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的速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黑暗的速度》的读后感10篇

2018-09-07 03:4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的速度》的读后感10篇

  《黑暗速度》是一本由[美] 伊丽莎白·穆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2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一):薄薄的科幻,厚厚的色彩

  本来想看科幻大片结果不是哈

  本来没想深沉,结果看得心情投入

  觉得很不错,虽然很另类主题,但是很常见的心情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黑暗,有自己的封闭空间,但这本书让人读到振作读到希望读到乐观,有种意料之外的豁达。真的很不错。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二):更喜欢封面感觉

  我是第一眼被封面深深的吸引了,那种深邃的感觉,黑暗的气质,即将来临的希望,这些都跟书的内容一样

  书的中间各种矛盾的叠入,让我欲罢不能,但是为什么看完结局有点小失落,不是很喜欢结局,觉得有点转的太快了。也许这是我们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不是自闭症患者,所以不能以自己的感觉去评价他们,因为我们不了解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三):享受黑暗的速度

  比起《自闭历程》差很多,但被小说最后一段话所感动:“黑暗无所不在,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它总是在旁等待;就此而言,黑暗总是比光率先而至。黑暗的速度快于光的速度,这总另从前的罗尔感到困扰,现在的我了见于此,因为这意味着我无须前往世界的尽头,追逐光之所在。” 这也是我的成长历程,对于未知,我现在不再害怕,它永远在那,它就像黑暗的速度永远比我吸收知识的速度快,而现在我很高兴能享受这片黑暗。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四):自闭症的神作

  我从没见过有哪个作家能把自闭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写得如此逼真。当然,你大可以质疑这种逼真依然只是文学创作上的近似,它与真正的自闭症患者心理之间依然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但重点恰恰在于,作为正常人的读者,我们可以从书中窥见到一个自闭症患者对待常人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而本书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则恐怕是因为作者带着无比深切的爱,与自己罹患自闭症的孩子共同生活缘故。单这一条,此书便是无可争议的五星推荐

  忙着赶稿,别的不说了~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五):哲思科幻,结尾是母亲的爱与希望啊

  故事绵密而舒缓,充斥着许多细碎的生活琐事,任何剧情爆点都在罗尔独特视角里变成了“我是谁,谁是我”的哲学思考,一切都旨在引领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接近末尾,当罗尔决意做出改变,独自一人游荡在瀑布旁,企图牢牢抓住当下的所有独特感知,他看,他听,他舔,思考……这是全书煽情桥段,落幕前的华彩。最终罗尔的“治愈”虽说也有动人之处,但不免草率了些。不过当得知女作家独子就是自闭症患者是,我却有了别样想法,结尾或许是母亲的爱与希望吧——踏出改变的脚步,不要恐惧黑暗,害怕无知,向前一步,哪怕与过去再见,哪怕不再爱我。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六):洗白不用拉黑

  (阅读第一日)

  读到一半,没很明显的科幻元素,如果硬把那群自闭症患者(包括主角)异于常人的思维举止

  谈吐当成科幻,那.....好吧,这是段科幻的故事。

  “黑暗没有速度,黑暗只是占有光不存在的空间”、“光是存在的,黑暗是光不存在时的状态”.、“把知识比作光,无知比作黑暗,就像无知一样,黑暗似乎确实存在。无知比知识缺乏知识更让人感触得到,也更有破坏力”.......关于黑暗及其速度,书中有多处出现以上类似简短讨论,很有趣也很耐读,隐隐约约感到一些跟主线或结局之间的关联,但仍是暧昧明朗,只有继续读下去。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七):所谓正常只不过是一种定义

  最初买这本书的原因是被封面给吸引住了,顺便好了解下自闭症。我个人非常喜欢作者的讲故事的方式以及平平谈谈的故事本身。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东京,主角姓高木,喜欢的人名美和子,练的不是击剑而是剑道我也不觉违和,是因为整体的行文方式很像日本文学。在我有限的读书范围里,这种写法西方人手里很少。

  平平谈谈的故事阅读起来很是流畅,你可以轻轻松松地极感兴趣地读下去,有人说结局突兀,确实有些这样的感觉,不过嘛,这个结局不坏,不是吗?

  注 324千字

  以下内容与情节相关

  本以为按照教堂礼拜的情节发展事实上文中引用的约翰福音并不全面,本来池水的那段是指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了池边某人的病,使得犹太人更为恼怒,而不是强调耶稣为什么要救他,不过这不紧要)会将结局写成,罗尔自己靠着与朋友交流克服了自闭症的症状表现的与正常人无异。因为从故事的发展来看,主人公罗尔除了对事物关注点与对玩笑的理解力还是欠缺之外,其他地方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水准了,第二十章的罗尔与第一章的罗尔早已判若两人。可还是扑错了方向,罗尔接受治疗经过一段康复期变成了正常人,不再喜欢玛乔莉,实现了一个罗尔在文章第十九章才提出的人生梦想,上太空。(在第三章就出现过罗尔爱眺望星空描述,但喜欢遥望星尘,喜欢思考黑暗速度有多快与想做宇航员都不是一回事)这多少让我有些耿耿于怀,虽然我早该意识到。(罗尔就职的公司就是有关航天的)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八):媒体佳评摘选及专业人士的推荐语

  极具野心技巧高超……《黑暗的速度》被拿来与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比较……《黑暗的速度》可能伟大……该书微妙描绘一名特殊男子,令人难以忘怀……许多小说承诺要改变读者观看世界的方式,《黑暗的速度》确实做到了。——华盛顿邮报书香世界

  美丽动人的故事……穆恩的独子是自闭儿,她对儿子的爱显然投射在罗尔身上,而罗尔为读者带来深沉而持续的冲击,因为他展现了观看世界的不同方式。——丹佛邮报

  强而有力叙述……一趟迷人旅程,引领读者进入定义自我的黑暗边缘。——西雅图时报

  《黑暗的速度》透过自闭症者的眼睛,以惊人、充满见识坦白的视角观察世界,伊丽莎白·穆恩已完成一本旷世杰作,向我们证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分,也鼓舞我们尽情展现自我。——贝瑞·尼尔·考夫曼,美国选择学院暨美国自闭症治疗中心主任

  有时候,你会遇到一本极具文学成就同时带来丰富阅读体验的书,它不仅刺激思考,而且故事精彩绝伦……《黑暗的速度》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弗洛里达州太阳哨兵报

  《黑暗的速度》对自闭症的探索令人敬畏……穆恩为读者进行真实的切换,足以媲美丹尼尔《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科幻周刊

  文笔流畅、才华横溢充分打动人心……穆恩带领读者探索自闭症者的内心世界,果敢地传达其真实处境。——科克斯书评

  《黑暗的速度》敢于提出严肃问题,同时也叙述动人的故事。——戴维斯企业

  扣人心弦……连疲惫不堪的人都会被《黑暗的速度》感动,本书大半的篇章都是由罗尔以诚挚到近乎哲学的口吻所叙述,也展现穆恩刻画人物的天分。——出版人周刊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九):我想再细细的读一遍,默默的朗诵每一个字

  刚看完~ 不知道怎么评论,我只想打一遍后记,一个字一个字的打,才能抒发自己的感觉:

  即使过去的七年里,我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完成这个心愿,眼前的一切还是令我难以置信。现在,我坐在办公桌前写日记。这张办公桌在一艘船里,而这艘船正在太空飞行,太空里充满了光。从前的罗尔拥抱流动的光,像个快乐小孩一样在我的体内起舞,我穿着工作服强作镇定,但我能感觉自己的嘴角挂了一抹笑容。我和从前的罗尔都能听到相同音乐

  身份证上的识别码里包含我的学历血型。。。还包括近四十年来,我那被定义为心智障碍的人生-自闭症患者的人生。

  当然,我们公司推销注意力控制药物员工行动失败后,被知情者曝光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报道,也使我们意想不到地出了一阵风头。特别是贝利,他成了媒体的花边新闻。我是在看到报道后,才知道贝利的状况有多糟,因为公司的人从不让我见他。

  我想念贝利,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并不共公平,我经常为此感到愧疚-即使那不是我的错。我想念琳达和朱依,我希望他们在看到治疗对我有效后,能够接受治疗,但琳达一直等到我去年博士毕业并拿到学位后才接受治疗,她目前还在康复当中。朱依从未接受治疗,我上次见到他时,他说他对目前的自己很满意;我想念汤姆,露西亚,玛乔莉和其他联系击剑的朋友,她们在我复原的最初几年给予我很多帮助。我明白从前的罗尔深爱玛乔莉,但我在恢复正常后再次见到她时,我的心里已无半点波澜。我必须选择,就像从前的罗尔一样,我选择继续过我的人生:不断冒险以求成功,寻找新的朋友,尽情展示现在的我。

  黑暗无所不在,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它总是在旁等待。就此而言,黑暗总是比光率先而至。黑暗的速度快于光的速度,这总令从前的罗尔感到困扰,现在的我乐见于此,因为这意味着我无须前往世界的尽头,追逐光之所在。

  现在我必须问些问题了。

  《黑暗的速度》读后感(十):可你最终还是抛弃了他们

  刚刚合上本书,一时感慨万千。一个有着423页篇幅的故事,虽由大陆推理类巨头新星归入幻象文库出版,但直到我读到本书约2/3时,看到“矫正芯片”,才意识到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即使再怎么不像也被归为那一类。

  故事的主人公罗尔,生来就罹患自闭症,已有三十五年。除了这一点之外,他和所谓的正常人别无二致,他拥有一份稳定工作,一项喜爱的击剑运动,也通过此得以结识一位自己心仪的女孩。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笔触细腻却直击心灵,作为当今这个浮躁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会拥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也使得代入感非常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由于新来的主管,我们和罗尔都同样面临一个抉择拒绝治疗吗?因为他们在这些年来已经被贴上了标签,也早已接纳自己,治疗会让这个被接纳的自己不再是自己;或是接受治疗?然后成为正常人中的一员,享受之前从未有过的正常生活?

  无论是书中待罗尔如家人的汤姆和露西亚夫妇,还是罗尔的心上人玛乔丽,亦或是罗尔的自闭症同事们和他们部门负责人奥德林,甚至是罗尔自己——都对治疗十分抵触。治疗尚在试验阶段,灵长类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成功了,可人呢?是未知的。而且更无法避免的是另一个问题:

  治疗成功的话,我还是那个我吗?

  最终罗尔选择接受治疗,动机当然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希望变成正常人之后,玛乔丽可以爱上他。他的治疗十分成功,虽然有过短暂的失忆,万幸的是他没有丢掉身为自闭症患者时的潜能,也最终完成了他儿时的梦想:后记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在太空船上写日记。这和过去的罗尔所获得的成功——一次击剑比赛中获得新手排名第一相比起来,后者是多么微不足道

  而且,他也不再爱玛乔丽了。可想而知,在他罹患自闭症时所经历的事情和人,都已是过眼云烟

  即使当初有多么不舍,可你最终还是抛弃了他们。

  而我们似乎也不应该一直沉湎于过去的美好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