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我驱动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我驱动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3 03:0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我驱动心理学经典读后感10篇

  《自我驱动心理学》是一本由[美] 史蒂文•贝格拉斯 / STEVEN BERGLAS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驱动心理学》读后感(一):成功了为什么还不幸福——给家里有矿的人看的一本幸福

  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能有“内驱力”的书。看了副标题写的“如何摆脱日复一日精疲力竭感”,心说,这不就是我吗!于是兴致勃勃的翻开这本书,没想到直接被打击了,上来就写着“成功人士”如何如何……不甘心的看完了整本书,都是都在讲“成功人士”如何如何,来看看这些案例吧:

  “成功的大企业家”如何摆脱精疲力竭症…… “家里有矿的富二代”为什么还要去犯罪…… “得了奥运冠军”为什么更不幸福了…… “天生丽质的名模”为什么要自己毁容……

  我看完了深受打击,我这还没成功呢,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不过看完了心里也甚是欣慰,既然成功反而是不幸的开始,那就还是不用那么拼命追求了吧——这也是本书的观点之一:成功不是唯一的追求,心中的幸福和快乐才是。书中竭力的劝成功士放轻松软弱一点,就像苏轼说的“高处不胜寒”。成功人士要做的就是爬到山顶时候,慢慢地、缓慢地下山,或者去爬另一座山,或者把自己的爬山经验传授给后人,这样才不至于尬在山顶上不知所措“精疲力竭”。作为还苦苦向上爬的山脚下的人,其实是并不太理解那些人的吧。

  那么,这本书到底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书中提到了一些富二代或家世很好的人的案例,他们从小受到的压力期待太大,到最后虽然成功了,但心中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压力,最后要通过自毁或者故意做父母不愿意的事情报复才能解脱。这也就给了我们提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给出太过明确的期待和过于清晰目标,否则会使孩子压力倍增,反而适得其反。我就想起我自己,很想培养孩子画画,让她每天画出一幅作品,还要录故事(才5岁),告诉她画满100个就给她出一本书。这个计划看上去很美好,但很快她就不知道要画什么,一说画画就不乐意了。后来我放松了,只是让她随便画,不要求非得怎么样,也不提出书的事儿了。反而她又开始愿意乱画,画出很多虽然乱但是有意思东西

  另一个启发就是,如何与成功认识打交道。看了这本书,可以明白你的大老板或者客户假设他们是成功人士)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理解他们的一些所作所为了。比如为什么王石罗红之类的企业家要去做登山、去非洲摄影等事情,为什么王中磊要开美术馆,为什么郭德纲不好好说相声而是参加“相声有新人”之类的节目。以及,送给你貌似“什么都不缺”的成功人士客户的礼物应该是什么。虽然不能说完全理解,但通过这本书至少可以窥探一二。

  最后回答腰封的问题,“如何摆脱日复一日的精疲力竭感”,如果你还不够成功,那么还是继续努力下去,等到成功了再看这本书来解决问题好了。

  《自我驱动心理学》读后感(二):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其实是心理在作怪

  调查显示,有70% 左右的职业人士不同程度地感到“精疲力竭”,表现为对工作缺乏兴趣,总是不在状态身心俱疲,而成就斐然者的症状往往尤为明显。很多人选择通过休假调整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因为“精疲力竭”是一种心理病,唯有深入了解其心理机制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精疲力竭症”的成因很多,童年阴影、缺乏自信、过度自尊乃至社会文化都是潜在的病根。这些病根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定时炸弹,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某个时刻引爆,让人开始焦虑、自我设限、故意做破坏,甚至是通过伤害自己来报复身边的亲人。一旦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开始失控,你要明白你可能是掉进了某个心理陷阱,你需要知道一些自救常识

  本书作为美国《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早已在欧美职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作者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大量的企业管理者律师,甚至是演艺明星摆脱了“精疲力竭症”的困扰,其中典型的案例皆汇集于本书,给读者以参考

  书中不仅结合最新的心理学研究结论,还从东西方哲学乃至社会思潮的演变历程角度全方位地剖析“精疲力竭症”,并给出了许多自我驱动的方法。作者雄辩地证明,心理危机到来时,是危险,也是机会,幸福始终把握在自己手中,只需打开心扉,跟随书中的指引冷静地找到问题所在,就能够化危为机,拯救自己的职业和生活

  约翰·史坦贝克(John Steinbeck)曾说过:“如果只想赚钱的话,这很容易。但是人们想要的不止金钱,他们总是想要奢华、爱以及别人的仰慕。” 让本书来告诉你,如何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

自我驱动心理学评价人数不足[美] 史蒂文•贝格拉斯 STEVEN BERGLAS / 2018 /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自我驱动心理学》读后感(三):原来,成功也会变得这样危险!

  刚看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有点沮丧的,因为作者开篇首先列举了大量成功人士的例子世界名模、纽约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当红乐队成员、迈克尔·乔丹。难道这是一本写给成功人士看的书么?反观自己,离成功尚且够不着边,更没资格患上“由成功引起的心理疾病”了。

  忍者不适看下去后,却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本书的价值。作者说:“我写《自我驱动心理学》意在帮助人们避免因追求成功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对于成功人士来说,这本书是治疗由成功引起的筋疲力竭症,而对于尚未成功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过来人满含辛酸忠告,告诉奋斗中的人们,比起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体验追逐成功的过程,你的每一次拼搏,每一次从失败中重新振作,每一次努力的实现自我。就像作者说的:“为成功而奋斗的人都有机会重新肯定自我价值,但已经成功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回报”。

  在中国也有凡事忌满忌全的说法意思就是太圆满了之后就会有亏损,凡事有缺憾也是一种美,到达了顶峰,接下来的必然是衰败。正如作者所说:“有些人羡慕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殊不知成功也意味结束现实一点说,也可以称之为失去——失去挑战、目标以及动力。”

  在著名小说《失乐园》中,渡边淳一就将这种哲学思考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男女主人公婚外恋中获得了极致的爱的体验,抵达了情爱巅峰,却极度害怕即将而来的衰败,为了永远保持最炙热浓烈的爱,他们选择在巅峰时殉情。他们这种因为接近巅峰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极端心态,正是所谓的“筋疲力竭症”,且最终导致他们走向了自我毁灭

  作者将筋疲力竭症定义为:“一种心理疾病,即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常常由持续不断的微小琐事所引发,症状表现为成功之前的焦虑和成功之后的倦怠。”作者通过自己在行医期间所遇到的案例,并结合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总结出导致筋疲力竭症的常见几个原因

1. 对成功寄予太高的期望。2. 自我设限3. 失去良性压力4. 失去精神支持5. 缺乏目标明确的动机6. 轻易获得了成功

  其实,一言以蔽之,这些都是由成功引起的心理疾病,既然是病就得治,这本书就是来对症下药的,而对于尚未成功的芸芸众生来说,当我们在向成功的道路马不停蹄地奔袭时,也要擦亮眼睛,看清前方的终点,仔细聆听自己内心真实诉求,千万别落得“这么成功,却那么失落”的下场

  《自我驱动心理学》读后感(四):马云老师又辞职了!他是如何自我驱动超越人生巅峰的?

  早上挤在通勤的地铁上正昏昏欲睡手机叮铃一声,一条消息进来,标题惊心触目:五大银行裁员3.5万,基层员工首当其冲曾经的“宇宙第一大行”工行,仅上半年就裁撤员工9879人。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科技发展,许多岗位正在被AI所替代。 甚至更有预测说,到2027年将有230万金融业岗位因人工智能应用而被削减。 最为光鲜的金融业也在拼命转型创新,饭碗最铁的银行员工都大批下岗,我赶紧暗暗捏了捏裤兜,那份昨天刚签下来的销售合同,硬硬的还在。 有人用西游记形象地形容中年危机是唐僧的唠叨悟空的压力,沙僧的发型,八戒的身材,最恐慌的是,离西天越来越近了! 倦怠、焦虑、精疲力竭,这些所谓的中年危机,正像传染病一样,在职场各个阶层蔓延扩张,初入职场感到身体被掏空,年纪不大却大喊累到没有能力恋爱,职场稍稳总想要过上佛系人生。 这些都是病,得治!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所著的《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职场中的这些无力感,往往是由于自我驱动的内心动力不足所致。解决办法就是要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去做真正让自己心生欢喜的事情,彻底唤醒内心的热爱激情。 (一) 身体被掏空?你还远没有成为搬山担海的悟空。

  猴哥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曾被三个妖怪打哭过。是的,神勇如猴哥这样的,都曾经因为打不过妖怪而绝望痛哭过。 这也是他感到身体被掏空的时刻。 一个是结拜大哥魔王儿子红孩儿,一个是未来佛祖弥勒佛的童子黄眉怪,还有一个是如来佛祖的舅舅,大鹏金翅鸟。 但每次痛哭过后的猴哥,最终都是想尽办法战胜了强敌,并以更加神勇的姿态,继续在取经的路上前进。 悟空的成功,在于掏空身体后的不断学习突破。 还是一只石猴的时候,他就有了当猴王的准备为此不惜冒死闯进水帘洞。 成了猴王,他又有了长生不死的愿望。毅然舍去富贵舒适的生活,四海八荒,寻仙求道。 学得一身搬山担海的本事,把自己锤炼得更加强大,才能应付更多的挫折。 而现在一些职场中人,遇到一些小挫折,就大喊身体被掏空,其实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其实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因为挫折说明你在不停做事,一直向前。 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报以极大尊重,而不是沉醉于成功的瞬间陶醉,你才能得到永久的精神满足,而不是痛苦中的短暂解脱。 你遇见的挫折往往不是危机而是机遇。直接面对挫折,说明你阳光坚强;能够战胜挫折,说明你的能力超越了过去,有了新的提升! 所有的挫折都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磨刀石,只会让你更加锋利,最终成长为职场斗战胜佛。 (二) 累觉不爱?勇敢追爱,女儿女王也会主动来。

  知乎上有个很热门问答,为什么现在的男生都不再追求女生了? 下面很多跟帖都说到,因为太累了。 因为太累,所以不去爱,这也许是我们听到的最荒谬拒绝爱情借口。 有的以累为借口不去追爱,其实是一种懒病。放弃了对自身价值的增值。他们不明白的是,通过勤奋严格的自律,才能加强自身的修养。高素质的人会自带魅力光环。 这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悔创阿里杰克马”的马云老师,终于正式宣布要辞职再次去当老师了。 从当年一个长相有点怪的英语老师辞职,到开始一项好像是骗子政府员工下海创业,他用19年的坚持和热爱,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赢得了尊重和成功!也让波澜壮阔的人生开启了又一个新篇章! 如果你的志向来源于内在的动力,和真正热爱的追求,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就会赢得成功和尊重,还有爱慕目光。 唐僧吸引了美丽多情的女儿国国王的爱慕,除了身份外貌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自身信仰的坚持和取经使命的担当,让这个男人有了令人窒息的吸引力。 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男人,才能形成女孩致命的吸引力。连尝试去爱的勇气和担当付出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会受到女孩的关注。 真正美好的爱情,需要付出全部身心。投入地爱一次,追寻爱情的甜蜜,你不会觉得疲惫,反而更加精神焕发。 听从内心的声音,追逐自己的梦想,上天也会来帮你。 (三) 无敌很寂寞?没当过天蓬元帅,又怎知八戒的寂寞。

  在《美人鱼电影中,邓超饰演的高富帅霸道总裁,在影片中大唱“无敌是多么多么地寂寞”。 无敌的是,这部电影刷新史无前例地刷新了华语电影票房的几乎所有纪录。 而寂寞的代价,是电影背后,被封为“喜剧之王”的导演周星驰一头花白的头发,以及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的合作伙伴亲密爱人。 多少职场中人,还没有品尝到真正无敌的成绩,却过早地过上了佛系的寂寞生活。 他们对一切都没有激情,甘于安逸现状对待工作说都行,对待竞争随意,对待失败说没事儿,在随波逐流日子里,逐渐迷失了自我! 事实上佛门中人一点也不佛系。 第一位佛系男子应该是释迦牟尼。他却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是古印度王国王子,通过二十年苦修立身成佛,创立了佛教组织。 唐僧的原型玄奘,一路西行五万里到达印度取回真经,翻译佛经74部1335卷,实现了弘扬佛法的人生大愿。 只是征服了一个小山头,怎么敢说已登上了人生巅峰?又有什么资格去享受无敌的寂寞? 我们只看到了八戒哼哼唧唧、吃饱就睡的佛系生活,却经常忘记的是,在被贬下界投胎成猪之前,二师兄曾经也是天庭高层领导、掌管八百里天河威风八面的天蓬元帅。 有的人说人家天赋异禀,追赶已然无望;有的人说阶层已经固化,向上再无通路。而事实是,你的努力还远远没有到需要拼爹、拼背景、拼天分的地步。 其实,你再稍微努力一点点,就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人。

  尼采说过:只有当一个人了解其人生的意义之后,他才会明白,应该要如何去做。 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内心最纯粹的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激情,这种动力是所有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让人重燃斗志的希望! 自我驱动心理学暂无评分[美] 史蒂文•贝格拉斯 STEVEN BERGLAS / 2018 /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自我驱动心理学》读后感(五):如何消除职场心理疲劳感—适合职场精英的二种解乏法

  “轰”油门一响,一辆拉风的玛莎拉蒂从你身边驶过,而你已经在站台干等了20多分钟的公交。伸手挥了挥面前的扬尘,不仅对那些开着名车的人有点小羡慕。

  但实际上,这些让你羡慕的人,对于幸福的感受力,可能还不如你。

  他们有的已经很难找回曾经的工作状态;有的对于自己一成不变的工作而感到厌倦,嫉妒厌恶工作。这种心力耗竭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很心累。

  如果你已经在职场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与声誉,那么或许你更深有体会。

  成功人士表面看着鲜亮,但却为名声所累。一旦遇到危机,他们会比寻常人更担忧,因为他们会更害怕失去、更想回避痛苦或危机所带给他的羞辱。

  我成功了,我不得不强颜欢笑

  电商大佬刘强东遭遇“性侵门”危机,网上疯传着他在国外涉嫌性侵女学生的消息,他入狱身着囚衣的照片更是被广大网友PS成各种搞笑图。若是换了寻常犯案人员的新闻和照片,即使放到各大网站上,恐怕也没多少人会去关注。

  回国后,刘强东就高调出席商务活动,试图向传达给众人,自己并没有受到这个危机的影响,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切都变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功人士会更容易害怕的原因在于:抛下现状是件冒很大风险的事。如果刘强东放弃京东,他有多少几率能东山再起,风光尤胜从前?若是达不到预想的高度,成功人士难免会无比的失落。

  他们已经习惯了做决策,习惯了“挥斥方遒”,很难再去过单调枯燥,不能开阔眼界和发掘自我潜力的无价值生活。

  我成功了,但感觉深陷泥潭

  可能这会让你有些惊讶,大部分身居高位的人都会有“想要逃离现状”的冲动。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蓝领知己文斯·福斯特,曾被任命为白宫副法律顾问。这是仅次于白宫办公厅主任和白宫法律顾问之后的第三号实权人物。

  但文斯·福斯特却选择了饮弹自尽,他在日记中写到:“我的无知、缺乏经验和超负荷工作让我错误连连。我不能适应这份工作和华盛顿聚光灯下的生活,勾心斗角、绞尽脑汁的较量令人毁灭。”

  你努力实现了目标,并期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果却不是你想要的那样。当你能够轻松赚到钱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更渴望得到的是奢华、爱以及别人的敬仰。

  比起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努力达到目标却发现结果并不是自己所预期那样的人,会受到更凶猛、更摧毁心智的打击。

  职场的精英会产生心理压力的最大源头在于:他们往往受人瞩目,不得不带上面具生活。

  因为他们需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但这也提高了别人对他的期望值。

  那要如何做才能化解成功带给自己的这些压力呢? 史蒂文·贝格拉斯 (Steven Berglas)撰写的《自我驱动心理学 》,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找回已失去的自由

  如果你跟孩子说,在游乐区里除了旋转木马不能玩,其他你都可以去玩。

  这样的说法,等于给孩子的玩耍选择施加了限制。当你给孩子加了限制,他会更想去要旋转木马。因为人们生来就有渴望破除束缚的本能。

  能够为自己做自由选择是自身利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对自尊而言。

  作为职场精英所需要的自由,不再是像孩子一般的自由玩耍,而是能够自由地去经历和追求让心灵能得到满足的事物。

  当你通过钻研一门技术或全情投入你的工作,成功往往都会如期而至,并带来很高的物质报酬。但相应付出的代价是你将失去自主的选择权。

  在某财经节目的主持人曾透露:一个在华为公司工作7年的普通员工,年薪可以拿到18万,奖金35万,分红13万,年收入一共在66万左右。这家待遇不错的公司,何为爆出员工猝死的新闻呢?

  看这个收入数字十分不错,但收入和绩效全靠你的考核来定。在这样的推动下,员工大多选择主动加班。

  你是流程链中的一个环节,你这个环节慢了,其他人都会催着你。为了自己的收入,为了不拖流程链的后腿,更为了不让他们对你的期望落空,你只能放弃选择那些你内心想去做的事情,包括选择必要的休息。

  改变建议:为自己重新设定优先级,找回自由选择的权利。

  当你发现你已经失去了自由选择权,最先产生反应的会是你的心情,随后上班的疲累感会一直缠绕着你,直至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人生总是充满着选择,当你发现你的情绪和身体都向你发出求助信息后,你要慎重考虑取舍了,或许选择离职,或者短暂休假。

  重新调整你所追求事物的优先级,总会带给你一些改变。

  二、停止为自己的错误找外部原因

  成功人士为了避免自己在犯错后遭到嘲笑或羞辱,所以他们容易向外寻找失败的原因。

  约翰.F.肯尼迪在经历了猪湾行动的糟糕表现后,他不仅立刻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还公开为自己的错误决定向受害者道歉。这对于拥有地位和声誉的成功人士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

  内心越强大,就越能坦然的看待自己的决策正确度和所应承担的责任。

  公司高管管理着几个部门,上千号员工。一项决策失败,手下可以充当背锅的人不少。

  甩锅容易,但却会让自己陷入负性循环中。核心员工会对你不再信任,你对于自己没能符合大家的期望而感到痛苦和煎熬。

  当面临下一次决策时,你又会回想起上一次自己的失败。身边员工出于对你的戒备,不敢将自己心中的建议提供给你,生怕成为下一个背锅侠。

  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中,你的生命力很快会枯竭。这也是为什么企业高管患身心障碍人数众多的原因之一。

  对于心理疲乏感,可以通过增加自主选择权与正面回应自己的失误,这二个方面开始着手。

  当内心驱动力增强了,你重新成为自己目标的主宰者,这种心理上的疲乏感就会随之消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