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大历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界大历史》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32: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大历史》的读后感10篇

  《世界大历史》是一本由[美] 弗兰克•萨克雷 / [美] 约翰•芬德林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4-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大历史》读后感(一):17世纪:亚洲由盛到衰的转折

  这一卷让人颇有点感慨。万事万特,盛极而衰,风水轮流转,莫不如此。上一卷中还曾不可一世,签订协议平分地球的双牙(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在16世纪末就被英国夺去了海上霸权。在这一卷里英法两国已经呈现出很明显的走向欧洲第一梯队的趋势。地中海曾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地位也逐步衰弱。亚洲国家虽然占据了三章,但是很快就要在国际上失声。中国不用说,大家都比较清楚清朝的闭关锁国,日本也差不多,德川幕府统治下也是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印度可能是退步最厉害的,到18世纪基本就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且亚洲国家就再也不能以主角的身份亮相世界舞台了。当时又有谁能想到,当时一片荒地的美洲会诞生如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吧,谁又能知道下一个文明中心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世界大历史》读后感(二):给人物搭建舞台的历史书

  这几年很少买书,若非朋友推荐,可能也无缘看到这套书了。看完这本16世纪后又看了其他几本的目录,已经决定要把这套书看完。也许对我这样一个历史知识储备不上不下的人来说,学知识和看热闹都是很重要的。这书里每章的篇幅大体固定,但是非常浓缩,基本上对事件的介绍都很清楚。而让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是对人物的介绍。很显然这套书的作者们是非常重视人物的,也许这与西方人的历史观有一定关系。而且在介绍人物时,往往选择的是经得起推敲的素材,同时也有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内容不见得很多,但是是很好的引子,告诉你某一事件、某一时期中哪些人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这样一套书看下来基本就是看了一套世界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世界大历史》读后感(三):不可多得的世界史普及读本

  《世界大历史》读后感(四):西方视角中的大历史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最喜欢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通过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喜欢引用数据来证明其结论。据说,这是其受教于李约瑟、深受科学分析论影响的结果,在他看来,历史的一切成因皆有其必然性。而在这套美国多名权威历史学者编著的《世界大历史》中,却并未看到历史决定论、历史发展的主线等等先入为主的概念,更像是一本“现代五百年”的历史普及读物。

  与本书的姊妹篇《缘何如此?塑造美利坚历史百科》相同,本书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是“塑造现代世界的大事件”,也是作者及其出版社的原意,以最简单的方式串讲700余年来世界世代文明史中的大事件与大人物,基本是按照各国历史学界的主流记述,很少加以评述。比如对于中国颇具争议的近现代史,他们所采用的历史事实,和中国的教科书并无大的不同,专家的点评也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更多的是不同观点的提出和评价,比如,点评者孙隆基教授在评价郑和下西洋后明朝为何采取海禁,限制自由贸易的时候写到,“当我们批判明朝只会循着中国固有的模式,而没有发展成为‘本可以’成为的那样时,我们必须思考一下这个‘本可以’为什么没有发生。”这样的小结,不是为了得出真理,而是留给对真相和研究感兴趣的人们以思考的空间,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也与李约瑟等科学家出身的历史学者不同,编著者更注重故事与人物,也即书的可读性,并没有大量的论据一般的枯燥数据。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能在书中看到不少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历史细节。比如,书中写到,“郑成功生于日本的一个海盗家庭,母亲是日本人,1662 年去世前,他正谋划攻打西班牙控制下的菲律宾,郑成功和郑成功的后人主要通过与东南亚国家贸易获取的经费建起了一个海洋政权。”这与我们传统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似乎大相径庭,然而,这也就是历史事实。再比如,谈及对倭寇的看法,“当中国海盗走私犯在离岸岛屿上建立起藏身之所后,他们就变得与倭寇没什么两样了。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他们可能在日本也有基地。无论如何,中国政府的海禁政策也损害了普通中国渔民的利益。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大量渔民加入到海盗的队伍中。明朝嘉靖年间,半数日本海盗事实上都是来自漳州港和泉州港的中国人。”这与历史记载中“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完全一致。或许这说明,汉奸流寇的出现,与错误的政策和腐败的统治不无关系。

  此外,官与民、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中西方历史在步入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差异。在中国,官军与政府对私营企业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敲诈勒索,甚至是无情打击,而在西方,英国的私人武装,比如东印度公司,却在国家海外扩张过程中充当了先遣队,而政府及军队,则是紧随其后,充当其坚强后盾。而中国的海外移民在遇到当地人的欺凌时,私营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时,很难获得政府的无条件的支持。能在对外扩张和兼并中获得政府支持的,一般都是国有企业,而这又往往会被人视之为国家的殖民政策,使得自由贸易带上很强的政治色彩,引起当地人的反感。所以,走遍全球的前提,是理顺公与私、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内部和谐一致对外,才能赢得别人的喜欢与尊重。今天的中国虽然崛起速度世界第一,但大多数百姓并没有相应的获得更多的实惠,长此以往,有可能决战还未开始,内部已经土崩瓦解、不可收拾了。

  不知道是编著者有意忽略还是西方中心论在作怪,本套书的第五卷,在写到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都没有看到有关日本的表述。编者列举了法西斯的基本特征,即“法西斯运动激发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与领土扩张欲望。法西斯主义反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坚决摧毁工人阶级政党组织;法西斯主义反自由民主,它一旦掌权,便会消除其他一切政党,削弱议会机构。法西斯党在国内建立合法独裁政权,实行一党专政,拥护法西斯主义,由单个魅力元首统领。”我想,他是暗示日本只是加入了法西斯同盟,但日本本国政体不具备法西斯的基本特征,而在我看来,日本固然没有典型的法西斯政党,但其全面侵华前少壮军人暗杀大臣、以天皇之名全民动员发动侵略战争,也基本是法西斯政权所采取的行为。而在整个二战期间,没有东方战场上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的表述,只能说这部《世界大历史》,还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

  《世界大历史》读后感(五):体例新颖

  世界大历史这套书体例很新颖,打破以常见的仅以时间为主线的形式。听起来会觉得挺有意思也挺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如果在网上发起票选中世纪至今影响世界的大事件的投票,结果一定会非常混乱。但是现在从这套书的目录看所选的事件,却又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这个从开始选择到获得读者的过程,可能是漫长而艰苦的。选择完事件,让不同事件之间相互关联,又是另一个难点。读了前两本后,又惊讶地发现虽然确实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确实会有读一章联想到另一章的情况。如果某个历史人物在好几个事件中都出现,那么会把他放到他所产生的作用最大的一章中做介绍,所以不会产生章节间轻重严重不均的情况。从以上可以看出,书的编者确实是非常用心的。如果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第一次选择世界史方面的图书,那么这套书非常合适。这一本还想多说一些,16世纪那本的翻译应该是比较全面,语言也有一定的厚重感,而这一本的翻译则非常严谨,对许多知识点做了核查,并且对原书中不准确的部分做了脚注进行说明。好的翻译对好的作品有提升的作用。

  《世界大历史》读后感(六):历史应该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常常说,为什么要读历史,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如果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夸大一部分而屏蔽另一部分,那这样的历史宁可不读,读了反而会被误导,这也是我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抗拒历史书的原因。拿起中学的历史教材,看来看去就是伟大伟大伟大。后来年纪长了,从各种信息渠道知道了原来历史不是曾经以为的那样,于是开始对历史书有所涉猎。我还是倾向于读外国作者写的历史书,虽然也有西方中心论,但是确实能看到一些客观的东西。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读这本世界大历史,我确实在知识上获益,并且知道了历史学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治学态度,作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这套书的作者们却愿意一起讨论并最终选择出54个大事件,并且将自己研究中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大众,注意是为了向大众普及世界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看五本书的目录可知,给中国留的篇幅还不少,说明整体的选材是全面的,客观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