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灰规则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灰规则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6: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灰规则读后感10篇

  《灰规则》是一本由克雷格·克劳福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215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灰规则》读后感(一):排上来了

  这书版权页1月份,实际上3月上旬上市的,3月在北发图书每周销售排行上政治类排到第二、第四、第七这个样子,三周的销量最后在3月份图书月销售排行上位居政治类第四。势头不错,4月份完成第一个整月销售,在北发图书销售排行上居政治类第二;5月第一周居于政治类第一。挺好,终于小小的第一了。

  《灰规则》读后感(二):生活就是政治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致力于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政治。

  在我们生活中,有大量的显规则,比如法律、规章、道德约束等,但还有很多灰色地带,其中许多未必合理,它的存在与人性的缺点、文化、历史相关,比如在东方国家,公司中的新人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员工,而在西方国家,员工不会向管理人员发出一起休闲的邀请……总之,灰色地带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谁去挑战它,谁就会引发众怒,可只要你参与社会,你就躲不开它的困扰。

  本书作者倾向于主动去适应灰色地带,通过对灰规则的把握,最大化地驾驭环境,以为自己服务。从某种角度看,作者是有些马基雅维利情结的,比如他会劝导你,面对竞争对手,要绝不留情,应该不择手段。

  其实,这也不代表他特别险恶,毕竟,当公地无人看守时,个体最大化地加以利用,这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相反,像宋襄公那样墨守陈规,除了贻笑大方之外,未必能看成是道德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应算励志类的图书,但能将政治学思维投入到日常生活中,也是别开生面,令人颇有收获。

  《灰规则》读后感(三):《羊城晚报》赵柒斤:“政治”并不那么高深

  如果单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你大概会认为这是一本必须“躲”在无人之处且要正襟危坐读的“官场秘笈”。可阅读了导言后,我才发觉“上当”。显然,这书既适合用来打发上下班通勤路上的无聊时光,又能作为床边读物。

  “很多人都说讨厌政治,但是政治对人们生活的控制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发明雨伞来控制自然,狂轰滥炸以征服别国。乃至开车时比拼速度、购物时讨价还价、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成长等等,时刻都在控制和保卫自己的空间———这正是政治的本质所在。”看了克雷格·克劳福写的导言,相信一般人就明白了《灰规则》(中国致公出版社)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政治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提防陷阱。

  克雷格·克劳福知道,在受众市场已经被切割成碎片的情势下,做小众的政治“设计师”是有风险的,即使做一个小圈子知名的“政治顾问”,也是很有困难的。因为“小”就是非主流、就是抵抗和反叛,尽管时代往往是由“小”来主导和控制的。所以,大众生活中的“政治”与小众化的权力“政治”在《灰规则》这本书上交相辉映。比如他说:“政治就是一门控制的艺术,无论我们需要多大程度上的控制,控制的技巧却是相对固定的。而大多数人的控制技巧仍停留在孩提时的粗陋水平。”这就不打自招了。因为一般的平头百姓都有自知之明:不需要去控制其他人来获取快乐和满足。

  于是,为让像我这样对政治没有太多兴趣的读者打起精神来读这本书,克雷格·克劳福耍术语、秀理论,从争夺餐馆的座位到争取职场升迁的机会,从帮你挣脱恶棍的控制到摆脱老板的欺压,他都能深入浅出地运用“政治法则”来解答,他总是东一搭西一搭,有正经没正经,从古到今,从雅到俗,有时不动声色,有时又言之凿凿,经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理说透了,把事说绝了,把读者搞得晕头转向之后还啧啧称奇:真是生活的哲学和智慧啊!

  其实,这本书通篇都是围绕“控制”这个主题展开的,甚至可以说,“灰规则”就是解释“控制”一词的一个巨长词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如此精力解释这个词呢?因为作者认为,所谓政治就是让别人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从而每个人都获利;所谓政治就是塑造他人的欲求为我们自己的欲望服务。可是说穿了,政治又是一门控制的艺术。所以说,日常生活中争夺各种“控制权”就是一门政治;即使如我不需要控制别人权力的人,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说为了识别那些一心想控制自己的人,也有了解克劳福煞费苦心提供25个“控制法则”的必要:即生活是一场争夺控制权的丑恶战争,与其小心地否认、不如大胆地断言;爱能帮助人,但恐惧给人动力;受欢迎的谎言胜过不受欢迎的真话,只有善变者才能成事;亦步亦趋往往好过独辟蹊径;如果形势需要宜变通诺言;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控制他们;傲慢让你成为众矢之的;如其领导追随者,不如追随领导者;不要相信那些总想领导别人的人;带头变革者大多以失败告终;如果还不起人情就不要找人帮忙;渴望权力者并不能把握权力;依赖你的人最忠诚;彻底铲除对手、绝不能心慈手软;当心消极对抗者;胜利时常蕴于妥协中;痛苦而迅速的决定常能把损失降到最少;奖励慢慢地发挥着最大的效果;人们对你讲真话时,对你的敬意也就减少了;一旦冲突不可避免,就让它来吧;掌权者不会主动放弃权力……虽然这25条“政治法则”透露出来的确实是我们经常目睹的“真实情况”,但还是显得有些冷酷无情和不道德,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但许多情况的确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

  不过,对于像我这样对政治没丝毫兴趣的读者而言,翻完书并没悟透“使坏耍滑”的25条法则内涵,只是感觉到“政治”并不像以前仰视的那般高深莫测了。

  《灰规则》读后感(四):《灰规则》:为政治祛魅

  牌需要规则,规则只要预先制定就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但如果起牌后再约定,怎么都难免不公,例如升级吧,四个猫和AAKK哪个大?事先规定就规定了,这对每个人的胜负没有决定性影响;如果大家已经开始理牌,怎么约定都是有问题的。

  生活和打牌差不多,傅惟慈老先生有本书就叫《牌戏人生》;政治也需要规则,关于政治规则的书,此前有本经典书叫《君主论》,说“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有人骂有人爱,骂,恨得不得了,好像没有这本书希特勒就不会那么坏;爱,喜欢得不行,称之为政治“圣经”。中国有本书叫《潜规则》,吴思先生揭示了诸多历史和现实不见天的潜在的规矩,就是这些潜在的规矩维系着现实和政治的运行。这都是畅销书,说明我们大国国民的确想知道得多一点,演艺界张钰事件之后,潜规则成为一个动词。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两会代表曾经剖析潜规则现象。最近美国人写的《灰规则》也被中国引进了。有美国读者评价这本书是:摩西十诫让你上天堂,而克劳福的25条规则则帮助你渡过这个严酷而尚可操纵的世界;这很像北岛的诗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潜规则和灰规则有什么不同?汪宇先生在《灰规则》的跋语里说,潜规则是秘密进行,见不得光的;而灰规则则是可以摆在台面上的,是以博弈双赢为目的的。

  笔者写过文章“灰规则:克劳福的生活政治”认为:这毋宁说是一本政治说明书。既然是说明书,就是先有产品,我们事后给消费者做说明的意思。理论来源于实践,潜规则和灰规则都是学者根据历史、时政和现实生活总结出来的规则,是解释性的。无论是吴思先生,还是克劳福都不是潜规则或者灰规则的提倡者和制定者,而是批判者。就像《厚黑学》,李宗吾先生本意也是批判的。这就像福柯和马克思,当圆形监狱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被推出后,我们没有按照作者设想的那样去解决问题,去为实现人的自由和价值而努力,却在现实社会中变本加厉地执行了他们所批判的。就弗洛伊德思想是否有害,笔者曾经求教过哲学家高宣扬先生,他说:弗洛伊德真正的负面影响,是潜意识、弑父情结等很多本是暗流的东西,经过弗洛伊德的揭示,最后堂而皇之地横行在很多聪明人的人为的理性设计中了。我认为《灰规则》《潜规则》《厚黑学》这些书可能会有副作用,诚如高宣扬批评的弗洛伊德思想。

  《灰规则》不是解药,是哈哈镜,是为政治祛魅的一把刀子。笔者向读者推荐这本书是为了让大家因此打破对政治的幻想,希望大家因此打破对仁义道德、自由博爱等美丽话语的不切实际的想象。

  我们需要承认:灰规则也罢,潜规则也罢,都的确有些事后诸葛,但规则能摆在台面上讨论就是巨大的进步,大家借此可以认清楚问题和我们的真实处境,这是改善的开始。必须强调:无论灰规则还是潜规则,都不是我们接着游戏必须遵守的规矩。开头已经点明,如果牌已经到手,改规则就晚了,但亡羊补牢总比将错就错要好。如果明明知道老规则有问题,恨着,却又接着这么游戏下去,挖空心思从不合理的规则中获利,双重人格是难免的,失败也是咎由自取。在一个不合理的规则下,不可能有永远的受益者的。所以为了一个和谐健康的新游戏,我们必须打破盲从,不要被那些形形色色的完美的乌托邦逻辑所迷惑,看不清楚问题真正所在。看清楚问题,一群有共同愿景的人经过充分沟通和博弈,更合理的规则将指日可待。

  《灰规则》读后感(五):《灰规则》跋,汪宇作

  《厚黑学》《潜规则》热卖,官场小说长销不衰,表明国人对揭示政治秘辛的书籍有旺盛的需求。这可以理解,中国是政治大国,政治法则不限于官场政坛,渗透到工商、学术、乃至私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无孔不入。在古代中国,要混得不错,不懂政治不行。

  中国人多,凡事皆难同一,大致可分中西两类,但凡遇到难事,有人向老祖宗求秘方,也有人向美国找解药。“厚黑”一类的潜规则是“中药”;有很多的人信“西医”,需要看看美国版的潜规则,可是这类书市面并不多,本书(The Politics of Life)应该算是美国版的潜规则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后,国人的生存环境不再单一,越来越多的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借鉴或是遵循美式生存法则。

  美国关于潜规则的书不多,是可以理解的。美国也搞政治,但不是人人都搞,主要是职业政客在操弄,比较职业化,专业化,政坛官场的陋习对日常社会影响不大,而且整个社会,对政治和政治家是警惕的、鄙视的。因此美国乃至西方的政治法则并不发达,很小儿科,主要体现在“厚黑”程度不够。但是,不等于美国人在生活中就没有潜规则,就没有政治法则。西方也有"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传统。本书实际上是用平实的语言,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做生活化、通俗化的再阐释。也就是说,本书有相当的学理基础,并不是单纯的生存技巧指南。

  潜规则是秘不示人的,见不得阳光,潜规则一定是黑规则。通读本书,发现作者提炼出来的25条政治法则,并不“黑”,很难说是潜规则,完全是可以拿到桌面上来的。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漆黑一团,令人绝望,但也不是阳光灿烂,纯净无暇。既不纯黑,也不纯白,黑白之间,灰色地带,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坐标。本书提出的25条生存法则,实际就是灰规则。这就是我们将本书书名定为《灰规则》的理由。

  作者客观地揭示了一些生活法则,但是他自己并不欣赏这些法则,他本人的很多观点是积极的。例如,作者揭示了生活是一场争夺控制权的战争,但是他认为这是丑恶的,甚而指出,要那个控制权干吗,你争我夺,值得吗?他还告诉读者:一个容易被你踢开的领导者会认真听取你的意见。这既符合常识,也符合民主的基本精义。本书的核心理念继承自马基雅维利,但究竟和《君主论》不同,精确地说,我们可以比之作《君主论》的现代美国生活版,它的目标读者不单单是那些手握重权者,其前言开宗明义,即便是一个性格随和、随遇而安的人读一读也不无裨益。为了加深《灰规则》和《君主论》的对比,该书中文版特地遴选潘汉典先生翻译的马基雅维利警句42条,几乎囊括了《君主论》的核心观点。

  将中国式的潜规则与美国式的灰规则做一比较,是很有意思的,看看有什么不同。灰规则的基础是博弈,结果是平衡的,甚而是双赢。《灰规则》最近又在美国重版,显然销得不错。我看了一些美国读者评论,不少评论反映,如果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和职场的时候,能读一读《灰规则》,对其成长成熟大有益处。

  其实本书在我手上压了很多年,我一直没拿定注意出不出。很有些顾虑:应不应该把社会真相告诉年轻人,让他们知道社会丑恶的一面,在冠冕堂皇背后,还有潜规则的盛行?甚至教他们如何去适应社会现实,妥当吗?会不会把年轻人教坏了?有在大学任教的朋友笑道:你太多虑了,没看报道吗,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去机关当第一职业选择,有些学生会都已经官场化了。说不定他们甚至觉得这本书也太小儿科了。

  《灰规则》读后感(六):政治的游戏规则,放在明面好

  “摩西十诫带你上天堂,而克劳福的25条法则则让你安然度过这个严酷而尚可操控的尘世。”有人评价《灰规则》做如是说。

  最早动心思引进这本书的是精于做社科精品的汪宇先生。他舶来这本书,并不单单是为了迎合吴思先生《潜规则》的畅销市场,更重要的是为了善意提醒无权无勇的普通读者:谨防无所不在的政治陷阱。美国原版书名:“The Politics of Life: 25 Rules for Survival in a Brutal and Manipulative World”,直译应该是:“生活中的政治:一个严酷而尚可操控的世界的25条法则。”选用《灰规则》这个书名主要还是为了打眼,又容易被记住。

  本书的核心理念继承自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的名言是:“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个理念的语境或偏颇,把政治等同于权力,有些太蒙昧主义,但《君主论》的确有助于我们认清政治的真名目,这就像老子和孔子都袭用的一个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对我们认识诸多大人物的政治操作不无裨益。政治无所不在,他说,即使你厌恶政治,只想清清静静安分守己,但为了认识事物的“真实情况”,了解政治的独特规则还是非常必要的。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不管你是在运筹宏伟的改革计划,还是仅仅为了一个好的停车位,甚至到餐馆吃饭为了一个较满意的座位,都涉及政治,本书的第一条法则:“生活是一场争夺控制权的丑恶战争。”

  法则2:“与其小心地否认,不如大胆地断言”,用的例证是克林顿面对绯闻案强硬抗辩。法则3:“爱能帮助人,但恐惧给人动力”,选例则是小布什利用打击恐怖主义来扩大自己权力和支持度。这本书给我们理解美国诸多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我们可以说,《灰规则》是《君主论》的现代美国实战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现代政治,也是崇仰民主政治者们所最好要知道的。法则9:“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控制他们”;法则12:“与其领导追随者,不如追随领导者”中继续阐述说“谨慎的领导人十分重视的一点:不要距离群众太远,否则会有失去他们的危险。他们相信富尔顿•J.希恩主教的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站在最前面,反而容易被人踢开。希恩的话能够从反面证明:一个容易被你踢开的领导者会认真听取你的意见。也许这是对民主的一个准确定义。”我们无法否认这是对民主的一个新鲜诠释,希特勒的成功正是假借民主之名。作者是懂得心理学的,他说:“无论是被某种最终导致自我毁灭的邪恶气质所吸引,还是为一位善良的政治候选人的个人魅力所倾倒,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追随的本能。有的领导人之所以能崛起,是由于他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这种群众心理学,无论勒庞的《乌合之众》还是弗洛伊德的《集体心理学》和卡内提的《群众与权力》都有详细论证,也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在处事中要时刻自我警醒的。

  至于法则4 “受欢迎的谎言胜过不受欢迎的真话”,法则6“善变者方能成事,法则14“如果还不起人情,就不要找人帮忙”,这都是就生活方面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几条法则并不是鼓励谎言、出尔反尔和相互猜忌;而是提醒我们要注意变通,别不见棺材不掉泪。我希望读者不要把揭示、批判与反对混为一谈,不要把这本书等同于中国的厚黑之道。“灰规则”毕竟不同于中国的厚黑之道,没有《三十六计》那么狠那么阴。相反,中国眼下急于建立的正是一个社会性的诚信和互助制度。生活也并非一片黑暗。作者在序言里说:“这些法则会帮助你认清身边人的‘真实自我’。自然,本书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些试图操纵这个世界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参考手册。”这里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和观点,像“温柔的人有福了”、“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坦率会给你留下好名声”……这都是依然有益的老生常谈了。《灰规则》和《君主论》不同,其前言开宗明义是:“适用于职业的政治家,但又不局限于那些管理者,不局限于那些汲汲于控制他人的普通百姓。即便是一个性格随和、随遇而安的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心想摆布你的恶棍、老板、同事,甚至家人,如果你不听话他们就要整你,其手段之熟练,如同政治老手所为。此时这本书就是不无裨益的了。”而马基雅维利的献词则是:“致洛伦佐•美第奇殿下”。读者对象不同,立场和笔法自然不同。为了加深《灰规则》和《君主论》的对比,该书中文版特地遴选潘汉典先生翻译的马基雅维利警句42条,几乎囊括了《君主论》的核心观点。

  我建议有心人比较一下《灰规则》《君主论》《厚黑学》《潜规则》几本书的异同,结合一点历史和时政,同时把读者对这几本书的接受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来综合探讨(例如《厚黑学》的写作初衷和他的大众接受完全是两码事),保证教益非常,也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起码做个明白人。做个明白人,其实很难,需要悟性,需要坚持。没人离得开政治,很多看来很高远的大政治计划都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日常生活无关的肯定不是政治。在各个边远山区都在不断开发的“圣代”——“圣代无隐者……不得顾采薇”——真隐士难以再有。大事不明,小事计较者成不了事,这样的民族也没有出路。大概民众自我素质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是通过议员和大众在媒体上公开的反复讨论甚至争吵来完成启蒙的,我们不具备那个条件,只能自我完形,最后在开明者的数量上以多胜少。

  《灰规则》读后感(七):世界如此险恶,我们究竟该如何处事才能平安顺遂?

  读懂政治,是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政治》的25条法则,就是把政治撕开给人看,让我们因此发现自己生活的真实处境,媒体誉之为“当代版的《君主论》”,“美国版的《潜规则》”。

  法则1生活是一场争夺控制权的丑恶战争

  世界如此险恶——不能总让坏人得益吧,政治这事也不能都留给坏人玩。

  法则2与其小心地否认,不如大胆地断言

  很多伟大的论断就是这么出台的,经过秘书润色,就高屋建瓴意义重大了。

  法则3爱能帮助人,但恐惧给人动力

  马基雅维利说,宁要人惧,不为人爱。但总不该让人恨。

  法则4受欢迎的谎言胜过不受欢迎的真话

  让人高兴是一种美德。

  法则5野心永无止境

  好累,歇歇吧。

  法则6只有善变者方能成事

  七十二变,是每个人的梦想。

  法则7亦步亦趋往往好过独辟蹊径

  为了不犯错。其实犯错又怎么着呢,拼命朝坏处想,实在也没多坏。

  法则8如果形势需要,宜变通诺言

  我一个朋友说,骂声孙子,唤声爷,都舌头绕绕,骂还多费点劲呢。

  法则9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控制他们

  当有人说要为我服务,服务越仔细,越让小民汗毛发竖。

  法则10权力越为人瞩目,就越受到限制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法则11傲慢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做靶子,也是一种价值。

  法则12与其领导追随者,不如追随领导者

  天踏了,有大个子顶着。

  法则13不要相信那些总想领导别人的人

  领导,是一种欲望。在领导和被领导之间,有没有第三条路?

  法则14如果还不起人情,就不要找人帮忙

  如果还得起,就自然有很多人帮忙。

  法则15带头变革者大多以失败告终

  革命者冲锋陷阵,留下流氓做江山。

  法则16渴望权力者并不总能把住权力

  没有,才想嘛。想多了,又会走火入魔。

  法则17依赖你的人最忠诚

  最忠诚的人从来不祥林嫂似的说:我单知道忠诚

  法则18彻底铲除对手,绝不心慈手软

  围棋叫净手。

  法则19当心消极对抗者

  因为他想什么,我不知道。泼妇真有泼妇的可爱处啊,总比打黑枪要好。

  法则20胜利时常蕴于妥协之中

  我文盲老父一直教导我:吃亏是福啊。

  法则21痛苦而迅速的决定常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心理感觉了了,其实往往就真了了。

  法则22奖励慢慢地发放会发挥最大的效果

  如果数额大,当然高兴,少了不够一次次分的,怎么办?

  法则23人们对你讲真话时,对你的敬意也减少了

  多少人担得起真话。说真话,人家信吗?

  法则24一旦冲突不可避免,就让它来吧

  没什么大不了。

  法则25掌权者不会主动放弃权力

  反动的统治阶级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暴力——小时候历史教科书给我印象强烈,现在教科书好像删掉这个理论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灰规则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