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熟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熟年》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2 05: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熟年》经典读后感10篇

  《熟年》是一本由伊北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熟年》读后感(一):你还单身!何以养老 ?

  忘了是什么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个“每月定存500元,养老不再靠国家”的观点,顿时引起了热烈讨论,最后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开始中断缴纳社会保险。据官方数据显示,仅今年,累计中断缴社保的人有3800万,占比城镇职工参保的一成还多。一边在担心未来养老,一边又抛弃国家提供的社保,这就是中国无奈的养老现状了。

  2013年是中国的养老元年,因为这一年的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导致了中国目前养老现状的复杂性——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这个结构不但让我们这独生子女一代遭遇前所未有挑战,也让当今中国的养老问题更加凸显。再加上最近政府单方面修改养老条令,将退休年龄延迟到了65岁,公信力缺失,未来的我们的养老问题似乎都有点无所适从了。

  后来朋友介绍了一本伊北的《熟年》给我看,说是讲养老困局的,对学习处理家庭关系有帮助。结果读完后,发现这其实是一本探讨中国式养老问题的书。书中通过倪家三代人之间亲情纠葛与养老问题,清晰全面反映了中国无奈的养老现状。不论是房子、生病、孤独、丧偶、婚变、养老、依靠,还是如何应对生活压力下的工作与家庭,如何担当起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支柱,如何让自己面对老去而带着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享受幸福书中基本一应俱全。所以真正看完后,发现之于学习家庭关系处理,还是颇有收获的。

  年轻的我们都像上升的太阳,拼命的散发光芒,觉得自己无穷无尽。所以在读《熟年》的时候,我看得还挺闹心的。因为复杂的亲戚关系一直是我的软肋,它远远不像职场处理起来那么简单。但我们终究有到熟年的那一天,待到那时,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将自己的光芒收拢回来,学会珍惜节制,用那些光照亮自己,温暖家人

  对于熟年这个词,我还是通过看这本书才知道的。即满30岁或以上就可以称之为熟年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都在文化上提供了容忍度,经济上也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可以一直保持单身。单身的生活看似轻松自在,但等老了该怎么办?

  偶尔回首下自己的现状,确实挺安逸自在的。大二就能通过兼职、奖学金比赛奖金实现了经济独立,并紧接着开始补贴家用。然后毕业了家里给弄了套房开始催婚,家里矛盾才正式突显出来,最后通过一个家庭会议决定我先去北京闯荡闯荡,有了一番事业再说。然后环中国溜达一圈后,就屁颠屁颠地跑到北京工作了。只要勤奋好学,努力工作,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现在想想都还有点小激动了。

  想得有点多了,擦擦嘴角口水……其实关于单身问题,之前我也有过研究。据调查,就现在我所在的北京,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选择单身的就有100万人,其中不乏帅哥美女。既然作为一百万人中的一份子,我似乎也没什么好担心。但还是有点担心,想着等到老之将至,好基友都陪他们老伴去了,只剩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坐在海边,夕阳西下,留下一个长长的背影感叹人生无常岁月蹉跎,最后只有一声空空的叹息。

  似乎要结尾了,我们还是来讨论下《熟年》这本书吧。

  总的来看,《熟年》写得还挺不错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所以就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生不中用了。而是应该从现在起,对我们现已“鎏银岁月”的父母尽到孝道,尽到责任,让他们晚年的时光流逝变得甜美。这样,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孩子也会如此仿效。

  待到那时,我们便会感叹:能够享受老年生活的人,真**(和谐)爽!

  《熟年》读后感(二):熟年的前菜

  熟年,在字典里,基本解析:丰年。宋·朱熹《与江西张漕札子》:“本军地瘠民贫,虽号熟年,不免仰食上流诸郡。”

  熟年,在伊北的书里,指的是年龄介于35岁至55岁之间的族群——经济独立,时尚上有老下有小,却又面临退休,健康婚姻,性等问题。

  熟年,在我的想法里,应该提前至27到35岁——经济独立,时尚,单身,敢于拼搏。

  此书,只读了第一章——多功能女人。这里有三个女人——好媳妇张春梅,新嫁娘刘红艳,剩斗士倪伟贞。她们都是女“强“人。

  房子、生病、孤独、丧偶、婚变,养老、依靠。如果这就是人生这场旅行的全部,那么我正在挣扎着前半部分期待着后半部分。

  生活就像一盘没放盐的菜。空气的氧化会让菜变颜色,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如何让菜永远保持新鲜

  等我读完全部的内容,再告诉你。

  这,只是,熟年的前菜。

  主菜,应该会符合你我——25岁,单身,即将踏入社会,父母老去,对未来懵懂憧憬

  如何?

  《熟年》读后感(三):《熟年》书摘1

  1、生活有时候跟吃菜差不多恋爱是下馆子,换着口味吃,结婚变成家里做,总吃一种口味,所以婚姻到了最后就是坚持——坚持吃那一盘菜。有的人吃不下去,终于离婚,那盘菜终于成了剩菜。张春梅还在坚持着。

  2、贫贱夫妻百事哀,金钱的缺乏冲淡从恋爱中残留下来的那点浪漫繁琐困窘的婚姻生活,能把每一个女人逼成泼妇,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但这一样来,真的活得更好么?人人都说放下,可是实际上,又有几人真放得下。刘红艳一想到钱的事,就会突然疯狂,然后是静默,然后是哀愁

  3、对于一个婆婆来说,女儿亲人儿子情人女婿仆人,媳妇是仇人。婆婆能给她这么一个“反常”的高评价,是对张春梅这么多年理家工作的肯定,张春梅觉得知足

  4、母性是女人最光辉一面,但一旦发展圣母情结,就难免会吃苦头。有圣母情结的女人常常把男人当做孩子,包容原谅支持牺牲自己,好男人还行,遇到没良心的,一转身,你只是男人的过墙梯。

  5、大多数女人喜欢听软话,所以常常栽在男人的一张嘴上。好在红艳受用同时没有失去理智

  6、人生没有那么多莺莺燕燕,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伴侣,无非就是,你饿了,做给你吃,你渴了,端给你喝,你冷了,给你盖被,你病了,给你拿药,哪怕你心烦了,也能骂他几句不是?脚踏实地的,比什么都强。

  7、知恩图报做人本分人家给了一分好处,你还人家一分好处,也是理所应当,何况是自己的亲人,何况她只有这么一个妈,刘红艳想明白了,老公、婆婆都可以再找,但这个妈,却是如假包换、过期不候,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的,更何况早年她妈受了那么多苦,要孝顺她得赶紧的。

  8、都说女人的心是海底针,其实男人的心,有时候比女人藏得还深,尤其是人到中年,小有成就,很多男人跃跃欲试,于是乎,升官发财死太太,成了一些无良男人的喜事。倪伟强倒没那么绝。不过年少夫妻,到了中年,说完全没有审美疲劳,也是假的。

  9、红艳哭了,是感动,也是绝望,因为她不知道这个努力,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她甚至不知道努力的方向。人生是一张残酷的大网,网住了她,束缚了她。

  10、她刘红艳也不要求豪宅大屋,富贵荣华,她就要有个自己的房,能把自己的亲妈老娘接过来,好好孝顺孝顺,一家其乐融融,白天上班,晚上团聚,晨昏相伴,这个小心愿,不算过分吧?可倪俊却不能提供给她。

  ——摘选自《熟年》伊北著

  豆瓣推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58222/

  《熟年》读后感(四):最平淡的生活

  最平淡的生活

  Keywords:3个女人;张春梅;家庭

  我整整看了一周,不想落下每一句话,到现在还在回忆书中的内容,那三个家庭,最平淡的生活,我们真实的生活。

  作者伊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感情细腻的男作家,为我呈现了一副真实、平淡的人生图。本书分为十章,故事进程像看一部电视剧,从老人生病初期到最后的离世,牵动着三个家庭。三个子女倪伟民,倪伟强,倪伟贞对病重的母亲表现着他们的态度。倪伟民虽然对母亲有心,但是妻子二琥的态度和儿子一家的不争气,对母亲也是无能为力。母亲一直住在倪伟强的家里,依仗着妻子张春梅的照顾,老人还是幸福的。倪伟贞也用她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老人的愿望,结婚生子,即使那个人不是她想要的,可是她迫使自己实现了母亲的愿望,这就是一种爱呀!

  书中的描述着3个女人,这3个女人,我觉得是生活中代表

  担当分量最重的女人:张春梅,倪伟强的妻子。个人觉得她是最伟大的,她担当着母亲,妻子,儿媳角色,自己本身也算是女强人。在工作和婆婆之间,她还是选择了婆婆。记得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张春梅要带队去国外,很不容易才等到的升职机会,最后在机场的一通电话,使她放弃了所有,回到了家里。她只是她的媳妇儿,却像女儿一样照顾她,无论老年痴呆的婆婆怎么样的埋怨,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命运总是在捉弄着好人,她自己经历了疾病背叛等待;从女强人,到衰弱病人,又成为一个暴躁怨妇,最终她放弃了所有,放轻松了自己。结局是算是美好的,家还是圆满的家,也许这样的结局是给平凡活人一种安慰吧。

  倪伟贞,倪老太太小女儿事业有成,却一直没有结婚。在书中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是她很吸引我,她很爱她的母亲,知道母亲的心愿,她依然决然的选择了结婚完成母亲的心愿。

  刘红艳,倪伟民家的儿媳妇。一直想在北京落脚的女人,其实倪俊不是她的理想对象,虽然身边有着有钱的沈即墨,但是她还是一个传统女性,她也一直坚持守护着她的小家。

  看着她们,想着我自己风雨飘摇的家。爸妈经过了五十岁,却也在离婚的边缘上。妈妈已经找到了下一个属意的人,我是否应该放下我自己的“童话庄园”,放掉母亲,给她一条自由路,也让自己不再天天紧张的担心着离婚两字。爸爸和我相依为命,他老了我可以照顾,生活还在继续,希望只有自己给自己。。。。。。

  《熟年》读后感(五):中国式养老困局,怎么破

  读罢《熟年》,我怔怔了良久,书中的一切都太熟悉人物场景事件,读书中故事的感觉就像我仿佛跳出生活本身,以一个局外人身份看着自己、看着身边的一切,真实得有些可怕。作者描述的是倪家三代人的亲情和面临养老重担时的力不从心,小小的一家人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众生相。

  女人的阵地到底在哪里?家庭?还是职场?张春梅作为媳妇,为这个家倾注了全部的青春热情,服侍老太太妥妥贴贴、支持丈夫全心全意、培养女儿尽心尽力,唯独漏了自己,忘了自己需要关怀,可一转眼迈入了老年人行列,顿时晴空霹雳。女人总是爱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错,可是现实严峻,“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丈夫”的生活重担逼得她们去奉献自己。她们这个年代的人可能是一个家族中众多媳妇中的一位,可已经在服侍上一辈老人的漫长历程筋疲力尽了。待到燃尽了自己之后,想想自己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健康、金钱都已经挥洒出去了,却没一样是用在自己身上,突然有种老无所依的恐惧感。在痛心失去之后,张春梅重生了,找到了那个爱文艺、有情调的自己,虽然有些晚了,可实属塞翁失马。

  书中另一个有诸多困扰群体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过了而立之年,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面临好似大山般的买房压力,被压得喘不过气。倪俊学历不高,有些眼高手低,没了工作在家里啃老,每天得过且过表面上看起来是不思进取实质上是不敢进取,怕麻烦、怕失败,所以用游戏来转移注意力,推迟找工作,是标准的拖延症症状,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

  刘红艳是嫁到北京来的外地人紧迫感非一般的强,要事业有成,要自己独立,为的是家乡老母和小家庭的美满幸福,因此,手中的皮鞭一直抽打着自己,自然也连带着不停地鞭策着丈夫倪俊。可倪俊就像个没断奶的娃,指望着经济条件富裕的父母,也依靠着想尽办法打拼的刘红艳。这样蜗居的家庭,不时有口角、不断有矛盾,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自身都应接不暇小两口,如何承担得了为父母养老的沉重担子

  以上的人物,都是在我身边找得到原型的,至于倪伟强这种在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用“身不由己”作借口、找所谓的“红颜知己”做伴,但又被还未泯灭完全的责任感内疚感以及不愿放弃已有的一切的自私自利所阻拦,悬崖勒马,最终回头的人,我是不怎么理解的。还有如今社会上像周琴这般打着“一切因为爱情”的“新女性”,我也是不敢苟同的。放着大好的青春、拥有出众外表能力,就是为了打破社会和谐、彰显“自我价值”吗?从来都不是这么个彰显法的。

  总体说来,书中人物的基调都是好人,纵有千般万般的不是,却都是平凡人,有着弱点和无奈。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学会承担无数的责任。我们这代人,其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代人,吃苦一生的父母为了不让我们重蹈覆辙,都把我们捧在手心里养,外加社会因素,导致我们成为“晚熟”的一代。如今父母养老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作者也在书中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呼吁社会的关注。可以想见,今后独生子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将会面临巨大压力,时间、精力严重缺乏,这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各界研究应对策略。

  父母都老了,需要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越早越好,少留遗憾。子女要断奶成熟、父母要度过熟年,社会要走出中国式养老困局,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满温暖。

  《熟年》读后感(六):人,就这么一辈子

  熟年,专指30岁至65岁之间,面临退休、健康、婚姻、老无所依等问题或危机,颇受社会瞩目的群体。

  20郎当岁的自己,虽说还未步入熟年,但也是将要步入熟年的一员,许多曾经从未考虑的问题也将慢慢的提上日程,比如婚姻,比如孩子,比如养老。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这本书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现在的你是已婚,还是未婚,是已经有了一个宝贝孩子,还是从未考虑孩子这件事,这本书都绝对的值得一读。

  五十岁以上的人应该随身携带一本,五十岁以下的人则应该每晚睡前翻读一个章节,日日砥砺。

  阅读这本书耗时良久,自翻开这本书,便书不离手,一字一句的阅读,合上书页,揉揉酸疼的眼,已是凌晨三点。

  自工作以来,鲜少为了看书而牺牲睡眠的时间,一是怕耽误工作,二则是还未有足够的吸引力来让我放弃我难得的休息时间。

  《熟年》这本书讲述了倪家三代人在面临养老重担时所体现的力不从心,患有老年痴呆的妈妈,贫困无能的老大一家,看似不错内里却兵荒马乱的老二一家,年近四十准备当“剩斗士”的三妹,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交织在一起,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小小的一个家三代人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残酷现实。

  张春梅,这辈子为这个家倾注了全部的心力,耗费了所有的青春,在她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她的青春早已走的连尾巴都看不见了,尽心尽力的服侍婆婆,毫无条件的支持丈夫,全心全意的培养孩子,唯独忘了自己。便是这样尽心尽力、舍己忘我也难逃脱命运的安排,丈夫倪伟强,人之中年,风光无限的他用着错漏百出的借口找了一个红颜知己。这段维系了几十年的婚姻第一次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但也因为这样,张春梅找着了那个曾经有情调,有自我的自己。伟强这个原本她生命中的焦点,慢慢的在她的视线中模糊,终是活出了自己。

  女人,终是要活出自己,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阵地。

  刘红艳,这个嫁到北京来的外地媳妇,独立,要强,每日每日鞭策着自己定要活出个人样子,为了家乡的母亲,也为了自己的这个小家庭,但是生活的重压压得她完全喘不过气来。丈夫倪俊又是个不思进取的主儿,依靠着收入无几的父母过日子,整日里打着游戏麻痹自己的神经。这样的两口子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更何况生活中又突然出现个刘红艳曾经的追求者,这日子,倒是越闹越“热闹”了,自身都无暇顾及,对于家中二老的养老问题更是无法承担了。

  周琴,说好听点,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红颜知己”,说难听点,不过是一个拆散人家庭的“小三”。

  对于父亲与周琴的关系,倒是斯楠看得透彻,“爸,你终究会老的,你的未来不在周小姐身上,在我妈身上,妈才是那个能陪你细水长流的人。”

  一语成谶,在伟强中风瘫痪之后,能陪伴他,照顾他下半辈子的,除了张春梅,还真没有别人。

  这段婚变看着最解气的一段,要数伟强中风躺在医院,周琴前往看望的那段,春梅淡淡的说“我会陪在他的身边,没有一分爱是不需要责任来承担的,你太小看婚姻了,你也太高估爱情了”。

  这些打着“追求爱情”幌子的新女性,拿着所谓的爱肆意的伤害,爱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婚姻也从来不是仅仅有爱就可以了的,还有责任、承担。

  老一辈说的少年夫妻老来伴,也就是这个意思,年少时,你可以为爱疯狂,临到老了,求得不过是一个生活的伴,陪着吃饭、散步、唠嗑,一起走完这后半辈子。

  人,就这么一辈子,实在太短,短到来不及浪费时间去恨任何一个人。同样也短到来不及好好的爱一个人,仔细算算,能陪伴父母的时间还有多少?

  人这一辈子,还剩多少呢?十年,二十年,,就算活到七十岁,也就一万多天,而父母呢?他们已经人过中年,步入老年,这辈子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人生不过百年,就算我们再不想前行,我们也必须往前走。也许哪一天,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得面对别离,我们人生有着太多的不得不,不得不放弃,不得不离开。所以,在我们还能够好好的互相陪伴的时候,就让我们好好的珍惜彼此。

  你有多久没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陪父母看电视了,你又有多久没有亲手为家人端上自己做的美食。你有么有想过,他们在你脑海的样子还停留在昨天,有没有想过你的生日最该和谁一起度过。你在外面耗尽 了所有的热情和耐心,然后用最简短最敷衍的方式对待他们,当你春节回家却不停低头发短信刷微博的时候,他们正把没有味道的年夜饭塞进口中。

  如果看完这本书,能让你多打一个电话回家,能让你多抽出一分钟的时间陪父母唠嗑,能让你多看看父母现在的样子,那么它就实现它最大的价值。

  《熟年》读后感(七):走下去……拥抱那些宿命般闪着光带着泪的悲喜

  作家创作谈

  ++++++++++++++++++++++++++++++++++++++++++

  《熟年》自序

  我睡觉前喜欢看电视,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家居氛围,混混沌沌地催眠,所以一到晚上十点,家里的电视机里就会放出一些家长里短的节目,念咒似的,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电视对我来说等于广播。也不晓得从哪天起,我竟然固执地锁定了本地台的一档中老年相亲节目,形式尽管俗套,主持人常常生拉硬扯地配对,但我却很喜欢听里面中老年人讲自己的人生故事,听到得味的地方,我会破例延迟睡眠,侧耳听着,有时甚至还会坐起来看一段,看人世的种种起伏与伤痛:有掉泪的,有哀叹的,有苦笑的……生活的种种不得已压缩在几十分钟节目里,看得人触目又惊心,不禁越俎代庖暗暗追问:他们以后可怎么办?真不能细想!走着走着一抬头,人生的旅程变得短而又短,眼看踮着脚到了悬崖边上,还能怎么办?赶紧的!要星摘星,有梦圆梦,想干的赶紧干,想吃的赶紧吃,想去的地方赶紧去,想爱的人赶紧爱,不容迟疑!连曹操这么大的人物都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就算有“老骥伏枥”的心,也未必有那机会。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与时间的搏斗。

  几年前看过一个日本电视剧叫《东京塔》,儿子去东京求学、谋生,离了婚的妈妈在老家开了个小酒馆,一个人过活,后来酒馆倒闭了,妈妈又生病,儿子鼓起勇气把妈妈接到东京来。短短的日子里,妈妈见证了儿子事业上的进步,情感上的萌芽,母子俩幸福地磨合着,一切回升向好,可没过多久,妈妈病重,就这么去世了。看的时候刚好是过年,我为了一场考试没回家,一个人在北师大宿舍的小木桌子上,一口气追完十几集,里面的那个妈妈的扮演者偏偏又那么慈祥、和蔼,我不自觉哭得稀里哗啦——幸亏舍友不在。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只觉得剧中的母子情十分感人,没想到一扭头,我们这一代人也开始全面遭遇养老问题。不久前一个同事刚生了孩子,她父母从山东老家上来,帮着撑把手,带带孩子,哪知道一天夜里,孩子尿了,哭了,老人连忙起来帮着弄,还没弄几下,老太爷鼻子开始冒血,吓得同事手忙脚乱,套起裤子就开车冲往医院,又是验血,又是验尿,折腾了一夜,直到凌晨才终于确认是虚惊一场——老爷子前一阵开鼻窦炎留下了个小问题,刚好上火,夜里一不下心流了鼻血。清晨的医院急诊部格外寂寥,我那位同事,歪头看看,靠墙的椅子上坐着的是耷拉着头的父母(他们太累了),再看看怀里,是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生活真是好老师,会不失时机地给人上一课,有声有色地告诉你什么叫:上有老,下有小!

  叶芝有首诗叫《当你老了》,意境很优美:“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从容的姿态,淡淡的伤感与自矜,步调优雅的老年生活,可放眼当下,有几个老年人有这种状态?富人?中产?还是靠退休工资吃饭的平头老百姓?我们这一代就更别说了,出了校门就开始变老,生活严酷,哪允许你一直天真地过青春期?中国人特别着重现实,又想得特别远,《甄嬛传》里,刚出世三天的孩子,“额娘”就要为她“做尽一世的打算”,深谋远虑得有点吓人。不过向来都有古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老又穷,又老又寂寞,又老又病,谁不怕?几乎从三十岁起,“杞人忧天”的我们就开始对老年生活隐隐焦虑。这部小说的源头,也正是始于这种混沌的焦虑。年龄从来都是一种战争,它会逼着你思考未来,书中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老”的威胁,老太太垂垂老矣,倪家中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一代有的啃老,有的需要给父母养老,再加上独生子女、城乡差距、房价飙升种种围困,时间走到我们这里,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伦理结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倪家的喧嚣,不啻于一个热闹的小缩影。因为我始终相信,小人物尽管小,但也仿佛影落池中,与时代息息相连,他们的阵痛与挣扎,造就了一出出逼真的人间悲喜剧。

  我喜欢正剧,它核心是严肃的,但外表则可以偶尔俏皮,连缀起来又荡气回肠,花团锦簇加上烈火烹油,有些在崩塌,有些在重建。所以我的这部小说也力求正剧式的写法。我相信所有好的故事都是悲喜交加的,也许没有答案,但依旧可以努力,向上,向善,着眼于未来。我希望我的读者在小说中看到坠落,但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上升的勇气和力量。西方故事里,吸血鬼可以一直活下去,但他们有时候也羡慕作为人的一生——高低起伏,打完收工,就好像去演一出话剧,化妆,上台,表演,接受掌声,然后谢幕。尽管传奇是少数,但认真活过即是对生命的尊重。昨天蓦地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不管人生发生什么事,突然间可以好危险!但没关系,就是走下去。”虽然句子不太合文法,我惊异于这话的简白有力,完全是经过风浪的人才说得出的。人生说到底其实没别的,好或坏,苦与乐,就是一个走下去!走下去……拥抱那些宿命般闪着光带着泪的悲喜。

  《熟年》读后感(八):熟年时代的爱情

  作家们似乎把最美的词都给了民国的才女们,伊北便是如此,这些年零零总总写了不少书,再看看用在书名里的词:半生素衣、爱恨都已倾城、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偏爱可见一斑。以至于他的短篇小说集《臭伉俪》虽然都是当代都市男女情爱纠葛,但我们还能时不时地体味到几丝民国的素香和遗韵。然而回忆终不可追,于是,伊北的长篇新作《熟年》玩了一次冒险。

  在《熟年》里,倪家老太太罹患老年痴呆症,生活日渐不能自理,这一变化仿佛成了不停吞噬周围的黑洞,倪家平静安详,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开始渐起涟漪。围绕老太太的陪护养老问题,倪家三代的情感面临考验,人力、物力、时间、空间需要重新调配,这些变化,也让潜藏在平静生活之下的暗流开始显现。

  伊北选用“熟年”为题,似有深意。“熟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上世纪末生发于日本的“熟年离婚潮”窥见一斑。在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世纪之交步入“熟年”,即将退休,而传统的男女在家庭中的分工和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新的价值观和婚姻观已经渗透进传统的家庭伦理之中;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往往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在婚姻、家庭、子女等问题的重压之下,一些拥有自主消费能力的女性选择了“熟年离婚”。

  在伊北看来,“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上升的太阳,拼命地散发光芒,觉得自己无穷无尽。即将熟年,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光芒收拢回来,学会珍惜与节制,用那些光照亮自己,温暖家人。”这段话大抵是落到了作为倪家顶梁柱的倪伟强和张春梅夫妇身上。倪家第二代三兄妹。老大倪伟民成长于匮乏年代,过早地步入社会,已经失去了向上的能力。老二倪伟强在家里的支持下,却功成名就,卓越的能力、教授的光环,妻子张春梅可谓贤淑,俨然已是社会和家庭的中坚,然而这一切在倪老太太老年痴呆之后,潜藏的情感危机加速爆发,“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温情变成奢望,褪去一身光环的倪伟强留下了一地的不堪。颇为有趣的是,老三倪伟贞,在她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民国才女们的倩影,独立、知性、婉约,半生恬淡,不为情感羁绊,却又深陷其中,令人唏嘘。

  在日本“熟年离婚潮”来临之时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熟年离婚》、渡边淳一的经典著作《熟年革命》、《优雅地老去》等。与渡边淳一倡导的熟年更应大胆地恋爱,以情欲推动人生的转变不同,伊北在《熟年》里,选择了回归家庭,“奇妙的是,经过这一番折腾,一家人又重新聚在一起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大抵如此”。

  在面临传统与新潮剧烈碰撞的社会转型期,“熟年危机”悄然而至,人们将如何面对?诚然,回归家庭这一通行的主题显得保险而妥当,但是,即便是作家亦无法写尽这个时代的戏剧性,伊北以一句“你是我最忠实的客户”重新定义了熟年之后的男女情感关系,引人深思。

  《熟年》读后感(九):那些现实的熟悉的的不幸福

  最近会为新的生活状态而焦虑,随着所谓幸福的成长,面临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不由相信今天就是生命力最好的一天。收拾新房身心疲惫的下午,窝在小屋里在一杯咖啡的陪伴下一口气读完了《熟年》,此前并不知道伊北是谁,也不曾能耐心读完如此现实的故事。

  心里憋的难受,因为太过真实和熟悉,倪家三代似乎就是生活在身边的老谁和他们家小谁,有太多过客的影子,那些一声叹息的往事被细细摊开,用心的走过一遍,更加为人生的悲情感慨。

  对家庭,有时候说那都是命,有时候说这是人这一遭所必须经历的,而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拦。倪老太太的生病像极了当年的姥爷,奋不顾身的子女让我回忆起了曾经的一天天煎熬和期盼,生活不是童话,奇迹并没有发生,子女们所能做的一切所牺牲的一切只求无愧我心,理解确知道一切无法改变。

  对婚姻,倪家老二春梅和伟强的故事真是让人心痛,再美好的爱情,再幸福的家庭都抵不过诱惑的存在,如果知道自己不会比主人公做得更好,只有比主人公想的更开,为家庭牺牲了事业健康也只是自己的选择,相比倪家老大一家,可能不喜欢二虎,但没有权利去职责她的生活方式,红艳和倪俊的明天也许是老两口的继续,但只有敢于为自己争取的人生才对得起自己。

  这一家没有坏人,这个故事里鲜有坏初衷,但生活中仍然会有无数的摩擦,为情为财,追求幸福要批斩太多荆棘,我们能做的当熟年来到时,努力让自己开心的过每一天,让自己强大的去面对一切,今天永远都是余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珍惜当下。

  《熟年》读后感(十):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去爱自己

  看完, 觉得, 好现实, 太过于现实, 令我从中难受。

  一直我不太喜欢这种过于现实的描述,赤裸裸的,将生活点滴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锅瓢的舀上来 端放在你面前,不管你有无做好准备。搞得把文艺这只小猫咪都吓跑了。

  文中,张春梅与倪伟强之间的感情,不是媒妁之言,而是始于美好校园生活里的一场浪漫而忠贞的恋爱,经历了27个年头,也到达了所谓的终点。本来在我眼里这段感情应该画上个句号。春梅发觉以前自己那种为家庭,失去事业,失去容貌,失去自尊是个错误,于是学会找到自我,开始了真正爱自己旅程。伟强同志呢,在签离婚协议书那一刹那间,察觉到以后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不能少了春梅女士,从此切断了那个 每一个有点成就的中年男人都说自己身不由己引起拈花惹草的自私点,但也已经不能力挽狂澜了。却未料到在周琴故意将她和伟强的隐私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伟强承受不了那个冲击,咣当一声,直挺挺地倒在地板上。突然的中风,也将春梅和他即将岔开2路的婚姻又回归到一条道上了。

  最喜欢书里,斯楠的话语,总是那么一针见血,并且见血封喉。以前我所理解的我和爸妈就是 我爱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也爱我, 但是她们不了解我,我想我也不了解她们。却不曾知道女儿也能跟爸爸妈妈这么相处,朋友之间敞开心扉一样聊起来。

  沟通,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大问题,沟通得当,幸福指数加倍。不沟通无异于南辕北辙,二人只会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看完整体在细想,自己也终会走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梁砥柱这一位置,对这个年龄的过渡,此书真的是给我结结实实提前打了个预防针。喜欢书中那句话: 所有的离别,都是一个伤感的句子,只是人们都希望离别不是句号,而是破折号,指向一个带着笑容的温暖明天。是的,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超乎你自己想象力去爱自己,善待自己,做个温暖女子,不倾国倾城,倾自己为何不可?

  ,特意去查了作者伊北,83年男孩,竟然如此透彻了解女性内心活动,实在可怕又可敬...让我这个女汉纸情何以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