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就是你穿的衣服》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6 20: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的读后感10篇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是一本由日和手帖 / 鲁本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一):《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这本书内容丰富,专访了很多有情怀的人!

  预售期间就入手了,昨天拿到马上就开始阅读。很想推荐书里的第二篇啊,一个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女设计师。搬到英国以后发现了有100多年历史的编织机。那机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现在依然有人愿意学习使用这么低产低效的工具做衣服。喜欢这种情怀!

  分享一段摘抄:这台有100多年历史的编织机能把多种原生纤维和上万股纱线组织成布,Amy把亲手织出来的布用手工艺裁剪成一件件衣服。“对于这老机器的使用技能已经很少有人懂了,我只能靠自己摸索并学会它。我自学了很多年,学习精神是我学习雕塑的延伸,因为任何技法都无法帮助我完成具象作品,只有真正领会精神性的内核,我才能刻出作品,编织机也一样。经过不断地学习、练习后才织出布来。接着再学习做衣服。”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二):一个人房子家具、衣服、读的书,都是他自身的表现

  一看到书名,马上就想起曾经在纽约的一家书店门口挂着的语录牌,上面写着“You are the books you read, the films you watch, the music you listen to, the people you meet, the dreams you have, the conversations you engage in. You are what you take from these. You are the sound of the ocean, the breath of fresh air, the brightest light and the darkest corner. You are a collective of every experience you have had in your life. You are every single second of every single day. ” 一个人的房子、家具、衣服、读的书,都是他自身的表现。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三):狗也是知道舔毛的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粗俗的话了,关于这句话文艺点儿的说法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更高大上的说法就是追求时尚。说回刚才的话题狗狗好像不怎舔毛的,更多的是猫咪在舔毛,虽然这两种动物我都养着,狗狗养两只,大概四五年了,记不清是多少年前养的目前这两只了,我记得从记事儿起就很喜欢养狗(同时也在养猫,可是养猫有中断过,养狗却一直在养)印象里最深的那只,背部的毛是纯黑色的,土狗,我给它起名黑背。从刚出世没几天我就给抱走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铺上很多破衣服,好像是仲夏的样子,当时每天拿着它喂奶,几年后一场狗瘟就挂掉了伤心了很久,没几天就又抱养另一只狗,之前狗没了的不愉快慢慢就没了。

  所以以前有过这样一句话治疗失恋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再一次恋爱,其实受伤多了也就习惯了,对于狗或者猫的感情也就不知道说深刻也好,还是说很平淡也好。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之所以废话这么多,一是跑马车习惯了,二是我觉得可以这样干。有个段子说狗都知道舔毛,我买几件衣服咋了,都不知道打扮打扮吗?还有就是一句话叫都累成狗了。其实狗没你这么累的,狗也不经常舔毛的,狗狗要是一两个月不洗澡会有股子狗骚味儿的,而猫可以三四个月不洗澡,所以最近几年养狗都不给它洗澡了,一股子狗骚味儿,猫也是,我太懒了,给狗洗澡它会自己甩干身上的水,弄我一身,可不喜欢了,猫会攻击你。可愁人了!

  老话儿说的好,可老话儿又说,很多事儿一会儿一个说法,我们很实际的,比如我能偷懒儿就偷懒儿,在养猫狗的这个事儿上,不过猫比狗矫情,可不好伺候了,要是伺候不爽了,比如六七个月大的猫,就不知道跑哪儿去玩耍去了,白天的时候你可以在院子里看到晒太阳,你喂的饭菜偶尔吃吃,狗是喂就吃。所以比较讨厌狗,虽然养着两只,最近猫养着六只,本来有八只来着。后来送走两只,准备可能的话再送人一两只,要找个比我会照顾猫的。

  人啊有喜欢用服装形式表达内涵的,有喜欢谁管你内涵不内涵,形式不形式的。比如我就是后者了,至于前者你去大街上自己观察是什么样的人好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毕竟每个人都追求是不一样的,要容忍别人跟自己不一样,要求同存异。这可不是标准化模块化大工厂生产,人和人是非常不一样的,任何企图改造别人的企图都会失败的,只有一种人会非常成功的改造别人,就是教育者,改造被教育者,比如教师啊,比如成功人士啊,之类的。你花钱买教训呢。

  穿衣也是如此,每个人追求不一样,但是人靠衣服马靠鞍,总得给人一个第一印象不是?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当然了也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我总是不介意用最恶毒想法来揣度人类的。毕竟坏人太多,好人太少。

  溪川上

  2017.06.08 傍晚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四):“风格”的野心,你的衣服知道——从蕾哈娜遇上川久保玲说起

  一个是歌坛天后,一个是服装设计大师,看似毫不相干的二位,会有什么交集?这答案,在2017年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终究揭晓了。

  2017年5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日本服装设计大师川久保玲做了一次展览,包括蕾哈娜在内的明星身着川久保玲的作品出席了展览的开幕舞会。这也是1983年继伊夫·圣·洛朗之后,大都会博物馆第二次为当今的时装设计师举办主题个展。

  川久保玲的风格一直都让人着迷。但是她从来都吝啬解释灵感来源,哪怕是只言片语。好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川久保玲终究还是开了口:

  “没有可以咨询的人,每一次尝试做新事物,都是一种孤独工作。我担心的只是没有能力再做出强有力东西。我不想往回看,只想往前看,去创作出以前从未有人做过的服装。我只有价值观相同的,那就是每次都努力做一些新东西,这一点从未变过。随着时间流逝,这一点越来越难做到。”

  这大概就是驱使川久保玲一直向前的重要动力了吧,每一次的设计展示完毕,都是从零开始的未知,每一次对未知的挑战,都是设计师用服装诠释自己“风格”的野心,而每一次野心的展示,都将会是真实自己的展现。

  当然,《日和手帖·你就是你穿的衣服》里没有川久保玲,也没有蕾哈娜,却有着十余位和她们一样企图用服装诠释“风格”野心的艺术家——从因《卧虎藏龙》而被我们熟知的华人设计师叶锦添,到希望把服装设计作为终身事业的Nigel Cabourn,从把“Lonely Girls”作为长期持续项目的Helene Morris到首次登上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最年轻中国设计师Masha Ma,因为《日和手帖》这篇特集对他们的记录描述,我们开始懂得欣赏服装设计的艺术而非技术,“服装设计”这个高大上的名词,也头一次距离普通读者这样的亲近。

  有野心的设计师们是幸运的,他们心性放纵,不可驯服,他们因野心而前行,因前行而思考,因思考而风格,因风格而成就,曾经,服装是高明政治,政治是高明的服装,而现在,无论高明政治或高明的服装,都将化作设计师的“野心”,附着于足够“风格”的衣服上,继而影响到更多的人。

  当我们翻阅到Clark的部分,你会感受到他痴迷于将科学家、艺术家和军人三个角色结合的风格,而其用帽子来做切换状态开关的野心,显而易见

  当我们点赞花甲之年的Lyn Slater并被吸引,你会赞叹她奉行叛逆的极简主义的风格,而其跨越年龄数字自然而非庸俗的野心,不言而喻

  当我们通过一篇篇日帖内文读到ARMANI、GUCCI之外的精彩

  当我们开始懂得“Do it”比追随更重要;

  当我们在身体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宇宙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经久不衰的风格,

  我们会一遍遍想起夏奈尔小姐数十年前便已说过的那段话:“潮流稍纵即逝,但风格永远长存”。我们也终将会懂得,野心无价,设计优雅

  “风格”的野心,你的衣服知道,

  野心背后的真实,你的衣服懂得,

  当我们偶遇它,我们唯一想做且要做的,恐怕也只是像蕾哈娜遇上川久保玲那样,匹配适合的自己了。

  祝你找到自己的风格野心,

  祝有野心的你终究找到自己。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五):穿衣,另一种生活方式

  传统与现代风格各有长处,我只关心衣服是否合身。

  imone Righi

  对于穿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早已过了遮体避寒的时代商品经济发展,让衣柜总会少一件衣服。当你橱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多,确仍找不出每天出门需要穿的衣服;你的衣橱中挂着大牌的衣服,却仍然穿不出想要的感觉。不妨读读这本由日和手帖制作的《你就是你穿的衣服》,通过书中的一些对服装有着特别定义品味的人,这些人包括知名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现代舞者、内衣设计师、古着收藏家、西装及领带制作者,还有音乐厂牌创始人,以及至今靠手工艺和传统织布机制作服装的手艺人,去重新理解和定义穿衣。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六):祝你和你的衣服友好相处

  怎么说呢。

  光是看装帧排版,我对这本特集真是爱得不行

  这一期是说衣服。

  其实我是属于不太爱买衣服的人,总是会在急迫感觉衣服不够穿了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去买衣服。那换句话来说,我其实也蛮没有生活情趣的哦。

  这一期的受访人有说到 :

  古着

  西装

  帽子

  ......

  第一篇的amy是个手工纺织工作者坐标伦敦。是一个生活很丰富的女孩子,除了纺织,她的生活里还有雕塑、表演诗歌。一个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女设计师。搬到英国以后发现了有100多年历史的编织机。那机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现在依然有人愿意学习和使用这么低产低效的工具做衣服。喜欢这种情怀!

  她对衣服的定位移动的庇护所。一件衣服来到世上,它的所有寿命受用包裹皮肤心灵。每件制品想成为什么样子都取决于布料的特质,衣服贴合身体,随着人的身体在空间里移动。

  第二篇的老爷子是个设计师也是个古着迷。因为朋友送了一件飞行夹克从此就入了古着的坑。一年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淘古着的路上。

  他觉得古着的魅力在于持久生命力故事

  下面要说的这个Clark是一个现役咖啡店店长。(悄悄说,他的店在四惠,什么时候想去探店)

  一个帽子才是本体的小哥哥。同时也是个古着爱好者咯。因为对军事和军人很有情节,所以私服很大程度上军服占了很大比例。小哥哥最爱收藏的是帽子和围裙。就还会经常闭店了忘脱围裙,因为感觉和衣服搭起来也不违和。

  而我最喜欢他说的:一个人30岁之前的相貌父母给的,30岁之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

  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阅历其实会影响到审美的,而一个人对美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他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做什么样的搭配。放在每一个人身上,皆能解释得通。

  总的来说,在《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这一书中,让我体会到更多服装背后的故事,和服装所能代表或彰显的更多价值和内容。挑选衣服的方式,让我们可了解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搭配衣服的讲究,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对于平凡日子的欣赏和积极态度;打理衣服的细致程度,会体现个人整洁的生活方式等。

  内容都挺浅的适合看看就好。也适合装饰你的客厅角落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打动了我,想要好好捯饬自己的心。

  明天,

  祝你找到你的衣服

  你的衣服能遇到你

  去买衣服吧。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七):思想哲学、生活的美学:你穿的衣服代表着你,你就是你穿的衣服

  你们始终不知道衣服和艺术的区别在哪里,有时候我们看到那么多国际时尚盛会,明星要么特立独行,要么奢华高端,总之我们眼里的时尚艺术似乎就他们一身又一身的行头,但实际上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设计。

  直到我看到这本《日和手帖10:你就是你穿的衣服》时,我突然就震惊了,或许是这本书从整本书的设计、版面、画面、材质到构思,先不看内容,就已经被深深的吸引。日和手帖已出版10本特集,主要探索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诠释着物及于人,人物相辅相成的联系与作用。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是日和手帖的第10本特集。本书从100多个选题中精选了20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来自各种不同的职业,但同样重度关注服装,启发我们在时尚潮流中自我坚定的穿衣哲学。这是一本内容多元、主题丰富的特集书,适合来自不同领域的读者。

  我喜欢这本书的主题和定义,正如Mary Quant所说,时尚女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她。我们追求时尚,却往往忘记了穿衣的初衷,更喜欢东施效颦,更喜欢人云亦云,但其实我们与衣服的关系,本应该是一体化的,正如这个系列的名字,你就你穿的衣服,你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属性和特质,从你的穿着里就能看出你的精神,而不是从你的精神外窥探你想要的衣服。

  这本书里每个时尚艺术界的人士都给予了自己的解答,不管是延续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的手艺人,还是常年沉浸在服装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穿着的衣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想要变美、变得自由,并不需要长袍加身、富丽堂皇,而是变成你自己,让你的衣服成为你本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你,它适合着你,它拥有着你,相对的,你也拥有着它,属于它,成为它。

  观这本书,特别像场旅行,穿梭在智者与艺术家的世界里,无论是画面的艺术感,还是文字的价值感,甚至是其中所传达的精神与信息,你都会深深迷恋其中,原本诗意的生活就是如此,你和你的物品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我觉得它堪称为高逼格的书,至少我很叹为观止,在目前看过的很多时尚书籍里,这本书更先锋,也更有思想和内容,它展现了一个知性和更有吸引力的全球生活方式,也一直在倡导一种理念,适合我们自身的,才会成为天然和谐的融入整个人的气场。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你穿的衣服就代表着你自己,这不光代表的是时尚与美,设计与艺术,更关乎的是哲学的深度和生活的维度。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读后感(八):你的衣服会说话

  打从出生开始,你穿的衣服可能是由母亲购买并搭配好,你负责穿;逐渐长大,你开始自己挑选衣服,或者在别人推荐下购买穿着,总之夹杂了你的偏好。

  是什么把我们和我们的衣服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自我认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丰富的情绪或者其他?有人说:衣服位于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交界处。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虽然我们选择和穿戴了它,但它同时也属于外部世界。这个处于世界和自身之间的交界位置,使得我们和衣服的关系非常丰富和复杂。衣服成为我们的第二种语言。

  关于衣服的选择,很遗憾二十好几的我到现在还没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我能自由选择购买衣服的时候,我尝试了各种风格,可以说“百变马丁”。但是看周围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的服装风格似乎会很稳定,对此困惑不已。看到《日和手帖:你就是你穿的衣服》书名不禁想:这是教你如何穿衣装扮的工具书么?显然低估了。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书中分为Interview、Photo Gallery、Guide和独立别册《艺术手帖》四个部分。在Guide中就呈现了衣橱整理,西装驳领的入门与辨别、五步骤系快手领带等实用指南。高清极富美感的相片插图和清晰的文字导引吸引着,在阅读这本Mook特辑时,你会发现衣服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

  访谈对象来自于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知名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现代舞者、内衣设计师、古着收藏家、西装及领带制作者,还有音乐厂牌创始人,以及至今靠手工艺和传统织布机制作服装的手艺人。一篇篇关于服饰的访谈,他们显得如此坚定而有主见,他们把穿着当作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方式。譬如咖啡师Clark,对穿着有着军人般的要求。在任何公共场合他都戴着帽子,一旦戴上帽子,自己就会进入职业状态。他称帽子是他切换状态的开关。他也把服装与咖啡事业相平衡:工装和军靴这类的古着能保护他安全的工作,而咖啡店工作可以让他穿着的衣服成为老伙伴一样的工具。“时尚跨越年龄数字,一旦把生活方式建立在运动和饮食之上,你的身材和容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纽约时尚博主Lyn Slater,今年63岁,从大学退休后,因时尚的穿着和前沿思想,在网络走红。时尚和服装也在她的生活里一直扮演着媒介的角色,同时不断地表达着她对这个世界历史文化的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浏览各种推荐如何穿搭或者描述最会穿衣服的××时,这本特集更能让我们明确衣服在生活中的价值。衣服可以把人的精神状态收纳于一种形式里,我们需要有态度地去穿着。它就像是我们的战袍,陪我们赢得想要的一切。

  “一个人30岁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这里面包括文化、修养、审美和对身体的坚持。”时尚潮流来来去去,只有风格和品味永存。这文集也传达一种生活理念,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穿戴,适合自己的才是经久不衰的风格,“DO IT”比追随更重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