样淡淡的感情就在时间和距离里,注定无法生根发芽。最后,松隐遇到了林,成家,生子,一切顺理成章,也没有什么不好。”恋爱到婚姻的过程往往雷同。譬如倾心,热恋,平淡,争执,绞缠,权衡,磨合,妥协,放弃,终至老去。而松隐,因风流俱往,都已舍得放弃,且已不恐惧飞快老去的时光。

  青惠,那个温柔隐忍,对爱情专一执着的女子,在和男友走过长途跋涉的爱情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松隐以为青惠会一直幸福下去,不曾想在青惠一周年的纪念日,她却从六楼跃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带着未出世的孩子。小说看到这,私以为是俗套的剧情,青惠的丈夫出轨,对爱情背叛,终致青惠绝望选择结束的生命,而事实却不然,让青惠选择死亡的原因却是彼此过于窒息的爱,他对她的控制,占有,暴力,终于致使青惠宁愿选择离开而不愿接受明天的到来。可是青惠的死,受伤最大的却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父母。她的丈夫,在她死后移民出国,换一个地方重新来过,他会遇到别人,会重新开始,淡忘过往,我毫不怀疑这一点。而青惠的父母却必须在今后漫长的时光里沉浸在缅怀他们的女儿的悲伤中,他和她只是相逢相遇相交相爱,最后分开,相忘。而她对于父母却是唯一,血溶于水。选择死亡是儒弱的,如果有选择死亡的勇气为什么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呢。

  云枝,一个勇敢的女子。爱过他,愿意为他生下孩子,只是在生下孩子后,才发现双方也许并不适合在一起生活,无法照顾好一个孩子,于是云枝选择离婚,她说初时真的是因为爱才结婚生子,后来发现和他在一起就像在一个泥淖中挣扎,而她不能这样挣扎下去,所以只能选择违背一纸契约。而她亦坚信会遇到别人,喜欢她的孩子,喜欢她。是的,她做到了,她从他身边离开,又遇到了他,而他爱她,对她的爱足以让他喜欢上她的孩子。原来,爱一个人,是真的不会在乎她的过往,她的孩子。爱,就是愿意去包容和理解。

  曾经相信永恒,相信至死不渝,而今,我更相信一个人在离开后还是会遇到了别人,会忘记,伤口会愈合。很多时候情侣之间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只是,他或她不愿意在和你磨合和坚持了而已,曾经一位友人和我说,喜欢一个人就会愿意去包容,去宽恕,去互相磨合。我想,分手,绝大多数是不喜欢了,觉得和你的继续是在一个泥淖中挣扎,他或她不愿意在和你在一个时空里成长罢了,那就罢了吧。没有了爱情,我们还会有友情还有亲情,不是么。你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城市里累了倦了,你可以拉着行李箱回到属于你的城市里去,回到那个属于你的灯火温暖的家里,那里有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家人。或者你可以去见见你的好友,肆无忌惮地哭一场,彼此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不也很好么。

  有时候会在人群汹涌里回头,似乎期待某一次不经意的回头会发现他在人群里对着我微笑,就那样温暖地笑着,穿过人流走到我的身边,牵起我的手,摸摸我的头,说,sg,等了很久了吧。

  我终于明白,我并不害怕等待,因为我会在等待的时间里温暖而又努力地成长。有一天,我会给得起爸妈的幸福,有一天,我会有厚实的臂膀让他们停靠。有一天,我会也会和我的闺蜜在某一个慵懒的午后,品着咖啡,细细诉说一切来时的路,没有悲伤,没有等待,有的是温暖和释怀。有一天,也会有一个有着温暖笑容的人懂得我所有的隐忍和坚强,并一路陪伴向前。

  世之所处,多逆而少顺。

  终于有一天,都会好的。

  举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七):临水相照

  猝不及防的,在冬日的午后竟有这样温暖的相遇。遇人有两种,一种是惊艳了时光,另一种则是温柔了岁月。遇书有何尝不是,好书涤荡心灵,揉平了经历的褶皱。

  遇到长我几岁的作者和其他三位有血有灵的女子,她们经历着我想象中的彷徨,象牙塔撞见现实的磕绊。云枝干练霸道,她的生活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她有飞扬的性格和霸道的掌控欲,所以她的婚姻都完全合乎自己的安排,懦弱的赵诠和小鹿眼神的沈泓。她说,松隐,四年前我们三人一起喝酒,看起来都是新鲜的女孩子。那时候我们看不到今日之远,回头一看,原来要经历这桩桩件件,有些不在计划之中,有些渴望的东西最后又失去兴趣。其实云枝保持着她少女时期的鲜活,是唯一一个坚持了自我从未向现实妥协的女子,正如在她丈夫几乎不事生产,女儿自闭失语的低潮,她并未怀疑人生和处事方式,清亮着笑,干净利落地结束纠缠。

  青惠结婚时的美好曾一度让我相信力量倾斜的爱情也会有美好的结尾,绕床弄青梅,百年连理枝,以少年之谨慎换白头之忠实。所有的等待和艰辛变成令人眩晕的触感,幸福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未来的轮廓如此清晰明辨,每一步都踩入实地的踏实。可是她说,当我对自己说出第一个谎言,那么接下去的一切都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弥补。她的隐忍她的软弱注定她得到的一切只是虚拟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只是海市蜃楼。

  爱情有很多模式,却只有势均力敌才能长久。静玉是聪明的,她不愿沉沦于蒋清濯,纵然他有令她着迷的谈吐和底蕴,他们有心意相通的灵韵。但是她宁愿放弃倨傲的艺术评鉴力也不愿失去自由。她回到京都,不愿承认是对现实的丢盔卸甲,但其实从那刻起她把灵气埋葬在煮字元来不疗饥的现实,结婚生育成为现实而平淡的妇人。

  看着这些美好的女子飞火燃翅沦为凡人是件纠结而残忍的事,却被作者叙述得委婉而动人。就连叙述者与其前任分手,一夜情,放纵都被描写得那样诗意。她说,我和周绪是少年之爱,静谧无声。而再见时却是男娶女未嫁,布面长耳兔赠予令嫒玩耍。松隐知道两人已被时空所隔开,想着在没有尽头的盘山公路,无休止地走下去。极累的时候停下来,犹在途中。他手指处的山河秀色,白鹭轻蹈,自琉璃玉光的水面直上青云的天空。那是冰川地貌。那一带有化石。野地里开着大片秋樱。山中有大河蜿蜒。夕光照映长河波面,金光粼粼。我引颈远望河流上游,没有尽头。再看下游,亦无尽头。烟光浩渺,令我心折。

  蓝色鸭拓草美丽不可得,白色平凡才能永存。愿用月草花,染我白衣裳。哪怕朝露后,变色亦无妨。青春太美,青春易逝。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八):是什么样的女孩子有如此细腻的心思

  最近杂七杂八看了不少的书,但是在豆瓣上写书评确实隔了好多年了。却是这本不许流光入梦来让我又兴起了这个心思。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心思细腻的人,比如,一直喜欢那句诗:留得枯荷听雨声,看到枯败的荷叶,总会莫名的想到这句诗,比如,大学时,总是能呆呆的一个人坐在湖边,操场上,就算什么都不错,就想着这些那些,然后想把所有的风景留住,却总是枉然,比如,莫名的会有一些小情绪,突然的跟整个世界隔绝开来,突然觉得格格不入。然而,生活中的我实在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是以非常羡慕作者那文笔下的细腻心思,文字也可以婉转、美丽、动听、缠心。

  四个主角的名字是有多么好听:松隐,静玉、青惠,云枝。我就取不出来这样的名字。还有糖水芋头,还有女子食坞里做饭的女子以及食材。

  总之,是一切都美到了极致。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九):流光入梦

  一口气看完了本书。

  其实一开始潦草地看,觉得不过尔尔。遂放置一旁。

  昨天去图书馆,心下一动带上了它,十一月的北京,暖气够足,晨光也美。一切美好浓艳的感觉都向我席卷而来。

  松隐,多么美好的名字。整本书里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母亲那句话,男子间的友情是两肋插刀,女子间的友情只不过是惺惺相惜。

  这四个女人间的感情果然不外乎此,突然想起当初看《彩虹的重力》,女主的母亲也曾说过许多真理,叫人震撼得无言以对。岁月才是积累智慧的途径,看的愈多,心才会更通透。

  本书里的主角都是读书极多的女人,当然这和作者的本身的积累分不开。看一本书,很大程度上实在看人,看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我说我喜欢这本书,更不如说是我喜欢苏枕书这个人,单纯的毫无异意的爱慕。我喜欢她的情感,喜欢她看这个世界的眼——无限放大感官系统,极尽细腻描绘所有情愫。这才是最清淡的世界,也是最浓艳的世界。这也是她笔下我向往的日本。

  京都,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看完此书,我大胆想象必然有许多人期望着也能在京都沉浸于文学,消融于山水,淡忘于人世。一直认为桃花源的产生是消极情绪的驱动。我看过许多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书,康德的《感性的愉悦》里就曾提到,快乐和痛苦大起大落的交替才能真正的体会愉悦。以此类推,真正美好的人生应该是痛苦与快乐的交杂,痛得强烈,爱得真实。本书又一次给了我心灵轻微的撼动——有时平淡的疼,平淡的爱,平淡的喜,平淡的悲也能结构芬芳的人生。我突然倾慕这样的人生。

  本书的结局大概是最好的安排。我叹气三次,流泪一次。第一次叹气源于钱玉静与蒋清濯的分开,我一直认为钱玉静是温山软水的女子,岂料她竟决绝的如此强烈。其实也对,就像古时的清傲才女,温顺只是性情,不屈的才是内心。第二次为的是陈清惠的死,是解脱罢,有时在时光中消磨殆尽的爱情比利刃更伤人心,她这生想来也曾圆满过。第三次是为程松隐,忘不了周绪,错过了几次或许是爱情的纠葛。我想起程松隐曾想到,如果当初就跟周绪走,会如何如何,可怜的女子。周绪是对的人,可惜他们浓烈在了错的时间。他们都没有错。唯一一次流泪竟在结尾,我都未曾想到,单单只看到,惟愿得,河清人寿,前尘往事便纷至沓来,呼啸着掠走了我的情绪,没有悲痛更不曾是喜悦,我留下了眼泪。

  昨夜,天气预报说有雪,是否我已不知,我只知在梦的彼端,我踏上了京都的旅程,我看到了月见草,幽蓝迎风摇曳;看到了松柏清润紫藤碧绿,急雨洗清的黄昏;看到了积雪覆盖山寺路前,身后是清辉斑斓的夜,清瘦的姑娘对我贞静地笑,我知道,流光早已翩然入梦来。

  《不许流光入梦来》读后感(十):又端然又美好

  苏枕书的文字真好,细腻婉约到了骨子里,每每想起,总觉得有个女子安静低眉,手搦笔管细细临水轻写,古典、日本、淡淡的哀愁和美……

  初读《不许流光入梦来》,是因为许多人赞枕书的文字好,枕书又说里面有自己的影子,于是买了两本(《不许流光入梦来》和《岁时记》)看,最开始其实不喜欢,因为觉得文字风格和安妮宝贝的相似,当然也有民国风,但书中对京都风物、细节的描写终深深吸引我,最终着迷,忘记文字风格,被枕书的笔一点一点带领到另一个时空,随书中的人物一起体验光阴流转,赏四时景物。

  与其他畅销文学不同,枕书虽然也淡淡执着地写了爱情的影子,但更着重描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有着不同影子和寄托的女子,写她们各自的悲欢离合、心灵挣扎,以及彼此之间深深默契的情谊。

  同时,枕书也喜欢日本的文化、环境,用细腻美丽的笔触一一描绘、展现,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与他人笔下不同的日本,真实、传统、理想、美好。

  此外还可看出,枕书读了许多书,饮食、习俗、中日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史学等等,都是需付出很多精力的,然而也可看出枕书读书的天赋,爱好,不累,潜心,严谨,灵活,向上,实可以作为许多年轻人的表率。

  素材方面,《岁时记》和《不许流光入梦来》虽一脉相承,但有些素材重复,稍显不足,毕竟重复会略显乏味。

  整体风格上,是散文描写胜于情节安排,硬要比较的话,《岁时记》的情节,胜于《不需流光入梦来》。虽更擅长散文、细节描写,然不少情节设置仍有极亮眼之处,看出枕书的勤奋、用力、底蕴深厚以及创新。读《岁时记》时,每每惊艳:当下许多拼凑抄袭清浅的畅销书需多学习枕书的精神。

  人物形象的设置上,亦体现了枕书自己的理想标准:内敛、安静、清明、向上、不流俗,如静玉、孟荻,都是安静好学的女子,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在爱情上则徘徊于理想洁净与世俗之间,清醒与迷茫之间,前期的静玉、孟荻、陆明都是此类代表。爱慕对象上,则喜欢年长的师友,陆明、孟荻、沈云枝等都有此倾向,大都没有最终结果。这或许是枕书在学生时期一些静静浅浅又一直存在的心理吧,对讲台上、生活中智慧端然年长十几岁左右的男子的爱慕,这一点在另一篇作品《孩童已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总之,对枕书的文字是极爱的,期待写出更多清新美好的作品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