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篇

2018-06-09 20: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篇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由马歇尔·卢森堡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一):若能减少语言暴力

  今天中午读完这本书,掩卷长叹。

  书很好,不过,如果要大范围地被人接受,还需要很久时间

  里面所述及的沟通习惯,即使是在文明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实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习),东方的沟通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家庭之间,更多来说是命令,而非沟通,语言暴力,比比皆是网络上更是习为为常,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言行有什么过分之处,或者更有甚者,是有意为之,做为发泄手段

  善意的、试图达成彼此间互相理解的沟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渴望被理解,但又容易指责他人的时候犯错。《非暴力沟通》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习惯,在我还只读到一小部分的时候,已经向人做出推荐,很多问题根本,其实也是源于沟通,多读这样的书,多改善自己的沟通艺术,是有益的。

  道路虽远,却不必因此而止步。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二):非暴力沟通就只是不加评判

  樊登讲的,非暴力沟通包含:观察、说出感受、说出原因,、说出需要。人往往会评判。评判就是暴力沟通,关于评判,樊登讲的很好,引述了一首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克师:不加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力最高形式

  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作者外婆故事养了一个自称耶稣的流浪汉七年。此书还需再读一下。樊登讲的我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逻辑系统

  领导说我违反职业道德,这是评论

  希望自己也不要给人定性贴标签。只关注事实,表达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三):听起来简单,却需要不断练习

  读过的很多心理学书籍都或多或少提到过本书的理论,帮助我们不至于陷于情绪泥潭里无法自拔,忽略言语中的本质信息

  区分谈话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部分能解决很多沟通的障碍误解。于自己是一种和解。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描述行为本身+感受+什么内心需要导致了感受+提出具体的请求

  异化的沟通和思维:道德评价进行比较,将责任归于他人,"应该怎么做"。关键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别人。

  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

  区别: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quot;你现在关注的是他的想法而非他的需要。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文章最后部分讲作者的外婆部分,泪目。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无题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大作。暴力无处不在,我曾以为把人打的头破血流才叫暴力,不曾想到最恐怖的竟是精神暴力。它隐蔽神秘存在于一个人深深的内心,沉重又灰暗。至此,非暴力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的复杂,让人精疲力尽心烦意乱,疲于应付,措手不及,但是换个角度,变个方式,一切看起来又是那样单纯又简单。“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所以啊,一点点改变,多一些爱与倾听,多一些尊重与理解,这世上的暴力与冲突就会少一些,恐惧痛苦就会少一些,这世界就真的会变得更美好些!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五):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或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或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六):《非暴力沟通》——书摘和想法

  2018-03-09原文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Johnson)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他讲道:“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工具。它反映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种类,谈论神奇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想法:为什么不要给人贴标签的源头解释! 2018-03-09原文: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想法:上帝视角智慧! 2018-03-12原文: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麻木精疲力尽委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惭愧内疚妒忌遗憾不舒服 想法:语文教学先学习描述自己的词,播下非暴力沟通的种子! 2018-03-13原文: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Buber)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想法:活在当下! 2018-03-13原文:有一位来自中国先生在过去常常从父亲的话中听到责骂和攻击为此,他很害怕去见父亲,每隔几个月才硬着头皮去一次。为了改善与父亲的关系,他参加了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十年后,他告诉我,听到父亲的责骂时,他现在总是努力静下来体会父亲的感受和需要。因此,父子关系已变得十分亲密。可是,他从没有说出他所意识到的父亲的感受。他解释说,“在我们的文化中,直接谈论一个人的感受是很少见的。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把他的话看作是对我的攻击,而注意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这使我们的关系日益好转。” 想法:世俗的可怕! 2018-03-13原文: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 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 想法:劝人想开点可以用的句子。 2018-03-14原文:“我希望他准确无误地知道他是多么特殊的生命,要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忽视这一点。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种奇妙的可能。我希望他知道,一旦有机会排除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的。我还希望他知道为什么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 想法:想起《无问西东》里的台词——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2018-03-14原文:即使我们有时通过严厉的自责“得到了教训”,我也会担心这种变化和学习的驱动力。我希望,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心理。 想法:惩罚的弊病。规避惩罚,有助于向内关照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8-03-14原文: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义务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想法:热爱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2018-03-15原文:生活在商品社会中,我们也许不太习惯单纯地付出与接受。然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这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 想法:城市化,陌生人社会,人与人的信任缺失,而以上的观点似乎可以打破这个壁垒!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七):《非暴力沟通》 要点总结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道德评判

  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

  强人所难

  观察

  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温德尔•约翰逊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八):致力于更好的生活

  提到非暴力,你首先会想到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的孙子阿伦.甘地,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主席,为本书写了前言。“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这本《非暴力沟通》写的很实在,像一本工具书,教你如何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学会“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将会促进你的自我理解和内心和谐。对于时常自责、指责他人、陷入争执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甚至将一些要点写下来作为行为指南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一方面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个方面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和体会他人。

  一、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总是”、“经常”、“很少”、“从不”这样的词语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会使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

  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

  以下词表达的是感受:(我觉得)兴奋、喜悦、甜蜜、感动、欣慰、踏实、安全、放心;害怕、担心、着急、紧张、尴尬、惭愧、失望、困惑、寂寞、茫然、郁闷等等。

  以下词表达的是想法和判断:(我认为)被羞辱、被拒绝、被打扰、被贬低、不受重视、不负责任等。

  三、需要: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比较也是一种评判,与他人做比较,会让你过上悲惨生活。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比如:“你成绩不好让我伤透了心。” “不得不”的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这种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标注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五、用全身心倾听自己和他人。

  全意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而不要分析,分析妨碍了倾听。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六、爱惜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这个词就是“应该”。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非暴力沟通的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七、充分表达愤怒。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

  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需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

  希望他人因为内疚而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由其他人造成的,并认为那些人应该受到谴责或处罚,那么,他们就播下了暴力的种子。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不顺心时,许多人已经习惯于批评和指责他人。因此,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八、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者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九、重获生活的热情。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十、表达感激。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小时候,我是我家有名的“气包子”,我妈让我写一张字条在墙上,“我为什么要生气”,但我仍然常常各种生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有所好转,然而脾气还是不好。我想,如果我小时候学习过非暴力沟通,肯定能少生很多气。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审判着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Ruth Bebermeyer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九):期望→怀疑→接受

  刚知道这本书时是微博推荐书单,当时处于刚开始接触书的状态,没有自己的方向,盲目的跟着大众走。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书名——《非暴力沟通》,我想对我的生活应该有一些帮助。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想成为大家口中的情商高的人,所以有一点寄托于书本,却并没有想过所谓的情商高是什么 我还记得很清楚这本书我看了一半的时候,同学问我看的是什么,我告诉她之后她一脸恍然大悟的说“噢,是这本书啊”显而易见,大家对它的名字都很熟悉,也都很期待。当问我对这本书的评价的时候,我却很不屑的告诉她“这书就是在扯皮蛋,他告诉我们要观察别人的情绪并理解,然后准确的找到自己的需要,不可否认,他讲的这些都有道理,包括那些例子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事实上在普通生活中压根就用不到这些。因为在与亲近的人相处时有很多情绪是我们的刻意为之,也只是为了增进感情,但是当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需求之后也就违背了我们这么做的初衷。也许,在我看来只有医生,心理学家,老师等比较适合这个方法,她们需要通过与他人更好的沟通来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而我坚持想读完,恰巧是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以后将会成为一名老师,我希望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帮助。”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作者想要像舅舅表达感激之情,却安慰自己说他(舅舅)清楚自己的内心。看到最后他说出的那一瞬间我脑海中出现了了自己用支支吾吾,不太美丽的语言像她们表达感激之后他们那抑制不住兴奋的眼神看着我,不知说啥是好的画面。我从未向父母表达过感激,但看完这一章之后,我觉得我需要这么一次向他们展露感激的机会。但这一次的到来也许需要很长的准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十):语言是把双刃剑

  这本书跟《如何说,怎么听》异曲同工,主要都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之类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如何运用好语言。

  看这类书跟看小说完全不一样,看小说是单向地向读者输送故事,读者知道故事发展就行了,这种实战的书籍是双向的,作者教给我们沟通的方式,如果我们不去运用,就会如纸上谈兵。

  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一团疑云当中挣脱不出来,看作者举的例子好像明白一点,但看文字说明真的很困惑,要表达观察还是感受在做练习题时可能还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使用。整本书读完了有种什么都没有get到的混沌感。

  想去运用书中的说话方式,会突然感觉自己话都不会说了,然后依然按照以前的说话方式。看书中的对话方式也觉得离生活有点远,要那么说话估计要被骂。可能最后一页的总结是最有用的,应该抄下来时刻带在身边。

  不过这天有个电话挂断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按照书本说的我换个说法的话,双方都会愉快很多。

  —————————————分割线

  合上书后的这两天,在生活中总是想到非暴力沟通,然后发现已经忘记内容。翻看瓣友的书评,发现把书读薄和做笔记很重要,于是手抄了梗概,并分析自己遇到的棘手问题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