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航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夜航船》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0: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航船》的读后感10篇

  《夜航船》是一本由[明]张岱著作,果麦文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航船》读后感(一):老先生嬉笑怒骂地抖了个机灵:“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明末文学家张岱写了一部《夜航船》,单看名字根本猜不出此书内容。序言中作者讲了一个半吊子秀才乘夜航船装十三失败故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现在的知乎热贴。为了避免天下读书人不要再出现掉书袋时被僧人打脸的情况,张岱写了一本中国古代国学民俗维基百科,就是现在我们所读的《夜航船》。

  书中分门别类列出了二十个部,可谓是天文地理历史制度民俗迷信无所不包。更有趣的是,书中还包括了帝王、名臣、奸佞之臣等,每人典故出处略举一二,俨然是一部史记的缩略版。也有读来想笑的,比如“符咒”一节所录治脚麻法“口称木瓜曰:“还我木瓜钱,急急如律令!”一气念七遍,即止。”此书读来颇有趣味,仿佛一位l老先生嬉笑怒骂地抖了个机灵:“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夜航船》读后感(二):《夜航船》:“小知识、小典故、小考据、小备方”大汇编

  《夜航船》:“小知识、小典故、小考据、小备方”大汇编

  终于得到了一直久闻大名但却未能亲睹的明代作家张岱的《夜航船》,匆匆地翻过一遍,勾起了我的一点回忆

  小时候父亲有一本“幼学琼林”上下册,是线装版的,用发黄的纸张印成,大小开本相当于今天的杂志,每一页顶上还有插图。第一章也是从天文谈起。读起来朗朗上口,父亲那时候喜欢向我介绍这一本书,兴致勃勃地读给我听,可惜,我对古文缺乏兴趣,但也必须装着很耐心地听父亲读完。

  因为个人趣味低下,书中的高大上的知识接受的很少,但对其中与隐私秘闻沾一点边的部分,却小心翼翼地甘之如怡。记得当时印象颇深的是对“新剥鸡头肉”一语百思不得其解,而今天,在《夜航船》里也看到了一个典故。手里拿的这本《夜航船》由果麦文化与三秦出版社出版,第284页“容貌部——妇女”一节中,专门有“新剥鸡头肉”的条目,对之注释甚详。

  由此想到《夜航船》这一本书是如何编撰成功的。我想,古代文人在吟风弄月的过程中,经常用到一些典故,以及前人约定俗成用法,如果不知道这些东西,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是中国文字束缚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过分依仗“无一字无来历”,这就必须对文字的“来历”有一个清晰了解,所以有心人,就必须在阅读古籍的过程中,把那些点点滴滴的零打碎敲的小知识、小典故、小考据、小备方抄录在本子上,需要用时,可以速查一下,毕竟那个时代,没有“谷歌”、“百度”这类的搜索工具,找一个字的出处,必得翻箱倒柜,穷经皓首,所以,手里有一本“知识集锦”汇编,犹如身藏武林密籍一样,对闯荡江湖、坐夜航船这样的危险之旅至关重要

  说到底,《夜航船》就是张岱所编的一本“国学考点”速查手册,它满足自己使用可能比供别人共享更侧重一点,所以,张岱在自己的著书目录中没有提到此书,而这本书当时也没有流传于世。这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一本书远不是《聊斋志异》、远不是冯梦龙的《情史》、也不是“三言两拍”,一句话,它不是创作,而是创作的基础,是一种启蒙教材,而在当时社会流行的蒙学类著作应该并不少见,如著名的《幼学琼林》,还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这类也属于“国学常识集锦”的书。这类书,丝毫不亚于《夜航船》中的知识储存量。这样可以想象,张岱一直愿意把《夜航船》作为自己案头之书,随用随增补,也就不愿意把它大规模公之于众了。

  《夜航船》里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上面归纳的“小知识、小典故、小考据、小备方”。这一点,与钱钟书的《管锥篇》还不可同日而语,钱钟书的归类法,还注重的是内容也就是内涵相似,而《夜航船》基本沿袭的是“外延”的归并。即使是钱钟书所作出的惊人努力,在今天“搜索”功能日臻完善学术环境下,也已经显得有一种劳而无功尴尬了,而《夜航船》里还没有钱钟书这样的对内涵的解析,这一点使得《夜航船》更多地呈现出的是“实用功能”,而不是“创新价值”,就像学生都喜欢准备一本“知识集锦”,只能说是用用而已,很难在这里面看到有什么知识的探索与创新。

  先看看《夜航船》里的“小知识”。比如什么是“九天”,什么是“二十八宿”,什么叫“八风”,什么叫“九州”,这些小知识我们一般情况下,知道一个概念,并不知道具体内容,而实际上这些小知识也没有什么作用。但一旦考试的时候,就必须一字不落地答出来。就像现在央视搞的那个“诗词大会”,考的也就是这些小知识。《夜航船》里,对这些小知识,都有详尽的介绍,在这一部分中,《夜航船》担负的是“词典”的作用。

  再看看《夜航船》里的“小典故”。比如在“新剥鸡头肉”这一个条目下,罗列的是与杨贵妃及安禄山相关的一个色欲迷离的典故。书中在相关的条目下,把各类典故悉数搜罗,摘录的内容,都来自于古籍。比如“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依样葫芦”都是一些我们熟知的典故习语。

  至于《夜航船》中的小考证,带有一点学术味,比较接近于《管锥篇》的风格,只是占比过小,不是书的重点。比如在“考古部”里,专门有一节,名为“析类”,主要是对古今人与事进行一番辨析。比如“有同时姓名者”条目下,称同时代就有两个“曾参”、两个“毛遂”。这是对人物相同的考证。还有“古今事有绝相类者”的考证,就是说时代不同,但事情完全相同。这反映了历史在以不同形式进行重演的人类发展规律。比如,“梦赠笔,人知有江淹,而不知有王彪之、王珣、纪少瑜、陆倕、李白、和凝、李峤、马裔孙。可见“梦笔生花”者,非一人,而是一个群体

  《夜航船》一书的“小备方”,估计是抄录在作者的记事薄的背面,以作备忘录之用的。其中一些小技巧,不乏科学道理。如在“物类相感”部分提到的小备方:“酸浆入盂,水垢浮”(P378),反映了酸能融解碳酸钙的科学原理。但有一些,明显以讹传讹,如“柳叶入水,即化为杨叶丝鱼”。这里也可以折射出中国古代人观察不仔细,难以产生《昆虫记》那样严谨著作的原因。更有一些小备方,更能显示出中国古代的低级趣味了。比如“妇人怀娠欲成男者,以斧密置床下,以刀口向下,必生男;鸡伏卵,用此法,亦多成雄。”(P392)另有如“妇人月信断三五日交接者是男,二四日交接者是女”(P381),应该也没有什么多少道理。

  《夜航船》这样类似的书,我记得还有一本《龙文鞭影》,里面也是条分缕析各个典故条目,对待这类书,我觉得还是按照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可以去了解它们,但是,切不可耽迷之。它是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窗口,它典型的属于一种文科类型的基础书籍,一旦触及到科学原理的时候,这类书就暴露出执迷不悟漏洞。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有必要从古典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这就是这类书能够被我们接受并传扬的原因。

  《夜航船》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夜航中听故事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开始

  网络时兴,让人们问题习惯上网找一下答案,网络无形中就成了一个移动的百科全书。那么在古代,没有网络,那个时候,也有百科全书吗?没错,在三百年前,就有一本百科全书《夜航船》,我很好奇,就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岱,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另有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如在读《夜航船》的时候,人穿越到过去,回到那飘飘摇摇的船上,趁着夜色,航行中。在以前的南方,坐船就如同我们乘火车,乘飞机一样,各行各业的人,形形色色的人,都会遇见。而我们永远不可能提前预知,旁边的人是怎么样的。而作者也不拘于一格,天文地理,什么都有,倒是十分贴近生活。一介文人将眼中的世界从古至今,从地理到星象,统统综合在一起。好久不读文言文,初读,甚觉有些枯燥,断断续续读了好久,反而又爱上了文言文的简洁明了

  张岱这个人,非常有趣,出生仕宦世家,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玩物玩世,爱好广,在文中就能体会到。如天象地理,皆可理解,还有政事,文学,特别有趣的,是古玩,外国植物等等,无一不在内。中国的天文学在历史上也是比较有名的,从二十八星宿,到长庚,再至北斗,金星彗星木星,这些在当时,人类可见的,基本上都概括了所有,除了文学知识有,还有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等等。特别有意思是一些传闻,如有提到御史雨,说是唐平原有冤狱,然后就很久没有下雨,之后颜真卿当了御史,正确处理后,终于下雨了,这场雨就被称为御史雨。还有侍郎雨等等。像是植物部,作者的文笔简直就非常有趣,如护门草,在常山上有一种草,取一些回来,放在门上,有人经过家门,草就发出呵斥声。还有一种草长得如剑形,上面有七颗星,看起来跟北斗一样,人们叫它为七星剑草。还提到葡萄昔蓿,梨等等。内容很多,却很杂乱,正如船上的人一样,恰恰同作者一样,好精致,好新奇,好古董,好花鸟草,爱好的多,却不失为一个性情中人。或许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未必能同作者一样,集合成书,成就了《夜航船》。

  1689年,张岱卒于九十三岁。《夜航船》从此湮没。三百年后,尘封抄本现身于世,辗转入藏宁波天一阁,至于,我们现在得以阅《夜航船》。

  《夜航船》读后感(四):李敬泽论张岱:一世界的热闹 一个人的梦

  李敬泽论张岱:一世界的热闹 一个人的梦

  1.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2.张岱还喜欢锣鼓吹打,喜欢人群。浩大的、如粥如沸的人群,其中有张岱。张岱叹道:人太多了,太挤了,太闹了。但人群散去,天地大静,一缕凉笛绕一弯残月,三五人静坐静听,其中亦有张岱。

  3.张岱是爱繁华、爱热闹的人。张岱之生是为了凑一场大热闹,所以张岱每次都要挨到热闹散了、繁华尽了。

  4.张岱,字宗子,居绍兴,生死于明清之际。家世殷富,少有捷才。然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时文不成,学仙学佛,学种地,皆不成。时人呼为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到老了,一言以总之,呼之曰:死老鬼!

  5.张岱之后百年,有贾宝玉生于金陵。张岱所爱亦为宝玉所爱,宝玉之阅尽大观正如张岱凑够了热闹。该二人皆有与生俱来冲动——成为“废物”,“废”了自己。故异史氏曰:宝玉岂“死老鬼”张岱投胎转世欤?张岱又字石公,莫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块废石?

  6.张岱毕生足迹,南不过绍兴,北至兖州。山东、江苏、浙江,由圣人发祥之地到六朝金粉、湖上风月,地图狭窄的一条正是古中国文明中心。时当晚明,据说资本主义在此萌芽了,据说这萌芽又被掐掉了。但是——

  7.张岱和他的人群正无边无际欢乐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他们不知道北方的蛮族正撞击帝国的长城,不知道一个下岗驿丁的身后正聚集着更广大的人群,这是一支沉默饥饿仇恨大军

  8.张岱不知道。张岱知道的是:这世界正在瓦解,天柱欲折,四维将裂,张岱在内心深处等待那一刻。那和满洲的铁骑无关,和李自成的义旗无关,和历史无关,那是白茫茫大地干净,是尘埃落定。所以——

  9.张岱和他的人群见证了“末世”。他们见证无限的美、无限的繁华、无限的精致复杂,见证了缓缓降临的浩大的宿命。休说是王朝鼎革、人事浮沉,这种宿命的末世感将穿越康乾盛世,结出一朵最美的花,所谓“阆苑奇葩”:《红楼梦》。《红楼梦》是无数梦的影子,其中有张岱的梦。

  10.张岱晚年耽于梦。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

  11.张岱此时国破家忘,流离山野。所存者,唯破床一具,破桌子一张,折腿的古鼎,断弦的琴,几本残书。还有梦。还有用秃笔蘸着缺砚写下的字。字迹想来是枯淡的,但应是依然妩媚,如当年旧事藏于白头宫女眼角眉梢

  12.张岱真正喜欢的事是:文字。

  13.张岱好文字。不是那种正大的好,是纨绔子弟的那种好。好得有点儿赖皮,好得不讲道理。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开了,但二袁其实还是官员气派,作爽朗洒脱,自高处平易近人;至于竟陵诸家,越放开越别扭,如仆人扮老爷,手脚不知何处安置。倒是张岱,便是赖皮,便是不讲道理,也是娘胎里带来的随便。

  14.张岱文字快。他喜用排比,快时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目不暇接。张岱爱热闹,文字也热闹,眼观六路,下笔如飞,无黏滞、无间断。小品文字,写慢容易,写快难。快而又磊磊落落、跌宕流转如张岱者,尤难。

  15.张岱纨绔也,故有霸蛮气。行文如操刀,造句如欺男霸女。如《报恩塔》起首一句:“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如《筠芝亭》:“筠芝亭,浑朴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此类句子均如一声断喝,挡者披靡。

  16.张岱在文字中注视他的城郭人民,他失去的一切,他权当未曾拥有的一切。他竟无怨愤、无哀伤。偶尔张岱会感慨,但也只是一声轻叹。明季遗民中少有如张岱这般没心没肺。但张岱的没心没肺有更广大的境界:冬天降临时,凋谢的花、殒命的鸟何曾哭天抢地?而这古老文明的荒凉冬天已经来了。

  17.张岱于崇祯二年中秋次日途经镇江。日暮时分,至北固山: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靳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句,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金山夜戏》)

  ——这就是张岱的生命和生活,一场大静之中热闹红火的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夜航船》读后感(五):张岱的私人博物志

  说起明朝的张岱,这位赫赫有名、不比纳兰容若差的张公子,总会第一反应想起他的“墓志铭”,清楚些应该叫《自为墓志铭》,书中如此自嘲:“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不成,学农学圃,俱不成。”听得人很是汗颜,张公子那哪是“俱不成”,搞得如贾宝玉那般“顽劣”,只是人家的心大,装得下这花花世界,博闻强识的头脑早已成了一所小型的私人博物馆。

  头脑成型,落笔无声,《夜航船》恐怕就是这么来的——一本极为好玩的私人博物志。说起“私人”,每个条目都由着张公子的性子,高兴的时候多写些,能看个整页;不高兴了就一笔带过,一两句话把出处写明,绝不说得清清楚楚,叫人看得明明白白,倒是有些读书笔记的味道。

  书中的分类在如今看来不同寻常:一会儿是正正经经的“天文部”、“文学部”、“礼乐部”,一会儿又是没个正经的“容貌部”、“九流部”。这个“部”下头的分类也好玩,很是有些奇奇怪怪的词,比如“政事部”里冒出个词叫“烛奸”,初看时让人摸不着头脑。专门去查才发现,“烛奸”只是一个简称,来自于一个成语“洞烛其奸”,指洞察出事情前后的真相,专门翻到索引的那页瞅瞅,记录的都是办案过程,很有些悬疑小说的势头,仔细留意一番,发现张公子选的案件多多少少与妇人私通外人、谋害夫君有关,而办案的执法人员则多是“使诈”诈出了案件真相,有些甚至都变得神乎其神了。比如“旋风吹叶”,不过是办案老爷坐堂中发现了一片不属于这地方的树叶,就断定有僧人杀人,虽有冤魂托梦为解,但还是蒙上了一层奇幻色彩。

  不过,按照张公子的说法,《夜航船》中的条目,本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自嘲“不足为信”,甚至直接划分出一个“荒唐部”来,专门列举了“鬼神”、“怪异”之说,搜罗的条目有我们极熟悉的“钟馗”、“旱魃”,也有看似没见过其实换汤不换药的“义妇冢”(梁山伯、祝英台),还有完全没听说过的“支无祁”(大禹治水时获得的水兽)。听过与没听过的混在一起,多是些小玩意儿,如同一个个小故事,倒能读出些许聊斋的意味来。

  难怪别人说起《夜航船》时,总有种恨得牙痒痒的感觉:“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包罗万象的内容,变化多端的条目,简洁明了的叙述,偏偏读来又不像是单纯的博物辞海,记录的东西好玩得仿佛每个词都是一个故事,一场奇遇,一段传奇,一本书的厚度,它无所依傍,从虚无中来,又往虚无中去,只可惜人世间匆匆一瞥,尚无踪迹可寻,倒成了“奇案”。

  罢了罢了,还是容小僧伸伸脚吧。

  《夜航船》读后感(六):不只是一个人的百科

  不只是一个人的大百科 ——散读《夜航船》 一本从哪里都能开始读的书,一本到哪里都能合上的书,一本古典意味的百科集结,还可以当作经典备于家中时而拿出来品读一番的,这本奇书就是张岱的《夜航船》。果麦文化这一版本,纸张轻巧,字体排版仿古典,可以放在枕边,读读放放,当做消遣。然而,张岱为文并不是供人消遣,没有用心的话,他也不会去记录一些关于天文地理的种种事宜,还要与人分享,所以说,这般热情就值得推崇。 张岱对文字很有研究,文言的魅力自是优点多多,字句简短,行文利索,转折自然,留给习文的后者以典范。《夜航船》看起来很庞杂,实则归拢的很具体,几个大类别,又分几个小类别,长年累月的记录才有系统性的划分,张岱是个有心的文人,这样的人常常会有大抱负,然而时局动荡,时运不济,没能当上一官半职,所以将文字看成了一生际遇,终也将文字发扬了光大。张岱的记录也不是着重于典型,随手记下来一般,亦有自己的嗜好,不仅带你认识五岳是什么山,或见证建安七子之流的人文记录,这些记录自然有归拢到一起的意义表露,所记之事,看似八卦,实则很有意味,不只是表面的记录,读者可以联想到更多方面,从而建立自己的体会。 张岱的足迹遍布多地,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文化历史都在他的笔下生辉。张岱记录历史地理,求真求实,也注重山水之情,抒发自我。凭着丰富的阅历,张岱放到现在,也是一顶一的风流才子,游山历水,拜师交友,也会到处发微博发微信,八面玲珑,终成著书无数的交际才子。 张岱、李渔这些有个性的古代文人颇值得研究,皆是性情中人,他们俩人有着许多共同点,都不是死磕呆板的学问人,遵循着七情六欲,活得也算潇洒风流,但对学问充满了真挚之情。李渔的剧作在当时已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反映社会现实,亦有饱满的情感体现。对于张岱,最具代表性的散文著作《陶庵梦忆》更是受到诸多文人的追捧,周作人说过“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说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背景。”陈平原将其称为“明文第一”,都是对张岱为文极高的肯定。 上天入地,天南海北,无所不晓,无人不识,博学众彩,既存在于无限的知识海洋之中,又处于个人趣味之内,将大千世界化为了入心的点滴,这不只是一个人的百科全书,也是后世读者的寻宝之地。或许,你认为写出这本书靠的只是日积月累,其实不然,热爱才是重点,这一切,张岱做到了,他凭着一颗多么广袤的内心呀。

  《夜航船》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山河故事掌中轻

  初识张宗子,大约国人相似,自那篇入选课本的《湖心亭看雪》,其用书画之手法行文,读之畅达,只觉其风采,仿若自“世说”中走出。、

  好其文必究其人,搜罗其生平,免不了便转至他那篇《自为墓志铭》。读至“好娈童”,不由想起“童年噩梦”,再不敢直视。

  所谓“童年噩梦”,十余岁时,初读红楼,也不知哪个版本,将宝玉男风写得分明。当时单纯,倒不至“三观尽毁”,只是实实感受到了“不适”,自此对这“名著”畏之如虎。

  是以见张宗子自述“好娈童”,便颇不自在。少年偏颇,好以事废人或以人废事,是以自此对张相公惟怕避之不及。

  再见张宗子,那便是许多年之后了。读三痴之《雅骚》,主角虽不是张宗子,却见了其诸多趣事。于是回头再观此人,再读其文,岁月淘去诸多沙石,始见金玉煌煌灿然,令人唏嘘。

  《夜航船》读后感(八):夜航船 - 余秋雨

  夜航船

  一

  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这是一部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新近根据宁波天一阁所藏抄本印出。书很厚,书脊显豁,插在书架上十分醒目。文学界的朋友来寒舍时,常常误认为是一部新出的长篇小说。这部明代小百科的书名确实太有意思了,连我自己巡睃书架时也常常会让目光在那里顿一顿,耳边响起欸乃的橹声。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航船来了,船夫看到岸边屋舍,就用木棍敲着船帮,招唤着准备远行的客人。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是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当敲击船帮的声音终于响起时,年幼的儿子们早已歪歪扭扭地睡熟,山民粗粗糙糙地挨个儿摸了一下他们的头,随即用拳头擦了擦眼角,快步走出屋外。蓬头散发的妻子提着包袱跟在后面,没有一句话。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有的妻子,实在无以为生了,就在丈夫上船的河滩上,抱着儿子投了水。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黑夜,惨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涟漪,很快什么也没有了。过不了多久,夜航船又来了,仍然是笃笃笃、笃笃笃,慢慢驶过。

  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竟出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始失眠。

  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了一个身,侧耳静听。这声音,与山腰破庙里的木鱼声太像了,那是祖母们向往的声音。

  二

  一个坐夜航船到上海去谋生的人突然成了暴发户。他回乡重修宅院,为了防范匪盗,在宅院四周挖了河,筑一座小桥开通门户。宅院东侧的河边,专修一个船码头,夜航船每晚要在那里停靠,他们家的人员货物往来多得很。夜航船专为他们辟了一个精雅小舱,经常有人从平展展的青石阶梯上下来,几个佣人挑着足够半月之用的食物上船。有时,佣人手上还会提着一捆书,这在乡间是稀罕之物。山民们傻想着小舱内酒足饭饱、展卷卧读的神仙日子。

  船老大也渐渐气派起来。我家邻村就有一个开夜航船的船老大,早已成为全村艳羡的脚色。过去,坐他船的大多是私盐贩子,因此航船经常要在沿途受到缉查。缉查到了,私盐贩子总被捆绑起来,去承受一种叫做“趱杠”的酷刑。这种酷刑常常使私盐贩子一命呜呼。船老大也会被看成是同伙,虽不做“趱杠”,却要吊打。现在,缉查人员拦住夜航船,见到的常常是神态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点头哈腰连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讥,出一口积压多年的鸟气。

  每次船老大回村,总是背着那支大橹。航船的橹背走了,别人也就无法偷走那条船。这支橹,就像现今小汽车上的钥匙。船老大再劳累,背橹进村时总把腰挺得直直的,摆足了一副凯旋的架势。放下橹,草草洗过脸,就开始喝酒。灯光亮堂,并不关门,让亮光照彻全村。从别的码头顺带捎来的下酒菜,每每引得乡人垂涎欲滴。连灌数盅后他开始讲话,内容不离这次航行的船客,谈他们的风雅和富有。

  三

  好多年前,我是被夜航船的笃笃声惊醒的孩子中的一个。如果是夏夜,我会起身,攀着窗沿去看河中那艘扁黑的船,它走得很慢,却总是在走。听大人说,明天傍晚就可走到县城。县城准是大地方,河更宽了,船更多了,一条条晶亮晶亮的水路,再也没有泥淖和杂藻,再也没有土岸和残埠,直直地通向天际。

  第二天醒来,急急赶到船老大家,去抚摩那支大橹。大橹上过桐油,天天被水冲洗,非常干净。当时私塾已变成小学,学校的老师都是坐着航船来的,学生读完书也要坐着航船出去。整个学校,就像一个船码头。

  橹声欸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动起来了。

  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残的农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险家下赌注的船,文化细流浚通的船。

  船头画着两只大大的虎眼,犁破狭小的河道,溅起泼刺刺的水声。

  四

  这下可以回过头来说说张岱的《夜航船》了。

  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在明代,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不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次数一多,他开始对夜航船中的小世界品味起来。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能以闲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谈来谈去,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多。稍稍有点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赛和炫示学问。一来二去,获得一点暂时的满足。

  张岱是绍兴人,当时绍兴府管辖八县,我的家乡余姚正属其中。照张岱说法,绍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得读书,结果那里各行各业的人对于历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谈起来机锋颇健,十分热闹。因此,这一带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进入一个文化赛场。

  他在《夜航船序》里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你看,知识的优势转眼间就成了占据铺位的优势。这个士子也实在是丢了吾乡的脸,不知道“澹台”是复姓倒也罢了,把尧、舜说成一个人是不可原谅的。让他缩头缩脚地蜷曲着睡,正是活该。但是,夜航船中也有不少真正的难题目,很难全然对答如流而不被人掩口耻笑。所以连张岱都说:“天下学问,唯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于是,他发心编一部初级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常识,使士子们不要在类似于夜航船这样的场合频频露丑。他把这部小百科名之曰《夜航船》,当然只是一个潇洒幽默的举动,此书的实际效用远在闲谈场合之上。

  五

  但是,张岱的劳作,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夜航船文化”。这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可感叹之处。

  在缓慢的航行进程中,细细品尝着已逝的陈迹,哪怕是一些琐碎的知识。不惜为千百年前的细枝末节争得脸红耳赤,反正有的是时间。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艘夜航船。

  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谈笑争胜间消耗。把船橹托付给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睡,换得个梦中微笑。

  第二天,依然是这般喧闹,依然是这般无聊。船一程程行去,岁月一片片消逝,永远是喧闹的无聊,无聊的喧闹。

  我一次次抚摩过的船橹,竟是划出了这样一条水路?我梦中的亮晶晶的水路,竟会这般黯然?

  幸好,夜航船终于慢吞吞地走到了现代。吾乡的水路有了一点好的征兆:几位大师上船了。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这是鲁迅在船上。

  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这是周作人在船上。他不会再要高谈阔论的旅伴,只求个人的清静自由。

  早春晚秋,船价很便宜,学生的经济力也颇能胜任。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钱雇一只船,载着二三同学,数册书,一壶茶,几包花生米,与几个馒头,便可优游湖中,尽一日之长。……随时随地可以吟诗作画。“野航恰受两三人。”“恰受”两字的状态,在这种船上最充分地表出着。——这是丰子恺在船上。他的船又热闹了,但全是同学少年,优游于艺术境界。

  这些现代中国的航船虽然还是比较平缓、狭小,却终于有了明代所不可能有的色泽和气氛。

  仍然想起张岱。他的惊人的博学使他以一人之力编出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夜航船》,在他死后 24 年,远在千里之外的法国诞生了狄德罗,另一部百科全书将在这个人手上编成。这部百科全书,不是谈资的聚合,而是一种启蒙和挺进。从此,法国精神文化的航船最终摆脱了封建社会的黑夜,进入了一条新的河道。张岱做不到这地步,过错不在他。

  说到底,他的书名还是准确的:《夜航船》。

  我,难道真的被夜航船的笃笃声敲醒过吗?它的声响有多大呢?我疑惑了。

  记得有一天深夜,幼小的我与祖母争执过:我说这笃笃声是航船,她说这笃笃声是木鱼。究竟是什么呢?都是?都不是?抑或两者本是同一件事?

  祖母早已亡故。也许,我将以一辈子,索解这个谜。

  原文地址

  《夜航船》读后感(九):【书评人俱乐部】且待小僧伸伸脚

  张岱最为人知的大概是他的墓志铭,还有“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曲曲几字,就可看出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关于他,李敬泽说得好:张岱好文字。不是那种正大的好,是纨绔子弟的那种好。好得有点儿赖皮,好得不讲道理。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开了,但二袁其实还是官员气派,作爽朗作洒脱,自高处平易近人;至于竟陵诸家,越放开越别扭,如仆人扮老爷,手脚不知何处安置。倒是张岱,便是赖皮,便是不讲道理,也是娘胎里带来的随便。

  这种随便,与其说是一种玩世不恭,不如说是一种自信,透着一股子个人趣味。趣味这东西了不得,不可模仿,不可效颦,是一种熏染出来的气质吧。

  《夜航船》就是万卷藏书熏染出来的,张宗子掉了一手好书袋,这跟张氏三世藏书而张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是分不开的。一页一页翻过去,是张岱多少个“航船的夜”里的寻章。可贵的是,张岱最是严谨,所以这《夜航船》才流传至今。

  果麦对《夜航船》的诠释很是可心,深蓝色的封面像夜的海,若用黑色就太重,那种蓝刚刚好。简简单单的白色夜航船三个字简简单单利利索索,却明晰醒目。内文排版是古代和现代的结合,很舒服。

  随便翻翻,能翻出明代文人的趣味和博闻。在流量信息泛滥的今天,真觉这份强识和趣味可贵。

  《夜航船》读后感(十):明末那些事儿:富二代教你如何掉书袋

  准确地说,这不是一位富二代。祖孙几代人都官居高位、舞文弄墨,是典型的贵族世家。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无俗世繁杂纷扰,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此似乎也并不正确。因为生活优渥,张岱的文字有着与那些生活困苦且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截然不同的雅趣。富贵之家长大的张岱,让我们见识到生于安乐是一种怎样自在的体验。

  《夜航船》,一个颇有江南诗意的书名,其内容倒也并非咏叹江中孤舟山间明月那般多情,它像今天的《辞海》一样,是普及常识类的百科全书。而所谓“夜航船”的经历,更像是今天我们坐慢速的绿皮火车,在无聊漫长的旅途中,彼此聊天消磨时间。如果阅历不够丰富,知识不够渊博,那就可能成为张岱序中被人耻笑的士子了。读《夜航船》,在张岱的百科世界里,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能粗略地知晓些了。

  《夜航船》二十卷,天文地理、礼乐歌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从这些词条中不难看出古人的智慧与想象,那些朴素的科学,在今天看来也有其合理之处,如五行、北斗七星,这些概念今天仍在使用。张岱在书中有对飓风的解释,看来早在几百年前,国人对海洋现象就有一定的认识了。而蜀犬吠日、吴牛喘月之类,让人颇觉好笑,是不是古代的动物太没见过世面了?

  说完天文,我们再看看地理。在《夜航船》中,寻到明人认为是名胜的地方,再与今天相对照,不免抚今追昔,徒生感慨。张岱的语言散淡自由,简洁有力地阐释,并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形容峨眉山“其二峰对峙,宛若峨眉”,三言两语间把山的最主要特点概括出来,干净利落。

  张岱是个衣食无忧尽情享受生活之人,他所擅长的自然是琴棋诗文之事。礼乐部中乐律类是一处亮点,将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治国平家联系起来,想必是生活在明末的张岱自身的切实体会吧。张岱记了多个琴瑟的典故,无论是寻知己还是觅明君,与音乐联系在一起,总多了一份律动的美感。

  无论写什么,张岱总能在着墨不多的情况下写得趣味盎然,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富裕的家庭生活滋养,塑造了他这样非主流的文人。方术部的那些真真假假咒语,若是感兴趣,无关痛痒的不妨一试。也不知张岱本人有没有尝试过这些,如果他知道几百年后还有人对此半信半疑,也许会偷着笑笑。

  纨绔子弟张岱留下了《夜航船》,几百年后的某个夜晚,我们乘着江南的小船,在水乡的桨声灯影中肆无忌惮地掉书袋,岂不美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