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6 03:3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精选10篇

  《到庐山看老别墅》是一本由方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江西有两座政治名山,一是庐山,一是井冈山,若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庐山无疑更有名气,然而一旦牵扯到政治,问题往往要更复杂。井冈山的导游会这样说,官场中人从不去庐山,去了会丢官,他们只来井冈山,能升官发财。个中真假自是不得而知,听来多少有点惆怅。方方的《到庐山看老别墅》也难免与政治相关,拥有庐山别墅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之人,他们甚至曾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又怎离得了政治圈。

  曾几何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一个流行语,被鼓舞的心迫不及待地奔向远方。旅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走马观花看几处景点来几张自拍就够吗?个人觉得旅行不是单纯为了美景也不是为了炫耀的谈资,旅行是为了感受历史,是为了丰富心灵。从这个角度说,《到庐山去看老别墅》无疑是饱满的,方方显然不止在看别墅,而是透过别墅在看被时光湮灭的故事,使得别墅不再是照片中单薄的印象,反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情和厚实感。

  作为散文,《到庐山去看老别墅》插图是美的,文字也是美的,为读者揭开近代庐山之一角。然而,感慨之余,多少还有丝遗憾,方方过于关注历史感觉像在堆砌史料。而且历史不仅有名人轶事更有普通民众,庐山不仅仅是名人的庐山,方方所选择的别墅太久负盛名倒让我感觉在哗众取宠,以至于让她的感叹都有了一丝刻意的味道,这似乎也影响着她对历史的判断,部分观点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不够客观也缺少深度。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二):倾听庐山历史回声

  倾听庐山历史回声

  ——读方方《到庐山看老别墅》

  林颐

  方方说:“每一幢老房子里面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夜读《到庐山看老别墅》,听方方说老别墅的故事,方方的笔触有温情,更有戚然和悲悯。

  《到庐山看老别墅》选取了庐山最具代表性的老别墅,以十二篇散文讲述别墅及其主人的故事,既独立成篇,又自成一体。跟随方方,缓缓推开一扇扇斑驳的门扉。仆仆的前尘旧事,在方方的笔下拂去了灰蒙,别墅主人沧桑的眼神倒映出远处瀑布跌落的流光碎影。

  时光回溯到1886年。庐山寂静清凄的山道上,走来了22岁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他沿着李白、欧阳修、朱元璋曾经走过的九十九盘古道,经天池寺黄龙寺径直抵达女儿城。高山之巅,放眼四望。就这么一眼,庐山历史因此而改观。

  此后十年,李德立不择手段,在1895年终于与清政府九江道台签订协议,取得庐山长冲一带的租借权。李德立把这片山岭取名为Cooling,意为“清凉”,汉译“牯岭”,他将地皮按31000平方尺划成片,又将之编成号,然后售出。1896-1929年的33年时间里,李德立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牯岭,建造成了别墅林立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庐山原本是中国的庐山,可是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一个外国人却造就了他的独立王国。我们今天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判断去做出评价。胡适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大趋势。”牯岭别墅的主人最初很多都是来自各国的传教士,他们漂洋过海、不辞万里地来到中国,他们坚持不懈地向庐山和它周围的原住民们宣讲西方的教义,这种行为带着文化侵略的色彩,但同时不能否认,他们给懵懂窒闷的中国封建社会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近代中国的变革就在这种人心渐起的波澜中酝酿,壮阔的变革最终又将这些最初的“启蒙者”驱逐出了他们曾经盘踞的异国土地。

  很多时候,房子不仅是物质的实体,更宣示了一个精神的气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方方说:“一切一切的它们,带着鲜明的完全与中国风格不同的异域情调,使用着与中国建筑全然不同的语言符号,以一种几乎全盘西化的派头出现。纵然它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显得十分另类,但它们却被有着深厚而悠长中国古典文化的庐山所接受所包容。”李德立大半生都在中国。书中提到的另一位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在中国57年,在他逝世前几年他曾说过:“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我仍将都给中国。”翻阅庐山的故事,听到这样的声音,心中五味杂陈。

  读《到庐山看老别墅》,听见了历史的回音,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和别墅的主人们促膝谈心。看山看水看风景,其实都是看文化。庐山的韵味,渐渐沉淀在老别墅的故事里。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三):《到庐山看老别墅》:话山话水话情怀

  方方的这本《到庐山看老别墅》,最早于2001年出版,收录在“老别墅丛书”之中。此次于广西师大出版社再版,内容上有所增补修订,而装帧自然也下了一番功夫。

  文人写物,必要牵扯人、事,用以抒情方能动人。于是在这本《到庐山看老别墅》中,尽是作者对与老别墅有关联的故人掌故的娓娓道来。时光蹉跎,物是人非,在这些老别墅有的保存完好,有的破败不堪,但庐山却屹立始终,故事也不曾磨灭。

  方方的“庐山往事”由一手将庐山打造成“国际知名景区”的洋人李德利写起,到隐居于此的“十八位粤籍将军”止,并未按严格的顺序来铺陈相关素材,读者其实也不难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由兴起到鼎盛,由衰败到沉寂,一处风景走过的路,与人的一生又是多么的相像。

  胡适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如果抛开民族因素不谈,东西方文化的互融,倒是产生了十分微妙的效果。这些特色,其实可以通过那些处于这一时期,并保存到今天的老建筑来追忆——庐山老别墅便是其中的代表。而把握这些微妙的同时,读者也自可从中窥见作为国民政府时期“夏都”庐山折射出的百年兴亡历程。

  看山、看水,人们观得自在,养得情趣。人来人往,便也只留下情怀了。历史浅薄,纳不下无名之卒,可这庐山的一花一树,却记得下这里发生过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传奇。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四):忆庐山行

  忆庐山行

  偷爱警/文

  多年前,随家人一起登庐山,头一次登山,倍感乏味,甚至感觉是一件百无聊赖,枯燥乏味,但如果你登上庐山山巅,窥探庐山,其峰峦叠嶂的雅致,心中狐疑猜想,瞬间烟消云散。庐山瑰丽的美感,绝对不是盖的。难怪苏轼别有一番慨叹。不识庐山真面目,被贬之后看瀑布。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雅兴,有如此释怀的心情。登庐山的人,多数是走马灯的看风景,看云雾笼罩的庐山奇景。作者方方从庐山的另一个角度,带给读者不同的观景视角,庐山,原来还是一个别墅林立的豪华复地,是百年来,传教士、达贵官人、隐者的世外桃源。

  李德立的推广,使得庐山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没有这位外来的和尚,想必庐山优势,庐山美景,只能盘踞于国内,而得不到外国人的关注。李德立虽然在庐山囤地开发别墅,却引来中国人的非议,毕竟是自家土地,由不得别人来开发,而且入住别墅的人,都是外国传教士,都是有钱的主,当地百姓,岂能忍气吞声。李德立从布道教士成了一个名副其实地产开发商,开始在庐山大肆宣传、变卖土地。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庐山别墅越发蓬勃壮大。

  虽说我去了庐山,却没有好好游览一下别墅,只在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风景边上,匆匆留下一张照片,算是借物抒情的纪念。当地人讲,游览庐山,没有半个月到一个月是看不全庐山韵味的。虽然三叠泉,庐山瀑布远近闻名,但真正的庐山味儿,往往藏在隐处,不得已窥见。

  庐山别墅从传教士李德立、杨格非,到文人赛珍珠、陈三立,再到政要蒋介石、冯玉祥、陈诚。再到叛徒汪精卫、林彪,一路下来,漫山遍野全是名人别墅,梳理历史的脉络,看到文人墨客的非凡雅致和超凡意境,附庸风雅的追求,一般百姓难以企及。但这些名人,却不以为然。入住庐山别墅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甚至有些人,把别墅,当成一种摆设,名人别墅在历史来看,除了所谓的避暑圣地,修身养性,隐居冥想之外,还有就是卖弄风雅,往脸上贴金,面子工程,亦或者,大家都买别墅,我也来一套的心理。庐山别墅久居于此,心声无聊之嫌,即使那些隐居于此的隐士,也不敢说住上一辈子。

  据山上人说,温度低,医疗服务有限,很多便捷舒适无从谈及,虽然看上去很美,短期居住尚可,长时间居住,身体还是会不适应。

  身未动,心已远的意境,只能通过文字来感触。方方的这部庐山行,可以触摸到石墙的冰冷,可以看到别墅风貌的粗粝与沧桑蜕变。虽然没有靠近庐山别墅,触摸庐山别墅的瓦砾,却已经能够感受到时间河流里,被洗涤过无数次的庐山别墅,易主,转让,再易主,再转让,别墅已然成为历史的旁证,窥视着每位莅临于此的主人。掩卷而思,一幅幅别墅照片,依稀呈现在眼前,如同失去的故友,隔空对话。

  我很喜欢庐山的峰峦叠嶂,幽暗深邃的感觉。瀑布的壮阔波澜,惊讶不已,高耸的林间,迂回蜿蜒的小路,犹如穿越时间隧道。但是现在的庐山,到处都是嘈杂的声音,找不到一点宁静恬淡,或许只有一个人在庐山山顶,住上一段时间,方能感受到庐山的迷藏之美。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五):别墅之外的风云

  方方作为当代文学家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女作家,因为她曾经是先锋文学的代表,而因为我的个人喜好并不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不过那也只是时代的文学流派而已,所以这次看到方方的散文随笔集《到庐山老别墅》想再了解这位女作家的写作风格,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看到书的题目的时候我以为这本散文集和一些女作家抒情怀的散文差不多。

  当我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之前的认识错了,与一般的抒情表意的散文不同,这本散文集有了厚重的政治和历史意味,围绕庐山上的别墅展开了历史的钩沉与叙述。前几日看新闻,秦岭处有多处违规建立的别墅被拆除,我就想庐山的这些别墅应该没有现在别墅的张扬和千篇一律,可以和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所以很多建筑的方位都很讲究风水,尤其是有山有水的地方,作为建筑地点非常有灵气,中国的古代文人在失意的时候也经常归隐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清静日子。

  然而庐山的别墅,并不是真正的“归隐”,我们沿着方方的叙述,见识了一栋栋别墅主人的“风云”,他们曾经在政坛或者商界叱咤风云,花重金在庐山打造“行宫”,偶尔小住,或许如方方文中所说暂时避开政治清静几日,然而他们深处政治的漩涡,又怎能清静得了,于是乎这些别墅有的常年空置,有的被转手多次,但不论是什么情况,这些别墅主人的“风云事件”都已经铭记在历史上了。

  方方是真得为了写此书写了功夫,查找资料、亲自走访每一栋别墅,细说关于每一栋别墅的民间传说、史实佐证,并通过自己了解的知识给予自己的解答,在讲述别墅历史的同时,为我们细细分析了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如蒋介石、汪精卫、陈诚等他们之间的政治交集、恩怨纠葛,了解了一些历史书籍和电视剧中我们不曾了解的幕后故事。

  别墅作为建筑,始终是权力和金钱的一种象征,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庐山别墅成为了奇异的风景,我们今天去看庐山别墅,可以跟随方方的描述去体会在这些风景之外的历史与人文,然而在那个年代,这一栋栋漂亮别墅下掩藏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只能透过如今的资料去体味一番,然而那些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唯有回顾历史、欣赏风景。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六):方方讲庐山的老别墅《到庐山看老别墅》

  方方讲庐山的老别墅《到庐山看老别墅》

  这也是一本老书了,上一个版本加入到老别墅丛书中,里面有北戴河老别墅、莫干山老别墅、鼓浪屿老别墅、青岛老别墅等等。老别墅曾经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年,因为这些老别墅多数都建于清末和民国,曾经的主人都是民国的高官富人,所以都不那么正面,也很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就任其一点一点的衰败破旧下去,幸好这些别墅建筑质量也都很不错,多数都保留了下来,倒是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建设很多市区内的老别墅被拆除了。

  不过我们去庐山去看的是三叠泉白鹿洞书院,很少关注那里的老别墅,就好像去北戴河只关注山海关和哪里的沙滩一样。老别墅都很分散,也没有被开发,也很少有介绍,地图上都不标出来,所以很多年来,就好像不存在一样。随着民国热的升温,民国的历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些老别墅也被人发掘了出来,成为了旅游的资源。但是真正开发利用的老别墅还是寥寥无几,老别墅游,还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庐山的老别墅是和南京政府密切相关的,正如北戴河的别墅里面都来自津京,长江流域夏天非常热,从武汉南京到上海,都是火炉,对于维度相当于哈尔滨的欧洲人来说真有点受不了,于是他们来到了庐山,在这里建起了别墅区。时间长了,简直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租界。这是庐山兴建别墅的第一波。北伐以后,南京成为了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政要和财阀们也看中了庐山,于是庐山的别墅大量的换成了中国人,也新建了一大批,这是庐山别墅的第二波。

  方方是武汉人,我很喜欢她的小说,她写的庐山也同样很精彩。在同一套老别墅系列中,远远超过了其他几本。武汉距离庐山也不远,方方也多次前往庐山去看老别墅。

  方方写的老别墅,更侧重别墅主人们的故事,对别墅本身介绍的还真不多。但是真正精彩的往往就是这些民国名人大碗的风云故事,正是这些故事吸引我们走进这些老别墅,正是这些故事让这些平常的老房子,有了灵气,有了内涵,有了值得我们欣赏的味道。

  新版也做得很漂亮,变成了精装,里面的插图和注释看着也很舒服,配得上方方精彩的文字了。如果你想去庐山,应该去看看那些老别墅,也应该看看方方的这本书。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七):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很久以前就对城市感兴趣,觉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也曾经想认真研究过每一个到过的城市,所以对于方方的这两本书都格外的感兴趣。相对于时间看不到摸不着的虚幻存在感,空间是另一个可以实际触摸再现的载体,在威海卫的海边,也许你无法想象曾经的炮火连天,但是你也许踩的某块礁石曾经就被漫天飞舞的弹片击中过,同样,庐山这样一座负有盛名的山峰,即使你没有参与过那些跌宕起伏的事,见过那些惊心动魄的人,但还是可以从庐山的老别墅遥想当年的。

  庐山因其风光的秀美、气候的怡人,自古就为文人雅士所喜,后来又经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租借”开发,俨然成为新型的花园城市,并因此吸引了近代无数政治家的目光,所以庐山也被称为“政治庐山”,而方方的这本书就用了十二段故事着重介绍的就是近代有庐山参与的这一段历史。近代史本就是一段让人一唱三叹的历史,而一向在她的小说中给我以冷酷感觉的方方面对历史,也终于有了叹息,有了感慨,有了迷茫。且不说战争的残酷,政党的兴衰,人性的真相,光是那些老别墅的衰败,也足以让人感慨世事的变迁了。而这十二个故事中的每个主角都曾经是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对于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这些故事今天看来,格外让人感叹。李德立那些类似“侵略”的行为却变相的开启了庐山的新面貌,陈散原的才气与节气,宋氏一门的崛起与权势,蒋氏与庐山的几度聚散,每一件事件都为庐山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今人感触,其中的是非恩怨,岂是几句话能够说清的。

  但是书中少有提到那些庐山的普罗大众,其实我想他们也参与了历史,并且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他们是建造了漫山美丽别墅的工人,他们是理发店的师傅、书店的店主,甚至是维护着庐山美好整洁的每一个清洁工人,比起那些显贵,他们细小但却重要,但是就连历史中,方志中也难以寻觅到他们的影子,或许只能从诗人徐志摩的那首《庐山石工歌》:“唉浩!唉浩!唉浩!我们起早,唉浩!看东方晓,唉浩!东方晓!唉浩!鄱阳湖低!唉浩,庐山高。”中感受到一种他们的悲凉吧。

  为了写就这本书,方方也曾经无数次走在庐山的山路上,目光流连在每栋别墅中,作者自陈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一样在成书过程中带给她那么多的愉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在学习,在了解,也在感受历史的轮廓,那些别墅建造了又衰败了,那些人来了又走了,但是只有庐山经历了岁月的洗练与磨合,依然悄然屹立,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印记,但是庐山似乎包容了所有的改变,在这一点看来,庐山是永恒的,就像那一句诗一般: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八):沉默的老别墅,留住历史的厚重

  沉默的老别墅,留住历史的厚重

  “不游老别墅,不算到庐山。”不是因为匡氏兄弟结庐成仙于此(庐山,古称匡庐,又称“神仙之庐”),而是因为著名作家方方说了,“如果你登上庐山,你光知道看锦绣谷和三叠泉,光知道看花径和乌龙潭,那你对庐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你对庐山的真谛还远远未知,你在庐山面前,依然是一个盲者。因为山上每一栋老房子里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只有了解了它,你才会知道,庐山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庐山。”

  每一幢老别墅都能讲出一段遗存的神秘故事。闲读《到庐山看老别墅》,听方方诉说老别墅的故事,跟着方方的笔触走进百年前的中国,走进百年前的庐山,仿佛能听到中国的大门面向世界打开时那种嘎嘎的响声。方方的《到庐山看老别墅》由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的十二篇关于庐山老别墅故事的散文组成。跟随方方,当我们的目光触及到那些有故事的庭院旧宅、断壁残垣、古木苍天的时候,仿佛隐隐听到岁月倾诉着庐山一个世纪的前世今生,还有那斑驳陆离的红尘往事,置身其中,仿佛亲眼目睹百年前的生活情形。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幢幢老别墅静静矗立在庐山,任凭岁月风吹雨打去。经历一个世纪的沧桑,品味了一个世纪的鸟语花香,它们用鲜明的风格,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庐山的全部神韵,就蕴藏在这些古老的别墅里。时光回溯到1886年,从英格兰肯特郡走出来的传教士李德立在庐山寂静的山道上完成了他的寻梦之旅。他沿着朱皇帝开辟的九十九盘古道,经天池寺黄龙寺径直抵达女儿城。“站在女儿城的高处,他放眼四望。”而“正是李德立的这么一眼,庐山几千年的历史从此改变”。这个年轻的西方的梦想家正式在庐山实现了他惊人的梦想。

  读懂庐山的老别墅是需要静心倾听的,在听过这一栋栋精美的建筑之下曾经演绎过怎样的人生经历,在洗尽历史的浮尘后,知道背后有过怎样的历史沉淀,那种无声的震撼,足以叫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当然,故事还有很多,风雨沧桑,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动乱年代,铺就老别墅的故事背景,也就为老别墅成就了今日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和历史文化积淀。透过岁月深重所掩盖的浓雾,还原它的本来面目,让时光倒流,看清楚里面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它们或愤慨、或悲伤、或平凡却意味深长。事如秋梦,早已灰飞烟灭,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房子,呼应着每一段历史,融合了历史的血脉的。这种情绪,既悲怆,又沉静。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九):老别墅的故事有些杂乱,建国后的历史讲的比较少

  我生在庐山脚下,小时候经常赶在日出前从好汉坡爬上山,在圆佛顶歇息后再经仙人洞,花径,如琴湖,含鄱口等等路线游览一番。上庐山已经不下十几次,自然景点有些腻了,于是对庐山别墅有些好奇。几百栋的别墅每次看一些,因为没有详细的别墅列表,至今也不知是否全部看完。偶尔路过一处别墅,站在门前石碑处了解下它的历史,也是一趣事。

  这本书将几个著名的别墅讲解了一番,历史梳理的还算清晰,使用的照片在9寸iPad上观看质量还行。但是,各个别墅之间似乎缺少一种联系,读来有些跳脱,没有线索可追寻。同时,别墅主人的故事有些以历史资料做佐证,有些则属于道听途说,故事应该可以再准确些。

  另外,建国后庐山别墅成了夏季疗养院,这些历史故事却不见于本书,例如1959年庐山会议,有些遗憾,希望能补足。

  《到庐山看老别墅》读后感(十):一栋栋老别墅 一段段老故事

  文/友竹

  对庐山的了解来源仅限于那部经典的老电影《庐山恋》,那是父母辈常常谈论的影片,于是好奇的我忍不住找来一看。嗯,这一看不要紧,马上对庐山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情。于是一直计划着去一趟,方方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还是暑假去最合适,因那庐山可是当年炎炎夏日里国民党高官云集的“夏都”呀。

  本书从李德立这个洋人写起,实在是因为庐山老别墅的开发和建设与他分不开。当年22岁的他一走进山里,立时对此地的景致赞叹不已,他感觉这正是自己梦想和需要的地方。由此,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取得了这块土地的租赁权。

  在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一个洋人在中国的地盘上开山建别墅究竟多难,今天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有几次山民暴动,甚至还打算杀死他,都被他侥幸逃脱了。所以无论人们如何评价李德立当时在庐山上的所作所为,我们后人还是应该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个人对庐山开发的意义。

  虽然他连蒙带骗地取得了对这块宝地的使用权,还划好牯岭的地皮一块块以高价出售谋利;甚至后来以他为首的一伙洋人把庐山牯岭这个中国最早的“特区”搞成了“租界”;这些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但是不可否认,正是由于李德立对庐山的全面规划和建设,使得庐山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花园城市。

  因此作者不无感触地说“李德立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牯岭的别墅却是那样明媚灿烂”。讲到李德立的孙女到庐山想为其祖父立块纪念碑而遭拒时,作者叹道“我不明白庐山为什么就这么小气……”,对此,我也有同样的看法,历史事实应该让后来人知道:庐山的今天正源于李德立当年的经历。

  谈到庐山老别墅,最绕不过去的就是蒋介石、宋美龄在路上住过的居所了。老早就知道美庐的存在了,没想到他们夫妇二人在庐山的别墅、行馆远不止这一所,什么脂红路15号、脂红路14C1号、桂园等等。这也难怪,作为当时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在庐山这个人间妙境多置几处房产也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还有的别墅乃亲友所赠。

  关于宋家王朝的别墅,方方还提到了宋耀如在庐山盖的别墅(后来被夫人倪桂珍送给了女儿宋庆龄)、宋霭龄和孔祥熙住过的“万松林别馆”。对属于宋庆龄的那栋别墅被“当地政府”毫不客气地拆除后建了“没为庐山增加半点风采的三层石构建筑”,作者叹息:偌大的庐山,何故就容不下宋家的这一旧居。

  庐山老别墅是每一个对民国感兴趣的人都该去看看的,而本书的解说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