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6 05: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经典读后感10篇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是一本由郎咸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一):《改革如何再出发》:危机发于人心

  首先讲点题外话。

  众所周知,“井田”乃西周时的土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谓井田,井乃灌溉单位,八家共用一井。一井之地,即一口井可灌溉之地。在其上画九宫格,中间一亩为公田,众人共同打理,其余土地每人一块自主打理。井田制在当时适应生产力需要,促进了社会发展稳定

  然而井田制很快便崩溃了,中国的土地制度也在两千年间经历了许多变革,却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方案

  那么井田制是怎样崩溃的呢?

  在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中,宾四先生总结原因有三:农民多耕少报,控少田岸;人多地狭;生产力之变化。人地矛盾常规问题,生产力变化乃时代轨迹,其实都无法避免。而“摧毁”井田的直接原因,其实是“控少田岸”。

  何谓“控少田岸”?井田被划分时,往往以人为的隆起为界,曰“田岸”。这一部分属于公共地带,是不属于任何人家的。然而渐渐人们为了可以多产多收,“自主地”将这一部分也加以利用,于是便导致了各家边界模糊产生纠纷。而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控田岸”侵占公田,其危害更不必说。于是随着鲁国季孙氏掌权时颁布了“初税亩”的法令,井田制开始瓦解。

  春秋时的人们是很简单的,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也很简单。但“简单的统治方式”遇上“简单的贪婪”,势必会造成危机,产生“倒逼改革”的局面

  这本《改革如何再出发》,是郎咸平先生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措施及当下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深度理解与剖析。延续了“郎氏风格”,本书依旧以戏谑调侃语言承载环环相扣逻辑分析独到理智中又不乏关切,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公共学者”应该具备的“公共价值”。

  本书大体上可以看做由两大主题构成,先写由危机倒逼的改革措施之用意,旨在让公众理解中央政府意图。而另一部分则是深度剖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看似都是老生常谈,但在郎咸平的书中,这些讨论拥有很多学者不具备的新意诚意

  针对改革内容的分析,郎咸平的观点是希望公众可以给改革“更多的时间”。一个体长久以来积累下的弊病,想要在朝夕之间得到革除不仅是天方夜谭类似尝试可能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在一个颇具竞争力的大方向下,尝试以局部化,渐进式的推进,实现危机的解决。在“危机倒逼”之下,这种方式的改革最为合理,却需要勇气,因为它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原本的危机,还包括在此进程失去耐心民众持续施加的压力

  为何要强调民众在改革中的位置实在是由于危机源于人心,而前进和繁荣的可能,也同样在民众身上。所有决策出发点,都是处于积极目的,然而决定推广质量变数,也只可能发生在人心之上。在本书的后半部分,郎咸平着重分析了危机的根源,让我们看清了事实所在

  在对改革表达充分肯定同时,郎咸平也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对于大众,这样的出版物是值得一读的,毕竟我们所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以更理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二):三中全会的精神灵

  三中全会的精神灵魂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是意个经济热点频发之年。

  郎咸平说,“头疼医头”头更疼,改革需要大手笔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中在其封面这样写到。而目前这本《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出发》,确实另外一个重点: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如何被三中全会改变

  十八大报告中写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民族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前进的道路上。这点是我们感同身受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百姓福与生态美成了改革的主旨。这些无不让我们领略到改革的魅力

  学者的审视角度,提出:改革再出发,需要第一,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第二,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并且清醒的指出改革必然遇到的五大阻力:第一,中层官僚集团,第二,拥有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第三,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业利益集团,第四,地方保护主义,第五,僵化过时法律法规

  改革如何再出发?作为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以及理论来说明。从中国足球教育部减负令,从奶粉到二胎化,看到一个学者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一种审视精准思考维度,是一种有别人大众的观点的传播,值得相关专业人士阅读,更为重要的是值得当今改革者思索:改革的灵魂在哪里?我想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灵魂吧-给别人思考,改革的灵魂在于搞清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三):倾听郎咸平述说改革如何再出发

  近几年来郎咸平教授和东方出版社合作,频频推出大作,继2012年推出《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边缘》,2013年出版了《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今年一月份趁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之际,推出了这本最新力作——《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在这本书中,郎教授深入阐释了他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认识,并借助于相关的民生议题反思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

  ***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对于“倒逼改革”的说法,在郎咸平看来,就是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着危机问题。郎教授把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概括为三大危机:滞胀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和腐败危机。

  面对这些危机应该怎么办?郎咸平通过仔细研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得出了如下结论:《决定》试图通过“五板斧”削弱政府的权力来一一化解这三大危机。如何化解这些危机呢?第一板斧是禁止政府一般性投资支出;第二板斧是建立财政预算;第三板斧是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第四板斧是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关系,不能随意乱支出;最后第五板斧是司法独立,就是对前面所有的危机进行一个独立司法的复核和制服。这些具体的化解策略,郎教授在这本书的第四章《改革再出发:我所理解的三中全会》中做了比较系统地论述,而且郎教授借助于四个图表,对此进行了形象化的讲述,这些图表生动直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本书中,郎咸平教授探讨了改革的焦点问题,他认为应该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经济。在这本书中,郎教授重点讨论了物价上涨、食品安全、看病难看病贵、空气污染房产税、户籍制度改革、延迟退休等七个老百姓关心的民生话题。借助这些民生话题,郎教授探讨了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问题,而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被郎教授解读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两大灵魂。

  在这本书中,郎咸平明确指出了他认为这次改革首先会遇到的五大阻力:中层官僚集团、拥有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业利益集团、地方保护主义、僵化过时的法律法规。而要化解这五大阻力,必须有强而有力的垂直统一的权力体系,而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集中权力、强势推进改革的必要的组织保障。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四):有那么点惊慌的说

  几年前,郎咸平进入公众的视野,拜了大众媒体所赐,如若不然,郎教授就算视角独特言辞犀利,也不过是香港的一个教授,他所说的那些,可能也只能在教堂有限的传播给自己学生。就在几年前,我还曾经下载了一些他的讲话资料,可以这么说,郎教授所言,真是让人胆战心惊啊。难得的是,其中有一些,在时间的洗涤下,渐渐显露出真相面目。有人觉得他预言真神啊,不过,从学术的角度上来看,只能说他是基于科学扎实研究

  这本《改革如何再出发》,起初想读不过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过,捧读之后,难以释怀,发现其实和工作上我所要用的那些真的是想去甚远。时隔几年再读郎咸平的文字,居然还是触目惊心,心惊胆寒。虽然,很多人和我说,这本书,其实也不过是攒观点罢了。不过,郎教授也在书里老实交代了,所谓的他写的书,也是一个团队智慧结晶。我个人认为,如果经常看他的专题节目,比如《财经郎眼》什么的,其实也没必要看这本书了,看起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挂钩,实则是现当下最热点的问题,当然了,改革,也正是这些提到的方方面面。比如,食品安全、物价、养老、教育、医改。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会浏览下报纸或者内部刊物,之前因为并不太关注所谓的“四万亿”。关注之下才发现,学者的关注点也正是当下政府的关注点,比如“钱荒”。这件事,当然媒体不会去过度宣传,很可能还往下压制,但是,当我们普通人都去关注这样一件事的时候,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压力,是自下而上的压力。当然,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谁也不希望,政府是在压力之下去解决问题,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郎教授所说的“倒逼改革”——这个大概不是他提出来的。

  正是因为这样,突然有天我的支付宝支付不了的时候,我会产生恐慌。用郎教授的理论而言,我们的钱存在银行里,一年还要损失10.25%的本金。私下我们曾经算过这样的一笔账,算下来,一万块钱存在银行扣掉各种收学费啊年金什么的存成活期的,一年能赚一块钱。没想到还是失算了,不但不赚还赔了,因为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所以现在年轻人选择余额宝,不过从大形势来看,余额宝并不完善,各种从上层而来的批评肆虐,给普通百姓的感觉就是——不安全。既然“钱荒”存在过,那么,总感觉钱存在哪都不安全。然后在加上,郎教授所说的可能征收遗产税啊,养老的亏空导致“以房养老”……总而言之,绝望的一笔啊。

  十八届三中全是我们的希望吗?不知道,事实上,我无比清醒的是,作为一名屁民,其实知道的多或者少,就现阶段来说,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就我们的国家而言,泱泱大国,而且是个几千年的国家,没有一些痼疾那是不正常的啊。对于微观的每一个人而言,其实,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能够住的起房吃的起饭,也许就是最基本的幸福了。

  改革毕竟不是短效的,马上就可以看到实效的。对于未来,我们拭目以待,毕竟还要生活下去,希望总是好的。(貌似我悲观了)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五):民生教授

  一直以来,对郎咸平都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情,因为我先天的认为学者应该是孑然独立于月下,埋头乐作,而若有粉丝要来拜访,则该如钱钟书般说:你觉得这个鸡蛋好吃,你会因此去拜访下蛋的母鸡吗?

  可是郎咸平,不是这样低调的学者,虽然他的书每本都很好看特别通俗易懂,但我却执拗地认为,他不过是经济学界的于丹而已,对于我们这种不懂经济的人,看看他的书会看下去,可是对于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会觉得他的小说垃圾。这就如同看过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的我读于丹的《论语心得》,只觉得是唬小学生的。

  直到最近这一年,读多了经济学家的书,我开始对郎咸平改观。如果经济学家不能让自己的理论给社会造成正面的影响,那经济学家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

  郎咸平对社会各界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住房,医疗,产业链问题一直都是非常关注的,在这本书里,他就像我们电视里看到的那个他一样,唾沫四溅地一泻千里。(这是他的书最大的优点,看起来完全没有障碍感)

  虽然很多数据,他说是由他的研发团队得来,但是我们这种平头小百姓又没法验证的了。因此,我看这本书,更多的是对他的那种关注社会的知识愤青的那种态度所感动。

  在这本书里,他对紧扣热点,将百姓在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热点事件一一分析来:中国足球、房价新政、医改和教改,打车难,房产税和遗产税,上海自贸区,中美物价,以房养老,奶粉转基因,二胎政策等老百姓最最关心的问题,郎咸平都做了最精辟的解读。

  他提到之所以在在中国做事难,做人难,过日子更是难。恰恰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问题错综复杂,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些问题看来都是些很简单,却又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干部不聪明、不能干,而是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奉行的原则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来不去想怎么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本质的问题。

  同时,郎咸平也大力赞扬了三中全会,只是这赞歌是否真的能有好的回响,得等待时间来取验证了。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六):挺精彩的

  郎咸平 改革如何再出发 读书笔记

  1.从铁路货运量看国家经济,因为铁路货运是最便宜的。

  2.腐败贪污的形式之一是通过支出,趁机腐败。刘志军就是这个手段,大力建造铁路,从中贪腐。

  审批式贪腐,刘铁男代表,下级的贿赂。

  形式之三,卖官鬻爵。

  3.习的改革已经触及官僚集团、国企集团、银行集团三大利益集团。

  4.中国保险业问题很大,靠传销式销售,保费高,收益不高。保险业也不靠保险业务挣钱,靠证券、资管等其他业务挣钱。银行与保险业的问题,都是垄断造成的。

  5.目前我国遗产税起征点是80万,起不到社会公平,是剥削穷人。美国起征点是3000万左右。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七):质疑郎咸平新书存代笔人 影子写手现象普遍

  据内部人披露,郎咸平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新书全部是和老郎(圈内对郎咸平的称呼)有合作关系的名为的极视公司组织的一批写手所著,报道指出,“影子写手”代笔的例子并不少见。1957年,还是参议员的肯尼迪凭借《信仰在风中飘扬》荣获普利斯奖。对于此书原作者身份的质疑也持续了数十年。直到2008年,长期担任肯尼迪助手和发言稿撰写人的泰德·索伦森在自传中称自己写了大部分章节的初稿。

  为什么那么多名人都喜欢找人代笔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写书实在是太耗时太难了。

  纽约代笔公司“曼哈顿文学”的董事长马克·苏利文称,代写一本书起价1.5万美元。另一家代笔公司的老板凯文·安德森称,如果是顶级“影子写手”代笔,或者是名人畅销书的代笔人,报酬则为50万美元。

  但两位业内人士都认为,“影子写手”是署名者的翻译或者呈现者,书的思想和理念还是来源于署名者。这样署名者可以名利双收。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八):敢说敢言真本色——读郎咸平《改革如何再出发》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郎咸平的书,之前就听说过《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这本畅销书,当时是看到一位朋友在读,简单翻了翻,觉得这个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是不是为了卖书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直到看到这本书,我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中国人对国家(大陆)的热爱,对同胞(百姓)的怜悯。作者曾在“财经郎眼”节目中谈过自己的态度,搞经济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藏富于民,只有这样国家、社会、公民才能在不同维度上趋于“好”——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我们这个体制,和谐、一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在党报党刊一片和谐响应声中,有这样一种冷静的一针见血、直指病根的声音,有这样一个体恤百姓、以万民福祉为己任的智者大声疾呼,让人不禁收起盲目乐观、沾沾自喜的所谓民族“自豪感”,冷静审视当今一切。而这位智者并不抄起手来冷眼旁观,而是以一种稳、准、狠的态度,为当今改革开出标本兼治的苦口良药。书中有些话,读起来让人冷汗暗滴,心里忍不住嘀咕一句“真敢说啊”。转而又为他的苦口诤言而肃然起敬。一个香港的学者,如果不是真的以民生福祉为己任,以社会和谐幸福为己任,以实现理想大同为己任,完全可以轻轻松松教教书、写写论文,何必为大陆的经济、改革、社会那些麻烦事儿操碎心、磨破嘴。

  我们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虽然已经富裕起来,但是在改革的荆棘路上还稚嫩地像个摸索爬行的婴孩,而且现在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究竟走向何方,也许这本书能用朴实的“大白话”从一些角度铺陈开来,引发思考,起码能让你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学会思辨,学会独立思考。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九):郎眼看改革

  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一向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言辞迎得众多的粉丝和追随者,我也算其中一个,他的书,数据详实、案例丰富,话题涵盖了财经领域的方方面面:房产、股票、汇率、银行、物价、保险、企业等等。他的声音顺民心,得民意,他是一个不畏权贵、敢说真话、为广大老百姓说话的独立学者。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国已经探索了35年的“改革开放”之路,这届“习李新政”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引起了全国及全世界人民的热切关注。这次一向直言不讳、以“危机论”著称的郎咸平一反常态,首次正面评价了本届政府为推进改革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成效,对改革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说:“作为一个中立而且负责任的学者,对于政府正确的经济决策我当然给予肯定。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必须给予正面评价。”

  郎咸平把这次改革理解为“危机倒逼的改革”,并把它概括为三大危机:滞胀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和腐败危机。滞胀即经济停滞发展并伴有通货膨胀,全世界30年来主要国家当中只有我们国家进入了可怕的滞胀。改革必定会触及官僚集团、国有利益集团和银行利益集团等三大利益集团。本届政府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集中权力,形成自上而下强有力的垂直统一的权力体系,来化解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五大阻力:中层官僚集团、拥有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官商勾结垄断行业利益集团、地方保护主义、僵化过时的法律法规。

  在这本书中,郎咸平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发点,他涉及的话题范围更广,内容更多:为什么打车又难又贵、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不合理的房产税、物价为什么这么高……,并对中国足、医改、教育、奶粉、转基因、二胎等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而非财经类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和解读,使我们更加清醒理性的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社会问题,语言兼顾通俗化和专业化,为读者奉上的一道丰盛、美味的大餐,供读者细细品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期待着我们深爱的祖国在新一波改革后发展更强劲,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献计献策,参与改革的大潮中,期待全国人民在这一轮改革后生活更美好,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读后感(十):改革再出发关键选对路

  改革再出发关键选对路

  ——读《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

  十年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流弊,引发了围绕国企产权改革的激烈论战,“郎旋风”由此走进内地民众视野,虽然他的观点不算主流,但并不妨碍他逐渐成为大众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一。

  郎咸平最新推出的《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一书,重点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三大危机”:滞胀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和腐败危机,正是这“三大危机”倒逼国家改革。而为了一一化解这“三大危机”即三个骨牌效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耍出“五板斧”:禁止政府一般性投资支出;建立财政预算;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关系,不能随意乱支出;司法独立。通过这“五板斧”削弱政府权力,砍出改革路线图,直接挑战官僚集团、国企利益集团和银行利益集团三大既得利益集团。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有两大精神灵魂: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从而正面评价了本届政府为推进改革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成效。

  同时,他对本届政府推出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改革思路有肯定也有批评,特别是对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的改革感到沮丧和无奈。他认为改革再出发必然会遭遇五大阻力:中层官僚集团、拥有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业利益集团、地方保护主义、僵化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化解这五大阻力只有建立强而有力的垂直统一的权力体系,即加强中央集权。

  郎咸平的视角认准度非常高,直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特别是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发生的很多问题,已经印证了他书中一些观点的正确性。比如地方债务危机连带的银行危机,直接带来了杭州、常州等城市的房价暴跌现象。而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业利益集团为了阻碍改革再出发,不是柔性抵抗改革,就是依靠行政力量直接对民企竞争进行反制。“三桶油”为了顺应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国企改革,只是拿出利润率最低的下游销售板块向社会和民营资本开放,并不会对他们所处的垄断地位造成任何冲击,最多只是他们的垄断大蛋糕切下一小块分给民营资本,而且还是经济实力够强大的垄断民营资本。更为严重的是,银行对于私企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市场扩张势头,打着合法、安全的旗号,依赖行政力量不断反制,不仅降低支付宝的支付额度,而且四大银行联手对支付宝快捷支付动刀,减少或关系快捷支付接口,牺牲消费者利益。

  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在分配和博弈的过程,改革再出发,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是否选对路、走对路。如果说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告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起航,那么30多年过去,中国已经积累了很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标志着“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时代已经逐渐成为过去,理性改革时代正在到来,改革必须坚定的选对路子,不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改革再出发,能否取得成功,如何再出发,关键就是选择对的、正确的,最高决策层应当考虑郎咸平等非主流思想学派学者的观点。

  第一,提高银行利率,抑制通货膨胀率。第二,推动税制改革,大减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活力,为老百姓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三,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该是市场的交还给市场,该是社会的交还给社会,推动司法独立,下放政府权力,压缩政府权力,预防和控制支出式腐败、审批式腐败和卖官鬻爵式腐败。第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体制和政企不分体制,扩大市场空间。不管是像“三桶油”这样的垄断型国企,还是像格力这样的竞争型国企,都应该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之上,逐步走上民营化道路。第五,转变领导干部考核标准,彻底铲除地方政府的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运动和搞开发区招商引资式经济发展策略,让经济发展思路回归健康良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