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1/22/63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11/22/63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10-06 04:0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1/22/63经典读后感10篇

  《11/22/63》是一本由Stephen King著作,Scribner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35.00,页数:84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11/22/63》读后感(一):good as usual

  看了三章,总回去老得快啊,对得起自己亲戚朋友吗,不过身边也没啥人了。或者回去时动作太大,再回来时已经不是自己了。五年有点长,活动范围也较大,不能像源代码或者明日边缘一样频繁往返。本体穿越,还不让死。找资料没google,一次不成,还得再来个五年,这难度也太高了。这事要是让大家遇上,估计都得上吧,拯救世界

  《11/22/63》读后感(二):一个疑问

  为什么80岁的sadie见到jake报出名字时候疑惑按理说不是已经reset了吗?

  老金有意避开了带sadie如果回2011年怎么面对80岁的sadie的问题

  不过看到deke说可惜我们没有生长在80年代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出来geroge一定会想带sadie回2011年做手术了。xixi~

  最后总结:看的好辛苦,原以为一周能解决,没想到看了快两周。

  封底的报纸ps的不错,呵呵~

  《11/22/63》读后感(三):突然想起他的另一本书——《死亡区域

  70多万字,一页一页读完。应该是读第二遍了,花了不少时间作为对自己参加夜跑的奖励

  1,看了开头,你就能猜出结尾。但是,还是很享受一页页读下去。

  2,叙事的高手段落写得是超一流高手的,尤其是开篇部分

  3,《死亡区域》设计味道就浓了一些。

  4,死亡区域写了一个杀手,一个能预知未来的杀手。这个,写了一个能穿越到过去阻止杀手的英语教师。有点意思

  很享受跑完步,洗完澡,慢慢地读上几页,几十页。不急,因为已经知道了结局。读第二遍,既不会急急的赶,更会有故地重游发现遗珠的快感

  《11/22/63》读后感(四):故事很好,翻译吃翔。

  一知道是上海文艺出的译本我的心就凉了。《捕梦网》的错字和误译仍心有余悸他就又伸出了魔爪……

  译文用字生涩,跟原文那种平实到俗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而且文本和注释中对同一个名字能用两种不同的译法我也真是想不通,校对你睡着了?柯尔律治先生的名字确实有两种译法但是你们在同一本书里统一一下行吗?

  还有漏译,我刚看个开头也没仔细对,我就问一句,第一章第四节说Al形容肿瘤big as billy-be-damned这句给谁吃了?

  作为一本出来卖的书,你们对他上点心不行啊……

  心累。

  再买上海文艺出的老金的书我就去吃高数课本

  《11/22/63》读后感(五):史蒂芬金的蝴蝶效应

  可能是最近记忆力不好, 看过才几个月就已经对这本书的情节人物没太多映像了.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穿越的故事, 如果一定要找神似作品, 我大概能想到两个: 电影"蝴蝶效应"和游戏"Bioshock Infinite". 这更多是一个关于个人选择的故事: 时间穿梭, 平行宇宙. 故事本身没有太多新意, 但是作者是讲故事的一流高手, 所以这至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读的时候觉得挺好, 但是剧情和人物都没有太多惊艳记忆点. 我现在唯一映像深刻的是结局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 令人唏嘘.

  跟史蒂芬金大部分科幻作品一样, 文字功力高超, 但有意无意地避开科幻"硬"的部分, 而着重描写了60年代的美国.

  总的来说延续了史蒂芬金一贯的高质量, 绝对值得一读, 但是略少惊喜.

  《11/22/63》读后感(六):非本书书评

  我很少写书评,即使是看的觉得很好的书,因为把读后感整理成文字写成书评,太耗费心思。为这么本烂书写书评,就更辱没了其他没写过书评的好书了。所以,这不是这本烂书的书评,是最近读书有感。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的好书大致三类:第一类是知识性的,旁征博引或者介绍某项不太懂又有兴趣内容,比如某些政治理论书,某些自然艺术科普书,比如《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第二类是情感充沛型的,描述细节,让你体会一种特别的情感,那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具备的,让你在平淡生活外,感受强烈爱恨领悟,比如《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第三类是朴实发人深省的,这类书通常只描述事实语调平实,作者的情感不用文字表现,往往需要你体会字里行间,甚至要发挥你自己的想象,用你的亲身或阅读经历去填补那些留白,是对自己的mental challenge,如果能达到某个程度或者想到某个点,就有一种和作者心灵相通,心有戚戚焉的感动成就感,比如《阿兰的战争》。

  而本书,显然不落入三类中的任何一个。当作英语听力听都是一种煎熬。

  《11/22/63》读后感(七):同学们,这个叫时间旅行,不叫穿越

  如果你想看主人公回到过去利用现代知识建立自己的帝国,赢得无数美女(美男),改变历史进程,那这本书不适合你。本书是时间旅行科幻小说,对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以及肯尼迪遇刺事件有非常详细的描写,这也是本书一大看点,这里就不多说了。当然小说中也少不了超越时间的爱情,不过说实话这条副线给人印象不深,只能说是一般而已。

  这里说说小说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小地方

  1. 时间旅行的机制设定独特:每次回到过去都是一次重置,每次都回到同一时间地点,返回后离出发只过2分钟。这个设定也在推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2. 有了详细的设定就会保持情节自洽的需要,这是对作者的一大考验。偷懒的作者要么不做设定,一带而过,要么对情节自洽视而不见。但斯蒂芬金没有令我失望,在小说结尾对时间旅行的机制做出了一定的解释,这个解释并不完美,但至少能给读者一个交代,堵上了一些可能的漏洞。(比如最简单的一个就是如果每次回到过去都是重置,那为什么从过去拿到现在的东西不会消失。那位店主只是拿牛肉,不过稍微想一下就知道如果你想发财可以拿其他东西,这个机制就成了聚宝盆)

  3. 既然是时间旅行,那就要有来有回,返回过去再回到现代才会引发时间旅行故事最有意思的问题:在过去的行为是否能改变现在。主人公第二次时间旅行后通过电话联系当年的当事人那段很有感情冲击力,这也是时间旅行小说最有魅力的地方,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本书中这样的地方不多。另外返回现在也让主人公直面一个严肃的问题: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者是否有权改变历史,改变历史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4. 小说结尾很完美,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该回答的问题都回答了。在小说描述了遇刺事件后我有好几次都以为作者会在某个地方结束,剩下的让读者去想象,不过金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一直写到了最后的最后。

  《11/22/63》读后感(八):Best ever by King

  I got so exciting, so stimulated to discover that Stephen King had composed such an amazing novel---11/22/63,best ever (though I haven’t even completed reading yet, but I can tell you). It roared up to the bestseller no.1 shortly after it came out which can best demonstrate how expected the novel was.

  Ever since I got back from abroad, reading progress was close to zero for me, who however couldn’t spend a day easily without reading before. What had happened for my absent habit of reading back in China? Well, first it was, as you may know, that China had more fun. Second,I was occupied by stuff like visiting friends, travelling, hunting jobs and exploring in taobao.com (cannot help). Third, which was also the main reason. I was roadblocked by some books like What the Dog Saw, The King of Torts. These were actually good books but they were just beyond my appetite of reading. Thus without new great (which can meet my appetite) books came out, I suspended my reading progress accordingly.

  o once again, King changed nearly everything . The appetite for reading was returned one more time just because of 11/22/63----a godsend.

  On November 22, 1963, three shots rang out in Dallas, President Kennedy died, and the world changed. What if you could change it back? Stephen King’s heart-stoppingly dramatic new novel is about a man who travels back in time to prevent the JFK assassination—a thousand page tour de force. Isn’t it attractive?

  Okay, so much for this review and thank you for reading it. Also many thanks to King for his great work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