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庆熹纪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庆熹纪事》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4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庆熹纪事》的读后感10篇

  《庆熹纪事》是一本由红猪侠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11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庆熹纪事》读后感(一):庆熹十年的春天来的特别

  作为每年都会重看一遍的小说,《庆熹纪事》一直是我和其余读者的痛,因为十多年过去了,它始终未完结。

  微博关注作者红猪侠,上面她叫凤尾熊,时隔几天就会出来说一句她还在写只是写得慢而已,不过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发一些与书无关的东西

  所以对她说的还在写的话,我有时候都不怎么在意,就像野狗,一次次的发完结宣言,一次次的跳票,到最后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但就在去年初,红猪忽然晒出了一叠初稿,说:"单面打印,字字血泪,进入深度修改了。"

  这时我才惊觉,原来她真的有在写,在十三年之后,这个故事真的要完坑了,真是有生之年啊。

  而在今天,它终于出版了。

  想当年最初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红猪还是一个女孩子,现在却早已是孩子妈妈了,不知道这后面部分会与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

  红猪在微博上面说,下半年应该会出实体书,不知不觉下半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具体什么时候能够拿到书也不得而知,那干脆在这里回顾一下这部小说吧。

  看网上很多人都说,喜欢庆熹的大部分是女孩子,可是我却不知道怎么的,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总的来说吧,网上那么多女写手,能够让我看得下去的却少之又少。

  不过还是有几个的书,在我看的时候会有亲切感觉,可以毫不费力的就进入她们的笔下世界,这样的女写手有香蝶,有璎璎,有茄子,还有就是红猪了。

  看过红猪的东西不多,除《庆熹》之外,只有当年今古刊载过的《风火流星锤》和《白帝城》,还有一篇是九幻刊登的《征兆》。

  喜欢她的文字,因为她总是静静的在描绘一个故事,不管怎样的潜流急湍,她都会把它隐藏在风平浪静湖面下,让你悠悠然的听她细细述说那平静下面的波澜壮阔

  还记得江南在《庆熹1》出版时候的写的那篇序。

  说红猪展开了一张长卷慢悠悠的写画,她心里知道这卷有多长,可是她不着急,她并不想告诉你她想表达什么,只是一个女人坐在画架前哼着歌慢慢的描绘,看客们就只能跟着她的笔致,等待一个隐隐约约知道、却又不愿相信的结局

  说红猪写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年轻的,住在上海所以带着一点雍容闲适,读惯了古文诗词,所以带点空疏。

  说她似乎太过于聪明,可以看穿跌宕起伏剧情,可以看穿你情我爱的屏障,也可以平静的面对战乱与风云,然后她坐下来,安静的描绘一个故事。

  说人站在窗前花正在落下,雨后春深桥上携手,秋意楼头琵琶独老。

  说红猪是一个冰一样的说书女人

  对啊,冰一样的故事,冰下面流淌的却是火。

  所以这本书不适急躁的人看,因为囵圄吞枣只奔着看小说的念头去看的话,到最后会只有一些零星的印象

  你可能记得辟邪是如何的忍辱负重,记得太后是如何的阴险毒辣,记得皇帝是如何的爽朗任性,记得明珠又是如何的清亮伶俐,但是猜不透今天杀人的刺客跟昨天行刺的刺客有什么不同,背后的势力纠葛又是怎样的复杂,也看不明白今天要保护的人为什么明天就要舍弃,而今天要舍弃的人明天却又要力保,更发现不了这里的反转原来是那里留下了伏笔,此处的场面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过暗示……

  要说复仇故事,看过的也多了去了,可是像红猪这样写的不着声色,丝毫不露半点急躁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有人用一个词形容《缥缈录2》,说它好在善于“留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精彩总在细节之下,就像息衍苏舜卿,一低头间一回头下,都有着难以言语的故事。而《庆熹》更是如此,大量的留白需要读者自己体会

  总感觉上面每个字都透露着玄机,每句话都带着隐藏的信息,看过以人名为章节标题的小说中,好像只有《冰与火之歌》还能这样繁复细密。

  看书是要分时候的,有的书短或者有趣,随时都可以看上一段,比如博尔赫斯王小波,在地铁上在睡前看上一篇,毫不费劲回味无穷,有的书长,则需要在一个周末或者一个假期,一口气读完,才会有畅怀不已的感觉,而不用对着故事的走向念念不忘

  看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个冬天的火车上,那是从上海出差去沈阳,坐的是慢车卧铺,一天一夜的漫长旅程百无聊赖之下,我打开了这本书。不想一下就看上了瘾,火车在往北开着,心思却跟着红猪冷厉清冽的文字,时而在京城时而在寒江,时而在大理时而又到塞外,心情也是一时明快敞亮,一时惊异讶然,神驰八极,逸兴遄飞。

  等到下火车时冰冷的寒风灌入体内,有种昏沉中突然恍然的感觉,就好像这个叫做辟邪的利刃般的太监和那位叫明珠的珠玉般的姑娘,会突然在面前的风雪中闪现。

  真是难忘记忆,现在我对沈阳的印象已经没有了,却还是能够清晰的记得火车上看这本书时的舒畅

  说了这么多,那《庆熹纪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在一个架空的历史中,一位名叫颜久少年,少时全家被杀,入宫为奴后更名为辟邪,在萧瑟的宫廷中,他一点点声名鹊起,实权在握,但是隐藏在他背后的家庭仇恨,却使得他的想法令人无法揣测捉摸,他一边替皇上与各大藩王周旋,有着撤回藩地、驱逐匈奴的行动,一边又与父亲旧部秘密图谋,有着替父报仇、平定天下志愿

  明里,他可以替皇上钦点状元,被称为青袍总管,也可以上阵带兵,被提作内廷将军

  暗里,他同时又与大江南北的各种势力周旋,他经常身陷险境,还要随时做出杀伐决断。

  难怪有人说,这书里逼真的历史感、浓郁的宫院气、辗转的倾思纷争、凄冷的落日京城,那个只露一回青衫的背影,就使人终生难忘。

  前年看《琅琊榜》,总不自觉地拿来跟庆熹对比,然后就是遗憾,要是后者能够拍出来,比前者绝对要精彩十倍。

  你想啊,《琅琊榜》中,梅长苏各种算无遗策,对手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就像是一边倒比赛,看的时候虽然畅意,可是如果去回味,却发现没有多少惊喜地方

  可《庆熹》却不同,它有比前者深刻许多的人物倾轧,又有前者复杂百倍的势力纠葛,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庞大背景,而不是仅仅如梅长苏一样把一个个对手如棋子般扔进火炉轻描淡写

  它有各种在明在暗的势力,它有太后、皇上、成亲王三者在利益天平下的互相试探和博弈,还有东、西、凉、洪四大藩王心怀鬼胎各自筹划,更有匈奴、大理、倭寇三方边境的动荡勾心斗角,其中有无数谜团的交织,也有无数刀光血影的杀戮。

  它还有各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比如黎灿,你不知道他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野心,比如李师,你不知道他下一刻会做出怎样奇怪举动,比如郁知秋,你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突然打乱你的棋盘,又比如招福陆过霍炎……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人能够完全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都只能步步为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不过关于隐藏剧情和各色人物的分析,关于辟邪身世和故事走向的预测,网上有各种连篇累牍的文章,我就不再一一叙述

  我只是想,在看过这么多遍之后,对于书中那些角色,我已经了然于胸,那么它到底会不会完结,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吧,就像《红楼梦》,我可以对着前八十回翻来覆去的看,后面的故事到底什么走向,又有什么影响

  可却又不是这样,因为我还是会去看红猪的微博,还会去关注这本书的点点滴滴,这本书与《红楼梦》不同,作者还在,所以我不愿作者这个宏大的构思就此终结,所以我还在等待,等待着拿到书的那一刻。

  我不知道拿到书的那一刻,面对着那个我们已经隐隐约约有预感的结局会怎样,我只知道现在我要好好的静下心来,再去重温一遍这个冰下面流动着火的故事。

  庆熹十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早还是特别晚,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完)

  最后,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闲时观影,胡乱翻书,偶尔聊聊九州。

  微信搜索,秋叶掉落在树上,谢~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庆熹纪事》读后感(二):寂寞见寂寞——小评《庆熹纪事》

  搬运一下快十年前写的书评。有生之年,终于等到完结,太感动了……

  ———————手动分割线——————— 看《庆熹纪事》,看得废寝忘食,只想说一句:真是精彩! 那时在匪的博客里看到红猪博客的链接,赫然写着“红猪偶像”的字样。当时无比惊讶,心想:偶像的偶像,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于是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带一点疑惑和猜想。直到现在,真正开始看这本书。 打开这一副卷轴,缓缓铺陈开,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无比漫长。其间的心事阴谋,湮没了爱情;国仇与家恨,乱离人之悲,错综复杂地交叠,让人觉得惶惑而无奈。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进程都是缓慢悠长的,一个个的人物波澜不惊地出场,好似一出早早排好的舞台剧,而作者在幕后冷冷地操纵着这一切,脸上还带着嘲讽的笑。太过冗长情节,非但没有阻滞这个故事的发展,反倒使一切按部就班地前行着,如此贴切而自然。真得感叹:为什么它就是一个无底坑呢?还有太多的疑惑依旧无解,还有太多的情节没有展开…… 先说辟邪。这个绝色少年,出尘的姿容与精妙的棋艺,使他刚一出场就令人惊艳无比。而越往后看,他身上背负的沉重仇恨,他胸中所怀的壮志,又让人不住心疼。原本是锦衣玉食,前程无限光明的小王爷,却因着家族变故不得不净身入宫,多么凄凉的身世,不忍卒看!只觉得这个少年这样寂寞,心底空洞扩散开来,遂成为悲戚的哀歌…… 纵然他拥有许多,连皇帝也不得不羡慕,可是,他心里的寂寞,竟是谁也无法抚平的。 从家破人亡的那天起,他的肩上背负的就只是无穷无尽的仇恨。十二岁的少年,心智却已那般成熟,为了报仇而延续下去的生命,注定寂寞如斯,他的人生注定苍凉。即使有朝一日大仇得报,他又该如何自处?他不敢想,只肯拼命做着眼前的事,希冀着忘却,抛弃一切会让他分心的人和事,包括——明珠。 明珠这一个女子冰雪聪明,亦有倾城之姿。她对辟邪一心一意,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他。他们两人,实称得上是一对璧人。只可惜,辟邪是太监。从他进宫的那天起,早已决定断情绝爱,不允许自己再有任何感情。于是,明珠只能默默守在他的身旁,竭尽全力为他付出,从不曾顾虑自己……这样的守候漫长而无奈。可是,一朝爱上,便注定了终身的等候。此爱,无悔。 辟邪其实亦是至情至性之人。这一点,他并不自知。所以,在李师说出觉得他良善之时,他会那样震惊。他对身边每一个人都尽力做到了仁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对他尽忠,愿意为他而死。他以为自己足够绝情,足够心狠手辣,可骨子里,他仍是有着做明君的禀赋,知人善用,存着隐忍与坚持,存着不甘与无奈。所有的心事纠缠,幻化成无限的蛊惑。他只是无奈。这一路走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他踏着尸体走到现在,心里有太多的不安、太多的不愿,然而他无可选择,只能艰难地走下去。 明朝会怎样,辟邪不知,我们亦不知。所以,只能看着这个故事里的人,寂寞见寂寞。我们只能等待。

  《庆熹纪事》读后感(三):万事到头,一场空梦

  这本大坑终于出了,据说作者是因为卖了版权,才写完书的,不得不说,资本力量就是强大。影视版权卖给了湖南卫视,剧就不谈了,没兴趣我也不期待,没人演得出辟邪,这个令我魂牵梦萦的人。

  辟邪与明珠之间的情愫让我最为动容,两人自幼定亲,本或许能成为一对佳话,偏偏造化弄人。颜久成了贱役,是为人下人,明珠还是明珠,如月华一般。从身份就注定了结局。我不敢想结局,但我知道,辟邪终究是要去那阿鼻地狱的。明珠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又当如何,女人总是执着的。

  以此,既然将来总归要天上相聚,又何必意人间轻易流逝光阴

  我实在是文采有限,写不出诗一般的评语,唯有这些许的心中感慨,给辟邪明珠。

  《庆熹纪事》读后感(四):庆熹中隐藏的女性叙事

  很多人看完庆熹,以为庆熹的作者是男性,这是源于庆熹叙事的疏离感以及对整体良好把握;即通常所说的“大气”。但从女性角度分析就可以发现,其实庆熹是一篇典型的女性小说。女性叙事和男性叙事有很大的差别,我将从三个比较典型的方面分析庆熹的女性叙事,依次是主人公阉人的设定,太后的人物形象,以及最后明珠与慕徐姿的女性心理描写

  首先,男性作品中鲜有以阉人作为主人公——大概只有金庸写过一个假太监韦小宝吧——男性的叙事总带有自己性别的投射,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同样经历了男性统治社会,男性是社会的中心,女性则是遭受排斥和处于边缘的“他者”,充其量只能充当证明男性价值及其存在符号工具

  在我看来,《庆熹纪事》的男主人公阉人的身份,暗含丧失男性功能模糊性别的意味,又有“渔王”的神话原型(原型批评在这里不多赘述),关于《庆熹纪事》的读者,我作过一个小小的调查:大部分喜爱庆熹的读者都是女性,男性读者即使看完了整本书,觉得是本好的小说,也依然无法认同男主人公的阉人身份,而没读过该书的男性,一旦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主人公是阉人,他们会表示不愿意阅读这部小说。男性的话语世界无法容忍性能力的缺失,因为生殖器有象征男性不被颠覆的权威的意味。而红猪的设定,使主人公性别变得模糊,即使确证他有强大的能力也不能弥补生殖器的缺失,所以从一开始就有反叛男性世界的含义。

  第二,人物设定方面,尤其是从太后的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出典型的女性叙事特征:男性叙事中很常见的把女性设定为必须依附男性的存在以及脸谱化的“母亲”和 “妓女”形象都没有出现(见附录1,母亲即“天使”,妓女即“妖妇”),克制的女性叙述者基本不写“妓女”形象的角色,因为对同性的了解,所以会更加开掘女性心理的复杂,而不是仅仅打一个标签下一个定论了事。太后,是作为一个母亲出现,同时她是男主人公的死敌,她又与人偷情(带上了“妓女”的印迹),在亲子看来是玷辱了母亲以及皇家的尊严,但作者的叙述并未让人对太后产生十足十的恨意,将其简单定义为“荡妇”;也不会因为她是男主人公的死敌而被读者定义为简单的“坏人”,太后形象的复杂性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好奇之心大增:为何太后现在是这样的人?为何她非要将颜家置于死地?这里,也可算是作者卖的一个关子了。

  太后这个角色,展现了一个女人颠覆性和反叛性的强大力量——颜久之所以惨遭灭门之祸入宫变成辟邪,是太后“姑娘时候发的愿”,所有的秘密都只掀开冰山一角,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太后位列至尊,儿子是皇帝,有一个情人,她却将自己放在了一个不能退入幕后的境地,也许可以理解为太后(女性)对掌控全局的力量的渴望;她巧妙地平衡着几股力量的关系,享受自己可以控制一切的感觉,而这完全是颠覆男权世界的观念,在这里,作为男性的皇帝需要从身为母亲的女性手中夺回控制权,为此他处心积虑,而因此辟邪才有机会由宫闱之中直接参预到平天下这一如此宏大却又让人觉得渺茫的事件之中去。不过由此也看出毕竟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权社会,作者不可能脱离男权思想,所以国家社稷想必最后还是要回到男人手中。而男性作者不会容忍这样的事(女性掌权)发生,即使有女人掌权,那个女人一般来说也是阴险毒辣的形象(见附录1中“男性化的女性”),武则天和慈禧般的女性难以被男性世界认同。

  第三,明珠是重要的女性人物,从寒州带明珠回来那部分便可看出,明珠是非常独立的,倘若她不愿,她可以立时转身离开。真正的女性叙述者才会描写不依附男性也可以有尊严地独立存在的女性。受男权思想影响的女性叙述者,即使她拥有女性的性别,她也是用男人的眼睛看待世界,比如电视剧《橘子红了》,虽然导演是女性,但是剧中表现出了典型的“母亲”(大太太)和“妓女”(二太太)的形象,导演用男人的目光去赞赏和惩罚女性。二太太最后得到男权世界了对她放荡行为的惩罚——失去一切;一直苦苦坚守着老爷的大太太则在片尾得到奖赏——重新获得了老爷的爱情。

  而庆熹之中,明珠可以有尊严地独立,她的感情却全部依附于辟邪,这大概是女人的悲哀。不能全然潇洒地独立。沈飞飞也是在与对明珠的感情上唯一一个能与辟邪相较的人(皇帝对明珠大概是贪念多一些,也谈不上感情),他少年得志,虽则对明珠感情的来由有点交代得不够清楚,不过大概意思应该是开始只是注意明珠只是因其对自己不屑,后来才发现明珠的好。作者在文中写到沈飞飞曾与辟邪的一段对话: “我沈飞飞一表人材……” 辟邪忙道:“是。” “风流倜傥……” “是。” “又是个正经男人,那点不比你强?” 辟邪知他有些醉了,也不生气,只笑道:“天上地下没得比。” “那你说,为什么她的心意都在你身上?” 辟邪一时语塞,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摇头叹道:“我不知道。”

  这段可算作沈飞飞打算与辟邪较量的开始,继而又有明珠火上浇油对沈飞飞说了一句话: “喂,”她背着手驻足在门中的阴暗里,朗声一笑,竟有些洒脱骄傲的贵族少年气派,“你怎么争、怎么斗?我等着瞧呢。”

  在这里,明珠这句话的意味颇有些耐人寻味。她是极讨厌沈飞飞(至少表现出来的是),但是她在此时却说了一句明知会让沈飞飞更加死缠烂打的话,也许有两种含义:1、自己不被辟邪重视,潜意识里希望给辟邪树立一个“情敌”;2、要让沈飞飞和辟邪去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沈飞飞所说的“配不上明珠”的辟邪在争斗中胜利,从而让沈飞飞遭到更大的打击。这二者或许是同时存在的,男性对女性心理的把握一般都带有自己的臆想,即使是茨威格那样的大家,在我看来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虽然动人也只是近似于一个男同性恋者的自白,只有女性叙述者才能把握女性微妙的情绪。

  文中唯一一个相对重要的却是依附男性的角色大概是慕徐姿:她是全然处在男权社会没有自由的女性,但作者却赋予了她一些不同于逆来顺受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比如正直,比如强硬和不屈从,这也是典型的女性叙事特征。她与辟邪的初会,谊妃要将“擅闯妃嫔起居室调戏妃嫔”的辟邪杖死,慕徐姿起身说了一段话:

  “这个人在外分明说是奉召前来,既已报名请见,便称不上‘擅闯’二字,室内伺候的宫女既知不妥还要开门,是大大的失职,怎能反诬他调戏嫔妃?这调戏两字与我清誉有损,不问明白,怎能就将他杖死?”

  这段话条理清楚,显是明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将自己的立场表明的同时又为辟邪开脱罪名。

  下文接着写道: 谊妃被她问得一怔,旋即笑道:“现今皇后的懿旨已经下来了,妹妹这番质疑,难道想抗旨么?” 少女拂袖站了起来,坚定道:“抗旨是个死字,此事不问个清楚,我名节受损,也无颜面见人,一样是死路一条。皇后那里、皇上和太后面前我自己去说!”

  这样的少女,即使辟邪没有撞见她正在沐浴的年轻的身体,也是会让人记住的。旁边的谊妃与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谊妃才是典型男权世界压迫的女性,她认同男性世界的一切规则并帮助维护它,丧失了女性的自主意识。不过,慕徐姿的坚定仅仅是为了在男权社会作为一个成功的附属品继续生存下去。这里显出了作者的犹疑,因为这毕竟不是一篇女尊文,必须为其中的女性角色找到与她们的身份处境适合的性格,但作为慕徐姿来说,毕竟是为男主人公辟邪所爱的人物,其设定不可能太过普通,要有其与一般男权社会里的女性有所区别。虽然我个人以为慕徐姿的性格前后稍微有一点矛盾(无论怎么看慕徐姿都不像在皇上面前会惊慌失措到发抖的人物),但却让一个独特的少女在纸上呼之欲出,让人印象深刻。

  由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庆熹可算是典型的女性叙事的文本了,看了不少关于庆熹的评,今天从这个角度又挖掘出了一些新的东西,也觉得挺有意思。

  附录1:美国吉尔伯特和古芭的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研究了西方19世纪前期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在她们看来,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所刻画的妇女形象多是一种虚假的形象,这种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形象并不相符,只是反应了男性作家的性别偏见和把女性置于从属地位的愿望,女人不是被描述为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知、无私的“天使”形象,就是被描述为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的“妖妇”形象。“天使”是一切,是女儿妻子母亲,却唯独不是她们自己,作者认为这把女性神圣化为天使的作法实际上是将男性的审美理想强加于女性身上,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满足了父权文化机制对女性的期待和幻想。另一类 “妖妇”的形象则与“天使”形象完全相反,她们是不肯顺从、不愿放弃、自私、不恪守妇道的女人,这类女性形象包括三类:失贞者(充满激情,缺乏理性,淫荡,是欲望的化身);男性化的女人(具有男性智慧,有着男性般的顽强意志,心狠手辣,野心勃勃);悍妇形象(长得丑恶,刁钻古怪,泼辣凶悍,喋喋不休)。这类女性形象对男性而言是一种威胁和挑战,也是男性所厌恶和恐惧的,它表现出男性文学的“厌女症”,而女性主义者看来,这些形象恰恰是女性创造力对男性压抑的反抗形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