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二非死不可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老二非死不可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9 05: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二非死不可经典读后感10篇

  《老二非死不可》是一本由方三文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的碎片思考

  如题目所写,本书分为投资商业互联网三个部分,主要来自于2010-2012年间作者发表与雪球、i美股及好运money+杂志的文章。主要是对当时发生事件的碎片化思考。

  对于投资的小白,对本书大部分的文章可能需要真正有了投资或商业等实践之后,才能真正有资格评价,所以目前还无法评论在这三个方面见解。对我来说,看完这本书对投资有了模糊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算是有了一个启蒙,顺便可以推测一下身朋友炒股浅尝辄止可能的原因

  投资不是自以为是的,坐在电脑前面掐指一算或是一拍脑袋随便决定的,这种赌博方式必定不会以好的结果而结尾,选择了一个公司要从各个角度,方面去了解考察,我对作者在购买比亚迪前后的考察记忆深刻,他不光关注企业行业信息、公司的动态及其他方面,还会去比亚迪的4s店与销售、经销商了解产品反馈、经销商的反馈来衡量到底产品市场表现如何,未来是否会有发展前景。也许,对于入门者来说,花更多的心思精力去了解更多你购买的企业,对自己的钱负责,这才是可以持续走下去的基本条件

  顺带着去作者创建的雪球浏览一番,这个专业分享社区里有很多大牛值得学习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二):结合雪球的成功更能理解作者的深刻思考

  评价:

  优点:内行人谈投资、商业、互联网,都有值得推荐观点,结合雪球的成功更能理解作者的深刻思考。先做用户需求,盈利模式放一边;互联网公司的护城河在哪里;互联网2.0如何做产品……

  缺点:多篇核心观点重复过多,比如做空、股市注册制

  摘录:

  拉不低的成本

  2014-02-16 18:05:10

  补仓不是问题,但千万不要仅仅为了「拉低成本」补仓,而是要反思,购买决策理由是否足够充分

  波段操作:不可能完成任务

  2014-02-16 18:19:59

  「波段操作」「高抛低吸」源于人的自大贪婪,认为自己能准确预测短期股价,想赚到所有价格波动产生的价差。但我认为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准确预测短期股价,那简直是股神才能完成的任务,我见过偶尔预测准的(也许是押大小押中的),但没有见过一个始终能预测准的。

  盈利模式一点都不重要

  2013-01-01 17:11:13

  一般来说,只有没有用户的盈利模式,没有卖不了钱的用户。所以,用户需求和产品型态比盈利模式更重要。

  iPad是传统媒体救星吗?错,是克星!

  2013-01-01 17:13:32

  传统媒体的价值核心在于媒体的定位和型态,而不是一篇篇独立稿子,稿子只是组成这个定位和型态的零件

  更多碎片

  2013-01-01 17:21:50

  优秀的企业都有其相通之处:1. 满足用户尚未自觉的需求。2. 价值链重组,通过给用户创造价值来获取一部分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合理的旧价值链会形成降维攻击,这就是所谓「破坏性创新」或者「颠覆」。

  2013-01-01 17:26:30

  「线上教育应该假设学习者有自我学习的动力」,说到点子上了。通常人是没有这个动力的,所以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景课程设置,来强迫自己学习。

  多看笔记 来自多看阅读 for Kindle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三):碎片化思考的碎片化读后感

  本书分为三部分,如同其副标题所述:投资、商业、互联网。但也可看做两部分,其一是投资,其二是商业及互联网。“商业”这部分也大部分是讲互联网行业的事情

  不是长篇大论,没有无比清晰结构论述。而是随笔集锦,是碎片化思考,但读完后也能产生一些共鸣。如同每篇短文后的雪球用户评论一样,其观点可以探讨。碎片式的读书笔记,也带来了evernote,有道云笔记的机遇。因为作者在投资及互联网行业都有很资深的经历,短文中都是谈自己的操作及看法,没有说教感觉,值得信赖参考

  关于投资,可以感觉到作者是一位相当理性投资者。他强调价值投资,列了一些要点,可以作为参考,这里不赘述。关于互联网产品,我总结下就是先不要管是否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要看有没有高频次互动的较为独特功能点。老二非死不可谈的是巨头,但狭缝中依然有可差异化的小而美的生存空间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四):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

  所谓的“碎片化思考”,无非就是偶尔脑袋里灵光一闪的瞬间。正如书中所提到,整个社会早已经不是一个树型目录了,而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碎片化丛林了。这在互联网行业尤为明显,在拥有旺盛市场和商业前景的领域早就被可怕垄断者占据了,新兴者的场地唯有不断细化的碎片化领域,在这些领域里的创新才是关键。然而这种创新大多不是来源于对全行业的统筹与评价,而更多地来源行业相关者的灵光一现的智慧。《老二非死不可》这本书几乎全部是方三文先生对于商业和互联网行业的碎片化思考。在我看来,互联网行业更为需要这种不断累积的碎片化思考,才能最终滚起雪球。

  方三文先生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一位投资者,也是雪球网的创始人。正因为这些经历,他对于互联网行业有着独特的眼光,虽然他的看法不可全盘接受,但足以发人深思书名为《老二非死不可》,这也是方先生的核心思想,互联网行业的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使得老大很容易达到具有统治力的垄断地位。虽然并非所有的“老二”都难以生存,但是达不到垄断地位的他们大多数前途堪忧。毫无疑问现有规模下的垄断者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但是新兴者就没有机会和空间了么?当然不是。这个行业依然是创业者乐土,既然老二那么难混,为什么不力争做个老大呢?

  在方先生看来,一个产品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关键在于它能否更深入地挖掘用户的需求,在更加细分、更加碎片的领域里找到用户的想法。现有的产品功能已经足够丰富,但其实用户的时间也更加碎片化了,他们的要求往往需要开发者们创造更加细致、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快捷的产品。在传统垄断者的脚下其实压抑着更多的用户需求和创新目标,用户的需求永无止境,互联网产品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唯有创造了价值才能收获回报。在某些方面,新兴的公司或许更加具有创造力、更加具有冒险精神,也更可能成功,更可能做成“老大”。

  最后分享一句书中令我印象极深的一句话:一般来说,只有没有用户的盈利模式,没有买不了钱的用户。

  --凯凯 20140125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五):从碎片中时时寻找机遇

  对于投资,我一直心怀敬畏。炒股看似涉及面极广,如何寻找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如何对行业等基本面作出分析?上要了解国家政策,下要关心身边动向,甚至散户们对于股市的狂热恐惧的从众心理也要囊括在内。芒格说,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方三文也说,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低的价格,什么是好的公司,那么,你应该可能放弃资本市场上获利的想法。

  看到这里,多少觉得有点泄气,但股民们仍前赴后继,造成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还是投机的心理居多,看的不是股票本身的价值,而是赌有下一个傻子以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上买走股票。就算买到的是只好股票,还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震荡,不然只能空等股票涨起来后酸溜溜地对别人说,我之前也买过这只股!所谓的波段操作毫无意义,要么跌到坑里,要么看着一路高位望洋兴叹

  作为还在投资门槛上向内张望的愣头青,本书对我的帮助比较有限。书中集合了作者在各个投资社区发表的精华帖集合,包括网友及其本人的复盘,其中分享了不少投资策略、应避免的心理误区,以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不乏有趣而实用的观点,但较为零碎分散,有些方面阐述的观点易懂,但对实际的操作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微言大义;另外一些信息则有些艰涩,诸如对公司的E的探讨,直让我看得一头雾水。

  但有些观点仍让人有所启发,如何了解投资的公司?一提到了解公司管理层,就觉遥不可及,但作者提出从CEO的微博或其他社交平台有的放矢地了解他对企业和行业的看法,从信息碎片中掌握有效的观点。这种突破平常思考局限的方式很有趣,利用当下的网络交流平台以及信息爆炸特点,抓住关键的点,即从司空见惯事物中寻找能为自己服务要素,这也与本书的标题不谋而合,从碎片中时时寻找机遇。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六):投机还是投资

  我们平时常说“玩股票”,这里的“玩”字就很有韵味了。你到底是将这个股票是当成是钱财快入快出的道具还是长远增值的目的?这就是投机与投资之间的区别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无办法对股票的价格进行预测,鉴于中国大陆股票的政策,相信大部分都希望股票一直都涨,但往往都是你买入它就跌,你卖出它就涨,屡试屡灵。于是你开始相信价值投资,学着看财报,学着分析公司行业,因为公司行业的不同导致你要涉猎的知识面暴增。你在网站论坛上跟其他股民谈笑风生恰似专家教授,谈论中国股市正在谷底即将迎来牛市。孰不知第二天绿油油一片。你每时每刻都看着自选股里那些数字变动,跌一分你就心揪不已,涨一分就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出。于是日复一日的如此搬弄,到头来你得到了什么?

  看到身边的人有的几年握住一只股票赚了不少,也看到有的一周资金翻倍,于是你内心又心痒痒的,到底是像 A 那样呢还是 B 那样呢?

  所以,你是投机还是投资呢?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七):说通了说对了和说中了

  初识雪球,再识方三文,始读《老二非死不可》。

  “雪球大佬早期的零碎语录”,这是刚打开时的第一眼猜想。现在是2015年5月,而大多数文章写于2010-2011前后,四五年时间放在风卷残云的互联网行业就是一个时代的跨度。可惊喜的是,呵,读时竟看不出那个gap留下的褶皱,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大原因,里面那时很多的“臆想”已成真,成为现时嘹亮的主音。

  先说说雪球吧,其实也就去年年末开始使用,算“半新用户”吧。顶着股市小韭菜帽子,没事就上去逛一圈,在各大V交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投资所好。还是受德艺双馨的辛巴老师影响最深,因此在投资时不断告诫自己:不要频繁操作;不要相信自己真能“高抛低吸”;不要做大多数人;做那个傻傻的价值投资者……虽然还是常常忍不住,可至少打一开始,我自认为雪球帮我立下了正确的投资观,剩下的,就像书里说的,靠自己悟和实践了吧。

  这本书与我的投资观类似,所以气味相投。总体感觉:说通了+说对了+说中了。

  一、 有些投资观点之前自己就认可并追随,但说实话没想明白,书里说通了。

  比如:“高抛低吸”。

  “「高抛低吸」操作,有一个理论预设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股价会在一个「箱体」内波动,这样如果在高低极限之间买卖,就能赚到「波段」利润。 但是:从长期来看,股价不可能永远在一个箱体内,它总是要突破,要么向上,要么向下;另一方面,我们基本不太可能准确地知道它什么时候突破。这样的话,一旦向上突破,就是踏空;一旦向下突破,就是套牢。这就是高抛低吸的通常命运,以NB始,以BS终。”

  二、 一些经历告诉我,书中所说情况属实。

  比如,书中说到了国内外上市过程中,各方机构所扮演的角色的迥异。之前参与过企业香港上市的筹办工作,期间投行大力协助自不用说,联交所虽一波波的question不少,但均出自专业立场,只要专业上说服,聆讯、过审自不用说。再看看国内长长的待审批队伍,呵呵。

  “即使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也还有很多企业会到境外上市,原因为可能是企业的境外投资结构,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过程、感受和隐性成本。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中国难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还要承担数额不菲的额外成本。而选择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国部分审批环节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为它服务的。”

  三、 作为非互联网从业的普通消费者,感觉移动互联的浪潮是近两三年才风起云涌的。但书中对该风向的大胆前瞻已显然成为现实。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模式,就是:一个有地理位置定位、微支付、用户评价功能的账号。搜索是web时代商业模式的一朵奇葩。下一朵奇葩应该是移动-社交-电子商务这三种东西杂交出来的。”

  这不正是微信现在做的事么?

  恩,近期读的和投资相关书籍中的小惊喜。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八):雪球理论的基础是否还存在呢?

  作者搞的那个雪球社交平台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既然叫雪球,应该是取乎巴菲特那本著名的《滚雪球》传记,而作者表现出的种种投资理念,也是典型的“雪球理论”,或者通俗说就是“价值投资理论”。

  全书分为2个部分,1个讲投资,1个讲商业,商业中还专门有分章节说互联网的,关于商业不多说什么了,核心的观点就是“老二非死不可”,而且鼓励资本投资只能有老大生存而老二老三都会死的某些互联网领域,因为那才是价值投资的护城河,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互联网章节里有篇专门说“不做微博会死”,说任何网站都必须植入微博式的交互功能,否则会“死”,我倒不这么看,原因2个:1个是微博还没搞出啥模式,微信就已经成老大了,现在讨论微博太那个点了,而且还遇到大V某某蛮子的事情,舆情已变,彻底烂掉了;2个是交互功能并非某些垂直网站的核心,如果大搞会不伦不类,如果小搞目前的评论功能也足以完成。核心并不是做不做交互,而是有没有办法在客户日常的习惯性终端处做呈现并植入,比如手机端这些,做了吗?否则,做再好,也会被其他的端口给抢过去,时间太宝贵啊,亲们!互联网这玩意,变化太快了,虽然本人以前从事这块很久,但最不愿谈的就是这个,接下去聊聊作者关于投资的心得:

  1:作者肯定是一个在美国有过求学或工作经历的人,时间不低于3年,为啥这么判断(我对方三文可是一点都不了解,仅为猜测)?作者对于资本市场中的工具有着近乎学院派的阐述与好感,大家可以去看《做空那些事》,《马化腾给我们上了一堂金融课》,《对赌有理,做空无罪》,《金融危机永远无法避免》这几篇,作者能这么超然于物外的对这些纯工具的东西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让我比较吃惊,按理说,这些话倒像是商学院里的教授对土豪上课时说的话,呵呵,而这些东西如果不在美国接受正统的3年以上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基本是理解不了的,也说不出的,至于是好是坏,自有公论。

  2:作者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比较“股市化”,怎么理解呢?大家可以去看《美国会率先复苏,中国会二次探底》,这个文章里把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拉出道琼斯股票走势图来看,然后对比中国A股走势,其实,道琼斯的走势恰好就是因为伯南克不遗余力的大搞QE后的结果,而大涨的核心是因为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票,流通盘小了之后自然平摊下来每股收益就高,和公司自然销售盈利上去一毛关系都没有,恰恰相反,本人恰好是在所谓的美国经济复苏的这种预期下,持续看跌美元,同时反向操作,当然不是股票而是外汇交易。当然,这是个人之见,未来怎么样,至少我觉得美国人还离不开QE,一说退出QE,整个金融市场就感冒,这种就是所谓复苏吗?至于就业率提高,更是个笑话,细节就不谈了。我只能说,很多东西不是光懂股票就行了的。

  3:下面具体说说作者对于投资的理念,也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文章虽多,大体就分为2条线路:

  A) 对于资本市场的整体看法,具体说就是股市的看法。作者认为一个合格的股市就是一个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股市,而如何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呢?方法就是开放,彻底开放。其中1个表现就是无限量供应股票发行,让市场自由的来选择买卖,而不是现在的这种IPO暂停。关于这点,可以参见《旗帜鲜明的赞成A股扩容》,《借壳容易圈钱难》,《拿出你的钱,让别人圈去吧》,《为什么好公司让外国人买走了》。暂停IPO,让投行没了饭吃,很多人都有意见,这些都可以理解,但要彻底放开资本的准入制,这点,貌似10年内是不可能的,我这还是客气的说法。在中国必然有中国自己的一套玩法,大家可以去看《美国金融改革:扯淡好过瞎搞》,作者认为粗暴好过糊弄,这一家之言,我则嘿然。

  ) 对于股市的投资看法,也就是具体的操作层面。这点作者有扯到公司的选择,也有谈到买卖点的方法,前者可以看《为什么中国的价值投资者都买茅台》,《A股“回到10年前”的看法再梳理》,《为什么要投资好公司》,《怎样的股份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等,后者可以看《现金,分红和股价》,《波段操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卖了原告买被告》,《我眼中没有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时间实在有限,又想一下子把作者的核心投资底牌看穿,我只推荐2篇,1篇是《估值都是浮云》,1篇是《关于卖出的致命诱惑》。前1篇说了真话,后1篇道出了价值投资的核心,我觉得仅就这点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回票价了,虽然关于卖出点,我和作者的看法截然相反。

  最后说说价值投资,我举个例子:

  经常有人和我探讨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里的应用,我一般不提倡,很多人讲道理是讲不过我的,于是,稍微清醒点的会给我看万科A和深发展的走势图,告诉我价值投资的成功案例。我一般只会回答他一句:那么多股票,在走势没成型之前,你怎么知道这就是下一个万科和深发展呢?而且还要在这前面加个期限,不低于10年,万一实际上是个烂货咋办?

  最后总结一句我对价值投资的终极看法:

  行行好,投机比投资简单多了!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九):老二,为什么非死不可

  基于我觉得这本书定价过高,而且里面的内容略有点水,还是不给出高星评价了。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朋友是保守主义投资者,他希望我看看一定成果的“预言派”投资体系,但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老方的预言能力还是差了一点,他并不具备走在时代尖端的投资眼光。

  这本书谈了很多美股和港股,并没有提到A股。其实在中国职业投资人不愿谈A股是可以理解的,除了在牛市里,A股公司的业绩,管理层能力很难与股价直接挂钩。就连马化腾都无法确定腾讯的股价而在103港元选择了保险策略对赌。但是在中国市场,尤其在经历了股灾后,白马公司无差别错杀的情况下,谈A股公司是没有意义的。

  之所以给这本书三星,在经历了股灾后,这点感触更为明显。方三文老师想法是对的,市场必须存在做空的力量,做空才能更快粉碎泡沫,而正因为有做空工具,才能让那些看空的人也能赚到钱,不过基于我一贯的立场,做空可能是跟人搏命,大家都想赚钱,但没必要去跟人搏命,看空的时候可以不做。做空是必要的,是市场泡沫化的必然结果。而做空能让股价更快下跌,让我们买到好公司的股票,也能更快买到廉价的房子,股价不会一直上涨,股价是不会一直上涨的,房价也是不会一直上涨的,我们需要等待。

  巴菲特也有过亏损交易,方老师学到了巴菲特的初衷,我们买股票的依据是什么,看好这家公司,那就坚定持有,相信牛市时价值总能回归。不看好这家公司,那就是投机行为,投机行为比投资风险大得多,是不能一直拿着的,巴菲特在持仓股票下跌50%时依然持仓不动,是因为他相信公司。

  至于有用户就不担心盈利模式是一直在谈的结果,很多担心豆瓣的粉丝们可以歇息了,豆瓣如果上市,将是潜力巨大的圈钱公司。 我也支持注册制,容量大了,可买的股票多了,股票的估值就降低了。

  至于移动互联网,新浪微博,还有几家美股公司复盘后都走出了方三文预言的结局,这本书可以说他是对自己一次逻辑思维的推理结果的完整回溯,能够出书不是不得意的。

  现在对股市关注的人多了,但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买股票的初衷,是投机还是投资。投资的话哪怕下跌50%也不用卖出股票,好公司总有价值回归的一天。而巴菲特最擅长的是卖股票,也就是超出合理估值区间,我们要粉碎泡沫。

  老方这本书关键还是告诉你怎么甄别好公司,怎么通过好公司的战略来投资,与股票的选择无关,还是一本不谈财务的基本面预言公司甄选,在高手如云的雪球里实在是显得"水“。我好友是保守主义投资者,这是他喜欢的风格。

  而我不能给这本书评价太高的原因是:我是战略性投机者。

  《老二非死不可》读后感(十):《再不出书,非死不可》

  《再不出书,非死不可》

  被命令阅读方总的著作《老二非死不可》,正好乘车无事,于是花2个小时看完。

  有些内容“扫描”下而已,因为本书大多为旧帖子,而其中大多数我曾经都拜读过,有些还参与过讨论!

  这里记录下当时直感,因为快速行驶中的移动终端记录,所以很多话语就显得非常“嗖嗖”一类,大家就当风吹过,即可!

  1,“老二”第三篇,去奧馬哈學什麼?

  方原帖說奧馬哈沒商學院。当时被我指出“有內布拉斯大學商院。”書中被引用为注释,但友联的名字沒了,成某讀者。這就是粗曠互聯网文化一寫照。沒好處就是不給你冠名權,哈哈!

  原帖:http://xueqiu.com/1955602780/21781128

  2,流氓和互聯網

  网络泡沫之后的当今,吹了几年的网联万物之风,一大群精英纷纷拋棄流氓講文化,或文人耍流氓的策略。這是目前總趨勢,也是長存之道。

  因此,要在此风吹过后还继续站着、趴着赚钱,或许应该要努力做好"文化哺肓的流氓"之角色。

  3、談真的餞買真的股,然后兌現獲利。方除了每年有一倍左右收益率,真的沒啥了(段sir教诲,要轻视XXX%收益率,踏实做好绝对值数据,呵呵)。

  談互聯网,說圈內人際,方总确实很有內容的,但是靠模式賺錢上,實績比不過做細分的“織道”,蛊惑比不上太极。說微博大有利可圖,可惜發一條賺十五万,几人可得到?

  若最后某类经营浪潮过后,只混個臉熟而己,老了遷是打工啊!---这是看到155頁的糊涂感想。

  4,看完了。

  本書确實有用之處太少,但自己花錢出書和花錢參与各种論壇一樣。層出不窮,浪花朵朵的互聯网,不保持出鏡率,很快就失去賣笑資格。

  書,得出啊,就像藥不能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