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8 21: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精选10篇

  《田野调查·被遗忘村落》是一本由[日] 宫本常一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一):留住世代家园

  国家需要教育者,需要官员,也需要工业者,商业者,…… 但切不可忘记农民之粒粒辛苦,乃是国家基础之天职。 一定要把家乡建设成大家都能充分自豪工作生活地方优秀进步的村领导不仅是传承者,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利用文字影像理解外面的世界,否认不合理东西,把符合村落当前实际情况理论赋予实践,创建出让所有人都感到骄傲村子,并且让子孙后代乐意继承这富有荣誉的村落。

  宫本先生观察记录基本上非常客观,只有《我的祖父》那一篇写得略微感性。日本的纪年方式陌生的地名,让阅读过程不是那么顺畅,而且所记录的时代其实和现今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那时,守旧的、能够坚持的、愿意扮演传承者角色的人更多。而如今,年轻人逃离农村情愿远走他乡去当一名流浪者,田地荒废房屋空置,只有老人孩童被迫留守在农村,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各地村庄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昨天看的山田洋次导演的《东京家族》,其实也点到了许多类似的现象。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二):因你而未被遗忘

  《被遗忘的村落》,因你而未被遗忘。作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徒步走访了日本最为闭塞的农村地区,通过查阅史料、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获取了大量关于日本乡村的民俗、民风、民情资料以及乡野传闻。其中不仅有像“寄合”(男性村民几天几夜讨论大事直到达成一致)这样的村民自治议事方式,还记录了像“隐居”(老人为减轻儿女负担主动自食其力自生自灭)这样与中国孝道差异巨大做法,甚至还详细描写了“夜偷”(年轻男子可以潜入未婚女子家中偷情)等有违现代伦理匪夷所思的民俗,等等。宫本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将那些于遗忘边缘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原原本本呈现他们的现实模样,没有过多地评论感伤。无论与当今的繁华文明反差多么巨大,它们都是日本真实的过去。民俗民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往往源于贫穷愚昧,民俗源于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时代发展了,消失或成必然,无需去感伤。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民俗挖掘保护,一些日益失去生命力的东西是否真的值得花那么大代价去抢救,与其以行政力量令其苟延残喘,或许不如让它顺其自然地消逝在历史长河,停留在属于它的那个空间,这样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它被遗忘。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那句经典台词,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遗忘。再次向宫本先生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致敬!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三):被遗忘的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所

  应该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日本文化有比价大的兴趣。因为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作为我们曾经的敌人,伤痛至今还无法忘记。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又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位曾经的敌人。不仅仅是二战时期能够掀起那么大的浪,战败后也能够迅速恢复过来,并且再次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在文化方面也是,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全球,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保护也是值得很多国家学习。这从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中都可以反映出来。因此一些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认为日本文化实际是一座海上的冰山,现代化对于日本文化来说只是浮于海面上的一个层面,而传统对于日本文化来说则是占三分之二的低层部分特别是在日本的一些村落里面,一些从古沿袭下来的传统依然保持着。

  今天的日本容纳了东西方各种文化。日本接受外来文化分三个阶段:大化革新时期吸收了中国的隋唐文化,明治维新时期接受了欧洲文化,二战后又吸纳了美国文化。如今这三个阶段的文化都在日本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这些文化并不是被日本原封不动的照搬,他们全部被结合日本本土实际改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东西,都在不同程度上日本化了。由此可见。日本人善于结合本国实际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鉴别,并改造外来文化,使之为日本的利益服务

  日本传统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进取性和保守性这两个相互矛盾特征,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里,日本民族始终秉持积极的态度学习、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在全民族形成认同、尊崇先进文化的理念。这表明日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宝贵的进取性。与进取性相对应的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坚硬的保守性。日本人坚持自然神化、人格神化的神本观念,并秉持下级要服从上级国民要尽忠于天皇的权威理念以及个体归属家族、行为齐于群体的伦理观点等等,这些东西未曾因其进取性而加以改变。

  日本在文物保护方面为世界树立了典范,由国家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在《文化财保护法》中进行了明令规定,并进一步加大对日本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全面促进了日本文物保护工作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日本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同样十分重视,这种重视不仅表现在政府和民间对文物保护的重视,还表现在对传统民间节目的重视,如水稻运输节、日本斗牛、木偶戏演出等国民喜闻乐见活动。相比之,我们这点做的确实不够好,有些民族传统节日已经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感恩节、圣诞节之类的西方节日盛行。虽然这本书叫做被遗忘的村落,但是正是在这些远离城市的地方,保持着最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在那里才是身处真正的日本。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四):对村落发展的一些思考

  20世纪20年代,辜鸿铭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说过:”今日的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彼时的日本已完成明治维新,全盘西化,正在积极进行资本积累;而中国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大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抛弃旧文化,摒弃孔孟之道。辜鸿铭以此来传达:日本文化根植于中国的汉唐文化,失去了这些,日本文化将难以成长;更重要的是,他借此对国内文人敲响警钟。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实行的大改革,让日本从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弱国正式步入工业文明,它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而它同时带来的冲击,或彻底、或循序渐进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宫本常一,是日本著名的民俗学家,从1930起,他开始探访日本各地民俗。他探访的地区是根植于深山的村落,偏远、落后、鲜少外人到访是这类村落共同的特点;他探访的对象囊括了村落中不同身份职业职位的人,涉及到老人、养家的男人世家大族、区长、主妇;他细细了解这些村落的风俗和发展演变,村民的生活状态情感。在他的《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这部著作中,他以平缓的文字将那些深埋在群山和历史中的人、事,以及村落变迁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以船为家的海上漂泊者,信仰大山和自然的山中修行人,因自然灾害战争、税收奔走的山间行者,以猎物生计的山中流浪者……

  由于老人丰富经历见识,因此他探访的主体对象便是老人。

  在作者的庞大的探访对象中,有这样两位特殊的老人。他将此类人称为“世间师”。

  伊太郎,15岁时迫于生计离家打工,从一位伐木工人成为木匠师,经历过西南战争,先后去过熊本、鹿儿岛、东京、美浓、山口县、台湾,甚至去过韩国釜山、朝鲜平壤,那时,朝鲜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他去一个新地方便会有新情人,他们会像普通夫妻那样相处,他享受着情人似妻子一般的伺候,却觉得情人和妻子对他的管束不可思议。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年离家,却从不给家里寄钱。直到他从朝鲜回到大阪,妻子去世,他才又回到家乡。而后,日俄战争爆发,他的长子战死沙场,他就再也没有外出过。后来,宫本常一来到了那个偏远的村庄,已是八旬老人的伊太郎对他说起了的经历。

  伊太郎是一个很狂野的人,脾气暴躁随心所欲,他会假扮游艺人搭上去台湾的轮船,去村里女孩子的家里玩,不在意对方的欠款,但唯独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而左近,是一个与伊太郎完全不一样的人。在西南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地雷将他的脸部大面积烧伤。后来,他退伍回家乡,娶妻成家,辛勤工作,养儿育女。

  在“归还运动”中,左近发现自己土地要变成国有林,他开始想办法认字,学习法律,赎回林地,努力让村子富裕起来。最后,没有足够的钱,林地还是变成的别人的东西,村子也没有富裕起来,但是因为习字阅读,左近逐渐明白世间很多事情,不再像其他的农民一样,生存在流言传说“的世界里。

  在左近暮年的时候,他跟着一位叫大川的算卦人四处行走,他们拄着手杖,穿着草鞋,装束如同乞丐,靠双腿旅行。他叹息道:在我终于明白世事的时候,已经年届七十,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做了些什么。

  大川是一个很贫穷、博学的算卦人,找他算卦的人有渔民、贫民,也有世家富人,他为对方提出指导意见,而不仅是宽慰的话。他说:真正的卦师应该是衣食无忧的穷人

  在明治维新开始后,任何一个村落都有像左近、伊太郎这样的人,为适应社会的变化,他们为生存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大多数,这些努力没有得到应得的效果。但是,若没有这样的人,大多数村落会消失在历史的变革中。

  《被遗忘的村落》对我们了解日本民俗,特别是明治维新开始后,村落的演变、民众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代在奋力向前,我们被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只能努力去适应。但那些已经被淹没洪流的人和事,理应被铭记。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五):雁过留声:一个为人忽略的日本

  文/吴情

  谈到日本,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丰田汽车、松下电器、索尼集团、东京的摩天大厦、快速便捷的新干线等等,似乎这就是日本的全部。当然,人所共知的是,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其现代化程度之深之广备受瞩目。不过,如果能稍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日本的现代化之路,其实也无非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尚属农业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从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国家,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日本现代著名民俗学家宫本常一著,一本深入探访乡村日本的人类学、民俗学作品。宫本常一曾担任日本观光文化研究所所长,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曾长期住在日本各地的偏僻乡村,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劳作,体验其日常生活里的种种,用文字记录下一个鲜为人知的乡村日本,现代化宏大叙事遗忘的角落自在而又艰难的存在。

  江户时代至作者写作本书部分章节时期,乡村日本,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行模式亲属性别、村社组织,在该模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维持着乡村日本的稳定团结,比如村社的“寄合”制度,在讨论事关全村利益的事务要求全部通过,“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再回到自己的小组继续讨论。”“这样的会议要召开两天,不分昼夜”,直至全部通过,这对早习惯“少数服从多数”、效率优先的现代人士,毋宁是一个思想上的冲击。村社之中往往有低级武士乡士,但地位稍低的农民并不居于从属地位,“乡士和百姓在寄合里似乎没有区别。从领主—藩士—百姓这个序列看,百姓的身份最低,但作为村落共同体的一员,发言权似与其他成员不相上下。”即便“乡士若有被官、卒士,对这些下属相当威风霸道,但一般村民与他们并非主从关系”。

  深入到村社“细胞”的具体家庭内部,可以发现,在长幼关系上,乡村日本不像城市日本,老者和年轻人之间,很多时候并不处于对立的状态。特定情形下,“通情达理的老年女性想法看法就成为年轻女性的人生指标和精神依靠。”有些“从第一线退下来,不再承担社会责任的老人”还会“从人性的高度”调解日常纷争。在两性关系上,乡村日本中的男性和女性没有城市日本那般严苛,男女共同劳动插科打诨,“一起唱歌跳舞,不问是否夜深”,关系自然。在特定的日子,男女还会唱互表爱慕的民谣。性关系上,年轻男女之间比较随便,偷盗形式的性爱,“在婚后相当长的时间还未能了断”,但却丝毫不被视为亟待解决问题

  乡村日本还有一些少为人知的习俗、仪礼,比如坐在板凳上慢慢插秧,插秧时唱歌谣、口说,盂兰盆会上学习民谣,老年女性群体不定期举行的参笼,“她们一到六十岁,都加入这样的圈子,时常这样参加参笼,或者在家里聚会,边吃边聊”,西日本还有“隐居”的风俗,即“到一定年龄成为老人后,他们就隐居赋闲”,作为参照,“而从东北到内陆地区,很多老年人依然掌握家庭的实权”,有趣的是,“在老年人有明确隐居赋闲想法的地方,老年人的作用也就明显”。

  乡村日本最让人难忘的,恐怕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们职业不一,有的是普通的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经常还得面对干旱、洪涝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的则是演戏团体的成员,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为不安定的生活前后奔忙;还有的是在海上、在山间漂泊的人,在幸与不幸之间挣扎谋生;另外还有识文断字且将一生奉献给乡村发展的“先知”、公仆,他们自己却穷困潦倒,比如高木诚一。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乡村日本,让人倍感亲切温暖。

  本书《后记》中,宫本先生写道,“即使同一个时代,很多事情也因地而异,这不是可以用先进和后进这样的形式简单地一刀切的,而且我们往往瞧不起旧时代的世界以及生活在比自己下层的社会里的人们,想怀有一种悲痛感,但难道不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本人着想吗?”站在局内人的视角看问题、办事情,这句话说来容易做到难。在现代都市中居住良久的人,看待乡村的眼睛,多少都带有猎奇色彩。殊不知,那些被遗忘、正在消失中的人、事、物,并非现代化进行曲中必不可少的调子,而是不可挽回的人类生活方式可能性和丰富性的消散。在这个意义上,宫本常一先生的《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毋宁是一曲乡村日本的挽歌。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刊载于《齐鲁晚报》,时间:2017年2月11日,链接: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70211/ArticelA12003FM.htm)

  (刊载于《信息时报》,时间:2017年1月16日,链接:

  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7-01-16/358259.html)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六):重拾的遗忘

  《被遗忘的村落》是一本有关战前日本农村的随笔记录合集,内容很丰富。当然在这之前,我个人对日本农村没有任何了解,更何况是这么久远之前的日本农村。一直以来我们都只看到了日本的文明和发达,战后的告诉发展和复兴,可是关于这类田野调查的书籍并不多。作者宫本常一,是著名的日本民俗学家,他探访日本各地民俗,深入当地民众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和照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本书不是很好读的,但是很有趣,很多名词需要查一下,脑补是没有用的,关于年份的部分,想做到心里有数就得对应中国的年份,比如:明治时期,就是1868-1912年,大概就是同治、光绪、宣统年间。江户时代,就是1603—1867年,大概是明末到清同治年间。第二个问题就是对日本版图的了解,找个百度地图看看就好,发现作者很厉害的,走访之处的确都是相对比较偏和原始的村落,采集资料难度和危险可想而知。 “寄合”是我查询的一个词:惣村的自治性集会,一般由乙名、年寄召集。集会场所多在神社院内,大家同饮神水以表明齐心协力。其实也就是类似于中国农村开的村委会与祭祀活动的集合体,只要是有大事情就要开会,由年长或者权利比较高的人来决定。当然对于一个村子的大事情也是相对的,比如作者想借阅村庄的历史账簿,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就要组织寄合来讨论一下,外人不可以参加。大家要考虑的是这个借阅人的来历和人品,是不是信得过。当然女人是不可以参加寄合的,女人的地位还是比较底下的,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在我国依然存在,不仅仅是农村。女人们自己也有寄合,但是基本上就是聊天会,讨论谁家的婆婆欺负了儿媳,其实大部分是儿媳妇欺负婆婆,由于战争,劳动力的减少,年轻女性就是一家的支柱。 女人在某些重要阶段起到了比平时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社会里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在战士的农村,女人们插秧,唱着插秧哥,偶尔出现的男人,其实是不受欢迎的,而且会被女人们捉弄。以前姑娘常常偷偷离家出走。她们是会和母亲商量好,而瞒着父亲的,一般会在盂兰盆节回家。她们出去多半就是找些女佣的工作,如果做不好也不好意思回家,这个时候家中会想出一些理由让她们回家,一般都是说父亲病倒了。只要是同性扎堆儿的地方,一般聊天的话题也多离不开“性”,即使在性的话题被禁止谈论的年代,在农民,尤其在女人的世界里依然自然而然地谈论。不仅插秧,在其他只有女人一起干活的时候也谈的热火朝天。内容充满机智,也算促进生产。有个现象特别值得关注,擅长讲色情故事地女人往往都是好妻子。往往扭曲这些色情话的人才不好。 书中也记述了一些人的事迹,其中有一个就是牛贩子,日本人把撒谎称为:牛贩子的嘴。可想而知,牛贩子的一生必定是充斥着各种谎言的精彩故事。书中记述了一个牛贩子的风流史,也反映了当时日本农村社会的种种现象。比如牛贩子也是有师傅带着的,而他们由于职业性质,会到处走,因为没有自己的天地会被人瞧不起。同样的,由于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就会被女人们喜欢,到处留情,处处都是情人,有寡妇有姑娘,也有娼妓……同样也有良家妇女,而这些女性的丈夫大多有些钱财,也会在外面有二房。这个牛贩子自己说:我这八十年别的什么都没干,就是骗人和玩女人。 作者在书中也提起了他的祖父,宫本市五郎。作者通过对祖父生平的描述,展现了战前和战后的日本的变化。同样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反应了战争对人民生活造成的改变和伤害。但是无论多么的艰苦,勤劳的祖父都撑起了一个家。祖父是家里的次子,不能继承父亲的手艺,只有长子才可以。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有关寿司大师的纪录片,其中就说日本的传统里只有长子可以继承家里的事业。其实这对两个孩子都不是很公平,这个民族也是很奇怪的,无论多么的叛逆,对于传统的尊重一直延留至今。 我们一直觉得只有中国有江湖,其实不是的,日本也有,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在日本,在社会上闯荡,走江湖的人,叫做:世间师。在日本的许多村落,有很多人年轻时经历过放浪不羁的旅行,大概类似中国的行走江湖。从旧番时代到明治时代,这样的势头越长越烈。并不是农村的生活就一沉不变,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争的侵袭,自我意识的高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生活,让一些人感到了厌烦,选择了游历河山,行走江湖。值得一提的是,明治元年,因为男女随时都可以自由睡觉的风气盛行,无论白天黑夜,家里山里,人们都可以随心所欲。大家都觉得这个世道好,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苦了警察们,得到处阻止这样事情的发生。回顾这些人的一生,无疑对时代具有敏感性,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而生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然正是由于这些勤恳的农民的存在,山村才终于勉强跟随时代的步伐蹒跚前行。 在这样的年代和乡村,文盲与识字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文盲的传承都是靠耳朵听,脑子记,口传,未免会有纰漏的产生。而文字记录则不同,他们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为后世作为参考。最实用的就是方言的传播,日本的乡间,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口音,和对词语的不同解释与念法。了解了觉得特别的又去。实用性还有一点:对自然灾害的规避。对于日本这样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很多。地震是最习以为常的一个。文字记录者,会把发生灾难的前后情况记录下来,总结经验,防止下次灾难来临时的惨重损失,同时保护生命的安全。 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是为了让现代人看到变化。民间的文化传承者不仅仅是单纯地将旧传统传承给后代,还为改善自己的生活付出比一般人更大的努力。这是一个共同现象。这其中闪烁着农民的朴实和对生活充满活力的向往与努力。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引领着战前的日本农村走向进步和文明。 书中还收录了一些职业的兴衰,比如猎户,山民……无不赞扬他们的吃苦耐劳,勤劳善良,为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与大自然做出抗争。我想作者想表现的就是日本普通百姓,尤其是日本农民的普通而又伟大的生活。很多记忆都不见了,而民众的历史存在于被遗失的记忆里。 这本书里面很多的内容很亲切,因为你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农村的影子。或者说,我们都可以看到,为了发展做出的变化,有惨烈,也有残忍。比如战争和自然灾害。但是无论何时,只有坚强和努力才是最终发展的动力。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七):村落里的遥远记忆

  著名日本学者宫本常一,在七十三年,四千多个日夜中,徒步十六万公里。走访许多遥远、人迹罕至的村落,与那里的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大量详实的资料。他将调查的经历写成一本本书,真实再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能把这本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真好,我们对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如何进行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及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八):像宫本常一那样发现乡土社会

  文/严杰夫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著名电影《楢山节考》描写了古代日本的一种可怕风俗: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楢山节考》描写的这种风俗是真实的历史,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古代日本的社会状态。

  事实上,日本民俗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前现代的日本传统风俗。这些学者深入到乡村去调查、采风和考察,据此建立起了属于日本自己的民俗学研究系统。这其中,宫本常一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九):为了遗忘的纪念

  《被遗忘的村落》是日本民俗学家宫本常一走访日本乡村调研的著作。作者以旁观者的态度记录了日本的村规民俗、村民之间的日常交往以及村民的自我讲述。原生态的将上个世纪30年代——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的日本村庄完整定格下来,如实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本书,可以一探日本村庄曾经的轨迹。

  想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开启的举国改革已经在近百年的时间改变了大部分村庄,唯有部分村庄由于地处偏僻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还能依稀保留有一代又一代人流传下的古朴习俗。而这也是作者四千个日夜,徒步十六万公里调研的目的。作者笔下的人和事不仅仅对于我们感到新鲜,对于当代的日本人来说也会感到陌生。

  看完该书不由想起前一阶段广受好评的日本动漫《你的名字》。影片中也能反映出大山深处的村庄没有多余的娱乐项目、代表了传统的口嚼酒成为同龄人嗤笑的话题、古老仪式也面临断层、年轻人大多向往大城市、包括上课时讲到当地方言中存在的古语表述也成为搞笑的象征。村庄的衰败无可奈何却已成定局。

  书中一个章节就是村落的一个缩影。带着稍有猎奇的心理看完全书,对日本有了重新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感叹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村庄的遗忘和凋零并不是特例。但是当我们再去看看当下国内的村庄,我想也已面目全非找不到最初的模样。

  韩寒《后会无期》中的东极岛上的房屋铺满了爬山虎,成为众多文艺范儿影迷的朝圣地,在文艺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东部渔业衰退的现状,众多渔民弃岛另谋生路,岛上的村落也被废弃,老人感叹当代年轻人都不知道章鱼和乌贼的区别。和书中提及的盂兰盆对歌的停止两项对照是多麽的相似,口耳相传的技艺就自然渐渐淡去,只能存留在老人的记忆和书中的记录里。

  工业化进程下村庄的衰退和传统的凋零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情。虽然也有抢救和保护,可似乎只能让它保持一种活化石的状态,人们看后会感慨、会惋惜,可一个转身之后,又回到现代化的怀抱当中。

  书在追记中写道“在撰写老人们对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了老人虽然想写的东西很多,但由于无法准确记录或是丢失资料,有很多东西记忆模糊,忘在脑后。民众的历史存在于这种被埋没湮灭的记忆里。”

  村落代表了传统,但终将遗忘。留下的也就是只是书中的记录,还可被感兴趣的群体所了解,而大部分只能随风逝去。这是一本关于遗忘被纪念的书。

  《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读后感(十):聆听岁月经过的足音

  身处繁华的城市中的人们,最向往的就是那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散布在青山秀水间,建筑形式多样,规划独具匠心,与田园山水巧妙融合,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深深渗透,民风淳厚。恬美安然的乡居环境,带着一种来自久远的心灵家园的诗意与亲切,令人无比眷恋。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村落。人类生活的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日本民俗学家宫本常一编著的《被遗忘的村落》,记录了他七十三年来对偏远地区进行的调查。他走访那些遥远的村落,与那里的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大量详实的资料。他将调查的经历写成本书,真实再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被遗忘的村落》成为了解现代文明高速发展前的日本与日本人的珍贵著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