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0: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10篇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是一本由連美恩著作,遠景出版的平裝 / 17*23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图书,本书定价:NT 32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一):读不完的书 想不完的事

  第一次读旅游方面的书,更是第一次听说连美恩这个人。本来是抱着一颗随便看看的心,但当打开第一页往下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再不是随便看看那么简单了。

  相信会去读此类书的人,心中必定也会有一颗向往外面 不甘平凡的心,或是有一个深藏着小心翼翼保护着的梦想吧... ...

  这本书没有用多么华丽丽的语言,也没有用有多么深度文字去描写,但它却能深深的吸引我,成为我力荐的一本书,有两个原因。第一,它朴实的语言,用最简单的手法表达出了作者旅途中的事和情,把她自己走到哪里时,内心真挚情感描绘出来,重要的是能使身为读者的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着;第二,也许是正和我此刻内心有关,这是作者在大学毕业时,面临着就业 考研 出国等烦恼时所做出的决定,作者选择去听自己心的想法,最后选择是什么都不做,毅然决然的踏上旅途这条路。我很佩服在这喧闹世界中,还有人能如此勇敢的去听自己心的声音,也许是我不能做到的,所以使我更加的有别样的心情去看这本书吧,让我觉得这平凡是如此的不平凡

  也许真应该像作者所说的,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让自己安静下,选择听听自己心得想法。也许是我们太缺少自己与自己相处时间了,总是觉得与朋友家人有说不完的话,总是觉得要与他们在一起才不会所谓的无聊 所谓的寂寞,是呀,我们是要学会独处,学会大部分人学不会的寂寞,也许在我看来,只有忍受的了寂寞,忍受的了花花世界中的各种诱惑,方能成事吧......

  要写的永远写不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看法,不同的感受,这一切都要你看完才会有。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二):年轻,就不应该甘于平淡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两点,寻找,出走。我也曾对于自身的迷茫而选择了一个人旅行,但是我并没有找到自己,也没有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过我不会放弃

  寻找,连美恩因为对未来的迷茫,对自己的不确定踏上了旅程,通过睡了81个人的沙发,旅途的困难,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而大多数的人,包括我,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想要拥有怎么样的人生有钱,有个家庭,这并不是我自己作为我所存在意义。或者价值。不断面对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出走,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梦想,环游世界,但不可否认,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太多诱惑,而出走永远定在明天,长大了,有了孩子,便更走不开了,其实只要有勇气,一张车票,便足够上路。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三):背包客的成功典范

  很多背包客并不如此成功,然而作者连美恩确实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

  她从一个台湾普通女孩变身成为了一名混迹在伦敦的摄影师,这一转百年只是因为一年的背包客生涯,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成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成功也是基于很多她在旅途中的表现

  在书中,连美恩是足够坦诚的,她也说自己钱被偷,也说自己在巴塞罗那和男人们睡觉,也说自己为了在伦敦认识一些设计界名流而和未来男朋友暧昧,她的坦诚让我们知道她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的人,甚至在我们的价值观中,她是一个“坏学生”,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一种活法

  然而事实上,她的旅途告诉我们,她这样的一种行走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我们并不希冀能够从背包客生涯中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毕竟成为背包客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为了寻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有很多人只是跟风,或者只是体验式旅游。

  连美恩,一个勇敢,能够忍受痛苦,也比较工于心计的女人

  我称呼她为女人,因为她并不像大陆的普通女学生那样,在她身上有很多提前成熟印记

  我无法清晰的指出,只能音乐觉得。她的书并没有什么文采,然而她的这种记录也依旧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四):这是一段美好经历,但不是唯一的经历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我很少看畅销书,不,应该说我现在不看快餐式的书籍。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当我看到这个书名其实是嫌弃的,觉得又是一大碗的鸡汤,但为了不辜负我朋友的美意,我还是耐下心来看,没想到看完序我就入迷了。

  这本书讲述了自小家境优越功课优秀的连美恩,一直像许多同龄人一样马不停蹄一路小跑赶着完成“25岁工作,28岁嫁人,30岁生孩子”的标准人生规划。然而就在美恩面临是出国读研,还是找一份令人羡慕理想工作时候,她背起7公斤的行李离开家门,来到陌生的欧洲,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旅行。

  这趟旅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观光、拍照——美恩把它称作“自我放逐”。这趟旅行注定是非常艰难的,她穿着最破的大衣,借无数人家里的沙发作为落脚点,在欧洲流浪14个月的经历;在西班牙被有特殊癖好的大学教授舔脚趾;在伦敦与凄凉寡居的92岁色狼老伯周旋;更从说话如蚊子、身形像毒犯的变态摄影师反锁的家中惊险出逃•••大婶风格的英国空姐,4000句人骨装饰教堂,脱衣舞会,集体性教••••一幕幕让人咋舌的奇妙经历,一个个鲜活感动的故事。这趟旅行从一开始便注定并非处处莺歌燕舞温情浪漫疲倦孤独空虚困顿、思乡笼罩着她。

  这趟旅行,这本书,其实寻找的是哲学终极答案——我,究竟该往哪里去?你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吗?你不知道,因为这个社会不容许你停顿,你的父母不允许你输在起跑线上,你已经习惯了上补习班的日子,你已经习惯了为成绩排名而努力,你已经习惯了家长老师对你说:“我这是为好”即使你在不情愿,但你也无法拒绝,因为你也害怕啊,害怕自己比别人慢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你都充满了恐惧,你害怕这一落下就永远追不上了。当你大学毕业,你忽然发现,你念了20几年的书,却好像没有用武之地,你有满腹的才华,但好像没有伯乐赏识你,更甚至,你开始变成啃老族,不知道自己存在有什么意义。

  虽然我对连恩美一个24岁的女孩,独自在欧洲流浪14个月表示敬佩,也被这本书的旅游经历所折服。但我不愿意这样做,也不提倡每一个人都选择这种方式。

  认清自我有多种方式。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观念:“一心烦就旅游还倡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认为只要旅游一下,回来立马就变了一个人,心烦的事情都想通了,不好的事情都能变好,亲爱的朋友,你当旅游是什么?当它是灵丹妙药吗?你只是在逃避,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理由罢了。不是所有的迷茫,心烦都依靠旅游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你就算环球旅行100遍,1000遍都无法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如果你看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跟作者一样,很迷茫,无法认清自己,你想要改变,可以。但你要想明白是否只能选择旅行的方式才能认清你自己,才能让你成长

  如果你真的想要成长,想要认清自己,我给出的建议就是花钱找最牛逼的人聊天,买牛人的时间而不是先去旅行。我始终认为旅游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遭罪的,靠穷游来认清自己,你是有多悲哀啊,除非你是想体验生活。而且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连美恩通过穷游认清自己,虽然是一段不错的经历,但她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如果她换一种方式,与牛逼人聊天,进入优秀的圈子会不会认清的更快呢?时间成本能花费的更少么?

  我的文案课老师一直跟我们说这样一句话,真正牛逼的人最不愿意浪费的时间,越牛逼的人越觉得时间珍贵。这个观点我一直都认同,很多人都说投资自己是重要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是最重要的,但当有一份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只需要花钱就可以提高时,你却犹豫了,为什么?你的理由是:我没有钱,这钱花的不值得,可以自己买书自学。。。。。

  连美恩的这段经历令人敬佩,羡慕,向往,但我不希望你用这种方式。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五):这本书力荐,希望有出版社早日引进

  为何要买这本书,已经不清楚了。是被人要求购买这本书,还是自己买来这本书,原因是有争议的。后来,几个月之后,终于在朋友帮助下,才拿到这本台版书。当然,花费依旧不菲。但我却没有立即看。原因之一在于前面说的,我想不起为何要买这本书。

  这本之前,刚刚读完新井一二三的《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也是台版。对于我,总有这样的欲望,就是要比别人读到目前大多数人读不到的书。也就是在香港、台湾或其它地方出版的尚未在大陆面世的华文书。这成了习惯——只要体裁合适、觉得有兴趣,基本毫不犹豫就去买到。但也有“失手”,就是买来了还没看,大陆就出了简字版。比如上面说的新井一二三的那本。更觉得“失手”的是,买到了繁体字版便出了简体字版,但看过后觉得就那么回事,就感到不划算了。还是新井一二三那本。

  有时候,感觉看一本书,就如同摸彩票。直到开奖那一刻,你才知道是不是划算。

  其实拿到这本《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看了序言,翻了翻书,就觉得有点“不划算”。第一,作者介绍中的照片简直像个小太妹;第二,字较大,排版松垮,有点“水”的感觉;第三,里面几十张图片,要么跨版,要么整版,都是大图,更给人“水”的印象;第四,图片内容都感到很文艺青年,我不是很喜欢。对这本书最初的印象就是如此,让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在还未翻开,即大打折扣。

  最终决定读,因为感觉字数不算很多,能很快读完,也省得心疼花出去的几十块(原价新台币320元),也算是享受过。

  但,读过之后,我必须为这本书和这个作者叫好!一点不夸张。

  我读过许多关于游记的书,市面上比较火热的,基本都有读过:比如《不去会死》,比如曾经编辑一起亲自参与推过的《背包十年》,比如《迟到的间隔年》,比如《转山》……当然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台版的《转山》。不过,目前还要多一本,就是连美恩的这本书了。

  我本不是一个旅行爱好者,但是因为读了《转山》才开始自己的旅行。虽然时间很短,但却是独自的艰苦的旅行。但与这些间隔年亲历者而言,还是小巫。也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才开始关注旅行的书。

  间隔年,gap year,最初还是从《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中读到,才有了解。就是大学毕业后,将自己放逐一年,自己赚路费,自己打理生活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自己的国家,去做一次孤独的海外流浪。其实读到这些作者有这样的经历,都很受震撼。直到自己出去一段时间,也才知道途中的艰辛过程快乐。也才对这类书更有体会

  连美恩是个迷茫的女孩子。她在写她的gap year之初,便写了自己的迷茫。就是没有目标。人生的轨迹,好像与大家都一样,只知道往前奔,但却不知道停下想想,这路到底是否为自己想要的。自己的一生该如何去过。我想,这并非是她一人的迷惑,而是青年普遍的想法。或许,也并非只有中国孩子这样想,而西方孩子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所以,才出现了“间隔年”这样的旅行,把自己抛出去一年,让自己与自己对话,从而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认清自己。

  书中写道:“刚开始我们以为,爸妈喜欢东西就是我喜欢的东西,长大一点以后,同学喜欢的东西就是我喜欢的东西,再过一阵子,男朋友喜欢的东西就是我喜欢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天,一个目标,一个信仰。”

  “因为根本没有机会跟自己相处,所以我们很难真的认识自己,知道有一天突然一觉醒来,赫然发现自己大学毕业了,念了二十年的书,却好像没有地方可以发挥,觉得自己满腹的才华,却好像没有伯乐懂得赏识,更甚的,好手好脚,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才华,更不是所谓的草莓族或者水蜜桃族,我们缺乏的,不是能力或者才华,我们也不是不能吃苦,我们心底最迷茫最害怕的,是想要做自己却又怕跟别人不一样,是想要努力却不知道为了什么?”

  “做自己很好,但最可悲的是,我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有怎么能做自己?”

  这不是你我也在寻找的东西吗?这就与读者找到了一种认同。由此才展开她的间隔年故事

  不算厚的200页书,故事却写得精彩。作者写她出发前的阻力,将来自家人与同学的质疑,讲她如何下定决心出发。这阻力和质疑确实是来自于每个人的身边。若我们真要去挑战这样的事,恐怕我们也会遇到如此的阻力。而当我们身边的人打算要这么做,恐怕我们也都会有冲动去“阻拦”一下。我想,若没有足够的阅历,是写不出这样精辟的文字,也不会有这样的心得出来。所以,这是一切旅行书最好的一点。

  它能励志,能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它的每一句话,不是空话,而是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读者的精髓语言。

  所以,许多人一提到励志书,就要头疼。觉得那些都没有用处,仿佛只是给推销员准备的。那恐怕是不了解这些励志话语背后,说者所付出的辛苦吧。还有很多人,喜欢励志书,却只喜欢这些书不断激励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做。但以我个人体验,若真的自己去经历一次,恐怕任何人都能说出一些流芳百世的语言。只不过,经历的人太少。并非不能经历,而是放不下周身的牵挂,舍不得去经历一下风雨。作为经历过一次迷你旅行的我来说,我想,旅行依旧是魅力无穷的东西,因为它能带给人的是一辈子的财富。

  作者是位学摄影的学生。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的才华开始在旅途中表现出来。自己所会的这点技巧,成为了作者结交新朋友、补充财源、拓展事业的方式。从起初旅行的迷茫,不停的住在别人的客厅,不停的逛博物馆而言,作者的一技之长恰好给了她足够发挥的空间,这也让她慢慢树立起信心。原本对未知的迷茫,渐渐被一扫而空。而间隔年的重大收获,也在途中降临了。

  而作者,也在旅途之中,看到了摄影之外的东西,那就是人生的原样。

  “人生就像拍照一样,只有我们想要呈现的那个画面是美好的,而框框外面的那些真实,往往丑陋得让人难以面对。”

  其实,每个人的旅途都不一样,你读过她在书里前半部的叙事,或许新鲜的感觉更多。而慢慢的,当她加深与旅途中遇到的人的了解,与他们生活、交流、冒险以及做爱,就能发现,她在成长。有时候,历时一年的旅行,也会让人腻烦——许多间隔年的旅者都有此感受——也会重新迷茫。但就是反复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的途径。

  虽然这样的途径不止一种,但人能够认识自己,该是她一生最大的收获。

  也如作者所言,“与其把流浪说得那么浪漫,不如说,流浪让我们远离了所有我们最习惯的东西,流浪吧我们送上和自己独处的道路上,流浪很辛苦,但流浪让我们认识自己。”

  还有,“这是一个孤单的城市,因为没有人会理你,但也因为没有人会理你,最终,你可以做一个百分之百的自己。”

  所以,当你读到这些文字,再看到这些照片,就突然会有一种感动。作者的故事,只属于她自己。每个人流浪的故事,也都属于他们自己。但却都不平凡。或许是因为这世界太平凡,或许是我们活得都太过安逸,却始终忽略了,人生路上,还有那么多的点滴,值得让人感动。作者的文字,我相信任何人,经历过一些事,都可以有所体悟。也都能写出更好的文字。只不过这样的一本书,能够作为一个引子,让更多人写出自己的人生,这是值得推荐的理由之一吧。

  作者的这些话语都精辟,看过书后,才会有更深感受,唯当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才会更加认同。

  此外,该书还有一些话语可以摘录出来:

  “不管我们面前还有多少东西必须学习,原来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段独处和消化的时间。”

  “我沉淀了一段时间,然后我心底最深的欲望像一朵小花一样长了出来,因为不用工作,不用和任何人交代任何事情,我终于有机会可以任性的做任何第一秒我脑袋里冒出来的事情。”

  “我曾经跟那些赶着二十五岁有份好工作,二十八岁嫁人,三十岁生小孩的人没什么不同,我赶得要死,以为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可能性,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赶什么。幸好,因为我终于忘了自己是谁,所以我终于找到我自己。”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六):在迷茫中走出

  现在满大街流行去旅行,感觉去旅行了,你就很文艺范,你就很小清新,你就很与众不同,你的身上就会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刚拿到这本书,我以为又是一个矫情女,在炫耀自己couchsurvfing中,见了某某景点,拍了某某无病呻吟的照片。

  但是打开书本,我发现里面的内容远远超出我对这本书书名的猜测。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每个人出生都有他的自我价值,每个人出生都带着各自的框架与模具,只是很多人在长大以后,甩掉自己的模具,背起了一套公共的模具,将自己的过往将自己的个性磨灭或者隐藏。

  只是背上这一套模具之后,在人生的历程中,你是否偶尔感到一丝丝的空虚与丧失自我?你是否可以在自己年老时,像福贵那样,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慢慢说出,勇敢面对过往,勇敢面对坎坷,勇敢面对人生呢?

  或许我是扯远了,只是,希望看完这本书,你至少可以知道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去旅行,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行。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七):新鲜的摄影人游记

  在去楼上吃饭翻过几页“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后,一直对它心心念念,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去把它读完。昨日终有幸把它借到,今日中午一口气看完。当右手的食指几乎要能感受得到大拇指的温度时,连恩美已经讲故事讲完,只剩一些后续必要的独白时,嘴角开始出现弧度,我相信那一定是个很有意思的微笑,因为,那么那么满足。

  无论是巴塞罗那的棉花糖人类、西班牙的热情还是哈姆雷特女主水中离世的悲凉之面,都敌不过对伦敦的爱“恨”交织:路边“矫揉造作”的白面人、大本钟前的“自虐”、教堂里"SM",每一个场景都令人无限想象与着迷,看着看着,我就笑了。作者的思维在变换,跟着她的思维变换,闭着眼睛去感受,不得不承认,我这样的人会爱上那样的生活。

  作者作为一个摄影师,一个创作型的摄影师,伦敦的特立独行,无虚假的冰冷世界,硬邦邦的真实感,给了她无限创造的机遇。

  如果你在伦敦成功了,那么你在时尚界就可以很好的存活下去了,包括巴黎。一个陌生城市的生活,孤单寂寞的重复与重复,却也会让你认识真正自己,做许多一个人可以做回忆起来也会很开心的事。

  一开始并不觉美好的东西,在最后都可能变成最爱;一见倾心的,却不见得那么美好,轻则失望,重则心伤。就如同书中记录的在伦敦的生活,爱也好,恨也罢,在作者心中都有一把标尺,那是情感的记挂,是无法作假的衡量尺。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八):一口气看完马上想说--“爸 我走了噢”

  虽然临近期末考,一卡车的教科书还没解决,可是按捺不住的心啊~一口气当天晚上就消化完了这本书。然后就看看爸爸说我看完了耶。

  “哦。”

  爸爸应了声,点点头。

  ”那.......爸爸,我走了噢!“

  对视2秒后,同时大笑。这本书写的不光是在欧洲做沙发客,如何旅游,有什么神秘路线的那种旅游书。(里面还有美恩超美丽的摄影作品!)

  里面我看到的是连美恩在旅途中逐步找回那个最真实的自我的那份感动,点燃了我的那条热血的神经,打包我的行李,抛开一切什么考试、学历、考证照、找工作的所有烦恼,可是我却还是只能坐在客厅上自家温暖的沙发做梦。没有经济的支持,没走多远又回来了原来的样子了,不是吗?

  可是被这些文字、这些经历所感动的感觉是不会忘记的!加油吧!希望所有心中还存有热血的你有一天能够走上你自己的旅途!我们都在旅途上!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九):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小孩”

  朋友去台湾,请他替我带回这本网上炒得很热的书。他到了台北诚品书店,说这竟然是架子上最后一本。

  翻了一半的时候,跟闺蜜说,我不喜欢连美恩的文字,但真心觉得她的摄影美,可能我们真的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她的字里行间能直指我心灵的东西很少。闺蜜回信说:“当沙发客,我感觉是比较适合“坏小孩”的活动。”

  自己在德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去过欧洲一些地方。当看到一个青春女生用毫不掩饰大剌剌的口吻写我身边的世界身边的人以及她装进记忆里的这些回忆时,从开始的不适演变成了慢慢的理解。无论如何,我佩服她的勇气与坚持。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太过依赖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环境,从而放弃了进入冒险世界的那个通道。谁知道藏在背后的花园,是绽放着耀眼的罂粟亦或一片荒芜?

  连同学的文字流畅书中的摄影插图惊艳。至于讲到沙发客这件事,“坏”真的不是重点,而是因为“小孩”。我的年龄,只能像许多老先生老太太那样,在捧着指南游历了一座城市之后,坐在洒满阳光的餐厅里,喝下一杯温暖的咖啡当早餐。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读后感(十):女生游记,怎可错过

  刚接触到coachsurfing这个词不久,就看到这本书,嗯,就买了。

  书不算厚,主要是作者在沙发主人那的所见所闻,碰到的极品主人啊,这些比较有意思,真是什么人都有,所以当沙发客还是得灰常小心的,

  作者本身是个很有才的人,又很有冲劲,花了20万新台币,就在那玩了一年,堪比谢谢和菜菜,还在那拍了几组照片,又红到了台湾

  从这本书,或许不能得到什么攻略,有的只是作者的日记,但是作者拥有的勇气,会感染

  看作者怎么在欧洲玩得风生水起,作者很乐观,这点我很欣赏,书中不会因为预算啊,无聊啊之类的,使得看得人无趣,更多的是传达了一种新兴旅游方式,给更多的人给予好好看看前路的思考,

  只有在最后才告知花了多少钱,沙发客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