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9 20: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精选10篇

  《不太多,不太少》是一本由[瑞典] 罗拉•A. 阿克斯特伦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一):理想生活

  《不太多,不太少》拿到手,大体的翻了翻,感觉这是一本用心的书,里面的彩页,里面的图片,包括一些小小的图画,充满了精致气息。这本书,通篇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件事情就是适当,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中庸之道,不多不少,正好也。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书中一直在交给我们应该怎么样的去生活,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方式的才是舒适的。 书中讲到的这些内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应该是不可能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现在的人为了房子车子孩子努力的挣钱,挣钱,挣钱,没有停下来的理由,如果停下来之后,就没有了经济基础,生活还要不要继续了?拉戈姆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其实我们也想要过那种轻松的生活,可是被生活所迫,生活的压力山大,根据人生恒定律,压力大了,幸福等其他的就会相应的变少,我们没有能力去做到这些的平衡,我们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所有,有能力去承受生活的一切,,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内心强大的我们却无法做到平衡这些方方面面,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 拉戈姆,中庸之道,并不是让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完美的理想状态,他们是让我们努力的去寻求一个平衡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就像一张纸上的一个点,他就在那里,我们知道他一定在那里,但是我们却无法轻易的寻求到这个点。 看完《不太多,不太少》这本书,我的内心是羡慕拉戈姆这种生活状态的,让我的内心有了一种“说走就走的冲动”,看了看身边熟睡的孩子,我知道冲动也只是冲动,虽说我无法做到拉戈姆的生活状态,但是我可以在现实情况下,努力的过好没一天的生活,让生活不在那么的压力山大,即使生活平淡如水,也要让这种压力山大或者平淡如水般的生活更加的精致,更加的轻松,过不上我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那就努力的寻求安心的生活吧。 不太多,不太少,不多也不少,生活要过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普通的生活也要过得不普通。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二):不太多,不太少,只要刚刚好

  我们常说生活中“小确幸”,那些微小事情带给我们期待美好

  早上被闹钟叫醒,发现今天是周六,信息响了,却发现是自己想念的人,收拾换季的衣服,摸摸口袋里还有钱

  “小确幸”一词来自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这本书里讲的都是生活琐事,普通的日常生活都显得非常可爱,只要用心去感受

  当然,我们都应该去寻找“小确幸”的时候,我遇上一本书《不太多不太少》,这是一本瑞典幸福生活的秘密作者是《孤独星球撰稿人,瑞典人罗拉,她是一名作家、演说家和摄影家。

  她定期为AFAR杂志、BBC、《卫报》和《国家地理旅行者》等提供作品,她也获得了不少摄影和写作奖项

  2017年世界幸福关键词“拉戈姆”,不要太多,不要太少,只要刚刚好。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幸福生活的小秘密,这是一本来自幸福与长寿之国瑞典的生活美学,希望通过断舍离而让我们能过上平衡的生活。

  了解瑞典文化的人都知道,瑞典人很安静,文化素质较高、纯朴诚实热情好客、言出必行。

  瑞典人都不那么努力,雇员每年有五周的带薪假期,每周只工作五天,商店早早就关门了,他们总是利用闲暇时间去国内外旅行、去野外郊游、去垂钓、去游泳,以助于身心健康

  瑞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出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瑞典语“拉戈姆”,最近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趋势,被人们运用到生活中来,鼓励我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下,可以不被束缚做自己,尽情哭尽情笑。

  “拉戈姆”一词从来就不是指完美,因为它本身就无法实现完美。

  这正如我们每个人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样,也正如我们无法避免生命中的种种遗憾,我们能做的,不是要趋于完美。

  而是尽可能的去做自己,尽可能的去减少人生的遗憾,再回首时,可以笑着说,这件事我做对了

  “拉戈姆”的精髓是平衡,生活的平衡,用最轻松最自然最舒适的心情去生活,用一个良好心态对待生活。

  不只是过上平衡的生活,而是要找到专属于你自己的完美平衡。

  我们总是经常说最近压力大,情绪无处释放,那么用平衡法想想,是不是你对于自己的要求过高了。

  “拉戈姆”的核心价值只是追求特定时刻满足享受生活同时享受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瑞典人发乎内心赞美别人的话不是你很棒,你很有能力,你很优秀,而是你很平凡

  我很惊讶平凡只能算是个中性词,谈不上褒义,用在赞美上合适吗?但确实,瑞典人觉得过分的赞美是在增加别人的负担

  我们伪装坚强,甚至假装很努力,也许就是为了听到他人的一句赞美,而瑞典人他们却在努力消磨自己身上的个性特点,让自己成为一个矜持、安静和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因为自我炫耀和卖弄夸口在瑞典通常得不到赞同。

  《断舍离》一书中说过:“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判断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更有自信。”

  《极简主义》一书中说过:“只保留那些有意义或是能给你很多快乐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舍弃。”

  一本小书《不太多不太少》,帮你在浮躁世界中找回平衡感,毕竟,我们郁郁寡欢了太久太久,不该做出改变吗?

  永远记住一条法则: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是为了工作。

  不是中间,不是平均,没有自满,恰如其分就好。

  不太多,不太少,只要刚刚好。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三):云在青天水在瓶

  梁文道曾经这么写道,假如一座城市的内容大于形式,它会因为过分臃肿膨胀而崩裂;要是形式大于内容,它会因为缺乏支撑而逐渐崩塌。

  作者笔下的瑞典便是形式与内容契合完整得恰到好处国度,随着其文字走进这座北欧城市,感受到的是半脱脂牛奶之地的处事艺术以及贴近东方哲学的北欧趣味禅生活。

  少年时看书,总觉得那些倚马仗剑走天涯侠客疏朗豪放、恣意逍遥,怎样的无拘自在快意现世里人们被繁琐细碎的生活折磨得不胜其扰厌倦至极,所以才对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些鸡汤百吃不厌屡试不爽

  回归东方文化里,这种生活态度模式便化作了张潮所言的那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听雪寻花,煮酒烹茶,真是让人羡慕得眼红的生活。

  原著名字是《Lagom》,即“拉戈姆”,作者认为这个词代表了瑞典人的处事态度:不极端,不过分,中立,平等,有“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之意。翻译为中文,译名是“不太多,不太少”,看到时第一反应是想到“中庸”二字。与中国古人的推崇之道何其相称

  现世的生活多了很多浮躁与焦灼,很多时候不知道该进还是退。去争取怕得不到还怕得到了不想要,收手放弃又怕会遗憾得不得了

  所以作者来娓娓道来,从文化与情感食物节日,涉及社交、工作、财务,甚至还包括了自然与可持续性......从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之间,告诉你如何在浮躁的世界找回平衡感,如何在极简主义与永无餍足之间不偏离轨道,告诉你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精髓的拉戈姆。

  成长原本就是一种群居的孤独,可是我们仍旧可以努力做到诗意的栖居。

  怀揣着“刚刚好”的心情,以温和眉眼探向周遭一切的善意与美好,在细微之处获得幸福与满足感,看广场道路旁的树上挂满星星点点的灯一闪一闪地发出无数微小明亮光芒;看不远处的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身上的霓虹灯有着明艳绮丽色彩,如万花筒一样;看湖中音乐喷泉灯光的打射下宛若水袖惊鸿了弱水,让清丽与瑰丽轮番变幻着登场;看烟花平地一声雷炸裂于空中璀璨绽放,如同纷繁年轮交织着宣示岁月盛大的成长;看盏盏发出温暖柔和光亮的孔明灯摇曳着升入高空,缓缓去向未知的、飘渺的却也有着明亮的期待的远方。

  最好的状态就是,随遇而安、遇事不急不躁,该有主心骨的时候能镇得住场,不该有的时候能心安理得躲一旁不多话;会爱人,会关心人,会牵挂人,但不缠人;有思想有理想,有理性,很幽默,敢自嘲;会为爱的人甘于放下身段,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每天都在进步,但不再期待别人的夸奖

  拥有一个可以把握未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不苟且、不卑微、不留遗憾地活下去。

  时至今日,我仍旧希祈渴望着一种简单至极却能够真正拥有大自在的生活。

  有所求,有所欲,有所惧,有所珍视宝贝抑或不值一哂,有所畏,以及有所无谓。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四):瑞典幸福生活新概念,帮你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回平衡感

  人与工作,人与健康,人与人,我和你,都刚刚好,就是最好。在收到出版社这本《不太多,不太少》的书之前,我对瑞典了解很少,只是知道它是幸福感很高的国家,与其类似的北欧国家还有芬兰、挪威、丹麦。

  读了《不太多,不太少》这本书,对瑞典人生活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本书引入了一个词:Lagom(拉戈姆)。拉戈姆是一种适度的生活方式,作者从文化情感、食物健康、社交娱乐、工作金钱家居生存等各个方面解读了拉戈姆这种“刚刚好”的生活方式。不太多,也不太少,拉戈姆是瑞典人幸福生活的秘密。书的内页设计很精致,每个章节采用了不同颜色,很清新纸张质量很好;插入了很多图画以及瑞典谚语

  拉戈姆的理念渗透范围很广,谈几点我印象深刻的,也是自我感觉比较符合我们当下国情、可以拿来精华更健康的融入生活里去。

  第一、关于社交里的“适度”,克制夸赞和评判,享受沉默空间,不去分享不必要的信息。在瑞典人的朋友圈里,拉戈姆文化更倾向于营造安静中立的相处空间。他们不习惯美人,也不喜欢听到别人表达喜悦和炫耀,对夸张的交谈和分享不感兴趣;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不会对陌生人主动交谈,即便是突发事件,也极少像我们国人那样聒噪表达显而易见的眼前情况。

  瑞典的社交心态把“拉戈姆”使用的接近于冷漠粗暴,没有人情味;而我们国内的社交文化里却过于热情、夸张, 在交往中如果气氛稍安静就会觉得尴尬

  在这一点上,我更愿意把拉戈姆引申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管是对朋友同事,哪怕是父母,人和人之间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分享信息,彼此夸赞,过度关心。拉戈姆的心态总是首先关注行动。很少进行评价别人的事也是为了避免对抗,毕竟可能带来不适和压力。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种温和的反馈优点在于以信任为基础,缺点在于可能被感觉到是不被重视

  第二,拉戈姆的目标,核心所在,无论我们在生活中想要的是什么,让我们以平静和满足为最终目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我主要看重这其中蕴含的“知足“。

  欲望需求的平衡使我们更接近于个人的满足,而这正是拉戈姆积极推动我们前进的方向。但如果过于执着,不懂得知足,欲望和需求永远得不到释怀。身边有太多执着于一项欲望,而使生活、工作、健康不能达到平衡的例子了。瑞典被瑞典人称为“知足之地”,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为了工作。

  当然,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就是花钱,实现手段就是工作赚钱。责任梦想承诺堆积的太快,而经济支持要慢的多,而且每个人的需求值大小又不同,我们当中会有人渴望更多的钱(或者权利)来获得额外的安全感。这些都造成了一部分人活的很焦虑,很矛盾

  努力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拉戈姆也是一种适度、乐观、知足的心态,在我们为责任和承诺忧心之前,尽量给自己减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

  第三,提倡节俭节制低调谨慎

  拉戈姆天然就会竭尽全力对抗奢侈浪费主张将我们辛苦挣来的钱花在两类物品上:具有功能价值的物品和具有情感价值的物品,提倡节俭和预算。这种理念会贯穿在每个瑞典家庭

  我们国内的经济水平提速很快,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但在消费观念上并不那么可持续发展,吃穿住行讲究排场是国人的习惯,适度、刚刚好、节俭这些观念并不普及

  而关于财富名声,在拉戈姆这一生活方式下,并不会像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的那样被炫耀。你让一个普通瑞典人说出一个瑞典亿万富翁的名字,他们可能会立刻想到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但除此之外,再试图说出其他人名字,他们可能就会挠挠头表示不知道。

  但实际《福布斯》数据显示,瑞典有超过25位亿万富翁,其中最富有的人是斯蒂芬佩尔森,他拥有时尚品牌H&M令人羡慕的股份。事实上,这些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却在瑞典社会悄然存在,也是拉戈姆式的低调、节制、谨慎。想象一下,那个地铁上坐在你旁边安静、谦逊的陌生人,很有可能掌管着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公司,这是一种怎样低调的文化。

  总之,在极简主义和永无魇足之间,Lagom告诉我们:不太多,不太少,只要刚刚好。我很喜欢这种贴近东方哲学的北欧禅意生活方式。

  处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竞争的世界,说起来简单,并不是谁都能有效的做到。但有认同感,坚持就对了。古人讲的“中庸之道”,是修身的大智慧。

  人与工作,人与健康,人与人,我和你,都刚刚好,就是最好。

  (最后给自己的公众号打个广告哈哈哈)

  《不太多,不太少》读后感(五):瑞典幸福生活的秘密——Lagom

  瑞典,众所周知的高生活水准的国家。除了那些丧心病狂的福利制度之外,更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是他们拥有极高幸福的精神状态。当我们乐此不疲地被房子、票子、车子,折腾成拼命三郎时,瑞典人也许正在亲近自然、沐浴阳光、享受假期。这本《不太多 不太少》分析了瑞典人的处世哲学——“Lagom”(拉戈姆精神),翻译成中文是“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意思,与儒家的中庸之道颇为相像。

  “Lagom”原本是一个单词,翻译过来是“适度”,之后演变成瑞典人遵循的信条并代代延续。它是个理想的情境,鼓励人在合适的平衡点上活出自我,通过减少压力,让生活充盈着满足感。正如这本书的封皮所写Lagom的意义就是“在浮躁的世界,找回生活的平衡感”,这种平衡感体现在——

  •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对待工作忠诚严谨,花足够多的时间做好准备,全力以赴,到了休息的 Fika 时光(全民喝咖啡闲聊时间),则完全抛开工作,认真活在当下,为身心充满电,在专注紧绷与放松休息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保证高效的工作效率。

  他们在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也保持着严格的界限。瑞典政策福利确实令人羡慕——5周的假期,480天的带薪育儿假,十几天的节假日……超过自己的工作时间,他们会说“不”,简单直率,更关注自我的幸福和实现。

  •金钱和心态的平衡

  高福利是因为高税收(平均个人所得税介于30%-33%,企业税收22%,增值税等间接税收增加25%),多数人是接受,并乐意投资于任何能减少生活中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的系统或结构。

  他们会简化开支,合理用钱,认真规划每个月的开支,他们的衣食住行,全都讲求一个“Lagom”——够用就好,就像我们喜欢的北欧简约的装潢设计风格,所用都是有着实际的功能用途以及令人快乐的物品。摒弃多余的东西,让瑞典人生性平和,也不热衷于用力过猛的攀比。

  瑞典人在生活哲学与审美趣味上,也有一种慷慨与克制相互交融的气质——

  他们喜欢锻炼,但不会呆在健身房过度锻炼而是让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尊重自然,从生活细节上做到环保节能的改变,物尽其用,重复使用、重复补充、重复循环利用。

  他们追求享乐,但不会追求流行而过度消费、造成浪费,而是坚持时尚的可持续性,准备实用性的衣服,选择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他们有着周六甜食的传统,每周只吃一次甜食,保持理性自律的饮食习惯,把甜食当成偶尔放纵一下的东西,达到一种不多不少的状态。

  瑞典人就是这样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享受着lagom式的快乐,这也是与他们共识、中立和非对抗的国家行为准则以及平等和适度的文化有关。很喜欢这种恬淡的幸福,不依赖外界物质达到的内心满足,这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安吧~

  这本书每个章节后都有所总结,告诉大家该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应用“lagom”,收获是受用终身的,毕竟国内生活太慌张紧凑,很容易被带得焦躁。不急不慢追求适度的平衡,才能保持长久的幸福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