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先前的风气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先前的风气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4 05: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先前的风气读后感精选10篇

  《先前的风气》是一本由穆涛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先前的风气》读后感(一):读《先前的风气》

  一部分写的是,作者在读一些古典名著时的思考与联想,有点像随笔。我实在不懂作者明明写的好好的,为何有些篇章突然冒出几段对时事评论,然而评论的都是泛泛几笔,又没真正提出具体借鉴意义感觉没大有逻辑

  书的名字《先前的风气》,本以为作者会讲先前的人民生活风土人情世事变迁,以及怎样引导现实风气。然而没有,作者解释了很多繁体字的由来,由古汉字引申出各种意义。作者还引用了很多古典著作的篇章,从《四书》到《五经》,从《食货志》到《宏范》,讲述了这些书的大体内容,以及教导我们什么。里面很多东西我总觉得似曾相识可能是这些古典著作我也有所粗略看过的缘故?具体不得而知

  还有就是这本书好像获得什么奖是不是?并不是说这本书写的不好,只是就我个人不喜欢这本书,书既为精神食粮,精神也是有口味的嘛,众口难调吧。

  这本书我只看了前半部分和后一小部分,其中的《贾平凹记》部分,我弃了。

  《先前的风气》读后感(二):先前的风气

  本书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漫长历史,唯独在20世纪这一百年里失了自信,一提中国传统,就是落后与守旧;一提西方,就是进步和先进。现在我们经济上捡回了一点自信,文化上还没有。在不能说出真理甚至不能说出真相时代,至少应该明白压迫着是在受苦而不是承欢,如何巧妙表达痛苦是一门艺术。看到看不到是认知水平,如何去做那是处事方式

  《先前的风气》读后感(三):读穆涛《先前的风气》

  穆涛先生的文章,有大境界、大情怀、大坚持,却好从小处命笔。若是一不留神,从小处看了,容易走眼,也容易不得要领

  他讲信变、史官、树和碑、道与德、敬与耻、代价成本,以史实作参照,说“春秋”的涵义,却下潜着深度,有现实的关怀。故能“意翻空而出奇”,引经据典,却不死于言下。全因“读史讲致用,温故为知新。”“历史原本已经死去了,只有读活了才可能出新价值。”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意大略如是。但能否读活历史,除学养外,还考校着读者的识力。穆涛欣赏班固的“春秋”笔法,赞他写刘邦出生的文字“真是从心所欲又不逾矩”,足为后世史家楷模,看重的,便是“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著史传统。他强调历史的醒世意义,不大赞同对待历史的实用态度,把目光越过建立史馆制度的有唐一代,借先秦两汉的史籍说“常道”,找“天地人的大道理”。若无兼容并蓄气度,取精用弘的识力,还存着一份“经世致用”的心思,大约是不会如此着眼和落笔的。

  稍和文学沾边的学人读《汉书》,用心多在《艺文志》。穆涛谈《汉书》的告诫,却从《食货志》说起,他谈汉文帝减免农业税,说贾谊的《论集贮疏》和《谏铸钱疏》,背后均有我们时代的诸般事项作参照。褒贬之意与良苦用心,读者不难辨明。不说艺文而谈食货,见出的,是作者的天下胸襟与济世情怀。欧阳修说“大抵文学止于身,而政事可以及物”,用意亦在此处。穆涛盛赞董仲舒,说他“奠基了儒学在中国文化里的核心位置,由礼而理,以礼入教。”是由对缺乏主体宗教的中国文化的内在问题的切己体察而生的“忧心”的自证和自我突破。蔡元培多年前努力“以美育代替宗教”,今人刘小枫曾不遗余力国人“输入”基督教的根本用意,与穆涛的心思并无不同。但穆涛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有“由‘陈’而生的机心”,他的“新思”不是引进的,如他强调贾平凹的小说笔法,需“用看‘国画’的眼光去打量”“他(贾平凹)擅用‘破笔散锋’,大面积的团块渲染,看似塞满,其实是有层次脉络联系,且其中真气淋漓温暖,又苍茫沉厚。渲染中有西方的色彩,但隐着的是中国的线条。他发展着传统的‘大写意’,看似一片摊派,去工整细节也是含糊不可名状的,整体上却清晰峻拔。”熟悉贾平凹的读者不难体味出,这是在说《秦腔》和《古炉》这样的作品。但也不妨读解为穆涛的夫子自道。中国文化的问题,是可以靠中国文化自身来解决的。但“反求诸身”的功夫,却不易得。若非有深厚的旧书底子,且浸淫古书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得其性灵,大约难有这等识见。否则的话,《秦腔》和《古炉》的写法,也就不会遭致不解和批评了。

  正因为看透了缺乏主体宗教的中国文化的内在问题和局限处。也深知上世纪初放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的文化革命不足“是传统的文化链条断裂了”,“一提中国传统,就是落后和守旧,一提西方,就是进步和先进。”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简陋粗暴。那种在特殊社会文化语境下的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事一俟成为“常态”,且“驯顺”数代知识人沉浸其中而不自知,无心也无力反省“文化的这颗树上结出的这种恶果”,更遑论努力“重建中国文化,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穆涛反复讲老规矩、讲礼、讲秩序、讲文风朴素、强调守文心之正与书写清正之气,便是要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问题发言的能力。是“返本”,但“返本”是为了“开新”。若将此说视为“守旧”或“文化守成”,便是低看了他。学界以“文化激进主义”的态度,将当年的“学衡派”诸公“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的文化努力判定为“文化守成主义”,已足以说明此种思维的鄙陋。明眼人不可不察。

  因此上,要读通穆涛的文字,头脑便不能在近百年的知识氛围中打转,得做些现象学所谓的“悬置”的功夫,暂且悬置西学的传统,还有“五四”一代知识人所开创的文化的现代性传统。不是说这两个传统不好,只是说,文化的境界,其实还有另外的可能。还有从“中国之心”延伸出来的可能。这种可能根植于古典传统的精魂和性灵。须得“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还要有悟性,有器识,这是穆涛文章的绝妙处和显眼处,我以为,也是他的得意处。

  古之君子,明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这恐怕是对传统文人最大的责难,也是今人读书为文需倍加小心重要问题。穆涛写世态,写人情,指陈弊病,纵论古今,不乏诛心之论,便是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做底子。他强调“文章当合时宜而著”,并进一步指出“合时宜,是切合社会进程的大节奏,而不是一时的节拍或鼓点。写文章的人,宜心明眼亮心沉着,看出事态焦点所在,看出社会的趋势之变。文章一旦失去时代与社会的实感,失去真知真情,就衰落了。”有这般识见,文章自然不著一字空。他说“我们中国以前自诩为‘礼仪之邦’,这话没错,因为规矩具体,礼数清晰。后来对礼失敬,诸多规矩被当成‘四旧’砸个稀巴烂,大的规矩失于朝野,摆不上台面潜规则就冒出来了。”说的是旧人旧事,但出发点落脚点,全在当下,借古喻今或以今说古,是读史的紧要处。西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智的眼光,是能堪破世间幽微,洞悉世道人心众生万象,由此生出的境界与情怀,是有根基的。穆涛有极好的修辞功夫,他的笔法,深得历代笔记野史丛谈用思运笔之妙。前人笔记野史中,存着中国好文字的魅力,也容易培养出文人的“隐逸”情怀,但穆涛的文字,境界是上出的,字句却落在实处,有烟火气和人生况味。“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古训。练是磨炼,达是透彻人世间好文章,就是要写透天是怎么磨练人的”。

  穆涛对自己的作品,好用“闲书”二字作评。这话不可直解。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云:“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记、传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水浒传》却不然。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是非皆不谬于圣人。”细读穆涛的文字,便知这先生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文字的志趣,离施耐庵较远,与太史公倒颇为相近。《周易》“地山谦”卦《系辞》曰:“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谦君子”与“称物平施”,是穆涛其人其文给人的基本印象,但他还有金圣叹的“情”和“侠”的一面,有“棉针泥刺法”“笔墨外,便有利刃直戳进来。”读他的文章,若体味不出这一点,便是错会了他。

  还是在《周易》中,有“复”卦《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返转回复,是大自然运行法则,也体现着天地生育万物的用心。穆涛看重古人的规矩,强调“我们已经到了思考正常国家状态下文创作标准时候了,”要有“中国制造”,走出百年以来国人于西学的“学徒心态,寻回文化自信。大约要取“返转回复”之意,做些“返本开新”的工作。虽说是“先前的风气”,焉知不是向未来可能性的敞开。

  孙郁先生自谓,在七十年代初,因偶然的机缘读到《胡适文存》,始知“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乃深味国学的一族。后来接触鲁迅、陈独秀、周作人的著作”并为之吸引的,“不都是白话文的篇什,还有古诗文里的奇气,及他们深染在周秦汉唐间的古风足迹一半在过去,一半在现代,遂有了历史的一道奇观。”这一段话,恰好可以拿来说明我读《先前的风气》的感受

  说实在话,这个时代,有真见地、大识力的人,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多。曾于耶鲁研习国史的郑培凯先生说:“五四”那一代人,自己与传统并未断裂,但却使我们这一代断裂了。这话我十分赞同,但总还是想,如果郑先生读了穆涛的文章,除大赞“於我心有戚戚焉”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启和千年文脉的赓续,恐怕也不至于太过悲观

  《先前的风气》读后感(四):牢骚太盛防肠断

  “小资产阶级出身人们总是经过种种方法,也经过文学艺术的方法,顽强表现他们自己,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要求人们按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 ——毛泽东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可以说是非常的失望了,鲁迅文学奖的境界真是欣赏不了。

  之所以选择读一读本书,主要是第一眼印象好:封面朴素,就是白底黑字,一看书名,飘出一股平淡味道,加上腰封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图书”和“2014中国好书”,这种杂文散文的书读一读是必须的。所以这本书我的评价是一星,这一星是给封面设计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忍不住拿来和《孙犁读书》作对比阅读体验相差何止百倍,看过穆涛的经历曾经在孙犁处受过指点,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孙犁读书,有一说一,只说自己研究的东西,确实让人信服。加之老人家涉猎甚广,淡泊名利,写出来的人生感悟确实让人受教不已。反观穆涛,总喜欢在文章中夹杂一番所谓的“针砭时弊”。这些评论吧,非常突然,缺根少据,莫名其妙。要不是年纪不小,一个“愤青”送给其人是少不了的。

  罢了,要骂人就要有根据,否则和穆涛有什么两样。我总结一下我为什么要骂这本书。

  第一,写的东西“浅入深出”。何谓“浅入深出”?就是与深入浅出相反,好东西深入浅出,把思考很久的道理通过浅浅的事情讲出来,让人舒服。穆涛的文字,全是肤浅感悟,还不成体系。但是他非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还想写的让人觉得深奥,所以就说文解字、故弄玄虚折腾一篇东西出来,味同嚼蜡。屁大个事情,满满的“情怀”,还全是脑补。

  第二,把自己放在世外高人,对读者耳提面命自觉高人一等全书都是在教育小孩一样说话,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解释为文风就是这么冷漠,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比孙犁,气从中来。一个虚怀若谷,一个故作高深,一个和读者推心置腹,一个自绝读者于千里之外。

  第三,想要从中学到点东西,太难。有几个素材翻来覆去使劲题,真是江郎才尽了还是在凑字数?比如文化人是什么,一个村子不识字的人但是办事好人人服,也叫文化人。不管结论不对来来回回老说这个事,奇怪了吧;还有刘邦她妈当着太公的面在外面野合被班固写下来,这个梗来回用,无聊了吧;中国历史唐之前是一个人写,皇帝不得干预,后来是集体写,皇帝要过目,这个有点意思是可以研究,但是翻来覆去就是描述这个事实,也不做深入探究,有意思么。等等等等,一本书读来读去都是几个素材浅薄感悟,费劲

  第四,最致命的一点,对内牢骚多,对外跪舔忙。写文章就好好写,不要以为自己写的是杂文,就非要像鲁迅那样,这里刺一下那里刺一下,显得“众人皆醉我独醒”。每每提及国内的事情,就是一肚子不满意。书后面有个评论有一段写的挺好,我摘录下来大家看看。“细读穆涛的文字,便知这先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不合时宜,说的很准确。

  如何的不合时宜,我觉得就是发现了问题,不是不能提,但你提出来是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单纯为发发牢骚。穆涛很多文字,单纯就是为了发牢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先前的风气多么好,先前的社会模式多么好,现在呢,你看看你看。要我说,看个屁!先前的有多好,你都要继承喽?裹小脚是传统文化,你要不要继承一下,还是你想继承一下三妻四妾?一副你们这届不行的嘴脸,最恶心。说不行,你倒是说说怎么算行,怎么才能行?

  如何的不合时宜,就是私货太多。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抱怨文人当官不高,最多一个副县级。言外之意就是我这样的“作家”怎么也得给个副厅级我才上?就你文人有才,真正在基层奋斗的人都是官僚废物?看不上当官的,自己还很想当官想要待遇,有一篇文章后面还专门打个括号,写一个“此文是在陕西省委组织部文化审美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就这篇有,其他文章都没有说明,此种心境,值得玩味。

  如何的不合时宜,就是假清高。对于政府,对于现实,心里是一百个不满意,非要冷嘲热讽一番。但是对于国外的东西,对于顶头上司贾平凹,那又是一副谄媚的样子,令人作呕。记得穆涛有个结论,是说不好的国家善于自吹自擂,比如朝鲜自大的宇宙第一,勉强还能看,说好的国家能够发现别的国家的优点,比如美国的“中国威胁论”。WTF?你是在搞笑吗? 书中专门有一部分写贾平凹的,跪舔的姿势惨不忍睹,平时“犀利”的文字不知所踪,一副被打了还高兴的奴才像,恶心。还有些李浩的书品,文人之间的互相吹捧,肉麻。

  最不合时宜的,是屁股完全歪了。一个作家文人,立场是否与政府一致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接地气,和老百姓站在一起。通篇文字,牢骚发的全是文人的酸腐气,没有一个字为老百姓写的,自私如此还敢出书,少见。

  知识分子,或者说文人,毛主席看的准,“ 他们一不会耕田,二不会做工,三不会打仗,四不会办事……只要你认得了三五千字,学会了翻字典,手中又有一个什么书,公家又给了你小米吃,你就可以摇头晃脑的读起来。书是不会走路的,也可以随便把它打开或者关起。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这比大师傅煮饭容易得多,比他杀猪更容易。你要捉猪,猪会跑,杀它,它会叫,一本书摆在桌子上,既不会跑,又不会叫,随你怎样摆布都可以。”

  摇头晃脑、摆布文字算不得什么本事,做点实事才是正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