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暴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暴力》读后感10篇

2022-05-14 12: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暴力》读后感10篇

  《暴力》是一本由[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 Slavoj Žižek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暴力》读后感(一):以激進科學唯物辯證來翻譯哲學術語

  在整個對齊氏著作的翻譯過程中,有很多原來在近這30年的华文(尤以香港及台灣)哲學界上所譯的字也跟不上黑格尔、馬克思、拉康、阿图賽尔、齊澤克、巴廸歐(Alain Badiou)和偉大的毛澤東的思路,這正正和這30-20年間後意識形態(post-ideological)社會的思想一置,而我特別欣賞大陸的哲學界的濃烈馬克思唯物科學觀的哲學取態----盡力把字去人化(dehumanizing)。眾所周知,阿图賽尔是一個堅定的唯物論者(當然不是樸素的唯物論者(naive materialist)),也是他一直堅守反人道主義(anti-humanism)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他的"論意識形態及意識形態國家機械"一文中,清楚表示描述法(description)作為哲學方法的不足之處,足見其反對一切只停留在主體式哲學的否定。但問題是华文世界依然有很多人(很多是齊氏所批判的英美文化或文學研究學者,甚至是受正式哲學訓練的人),依然不能從唯物辯證的角度出發去做學問,而這是所謂的人文學科不能和自然科學或數學連結而自立門戶的問題。齊氏和巴廸歐的激進唯物思想,在华文學術界依然是很前端的思想,它們涉及整個西方意識形態和思想史的辯證過程和邏輯(包括數學史),而我們的土壤是好的,因為我們的國家正正是堅守唯物科學觀的意識形態,這次翻譯暴力一書的過程,本人刻意盡量把所有字物化也是這個原因,希望大家明白這種造法是出於對科學的執著,和從新確立唯物辯證的重要性。

  《暴力》读后感(二):《暴力》摘

  重读也不能完全读懂,讨厌死了。

  也不能完全领会齐老头的脉络。能欣赏他的偶有妙语,但不能贯通起来。读得心累。

  摘了一些。留待以后再重读。

  主观暴力被视为对事物“正常”和平状态的扰乱。然而,客观暴力则正是内在于事物的“正常”状态里的暴力。【2】

  这种资本的投机之舞只会冷漠地以追求利润作为它的目标,丝毫不会顾忌自己的整个运作会如何影响社会现实。【12】

  根据自由派共产主义者的伦理学,对利润的残忍追逐可以用慈善来抵消。【20】

  报复的毁灭逻辑以及强制性国家统制主义的财富再分配只能以广泛的痛苦告终……今天的资本主义需要非牟利的、经济之外的慈善来维持社会再生产的循环。【21】

  卡隆式世界里的统治者并非奥威尔笔下灰色头发、穿着制服的“极权主义”官僚,而是受过启蒙、有文化的民主化行政人员。【26】

  最后之人:人们变成没有热情或担当的冷漠生物。没有梦想能力、对生命感到厌倦,他不愿冒险,只追求舒适与安全。【26】

  网络时代中个人的莱布尼茨单子化。【30】

  后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消除主宰性主人能指的作用,世界的复杂性需要被无条件地肯定。【31】

  布莱希特的《审讯好人》。【34】

  生命政治在根本上是一种恐惧政治……政治正确是恐惧政治的典型的自由主义形式。【36-37】

  我们的道德良知只限于关心少数人。【43】

  (伊斯兰)骚乱其实是争取自身的可见度的直接努力。【69】暴力是对无能的一种默认。【73】

  科学提供了宗教一度保证的安全感。经过一种奇怪的颠倒之后,宗教成为一种能够对今天的社会进行批判性质疑的位置之一。【74】

  罗尔斯:先天特征直接合理化了社会等级。【80】

  Ernest Haeckel: 年轻人越强壮健康,越正常,他被针击大炮和其他同类文明器械谋杀的机会就越大。【120】

  当其他文化中的个体没有被赋予自由选择的时候,自由主义就变得不宽容……在我们世俗的、以选择为基础的社会之中,那些维持着真实宗教归属的人处于一个次等地位。【129-130】

  一个资本家认为他是为自己的利润积极行动,而忽视自己其实正服务于普世资本的扩张再生产。【138】

  那些屠杀了几百万人的历史怪物的问题在于他们其实不够暴力。有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暴力的行动。【190】

  《暴力》读后感(三):两篇认真、丰富的书评 "反正我头一次在看书的时候看这么慢"

  平均5.0 星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

  2013年6月3日

  评论者 基因71

  这本书给我开启了一个新视界。对暴力和社会机制的剖析非常深刻而独到。有些概念稍微晦涩一些,但是非常有启发性。反正我头一次在看书的时候看这么慢,看小逻辑和形而上学都没这么慢过,,总之算是使我非常有共鸣的一本书吧,也觉得很适合如今的中国人看。书很薄,有人说价钱贵,但是我觉得很值,最起码质量还是对得起价钱的。

  平均5.0 星

  深入行为背后的视角

  2013年4月30日

  评论者 元恺 千佳评论者

  本书作者斯洛文尼亚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被称为哲学界的“摇滚乐手”,擅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解释现实及文学艺术中的哲学理论问题。

  本书仅从篇幅看,定价显得偏高,但内容方面却较为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对于暴力行为的产生与定义的分析框架充满哲学思辨,书中指出了虚伪反暴力的全球化资本运行体制内,系统暴力机制是造成“主观暴力”实施的原因而非制约。仅仅从传统的意识形态角度谴责暴力的“坏”,只不过是将此问题神秘化。由于资本的扩张式运作,资本的代言人将全球各地区的人纳入其运作体系的过程中,仍保持着对于后者的异化,并保持着“非我者非人”的态度。即使是所谓的宽容,也不过是居高临下的赏赐或对于真理标准的相对虚无。这样的背景下,特定人群的暴力行为不过是争取自身可见度的宣泄。

  当前“零文化”的普世性,在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下,个人精神追求的独立性失去了固有意义,激发出人们内心潜在的欲望以及“当我无法拥有时,也要让别人失去”的心理。普世性宣传仍然不能使人摆脱对“邻人”的恐惧,一些高举真理大旗的人以自身的实际行为颠覆着其声称正在捍卫的真理。所谓不同文化的优劣之争,已经不是争夺谁的表面更显光鲜,而是沦为了各文化中隐藏的阴暗面,较量谁更黑暗的比拼。

  作者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这样的事实悖论:那些关心人道主义灾难的慈善人士也正是资本主义基础性系统暴力体系的受益者,他们的慈善行为仍在为维护这一系统服务;而作为人们交流中介的语言,本身已经包含着暴力,成为了理解真实事务的障碍。暴力行为不再需要赋予更高层次的意义,它只不过是在不同背景下的人的应激反应。

  以上不过是本人读过此书的一点心得,未必理解了作者的更多深意,还是希望大家自己阅读后有所体会。

  《暴力》读后感(四):《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中译本的翻译问题

  最近,齐泽克著作的中译本又出了几种,方便像我这样懒得读英文原著的人。《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1月版)我很喜欢,但看了几遍中译本,虽有收获,却很浅薄,只记住了齐泽克讲的笑话,跟不上齐泽克的思路,理解上有障碍,索性对照英文本读。

  译事之难,古来同慨。中英文一对照读,收获果然不小,也发现了中译本些错误,例如今晚读到第63-64页——

  中译本第63页第二段所引海德格尔的话“暴力的本质与本体上的暴力、痛苦、战争、毁灭等等无关”,英文本在第70页:“the essence of violenc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ntic violence, suffering, war, destruction, etc.” 海德格尔在分析暴力问题时,跟他在分析技术等问题时一样,区分了ontic和ontological两个层面,“存在者层次的”和“存在论层次的”,这对应于齐泽克所说的“主观暴力”(可见的暴力)和“客观暴力”(符号暴力、系统暴力等)。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成“暴力的本质与存在者层次上的暴力、痛苦、战争、破坏等无关。”

  与此相应,随后的“海德格尔将这种本质性暴力解读为一种为存在物或物理暴力之爆发提供根基——或至少开辟空间——的东西”,原文为“Heidegger reads this essential violence as something that grounds——or at least opens up space for——the explosions of ontic or physical violence itself. ”就应该翻译成“海德格尔把这种本质性的暴力解读为某种为存在者层次的或身体层面的暴力的爆发奠基的东西,或者至少为其开辟了空间。”

  第64页“因此,在存在论暴力和(支撑着强制性统治关系的)社会暴力构造之间存在一种直接联系。”英文本在第71页:“there is thus a direct link between the ontological violence and the texture of social violence (of sustaining relations of enforced domination) that pertains to language.”中译本漏掉了关键的that pertains to language,“这种直接联系从属于语言”。这一部分讲的就是“语言的暴力”。

  顺便说一句,这一部分内容的标题叫“语言的先天暴力”(见中译本第52页), 但是英文标题仅仅是the violence of language(见英文本第58页)。

  《暴力》读后感(五):何谓语言的先天暴力?:回应韩连庆先生<齐泽克《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中译本的翻译问题>

  何谓语言的先天暴力?:回应<齐泽克《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中译本的翻译问题>

  撰文:《暴力》中文版译者 唐健(齐泽克学会)

  四个月来望穿秋水,终于有读者对《暴力》的翻译问题提出了珍贵的意见,作为译者,我们衷心感激,当中若有确证的错漏,我们定会在下一版修正。

  在<齐泽克《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中译本的翻译问题>这篇短文之中,韩连庆先生在文末才指出最重要的疑问:篇章的标题原文是 violence of language (第52页),却被我译为 "语言的先天暴力"。

  首先,我们有一个常用词叫"语言暴力"(verbal abuse或verbal violence),意指一个人有意识地用言语攻击另一个人,以贬低对方或使对方感到差辱。但是齐泽克在这个篇章中所提及的 violence of language 却是指语言的一种天然本质、指语言命名事物时必然产生的所谓"暴力",或者说根本是语言创造了世上一切事物,而这种创造之中必然包含某种正面的"暴力"--齐泽克说:"就在对事物的符号化之中存在某种暴力的东西",或海德格所说的"创造者"--[语言]阐明未被言说者,闯入未经思考之地,强迫未曾发生之事物,并使未被察觉者显现"。

  或者说,语言暴力(Verbal Violence) "外在"于语言,将语言当作武器,而"语言的先天暴力" 则内在于语言,是一种创建(世界和事物)的动作.我们有需要清晰区分这两种语言暴力,否则容易混淆或无法掌握中心概念,因此擅自加上"先天"二字以突出主 题。考虑到外界可能出现的疑惑,本来我已在标题旁边加上英文原文,但在付梓前最后一刻,经反复思索后还是决定不显示原文。假如能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先 天暴力"这个概念,并避开混淆的可能性,即使冒着错译和武断的危险,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在先天暴力的名号之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区分:1) 开创性的原初暴力和 2) 语言的内在暴力;前者已解释,后者可以这样形容:我将天空定义为'好'[天堂],将泥土下的世界定义为坏[地狱]; 我无缘无故攻击了大地[敌意],并歪曲了天空[自恋],根据好坏逻辑本身,这是一种暴力或错误。因此,先天暴力有两个面向:开创性暴力和自我矛盾的内在暴力:它是盘古,开创了宇宙;它是阿当,宣布了自身的原罪[注3].

  韩先生的另一个疑问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窥见--第64页漏了三个字”pertains to language” --但它同样是一个蓄意的遗漏。 虽然连齐泽克本人都觉得这句子太繁复而用括号对句子做了简化,我还是觉得它可以更简洁--所有"社会暴力的构造"都动用了语言,说”从属于语言的存在论暴 力和从属于语言的社会暴力构造这两者间存在一个从属于语言的直接连系” 似乎有点累赘,且反而模糊了要点:种族主义者心里知道语言是建立等级制度的必要工 具(因此,语言"从属"于社会暴力),他们不知道的是等级意识和自豪感本身来自语言的先天副产品.

  换一个角度,在技术上我倾向认为”pertains to language” 这三个英文字是跟随在”texture of social violence"之后,而不是跟在主词"direct link"之后[注].换一个说法,任何语言文化都是 一套区分好坏高低的等级系统,这是先天的语言暴力;一旦这种语言-等级系统"外化"或被应用在某些群体[黑人、无产者、被统治阶层],就出现了"后天"的暴力。这种后天暴力之所以能够将语言转化成社会现实(等级制度), 是借助了语言的先天层面,所以它能够产生社会现实(述行效力/performative efficiency)--西门波娃《美国纪行》的批评者,正是忘记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必须否定所有支持等级制度的语言,但我们不应也不可能否定语言的先天暴力--假如我们像反种族主义者/文化相对主义者那样,虚妄地以为世上存在一种中性、没有暴力的语言(即消灭语言的先天暴力),我们就会忘记实际上语言制造出来是不是假像而是铁一般的现实--当我说"你是低等的",你就被我低等化了;当社会有系统地以语言贬低一个群体,这群体实际上就已经被低等化(更危险的是,种族大清洗最多消灭一种文化,中立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则会消灭所有文化--根据齐泽克和巴迪欧,当相对主义的中立语言观被彻底执行,所有具体的文化都将消失,而这似乎正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奋斗目标)。

  回到韩先生文章开头部份指出的个译误基本是用语习惯的问题:根据我有限的哲学知识,海德格的一双概念 ontic 和 ontological一般译为 "存在的" 和 "存在论的" (也有译为 "本体的"、"本体论的")。在韩先生所指译误的前两页,即《暴力》第61页我就在"存在论的"旁专门加上括号原文 ontological;其后在第64页也有 "存在论暴力"的出现,说明我们是注意到这个哲学用语。至于ontic,为了行文上的顺畅,我在最后校对时还是保留某些用词上的差异,因此ontic在少 数地方译为 "本体上的",我希望这个细节没有造成理解上的问题,假如确实造成误解--我将会重新校对有关部份--我们将在下一版修正。

  最后,我谨代表另一位译者张嘉荣及齐泽克学会,再一次感谢韩先生专业、细密的意见,正是像韩先生这样的热心读者改进了《暴力》的翻译水平,谢谢!

  注1:

  完整的译法是:“因此,在存在论暴力和(支撑着强制性统治关系的、)与语言相关的社会暴力构造之间存在一种直接联 系。”英文本在第71页:“there is thus a direct link between the ontological violence and the texture of social violence (of sustaining relations of enforced domination) that pertains to language.”

  注3:

  因此,吊诡地,只有语言能够克服它自己的暴力和罪行(只有"好坏"能够克服"好坏"逻辑的限制);宣布了语言的 "内在暴力"罪行的,正是在语言暴力之内"多于它自身"的那个剩余:彻底的坚持,或"绝对"的一致性.

  ----------------

  韓連慶先生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暴力》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