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篇

2022-03-12 11:12: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10篇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一本由韩寒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一):我要有精彩的故事

  这本书是14年与女朋友一起买的,女朋友现在已经分开了半年多了,书也在那里躺了两年了,这段时间正处人生低谷,那天把书拿出来看了看。就像找到了两个在黑暗中一起前行的伙伴我们都在开往光明。

  我不想收你的钱但是我还是会收你10块钱。就是我爱你我希望让你愉悦我不用你的感情来回报我,我只要10块钱,不要钱的话我配不上你,要多了你会忘记我,我爱你我配不上你我不能拖累你但是你要知道我爱你你不要忘记我!娜娜是一个似乎很复杂的身份,但是却简单的让人心疼。

  书中的我所回忆的那些人,丁丁哥哥,10号,刘茵茵他们都是我羡慕的人他们身上的性格是我没有的。他们先行,我替他们收拾着因为奔跑太快口袋里跌落的扑克牌,我始终奔跑在他们划破的气流里。我羡慕的是他们的勇气,所以他们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看的浅薄,于我来说1988是给了我走出低谷的勇气是在告诉我不要抱怨,如果我有勇气我会有很精彩的故事。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二):国庆开着1988旅行

  赶上了2016年的国庆节,同时也赶上了台风值班,只好待命在家看起了《1988》。对于《1988》这本书,是我第二次看了。第一次看时没留下任何笔记,当然是我当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导致我第二次看时没有一个完成的印象去重读这本书。但是正因如此,第二次读这本书时,我持的是一种客观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看看这本书到底是在说什么。

  切入正文,看完这本书后,我做了个思维导图,把整部小说完完全玩地理了一下。从一开始,主人公本就计划开着1988这辆车去几千公里外的监狱接一位朋友回来。后来路经一个旅馆,认识了一个名叫娜娜的小姐,因为被警察扫黄,再加上娜娜的怀孕(孩子不是主人公的)等原因,主人公就带着娜娜去他的目的地。期间,娜娜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如孩子的父亲是谁、孙老板、为了自己孩子不停地工作、在医院碰到客人的等。这一切都反映了像娜娜这种生活在底层阶级人的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没有谋生手段只能靠卖身体才能活着;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嫖客的兽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欺骗这些单纯的人。这是本小说的第一条线,第二条线主要说的是主人公自己的经历。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名记者,以前的人慢慢地离他而去,像丁丁哥哥、十号、刘茵茵、孟孟、紫龙…….可能还要包括后来的娜娜,小说的结局娜娜走了,留下了个小女孩给主人公。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还是要感叹人生,人生将有许许多多地人从你身边经过,他们都是你人生的过客,你不能控制他,也控制不了他,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像看电影一样地经过。这也反映了人的孤独与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吧。

  从部分细节入手看,作者还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叙述的,像他们在房间被扫黄,娜娜光着身子不知遮哪里,主人公大声一叫“遮脸”,“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还有就是作者对桑拿房的描写:“和一座城市交往与和女人交往是一样的,和女人必须做几次爱才能真正地去掉隔阂,在一个城市里也必须找几家桑拿,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了解城市最快速最贴切的方法。”这段话我甚至截了过来发给我那个志同道合的群里,因为这看到这段话之前,这个群里的全不群友已经组团去了一次当地的洗浴中心。

  小说最后,娜娜托人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了男主角,让男主角喜当了次爹,这让我怀疑这一次旅程是不是一个阴谋?或者说这么问,为什么娜娜要跟着男主角一直到目的地?或者说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其实娜娜早就知道了?我的联想是娜娜在这一次工作的时候感觉到主人公是一个好人,她觉得孩子的生父一定是找不到了,她要帮自己的孩子再找一个父亲,于是就跟着主人公的车一直讲她的故事,顺便试探主人公是不是好人,还有博取主人公的同情。然后让主人公喜当爹。当然这是我的猜想!哈哈哈!总的来说故事是很不错的,恰巧这部小说是一本旅行小说,对那些因节假日高速拥堵只能待在家里闷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假期礼物了。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三):《1988:我想和自己谈谈》

  忽然感觉现在自己很像路子野小时候。

  那次,他爬上旗杆,心里揣着害怕,远眺校园。看到了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而且爱上她。

  然后为了寻找浅蓝色裙子的女生,当上了眼保操检察员。甚至在穿棉袄的季节,还在寻找那条浅蓝色裙子。

  那个女孩子说道,应该是,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你漏了三个字,为革命

  班级里的男生大喊道,你是“反革命”,你是“反革命”

  这是路子野第一次认识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但是刘茵茵却给了他一刀。

  其实,路子野真正爱上的,只是一幅画面。从下面这两段话就能看出。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狂热的夜无处追,这样的爱只一回”。当时我认为,我一辈子就爱这样一个人了,所以赶紧要让我知道,这个女孩子到底是李小慧、刘茵茵、陆美涵、倪菲菲之中的哪一个,我觉得哪一个我都能接受,而如果一米五的她们能爱上这样一米四的我,我愿意为爱痛苦。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小时候爬在旗杆上。但是我看见校办厂里的人正在做着仿制的手枪,看见刘茵茵从远处走来,已经成年的10号牵着还是小学时的刘茵茵的手…………

  那个画面,是路子野心里的一个符号。

  我说,我要去外地念书了,我特别痛苦,我还想过要不我就别念书了,就在我在的那个地方做做生意出来混混日子,至少还能继续谈下去。

  娜娜说,恩,一般初恋的白痴都这么想。

  我说,你不了解我的感受,你不知道我找这个女孩子找了多久,在我心里,她已经不光光是一个女孩子了。

  娜娜说,那是什么?

  我说,那是一个符号。

  娜娜说,很严重。

  我说,恩,很严重。

  路子野爱过两个女人,一个是刘茵茵,一个是孟孟。

  但两个人都伤害了他。

  刘茵茵与他分手时约定,10年在国道的尽头相见。给了路子野挣扎的理由。

  孟孟。我写不出来。我就打一段原文吧。自己体会吧。

  也许当孟孟成为了一个大明星,她会感激我所做的一切。我一句话都没有说,直接从孟孟的世界里消失了。其实孟孟回到这个城市的第十二天,我才获得了自由。我选择了不和任何人打招呼离开了这里,我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若能,我还愿将这些记忆都留在这里。我并不是不关心她。我以前看好她,总觉得她可以红,那是因为陷在自己对自己下意识的信任里。按照劣质电视剧的情节发展,孟孟应该红透大江南北。可当你有美好憧憬的时候,生活就变成了一部文艺片。在多年后,我又一次看见她。我们平静地吃了一顿饭,她已经彻底被这个城市俘获,但却从来没有正经接过一个戏,她的青春已近尾声,她的理想也无可能,但我想,更让她疼苦的是,她有两个同学红了。我也早释怀了。我们只是在此一时里痛苦翻腾着,然后在彼一时里忘得干干净净。我决定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孟孟。我为什么不告而别,我想告诉她。我已经原谅你了。我在想,当她扑到我怀里痛哭流涕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安慰她,但至少我们依然不用担心有记者会拍照。

  我平静地叙述完了一切。

  孟孟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你知道么,如果当时这段视频能发出去,也许我早就红了。

  我看着她笑了。

  我和她的感情里,其实从没出现过什么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这还无关柴米油盐,仅仅和自己卑微的理想有关,我究竟喜欢她么,我至今都不知道。当我要对她敞开自己的时候,她把我胸前的纽扣系紧,轻轻说道,Never do this。这是她很喜欢说的一句英语,不知道她是从哪一部电影里学来的。

  我送她回去的路上,经历了一场夜半的堵车,那应该是一场惨烈的事故,一公里外一台汽车在夜色里燃烧着,把夜色映衬得更加惨淡,火光边缘的光晕映在她的脸上,她说,我其实已经改行了。

  我说,行了,不用往下说了。

  她充满渴望地凝望着远方的黑烟和火光,她说,我恨不能扑进去。

  希望还在。这是本书最后表达的意思。

  跟自己谈谈

  这书看得挺有代入感的。可能是它里面的有些情节,是《后会无期》的。所以有些容易代入

  开头就说,我有点像路子野。对,是他的小时候,他喜欢上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

  他苦苦寻找了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一年。

  他被刘茵茵说成“反革命”伤害。然后这个外号跟随他前半生。

  刘茵茵跟路子野并不想熟,可以说是根本不认识。

  他曾数次失去希望,跟现在的我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

  抱着卑微的理想艰难的活下来。想着未来一定会好,这样的空想,艰辛的过日子。

  话是怎么说的?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很骨感?

  对,写的就是我。精神上的饱满,现实上的艰难。

  刚刚跟大飞他们吃完宵夜,谈的一段话。

  “男人永恒的话题就是黄色,难道你想一群人聊学习上的问题?”

  “你们真能谈学习上的问题,还用读机电?”

  “在人面前掩饰自己好色的,都是屌丝。你说说,有哪个男人不好色?”

  我不知道,路子野在旗杆上看见穿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那时,到底是真正的喜欢上她?还是一时间的荷尔蒙喷发?

  在考试之前我就想过

  我要一句话,挂在我的房间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成功后要的。

  “我是金子,我要发光”这韩寒在三重门最后的一句话。这是失败后勉励自己的。

  现在我不打算要上面这两个了。

  我想要自己练书法,写

  ”胜在年轻“

  再来打一段。是刘茵茵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一种很奇怪的感情,它深到你想去结束它,或者冰封它。只因它出现在错误的时间里,于是你要去等待一个正确时间重启它,而不是让错误的时间去消耗它。少则一天,多则一生。我和刘茵茵说,茵茵,我会来找你的,实在不行,就像你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十年之后,咱们在这条路的尽头见。在此期间,你就不要再找我了,除非天大的事。

  刘茵茵问我,什么事情是天大的事情。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天大的事情,我记得,我们刚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哦,刘茵茵问我,你们同学都在踢球,你怎么没去?我说,见你是比天大的事情。我想,天大地大,莫过于此。

  但刘茵茵也许用地球的五点一亿平方公里来计算了。于是她真的再没找过我。

  这只是故事的一半。

  还有一半我未打算告诉娜娜。

  ==============================================================================

  现在打完,回头看看,感觉就是:”怎么好好的一本长篇小说,偏偏给我形容成言情小说了?!“

  可能我今天晚上荷尔蒙喷发吧........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四):你也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吗?

  因为之前主持《后会无期》的韩寒见面会,和他有过短暂接触,仅仅只是一面之缘就果断的路人转粉,其自身有着无法言表的强大魅力,让你觉得想要了解和关注。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之前在当当买过一本,买回来之后束之高阁后来搬家就再也找不到。前几个月在厦门机场书店闲逛候机,因为感兴趣《后会无期》电影而买了记录书籍《告白与告别》顺带又买了这本,直至昨天才慢慢读完。

  我是一个双面性格格外明显的人,热闹过后经常有很多话卡在心里说不出来,我对生活中很多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事情总是保持着愤怒和不解的心情。明明很生气却经常找不到出气的缺口,明明很难理解却不知道用什么力量去推翻。于是,我们都这样,带着被坏情绪控制住的恶性循环一遍遍的和不能被融入的生活做着无谓的斗争,却总是让自己输的蓬头垢面。

  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用一种云淡风轻的手法来太极推拿,就连叙述自己的悲伤都可以像是讲述隔壁王麻子的故事一样不显露感情。我们心态静下来,你才会发觉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厉害,不显山不露水早已站在山峰之巅可以俯瞰众山小。太着急,总是让自己变得很难看,每次一生气,我们就先输了好几米。

  有时候,我也会像过来人一样和同事语重心长,玩笑她总是在工作里太执着太认真,结果一转过身来自己也会因为一丁点小事就问候别人祖宗十八代然后甩下手头工作把烂摊子推给别人。现在想想,自己真是输得够丑的。

  学会隐忍。学会放下。学会平平静静的阐述生活。学会在汹涌奔腾的生命长河里用最轻松的步伐去丈量。学会认真的看待自己。学会爱。

  :今天是我好朋友赵昕小姐生日,祝她生日快乐!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五):复杂的世界中也许不为接受的更加纯粹

  作为2015年50本书的开篇之读,几天读完了1988。开始觉得是一本轻松的旅程,然后后来觉得韩寒不改批判,说的事情也挺现实的,大家心照不宣。

  执法者犯法且对底层人民的欺压、演艺圈的混乱、媒体界的不堪。其实都可以付诸一笑,这些事情大家都见怪不怪可以理解了,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是不是妥协了呢?

  并没有,就想之前1984中作者一直对底层人民留有其他,他们确实存在愚昧与无知,但是却用勤劳创造了财富。而且这些人们甚至可以更加纯粹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看似简单对他们却可以称之为梦想,但他们适中孜孜不倦的前进。

  他们没有妥协,他们在一步步走,孟孟也是坚持过自己的理想的,但是最终沉沦了吧,梦想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并可以为之奋斗,看完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澜,会心一笑,这是这回,我理解,我心中还是有希望,所以要好好生活呢。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六):漫漫长路

  豆瓣账号里,连着两篇都是评论韩寒的作品,总觉得会产生一种脑残粉的错觉。不过,就是它了吧。

  会努力将这篇文章写得像书评一些。

  【一】

  13年的时候,韩寒在微博上说:

  “现在觉得好的小说应更加纯粹,描述每一种世界之广大,探寻每一枚人心之复杂,要贴着现实,但不能黏着现实,要控制自己的叙述而不是一味控诉,小说里的人物是你穿透世界的面具,而不是批判制度的道具,更不是承载段子的玩具。不能把大量时事评论和社会热点放置其中,那些都是杂文新闻和微博论坛要做的事。在写《1988》时开始意识到这些,反思和进化中,没想透之前不会随手将就一本,朋友们就不用催促新的长篇小说了,后会无期。”

  诚如此言,《1988》依然依托于现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讲到新世纪头十年,至少黏着这个时代。现实中的事件被整合进小说中,而小说中的故事,有时,竟也能在现实中重演。

  经常将《1988》《格调不高怎么办》《韩三篇》《我的2011》看做一个整体。读完10年出版的《1988》,回头再去看,11年底“韩三篇”的出炉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而后来的群魔乱舞,大约也总是无法避免。

  很久不用社交网站,今天上线,又看到了“质疑韩寒新概念获奖造假”的旧闻被当做新闻,翻上来。微博中的转发者说着“彻底揭露文坛巨骗韩寒!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类的话,点进去,看到ta们页面里三年来持之以恒的“揭露”和嘲讽着韩寒这个“白痴骗子”。

  有人问,“看评论笑尿,为黑而黑的人没童年吗。。。居然一堆人就这么信了。。难道知道韩寒参加的是补赛的我是一人?因为迟到就现场给他重出了个题结果写的意外的好,小学时候的事吧我还记得。。不在第一批名单是当然的呀。。这事在当年难道不是人尽皆知???”

  没有回答。

  三年前的时候,萌芽杂志社还会激动万分的写文反驳。土豆网还一本正经的找来各路当事方回忆99年,这遥远的世纪末的故事。半年前的时候,当年的评委叶兆言还出来辟谣。

  又能如何。质疑者的官司一场又一场输掉,这份旧闻依然一次又一次被翻出,被一波又一波的网友看到。

  当年的组织者赵长天,在13年病逝。去世前,他上节目一点点解释第一届新概念比赛的前后,这些,在一些人口中,变成他和骗子同谋的证据。如今,他的微博上,悼念文字之外,那些人留言“带着耻辱走进坟墓,也是挺可悲的”“你是著名作家赵长天,现在是著名谎言赵长天了。卑鄙的无以复加了!赵长天!” 以及更难以启齿的咒骂。连他的去世,都变成了他在说谎的例证之一。

  而叶兆言,终于厌烦了那些人的骚扰,不再使用微博。

  【二】

  14年,韩寒拍了一部电影,很多人都说,有这本小说——《1988》的影子。

  电影宣传期,剧组飞往各地站台,网络中的成功营销为业界瞩目,韩寒甚至出现在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和台湾电影人焦雄屏对谈时,他说:

  “ 我觉得人生的转换,其实都很多,你从身份上来讲,你也有可能干别的职业,然后你从其他的方面来讲,你有可能是正面,也有可能是负面,有可能我今天是导演,明天我也许嫖娼被抓了,我就是嫖客,也许我开车违反了交通规则,所有我做错了事情我就是一个罪犯,后天我获得一个什么奖,我就是一个什么。这些人生真的很难说,但是我没有想过,下一份具体的要去挑战的事情,我觉得已经是很费精力了。”

  “ 虽然包括我自己控制很多东西,但是我们的人生不受控那种不受控,哪怕你的座右铭写成那样,你也不能控制,最终他人如何看待你,最终你留在世界上的印象怎么样?有可能你一生改变很多事情,想做一个善良的人,最终你在别人眼里是恶人,有可能恶人掩饰的好,最后变化一个善人,很多时候没有控制。

  既然你没有办法控制这些,所以就留给他人评说,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觉得那就够了,这些都是只能由他人填空了。”

  “嫖客”?看到这个词有点吃惊之余,想起来小说的男主陆子野岂不也是个“嫖客”。坐在1988这辆车上的,是一对善良的嫖客和妓女,他们之间也许有爱情,也许没有。

  电影快要下映的时候,一篇T大肖鹰教授署名的《“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出现在《中国青年报》上,所占篇幅不小。

  肖鹰在文章里写着,“韩寒的回应包括三方面: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已年届30岁的作家韩寒,缺少合格高中毕业生应备的文史知识,缺少一个当代成熟青年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缺少一个有教养的当代青年必备的社会道德观念。”“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

  网友们评论道,“中青报就一个观点:没有拍出一部好电影的赛车手不是好作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不是应该在《文汇报》发表吗?”

  其实并不是特别耸人听闻,如果对比,

  这之后,学者吴稼祥说,“韩寒事件是18-大前10年统治状况的一个切片,胡10年,是否是一个恶性肿瘤,解剖下韩案就能得到答案:假如一个学习障碍者,通过一个作弊的作文比赛,就可以逃过高考;又通过商业包装,就可比肩鲁迅;再通过政-治招-安,背书肮脏派系利益,就可以“领袖”,则国亡之日可待。”

  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三】

  14年秋,借着电影带来的热潮,订了票去国家剧院的小剧场,看《1988》改编的话剧。

  去的路上,坐在地铁上刷微博,在肖鹰的页面,发现了自己并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他说,“作为当代北大学生,我极其庆幸,我的本科毕业证是丁石孙校长签发的!198-9那个惨剧来临的黄昏,我独立北大西门内侧莲池桥上,含泪反复聆听丁校长苍老沉痛的声音呼吁师生保护好校园的广播讲话。”

  于是回头想起,倒韩的主力,方舟子也曾凄风苦雨学彷徨,而吴稼祥甚至曾是zzy的幕僚。

  话剧的尺度,比想象的要大一些,一个演员系着红领巾扮作童年的陆子野,另一个扮作丁丁哥哥。他们说,这是198-9年的春天。

  “丁丁哥哥,你要去南方还是要去北方啊。”

  “我要去北方。”

  “丁丁哥哥,你去做什么啊?”

  “我去和他们谈谈。”

  “你和谁谈谈啊?”

  “这个世界。”

  这些台词,在书中读过多遍,感动不已。那天在舞台上听到,眼前的演员,却和肖鹰方舟子吴稼祥他们的面目重合,五味杂陈。

  在1988的后一年,发生了一些关于那个时代的事情。这些事,成了陆子野童年的碎片,记录在韩寒的书中;这些事,也同样记在深陷于那个时代的青年回忆中。

  而那些青年,大约在离剧场不远的地方,曾被《漂亮的中国人》歌颂的那些青年。

  后来,有的,游历世界,说着“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有的,在网络上传着和某位牧师的不堪八卦。有的,回到家乡在古老的长安区平淡谋生。有的,让人想起押沙龙的话:“初期的理想主义退潮后,沙滩上往往就剩下一群中年胖子。”

  书中的某段剧情,似乎在现实中上演。

  “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小时候爬在旗杆上。但是我看见校办厂里的人正在做着仿制的手枪,看见刘茵茵从远处走来,已经成年的10号牵着还是小学生的刘茵茵的手,周围的同学们纷纷把石块抛向我,我说,丁丁哥哥,快来救我。丁丁哥哥却在一边的滑滑梯上盘旋而下,他看起来岁数比我还要小。然后我就不知道被谁绑在了旗杆上,我顿时觉得很安全,至少我不会再掉下来。这时候,校办厂里的阿姨们全都冲出来,所有人都在拿我试枪。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打得千疮百孔,但还是在想,你们千万不要打中我的绳子,否则我就掉下来了。那天的阳光是我从未见过的明媚,那是四十度烈日的光芒,却是二十度晚秋的和风,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好天气。

  ”

  小说《1988》里写到。

  “

  但我更要迎接的是夏天的到来

  我要迎接漫天的星斗

  我要迎接满河的龙虾

  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皮肤的带刺的野草

  我要迎接能刺痛我眼睛的我从不敢正视的太阳

  我要迎接丁丁哥哥周年,据说在那个时候,他的灵魂会回来,我愿他保佑我钓到这个夏天最大的龙虾,在我的小伙伴中扬眉吐气。我愿他在我身边多逗留一分钟,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我就可以停止我的追问。

  ”

  电影的片尾曲《平凡之路》里写到。

  “

  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

  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

  还有在采访里说到。

  “看的越来越多,感受越来越多,我却开始连说话发言的欲望都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并不是失望,我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就是觉得不太想说什么。

  ”

  丁丁哥哥想要和这个世界谈谈,谈崩了,于是"没有了名分",丢掉了性命。

  韩寒也想要和这个世界谈谈,这个世界不理他,于是变成了"代笔骗子"。

  【四】

  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

  中学时,校庆,白发苍苍的校友在台上做演讲,说他最自豪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好好学习充实自己,并没有搀和于各种运动。掐算时间,说的是解放前夜。当年的我,还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依然是中学时,听姥爷讲1988年左右的事情,交通瘫痪堵了路,为了去亲戚家,不得已走了很远。听起来就是令人不喜的剧情。至今我也觉得那种不喜非常正当。

  前几年,和同学争执,写文吐槽道,“我基本都不怎么关心政-治,我的情商和知识结构决定了这事不是我可以关心到的,所以我讨厌那些见不得别人不关注于此的人,政-治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翻了翻书评,那些疑惑着丁丁哥哥突然写没了的网友,那些认为童年回忆是用来凑字数的网友。其实也是多么正当,这种事,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

  前几天,歌手姚贝娜病重去世,新闻铺天盖地。转头说给室友,她问,姚贝娜是谁?

  看到网上有些荒谬不堪的言论与谣言时,有时觉得那些人为什么那么傻,接着陷入失望。可有时再一想,这些事情,会比我在菜市场指着菠菜问这是不是小白菜更荒谬吗。

  身边的亲人,絮叨着关于高铁的谣言,并不令人着急,也并不妨碍高铁的建设。身边的朋友,圣诞夜跑去教堂,有时也会叨念着菩萨保佑。

  虽然让我觉得恶心不堪的教授,可能就会在转角在食堂碰到。又觉得近又觉得远,同时,彼此之间各自生存毫无办法。

  那些纷纷扰扰的言论,也许远没有那么重要。即使其中有些重要的部分,也并未受到该有的重视,于是,陷入这些纷扰,或者不那么值得。

  漫漫长路,通向哪里,并不清楚。

  而在人生的长路中,会不会去了岔道,会不会车毁人亡,也是那么难以预测。

  只能尽力寻找自己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坐标,坚持自己的底线。

  陆子野的童年,还记得他的丁丁哥哥。一些人的童年,还记得首届新概念作文选里的获奖名单。这就够了。

  剩下的,我也不知道。

  期待会有一个好结局。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七):《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场诉诸内心的旅程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学图书馆。前段,一朋友送了我一本,国庆回家路上,带上它,踏上回家的路。

  整本书行文,以文字中的“我”陆子野开车前往一个目的地为发展线索,与一个怀有身孕的妓女娜娜在路上的遭遇,另一条是回忆成长过程的线索,两条线穿插平行,互相交错,让故事丰满了起来。忘记说,“我”的那辆车,叫1988,我想1988对于韩寒是不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对于我来说,1988是个好年份,因为我在那一年出生。所以,这书名就特别亲切,加之人对于数字其实要比文字敏感,所以这个书名还是取得比较别致的,哪怕跟村上同学的《1Q84》有重合,也是无所谓的。

  文中主人公叫陆子野,看来韩寒果然是喜欢野这个字,索性后来女儿的名字也叫小野,从此可以看出他是豪放不羁的性格,所以文字大抵比较豪放或者说粗粝,但是,仔细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股他的热情以及含蓄的深情,没有用太多的形容词修饰,倘若囫囵吞枣还不易发觉,就拿整个过程来说,真正在乎的事情,是不会那么容易说出口的。陆子野一路向前,他不是没有目的的,他是为了去取一个朋友的骨灰,他要在执行死刑那天到达,然后取走朋友的骨灰,但是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谈这件事情,他跟娜娜可以说自己风花雪月的事情,可以没有节操的调侃,但是他没有聊过朋友执行死刑这个事情,直到到达之后,拿到骨灰,娜娜才知道,这让人感觉这个男人内心的深情,但是它不会喷薄出来,也不会给你看。你只会发现,有时候他行车过半,他停下来抽根烟,那些思绪都在烟里。

  文字中有一段,是讲他躺在酒店8301的床上,回忆他是怎样开导一个想自杀的女子。他说:亲爱的,生活它不是深渊,它是你走过的平原和你想登上的高山,它就像我们睡过的每一张床,你从来不会陷下去,也许它不属于我们,但它一定属于你,你觉得它往下,是因为引力,它绝不会把你拖下深渊,它只想让你伏在地上,听听它的声音,当你休息好了,听够了,你随时可以站起来。你懂么。”以前他的文字都是比较辛辣的针砭时弊或者比较豪放的自嘲与讽刺,而这一次,他可以安静的躺着,好像一个午夜电台的主持人在温柔安抚,韩寒,也可以这样。

  他说,回头想来,只是我们都不知道周遭的艰辛,才会文艺的感叹。好像在那一刻,是成长的一个蜕变。

  在书里,更别致的体现了韩寒的悲悯情怀,他可以带着一个居无定所无依无靠的孕妇一路向前,中间穿插着离开的戏份果然像足了韩寒的那种痞式风格,更加的真实的个性体现,好在故事没有全然的悲剧,最后他收获了一个孩子,虽然娜娜过世了,但是临走前说“给你的,都是好的”,还是让人潸然泪下,韩总是长话短说,但是撼泪效果依然十分良好。

  最后,“我”带上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开放式的结局中又充满了希望的色彩,因为有着一个新的生命,因为还有着接纳新生命的勇气与决心,足矣。

  整体再读完韩寒这本书,感觉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也是在追溯自己的内心,有时候会感觉到他的一种孤独,我不知道他在写这本书的2009-2010年间经历了什么,但是从书中也能够感觉他的挣扎亦或者对自身的一种思考。整部书蕴含了更多柔和而深层次的情感,这些,都被转嫁在一个名叫陆子野的身上,代替着韩寒说话。

  与世界谈谈,其实最终是与自己对话,它都要诉诸于内心,回归思想的蛰伏与释放,这个过程,就会回归最初的本心。

  无论生活是深渊,是平原,是高山,去经历,你终会有所得。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八):婊子有义,戏子有情

  之前一直欣赏不来韩寒的文字,是年纪的原因,现在越来越成长,对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一本公路小说,不,连小说都算不上,它只是大半都在讲一个男人的过去和一个女人的过去,只不过,他们都在路上,在车里,回顾了他们的前半生。 在这本书里,小姐这个职业似乎没有那么的令人不耻,她们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反而让人感觉到不耻的,是那些嫖客,他们上完人后的丑恶嘴脸反倒令人生厌。书里的娜娜就像一道阳光,是的我确实是这么觉得的,她敢坦然的面对自己,或者说是有很厉害的职业素养,她对孩子的爹是谁无所谓,但她就是想将她生下来,她最大的梦想是去桑拿房,她未来的期盼是让孩子不要做她这一行,她与很多怀孕的妇女一样,很爱自己的孩子,冒着危险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她允许别人开她的玩笑,不管尺度多大,只要不触及她肚子里的生命,她都能接受,谁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至少娜娜让我觉得她很温暖。

  而曾经做过新闻记者的路子野,本书的中一直开着1988的人,他的过去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凡人,他觉得爬上旗杆算是他童年时代里最有趣的一件事,他想当一个有抱负的记者,但是没有机会,他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个罢了。

  当然,这本书里的阴差阳错仿佛在接二连三的出现,谁会想到他想要揭露剧组的丑陋之事为孟孟报仇时却意外地帮剧组做了宣传,;没有人会想到娜娜唯一进过的一次桑拿房就是因为他的报道而被倒闭,倘若没有倒闭,他也不会遇见娜娜;不会有人想到真正偷摩托车的是品学谦优,大人眼中的好孩子,丁丁哥哥;谁能料到他儿时喜欢过得女生却最后被10号带着一起去了天堂;更没有想到孟孟最后可能是做了和娜娜一样的职业(不然娜娜不可能看到照片就知道她的姓名)

  这些都是小人物,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们的周遭与他们的世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却让我们觉得这才是生活。

  有趣的是,韩寒用幽默的一些表现手法,却描绘了这个社会的一些黑暗,或者说是现实,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仔细思考,正如书名所讲,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不止他,还有娜娜,有周围的朋友,还有读着这本书的我们。我们同他的朋友一样平凡,然而也有着生活上的委屈与艰辛,这个现实的世界太残忍,我们都是头一次活人,我也想与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九):奇异的浪漫

  此小说有种奇异的浪漫。

  有人评论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当东方不败被树枝挂掉面具的时候;当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还有当他见到令狐冲的时候,他是在笑的。仔细看看,他的嘴没有笑,他的脸没有笑,他的眼睛也没有笑,然而我知道他是在笑的。那是他的神在笑。”

  韩寒这本书中的文字好像并不浪漫。相反,有时候还挺朴实的。他爱用短句,斩钉截铁的。时常有滑头的感觉,仿佛就是玩玩文字游戏,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让人觉得他在玩儿,在游戏人间。可读过之后一回味,竟是满心的浪漫。如果说书也有神韵,那么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神韵就是浪漫,或许还有一点凄美。当然,书中也有现实,但是那种种残酷的现实,仍旧是被浪漫所包围的。

  读者从这本书中所见的韩寒,与在杂文里看到的韩寒、在电视里看到的韩寒是一致的。我想,保持自身与作品的一致性是个很重要的品质。我特别喜欢能够真诚地剖析自己、并乐于此道的作者。比如毛姆,比如王小波,又比如韩寒。我认为只有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够达到某种高度,某种其他作家永远企及不了的高度。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十):虚惊一场是最美好的词

  睡前吃点精神粮食,在书柜上一堆绘本、小说、历史传记中选择了韩寒的书。并不是一直都喜欢韩寒,唯一记得读过的小说是《长安乱》。小的时候喜欢郭敬明多一点,小四的书里有些很丧的句子在非主流的年纪读来很美,恨不得全世界都不爱我我也不爱我。觉得他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生活离我好遥远,各种大牌显得好高级,整个词藻特别华丽浮夸就是文学气质强。后来长大了,慢慢喜欢平淡的故事,觉得公路小说里的冷幽默才更贴近我们的人生。故事很简单,不狗血,句子很普通,一切都很现实。没看之前觉得1988是自传类的小说,是不是韩寒想写出自己的故事。读了之后才发现韩寒选择了很难写的主人公,一个平淡无奇的我,一个下海经商妓女,人设的刻画上多一份则黑暗少一分又不够现实。我一边向前进一边回忆过往,遇见的人都是生命里的过客,他陪你一程,最终给你留些什么便消失了。还有很多一边丧一边积极的毒鸡汤,世界是一睹墙,我们都是猫,在世界留下些什么之前不会把爪子伸向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