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水的空白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水的空白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7 04:3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水的空白的读后感10篇

  《水的空白》是一本由[罗]马林·索雷斯库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52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水的空白》读后感(一):奇想

  短短的诗集,无数意象叠加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虽然无法从技巧上或者其他更高深角度分析这些瑰丽的诗句,但那些暗藏在诗句里的意象却能让我我看到一幅幅摄人心魄的画面

  最喜欢那句“我的灵魂在白天,死得多么美丽(——《奇想》)”。

  这本诗集,更像是我的秘密花园,随时翻开,都有蝴蝶纷飞,采撷无数奇想的花蜜。

  《水的空白》读后感(二):所有事物都与我惊人相似,我害怕……

  关灯时,

  我为蝴蝶感到惋惜

  开灯时,

  又为蝙蝠感到难过……

  我该怎样迈出一步,

  才能不把任何事物冒犯?

  ——索雷斯库《关灯时》

  一个人会遇到什么样的书,又会在怎样的契机之下读完那本书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情。这件事是如此的奇妙,以至于我有时候会想也许天上有一位神专门负责这件事。

  这本诗集同前一阵子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韦白翻译的佩索阿的诗集《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97326/ 是一个系列的。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时,我本来只是打算翻一翻佩索阿的诗集的,但是莫名其妙地我翻开了另一本诗集索雷斯库的《水的空白》。

  印在这本书诗集背后的那句诗并不是很吸引人:

  流水越来越脏,

  历史遵循自己轨迹

  而彼拉多继续

  洗手

  心中的快感在不断增大。

  ——《如果水不变黑……》

  如果光看这首诗,会以为这会是另一个T.S.艾略特、里尔克或保罗·策兰式的诗人是的,他们的名气都非常大,诗歌水准世界公认的,但是在中文语境下,他们的诗歌意象臃肿晦涩难懂,我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魅力究竟出自何处。

  至于我当时为什么会翻开这本诗集的原因现已无法考证,庆幸的是,我翻开这本诗集看到的第一首诗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身心

  判决

  电车上的每个乘客

  都与坐在自己前面的那位

  惊人地相似。

  兴许是车速太快,

  兴许是地球太小。

  每个人的颈项

  都被后面那位所读的报纸

  啃噬。

  我觉得有张报纸

  伸向我的颈项

  用边角切割着我的

  静脉

  在这首诗里,我一下子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他精确地说出了我在逼仄的公车地铁上所感受到的一切,只不过他们用智能手机取代了报纸而已。他们用智能手机的信号干扰着我的脑电波,这是一种比用“报纸的边角切割这静脉”更隐蔽也更残酷的异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偶然读到的一首诗也许恰恰是那本诗集里最好的一首诗,就像偶然听到一首歌恰恰是那个歌手动听的一首歌一样。这种遭遇在我身上应验过很多次。这次也不例外,虽然索雷斯库的其它诗歌也非常好。但还是这首诗带给我的震撼最大。或许这也是专门负责此事的神所安排好的吧。

  附:

  索雷斯库诗四首

  眉弓

  今天,我遇见一只

  爱我的眼睛

  期望我住在

  它的眉下。

  可是一朵云走来,

  眼睛立马关闭,

  吓得逃到了

  你的脸上,

  紧挨着另一只眼睛,

  紧挨着并不爱我的

  额头嘴巴

  无 题

  女人

  爬上树,

  男人双手为她扶住

  梯子

  鸟在天空

  飞翔

  儿童为他扶住

  空气

  星星在夜晚

  升起,

  大地为它扶住

  天空。

  荒诞

  假如我同花枝结为连理

  那么,晚上回到家时,

  我会感觉自己应该待在墙上,

  挂在钉子上。

  假如我同菜花成为夫妻

  那么,我将在土里度过

  最美好岁月

  我会抓住菜花

  最新叶子

  并同她讨论计划生出的

  未来的叶子,

  当然喽,前提是我必须乖乖的,乖乖的。

  假如阴差阳错,我恰恰

  娶了一只兔子

  那么,无疑,我会朝

  兔子的方向

  逐渐地变形

  但我将十分不幸

  因为无论我多么爱我的妻子

  我也难以在如此短暂生命中

  成为一只完美的兔子。

  假如我同松鼠喜结良缘

  那么,我会爬到所有的树上,

  为了向所有的怀疑论者丈夫证明

  真正的爱情能将人

  提升到怎样的高度

  天梯

  天花板

  悬挂着一缕蛛丝,

  恰好在我床的上方。

  每天我都在观察

  蛛丝如何垂得越来越地。

  有人给我送来

  天梯了——我说。

  是从空中为我抛下的。

  尽管我廋得要命

  只是昔日之我的幽灵

  但我想我的身躯

  对于纤细的梯子来说

  依然太沉。

  ——灵魂啊,你走在前面吧,

  慢慢的!慢慢的!

  《水的空白》读后感(三):《水的空白》:所有事物都与我惊人地相似 | 黑黑评诗

  

所有事物都与我惊人地相似

文 | 黑塞哥维那

  编 | 波斯尼亚

  马林·索雷斯库的诗亲切得有如在当面与你对话。他和你聊那些日常的见闻,身边的物,没有一丝做作的痕迹。哪怕是谈到“灵魂”,这个词从他口中冒出来,也自然得不像这个词本身。没有任何卖弄与修饰味道。他总是从其他的事物开始介绍,电车、烟草、陶器、复写纸、演员……然后闷声不响地,他的那位老朋友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因而读者的眼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是坐在你身边,长椅上的索雷斯库,另一个则是反背着双手,永远赶在老芝诺火车前面的索雷斯库(相对于不会思想的事物/我总是领先一步)。

  他似乎酷爱发呆,能够对着一面墙沉思一整日。然后,他用平静又舒缓的语气,跟你讲起这面墙。也只是这面墙,它的裂缝、它挂的相框、它上面球形的光、它被灵魂敲打的声音……一种真实折磨,但不会过分夸张。读者偶尔会觉得他神经质,但他的好脾气令你无法生气

  他是节制的,没有多余激情,这一点让你很容易和他坐在一起,听他讲述。他又保留适度悲伤,极具感染力足够击中你,让你动容。

离去

  他走了,没有检查一下

  煤气是否关上,

  水龙头是否拧紧。

  没有因为新鞋挤脚

  需要穿上旧鞋

  而从大门口返回。

  从狗的身边走过时

  也没有同它聊上几句

  狗感到惊讶,然后又安下心来:

  “这说明他不会走得

  太远。

  马上就会回来的。”

  《离去》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留下的作品。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索雷斯库。在无数描写死亡的诗篇里,没有谁能像他一样处理得如此简单、自然。他没做任何虚头巴脑的探讨,没有发神经,也没有摆出大彻大悟姿态。相反地,他回归日常生活体验中去,用一连串出门的动作人们挥手致意,使诗歌充满画面感。

  他将日常与反常的体验巧妙无痕地衔接在一起:“他”的离去,表面上和以往没有任何区别,但也是在最正常反应中出现了问题。煤气、水龙头都已不能令他紧张鞋子挤脚也无法让他停歇。好像一个严谨的,甚至有强迫症的人,突然放松了下来。但他的改变、他的告别都是无声的,似乎是无需对任何人、任何物作任何交待,因而“从狗的身边经过时/也没有同它聊上两句”。

  接下来,如果是一个二流的诗人,可能会继续顺着“他”的视角写下去,但索雷斯库却干脆将“他”断干净,直接将视角转移至“狗”身上,反而有触目惊心之效。“狗感到惊讶,然后又安下心来”,何其生动地点透了一只“狗”,也可以说是死亡的局外人恍惚。“这说明他不会走得/太远。/很快就会回来的”,有些伤感,在这首平静的诗里更显得余味悠长

  总之,《离去》是一首动人的作品。在索雷斯库笔下,死亡就好像下班一样,收拾收拾桌椅,检查一下钱包有没有带。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拉上办公室的门时,整个儿环顾了一眼。诗人用只言片语,写尽了这多出来的一眼。

  除此之外,诗人还创作了关于死亡的《天梯》《面具》,与《离去》相呼应,同样的朴素真挚

洗印

  今天我拍的全是树

  十棵,百棵,千棵。

  子夜,当灵魂变成暗房,

  我将冲洗照片

  然后,对它们归类:

  根据叶,根据年轮

  根据阴影

  哦,多么简单,

  树纷纷合并!

  瞧,只剩下了一棵。

  这棵我将翻拍

  并会惊讶地发现

  居然与我相似。

  昨天我拍的全是石头

  最后一块

  与我相似。

  前天我拍的全是椅子

  留下的那张

  与我相似。

  所有事物都与我

  惊人地相似……

  我害怕。

  索雷斯库说:“诗意并非物品属性,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中观察事物时内心情感流露。”

  索雷斯库对物的观察深刻到了极致,本诗是一个代表。其实,将人与物作对比并非创见,但索雷斯库明显跳脱了这一阶段,他在《路》中写道,“相对于不会思想的事物/我总是领先一步”。

  至于人与人的相似,他也在《判决》中写过,“电车上的每个乘客/都与坐在自己前面的那位/惊人地相似”。可见,诗人始终清醒、智性的,他从未真正地将自己同物混淆过,但却一直以怀疑论者的姿态探究着它们,在静物中不断发现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本诗中,照片里的树、石头、椅子都摆脱了庞大族群,只剩下了“一”。诗人并没有说明它们与“我”的相似从何而来,而只是在洗印照片的过程中,在眼睛不断凝视着照片的过程里,突然就好像“物我合一”了。

  其实,不单是树、石头、椅子,如果你长时间凝视着一群人,最终也会抽象出一个人来,一个只剩下“鼻子、眼睛、嘴巴”的人,而这个人似乎又正是你自己。这种神奇细微的体验其实并不罕见,但作者跨跃了将它描绘玄之又玄的阶段,直写“这棵我将翻拍/并惊讶地发现/居然与我相似”,反以一种突兀、无理方式,道出了它的简单、恐怖之处。

  索雷斯库是一个擅长凝视的人。他在长时间对物事的观察中练出了一双“不断扩大的眼睛”,不论什么纳入他的眼眶,他总能充满兴趣地发掘出那些简单得毫无道理真相来。而这些真相又总是被忽略了的,因而诗歌的功能正是利用某种奇特语言方式来激活这种真相体验。

镜框

  我家的墙上挂满了

  镜框,

  看到镜框里什么也没有,

  朋友们认定

  我存心

  将他们触怒。

  床的上方

  还有一块空地

  每次醒来

  我总觉得

  有人在打量我。

  的确,那里

  有团球形的光

  在不停地跃动,闪烁。

  可周围没有灯盏,

  没有磷粉,

  也没有睁开的眼睛。

  尽管如此

  床的上方

  有人在呼吸,呼吸。

  天晓得哪颗星星

  正在远方闪烁。

  由于物体奇特的

  反射原理

  它的灵魂此刻

  正敲打着我的墙壁

  明天一定得在

  这块地方

  挂上一个镜框。

  索雷斯库是节制的,他懂得那些用痛苦来惹人发笑的技巧,但永远不会放任它们走得太远。

  《镜框》很有趣,即使删头去尾,改个题目(如《墙壁》),这首诗依然成立,依然是一首失眠者的诗。失眠者对墙、墙上的光影,乃至于星星,都熟悉不得了。诗人用很沉着口吻描述了观察它们的整个过程。不单有物的细节,还有思维浮动的纪录。笔调非常舒缓,几乎就是紧贴着夜晚的脉搏来的——

  索雷斯库特有的节奏,就像钟摆一样,你不去看它,觉得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当你开始凝视,就会发现自己的呼吸已经和它的摆动一致了。

  他将你带入夜晚的呼吸之中,还借助星星(“它的灵魂/正在敲打我的墙壁”),使你的听觉变得敏锐清晰捕捉到钟摆晃动的声音——他成功地拉长了失眠者的夜晚。

  诗人用这样舒缓的叙述压抑住了失眠者的躁动。但如果仅此而已,它就停留在了对夜晚的还原中。诗人不满足于此,因而他在失眠者与墙壁之间,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物:镜框。可以说,是“镜框”使整首诗变得摇曳多姿

  最开始,它是一个悬念,即一个人为什么要在墙上挂满空镜框。最后,它是失眠者情绪爆发,“明天一定得在/这个地方/挂上一个镜框”,使诗歌一下子从那个冗长的夜晚跳脱了出来,显得任性、懊恼,富有生气。

  失眠者在漫长的妥协之后,对夜晚忍无可忍的“拒绝”,显得既好笑,又悲哀,足以令每一个在夜晚辗转反侧的人感同身受。可以说,掐头去尾,能得到一首新的、更为平和的《墙壁》,但因为有了“镜框”,一首沉闷的诗瞬间活了起来。这就是大师的匠心。

波黑(微信号:bohey_9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