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的边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的边境》读后感10篇

2018-03-22 21: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的边境》读后感10篇

  《爱的边境》是一本由[以色列]朵莉・拉宾雅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边境》读后感(一):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评《爱的边境》

  “爱情没学过地理,所以不识边境。” 的确,在所有人的意识里,爱情是没有边境的,没有国籍,没有肤色,没有年龄差距,甚至可以跨越生死。那应该是人世间纯洁东西,容不得任何的玷污,被赋予了最神秘色彩。 然而,当人慢慢长大,在无知年轮里走过,当世俗约束心底生根发芽的时候,一切都有了牵绊,有了阻碍因素。爱情不再是最美的象征,如同今日的社会,新的婚姻观,嫁娶观念,跟有房有车等经济地位直接联系到了一起,让人感叹生活变化。 尤其是当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原以为故事会告诉我们爱情的伟大,可以冲破一切阻碍,冲破爱的边境,两人最终走到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 可这里没有,一切都很现实。 它不断地告诉我们,在俗世里的爱情里,还是存在隔阂阻碍,并非所有的故事如童话般美好,那一切不过说我们的臆想。 在这里,两国政治背景种族障碍内心彷徨,让两个年轻人至始至终处于自我矛盾纠葛中,选择逃避,依旧遵循时间安排,不曾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简单的一句“留下来,为了我”都没有。 结尾处,哪怕一个憧憬也未曾许诺,完全脱离了常人对故事的理解。我们总希望经历了苦难和阻碍的两个人,可以打破重重的束缚,勇敢地去追逐内心的渴望和爱情,最终走到一起,哪怕在那个有着大海城市里相遇,见上一面也未曾不可,不要让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留下遗憾,不要让故事那么快得落下帷幕,然而他们的故事里什么都没有,当初未曾说不口的告别,最终成了永别。 这是个悲剧,相爱的两个人,最终阴阳两隔,让爱画下了休止符。 莉雅特与哈米最初的相遇,那不过是一个意外的安排。在莉雅特最初认识哈米的那几小时里,一直有着一种矛盾纠缠她内心,想逃离他的身边,又被深深地被他吸引,这种来自骨子里的意识,是生活带给她的枷锁,或许说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政治的压迫。 似乎早已注定了他们的结局,与所有犹太女孩与巴勒斯坦男孩结合一样,不被祝福,最终会被伤痕累累的生活所累,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内心对未来、对生活充满了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不敢勇敢地去争取?在爱情开始的时候,内心便笃定了这一切只是暂时的,时间到了,总将分手,走自己人生。 政治事件引发的暴乱和战争,种族之间的歧视,不幸事实依据,多年以来被害者的意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世俗的定义,让他们内心不安,在时间的齿轮下,无限地被放大,如同安装了一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时器,紧紧地攥着了他们那颗敏感的心,稍有触碰,随时爆炸,矛盾也变化升级。 为什么这个故事却是那么的残忍,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被人祝福。现实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揭开血凌凌的伤口,直视人性真实的一面,假面的丑陋

  《爱的边境》读后感(二):两个人不能超越一切,可是爱情却可以超越一切

  《爱的边境》这本书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这本书中包括爱情,生死,政治等等很多方面问题。把最敏感的问题与最感性的问题相互交织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凄美爱情故事,让我们这些读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样说可能显得很残酷,但在我看来,在这种环境之下所产生的爱情是特别美丽的,因为它超越了很多东西,甚至可以说超越了一切,它就像是在绝壁上长出的一颗嫩芽,是那么的翠绿,那么的生机勃勃,虽然最后经过风吹雨打,逐渐的枯萎了,可是却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它最生机盎然时刻,我想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爱的边境》这本书讲了莉雅特与哈米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才华年轻人,并且在纽约这个大都市里一见钟情,他们的感情超越了政治,家庭以及自己的偏见,就这样简单地相爱了,可是由于现实的压迫,他们不得不分开,即便是分开了,也是时刻挂念着彼此,虽然知道可能彼此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了。后来发生了十分悲惨的结局,两人真的是天人永隔了。这段爱情以这样的方式告终了。

  我很理解为什么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all the rivers.这个名字包含了故事中的情节,包含了政治观念等很多方面的比喻。可能爱情对于恋爱之中的男女就是非常简单的一种关系,但是将这种关系放置在政治的这种大背景之下,爱情就显得那么的苍苍白渺小。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无法超越的,我们只能屈服于现实。其实我们非常的无奈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真实,我想可能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是作者的半自传式性质长篇小说。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角落,可能真的有如书中所写的,这样被迫分开的恋人,在饱尝着失散的痛苦。斗争,仇恨,隔阂,可能真的会让人无可奈和,可是,这本书同时又给了我们一种希望,就是即使在多么恶劣条件之下,人类还是可以创造出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感情。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道,被信仰热情所驱动,我们天真地企图说服对方动摇对方的立场,或是毁掉那个立场,我们说服引诱一次又一次的陷入那重复翻来覆去的,无用的争吵中,带着无数的叫喊和情绪,沉沦在绝望中……那无尽的重复中便是横在我们之间的潘多拉魔盒,那样的永恒和不可战胜,永远无法消除,像是一种可笑本能。这就体现了两个人,在相爱之中,除了爱情的甜蜜之外,感情还是会被外界的环境所干扰,我想这也是他们最后分开的主要原因

  后来作者在书中又写道,我没有告诉他几天前我和我爸爸一起看新闻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当他们展示推土机和货车时,我是怎么想的,我没有告诉他,我觉得,就是这样了,这堵墙会永远立在我们中间,那个我一直在想象的围栏,像是他们以前会种刺梨的栅篱在乡村之间划分界限,凝视一块领土的结束和另一块的开始,现在它真的被建立起来了。这是一本让人会充满失望,同时也会充满希望的书,它告诉我们,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很多的感情,很多的爱都必须被打破,但是,它同样告诉我们,即使有隔阂,及时有藩篱,很多感情,依然可以跨越这些,战胜一切。

  《爱的边境》读后感(三):鸿沟之《爱的边境:当以色列亲吻阿拉伯》

  xiaoxiaoblue编辑

  爱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对于恋爱中的人们来说答案并不一定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刚刚陷入爱河里面的恋人对于两个人的未来都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

  但如果两个人背后的家族乃至深处的国家处于彼此对立的状态,而这两位年轻人又不可救药地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话,那结局又会是怎样呢?这样的实力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也是有提及的,例如中国古代的梁山泊与祝英台之间的悲情恋情,这两位主角还仅仅只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被封建礼教和女方的家族闭上了绝路,最后只能化蝶在一起,如果说这样的故事就已经让人长吁短叹了的话。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事迹就是一个外国版的“梁山泊与祝英台”。

  不过上面列举的两个文学典故的背景都还只是放在家族的阶层上,那么如果将两个恋人之间的阻碍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先后赢得伊扎克奖、总理选择奖、伯恩斯坦奖等数十项大奖的以色列著名作家朵莉・拉宾雅编著的《爱的边境:当以色列亲吻阿拉伯》一书就通过了一个类似梁祝遭遇但又无限升级扩大的爱情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现在这个复杂背景之下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两国之间的敌视。

  相信看过电视新闻的读者对于巴以冲突都不陌生吧。从以色列在中东建国以来就爆发过四次中东战争。虽然以色列通过这几次战争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开疆扩土,但以色列人与周边的阿拉伯人尤其是巴勒斯坦人之间的仇视却无法化解。本书作者大胆地通过其塑造的男女主人公莉雅特和哈米之间产生的情感纠葛来衬托出巴以持续紧张时代大环境。

  书中的莉雅特和哈米分别来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两个敌对国家,但是两个人却在纽约这一个相对中立的城市中邂逅了。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两个人走到了一起,陷入了爱河,但是这两个人相爱却不代表着两个人最终能够在一起。在书中的阅读中读者也能够感受女主人公莉雅特与哈米在一起后最初的那种矛盾害怕心理担心自己的父母知道会“绞死她”,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句话可以看出巴以两国之间的仇到底有多深。

  但是从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彼此交往中与背后两个家庭的相处过程里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女方莉雅特在后面介绍哈米融入自己的家庭时还是会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是来自于莉雅特的家族还是以色列的社会大环境呢?相反哈米在介绍莉雅特给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民族解放,国与国之间的大问题。

  最后两个人究竟能不能成功的在一起,怀孕的莉雅特最后与哈米会如何呢,这些就有待读者自行去挖掘了!

  《爱的边境》读后感(四):悲惨的爱

  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起源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阿拉伯人赶出故土。两个民族间更为深刻的原因: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具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使得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

  这是部以巴以冲突为背景书写的爱情故事,来自以色列的女孩莉雅特和巴勒斯坦的男孩哈米在美国巧遇,两人间发生的激烈地爱情碰撞。感情交流之后,来自两地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风俗以及民族间的仇恨不断冲击着甜蜜的爱情。

  当男孩哈米的亲人来到美国,在和他们相聚之时,对于两国间的领土纠纷众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莉雅特为了心爱的国家,独自一人不停地争论着,而作为自己的男友哈米,却默默地看着,没有任何的言行。对于哈米来讲,一边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国家,一边是心爱的女孩,又如何让他说话。争论的结果,只能让孤独的女孩,没有任何人的陪伴痛心离去

  对于哈米来说,很想挽留这份爱情,很想公开这段恋情,很想真真地拥有这位可爱的女孩,总想着让莉雅特的父母或亲戚朋友知道他们俩正在交往的事情。女孩呢,由于害怕,不愿让自己的父母亲知道,自己正在和巴勒斯坦的男孩交朋友,所以两人间的交往显得是那样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所有的一切让男孩疼心不已。

  对于女孩,几个月的美国之行就要结束。然而两人间的爱情,虽说不愿分别,也只能随着回国的日子日益临近,只能是边走边看。直至分手的那刻,平平淡淡的分离。

  回到巴以隔离墙分割开的国家,虽说两人间无法见面,然而联系还未断绝,感情仍在交流。莉雅特更是在梦中常常见到哈米,能感受到哈米正在干啥。哈米想着在离开巴勒斯坦前见见心爱的女孩,于是穿越隔离墙,前往几个月前莉雅特曾经提到的海法沙滩(特拉维夫),只是却让莉雅特看到了悲惨的那刻。

  真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青年男女,能早日自由自在地相聚在一起。

  以色列地图

  巴以边境隔离墙覆盖范围

  《爱的边境》读后感(五):打破藩篱和边境的爱

  无法做出正确选择时,冷静下来将这个问题暂时放在一边,去做自已力所能及家务劳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少转移了注意力,转移了瞬间的压力。这本《爱的边境》开篇便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全书描写了战乱、信仰、家庭各方面对人的情感制约,明知不幸福,如若苟且于现实到最后,又有多少人敢于象书中的男女主人公般去抗争来自于自身的命运

  故事很精彩,但更精彩之处在于作者朵莉·拉宾雅敢于去描写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并对此做出了可以启迪世人的正确选择。以色列是个犹太民族创建的国家,因着宗教信仰的缘由,本是相同血缘的人种只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大加杀戮,这样人为的人类悲剧本可避免。

  在这本书里面对可怕的宗教隔阂和种族屠杀,书中的女主人公莉雅特与男主人公哈米分属两上截然不同的世界,是人类的爱将他们之间的误会消散,并拥有了战胜可怕危机威胁生命勇气。生活是如此充满戏剧性,一位骑铃木的摩托车手急于找到铃木摩托车的刹车而频频向开轿车的人大喊:“你会骑铃木吗?你会骑铃木吗?”在开轿车的人以为骑手是为了向人炫耀,真实情况却是速度过快的骑手只是希望轿车司机能告诉他铃木的刹车在哪里......

  人生有许多误会,人类许多悲剧便多类同于这样的歧义——来自个人主观歧义。这是一个幸而圆满的故事,在作者朵莉·拉宾雅笔下,有混乱暴力恐怖的描写,更有身处其间的人为了所爱的人所做出的奉献精神。人类无私的开明的奉献精神终将包容那些被误解被敌视被仇恨的人,为了爱而美好的生存下来,并将这文明之爱传递亘古。好书会让灵魂变得丰润多彩,而这正是战胜邪恶的精神力量。

  诺奖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曾说,“仇恨只会播种仇恨,但是爱可以打破藩篱和边境。”我想这也是《爱的边境》的书名由来,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的便是在仇恨与种族隔阂中,打破沉重藩蓠的爱。这个故事让人震动,有点罗密欧和朱丽叶,但故事的结局并不悲剧,反而让人欣慰。字里行间,浓郁的异域色彩也让这个故事增色不少。

  《爱的边境》读后感(六):国境,边境

  哈米是死掉了么?

  这是一个我所不了解的种族,我所不了解的文化,就是为了了解,所以读了这本书。虽然它不是单纯的剖析种族文化和差异,但却让我意识到那种文化和差异所带来的强大的冲击。

  以色列,很早很小就从新闻联播中听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名词,巴以和谈,巴勒斯坦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中东地区…觉得那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国际问题,永远都在争端永远都在打仗,很奇怪那里生存的人们是依靠着什么样的勇气支撑着活着。虽然不喜战争,不喜武装冲突,但仍相信那里除了冰冷的武器,应该还是有着平常人间的温情!一直相信。

  后来读《圣经》,当然只是作为了解文化而读,看到了犹太人的繁衍,但感觉那也只是一部分,摩西十戒?应该是太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彻底的形成的现代的他们,强烈的种族意识。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聊过希特勒,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还听他们说犹太人特别聪明。我似乎深信不疑,现在觉得,应该是他们那近乎执拗的态度,造就了专一,和精益求精吧?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叫什么来着?很有名,讲纳粹集中营,犹太人,一个父亲为了儿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活下去,一直在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他,教他对待生活,当所有人死去,这个懵懂的孩子活了下来,简直泪奔,简直伟大!为什么人数也不多的这些人,就要被视作另类,视作恐怖人士,就要剥夺他们很多?!这个世界允许有差异,允许有自我,允许有矛盾,为什么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就不能存在?不能和平的存在?为什么要允许有战争?!

  就算是那不均等地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悲剧也不能使得这个珍贵而优雅的爱情故事失色半分,沉浸在这精妙绝伦的字里行间..我内心震动。爱情就那样悄然而至,即使再短暂,仍代表永恒!有人聚焦于爱情,有人聚焦于背景,有人聚焦于写法,有人聚焦于共情。我只愿这世上少些灾难,多些幸福,哪怕平凡,只求着一世平安。

  有评论作者擅长处理细节的,但与此同时又不曾拘泥于微处,这一点我也很赞同,读起来有些不一样的感觉,不觉繁琐疲累,稍有些意识流,需要全神贯注的跟着作者的思维,或许那战乱下的意识,需要我们更加柔情对待。

  《爱的边境》读后感(七):爱无边界

  以色列,一个看似动乱,但比任何人都珍惜和捍卫和平的国家;

  以色列,一个被周边国家制约,但经济发达的国家;

  以色列,上帝应许之地,犹太人的皈依地;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人口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任何一位稍微了解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这个苦难的民族,在千年的漂泊迁徙中,在饥饿和苦难、杀戮和欺侮的磨难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没有倒下,并且在逆境中砥砺发奋、发展。犹太人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就是犹太人大屠杀,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在历史上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都有反犹的传统。

  《爱的边境》是拉宾雅半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讲述以色列翻译家莉雅特旅居纽约时邂逅了来自巴勒斯坦的艺术家希米,作者用秋、冬、夏三个季节,分别讲述了两人从相遇.相知.相恋到难以突破种族和身份问题障碍的无奈。随着莉雅特回国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双方家人的压力自边境处传来,而他们不同的成长环境也在两人的关系中筑起了一道无形的藩篱。面对动荡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就算有再多的不舍也只能无奈的分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任何年代任何一个时期对不同种族人们的内心都是排斥的,更何况是在宗教信仰复杂国家动荡的年代。人们都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故事的开头就是两个警察去莉雅特家询问,就因为莉雅特去咖啡店,被一个“模范公民”举报,说有一个中东人摸样的年轻女人有可疑的举动,说莉雅特在用阿拉伯语写邮件,怀疑她可能是某个组织的成员。在那样的年代能过平平安安的生活已经实属不易,更不用去奢求什么爱情。故事的两个主人公苦苦的挣扎,想维系这来之不易的爱情最后只能因为各种压力而放弃。

  一本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的爱只是单纯的爱了便是爱了,战乱中的人们的爱包含了太多的苦难,也许得之不易的爱情更令人难以忘怀,让人懂得珍惜。看完这本书还是挺感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永远也想象不到战乱国家的人们生活在那样的境地。

  战争对人们来说是最为残酷的,去年看到的叙利亚战争,在爆发5年以来,无数儿童沦为战争的牺牲品,过着战乱、暴力、饥贫、漂泊的童年,令人心痛的画面真是比比皆是。在生存都是一种考验的时候,爱是多么奢侈的东西。珍惜当下爱自己所爱的人。

  《爱的边境》读后感(八):所有的河流

  如果陷入了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你会怎么做?及早抽身,还是用尽全部身心去爱?

  莉雅特与哈米就面对着这样的困境,疯狂地陷入了一段倒计时嘀嗒嘀嗒不断鸣响的爱情中。5月20日是最后的期限,不止如此,国界、文化、价值观,等等,就像一道沉重的阴影始终选在两人的头顶之上。而他们的答案也很明显,声嘶力竭,歇斯底里,不顾一切地去渴望,去珍惜,去投入到这段绚烂、凄美的爱情之中。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禁忌。莉雅特从小就被灌输阿拉伯人是恶魔,是强盗,是专门欺骗并虐待犹太女孩的野兽,她的家庭绝不会接受哈米成为家族的一员;哈米一家也曾经受过以色列的压迫,以他哥哥为代表与犹太人水火不容。可以说双方的家族犹如一道厚重的钢铁栅栏横在两人之间。两人的爱情犹如在黑暗旷野中的一点烛光,遥远微弱,看似摇摇欲坠,却也令人目眩神迷,直刺的人眼花缭乱。

  爱情,是所有艺术的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小说家无数次涉猎禁忌的爱情这一凄婉的题材。本书作者没有着眼于轰轰烈烈,荡气回肠,山盟海誓;只是尽量描写两人一起生活的种种细节,一起逛街,一起驱车旅行,一起等车,一起吃饭,等等,全是琐碎的生活琐事。然而,就在这些看似无聊又毫无意义的琐事中,作者用极富层次感、画面感、色彩感的笔触将莉雅特的汹涌的爱情和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到深处,真可谓是毛发尽处皆是爱意。

  当然,两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陷,也都有各自的意识形态。莉雅特每次打电话给家里都要哈米消失,哈米的哥哥把莉雅特气哭时他也没有伸出援手,这也导致了两人数次的争吵和冷战。特别是莉雅特回国日期将至,绝望的情绪渐增。妙就妙在作者始终没有对这种悲观情绪进行正面描写而落入俗套,而是借对话、借情绪巧妙地表达出来。

  当然,爱情是主题,但是作者也借本书表达了许多别的想法。美国对中东人的微妙恐惧心理,莉雅特与哈米所代表的两种文化的相互冲击对抗等等比较沉重的主题。个人印象比较深刻有两点,一是两人的朋友问莉雅特为什么两人不能永远在一起时,莉雅特想解释又不知从何说起的复杂心绪;而是莉雅特独自观看哈米的家庭录像时,面对炫美的自然风光时担心祖国安慰的复杂心态。障碍只会使感情更加强烈耀眼。

  我唯一不满的是故事的结尾,哈米终于见到了渴望已久的大海,却因为意外而溺亡。故事戛然而止,略显突兀,但是配上最后一小节又使我不禁动容。两人已经天人两隔,却始终没有一张合照,无处缅怀。也许这就是生活,充满了呛人意外。时光实在有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纵情去爱,勇敢地去爱。

  《爱的边境》读后感(九):你在笑吗?

  “准备好了吗?”他紧张地问,试着用一个侧面的吻和坚实的拥抱让我高兴起来,“笑!”

  “你在笑,对吗?”他坚持着,“你在笑吗?”——《爱的边境》

  《爱的边境:当以色列亲吻阿拉伯》是以色列作家拉宾雅的半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以色列女孩莉雅特和巴勒斯坦绘画家哈米在纽约邂逅的意外恋曲。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巴勒斯坦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根据2000年以巴双方达成的谅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未来的耶路撒冷应该容纳两个国家的首都: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也就是“一城两府”,而具有特殊地位的老城则主权悬置,国际共管。这里简单介绍了下背景,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本书通过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一个以色列女子和一个巴基斯坦男子,看似很微小,但是确是在呼吁,爱情不应该有国界的,如果巴以能和平共处,那么莉雅特和哈米不会爱的那么痛苦,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又伟大,敢于冲破世俗的眼光,至少有勇气开始。如果真的希望理解这个爱情故事,那么可以多了解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了解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了解下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了解下巴以冲突,当你了解了这些之后,你真的会觉得有些就是作者书中所写的那样。正如布克奖、卡夫卡文学奖得主约翰.班维尔所说:《爱的边境》全面展示了政治事件是如何侵蚀只想安稳地生存和相爱的普通人的生活的。优秀,精妙,同时让人坐立难安。

  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爱才能打破藩篱和边境,爱才能为世界带来和平。你在笑吗?愿有一天你会一直笑下去。

  《爱的边境》读后感(十):爱你是我的命运

  爱的命运就像一条河流,有无数种可能的走向,初始的涓涓细流,中途有的走向枯竭,消失殆尽。有的愈发磅礴,最终奔腾不息汇入丰饶的大海。自人类有自我意识以来,爱就是我们一直在歌颂、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很奇妙,又多变,没有人能够具体的描绘它。它在甜蜜的环境中如鱼得水,也能在单调无情的世界中滋生。

  这本书以女生的角度展开叙述,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因为共同的朋友相识,本是一次简单的传话却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亲密的恋人,其实更快的是在他们见到彼此的那一刻,爱情就发生了,电光火石间的怦然心动让他们互有好感,愿意继续交谈。书中从女生莉雅特的角度描写了自己的感受,男主角一出场就对她有荷尔蒙层面的吸引力:“我该怎么描述出他完整的肖像,那由层层色彩构成,却又重回纯净的肖像。”

  可惜这不是一个简单甜蜜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莎翁笔下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身份与信仰成为阻挡在爱情之路的巨石。众所周知,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不仅仅是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也有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此前看过一本书《杏仁树的守望》,也涉及到了巴以冲突的问题,开篇幼童被炮弹炸的粉碎的场景至今令我心有余悸,无差别的伤害,无止境的争斗,彼此的复仇,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划下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些矛盾如影相随,已经深入他们各自的思想,甚至血液。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相识于自由之城纽约,远离家乡身份的束缚让年轻人略有活动的空间,爱情之花悄然绽放。可惜甜蜜之地总是笼罩着一片乌云,莉雅特的理智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再继续下去,这份感情注定没有结果,可是情感上又难以抗拒,仿佛禁忌之爱越陷越深。廖一梅说过:“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奇,最难的是遇见了解。”他们虽然有民族仇恨,但正是因此,才更懂得彼此。这份被他们当做“一次奇遇,一座不真实的岛屿”的爱,不仅仅是现代生活中单纯的异性相互吸引,而成为互相了解之爱。

  这大约就是爱的神奇之处,可以穿越战火与纠纷,在大洋彼岸相遇。他们接受彼此相爱的命运,并愿意为之努力。歌里曾经唱到:“爱呀,好像风中沙。”有时候轻易就会溜走。然而有时候,它又像春水,一丝一缕,却能坚持着溶解冰冷的石块。愿爱情没有枷锁,理解成为常态,爱不再是命运奇迹,而是我们的日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