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0: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10篇

  《带着偏见上路》是一本由金维一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一):《带着偏见上路》——感谢金维一先生

  起初知道这本书是在某个微博的书籍推荐中看到,第一眼被书名吸引住了,所以打算买回来看。买回来后我下意识的先看一下版次——因为之前有人推荐说选书的时候先看下出版版次和印刷次数,因为一般好书的话出版和印刷的次数都会比较高——天啊,1次!当时心里有点慌了,怕买到的是一本烂书。

  然而,开始看之后,便打消了我心中的顾忌。没错,这是一本好书!……《带着偏见上路》——感谢金维一先生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二):《带着偏见上路》——感谢金维一先生

  起初知道这本书是在某个微博的书籍推荐中看到,第一眼被书名吸引住了,所以打算买回来看。买回来后我下意识的先看一下版次——因为之前有人推荐说选书的时候先看下出版版次和印刷次数,因为一般好书的话出版和印刷的次数都会比较高——天啊,1次!当时心里有点慌了,怕买到的是一本烂书。

  然而,开始看之后,便打消了我心中的顾忌。没错,这是一本好书!

  “你以为曾经了解的都是真的,未曾抵达的都是美的。而真相,不仅需要亲历,更需要时间。那些曾经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过什么,掩藏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不如,带着偏见,上路去。”金先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历史实典为我们展现那些曾经的和依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

  然而不止是对于这些国家,对于一切不熟悉的事物,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见,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事物的客观事实,所谓见解更多的基于我们本身的主观意识,而客观与主观意识难免存在分歧,所以我们需要去了解它,去认识事物的真相,化解这样的偏见。

  读完平壤篇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我已经不再是读这本书前的那个愤青了。在这里,我要把扇我一嘴巴的那段话再抄一遍,虽然我已经完整地把它发到我的朋友圈了。

  感谢金维一先生!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三):如果只当是本游记,那么会得到更多。

  书里讲了十九个城市,除了倒数第二个的迈阿密。其他全部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背后的历史,这个国家的政治变动都跟这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感觉欧洲城市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各种大的教堂,建筑。给我感觉欧洲人只要一有钱就开始修教堂,据说每个地方的教堂要能容下当地所有人在大堂里做礼拜,一个小镇如果一千人,那就要能容下一千人。所有说去欧洲旅游是下车看庙 上车睡觉也不为过啊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四):五彩斑斓的世界

  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是资深记者,同时也是《蜗居》和《杜拉拉升职记》的总制片人。换作以前,我是不会把手伸向这本书的,跨界人士写的游记,更何况还是一个国内中年男子,可想而知书中一定充满古早的既定价值观。后来证明,是我带着偏见在看书。

  虽然书里不时显现作者的犀利打趣,诸如在俄罗斯篇,他说“这样的国家,也许会为了一寸土地和邻居干架,却绝不会去抢夺端午节粽子的发明权。”神出鬼没的讥讽了泡菜国,看得过瘾;又如,在俄罗斯公主坟一章中写道“进公墓还收钱,据我所知全世界也就犹太人和中国人做的出这样的事。”中年男子郁郁口气破纸而出;再如,“俄罗斯其实只有两个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其他都是乡下。”这句话让你想起什么来?请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换成北京和上海,也许你的眼前马上能活灵活现的浮现出这么个鼻孔朝天的人。

  但除了中年男子的尖酸以外,打动我的是书中由始至终的反思,与其说这是一本博君一笑的游记,不如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巡礼。从俄罗斯开始,到波兰、捷克、德国、保加利亚、朝鲜、越南、柬埔寨、美国、墨西哥。。。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这些名字似乎耳熟能详,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虽然我身处社会主义国家,但其实我对它一无所知。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揭开时历史的面纱,你以为它是现世安稳,其实面纱下早已一片狼籍,但知道一片狼籍并不是要打碎你的世界观,它只是让你知道这个世界足够复杂,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更多时候,悲剧源于固执的坚信自己是坚持正义的一方,举着正义的旗帜行不义之举。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五):八零后为什么有偏见?

  八零后为什么有偏见?

  我出生的那一年,北京天安门城楼对中外游客正式开放,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张艺谋拍出了《红高粱》,王朔有四部电影同时上映……

  很多年以后,当我把上述所有电影看了一溜够,弄清了试管婴儿是什么玩意儿,以及去过好几次天安门的时候,我知道,尽管我今天仍然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但我的内心离“社会主义”已经挺遥远了。

  对80年代末出生的一批人,对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来说,“社会主义”是个冷笑话。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从未逃出过“主义”的魔掌。每天上学要佩戴红领巾,有值日学生在校门前看守,弄丢了红领巾的混小子们天天都能在校外排起长队;为了能入共青团,每个班的学生们被分成好、中、差几个等级,一拨一拨前簇后拥地争取批准,幼小的孩子们生怕被排挤,好像入不了的都是异类……结束了小学六年的思想品德课,我们还要继续六年的政治课,因为它与语文、数学齐名,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直到现在,我闭着眼睛还能背出政治课本上的内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可如果你今天仍然这样对我说,我会说:What the fuck!!!Are you kidding me?我们早已不相信什么“主义”,因为它并未善待我们的童年,并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我们全班一起,把政治课本付之一炬了。

  这是我们的偏见之源。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已经如此不同,谁还在乎什么共同富裕呢?“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名词,我们鄙夷它,不了解它,也不愿意了解。

  但假如你想看看这份信仰最初的样子,看看它如何开花结果又走向败落,来看这本书吧,它不仅将带你游历风光,还可以使你追溯历史,甚至为那些正在逝去的时代而心酸不已。

  作者金维一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人不能超越时代而存在”我深以为然。我询问了很多经历过文革的前辈,他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固然用到了这样的词:黑暗、恐怖、压抑,但我也得到许多出乎意料的答案:大串联时免费乘火车到处玩儿,不用上学,自由是无法无天的……

  如果不是这些答案,我几乎忘记了,那个主义漫天飘扬的时代——尽管有一万种给它盖棺定论的方式——对于50、60年代出生的人,那仍旧曾是他们的童年与青春。

  :最后,我当然不是想给你泼盆冷水,这是我有史以来看得最吃力的游记,如果你对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那么自信,请在读书时随时调出维基百科。它信息量之大,足够被叫做另一个名字:《社会主义国家微型简史》。

  你,值得拥有。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六):同志,你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吗?

  记得有一阵子,都不太喜欢看游记了。无非就是拍拍风景拍拍人,秀秀美食掉书袋。其实看到最后,也还是一头雾水,对作者此行的意义不甚明了,对书中所展现的国家,更是依旧一无所知。

  后来又一发不可收拾的看了几乎林达所有的书,对这种对一国历史进行分析,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融入到书中的游记散文真是爱的深沉。在我看来,这样的作者是真正做到了且行且思。而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样的书籍,绝不会翻完之后只是脑子热乎地想要去远方吃一回街边小吃这么简单。

  《带着偏见上路》又是新大陆了,这次是社会主义国家。说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有人听见了会不屑,有人听见了会好奇,有人听见了会害怕——因为觉得神秘——的独特名词。周围似乎每个人谈论过,却又似乎从来没有摸清它到底代表了什么。因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毫无疑问,大多数人是带着偏见的。这种偏见来源于未知,并会受到来自舆论和他人言论的影响。

  而我是真的对这世上曾经出现过和现在依旧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好奇的,我想着总不能一直就这么带着偏见去看待它们,而现在又没办法亲自走出去看一看,我还是只能读一读能让我产生探知欲望和自我反思的书了。

  ‘主义’已经不再是辨识敌我、区分世界的标准,那个时代已经远去。让我们重新上路吧!天涯若比邻,四海皆兄弟,你永远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最出乎意料的感动,就像那个深夜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空旷的机场,边检人员翻开我的中国护照,用中文对疲惫的我说了一声:“同志。”我顿时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在国内,已经有七八年没人这么叫过我了。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七):19个城市百科全书

  书的副标题是:时代远去,重新上路,看看那些曾经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过什么,掩藏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这可能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全书主要记录了19个曾经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城市,我得承认这是一本非常长知识的书,没有腰封,字很小,密度也很大,厚实,实在的一本书。内容非常全面,把19个城市的历史、现状、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语言、艺术等等都涉及到了,就好像19个城市百科全书。每个城市的每个重点都有精美的插图。我非常敬佩作者,我觉得写这本书真的需要非常多的知识、阅历、文化、研究。需要非常多的积累。这本书里的知识多到需要像课本一样慢慢读,才能记住。

  这本书你甚至可以当旅游攻略用,把每个城市的特点,值得看的地方都涉及到了,看完了这本书再去旅行,我想你不会错过书里这些城市的风景和值得去的地方。

  让我最长知识的是莫斯科的“公主坟”,新圣女修道院和公墓,里面有很多的人物,作者把这些墓碑概括为苏俄风云激荡的百年名人录,是俄罗斯浩荡历史长河的缩影。看书的时候一直在不停的查这些人名的生平。看那些墓碑的照片,不得不说中外文化的不一样,不像国内的公墓整齐划一,而是各式各样的雕塑,就像作者写的小标题“他们让所有墓志铭显得苍白累赘。”

  唯一不是太满意的,是没有什么注释,也可能是我学识太浅了,很多知识都不太了解,查了很多资料。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八):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是一本旅行的路书,也是一本历史书。特别是对东欧,前苏联,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去这些国家旅行,这本书绝对有帮助。还帮你了解这些年了在这些前社会主义阵营中发生的变革或变化,揭示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

  是一本旅行的路书,也是一本历史书。特别是对东欧,前苏联,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去这些国家旅行,这本书绝对有帮助。还帮你了解这些年了在这些前社会主义阵营中发生的变革或变化,揭示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

  是一本旅行的路书,也是一本历史书。特别是对东欧,前苏联,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去这些国家旅行,这本书绝对有帮助。还帮你了解这些年了在这些前社会主义阵营中发生的变革或变化,揭示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九):没有偏见的“偏见之旅”

  “常常有人问我,哪个国家最好。如果是最适合谋生的国家,我会选择美国;如果是最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会选择意大利;如果是汇集最多国际美食的国家,我会选择日本;如果是问美女最多的国家,容我下一本书告诉你……

  可是,如果问我最有亲切感的国家,我会回答说:所有曾经和依然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了美苏冷战时期,同时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国家的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局势。《带着偏见上路》这本书,着眼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用现代的脚步走过历史中的曾经。这不只是一段跨越国境的旅行,更是一段跨越意识形态的政治历史人文之旅。

  动人的风景在眼前摇曳,沉重的历史却在背后氤氲。作者写莫斯科写克里姆林宫,“昔日沙皇的宫殿,红色苏联的中枢,今天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府,无疑是这个神秘国家最神秘的地方”。陈列珍宝的兵器博物馆,造型各异、气势非凡的教堂群落,一幕幕、一座座地揭开神秘的面纱,在读者面前流光溢彩、绽放光芒。然而这幢幢的辉煌建筑里,却多得是“太阳晒不到的房间”。伊凡雷帝的奢靡与暴政,斯大林若神般的个人崇拜,赫鲁晓夫的阴谋戏法,戈尔巴乔夫的软禁与倒台悲剧。沙皇走了,布尔什维克来了,苏联散了,俄罗斯崛起了,政权的更迭带不走的是宫殿的华丽,幽深的红墙记录着时代的光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苍穹遥遥。

  作者“带着偏见上路”,这种“偏见”其实是世人对占绝少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家的偏见。这段旅程正是基于此来揭开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纱,不主动褒扬亦不可以贬损,公正客观,不偏不倚,既赞扬其积极正向的一面,也不避讳曾经存在的重大错误,把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实这才是最没有偏见的视线。

  《带着偏见上路》读后感(十):破解内心地图上的角落

  1

  这个世界存在角落吗?

  在看这本《带着偏见上路》之前,我自认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然而在我的脑子里有,有一些地方是不想去的。

  这些地点称为在我心中那张世界地图上的“角落”。

  更准确地说,“角落”就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去的地方。

  一年去国外一次,一生又能抵达多少个地方?

  选择了巴黎,就不会去阿尔及尔。

  选择了纽约,就不会去乌克兰。

  角落……它们,曾被我抛弃了。

  对不起。

  2

  去旅行的时候,都看什么呢?

  粗浅的我只想看看当地人的生活。

  看生活,我会看大家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在哪里吃饭,去哪里买菜,在什么样的小店里淘东西,书店和画店多么……

  发现了吗?

  我坐了很久的飞机,去呼吸另一个地方的空气,吃另一个地方的饮食,听另一种陌生的语言。

  体会到的生活,是由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共同构造出的生活。

  经济与文化,又是在国家体制的大框架下,静静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映入旅行者眼中的风景。

  在路上,我一直一直问自己:

  眼睛看到的风景美丽吗?

  你满意吗?

  3

  旅行还是一件奢侈品。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很多产品说明书一样的旅行书、广告书,受到很读很多人的喜欢。

  旅行成为这样一个公式:旅行=钱+行走=快乐。

  如果花了钱,走了路,得不到快乐,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旅行呢?

  老子是消费者,这个世界要给老子一个公平的交易。

  所以,内心的世界地图里,是有“角落”的。这些“角落”是会让我怀疑——这些地方值得我去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

  因为这些地方似乎在一些方面让旅行者感觉“落后”。

  4

  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敲打点——带着偏见上路。

  这份“偏见”来自于国家体制。

  作者是正话反说。

  正是因为有了偏见,世界有了角落。有了角落便有了被遗忘的地方。

  作者细细地讲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风采。

  不需要去讲每一个国家的模样。

  翻开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内心的那张世界地图上,不再有角落,也不再有偏见。

  ------------------------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

  ook-lif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