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护身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护身符》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0: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护身符》读后感10篇

  《护身符》是一本由[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护身符》读后感(一):新闻:墨西哥一市长勾结警察毒贩屠杀49名学生并焚尸

  2014年10月15日,墨西哥城,墨西哥数所高校学生在墨西哥总检察院前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交出43名失踪学生。

  墨西哥政府7日公布今年9月40多名学生失踪案调查的重要进展,根据犯罪嫌疑人指认已找到大量遗骸。据嫌疑人供述,当地贩毒集团屠杀了这些学生并焚尸灭迹。

  警方枪杀6人,剩余43学生转交毒贩

  总检察长卡拉姆7日在首都墨西哥城举行记者会,详细通报学生失踪案调查进展。

  卡拉姆说,已有被捕嫌犯供认,失踪的43名师范学校学生已经被杀害。但在调查结束之前,他们的状态仍为“失踪”。

  失踪案引起举国震惊后,市长路易斯携妻子弃职逃亡,直至本月4日在墨西哥城一处隐蔽区域遭逮捕。

  根据当局调查,路易斯与这些学生先前有过冲突。因作为当地一个儿童保护机构负责人的妻子即将发表一次演讲,路易斯担心这些学生前往阻挠破坏,下令警方予以拦截。

  毒贩屠杀学生, 垃圾填埋场焚尸

  卡拉姆在记者会上出示多段视频,显示警方在一条河中找出的数百块遗骸以及作案嫌疑人的详细供述。

  这些一星期前被捕的贩毒集团成员供认,他们从伊瓜拉市警方处接手学生后,把学生装上几辆自动卸货卡车,开往邻近科库拉市一处垃圾填埋场。到达目的地时,车上学生已经有15人死亡,其余被射杀。

  其后,他们现场搭建一个大型焚化架,处理学生尸体。因尸体数量多,这些嫌疑人轮流给焚化架添加柴油、汽油、轮胎、木柴等助燃物,确保火势持续。

  嫌疑人供认,焚尸过程从午夜持续到第二天下午两三点,即14个小时多。为销毁证据,他们把所穿的衣物也随之焚毁。后来,将被害学生遗骸装入黑色垃圾袋后扔进附近的圣胡安河。

  路透社报道,墨西哥当局迄今已逮捕74人,包括伊瓜拉市市长夫妇、数十名当地警察以及贩毒集团成员。

  反应

  总统震怒 誓言追捕所有罪犯

  面对这一举国震惊的调查进展,墨总统涅托7日发表声明,誓言彻查事件,将所有有关犯罪人员绳之以法。

  “调查结果让整个墨西哥震惊和愤怒,”涅托说,“墨西哥政府会继续坚定打击有组织犯罪……全面调查事件,让所有有责任者受到法律制裁。”

  几天前,涅托会见失踪学生家属,承诺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监督案件侦办并及时向他们提供最新信息。

  为处理这场多年来罕见的国内危机,涅托先前已决定缩短出访他国的既定行程。

  家属悲痛不已 不再相信政府

  总检察长卡拉姆说,警方根据嫌疑人供述从河中找到大量遗骸,但不少牙齿已经严重炭化,从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作身份鉴定的难度非常大。

  卡拉姆记者会前首先与失踪学生家属会面,告知调查进展,称当局认为所发现遗骸很可能是失踪学生,但还没有经过DNA确认。

  按照他的说法,一些遗骸将被送往国外作DNA鉴定。确认遗骸所属人的身份前,墨西哥政府仍将把这些学生定为“失踪人员”。

  “我知道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对家属会造成巨大痛苦,我们所有人都体会到这一痛苦,”卡拉姆说,“不幸的是,我们获得的有关证词和信息显示科库拉市发生了针对相当数量人员的谋杀。”

  这一现实让等候消息一个多月的失踪学生家属难以承受。其中一名失踪学生的父亲费利佩·德拉克鲁斯说:“只要没有正式的结果,我们的孩子就还活着。”

  另一名家长马丁内斯说:“与总检察长的会面气氛紧张,因为我们不再相信他们。”

  来源:新华社

  链接: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4/11/09/340677.html

  《护身符》读后感(二):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

  整个城市都沦陷了,只有“我”在狭小的马桶间守护着最后的纯净,栖息于方寸之间,思绪却缭绕在千里之外。罗贝托·波拉尼奥自画“护身符”,以女诗人奥克西里奥为替身,她环顾现实,思绪却缠绕着梦幻的泡沫,她陷入难以破解的谜题,却在年份表的飞速流逝中如此诗意和轻盈。波拉尼奥的笔触在文学与革命的战场互为注脚。

  所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文学风格的兴起,还是革命队伍的组成,波拉尼奥也是如此。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好的西语作家之一,四十年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他垒砌小说王国的坚固城砖:智利内战时期全家逃亡,身为反政府间谍参与左派政治运动,发起成立后又即刻夭折的诗歌“黑帮”,在欧洲多个国家漂泊流浪,寻求自我放逐。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的高产形成了他挺进拉美文坛的节奏,《荒野侦探》 一出即引起轰动,皇皇巨著《2666》更是获得赞誉无数。

  相比之下,《护身符》 看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拾起其碎片大可拼凑出上述两部作品的雏形。“2666”作为他写作的密码,在互文中打开了通往文本深处的快车,《护身符》中2666年即毁灭之年的寓言,恰恰呼应了《2666》中主人公的消失。

  而奥克西里奥是《荒野侦探》中一个单独章节的女主人公,书中另有《荒野》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

  “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如果将开篇和之后的眩晕与故弄玄虚归于波拉尼奥的文学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无意间形成的“镜像书写”来自流亡路上理想破灭与现实遭遇的对决,是一场场血与肉的较量。

  每一次漂泊与流浪都仿佛是为了寻求真理的膜拜,作为主调反复出现在文本之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灵魂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喧哗,直到冰冷的武器无情地指向忧郁的面孔。1968年,墨西哥城镇压学生运动的惨烈灼伤着文学青年们的创口,压抑着他们狂热的精神。正如阿图罗·贝拉诺在战乱中的急转,仿佛一种基因突变式的扭曲。

  “我们好可怜啊!本想求人帮助,可是谁也不来帮忙!”古罗马佩特罗尼乌斯的苦闷道出了看似平凡的躁动者们神经中难以容纳的恐慌。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时代,海洛因、金钱、宗教……总有一款让人足以为其倾倒,但偏偏有一群人任他人引诱和摆布都难以落入世俗的圈套,他们欲占领文艺的王国,探测着周遭的细微,有尘土的地方就有文学。正如奥克西里奥以哲学文学系女厕所的马桶间为战壕,以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看月光熔化墙上的瓷砖,烧出一个窟窿,意念穿越而过看到属于她们最好的未来。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刘晗

  《护身符》读后感(三):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读罗贝托·波拉尼奥《护身符》

  整个城市都沦陷了,只有“我”在狭小的马桶间守护着最后的纯净,栖息于方寸之间,思绪却缭绕在千里之外。罗贝托·波拉尼奥自画“护身符”,以女诗人奥克西里奥为替身,她环顾现实,思绪却缠绕着梦幻的泡沫,她陷入难以破解的谜题,却在年份表的飞速流逝中如此诗意和轻盈。波拉尼奥的笔触在文学与革命的战场互为注脚。

  所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文学风格的兴起,还是革命队伍的组成,波拉尼奥也是如此。他被认为是当代最好的西语作家之一,四十年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他垒砌小说王国的坚固城砖:智利内战时期全家逃亡,身为反政府间谍参与左派政治运动,发起成立后又即刻夭折的诗歌“黑帮”,在欧洲多个国家漂泊流浪,寻求自我放逐。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的高产形成了他挺进拉美文坛的节奏,《荒野侦探》 一出即引起轰动,皇皇巨著《2666》更是获得赞誉无数。

  相比之下,《护身符》 看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拾起其碎片大可拼凑出上述两部作品的雏形。“2666”作为他写作的密码,在互文中打开了通往文本深处的快车,《护身符》中2666年即毁灭之年的寓言,恰恰呼应了《2666》中主人公的消失。

  而奥克西里奥是《荒野侦探》中一个单独章节的女主人公,书中另有《荒野》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

  “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如果将开篇和之后的眩晕与故弄玄虚归于波拉尼奥的文学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他无意间形成的“镜像书写”来自流亡路上理想破灭与现实遭遇的对决,是一场场血与肉的较量。

  每一次漂泊与流浪都仿佛是为了寻求真理的膜拜,作为主调反复出现在文本之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灵魂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喧哗,直到冰冷的武器无情地指向忧郁的面孔。1968年,墨西哥城镇压学生运动的惨烈灼伤着文学青年们的创口,压抑着他们狂热的精神。正如阿图罗·贝拉诺在战乱中的急转,仿佛一种基因突变式的扭曲。

  “我们好可怜啊!本想求人帮助,可是谁也不来帮忙!”古罗马佩特罗尼乌斯的苦闷道出了看似平凡的躁动者们神经中难以容纳的恐慌。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时代,海洛因、金钱、宗教……总有一款让人足以为其倾倒,但偏偏有一群人任他人引诱和摆布都难以落入世俗的圈套,他们欲占领文艺的王国,探测着周遭的细微,有尘土的地方就有文学。正如奥克西里奥以哲学文学系女厕所的马桶间为战壕,以诗歌为盾,抵御历史分娩的阵痛,看月光熔化墙上的瓷砖,烧出一个窟窿,意念穿越而过看到属于她们最好的未来。

  2013.11.22 文汇读书报

  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3-11/22/content_174518.htm

  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护身符》读后感(四):我做完了,我活够了,如果还有力气,我会哭。我与你们告别。

  距离我看完《荒野侦探》已经三年了,但我还记得,记得奥克西里奥,记得阿图罗•贝拉诺,记得乌利塞斯•利马,记得那个1968年的9月哲学文学系的瓷砖上移动着的月光,《护身符》作为《荒野侦探》的镜像,又让我重温了那一段挣扎和梦想在同样的失败中纠缠在一起的时光。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给友人发信息:“很想大哭,放声大哭,没想到罗贝托的女性视角可以那么母性,如果这个人——主人公墨西哥诗坛之母奥克西里奥现在就站在我面前,我也会像拥抱我的母亲一样拥抱她,交予自己的脆弱给她。”因为她是母亲,是在所有横碾竖压下支离破碎的悲悯与深情,在她面前我觉得自己也能得到庇护和疼爱。

  故事的起点是一场噩梦,1968年墨西哥政府的军警镇压了在墨西哥城特拉特洛尔科区“三种文化广场”上抗议示威的学生、教员和其他群众,当场打死20多人,进而用火箭筒攻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校门。这是一场死伤惨重的屠杀。

  主人公奥克西里奥就在那场噩梦里躲在了哲学文学系四楼的女厕所里长达十多天,在全书的开头,波拉尼奥说道:“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

  但实际上不是,这是历史,是事实。很熟悉的片段闪回,因为我们也有这样的过去。

  波拉尼奥是那种特别典型的拉美左派,我对政治没什么见解和立场,没有读过太多书,不甚了解,但我知道我们也有同样丰饶的苦难,眼下也有发生,被封被禁声,每天都能更新一波新下限,我们也一样蛰伏在强权之下。《护身符》的最后一段,已然是主人公的梦呓,她说“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的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而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最后拉美的年轻人唱着这首有关“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的歌走向深渊。“我想到同为拉美人的导演索拉纳斯说过的话:“我们始终在为一种道义、一些原则奋斗,它们仍然存在,等待着我们去实现。”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另外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呢?希望是在创造中诞生的,只要有希望就是迎向恐惧的胜利。所以我们为什么不也唱出来?也在深渊里高歌,即使向东方迁徙就等于是向漆黑的深夜迁移,但还是要往前走。我们都该明白沉默和退后不会让我们更安全。起码应该做点什么说点什么,哪怕一无所得,哪怕做什么都无用功,说什么都驳回。要知道改变那么顽固的死水般的状态也好贫瘠的意识形态也罢都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是需要很多代人不停地去推动完成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友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说在当代做什么样的人是最叛逆的?”当时他说是“品德高尚的人”,我现在想来应该这么说——“品德高尚且勇敢的人”。在这个时代能做到这两点实在难能可贵。

  《护身符》里还有一个隐喻,波拉尼奥借书中人物之口,讲了希腊神话中厄里戈涅的故事,讲到了俄瑞斯忒斯,“他再次说到了自己的罪恶;说到了厄里倪俄斯,说到了等一切他都弄明白时,甚至明白之前要过怎样的生活:四处漂游,与朋友皮拉德斯要走遍希腊,让自己成为传奇。当垮掉的一代,不被束缚在固定的什么地方,把生活变成艺术。”

  俄瑞斯忒斯大概就是黑暗、混沌的那一代人的象征吧,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替父报仇继而被复仇女神追杀,爱上了纯洁却同母异父的厄里戈涅。但俄瑞斯忒斯是勇敢的,他最后获得了雅典娜的原谅,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我不知道是不是,但我理解成这是波拉尼奥对墨西哥对智利对拉美未来的美好希冀。虽然在结束这一切混乱之前,所需要面对的是一场灾难和血腥。

  当然我们也是。

  《护身符》读后感(五):给波拉尼奥的情书

  2089年波拉尼奥从坟墓里爬出来,从尼泊尔境内爬上珠穆朗玛峰。2089年我满100岁,生死未卜,从西藏沿珠穆朗玛峰北峰上去。 最终,我与波拉尼奥相遇于珠峰之巅,一同欣赏一部名叫《天地玄黄》的纪录片。经过了这么多年,他再次严严实实地穿上的那件登山服里包裹着的是一副没有肌肉的白骨。我干瘦又皱巴巴的黄皮肤外面却仅仅套了件普普通通的秋装,衣服里还藏着本《护身符》。

  《2666》> 《荒野侦探》> 《地球上最后一夜》> 《护身符》,我将波拉尼奥中译版的书按照书页厚度排了个自大到小的顺序。 《护身符》薄了,轻了。 没有薄过墨西哥肉馅玉米饼,没有轻过佩德罗. 加菲亚斯诗集上的尘土。所以,它仍旧有厚度有重量。厚过波拉尼奥脸上一条条皱纹的褶皱里充斥着的污垢,重过波拉尼奥手中的烟头上扬起的烟蒂。(我想象他的烟丝带着淡淡的蓝莓口味,他吐出的烟圈触摸起来是甜甜的。从他嘴里吐出来有空气清新器的作用)“实际上,这是个讲述一桩残忍罪行的故事”书的开头这样写道。再次头痛地发现,书中又要开始讲述那些曾经发生而未来可能马上就要被遗忘的暴力罪行,又要像黏在牙齿上的大白兔奶糖一样被赋予某种历史的粘着力和沉重感,又要带着无解地徘徊在绝望的十字路口那样的心情去翻开书页。

  “《护身符》看到第几段了?”波拉尼奥的白骨问。我回答说刚开始看,乌拉圭女诗人躲在厕所里那段,她还真够能躲的。波拉尼奥点了一支烟说:“操蛋!我讨厌厕所,听到这两个字就想吐,憋死我了。”我看着他的嘴,只能是嘴,一收一缩地将烟吸进去,然后又从胸腔应该是肺的地方回出来。我看地出神觉得特别好笑,于是习惯地捂着嘴大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人骷髅抽烟的,烟没进去也不用出来,这不是瞎抽嘛。波拉尼奥开口了, “听说刚才那个《天地玄黄》号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啊。我回答说:”意外吗?惊喜吗?《2666》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哦。 “波拉尼奥裹在登山服里的身体开始鼓起来了,越来越充实。“那几年我写《2666》,遇到刚从墨西哥到西班牙的切. 格瓦拉, 我们两个抽了一晚上的古巴雪茄。你知道一个印尼的烟草工厂女工一天要卷多少跟卷烟吗?格瓦拉他给我讲他在玻利维亚那会儿,他用脑补回忆着自己一生所有大大小小的艳遇。 “

  有些意外,有些惊喜,《护身符》里叙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女性,被塑造成“墨西哥诗坛之母”的一个母性角色,对文化有着某种狂热的母亲。她没有孩子,却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很多人的母亲。于是我欣慰地发现,原本那个一头卷发,带着副大眼镜,拍照总算穿着深色衣服,烟不离手的中年波拉尼奥心里居然揣着一颗十几岁少年一样的小心脏。他总是假装自己永远穿着累赘的宇航服,行走在吃人的沙漠地带。其实宇航服里的身体是与世隔离的,心脏还未发育完全。想想他的化身阿图罗.贝拉诺在《护身符》中的形象吧,“那时他十七岁,诗歌腼腆的大男孩,正在写剧本和诗歌,不会喝酒”。

  波拉尼奥不经意地将还没抽完的烟头往雪山下扔去,这个动作看上去还挺帅的。他精神正常了,烟抽完了,肉身也恢复了。那燃烧着的烟头还没落地,它离开波拉尼奥的手指尖,在空中看的视觉效果类似一个升格镜头,慢!慢!慢!停顿,停顿,停顿!要冲刺。。。烟头像子弹一样画出一条轨迹然后刺破珠峰上的气压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波拉尼奥的烟头可以瞬间将珠穆朗玛峰点燃成索诺拉的沙漠。我望着波拉尼奥远去的身影,他把登山服留给了我,因为沙漠让我冷的发抖。他这样说:“想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上帝让拉美生活在血水的河谷中,暴力的泥潭里。而且无休无止没有穷尽。我们以叛逆和不满的态度回应上帝。在文学的长河中难道就不能留下永恒的一席之地吗?”

  据调查,墨西哥只有62%的学生会感动在校有安全感。每10个学生中就有7个曾经受到暴力侵犯。前几天正好在看卡洛斯.富恩特斯的小说《狄安娜,孤独的女猎手》,这个墨西哥的儿子,创造了墨西哥生命里穿梭在时空中的幽灵,他在1969年2月从法国回到墨西哥后,拉着妻子路易莎.古斯曼的手,怀着满腔怒火,眼中噙着泪,走遍了特拉特洛尔科广场。我们“墨西哥诗坛之母”奥克里西奥,她并不诞生于人类的子宫,不是墨西哥孕育了她,更不是乌拉圭。她,出生于1968年9月18日,那年的特拉特洛尔科大屠杀,某所墨西哥大学的哲学文学系四楼女厕所里。那天黄昏,她掀起长裙,她在马桶上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边与巡逻警对视一边无奈地分娩了。生出来的是覆盖在整个墨西哥空气中的尘土。这些尘土可肯是未来的诗人,可能永远不会成为诗人。

  于是上帝回答:“长河早被独裁者用战火填平了,如今这里只有沙漠和戈壁。要想占有永恒的一席之地,最好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你要甘愿只做一片尘土。无论环境怎么变幻莫测,尘土都因为过于渺小而永远被遗忘忽视,这就是他们存活下来的原因,他们永恒的秘密。”波拉尼奥的心里似乎被压上了之前所有诗人们为了走到上帝面前而在沙漠里留下的脚印,一直咔到嗓子眼,他软弱地哭泣了,大声痛哭,眼泪多地像是整座珠穆朗玛峰的雪都融化在了他的眼里,他傻傻地希望用自己的眼泪去滋润这整片沙漠。波拉尼奥无力地瘫倒在地,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的脑神经一根一根拨乱。他口很渴,他的眼里热得像是有成千上万的蛆虫在蠕动。他好热,浑身都在淌汗,他用十指抹过汗水,空气立马将汗水蒸发殆尽。他一边哭一边寻思着自己这么辛苦,宁愿呆在肮脏的厕所来抵挡外在的腐朽,却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想要的幸福,别说是幸福,连快乐也得不到。

  尘土们不快乐,它们也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地就被扫把和抹布抹去,即便是身为尘土也是依附于墨西哥这片土地,依附于这座文学的地狱之门上。它们一点也不平静,却天真地像岩石上的蜥蜴,垂着尾巴等待阳光的来临,好晒干自己的皮肤。最终人们会发现的,发现尘土已经是文学的一部分。我想借波拉尼奥一口水,他就应该是会甘愿走遍文学沙漠的人。因此这种“完成时态”的“已经发现”用于尘土们身上就带上了悲壮的情愫,一种既定的无可挽回的宿命感。文学伴随着尘土,他们和睦相处,而尘土与遗忘又是一对小伙伴,所以如果当你翻开一本落满尘土的书,它的背后有一位独自面对黑暗面对暴力,她紧张,她痛苦,他勇敢地分娩着的母亲。

  太阳像颗精子一样在云层间跳跃,我还穿着波拉尼奥那件从坟墓里穿出来的登山服,在沙漠里冷得要死,不知道自己是在等待日出还是等待日落。。。。。。

  未完待续

  小伙伴们,大家想想给波拉尼奥安排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护身符》读后感(六):《荒野侦探》的镜像,《2666》的序幕

  1968年,15岁的智利人罗贝托•波拉尼奥跟随父母从圣地亚哥移居墨西哥城,后辍学去当记者,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同年墨西哥城发生了军队占领大学逮捕学生的事件。《护身符》就是以此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延展了他的长篇《荒野侦探》最具震撼力的一个独立章节的女主人公,“墨西哥诗坛之母” 奥克西里奥•莱科图雷的故事。叙述者“我”即奥克西里奥,描绘了自己躲藏在大学的女厕所12天,幸免于当时的事件。《护身符》于1999年在西班牙出版,即在《荒野侦探》之后一年,并为他最重要的长篇巨作《2666》提供了预言般的序幕。

  今年初波拉尼奥的短篇杰作《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出版。“地球”和本月出版的《护身符》,以及年底即将出版,被称为“伪百科全书式小说”的《美洲纳粹文学》,让读者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发现波拉尼奥的小说世界。今年是这位拉丁美洲当代最重要的作家去世十周年,有评论家认为,《护身符》是波拉尼奥的另一部别样视角下的自传,它不仅是连接作者两大巨作的重要纽带,本身即是一部结构完整的作品,波拉尼奥将它献给了自己,献给他所深爱的拉丁美洲,也再次、又一次献给了那些热爱文学与生活的年轻人。

  《护身符》的开篇即让人心生波澜,“这可能是个恐怖故事。一个谋杀、侦探、黑色的恐怖故事。但实际上不是。”随后在一种既像回忆,又像呓语的讲述中展开。奥克西里奥从乌拉圭来到墨西哥,栖身于两位西班牙作家家中当他们的清洁女工,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她躲在哲学文学系女厕所时手边阅读的诗集的作者。至此,波拉尼奥罕见的以女性视角描绘了60、70年代墨西哥文艺青年的生活。这位“很高,很瘦,金发,缺了几颗关键的牙齿,说话与笑时不得不捂住嘴巴,连接吻都感到难为情”的诗坛之母与从各地来到墨西哥城居住的文艺青年、作家、革命家交游,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场。

  《护身符》可说是《荒野侦探》的一个微型镜像,也是作者整个作品谱系中惟一出现“2666”字样的作品。波拉尼奥专注细节和生活琐碎事物描写的独特手法,即使在这部篇幅短小的中篇里依旧游刃有余。它记载了一代青年诗人对诗歌对文学的共同记忆,整部作品洋溢着悲情感伤的氛围,展现出一幅拉美忧郁与暴力的历史画面,也是文艺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应。

  “护身符”字样直至作品结尾才出现:“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归宿,是一种更大意义上针对一代青年人的告白。护身符,就是你的勇气、心态,你所认定的一切。

  《护身符》读后感(七):后记 / 跋

  译后记

  译完《护身符》后,有几件事需要记录在案。

  波拉尼奥从写完《护身符》到 2003 年初步完成皇皇巨著《2666》经过了五年的时间。《护身符》里已经明确提出了 2666 年的象征意义——人类毁灭之年。《护身符》的结局——青年人高歌行进,走向深渊,与《2666》的主人公的消失是一致的。这是否意味着凤凰涅槃呢?有可能。

  《护身符》里从头至尾影响着女主人公心境的是1968 年墨西哥城发生的镇压学生运动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直接改变了墨西哥的社会发展方向。它造成的伤痛至今犹存。不仅存在于墨西哥人心中,也存在于拉美人心中。波拉尼奥是有良心的作家。他虽然是智利人,但没有狭隘的地域观念,他想到了天下许多善良的人们和披着人皮的恶人。这在《2666》里有充分表现。

  波拉尼奥是诗人和小说家,对文学情有独钟。 《护身符》里用浓墨重彩描绘了青年诗人们的痛苦生活,其中也有作者生活的影子——阿图罗•贝拉诺的遭遇及其性格变化。其中详细描写了反动军警在镇压学生运动中给文学青年造成的精神创伤。这是波拉尼奥亲身经历的生活。特别是他在墨西哥的遭遇:贫乏的物质生活和郁闷的心境。

  波拉尼奥对西方文学知识可谓熟烂于胸。 《护身符》有作者对许多西方著名作家的精彩点评,值得欣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全球爆发各种危机的今天,许多人在寻找可以辟邪的“护身符” ,例如宗教信仰,例如用毒品麻醉自己,甚至用自杀了断残生。而《护身符》的作者却用歌声——优秀的文艺抵挡全球的奢靡、恶俗、贪婪之风。优秀文艺作品中的真情、大爱、大善就是物欲横流中的诺亚方舟,是为热爱真善美的人们提供的避难所。

  最后,波拉尼奥创作《护身符》时四十五岁,正是才思敏捷的好岁数。从他的叙事风格和技巧的娴熟程度上,可以看得分明。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护身符》女主人公的叙事口气: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时而像梦呓,时而像回忆往事;有时思维逻辑颠颠倒倒,有时浮想联翩充满诗意……整个作品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需要一读再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万千思绪。

  以上几点仅供读者参考。

  赵德明   

  2013 年2月16日于北京大学燕北园

  《护身符》读后感(八):杯中最后的龙舌兰

  一直想读波拉尼奥的《2666》。而他的《护身符》是通往2666年丧葬之地的序幕。

  读它就像望着杯中最后一点儿龙舌兰酒,杯中却“正在发生荷马史诗中那样的海难”。只能在惊惶中打碎这杯酒,让它纵横交错如时光。

  无法遁迹于破碎的时间中寻求庇佑,人们遗失了各自的护身符,永远无法知道此刻是1968年重现的噩梦,或是2666年未知的墓地,只能怀着满腔的爱献身,肩并肩地走向深渊。

  而唯有文字,是我们的劫后余生。在波拉尼奥梦呓般的预言中,一切命定的毁灭将得以拯救。2101年保尔·艾吕雅将成为大众诗人,卡夫卡的全部作品会在拉美的地下受到追捧,2113年保罗·策兰将走出坟墓,2081年契诃夫将最后一次投胎转世。所有被埋葬的灵魂将重回人间,破碎的人事无法再使人受伤,我们在冥冥之中终将找回自己的护身符。就像结尾中所说的——

  “那些年轻人在唱歌,一面向着深渊走去。”

  “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

  《护身符》读后感(九):波拉尼奥的护身符

  在《护身符》里,我再次读到了阿图罗·贝拉诺的名字,再次看到了“死于伤心”这样的定语,再次遇见了被困在厕所里躲避政治暴乱的女诗人,以及无数生活在拉美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上的诗人们,“最明净的地区”也再次映入眼帘。   曾经有人问:既然波拉尼奥反反复复在写的事情,与我们今天在报纸上读到的那些残酷和令人愤慨的事情并无差别,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他呢?难道品尝别人的不幸,不就是把别人的不幸拿来消遣,同时也是自己的不幸吗?   对此我无法回答。   可是看到有波拉尼奥的新书,我仍是买回家来。看看吧,对自己说。虽然《护身符》的故事我已经知道了,在《荒野侦探》中,我已经知道了,这个过度伤心的诗人,仿佛已经在《荒野侦探》中挥洒了所有的热泪,在《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只剩下平静得令人颤栗的叙述。故事是这样熟悉,人物是这样熟悉,在《荒野侦探》中死于伤心的人,从灵柩里发出了低吟。我知道,我知道。波拉尼奥并不想赚取眼泪,他只是需要不停地写诗,可惜,他只是一个蹩脚的诗人——于是只好放弃了诗歌,写起了终究会让他自己意难平的小说。也许作为小说家的波拉尼奥受到追捧和瞩目对于波拉尼奥自己来说正是一个无奈的嘲讽。而我,我却不能拒绝又一次进入让波拉尼奥心碎的世界,那个世界是他用整段整段看似是小说其实是诗的语言缝补拼接起来的,在那些动人的句子上行走,你时不时便会突然天旋地转地坠落,因为那句子里藏着黑暗而寒冷的深渊,正如奥克西里奥在佩德罗·加菲亚斯的花瓶里看到的地狱那样浮现。我不能对波拉尼奥转过脸去,不能拒绝再一次成为他的听众,我只想听他讲话,似乎以此便能够安慰,能够为他做点什么似的。   但是我错了,波拉尼奥已经死了,他不需要我的安慰,相反,需要被安慰的是我。书中那个反复叨念1968年发生在墨西哥校园的暴乱、反复描述学校女厕所窗前的月光,反复讲述她13天忍饥挨饿生活于恐怖之中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幻觉和难分真假的梦境的女人,最后幽灵一般说着话,好像那并不是从她这个人说出,而是从她的存在之中,从她缺失的四颗牙齿,捂着嘴笑的习惯,和用“墨西哥诗歌之母”来指称的神秘存在之中被填满的话语,不断告诉着人们这样一个事实:过去的罪恶都成为今天的罪恶,别人的罪恶最终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罪恶,灵魂的轮回转世之中,我们承受着互相交换和博弈的命运,没有人能逃脱。   女诗人说着“小朋友们啊”的时候,我就想哭——又想笑。我想,女诗人说“小朋友们啊”的时候,就是流干了泪的。但是小朋友们却笑着。小朋友们听着她的故事,好像是一个传说,而女诗人则学不会格里格里克语。她仍然重复着被诅咒般的往事。然后对着梦里的她说出预言。 “2150年马雅可夫斯基会重新时髦起来。2124年詹姆斯·乔伊斯将会转世化身为中国小孩。2101年托马斯·曼会变成厄瓜多尔药剂师。” …… “2035年玛格丽特·杜拉斯将生活在成千上万名女性的神经系统里。”   那些年份,诗人是无缘看到的。我们活着的时候也只能看到一部分——我们能看到这世界变得更好吗?很可能那根本不是预言,而是梦呓。重要的是,如果预言已经被说出,我们还有没有机会去改变命运?重要的是,那些被暴力所伤害的人们,何时才能走出暴力的阴影,走出悬崖峭壁冰天雪地无休无止的梦境?   波拉尼奥没有回答。他只是让歌声陪伴着那些幽灵般穿过峡谷跌落深渊的小伙子。他不是塞林格,他没有去成为阻止那一切发生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波拉尼奥和科塔萨尔也不同,他不会选择站在窗台上,在荒诞的眩晕中悟道。他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说着格里格里克语,永远无畏勇敢地走向前——即使是走向深渊。 “轮回转世,诗歌不会消失。诗歌的‘无为’会以别样的形式显现出来。”波拉尼奥如是说。   我们读到的是波拉尼奥写的诗,而不是他写的小说,他的护身符无法保护我们不粉身碎骨,但却能够守护那些尚且纯真的心灵。

  《护身符》读后感(十):护身符

  真该先看《荒野侦探》和《护身符》,再看《2666》的,我还停留在《2666》的第四部。

  波拉尼奥有点像阿兰罗伯格里耶,看起来把世界毫无保留地全部塞给你,但是他实际上精心选取了片段和意象,搭建他的世界。13和14章的意识流太棒了,一口气读通下来,爽啊,上次这样读意识流还是去年看《喧哗与骚动》了。

  波拉尼奥还粗暴地教会了我一些写作技巧,他疯狂地撕裂了空间和时间,奥克西里奥丢失了一切,苦苦寻觅一切,在1968年以后,特拉特洛尔科事件以后。她是诗歌之母啊,墨西哥的缪斯,她做到了,她成功了,她把歌曲传唱了下去,诗人们奔赴深渊而毫不畏惧,他们的歌声是勇敢的,那是墨西哥人,一代拉美人的护身符啊!

  ——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了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

  而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

  我们应该感到耻辱。我们也有特拉特洛尔科事件啊,也有人为此流血牺牲,可是没有人在回忆中痛苦地被面对月亮的忧伤懊悔,我们自愿放弃了喉咙,将双手交付给他们,换取蜜药灌穿了喉咙。

  我们要歌唱啊,小声哼唱,高声嚎歌,请让我听见你们的声音,我的前辈们,请你们将时代的良知谱写进歌谣,正如中华民族百年前一样啊!

  我们这一代是残缺的,我们在历史的碎片中摸索,笨拙地学习我们早已丢失殆尽的语言,我们没有诗歌。可是我们要唱出来啊,那是我们的文字,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同胞,血液流淌在时间的火山灰下,它在不甘地呐喊,把我刨出来,刨出来!

  挥舞文字的铁锹吧,即使只有我一个人。我要歌唱,我要自己锻造我们的护身符,为了森林里所有无名的墓碑和坟墓!

  我的文字师承来源于世界,中国作家只施舍我可怜的语法和汉字历史。

  月光再一次流过四楼的厕所,我坐在马桶上,凝视脚下的瓷砖,在卫生纸上疯狂地涂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