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唇间的美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10篇

2018-09-13 04:2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10篇

  《唇间的美色》是一本由孟晖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347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一):越来越不济

  2011年以来,孟晖的作品越来越不济了,较之以前,少了严谨,多了急促,以这本书为例,大部分短文一看就是匆匆赶出,什么史料阿,考据阿,一点彩头都没有。以前我说过,离开三联后,孟晖的生活出现了很大变化,不再踏踏实实的写字了,即使从香曲艳词里挖掘出几首冷门作品,也是急急一带文字上貌似洒脱功力上却显虚脱——还要多加努力也么哥!

  因为这个缘故,那本《金色皮肤》不读也罢。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二):让人迷醉的感觉

  历史并不是传统认知里那样只有权谋、尔虞我诈及饿殍遍地,而是有数不尽的美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感受,这种让人贪婪的迷醉可能会让你一生都难以满足

  常有人觉得国人当今对各种奢侈品狂热堪称病态,殊不知自古中国就是奢侈消耗大国。阿拉伯的珍贵蔷薇水,堪比黄金香料以及各种贵金属,都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成为古中国人的消费品。尽管我们民族在最近200年事事凄凉,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光华灿烂往事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三):作者孟晖女史简介

  孟晖,女,1968年生于北京。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联书店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译作《西方古董欣赏》(与人合译)、《我不是杀人犯》、《战争电影》等。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四):中国历史之于我们

  大学时候有段时间经常跑到图书馆去借一套中国的历史书看,文言文的,古文功力不好不过那套书却基本能看得懂,那套书名字忘记了,大概就是中国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写,开始还看得挺有意思,多看了几本后就觉得看不下去。当时也没细想,去做别的感兴趣事情去了。

  多年过去,今天在读孟晖这本书时,孟晖说,她不敢读中国的《二十五史》,连续不断宫廷阴谋政治迫害、战争、饥荒。看一会就让人头皮发麻,寒毛耸竖。想来当年我没有读完那套书大概也是那种心情。一提起中国的历史,我们想到的基本上都是那些阴郁东西,我总是要眉头皱一下,那些中国的电视剧,电影,基本上也都是宣传这些方面内容,以至于现在我都不看国产的片子了。本书却介绍一些日常起居的“物质文化成就”,读来不禁觉得有趣,让人耳目一新,看到了中国历史比较温情的另一面。不过中国历史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成就,也只是被达官贵人享受而已。

  封建时代的旧中国已经远去,现代化的新中国却只是片面地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东方和西方从一开始就走的两条不同路径,我们要走适合我们自己道路,恐怕还是要从中国的历史中去吸取营养吧。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五):设计师可以听听牢骚

  比《花间十六声》少了好些考证,当做聊天的书看看还是不错的。

  从时间里挖出的故事,辅以诗文佐证,或者应该说是辅以诗文的绚丽画面,让这些故事显得不凡。毕竟诗是跟自然近乎同构的文体,用诗来注画和物件,或许比用智力来注解,更传神、更余韵无穷。魏晋风度始终是艺术的典范,就像王献之在白衣少年身上题字,毋庸赘言,神交既是传承,“岩上无心云相逐”既是代际的传接,这是古典的风度与格调相比之下,仿佛今天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宿命却是要通过某种自我毁灭才能成就作品。

  书里很多内容可以直接翻为设计参与当下的日用品设计。作者似乎尤为关注当下与过去的设计落差,有一篇《设计的失落》,在设计人看来也许是外行的牢骚,但说的很有道理。提到某意大利品牌的红珊瑚烛台,而早在南北朝乐府诗《河中之水歌》中,一句古诗形容少女的闺房,其中便有一件红珊瑚的镜架,“珊瑚挂镜烂生光”。孟晖写“她的镜台是用天然的珊瑚树枝做成,每天梳妆的时候,就从镜匣中取出明镜,挂到珊瑚枝上。...一面圆镜在珊瑚枝间灿烂生光的景象,从此再忘不掉。”这段让我读来也不禁神往。想想今天的设计——室内或建筑家具,都是在设计生活,本没有鸿沟商业目的、现代或是古代的品味选择怎样的标准?在其中都起着微妙作用。孟晖随后说,“中国设计师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当代设计与传统资源关系。近年国内家居装饰中的“中国元素”风,主要兴趣在于生搬旧日生活的部分内容,比如在客厅里放上一张罗汉床,如今真有人习惯长时间盘腿而坐吗?大家都已习惯了沙发,谁还人受得了传统硬木家具那冰冷冷的硬座面?于是乎,客厅、书房里看去优雅气派的罗汉床、太师椅、美人榻,利用率都让人怀疑。还有一种分歧是,淘来各种老民俗用具,摆在家中作为装饰性陈设,商号挂的纸灯笼啦、农家用的米斗啦、雕花木窗扇啦,本事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件,现在却济济于同一个客厅,弄得好好的新居散发着时代不明的、暧昧的朽气。在这样简单僵化的思路之下,指望现代设计与往昔生活魂交神会,碰擦出火花,确乎也难。”

  某本摄影杂志上引用本雅明的一句话,“古人宇宙的神交与今天的方式完全不同,他们在凝神静思中获得惊喜。”放在那样华丽篇幅里,再合适不过。但其实从平常所见的古代器物里,这句话不并是装饰。车前子所谓的陶器的青铜器的玉器瓷器的无名艺人们,技进乎道,但愿在今天看来还不是绝技。但并非绝技的技艺,用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再转世,确乎也难,还是先攒些如诗的经验和通神的营养好。

  《唇间的美色》读后感(六):昔年美色

  这是我在豆瓣写的第一篇书评……然后,就发在北京青年报上了!虽然最终发表文章做了不少修改,但是!这太有纪念意义了喂!人生第一篇见报的文章啊喂!

  一篇《偶然想起孙策之死》真真写到了我的心坎上,《子敬书裙》则是勾起了满心荡漾地脑补和浪漫风雅想象。而最敲击心脏的,是由沈从文先生写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展开感慨的《写作另一种历史》这一篇。

  “把朝代兴衰、政治变迁当作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其结果是,在一代又一代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心目中,战争、动荡和权诈之术就是中国历史的全部”,然而“沈先生的学术研究,却是倾力于历史的另一面,历史的即使不是更重要,却也是更丰富的内容,这就是他自己明确谈到的历代‘物质文化成就’”,正是由此我们才可能去了解赞叹,我们的祖先除了斗争的经验,更有生活的经验,并且,“这经验发达细腻,充满情致”。

  东汉魏晋南朝时的贵族女性,身着袿衣,外罩色彩鲜艳的绣镼,裙裾拖坠堆叠如云,而身形稍动袿衣上接缝的数条长飘带便会迎风飘袅,华丽却不失轻盈飘逸

  她们的身姿同时代的画家描摹下来,历经千年传世,如今从那被妥善保存、小心翼翼展出的古老画卷中她们较好的体态依然优美,仿佛还能听见衣裙绮罗簌动的轻响。

  暮春时节的樱笋之会曾是唐时长安城最为流行风俗之一,用新笋做菜,配以浇上蔗浆和乳酪的樱桃甜食,来感受自然最美好和新鲜馈赠

  宋代有鱼鳞熬制的晶莹剔透水晶脍,口感清爽,是醒酒的佳味。

  秋日里的蟹宴上以事先制好的橙齑蘸蟹,鲜爽清新;食毕以紫苏叶,菊花叶净手,馨爽清雅

  还有以荷叶上收集的晨露酿制的美酒,以浸透了花香凉水沸水兑和在一起调制的香花熟水……清代《调鼎集》里又载有以鲜花、香果的果皮原材料制作的鲜花糖露,简直就是视觉嗅觉味觉的至高享受。

  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曾在屋前屋后挂起珠帘,“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曾在居室内放置香橙、佛手等香果熏室熏帐,于是清新果香漫溢;曾在闺房里以珊瑚做镜台,“珊瑚挂镜烂生光”,多么别致绚烂;还曾在冬日白纸做成寝帐,并在帐竿上挂小瓶,插入盛开的梅枝,伴着梅香清幽而入梦。

  贵族男子们焚香熏衣,佩戴各种含放香料的饰物,注重卫生习惯,每日洁齿,常口含香丸;而女子则更加讲究护肤美容抹头油,从头到脚乃至休息的寝帐无不幽香暗动。

  更有巧手灵心的无名匠人,设计制作出构思精巧的金银首饰,妙手画出青花瓷盘上的细致纹样,又或是在民窑瓷瓶上题一首小诗。

  这些这本书中作者引经据典为读者提炼和展现的古人生活的细节,是中国历代物质文化成就的组成部分,是古人细腻情致和聪颖心思结晶,是昔年中国大地上最美好却也最寻常不过的美色。

  之前在《潘金莲的发型》的后记里看到作者说“中国,你曾经如此美丽!”就生出了许多的感慨,读完《唇间的美色》则暗暗生出了想要往物质文化史的方向钻一钻的念头

  总想要知道更多,发现更多,了解更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