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沈家本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沈家本传》读后感10篇

2022-03-21 15:35: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沈家本传》读后感10篇

  《沈家本传》是一本由李贵连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沈家本传》读后感(一):近代法律第一人之《沈家本传》

  小玲子编辑

  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民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日常行为处事的一个准则。作为准则的表现很多,例如现在我们在劳动就业如果发生纠纷,以前的时候要么就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要么就是激烈放抗,大打出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收集相关证据,走劳动仲裁或者走向人民法院诉讼维权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从暴力到文明的过程,也是一个渐渐过渡至向所有群体公平公正的过程。

  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对于法律专业的相关读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对于其余普通读者而言就不一定能够清楚明白的回答上来。在问及身边朋友关于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的时候,有的朋友甚至还说这个法律好像从古至今就已经由相关的部分(如封建王朝的刑部)制定,随后慢慢改良而成。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近代法律体系建立的由来呢?想要了解这一点的话,那么沈家本这个人就不得不提到。因为沈家本出生的年代以及他所从事的工作对于中国近现代法律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贵连再版编著的《沈家本传》一书对于沈家本这位可能普通大众不熟悉不了解,但是法律专业的专家学者不可绕过的大儒为读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

  本书的题材属于人物传记,所以作者的主线还是围绕着沈家本的人生经历,官宦浮沉走向来安排的。在书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国当时的律法与当时的西方和日本的法律体系有着怎样的区别。沈家本在吸收世界各国(主要是西方欧美以及日本等国)的法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当时清朝的律法进行改革。这里之所以谈到改革,其实从书中作者关于沈家本的从官经历就能看出,当时其实还是以皇权为主,制定所谓的宪法其实也只是为了缓解国内矛盾保存皇权所做出的让步而已,这也就导致了沈家本虽然奉旨全权来进行律法改革,按道理制定出的法律应该与原来的法律应该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读者可以看到书中的沈家本修改的法律与旧法相比的改变还是相当大的。例如曾经的律法口供询问途径是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的,在新法中就已经去掉了这一点。又如与外国政府打交道的时候,在当时中国国力已经大大衰败的情况下还为了收回领事裁判权而一直努力,这在书中都能够看到。

  可能有的读者在书中看到沈家本所做的关于律法的修改工作觉得不是什么难事,但作者巧妙的是在书中将当时沈家本的律法修改的一些原文和当时反对的观点通过对比的形式一道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点就足以将其中的难度凸显出来。

  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了沈家本时期的一些原文史料,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书的阅读难度,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得本书的说服力大大提升。对中国法律感兴趣的读者,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每一位对法律保持崇敬之情的读者都可以阅读一下本书,感受一下沈家本在当时修订中国法律的不容易,也更能感受到今天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沈家本传》读后感(二):【沈家本传】改革者的故事

  每次看人物传记总是恍恍惚惚,浑浑噩噩,全因为大多数的人物传记都是东拼西凑,把别人的东墙拿来做自己的西墙,又或者,太多的情节都是三人成虎,只是些民间并无实际的荒村野史,一无完善的科学的历史考究,二也确实没有太多实际价值。而这本《沈家本传》倒很是意外,人物的传记也有了全新格局,生动有趣也有了更多实际内容,看下来也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

  仔细算算,沈家本和我们的年代也似乎确实有些遥远。追溯上个世纪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里感受这种名叫“法律”的苗头。那段时日,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日子,两次鸦片战争,到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随着这些战争的推移,硝烟弥漫,越来越多的码头沦为通商口岸,越来越多的城市沦为租界,越来越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陆续签订。世事越是黑暗,道德的光线就会愈加强烈,其实客观上很符合法律呼之欲出的条件和大背景。

  历任天津与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法部左侍郎等职。正因为出生刑部,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旧律素养,在晚清的大变局之中,才能勇敢的扛起法制改革的大旗,主张放眼世界,致力锻造融会中西、古今的新法制。在他主持之下,不仅废除了传统酷刑,承上启下的法学就此开启的同时,更多的西方外围的法学知识更多的和我们国内相结合,绽放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在阐述了沈家本的生平的同时,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封建社会后期和民国初起的交替时期,很多新旧观念都在融合交汇。冲突,争执已经是普遍状态,甚至还会发生很多流血死亡的情况。每个改革者都是穿越孤岛的勇士,纵然知道,或者了解,前路坎坷,荒无人烟,哪怕要为此付出生命的时候,也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一探究竟。这种改革者的激情和执着,其实跃然纸上更是呼之欲出,穿越百年依然有着强烈的学习意义。

  《沈家本传》读后感(三):晚清法治

  在当今中国,依法治国早已深入人心,完备的各项法律准则使我们的生活各种问题有法可依。每当有争议产生不论是民法还是经济法和商法,我们可以都打官司,向法院来提起诉讼走法律途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受侵害。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必然体现,也是法治的必然结果。

  但中国的法律在近现代史中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这里不得不要提一下沈家本(字子敦),清代著名的法学家和立法专家,他对推动我国近现代的法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在沈家本的努力下,开启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之门。中国的法律向近代演进,中国水土第一次移植西方的法治,特别是审判独立和追求和他都有莫大的关系

  《沈家本传》它的作者是李贵连老师,一位北京大学的法学大咖,他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清末法治改革之人不平凡的一生。虽然沈家本是只活了七十几载,但他就像一盏明灯,点燃了清末法治改革的道路,为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

  本书的题材属于人物传记,所以作者的主线还是围绕着沈家本的人生经历,官宦浮沉走向来安排的。 沈家本出生在1840年,那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满清统治下的中国,由此中国社会由古代进入了现代。全书一共有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到第四章对沈家本六十年的官场经历做了交代。其余章节,重点写沈家本的法律改革。

  本书中还引用了很多当时沈家本的诗作和沈家本在法律法修改的中一些持有反对意见的原稿件,这些观点通过对比的形式一道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不乏有沈老的七言诗和五言诗歌,读完让我们更能体会沈老当时的心境,感叹当时生活时局的不易。

  《沈家本传》读后感(四):沈家本——十年法律改革人

  法律这个词在我眼中一直是个严肃而又紧张的词,任何一件事情和法律沾上边都不得不认真对待。所以我们都不想发生和法律相关的事情,但是有了法律世界才有了进步,有了法律人们才有了秩序和公平。

  对于中国的律法的改革,不得不提的人就是道光年间的沈家本,沈家本出生于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公历1840年8月19日,归安县属的湖州郡城南门内编吉巷口沈家,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翻遍现有的记载,这个小生命降生前和降生时,都没有出现什么瑞兆。但是,他以后的经历,却与中国法律法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们解读中国近现代法律法学不可回避的人物——沈家本。

  今天看的这本《沈家本传》就详细的介绍了沈家本的一生,在沈家本的一生和律法有着紧密的关系。清末修律的主持人沈家本,是从刑部司员一步步走上刑部“当家堂官”位置的。他固然是一位公认的律学专家,同时又领导了一场针对旧律的翻天覆地的改革。这场改革使得运行了两千余年的旧律走到了尽头,从此,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得以生活在现代法律体系中。

  一,前半生

  同治三年(1864 年),沈家本从烟台归途北京的时候,经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忍不住诗人的情怀,到岳阳楼作诗一首,车过雪山关作诗一首,舟下空舲峡作诗一首,一路上作了很多优美的诗句。在《沈家本传》中看到这么沈家本还是一个浪漫气质的诗人,为何会与冰冷冷的法律结缘?但是二者最终结合了,这大概就是今人爱说的“二律背反”吧。冰冷的法律需要温暖的人文关怀。

  在司员的位置上,他不但过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而且已是半百之年了,沈家本在性格中趋于淡泊、清静、以才处世的特点,与官场中的钻营弄巧、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是格格不入的。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活,官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实在难于忍受。

  光绪十九年,他已五十三岁,到刑部任职已三十年,他的消极情绪到了极点,可以说,他对前程已不抱什么希望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其命运却发生了变化。第十次京察,他被列为上等。中秋刚过,八月十九日早晨,他套车正要进署,苏拉送信,他被简放天津知府。

  历三十年的苦熬,年过半百,他终于得到外任机会。从此以后,他便步入外官生活了。

  二,下半生

  直到20世纪初期,也就是其生命的最后十多年主持法律改革的过程中,这些成就才得以显现,这是沈家本一生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在这十年里,他虽然仍有各种挫折,但平生以法救时治国的抱负得以施展,几十年所学得以发扬,在沈家本的努力下,中国法律和法学终于从中世纪的野蛮落后状态中蹒跚走出。时间虽然晚了点,但是他为现代中国法和法学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一点,使他名垂青史,成为解读中国现代法的关键人物。

  在沈家本改革的的这十年,不断的学习各个国家的法律和法学,甚至不断的聘请留学生来翻译多个国家的律法,申请派官员深入日本去当地学习并记录日本的各个部门的法律。在短短的改革之路中,沈家本已经翻译出26部法学作品,还多10多部未完成收录的作品,其中以日本的律法参考较多。

  总之,法学是一门极其深奥的专门学,它关系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生死,因此,讲求法学,兴明法学,在那个时代刻不容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