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3 20: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读后感10篇

  《让孩子恐惧、不焦虑、不拖延》是一本由童利菁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一):【拾光书屋(书评)】一本创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枕边书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周期长,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指心理生理的成长,更包括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现在的众多家长面临同样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拖延行为。很明显拖延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们不得不面对如何消除孩子的拖延行为,让孩子更加全面的健康成长的这个问题。而本书《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经过系列有力事实,把这个问题有效地给解决了。

  首先作为家长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拖延,而每个拖延的孩子本身并不想拖延。而本书是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造成孩子恐惧、焦虑、拖延行为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改正孩子的拖延问题。作为家长如果不深入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各种因素,这样不仅仅使孩子本身的拖延行为得不到改善,更容易让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

  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枕边书,每天学习一点点,让孩子每天改善一点点,慢慢的成长,从而彻底的改变孩子的拖延行为。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从最初孩子为什么拖延到分析出孩子拖延的原因,以及帮助孩子理解借口真实原因的差异。帮助孩子在生活的成长中获得力量,家长要建立奖励式的规则,通过各种不同的奖励规则让孩子改善拖延行为。另外要平息孩子内心慌张和焦虑,帮孩子树立正确时间观念,让孩子做事条理化。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孩子讨厌某件事情就拖拖拉拉,一定要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答案

  还有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与孩子分享技巧。让孩子体验完成时带来的快乐,不能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不能因为心存恐惧而拖拉,也不能因为活动太多而拖拉。当然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好不如做得到。孩子也烦被迫接受各种意见,另外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会跟家长永远同步,要学会等待和倾听。

  当然了孩子拖延家长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本书也给出了家长朋友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中肯有效地,这对于改善孩子的拖延行为是很有益处的。作为父母当然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应该从自身做起,勤沟通,找合适机会跟孩子一起分享。

  本书最好的地方个人认为是,书里把各种问题,各种原因分析的很透彻。把问题说透,这真的是对孩子不管是心理的成长还是对拖延症的改善都非常的有效。这一切都要感谢本书的作者,本书的作者是童利菁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她主修情绪障碍。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老师高中主任辅导教师。她更是辅导过“各类问题学生”,正是因为这丰富的教育经验才让她写出了这么棒的书。

  让父母陪着孩子成长,消除孩子的拖延行为,积极改变。书中有所有的答案,请保持和孩子的良好沟通,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最终让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二):孩子得了“拖延症”,该怎么办?

  我们家有两个亲戚,孩子都跟我女儿年龄相仿,也玩得来,所以我们有空就会来个家庭聚会。每次聚会,有一户亲戚总是提前到,另一户亲戚却经常会迟到一到两个小时,每次说好的时间到了,孩子们也等得烦了,他们才姗姗来迟。然后提前到的亲戚就会一直数落迟到的亲戚,说他们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的,早点开始,早点结束,孩子玩个够早点回家睡觉作息也不会太乱。

  经常被埋怨之后,有一次我就问那个迟到的亲戚,为什么总是迟到呢?是家里太忙吗?她说不是,就是个个都慢吞吞,吃饱了大人手机小孩电视,等到要出门的时候才想起这个没做那个没做,手忙脚乱经常到了楼下还要爬上楼拿东西

  我一听就直翻白眼,原来我们在这边干等的一两个小时,他们是在家玩个手机看个电视,果断决定下次要一起出行一定要提前两个小时约他们。

  我说你们被催成这样,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她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想快点呢,但是我老公吃饱了就去抽根烟,刷下朋友圈,小孩子呢,不催还好,越催越拖拉,有时非得发顿脾气才肯行动,却又搞得个个心情不好,唉……”

  其实我也遇到过类似这个亲戚遇到的问题,比如早上我女儿起床之后会赖床,催几句她又去沙发上“葛优瘫”,叫她换衣服我就去准备早餐了。早餐做好了回来她还是眯着眼睛半躺在那里,耐心再好的我也发飙了。最后就是她哭哭泣泣不情不愿地换好衣服胡乱吃了几口早餐上学去了。

  送走了老公和女儿,我回到书房,心想这不就是大家都在说的“拖延症”吗?怎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呢?正寻思着如何对付女儿,突然就在书架上看到了不久前新买的书《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不由得喜出望外。于是我抽出这本书,开始阅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她告诉我们:停留在出现问题的思维水平上,不可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催”只能让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拖拖拉拉,那么你要做的不是催促或强制,而是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平息孩子的慌张与焦虑,并提供孩子愿意努力争取的奖励方式。作者指出,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大人的帮助,不管孩子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你都可以通过观察来帮助他们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作者童利菁辅导过各类“问题孩子”,有些孩子是生活或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有些孩子则是有特殊障碍。但不论问题简单复杂,作者永远正向看待每个孩子,并且经常提醒家长,教养孩子不能求快,一见到孩子的缺点便用力批评、纠正,而要把眼光放远,以目标导向循序渐进教导。只要父母肯下功夫,没有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儿童的情绪科学角度入手,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并且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1、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

  面对讨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不论多么害怕、多么内疚,就是很难逼迫自己去做,于是一拖再拖。这种痛苦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面对这种情况,你必须和孩子谈论他所拖延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找出原因,并且放手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拖延,纯粹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着手。这种情况你可以告诉孩子“面对残酷现实”,无论如何讨厌、如何拖延最后还是得把事情完成,但是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做,并且让他知道你会帮他一起完成厌恶的事情。

  我想起自己经常埋怨女儿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叫她收拾好,但是她每次答应之后却迟迟不动手。有一回我问她为什么还不收拾,她说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收拾。无可奈何最后都是我自己收拾的。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定等她回家我要叫她一起来收拾玩具,教她归类整理,学会物归原处。

  2、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

  自我期许过高的孩子,会因为对完美追求而变得吹毛求疵,也会因为事情做得不够圆满而否定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态度常常使他们做事情时因顾虑太多而处处受限。这个时候,也许你可以与孩子分享名人故事。例如,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曾说:“我的人生充满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失败,所以我才能成功。”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把犯错视为最快、最有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不要为了逃避再犯相同的错误而变得做事拖拖拉拉或退缩不前。

  我女儿刚开始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第一次因为涂色涂出线了又擦不掉,就哭着说她不想做作业。我当时跟她说,妈妈第一次做作业也涂出线的,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后来我多练习几次,就不会涂出线了,所以你不用哭,哭也没用的,做多几次,熟练了就越涂越好了。她才重新回到写字桌上。

  3、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

  有的孩子会恐惧成功,有的孩子会恐惧无法掌控的“未知与改变”,有的孩子恐惧被批评或处罚,还有的孩子害怕承担太多责任,害怕被拒绝或做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导致了迟迟不想行动,拖拖拉拉。这个时候,不妨大大方方地以单纯感觉去看待恐惧,和孩子们谈论恐惧,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让他们带着害怕的心情放手去做,也许就能让孩子轻松地跨越了那个紧紧控制着他的恐惧了。

  4、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

  有的孩子因为活动太多,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以致无可避免地对许多事情都会拖拖拉拉。这个时候,要教会他优先级的观念,并且让他明白,人的一生有能力做非常多的事情,可是那并不表示得一次就全部做完,你有能力做某件事情,并不表示你必须做它。

  童利菁在最后两章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不再拖拖拉拉,这两个方法就是:

  1、收拾凌乱杂物。

  现今的孩子生活较富裕拥有更多可以搞乱他们世界的东西,以致“杂物”变成了生活上的严重问题。生活在杂物世界中的孩子,经常找不到所要的东西。这个我深有体会,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会要我帮他找玩具,我看着玩具房里到处都是零零碎碎的玩具,找到眼花缭乱也总是找不出他要的那个。在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指出了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控制杂物的问题:

  (1)抛弃现有的储存→收藏→保留的收拾程序,将东西加以整理并系统化。

  (2)决定处理方式,并立刻采取行动,不让东西堆积如山

  (3)狠下心,无论如何都要将那些把生活空间塞得凌乱不堪的东西丢掉。

  (4)拒绝再购买更多琐碎物品,以免再次制造凌乱。

  2、把握关键时刻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针对拖拖拉拉的“事件”本身,作者要与我们探讨的是导致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最常见的拖延习性提出解决办法。但是孩子最不喜欢被强迫接受改变,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绝对不可以操之过急,在这里作者也提出了只要把握以下几个时机适当灌输给孩子不拖延的观念,就能成功地使他改变。

  (1)当他因为无法顺利做完事情而感到气馁、受挫时;

  (2)当他因为拖延某件事而尝到苦果,并领悟到只有完成事情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舒适、快乐时;

  (3)当他因为积压了太多事情而感到压力沉重,并确定自己需要协助时。

  作者在书中说过一句话:父母要做的不是只要把孩子养大成人即可,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熟。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也得了“拖延症”,而你又不是一个“打败拖延症”的专家,也许你可以好好阅读一下《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深入地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让孩子在进步的同时和你的感情更加亲近,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三):溯源排查,克服拖拉

  恐惧、焦虑、拖延,好像是不少孩子在成长中都会有的一些表现。明明大人跟他说,黑暗里没有鬼的,可是孩子依然会害怕,任你怎么磨破嘴皮子也于事无补

  爸爸妈妈要去上班了,可是孩子偏偏不肯,哭啊闹啊,焦虑得很,就好像爸爸妈妈不要他了似的,极度没有安全感

  而拖延,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学生家长,特别深有体会,为什么自己家的这个孩子做作业就是不自觉,各种拖拉,典型的拖延症。

  ……

  这一切,问题在哪?该如何解决呢?

  孩子拖拖拉拉的行为难道真是遗传吗?是因为内心害怕、恐惧而拖延,还是因为慌张焦虑而故意为之。《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从专业视角来剖析孩子拖延行为的原因,并给出如何消除孩子拖延的方式方法建议,以及改掉拖拖拉拉习惯的终极措施

  说到拖拉行为,当下有个经常听到的词——拖延症,好像这个行为不仅仅发生在孩子身上,而是更以孩子的多地体现在成人的身上,更严重者,称之得了“懒癌”,拖延表现出来的就是懒,懒到极致了,那还不是拖延吗?真是无药可治吗?有人把拖延习惯归为遗传一类,说父母拖拉,孩子自然也拖拉;可是很多父母信誓旦旦地说我不拖拉啊,我做事可利索了,可是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拖拉了呢?那一定是遗传他爸(他妈)的,总之就是把责任推到另一方身上。但是作者说了,别拿遗传当借口,不如先审视是不是自己的身教导致的。

  看了作者的细分析,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拖拉行为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有的孩子拖拉,是因为讨厌做这件事,所以故意拖拉以示“抗拒”;有的孩子拖拉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有的孩子心存恐惧,有的孩子追求完美,有的孩子则是因为活动太多,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拖拉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如何一一化解,找到对策来纠正拖拉恶习,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孩子身上,同样也适用在我们自己身上。身为父母,为孩子树立身教典范,以榜样力量去改变孩子,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

  这本书写得很中肯,也很实用,具有实践操作性。有些忠告和建议我们不妨来试一试,譬如,活动太多的孩子,我们可以先教会他优先级的观念,哪些事情和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或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可以让孩子优先做这件事,然后依次安排,或是减少孩子的活动项目,也可预防孩子借机拖拉等。

  从这本书里对症下药,找到自家孩子拖拉的原因,并且协助孩子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规划。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四):拒绝拖延

  孩子学习成绩差、没有积极性、没有责任感,多半与拖延有关系。学习上,作业总会拖到很晚,一推再推,有的甚至到深夜才完成,特别是假期或者周末,作业总会推到最后一天。生活上,早上起床要喊好多遍,还有吃饭特别慢,爱做小动作或者看电视,别人碗都洗好了他还在吃,无法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心理情感上,患了拖延症的孩子会变得焦虑、抑郁或恐惧,因为拖延而变得懒散,否定自己,削弱自尊和自信力。 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为学生和孩子的拖延焦虑头疼却无可奈何,找不到合适的技巧和方法来改变这一问题。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这本图书的主旨,作者是台湾心理咨询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作者有着辅导各类“问题孩子”的经验,正向看待孩子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父母或老师教导孩子,解决难题。 本图书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原因,有针对性的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文章虽有十个部分,在第一章中描述了生活和学习上患拖延症孩子的表现,读起来跟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如出一辙,吸引读者想要一睹为快,急切的寻找应对的方法。接下来三章提出了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力量的方法,比如建立奖励式规则,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等。之后从孩童的角度把控拖延的原因,比如因为讨厌做某件事、追求完美、心存恐惧、活动太多等,有针对性的阐述了孩童拖延的情绪和心理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最后两章通过收拾凌乱的杂物,帮助孩子放开不舍得情感,把握关键时刻,与孩子的沟通时机以及孩子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上的把握要有一定的方式,不操之过急不强迫约束。在章节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作者敏捷的思路和循序渐进的引导态度。 遇到孩子的缺点和不满,不要立即用力去批评、纠正,没有人能够掌握未来,会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与孩子的沟通也会面临不同的情况。措施和方法不在多,在于具有真正的针对性,本书推根溯源找到孩子拖拉的原因和解决之道,让父母轻松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毛病,为孩子找回应有的表现和信心,也帮助大人找到教养的技巧,真正的与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孩子全面的成长。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五):你家的孩子有拖延吗?

  或许您还不是有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或许您恰好有孩子,相信我,世间的小宝贝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拖延。无论是已为人父母,还是新婚夫妇,亦或孤家寡人,相信绝大数的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一个或者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他们是家庭的宝贝,为家平添快乐和笑声。但是,拖延的小孩却会时不时引爆你的燃点,让你炸毛。

  所以,了解小孩子的拖延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帮助孩子摆脱拖延是每个父母或终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台湾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从儿童情绪科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书中向我们传授了一系列的沟通诀窍,它们会让我们和孩子的距离更亲近,掌握了书中的内容也就掌握了创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的秘密武器。

  01 孩子拖延的原因

  ▲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小孩子拖延往往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他们不愿意被忽略,希望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的目光能够多看向他们。

  ▲觉得无望且无助。小孩子往往也会感到害怕,感到孤单,他们会觉得对于完成收拾玩具的大任务是一项非常难做的事情,不知道从哪下手。

  ▲累计了太多得压力。由于家庭沟通的不畅,孩子时常猜不透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样子,害怕做不好,害怕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

  ▲老是忘记惨痛的教训。小孩子的记性在某些方面出奇的好,在某些方面又出奇的差,他们往往忘记上次拖延所导致的惨痛的教训,而故“罪”重犯。

  ▲逃避问题与掩饰不足。孩子们宁愿人们认为他们是时间管理不佳导致了拖延,也不愿意人们发现他们是能力不足。

  ▲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

  ▲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

  ▲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

  ▲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而恐惧的原因往往是害怕表现不好、害怕犯错、害怕令人失望、得不到某人的肯定,害怕失败甚至是对成功的恐惧。他们恐惧无法掌控的未知与改变,恐惧被批评或被处罚,所以裹足不前。害怕承担太多责任,所以拖拖拉拉。害怕被拒绝,害怕做决定。

  02 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的摆脱拖延

  既然知道了孩子拖延的原因,就要针对原因,找到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摆脱拖延。这就要求我们要如实做到以下几点:

  ★大人不要总帮孩子收拾烂摊子,这会助长他们的拖延。一旦孩子们发现,只要拖延到一定程度,爸爸或妈妈就会忍不住出手帮我们完成未写的作业,他们就有足够的耐心拖延到父母的耐心耗尽。

  ★不要只是单向地向孩子下指令,而要和孩子组成团队,帮助他们学习对自己有益的生活技巧。

  ★制定鼓励性规则,这是预防拖延的最佳方法。而规则必须反映出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而且,只有彻底执行规则才是真正爱与支持的表现,才能帮助孩子改掉拖延习性,而孩子也会因此而变得比较快乐。

  ★一有机会就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利用电视上的例子,别人家孩子的例子,你自己的例子等教育他们改变拖延的现实利处并适时赞扬。

  ★重新定焦点,拉回孩子分散的心思。

  ★设定时间并倒数计时,减少孩子的拖延频率。

  ★建立奖励式规则。提供有价的奖品、无形的赞美。奖励可以是累进式的,也可以是压力式激励。

  ★让孩子学会做每一件事时,都先化整为零并排出优先级,并按顺序完成,树立起时间观念。

  ★引导孩子把焦点放在完成时的“快乐”上,忽略过程中的“讨厌”。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的、痛恨的、令人厌恶的事情,而且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这就是生活的现实。

  03 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拖延并不是“基因”注定,也不是性格缺点,而是习惯。它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

  ★帮拖延的孩子收拾烂摊子是一大隐患,久而久之,他们会把大人的帮助视作理所当然。

  ★狠下心来,彻底执行规则才是真正爱与支持的表现。一旦制定规则,就要坚决执行,而不能轻易向孩子妥协。

  ★父母在帮助孩子克服拖延时,不要只嚷着让孩子们别拖延,而是要教他们如何不拖延。

  最后,要指出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其做事情的独特方式,如果他们做事情的态度或时间不同于大人们的规划,但却能圆满完成,大人们就应该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比如,有些孩子在厨房、餐厅或客厅里能把功课做得最好,因为在这些地方,他们能够听到或看到家庭成员;也有些孩子则需要在杂音或音乐声中才能集中精神。对这些孩子,我们应该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式。因为,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他们才会更自信。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六):孩子拖拖拉拉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我的房间总是凌乱不堪,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催我收拾,但我总是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去行动,讲出一大堆的理由不去干,即使后来收拾了也还是不像个样子。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换来老妈一阵愤怒的咆哮和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面容,还有一句满怀焦虑语气的,“等你长大了自己过日子时可怎么办?”

  其实我的内心对老妈的这番反应是相当抵触的。

  我也不愿意住在一个零乱的房间内,但是我总是整理不好,达不到老妈的标准要求。久而久之我也就不在乎了,凌乱点算什么,又不碍吃碍喝的,只要自己轻松就好。我就这样一直逃避着这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在老妈唠唠叨叨的催促中长大成人。

  时光流逝,转眼我也为人母了。当年的戏码开始再度上演,只不过我变成了愤怒焦虑的那一个!

  面对孩子凌乱的房间,满地乱丢的玩具衣服。我一遍遍的催促提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发怒,可孩子总是慢吞吞的,并且找出各种理由推脱拖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我自己动手了事。

  我终于理解了老妈当年的心情,估计孩子也如同我当年一般强烈抵触我的反应,可是我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只能如同老妈一样,陷入焦虑与愤怒。

  直到我看完了《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孩子为什么总是拖延的各种理由,如何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理由,以及如何奖励孩子才不会拖延等等多项内容。

  读罢此书,我终于恍然大悟。

  当年的老妈只是一遍遍的催促我去收拾房间,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引导我如何去收拾房间,没有告诉我做事情的细节。结果我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率的把事情做好,慢慢的对收拾房间这件事产生了恐惧,从而发展成我再也不想去做这件事。

  而现在的我又在犯同样的错误。

  改善孩子的拖延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孩子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做事有序化,教会孩子做事的细节和方法,将讨厌的部分变得的不再讨厌。

  当然书中所列举的关于孩子拖延的原因可远远不止这些。

  孩子因为要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

  针对这些千奇百怪的原因,作者也一一有针对的性的做了各种解答,提出了种种的解决方法,告诉你如何让孩子摆脱拖拖拉拉。其中的某些办法,有可能是亲子沟通的重要跳板,可以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如果你认为看完这本书后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完全摆脱拖拖拉拉的情况,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市面上任何一本育儿书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人,再棒的理论也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读完此书后,你是否有真的所收获,是否使你孩子拖延的情况有所改善。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七):让孩子告别拖沓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家长都面临的问题,并且许多问题都变成了难题。初为人父之后,我也常常被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扰。面对孩子表现上不如意的地方,常常是焦虑、暴躁和自责交织着,既有对孩子教育无能为力的感慨,也有发怒后的自责。而伴随孩子慢慢地成长,孩子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棘手,其中就包括孩子办事拖沓的问题。

  手中这本童利菁的新作《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给了我解决孩子拖沓问题一把钥匙。拿在手中,让我们尝试着就发现孩子存在的某些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面对孩子多变的情绪和存在的不同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并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至少能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一共包含10个章节,通过阅读我把这10个章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孩子的表现入手,系统分析了儿童时期存在的拖延的情况;第二部分从儿童情绪科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孩子拖延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由拖延产生的焦虑和恐惧,甚至成年之后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第三部分则提出了有计划地矫正措施,让孩子有计划、有步骤地告别拖沓和恐惧。

  孩子拖沓导致的焦虑和恐惧,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对某事的讨厌,也可能是过于追求完美,还有可能是出于内心的恐惧和事情的繁琐。不管是何种原因,父母在对孩子发脾气之前,都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孩子拖沓的原因。而不是乱发脾气,乱下命令,导致孩子内心的阴影,并且对事情的改观毫无意义。

  孩子告别拖沓,是父母立足于爱,基于尊重的有计划引导才能实现的。虽然在矫正儿童拖沓的毛病之初,见效可能不会太明显,但是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势必一点点让孩子远离拖沓。拖沓和恐惧、焦虑都是一种情绪障碍或者行为障碍。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应该直视的。父母如果听之任之,只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父母必须重视拖沓的矫正,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又高效的品质生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八):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养公主的女汉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5475049/

  拖拖拉拉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给自己贴了个比较潮的标签叫“拖延症患者”,在办公室里,一堆忙的焦头烂额的人,互相戏谑,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我才是真正的拖延症重度患者,我的拖延症比你严重……大家都有深深的自知却只把他当成个玩笑。

  回到家里看到拖拖拉拉的孩子立马火气不打一处来,我闺女可能更拖一些,兰花指蘸着润肤乳看着电视,你不催她能就那么楞一上午。早起就一直在凳子上呆坐着,催一百遍洗脸你不站那盯着她去她就是不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九):孩子拖延症的真相和对策

  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

  时下,孩子拖延焦虑已经成为父母圈中讨论过剩的话题,提起自家孩子写作业做事情时的拖延,很多家长都是爱莫能助、恨铁不成钢,威逼利诱,甚至拳脚相加也有可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这样的任性,究竟该怎样纠正这些跑偏的孩子们?在朋友圈、 在育儿论坛上,甚至在微课上,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

  其实孩子的这些问题,很多症结都在父母身上。童利菁的书《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就是从儿童心理分析、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点说起,从父母身上、从家庭成员的习惯等方面,分析孩子产生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困扰家长的拖延拖拉难题把脉问诊,辩证施治,为家长们提供可行的尝试、参考的做法、行之有效的建议。

  本书在章节安排上,很有内在逻辑性。对于孩子的拖延拖拉,先简要分析了拖延的主要成因,从内心讨厌、生活习惯、引起他人注意、家长过度帮助等方面说起,虽然拖延的原因千奇百怪,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还是比较能说服人的。知道了内在的原因,对外在的表现也就有所理解了,这就是拖延症小患者那些千奇百怪的借口。每次拖延行为的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这些理由和借口,一方面让家长们抓狂,一方面甚至让家长们说不过孩子、辩不过,有时候恼羞成怒,转变为揍孩子一顿。作者从拖延孩子的这些理由和借口出发,教家长怎样分门别类、富有成效的应对孩子的借口。这就相当于家长和孩子当面的交锋。

  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该通过怎样的“奖励”来促进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通过奖励让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很多家长都尝试过,但很多都碰壁了。在作者的书中,一切都是有计划、有原则、有设定条件的,比如“制订奖励清单”、“正面鼓励无效时,让孩子选择结果”、“让孩子无意间听到你赞美他”、“累进式奖励”、“压力式激励”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甚至是灵活为孩子定制的奖励时,才有可能“找到孩子的行动开关”。作者还对一些不恰当的奖励方式,进行了提醒,比如大多数人都愿意用的“金钱奖励”。奖励的学问也不少啊。反观家长们,显然在奖励方面,没有摸准孩子的心思,没有花很多功夫去设计一个好的奖励。

  往往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拖延拖拉,但是孩子内心对这种行为其实是充满焦虑、恐惧的。作者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出发,教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在拖延背后的的慌张与焦虑 。

  接下来,作者细分了“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因为追求完美、因为心存恐惧、因为活动太多”四种常见情况导致的拖拖拉拉,对每种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家长们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和建议。最后,从如何指导孩子“收拾凌乱杂物”、“把握关键时刻”这些日常小事琐事落脚,提醒家长教养孩子不能求快,以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地教导。这些内容同样有理论分析,有操作办法,很有实用性。

  作者童利菁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还曾担任特殊教育学系老师、高中主任辅导教师,既有系统化的理论功底,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集成,相信对家长们和孩子们会有很大帮助。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十):帮孩子消除拖延,健康成长

  磨蹭、拖拉、不能准时,这些行为现在被统一称为“拖延”。从行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明明自己能做到的事却故意磨蹭着拖延不做,无非两个原因:一是缺乏动机,不愿意做这些事;二是惧怕结果,害怕事情结束。面对孩子的拖延行为,有的父母主观地排除了孩子是因为不会做这些事而拖延,而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故意不做。然而无论父母持有哪一种看法,几乎都会孩子的拖延行为表示无能为力。

  家有六岁熊孩子,在他上小学之前,我一度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缺点,浑身全是闪闪发光的优点。直到他一个月前上了小学我才发现,分离焦虑、行动拖延这些问题在他身上一应俱全。早晨时间那么紧迫,他却干什么都是慢动作;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甚至早晨一送到学校门口,就抓着我的衣服放声大哭……随机问了他同班同学的家长,发现原来不止我们家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少家长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孩子的拖延症却越来越严重。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读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童利菁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