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耐撕”的自己》的读后感10篇
《做更“耐撕”的自己》是一本由沈万九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一):用“耐撕”的力量,展现“NICE”的本色
1.
一开始,我对沈万九的称呼是:沈老师。说实话我看他的文章不多,但我知道他是简书的签约作者、《读者》微信专栏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中大毕业,是王小波和冯唐的粉儿。我还知道他有很很多的红文。
这些头衔和浅显的了解都让我尊敬的称他为老师。直到我读了他的新书《做更“耐撕”的自己》之后,我觉得我以后可能会改称呼,称他为“万九兄”了。
并不是说他的能力不匹配老师,他的能力绝对够格,只是觉得通过他的文章来看更有一种亲切感。
他的写文状态像是邻家哥哥的感觉,有时看到他书中那些幽默诙谐、嬉笑怒骂,或者是柔情细腻的样子,就像是他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在和你一起探讨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关于爱情、工作、梦想和人生。
2.
万九兄的新书《做更“耐撕”的自己》掀起了一阵“耐撕”和“NICE”的热潮,一下子我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发关于:做一个nice的人,也做一个耐撕的人。一语双关,既要美好的像春风,又要坚强的经受住寒冬。
这本书,一共有四个部分,是关于万九兄对“爱情”、“生活”、“人生”以及“世界”的一些想法、感受和建议。
第二部分:更“耐撕”的生活,是死磕和妥协的平衡;
第三部分:更“耐撕”的人生,是梦想和现实的平衡;
我从这几个部分的小标题感受到了,要想成为nice和“耐撕”的人,首先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任何东西,一旦失去平衡,造成天平的过分倾斜,就可能会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无法掌控的状态。
比如爱情,你平衡不了是放下还是坚守的话,一直纠结着、拧巴着,对自己和对方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并且永远不可能幸福。
一旦我们找到平衡点,从为人处世和自己的内心态度上来说都会变得比较平和和强大。
3.
这篇文章应该是万九兄曾经的热文吧,我记得我之前度过,如今读来更是觉得可以视为爱情中最真实的忠告了。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很多单身的朋友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孤单寂寞,非常想要找一个美好的人,好在这无聊的生活中增添一些色彩。
然而恋爱中的人,只要过了暧昧期和热恋期,他们就会开始怀念单身生活了,心想,单身那会儿多美好啊,自由,无拘无束,看到帅哥美女还可以搭个讪约个饭什么的。
其实,无所谓“围城”,也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更美好。只要是不虚度年华的,浪费青春的,高质量的,无论是恋爱还是单身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万九兄不建议的是你为了解决一个低质量的单身随随便便找了一个人,硬生生的把生活变成了低质量的恋爱,变成了两个拥有低质量生活的所谓的恋爱中的人。这话有点绕口,但生活不是绕口令,是实实在在的经历,你是否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文中,万九兄给出了几个低质量恋爱的例子,有四个:一厢情愿的迷恋;把吵架当做吃饭的恋爱;异地分居半年都见不到一面的恋爱;明知道对方有人还以为可以抢过来的恋爱。
请自行对号入座吧。
最后建议单身的小伙伴们可以多读书多看报,多旅行多打扮,把单身变成高质量,才能遇见给你高质量爱情的美好人儿。
《白天500强勾心斗角,晚上挑灯码字追梦,这些年我是怎么平衡过来的》
这一篇文章的最后说了一句:我不是坚强,我是死撑而已。
我知道太多的人,白天工作,晚上写字,最后出了书,成了专栏作家,成了斜杠青年。这种例子说出来就感觉像是给人打鸡血灌鸡汤一样,但是当他们这么做了并且坚持下来的时候,别人给与他们的就是惊讶加佩服的表情。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事说也容易做也容易,唯独坚持不容易。
说和做都是鸡汤文,但是一旦涉及到他们是如何坚持的,就成了干货文了。因为那真的是需要一些有用的力量来支撑的,不是鸡血鸡汤的短暂效果能够达到的。
文中万九兄提到他能够坚持的八点,你可以看看不说话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坚持,你也可以看看之后骂他又写鸡汤。没关系,反正他一直出着书赚着钱,获得更多他想获得的,而你也就一直只能骂骂别人没有任何进步而已。
4.
其实,《做更“耐撕”的自己》这本书来得特别合时宜。因为这个世界太浮躁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的互撕热点,有的上了新闻,有的小范围内影响一下就默默无闻。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充分的体现出如今这个社会上的人们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一言不合就互撕,一言不合就诬陷,一言不合发声明,一言不合就人肉。等等
所以,万九兄说这本书是送给那些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的人。
在这个交织着肉搏和功利的世界里,无非是想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耐撕”只是力量,是我们抵抗这个世界种种的工具,而“nice”才是我们的终结,才是我们依旧热爱生活不迷失自己的本色。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二):你是如何走出人生阴霾的?多走几步
文/林小白
以前,我们听过“中年危机”,但实际上,现在的“危机”越来越提前,临近30岁的时候,很多人爆发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危机。临近30岁,对很多事开始焦虑。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房子买了吗,车子买了吗,有对象了吗,要结婚了吗……我们感觉整个人生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不甘心,我们想要改变,却发现自己犹如被很多稻草压着的骆驼一样,无法动弹,如果再多加那么一根稻草,那么我们就垮了。有人把这种危机称为“人生的四分之一危机”,它的关键词就是感觉人生有无限可能,但目前看不到什么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多郁郁不得志、喊着时不我待的一群人。他们表现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把“现时的阴霾”归结外外界,比如时代,比如平台。但这其实本末倒置了,因为时代会来临的,平台会出现的,能把猪刮向天空的大风也肯定会来的,关键是你的底线在哪儿?
沈万九在《做更“耐撕”的自己》一书中写道,“这里所指的底线是:你为了获取一个平台、一个机会,你所能付出的最大限度的东西。” 也就是说,为了过上你想要过的生活,你心甘情愿比别人多付出什么呢?汗水?泪水?尊严?脸面?
“你缺的从来不是平台,而是底线。”《做更“耐撕”的自己》的其中一张标题如是。迷茫是必经的,否则一眼就望到头的人生又有多少意思呢?阴霾是必经的,因为这是让我们最快成长的方式。
所以,别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机会了,尤其是眼下这个瞬息万变而且越来越扁平的互联网时代,遍地都是金子和伯乐。与其像祥林嫂那样,四处找人吐槽,但不如沉下心来,拉低你的底线,全力去死磕,拼命去精进,争取多走几步。如果你实在懒得动,那么就权衡下你的梦想与平衡,看看能否在它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所谓的“耐撕”未必是固守一城,而是偶尔去跟这个世界妥协,以争取现实和梦想的平衡,达到nice的局面。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三):我们拼尽全力,只不过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就像美女会因倾城的外貌吸引仰慕者,这本书封面上的两句话也在第一时间内映入我的眼帘: “Make yourself more powerful”;“在这个交织着肉搏和功力的世界里,无非是想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不得不说,文字真是具有神奇的魔力,它总会在某个瞬间直击你的心房,不论篇幅之长短,不论辞藻之华实。
再看了一下作者,沈万九。简书签约作者,专栏作者,一个很会码字的普通上班族。没法跟其他著名的作家比头衔或作品,但跟过去的他自己比,现在的他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成长。自始自终离不开的话题也就那么,至少,包括那么几个:见鬼的爱情,日常的生活,遥远的梦想,无法用词语来形容的社会。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本书亦如此。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名言、影视剧台词,也结合了各种时下的热点,然后再融合自己的见解呈现给读者。虽然语言组织上有时候过于口语和模式化,主题排版整理上有些牵强略显杂乱,但我还是比较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至于文风,我感觉,有时候像大家闺秀般温婉,有时候像女汉子般豪爽,但有时候也会像泼妇般犀利。
之前一直在工作之余写写书评,后来因为各种事项的耽搁,就放下了。不得不说习惯的力量真的超级强大,惰性确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搁浅之后,我就再也懒得动笔了。向出版社编辑老师约评的书籍拖了二十几天没到,我也就懒得再询问,毕竟自知自身水平有限,心想也许别人看我写得差就不再给我寄书了。本来已经打算破罐子破摔,每天上班睡觉打豆豆,业余时间随意看看自己喜欢的杂书。没想到一个月后,自己从外游玩刚回到家,就和那本漂洋过海的约评书见面了。这本书就是《做更耐撕的自己》。
见鬼的爱情
看过许多爱情小说,见证过许多爱情故事,还是最不愿谈及这个话题。从小被教导不允许早恋,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没工作几年就被催婚,想想也是悲哀。人人都把爱情挂在嘴边,但真正的爱情长什么模样,鬼才知晓。突然想起一句自己以前说过的也许很欠抽的话,虽然现在也还是认同,“某些人的男朋友啊,即使送给我,我也不要”。君之蜜糖我之砒霜,各人需求不一。低质量的恋爱确实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在爱情里如若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公式,不能让你变成更NICE的自己,又何必牺牲多年的自由之身呢。
现在的社会有多挑剔就有多包容,像性别、年龄差等统统不是问题,前提条件是真爱。虽然到底怎样才是真爱,无人有解。毕竟,打着真爱的幌子,在各种现实面前折腰的人们并不在少数。所以怎样去爱,爱什么样的人,爱情里哪些是真情哪些是欺骗,自己到底是恐婚还是渴婚等等,这些答案,乃们自己去书本里和作者讨论吧。
日常的生活
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苟且与偷生。其实只要你稍微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你所在的城市有不少人生活得相当不容易。火车站边上随处打地铺只为省点住宿费的人。冬天里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却还拿着老式秤在卖白菜的人。从市中心下班后转两趟地铁和公交最后辗转进入地下室的人。这样看来,大学真的是座象牙塔啊,不需要你履行什么社会职责却还免费赠送你三个月的寒暑假,想想人间天堂也不过如此吧。所以大学到底要怎么读,才不至于浪费,作者深入浅出地给你提供了诸如多读书、多协作、多锻炼等六条建议。至于为什么,我想过来人都能明白吧。
虽然作者自己说不崇尚鸡汤文,但有时候也会掉入鸡汤的漩涡里。鸡汤无疑是有营养的,但如果全部摄入鸡汤,其他滴水不进,那你就是在毁灭自己的身体,更是在毁灭自己的灵魂。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虽然外因也尤为重要,但是内因更加不容忽视。手握平板,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运气交给鲤鱼,你听过再多的道理,也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在此,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我们‘成功’地避开了所有问题的本质,‘巧妙’地找到情绪释放的窗口,并名正言顺地升级成了当代版的祥林嫂。”
所以要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栋房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从来就没有正确答案。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利弊同行。而且随着我们不断成长,人生经历不断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有所改变。这样,不妨学习作者,给十年前的自己写封信,当然,也可以写给十年后的自己。你会惊觉,时光是如何带走你的曾经,又是如何带来你的未来。
遥远的梦想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问及长大以后的梦想。在之后的求学生涯中,此类题材的作文更是写过不少。真正长大后,才发现,以前觉得梦想是“想”,现在觉得梦想是“梦”。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看过很多遍,虽然最后斯特里克兰选择了“月亮”,但你得相信啊,这世界上总有人过着你想过的生活:既拥有“月亮”,又拥有“六便士”;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这种理念可以参照作家大冰的江湖故事三部曲。我记得豆瓣红人鼹鼠的土豆也曾就如何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赚钱写过一篇爆文。所以真正会生活的人其实是懂得平衡的人,他们善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宜。就像本书作者沈万九,白天500强勾心斗角,晚上挑灯码字追梦,如何过来?平衡,坚持。
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是一个只要有风猪都可以飞起来的年代。所以这个年代从来不缺少机遇和平台,请相信,你不是没有碰到伯乐,真的是你还不够优秀,你的光芒还不够闪亮到让伯乐发现你。朋友圈和企鹅营都被微商所占领,微博被网红主播所扫荡,没准你也能顺风逆袭呢。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不可名状的社会现象
作者在书的最后一章里和读者谈论了各种社会现象。毒疫苗、扫黄、下跪磕头求票房、和颐酒店女孩事件等等,这里我也不再详述。只想说,社会现象还是要关注的,毕竟这偌大的世界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的,社会现象也是由一个又一个人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组成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这个社会有信心。变成更NICE的自己,然后组成更NICE的社会。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四):西方精英教育那么重视运动为什么?
最近美国一名年仅9岁叫MillaBizzotto小女孩火了。她曾在校园遭受欺凌,然而她选择的不是软弱地哭泣、退缩,而是通过锻炼身体,让自己强大起来,她的动力就是让自己不受欺负,并且能够保护同学。
自发的动力让她坚持一年多的高强度体能训练,最终的结果是,小姑娘完成了全美90%成年人都不能通过的极限挑战比赛:58公里赛跑、8公里游泳,在有25项障碍的赛道上来回穿越,爬绳、攀墙、铁丝网下匍匐前进等等。她成为小伙伴们的偶像,被邀请为反对青少年暴力和校园欺凌的大使。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五):用行动坚持,还是用口号坚持?
扣一星是因为,编辑没有把文章做更多的修改和整理。其实做合集做见编辑功利,尤其是把网络文章转成书,如果编辑的工作就是改错别字,那要校对就够了,真的是个重新加工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出书选个好编辑。
最初看作者的文章是在几年前,没想到这么快就已经发展到出纸质书了。看到《做更“耐撕”的自己》的时候,觉得王路给的评语很到位,“做人不仅要耐撕,更要耐住不撕。沈万九的文章锋芒很强,圭角外露,要敛藏一些会走得更远 。”
其实这个评价对任何一个公开发表作品的写作者都适用。在这个不用负责任的网络世界写东西,心理素质一定要过硬,无论你写什么,都有骂你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参加编辑部写作培训主编说“要想写好文章,想进步,就得先调整阅读的心态,你要是每次想着给别人挑错,那进步的是人家。只有你踏实下来,看人家文章什么地方写的好,值得你学,你才能走的更远。”
沈万九在《做更“耐撕”的自己》里写“佛家有言,境由心生,更随心转。见天地前,做好自己,世界一定会朝着你要的方向生长——听起来,是不是很鸡汤呢。现在这个社会,太累了,一方面要为吃喝拉撒奋斗,一方面又不能轻易放弃梦想。所以,我们必须在爱情、职场和梦想的路上变得更为“耐撕”。”
他的这本书,就是从爱情、职场、梦想三方面通过梳理自己在成长路上的感悟而出的合集。
在整本书里,有两个点,让我有触动:
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在梦想的征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无数的挫折,有些人用行动去坚持,有些人则用口号去响应。这两者的区别其实不言而喻,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永远不要因为寂寞选择开始一段恋情。
《中国合伙人》的台词:梦想就是你每次想到就觉得幸福的坚持。
通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作者能够实现出书梦想的原因有两个:1、他把喜欢的事,变成了擅长的事。2、他通过读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很多人都读过行为学的书,但是做到坚持和行动的人,可不多。这就是把知识变成了能力。
老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在没遇到有情郎前,不妨先努力一下把无价宝拿到手。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六):努力做一个“耐撕”的自己,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最近入手一本书,叫《做更“耐撕”的自己》,初看书名,很难理解“耐撕”是什么意思,猜测大致是一本励志的畅销书。
在读到作者沈万九在自序中的如下两句话后我才大致明白“耐撕”的意思。
认清自己后的“耐撕”,并与这个世界暂时地妥协,无非是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为了那个真正自由奔放的自己。
然而,在此之前,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交织着功利和肉搏的世界里,我们这么努力做一个“耐撕”的自己,无非是想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把整本书读完,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励志书,书中不仅有作者自己的奋斗成长故事,也有对时弊的针砭,更有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我们该如何面对美好的爱情?沈万九用数篇文章来诠释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低质量的恋爱,永远比不上高质量的单身。
爱情是世上美好的东西,多少人曾憧憬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然而,爱情这玩意,绝非只是浪漫星空下的诗歌和一起奋斗开拓的远方,更包含着一种对各种感情事件的预防和可能发生的苟且......
如果没有准备好,还是先别碰爱情吧。
对于坚守大城市还是回小城市,最近几年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我比较认同作者的做法: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想我会一直驻守在大城市。人活一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能去闯闯最好了。
哪怕在这个钢铁森林里,我们容易迷失方向,容易在人群中孤独,叹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甚至在无数的挫折中绝望......
然而,同样是这个繁华的大观里,我们一旦找到了路,路就会更宽;一旦学会了独处,就会发现“海上生明月,便可以天涯共此时”;一旦停过绝望,就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同样的,我也很认同作者对于机遇和奋斗的观点:
在人生的路上,红娘固然重要,好运值得期待,鸡汤理应多喝,但最终,漫长的寻梦路还是得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作者如何平衡梦想和现实的故事。沈万九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作为草根阶层,为一日三餐而忙碌着;但又和我们大多数人不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利用晚上业余的时间坚持写作,这一坚持便是十年,现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出版两本书(我在读的就是他的第二本书),既没有丢失六便士,也拥有了月亮,成为一个成功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这个故事,对众多想实现梦想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我自己,我也算一个写作爱好者,但却没有他这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以,我的梦想碎了一地,而他的梦想却变成现实。
在作者的上一本书《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中,不厌其烦地劝我们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在认清自己,探索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者在《向死而生,便是最大的自由》一文中引用《三体》里的一句话:“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劝诫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为自己多活一下,自由去思考、去恋爱、去追梦。
是啊,人生何其苦短,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出发,去追寻心中的那朵蓝莲花?去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七):做“更耐撕”的自己,遇见更NICE的自己
在这个交织着肉搏和功利的世界里,我们努力做“更耐撕的自己”,无非是想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1.
做更“耐撕”的自己,书未到,已被书名深深吸引。“耐撕”是一个很特别的词,它告诉我们要“内心强大”,也要“NICE”。
《做更“耐撕”的自己》作者是沈万九,在成为简书签约作者之前,就认识了他。喜欢他的文风,时而幽默诙谐,时而嬉笑怒骂,时而细腻如水。
细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误以为是出自女子之手,难怪简叔在《做更“耐撕”的自己——沈万九》留言大呼:什么?你是男的?看了照片,不仅是男的,还是好看的男的。迷妹们自己去看爆照吧。
后来得知,他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难怪他的文章引经据典,读起来回味无穷。
他喜欢王小波和冯唐,要做一位“自由逗士”。阅读他的文字,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他真性情,敢说真话,不虚伪,不做作。他把读者当作朋友,甚至知己。
他有情怀,对于文字有简单而明朗的热忱,愿自己的作品有生之年,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2.
收到@沈万九的新书《做更“耐撕”的自己》,恰逢十一假期。这是唯一一本被我随身携带回家的书籍。
从快节奏的魔都生活中抽离,在列车“咔哒咔哒”声中,享受着慢时光。时而抬头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时而低头阅读手中《做更“耐撕”的自己》,走进万九的人生。
人生是一场旅行,在这趟列车里,我们会邂逅不同的人,有些人提前下车,有些人一直相伴到旅途的终点,有些人虽同在一节车厢,却互不认识。
阅读,让我们不受时空限制,邂逅不同的人生。虽然,从未与万九在现实生活中同行,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走进他的人生,补上之前的旅程,也许在未来的人生可以成为知己。
3.
而人生这趟旅行中,能够陪伴左右,形影不离的,唯有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与自己相处,是一生的功课。与自己的关系不和谐,会影响亲密关系,也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我们先要学会理解自己,才有能力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我们先要学会与自己相处,才会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我们要先学会爱自己,才会学会爱家人,爱他人,爱社会……
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了解自己,不会与自己相处,也学不会爱自己。我们不喜欢自己,一心想要成为别人的样子,因而与自己的内心渐行渐远。
想要活得淋漓尽致,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应该学会接纳自己,找回自己的初心,然后做更“耐撕”的自己。
关于“自己”这个话题,万九已经写了两本书。第一本书是《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第二本是《做更“耐撕”的自己》,下一本在规划中的书,也是有关自己的,是“自己”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本,暂定名是《世界是自己的,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找回了初心,有勇气做自己,然后不断修炼,成为更“耐撕”的自己,最后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万九的“自己”系列书,给我们启发,让我们静下心来,关注自己的内心,真正与内心的自己建立联结。我们都很忙,忙着与各种人建立联结,却不愿意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结。何不找个安静的时间,来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做更“耐撕”的自己》,我最喜欢这句话:“在这个交织着肉搏和功利的世界里,我们努力做“更耐撕的自己”,无非是想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ice有双重含义,一是更加“耐撕”;二是更加“美好”。在世界生存,我们需要变得更加耐撕。在人生的旅途上,困难重重,如果很容易就被困难打倒,我们如何邂逅更美好的自己。不够耐撕,遇到小小的困难,踌躇不前,遇到小小的委屈,灰心丧气,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如此,怎能遇到NICE的自己?有了更耐撕的能力,在肉搏和功利的世界披荆斩棘,那个更美好的自己已在不远处招手。
《做更“耐撕”的自己》包括四个方面,更“耐撕”的爱情,是放下和坚守的平衡;更“耐撕”的生活,是死磕和妥协的平衡;更“耐撕”的人生,是梦想和现实的平衡;更“耐撕”的世界,是个人和社会的平衡。
4.
成为更“耐撕”的自己,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书中,万九写了自己“白天500强钩心斗角,晚上挑灯码字追梦”。
他在一家世界顶级的公司上班,该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前15,全球品牌排行榜前10。与此同时,在过去十年,除了上班外,还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创作。也就是说,他已经在写作这条路上持续了十年。
白天在外企工作,晚上码字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轻松,要取舍,要纠结。当然,码字和工作也是相得益彰。工作给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写作让自己对工作进行思考和反思。
我和他的经历类似,我也在一家世界知名的外企工作,我也在业余码字。不同的是,我不是晚上挑灯码字,而是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起床码字。
这些年他是怎么平衡过来的?
他坚持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很早就知道这就是自己的毕生所爱,并且也相信自己有这个天分。
万九在20多岁,就发现了自己的毕生所爱,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并且,他一直为自己的毕生所爱奋斗着,持续了十年。
在坚持多年后,在没有任何背景和朋友的介绍下,单凭文字本身,在2014年他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出书。
不管是道顶尖的企业工作,还是坚持不懈地在家草根创作,都是刚毕业时一直渴望和努力的两个方向。
“我不是坚强,我只是死撑而已。”万九的人生不不就是成为更“耐撕”自己的真实写照吗?
人的一生都在妥协和平衡,如何在肉搏和功利的世界里披荆斩棘,遇见更NICE的自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寻。
《做更“耐撕”的自己》读后感(八):假装努力这件事,唯独骗不了自己
在这个交织着肉搏和功利的社会,无非是想邂逅一个更“nice”的自己。
——沈万九《做更“耐撕”的自己》作者
一、
“Make yourself more powerful”。
在封面书名《做更“耐撕”的自己》的下面,看到了这一行小字,或许这是作者希望大家在看完整本书后,所能收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