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二十九岁的夏天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1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的读后感10篇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是一本由有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一):一晃神之际的温柔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时我常会听雷光夏《黑暗之光》:“海靠近我,空气湿了。黑暗温柔,凝视着我。繁星亮起,回忆浮动。曾经存在,如今隐没……”那种宇宙洪荒的孤独之中,无边的黑暗,浮起点点繁星,很多往事泛起又隐没,而今只有一些微渺的心绪。雷光夏的歌声呼吸一般轻柔,把我慢慢托起,又慢慢放下。读有鹿的小说,我便是在这样的音乐声里看完的。有鹿的文字,与雷光夏的歌声如此相配。

  看《我二十九岁的夏天》开篇,“我”接到前男友电话,然后一时不小心手机掉入洗手池里了,作者此时写道:“明亮的、黄色灯光照在水上,水面温柔而透明地荡漾着。来电显示的页面是深蓝色星空屏幕上的名字在水下一起亮着,像住在遥远海底的人。'真好看啊。'那种想法出现一个'真'字,手机屏幕就已经暗下去。等我手忙脚乱捞上来时,手机已经成了一块黑色砖头。”这段美极,美在那一晃神之间,日常生活的各种烦恼全然忘掉,被一种纯粹的美所攫住,接着又掉入日常的烦恼之中。

  一晃神之际,是有鹿小说中迸发美感时刻。她的小说中人物往往淡淡地扫过,无论是说话也好,做事也好,故事总是次要的,它只是为了让那种无以名状的心绪才存在。那些心绪,便是一晃神之际从日常的裂缝中逃逸出来,弥散在与故事无关的事物上。比如说风景,有鹿特别爱写云:

  ”天空暗了下来,云朵严格地连续挨挤着,像鸟腹部羽毛。云的缝隙里,是纯净的深蓝色。“

  ”蝉鸣似乎在七月的某一天突然响起,之后就没有停歇过。一场场台风过境。夜晚的天空上有昏黄的大块云朵,月亮云层中间。云层走得太快,月亮跟不上来。天空美得教人伤心。“

  还有花朵雷雨树木风暴

  “黄昏时一场暴雨,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大家都呆坐着等雨势收住。我走到走廊上站着,水珠在密密的铁丝网格上垂直滑行,木板地面被浸得黑黑的,水花溅落到皮肤上。露台一角大楼管理员阿姨用红砖砌了一个花池,里面种着一大丛绣球,还有蜀葵。此时,水红色的花球与浓厚的绿叶子被雨打落得直点头。有户人家衣服没收,粉红色裙子被风扯得很长。水杉树的枝头飘摇。雷声乌云大风还有漫天的雨水,它们广袤遥远而此刻又如此接近。”

  我非常喜欢她写风景时候笔触,弥漫着温柔的气息。那些无以名状的心绪,并不要凝结成重大事情,投掷到生活中去,它就消散在这些风景之中。同时,风景也让小说的时空感变得开阔,人便在其中,并非那么重要,淡淡地生活,有些难过,有些憧憬,有些失落,都在一晃神之际变得轻盈起来。

  最后,必须说书做得真漂亮,有鹿自己的插图和文字真是相得益彰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二):我们不要相互亏欠,不要藕断丝连

  文/文小妖

  二十九岁的时候,我们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去回望青春?而正值青春的你们,又会以怎样的姿态来看待将来的二十九岁?我想,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而在那个二十九岁的夏天,我们却能在有鹿的书中看到一个个平凡女孩成长

  全书由11个短篇故事组成,从春天的故事讲到冬天,心里历程也由最初的温暖美好变得有些冰冷伤感,这也许就是成长的过程,总是要跌跌撞撞领略到很多痛,才会有更深的顿悟

  故事里的每个女孩有有鹿的影子,也有其他女孩的影子。她们与冰冷的建筑打交道,却心怀温暖,热爱生活,虽然生活常常让她们疲惫不堪

  看着里面的文字,我边读边回忆每个阶段的自己,或哭或笑。从校园里走出来,在社会中的每一次磨炼,在有鹿的文字里,我常常看到自己的影子,读着这些文字延伸出一丝淡淡的伤感。故事里的每个女孩近乎于真实,没有钻石光芒美貌,也没有才智过人的资质,更没有家境殷实的背景。她们默默地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些女孩子可爱的。

  然而,我更喜欢的是故事里那种波澜不惊情感,就像在冬夜里,一个人抱着吉他对着清冷月光浅浅低吟一般,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世界里,与他人无关。

  现代都市人的快餐爱情已容不得我们去体味那些细腻而又纯真的情感,人们活得功利,爱情也变得功利。房子车子票子已成为考量爱情的首要条件,所有美好而又纯粹的情感已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有鹿的文字里却把这样的纯粹慢慢放大,让人能从字句中去体验那份难能可贵的情绪。在她的笔下没有惊世骇俗大起大落的爱情,有的是自己微小情绪的释放,与人无尤,愚钝得近乎可爱。不是不动心,而是懂得矜持,懂得克制,因为有些情感一旦戳破,会变得尴尬,因为明知不可为,何必非要为之?何不藏在心里,慢慢风干,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等某个最合适节点,用来下酒回味。我想,这样的感情必定是人生路上的一段“小确幸”,单纯而美好。

  也许,我们会怀念那个“我对你有一点动心”的男孩,会怀念那个“与君离别后,他日不再见”的前男友,甚至也会怀念“曾经被我辜负”的男颜知己……突然间,当我们发现怀念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年龄也在渐渐增添,这就是人生,会是最好的,也会是最坏的。

  所以,我们不要相互亏欠,不要藕断丝连,在二十九岁的那年夏天。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三):二十九岁的夏天处处皆风景

  终于把有鹿的《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了三遍,才敢下笔写书评。我也没把握能写成什么样子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就像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对待小猫那样温柔。我怕惊动了她。这本书是藏在我心底柔软棉花糖,是内心深处的某种慰藉,就像一个在外面疯玩的孩子离开伙伴转身回家时,在路上猛然想起:“哦,我家里还有一块糖。”

  在有鹿的书中找不到刺激的故事,也没有要死要活的别离,更没有情感的宣泄,即便是写到一个好朋友小敏的离去,也是极其克制的,淡淡的哀伤

  有鹿的作品不适合在喧嚣场所阅读,也不适合在情绪亢奋的时候阅读。适合在什么地方读呢?比如,坐在后院杨柳树下,靠着躺椅上,随风吹过耳际,慢慢地细细地阅读,哦,还可以顺便泡一壶茶。

  我想有鹿本意并非是要编撰一段故事,而是为了要写出某一种情境,一种身处当时环境中的一种心绪。很高兴,有鹿很成功地把这种心绪传达出来,而且是那么的到位。读有鹿的作品时不时有这种感觉:我想说却说不出来,想描写也描写不出来的东西被有鹿轻描淡写寥寥数笔就传达出来,禁不住要惊叹:啊,这不就是我曾经感受到的么?

  有鹿是怎么做到的?

  景色描写就是其中一点。有鹿对生活中的美感总是有很精准的把握。我随便举出一些例子吧!

  “在连接城市与城市的公路上,看到远方连绵的山连城线状。落日田野枝条间奔跑着,水田里一片浅绿。”(第2页)

  可能是跟有鹿相同经历吧,读书时曾在各个城市间奔走,火车窗外的树木迅速后退,植被不停地更换,麦田玉米花生、再到水稻等等。那时的心境跟有鹿这里描述的非常相似

  “校园里的花已经谢了大半,只剩下深深浅浅的新绿。”(第14页)

  “蝉鸣似乎在七月的某一天突然响起,之后就没有停歇过。一场场台风过境。夜晚的天空有昏黄的大块云朵,月亮在云层中间。云层走得太快,月亮跟不上。”(第47页)

  “天特别冷,天空冻得像一块蓝色玻璃,一朵云也没有。月亮漂浮在天空中,像蓝色大海上的一片茫然的浮冰。落光叶子的乌桕树的枝丫伸得高高的,白色果子在暗夜里星星点点。”(第208页)

  有鹿将景色描写插入到叙事中总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景色描写也总是很克制,毫不拖沓。这一点跟某些欧洲文学作品中的大段令人生厌的景色描写截然不同。有鹿的所有景色描写都牵动着主人公的心绪。什么样的心绪呢?坚持忙碌迷茫、淡淡的哀伤、轻声感叹……

  另外,有鹿某些直接的描写可以准确地传达一种莫名的心绪。

  “我放下手中的书,看向窗外。远处公路上的路灯在黑暗里连城一片,像漂浮的雨珠、我用手掌盖住眼睛,一开始抽抽搭搭,之后好像夏天突然下起大雨似的哭了起来。”(第197页)

  这是《直到世界的尽头》这一小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参加同学婚礼之后在车站等车的场景。哭并不一定代表着伤心,有时候哭泣仅仅是一种莫名情绪的宣泄,身处在某种情境中,受到音乐或者周围景物的渲染,会克制不住的大哭起来。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最后一个小短篇《直到世界的尽头》。故事以顺序形式描述,中间插入过去的回忆。女主人公回忆到在读研究生那段时光,当然,这段时光谈不上多么好,更多的应该是焦虑恐慌吧,面对不近人情导师的刁难苛责。有鹿并不把重点放在“艰难”上,而是重点写女主在晓蓓的导师的工作室所待的那一段美好时光。最美好的一天定格在冬日的一个晴朗的下午,她在那个工作室,同学一琦来找她,喝茶吃巧克力聊天。

  有鹿用温暖又美到极致语言来描述那一天:

  “冬天的树枝把天空分割得七零八落阳光落尽窗户里,榻榻米也被晒得微微发烫,金鱼在鱼缸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巧克力的碎粒落在锡纸上。真温暖啊,心好像都被包裹在什么柔软的东西里似的。”(第227页)

  这样美好的场景被深深刻在女主的记忆中,用以对抗日后的冰冷与孤独。

  “后来,在人生时常出现的孤独与冰冷的时刻,我都会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想起那个午后和鱼缸里的金鱼。它们过分美好,令人心碎。”

  这一段话很有趣,“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起那个午后。其实越是提醒不要想起,不正是说明了忘不了吗?

  有鹿在这里描述的研究时期的焦虑和伤心我都经历过。当时我在广州读研,也是被导师催逼,被“你还想不想毕业了”这类的话震慑。在昏暗绝望日子里,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心碎

  我是八月底拿到这本书的,到九月中旬,我正好二十九岁。在二十九岁的时候与《我二十九岁的夏天》相遇,不早不晚,就是这么美好。这本书不求深刻,也不求简单,它就是这样一种淡然的诗意的存在,熨帖灵魂。它告诉我们一切的迷惘最终会过去。“而那时大约鲸鱼会成入山脉燕子也会飞过河谷。”(书中第254页)

  注:书中的引用都来自有鹿《我二十九岁的夏天》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四):恰似温柔而轻盈的风吹过世界

  这一年的夏天,我开始刻意地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运动轨迹、树木伸展枝桠形状、花朵与果实散发出的幽微甜蜜香气。因为我终于确信这一切平淡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都是上天的恩赐,是难能获得的珍贵时刻。想通这一点那天,我收到了快递员先生微笑着拿给我的包裹。白色的亚马逊塑胶袋里躺着那本有鹿的新书《我二十九岁的夏天》。

  邓安庆老师在书评里说:“有鹿的文字,与雷光夏的歌声如此相配”。他举出的例子是雷光夏的《黑暗之光》,那首轻柔如若呼吸一般的歌。我则认为《逝》更加符合阅读有鹿的文字时的心境。其实,细细想来,《榜外》那首也很满足有鹿的气质,那种温柔中带着点坚定女性气质。在七月仲夏的夜晚,从南太平洋的群岛,到祖国北疆的小镇,都会有快乐的人在一起读有鹿的书,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书中收录的绝大多数篇目都读过了,但正是因为读过所以才更加确定自己有多喜欢有鹿的文字——温柔而轻盈的文字。就像夏季雨后出现在天边的一抹微云般轻柔透明,带着某种源自日常生活的伤感情绪,极其富有诗意。

  诚恳地说,这些爱情小说的情节往往并不十分出挑,少有别人小说作品中常见跌宕起伏,而是以清淡的情绪氛围引人注意。也许是受到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及电影导演岩井俊二等流行文化的些许影响,有鹿的文字中多少有点悲观特征,有着一丝容易被人察觉的孤独意味整体上则呈现出唯美浪漫主义倾向。有鹿的小说常常是在对校园或后校园时代青春的内涵进行阐释,对生活本身进行解读。恬淡爱情故事中总有着某种来自建筑师职业习惯规则感,以及某种似乎要改造突破生活本身的欲望冲动。这其中沾染着些许物哀审美追求,让人往往联想起日本的文学。特别是《在三月的末尾,遇见百分之百的小猫》《四月物语》两篇的题目,直接让人想起著名的《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以及《四月物语》——岩井俊二的同名短片电影。其实小说的文字内容与村上的小说或岩井的电影并不关联,但隐约中似乎有种刻意为之的嫌疑。然而,有鹿并不考虑避嫌,大大方方地在另外一篇小说《麒麟啤酒喝起来像有金银花的凉茶加了气》里写男主角Z为女主角朗读村上的小说《The Elephant Vanishes》(《象的失踪》的英文版,这篇《象》非常好看),甚至引用了一大段文中的英文句子。反倒是让我们觉得如若真的刻意去避嫌反而显得小家子气了。

  相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喜欢《我二十九岁的夏天》和《直到世界尽头》这两篇。这是两篇气质同调的小说,讲述的故事也仿佛可以连接起来,是都市里建筑事务所女职员的日常。也许,故事本身是次要的,小说中弥漫的那种时而忧伤时而喜悦的情绪才是有鹿吸引我的理由。

  有鹿有一支写风景写得极美的神笔,她写出的月亮跟不上云的脚步的夏夜美得教人伤心。远处的鱼尾形状的高压电线塔、连成曲线的山峦,近处的绣球花的盛放与凋零、麒麟啤酒金属罐壁外的冰凉气息,就仿佛铺在我们眼前。

  在她的笔下四季中充溢着无尽的温柔气息,宇宙安定,行星绕着恒星运转,星辰在黑暗中兀自发出光芒,相爱的人最终会在一起。故事里的人们生活淡定无忧,时空开阔无垠,独自生活的少女偶尔难过,偶尔失落,但终有憧憬,有努力向前的能量,一切就像七月的仲夏日的风温柔而轻盈地吹过,吹过世界,吹过我们的眉毛,落在发梢。

  有时候看到有鹿的广播,看她吐自己的槽,什么画不出封面了,最终还是画出了这样完美的封面。什么写得很慢,写几千字大约要几天。等等等等,这是我第一次这样不小心看到喜欢的青年作家的日常生活,有时候会为她着急,但是最终总结成这样一部属于夏天的书。

  不得不说的是有鹿的画真好看啊,稚拙的笔划却勾勒出一个如斯精致而坚定的世界,一个真正属于夏天的世界。有鹿的书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书收到时,意外地收到一把白色底色的小圆扇,就像啤酒和炸鸡是绝配,圆扇和夏风也是绝配吧?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五):无论你是不是二十九岁,夏天总归是年年都有的。

  我对夏天一直颇有好感。

  冬天是清冷的,吹着呼呼的白雪,雪里即使落下来白鸽,抬头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冷冷清清的树干。

  春秋有一种说不出口的华丽,总是冷热交替,短得来不及珍惜。

  所以才喜欢夏天,西瓜裙子冰汽水,烤串雪糕凉啤酒,暑气腾腾的时候有蝉鸣,燥热难耐的时候有月光。

  再也没有哪一个季节,比夏天更让人自在留恋了。

  看完了《我二十岁的夏天》,书里所有的画面都是色彩斑斓的。有时候是清冷的男孩子在楼下收拾花草,有时候和红色的大学男朋友一起无谓地浪费时间,有时候是一只暖色的小猫,静静地陪着你。

  我安利了很多朋友这本书,文字的色彩饱和度非常高,一幅幅绚烂的画面在这个夏天,用它自己柔润的色彩登场,看完也是淡淡的。

  我喜欢书里的故事,那些热烈的故事被有鹿写得看似轻轻柔柔,甚至有点漫不经心,那些恬淡的相遇,却因为一点明亮的瞬间,变得耀眼无比,对比和反差制造出来的矛盾,真是让人手不释卷。

  被书里打动最多的是建筑师的职业情境。在中国,做所有跟”创意“相关的工作,都避免不了大量的反复,有时候甚至自嘲”脑力劳动的体力劳动者“。无尽的修改,似乎永远停不下来的加班,当好不容易被”勉强通过“时,却又防不住全部推倒重做。有鹿也写了这些令人无奈的疲惫,“当我们被要求抄袭或者模仿时,尽管不能用自己的实力对抗上层意见,但还是想做一点一己之力下的坚持。”

  是啊,原创力量很难抵得过抄袭来得简单明了,即使深知已经被迫妥协,能听到内心反抗的声音,终归是安心了一点。

  琢磨了一下这个“二十九岁”,颇让人玩味。三十岁再谈看山看云看风月似乎有点太烂漫了,但是三十岁之前,做这样一点任性妄为的事情,是我们留给岁月的仅有的天真,二十九岁刚好卡在三十岁前一年。

  即使是明天真的三十岁了,过了这个带着一点点遗憾,但是特别可爱的夏天,终归是完美的。

  我好喜欢夏天,不管是不是二十九岁。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六):少女的梦想是长驻于夏呐

  在豆瓣上认识有鹿,是在我十九岁的夏天,2015年,大二暑假。

  其实之前就有看过,最先是在ONE一个上的那篇《礼物》,有天下午在学校图书馆杂志阅览室看《萌芽》封面上的《初恋在一座城池》,看到作者有鹿立马想应该是《礼物》的作者吧。打开迅速读了起来,果然是她呢,一种小惊喜。

  就这样默默记住了这个名字:有鹿。

  2015年夏天,重新玩起了13年注册过后几乎没怎么用过的豆瓣。很快学会怎么找人,果断搜索关注了她,对于会画画会写字的少女真是好喜欢啊。

  看她的日记《在三月的末尾,遇见百分之百的小猫》时,我在八月的末尾也刚好礼遇一只小猫,捡了回来养在租住的房子里,暑假没有回家也没有出去浪,和同学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租了间两室一厅的房子,有兼职的时候出去工作,都是些极其辛苦的底层工作,比如发传单,酒店服务员什么的,没工作的时候就躺在床上看小说电影,一整个很无所事事的夏天就这样被我晃荡完了。捡到猫的时候,离假期结束还有一个星期。同有鹿文章里写的差不多,在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两根火腿肠,给她洗澡吹干,一穷二白的生活还买不起猫粮等一些必须品,想着等开学回到寝室再好好照顾它,这段时间就先将就一下下。

  猫子真是能让人心变柔软的存在呀,这样的温柔和有鹿的文字有些相似,被她细腻笔触会心一击的文字心情,像朝平静的湖面扔的小石子带起的涟漪,一圈一圈扩散扩散惹来属于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感触。

  哎呀。我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念叨着自己的事,真是抱歉呀。

  读有鹿的书给我的感觉和读日本作家青山七惠很像,可又具体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当然青山的书我目前也只看过三本,但青山的细腻和有鹿的描写一样,很让我触心。像《温柔的叹息》里独自生活的都市女性,小格局小情绪小生活小感伤,这样的才更像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嘛。

  看到书的副标题是《四季流转步履不停的爱情故事》,私心把生活替换了爱情,毕竟生活高于爱情高于理想。少女的梦想是长驻于夏呐,还有有鹿给我感觉一点也不像三十岁的人啊,完全就是个少女呀!喜欢喜欢!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七):还能感知夏天,便永远是少年

  我是在驾校考科目三的等待时间,以及上下班的地铁上看完这本书的。早晚高峰的地铁上,我努力站直身体,抵挡住身后汹涌的人流,给自己前面留出一片小小的,能容纳下一本书的空隙。一个男人在比肩接踵的地铁上,看这样一本过分清新的书,应该会让周围的人看起来有些怪异吧。

  这本字数不多的书,我看的并不快,因为想认真地感受每一行文字。读这本书的时候,像是不小心跑进了一个少女的心里面,读到了那些旖旎的心事。作者文字真好,能听到风的声音,看到云的身影,闻到夏天的味道。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短暂地进入作者构建好的完美夏天,是那种有着干净的天空和云朵,旧却干净的小楼,晾着白衣服的阳台,穿着裙子的好看姑娘的夏天。

  记忆中的夏天总是过分美好,阳光,蓝天,白云,满怀着青春骚动、生机蓬勃的少年。就连忧伤的时候,也是干净透明的忧伤。我一直怀疑这样的夏天是否存在,然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置身于这样的夏天之中。以至于对从来没去过的上海、南京,莫名充满了向往。想看看那些“台风过境的凌晨,城市像失去恋人后空荡荡的心”是怎样的景象。

  之前有一次在群里,大家在讨论什么样的女孩子可以被称之为少女。看着这本书,我在想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姑娘,应该就是永远的少女了。二十九岁的夏天里一直荡漾着十九岁的气息。那些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被清晰地描摹在文字里,轻描淡写,清新透亮。

  最喜欢的是书里那些描写风景的段落。每次都被那种单纯的美打动。文笔真好,能用文字表达出空灵的画面质感来。那种淡淡的情绪藏在天空成团的云朵之中,风里装满轻柔的往事。

  我喜欢文字里流露出来的对生活淡淡的态度。连日的加班、突如其来的失恋、成长过程中的告别,都没有过分去渲染那些哀伤的情绪,然而哀伤还是存在着,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刻意去抗拒,也没什么走不过去。

  时间不停流走,而只要还能清晰地感知夏天的到来,便永远是少年。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八):Summer Dream

  三月初,这棵树开了一树的白花。那时候,已经交往了五年的男朋友来看我。他走的那天早晨,我还赖在床上,他去赶清晨的高铁回他的城市开始周一上班。

  “那棵树开花了。”当时他站在窗口这么说了一句。

  “是吗?等我起来看看。”我努力地回应了这么一句,就糊涂地又睡过去了。

  那也是他最后一次来我这里。

  男朋友回去之后的第四天,我们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吵架,他毫无征兆地提出了分手,并且从此杳无音信。

  握着依旧和砖头一样沉默的手机,我大哭起来。

  “就像在梦里一样,什么东西坏了。突如其来,大概就是类似这样子的吧。”

  “然而其实一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后来我感觉到了。事情发生之前的很多个晚上,我在独自回去的路上,有时候也会叹气,没有来由的。”

  “早就存在了的。”我总结着。

  云层走得太快,月亮跟不上。天空美得叫人伤心。

  夜里关了灯,去拉窗帘,就看到这样的天空。好像猝不及防地被击中,我不知该如何是好,想把这些和谁分享,然而似乎也没有人可以诉说。

  绿所住的房间,朝南的阳台很大,又有砌筑的平台,非常适合养植物。她曾经兴致勃勃地邀请我一起去花鸟市场帮她挑选植物,可是如今那些盆里都只剩下乱糟糟的泥土。

  她也曾经买过油画颜料、画架,但只在买回来的那天晚上画了半张画。

  她还学过吉他和尤克里里,给我弹过几个音符。

  “我二十七年的人生,就是半途而废啊。”她感慨地喝完杯中的酒。

  就算不半途而废,又会怎样呢?

  食物总是会在相同的季节履行诺言一般地再现,而人不会。

  就像夏天该有的样子一样,一切都清爽利落地突然消失了。

  深夜的大风里,有尖锐的夜虫鸣叫的声音,不知道是蝉还是其他夏虫,生活里一些羁绊与过往被解散,好像有什么新的东西会徐徐展开,又好像什么都不会到来。

  看着对面自己的高中学校,我曾经在那里度过三年的时光,考过数不清大大小小的考试,拿过数不清的第一名。可是好像除了拿第一名之外,我什么也不会。现在我隔着深秋冰冷的玻璃看着它,想起我混浊的后青春期。我阴郁又茫然的后青春期,是一座封闭城池。无知的壁垒森严,懦弱的沙尘满城飘扬,而我以爱与青春的名义,长久地、胆小地迷失在其中。

  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一年很长,三百六十多天,每一天都是漫长的。后来年岁渐长,六年大约真的还是很长,只是再也觉察不出来了。时间悬浮于琐碎的日常,像一条光滑而模糊的隧道,人们在我的周围来来去去,而我什么也没有做成,连告别都不成样子。

  真正的夏季,在某一年的分界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不知何时开始,每一个夏天并不会真正发生些什么,回想起来,只有炎热将所有日子过曝所留下的一片明晃晃的模糊。

  在我二十九岁的冬天,我读完了这本书。从上面那些片断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喜欢夏天的,喜欢到所有的用户ID都是summerXX。初中的时候经常买《北京卡通》这本杂志,有一期读者调查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填了“晒太阳,养猫,过夏天。”在不是阴天的日子里,我的第一个梦想都能实现。在每年的6月到9月,我又能实现我的第三个梦想。我的第二个梦想,现在好像还没实现,因为自己就像书里的“绿”一样,是个做什么都半途而废的人。我想在我三十岁夏天的时候,可以养一只猫,和我一起晒太阳。所以人为什么会越长大越不快乐呢?过去的二十九年里,似乎总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去在意那些已失去和得不到的,大概是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忘了原来儿时的梦想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让人满足。

  相遇与告别。回忆起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最初的样子。对着墙壁踢球的少年,上学路上遇到的像小姑娘一样白净羞涩的你,那一年我还是大鲸鱼你还是大魔王。就是回忆里你的样子。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九):夏天结束了

  从拥有小猫的初春开始,经过鸣蝉之夏清爽利落的消失,越过一座城池的初恋,摇摇晃晃直到世界尽头,最后告诉我们跳进的大海已经改变。有鹿用极温柔的笔触和琐碎日常,通过凉风和树荫,搭建起“后青春”时代的内心世界。

  在初秋的杭州读完有鹿的这本小书,带着十月的桂花香味。

  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在看小书的时候,翻书的动作都比平常轻一些,不然就很可能打破这布置得恰到好处的气氛。

  这藏了十一个秘密的小书,话题不外围绕“后青春期”的生活:措手不及的分别、漫长的独自生活和庸常琐事。是可以把它当作安静时的陪伴——那些细碎文字和场景让你觉得自己的孤独有栖身之地了,但却不足以成为下一段旅程启航的动力。生命是需要更开阔些的吧,对我而言。

  不过还是可以絮叨一番小书里的四季生活。

  从拥有小猫的初春开始,经过鸣蝉之夏清爽利落的消失,越过一座城池的初恋,摇摇晃晃直到世界尽头,最后告诉我们跳进的大海已经改变。有鹿用极温柔的笔触和琐碎日常,通过凉风和树荫,搭建起“后青春”时代的人的内心世界。

  有鹿的文字让人觉得静谧而舒服,她会用日常的事物来描述当下情感——不可名状的感受被她动人的文字具象化了,就像感受到她的疲惫“像夏天里缓慢融化的奶油冰砖”那样。

夏天被急剧压缩成小小的饼状物,只剩下一小片天空、夜晚的街道和办公室永远开启的空调。闪光的河水、稻田、傍晚飞舞的蜻蜓、暴雨打湿灰尘的味道、黄昏洗澡水里香皂的香气。小时候的夏天的这些通通消失不见了。

  她在《鸣蝉之夏》的描写让人不由自主地怀念起青涩的大学时代:

本科毕业的时候,也有散伙饭。全班同学都聚在一起,去的不是学校后街平常去的小馆子,而是再贵一点的饭店。在亮黄色的灯光下,菜好像体面了些,这些要毕业的人好像也体面了些,这混沌的大学生涯,似乎也因为这结局,在这一刻体面了些。

  于是你也想起了那些年最后的觥筹交错,想起了散伙饭上的杯盘狼藉和迅疾飞逝的爱恨纠缠。

  想起了毕业后乱糟糟颓废的过渡时期——“找房子,办理各种杂事,打扫卫生,搬家,买家具,布置房间。一口气都没有歇就上班了。毕业结束得总是这么快。”

  想起了想打拼一番时精打细算地搬进颇有些年代的居民楼,那些每层堆满废弃家具和花盆的建筑:暗淡的绿色油漆的旧家具笨重地摆在房间的角落里,粉红色高低不平的床垫对面是暗黑色的茶几和上面敦实的电视机,一副廉价旅馆的派头。

  于是你开始发问:

  “什么是夏天好看的样子?”

  “操场边的树冠上总是堆满云。“太阳落下去很久了,然而天空的光还是明亮的蓝。“风会把女孩子的声音带过来。“夏天啊,好看的样子大概就是穿过跑道的风,在四百米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跑步。”

真正的夏季,在某一年的分界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不知何时开始,每一个夏天并不会真正发生些什么,回想起来,只有炎热将所有的日子过曝所留下的一片明晃晃的模糊。

  这是有鹿给出的回答。在这本小书里,有鹿总有魔力动用所有简单的生活词汇组建一场让人伤感怅然的爱情故事。

二十九岁的夏天,干涸的颜料、睡着的小猫、远去的男孩,相遇之后总是告别,就像生活最终将收起浪头。但我们跳进的大海已经改变。

  她用这段文字作为二十九岁书写的最后终结,作为一个句点,继续往下走。

  整个世界凝固成了一个铅灰色的平面,寒冷的气流将万物的密度、色调——梳洗过,天空、阴云、远处的楼房、落光叶子的水杉树都干干净净整齐地贴在一起。

  她的书写带有建筑专业特有的视角,文字流畅而不啰嗦,两三笔勾勒出铅灰色的世界平面。

  但也恰巧是专业相关的原因吧, 十一个小故事中,除去校园情感类这些我们较熟悉的场景,所剩的初入职场故事基本在建筑相关的事务所展开——让有鹿的专业特长得以在故事里肆意游走,但同时也局限了她的写作场景。

  但不管怎样,夏天结束了。

  《麒麟啤酒喝起来像有金银花的凉茶加了气》,这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这长长的名字都让我担心是否由于名字过长而晃在地上。不过大学时光嘛,正是晃着晃着也不怕跌在地上的年纪,取这个名字,很是符合啊。(笑)

  整本小书的副标题是:四季流转而步履不停的爱情故事。想来格局可以再开阔一些,除了琐细的、颓丧的生活,还是有许多积极的热切的值得追寻的东西。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二十九岁的夏天》读后感(十):美丽的小说,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读有鹿的小说是一种享受。

  是怎样的呢?

  像是一只猫在慵懒的午后趴在栏杆上听雨。

  像是秋末时一个人在街角静静地看叶子落下来。

  像是朋友突然难过之后一起约在山顶喝点小酒。

  诸如此类。或者更多。

  我翻开《我二十九岁时的夏天》看时,天正下雨。屋里就我一人,我窝在沙发上。之前就在豆瓣零星地读过有鹿的小说。心里喜欢,只在私下里对几个朋友讲过,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也会喜欢。他们读了,果然喜欢。但我们都没有大声喧哗地对众人说,看,有鹿写的多好多好。有鹿的好不是那种好。有鹿的好是一种能进入你心扉让你沉醉的好。有鹿的文字和小说是有特定读者对象的。

  我有些庆幸,有鹿写着这样舒缓的幽静的文字。在如今的社会,这竟有些像是珍宝了。她写她的建筑师的工作、写加班、写转换着的情绪、写晴天阴天下雨天下雪天、写各种花、写百分百的猫、写俏皮的对话、写奇特的比喻。她写生活,是很私人的,喜怒哀乐的、有些微无奈又有些微希望的。

  有鹿写的那些人物,也都是美丽的干净的,感情也都是委婉的含蓄的。

  在《四月物语》里:

  花明与舒岭同承电梯下楼,“舒岭打开包装,拿起勺子,舀出第一勺,递过来,“要吃吗?”

  那一刻花明的脑袋嗡嗡作响,血液静滞。她相信舒岭是无心之举,然而,他如何能做出这等不经心的动作来?

  这种淡淡的心动,是有鹿有擅长描写的。她又描写的过于美了,如同十六七岁,或是十八九岁,那种种的怦然心动。

  有鹿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对待感情是慎重的,没有纵乐,没有海枯石烂,他们珍视感情,珍视传统的美。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一种共同陪伴,一起度过生命的某段时期,一起面对情绪和环境的改变。

  我最喜欢的,也应该是大部分读者最喜欢的,是《我二十九岁时的夏天》和《直到世界尽头》。

  故事都不剧烈。人物性格也都相对简单淡雅。然而在这其中,那些美好的情绪,一点点地出来,引着人,沉醉不知归路。读完之后,你会停下来,叹一声气,是为了有鹿的文字,也是为了所有的良辰美景。

  祝愿有鹿写得越来越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