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经典读后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经典读后感

2018-10-12 03:1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经典读后感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是一本由九把刀著作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99,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一):痛并快乐着

  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通过炫目精美画面所能表现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却触动了心里很柔软的那一部分,它曾经小心呵护,藏进回忆,然而就这样却被他用九把刀慢慢的切割,痛并快乐着,那些年,那些事,直到再一次相遇。。。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二):那些年你追过的她呢,还在你身边么

  高中时候就看到这本书名莫名感动。四年之后终于还是拍成了电影,但是四年之后真的是时过境迁了,到底明白时间惹不起.....

  那些美好期许,终随着旧时光淡去../......................................................................................................................................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三):再一次的感动

  “每个女孩都是我们人生烛火,照亮我们不同时期疯狂求爱情的动人姿态,帮助我们这些男孩,一步一步,成长像样男子汉,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多喜欢那女孩一点,再多一点,再多一点...”我渴望成为你的Hero,为此我一直都在努力。我的人生的烛火,你现在还停留在哪里,你还在等待着什么,是我还不够成熟,还是我现在不能给你需要的幸福,你才不肯出来呢!何时?你才会走出来,让我找寻到你!就算一直等待,等到爱琴海驻留在你我心中的那一刻,等到我终于有勇气对你说“借我一辈子”的时候,希望我们彼此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在找寻着彼此,我们一直都属于彼此,我们都是彼此心中的那份一直等待的那个人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四):确确实实的再一次相遇.

  说实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是我最喜欢的九把刀的书. 我觉得并没其他我喜欢的,诸如<后青春期的诗>,<等一个人咖啡>那样让我深深受到触动,但把刀对于这个故事的执着,在他自己不断不断地强调中,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

  以前看把刀的书,会觉得,他很厉害,写的故事很好.没错,那只是故事,但他现在从故事中走出来了,把一大堆乱厉害一把的人跟结识这些乱厉害一把的人的本领带出来了,从刚开始看这本书我就发现了这点.他从来都不是在写故事,而是把生命活得像故事般精彩.

  我本来很担心,电影创作书,会不会闷死了,说一大堆我听不懂的东西,说一大堆无聊的感动感谢的.(呃,虽然还真的是一大堆听不懂的,跟无聊的感动感谢的东西,)但我看熟了的笔触写出来的这些我看起来一窍不通的东西,又确实让我揪着心感动着,并热血着.

  吼,买了电影创作书却不去看电影我会真的后悔个十八辈子啦!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五):追梦者

  虽然在此之前没读过九把刀的小说,也还没有看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只是道听途说朋友们讲到这里面的道道,有些好奇兴趣罢了。不过,阅读九把刀的这本书仍让我不禁赞叹,为青春当年的热血,也为今天的执着,重拾零点,重新起步,便是如此一步步坚实脚步行得愈而远。

  这是一本电影创作书,分享着电影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让我看到九把刀在导演影片用心用得极致的真性情真诚、以及为梦想而生的热血----这些真实的电影创作全记录字里行间浸染而出的真挚用心、对电影本身的喜爱,对各位演职及相关人员信任,对临演对读者们“爱的参与”都让人感动。以种种的慎重、百般的雕啄方才有了这个这个单纯清纯爱情故事:一个早慧的女生和一个看起来“幼稚”的男生爱情,能不好看么?不过怕被剧透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因为创作书中有大量的情节细节,所以即使还没有看电影和小说,只是看这本电影创作书,大致也会明白电影剧情。正如我,即便只是看电影书,我也为他们感动。看不看电影或小说,其实在这个当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不过有空时,我仍会为这些感动再回头找来电影和小说,从中找到更多立足的理由,找回更多可以佐证感动的画面。

  这本书全彩印刷,有许多精彩生活照片花絮片段以及电影创作中的笔记影像和读者来信等,这些资料对于电影来说,值得珍藏纪念书籍封面比较创意,打开来看是电影折起来的海报(只是纸张有点簿脆,再厚实点就好了),书后还附带一张幕后花絮的光碟,我们的好奇心满足之余,也收获满满的快乐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说打动人心的是九把刀对梦想的态度:比起当一个不断耻笑拥有梦想的人的旁观者,九把刀更选择拥抱充满危险的梦想”。怀揣梦想,于是一切“任意妄为”,一边精神抖擞战斗,一边开心并满足,这真是最能出成绩的好状态。正如这部电影的成功,也正如他自言,这一年里,除了“拍完了电影,还写了五本书,跑了七十场演讲,搞定了两个很大的广告剧本合作案”-----当你看到九把刀的状态,还会鄙夷所有拥有梦想者的鸡血状态吗?不,应该是佩服和崇敬:因为他们的存在,于是有了这么多值得记忆与称道的精彩传奇-----为这《再一次相遇》叫声好!

  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义。愿有梦者,便充满勇气力量地追梦!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六):再一次相遇——拼尽全力实现梦想

  一度根本打算去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虽然我读过原著而且比较喜欢。

  因为坦白说,选择青春期的恋爱实在是个烂透了的题材,以我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眼光来看实在是幼稚到极点。或者说,九把刀出于对青春的怀念对沈佳宜热烈的爱,才会选择了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写出新意老掉牙的故事。当时读完原著之后,我不无赞叹地承认他成功了,能将这样一个幼稚老套的故事写得热血沸腾赚人眼泪,真的是了不起的故事之王。

  但是也仅此而已。

  喜爱原著并不代表我要去捧场看电影。一部校园题材的青春恋爱剧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当时唯一关注点的是关于电影被动了几剪刀报道,剪掉了上课打手枪,剪掉了在家赤身裸体,剪掉了青天白日旗。这就更加令人讨厌了!天知道他们的神经为什么会那么脆弱,脆弱得如同守了六十年贞操的老处女

  后来同事传给我一个未删减版,于是怀揣着躲过广电总局的不可言说的快乐,我点开了它。

  意外。

  很意外我居然从头看到尾,而且忍不住看了第二遍。每次看到结局柯景腾强吻新郎时都忍不住哭了。

  从初中开始的朦胧爱恋,到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爱过的女孩披上婚纱,在十几年的爱情长跑中,忐忑不安孜孜不倦追求满溢着幸福味道

  你有没有过,因为她,你想变得更好?

  你有没有过,机会近在眼前却不敢表白

  你有没有过,向一个人求爱时却没种听到她的答复

  你有没有过,明明靠得她很近很近,却没有勇气拉起她的小手?

  多少年回想,那些幼稚到不行的蠢蠢举动,却是我们生命中最惊心动魂和难以忘怀的回忆。自己居然曾经这样爱过一个人,如此,单纯。

  于是拿起这本书,《再一次相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创作书)》。

  怀着感动,听九把刀分享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拼尽全力去实现梦想的姿态真的很动人。

  九把刀,这个真性情的大男孩

  然而我要跟他说一声抱歉,这是一部非常非常用心的电影,它有资格获得一个跟制作付出诚意正比票房。但是缺了我的一份力量,这是我对于九把刀的亏欠。希望能在他以后的电影中补还给他。

  翻开第一页,《再一次相遇》,追随九把刀,重温电影创作那段奇特又美好的旅程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七):Apple of my eye~

  九把刀想要成为台湾的故事大王,有些人会笑话,因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是吴念真~

  就像五月天说想要成为摇滚之王,“总有一天,要人们叫我披头”,在最近一期的《康熙来了》里,小S都取笑来做电影宣传的五月天“伪摇滚”“还不是为了钱”~

  但是“想要成为”不等于“自诩”,这是梦想与狂妄区别;一个人无论如何卑微,你都不能取笑他的梦想,梦想这东西永远不会褪色~

  九把刀不是故事大王,他是全台湾最会讲青春的人~

  第77页

  lt;原文开始>

  『一起回家』這四個字,不管在哪個生命歷程,都有很浪漫的意義。『一起』代表這件事一個人無法獨立完成,『回家』意味著背後的溫馨情愫。第一次與你一起回家的人,你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

  lt;/原文结束>

  能有个人一起回家,是一种幸福~

  有人独自回家,也许正是因为找不到一个适合一起回家的人吧~

  第94页

  lt;原文开始>

  在小华的生命里,我已是个用铅笔划下的,被手指涂抹再三的,一串意义不明符号吧。

  lt;/原文结束>

  谁是谁的谁?这个问题往往很迟才搞清楚答案

  第164页

  lt;原文开始>

  【註2】多年以後許多首我為沈佳儀寫的歌都被我拿去改寫,寫成了小說《等一個人咖啡》裏的幾首主題曲,放在官方網站上分享。

  lt;/原文结束>

  看到这里我才想起,我不是第一次看九把刀的书。当年懵懵懂懂看过《等一个人咖啡》,如今却发现这段渊源

  第224页

  lt;原文开始>

  “我总觉得你把我想象得太好了,我根本没有你形容得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你喜欢我,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沈佳仪有些腼腆

  真是……在说些什么啊?

  “啊?”我歪着头。

  lt;/原文结束>

  这个桥段。。。难怪说故事总不会过时

  第267页

  地震发生之后赶紧打电话,这种事情我也是亲身经历。5.12的下午,那个紧张的时候,拨通一个电话都是非困难的事情,也许在我高考前1小时丢失准考证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焦急过。我当时立马就感觉重庆不一定是震源,因为这里还没有毁灭性破坏,那么,可能是哪里?一旦一件事情与生命挂钩,其他的纠葛都成了浮云,我的大脑已经被一件事情填满,我要打电话给一个人。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人吧。

  衣服上是一双黑白分明眼睛,眼睛里画着一只红红的苹果~

  电影主题曲《那些年》:http://www.xiami.com/song/1770370171

  歌词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记忆中你青涩的脸

  我们终於来到了这一天

  桌垫下的老照片

  无数回忆连结

  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呆呆地站在镜子

  笨拙系上红色领带的结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穿上一身帅气西装

  等会儿见你一定比想像美

  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

  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

  黑板上排列组合你舍得解开吗

  谁与谁坐他又爱著她

  那些年错过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

  曾经想征服全世界

  到最后回首才发现

  这世界滴滴点点全部都是你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

  那天晚上满天星

  平行时空下的约定

  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著你

  紧紧抱著你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

  曾经想征服全世界

  到最后回首才发现

  这世界滴滴点点全部都是你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

  那天晚上满天星星

  平行时空下的约定

  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著你

  紧紧抱著你

  《再一次相遇: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創作書》读后感(八):我讲九把刀的故事

  我讲九把刀的故事

  01

  我现在有个不知好坏习惯

  要是有故事感动到我,就会拼命地想——

  这个故事有何如众不同呢,竟然能感动到我。

  比如,前不久学校一名大四女生在宿舍跳楼自杀,第二天报上登出其室友的一句话——

  “好后悔没有照旧熬夜……”

  ————————感动了我。

  事后,我问不少同学,

  他们都没被这句话感动到,觉得很平常,甚至对于大学生跳楼已经麻木,丝毫提不出多余的伤感之情。

  可是我偏偏感动了。

  我苦苦追寻这个答案,

  我想假如不是大学生(或者说曾经没有当过大学生)是感动不了的,

  我想假如不是几乎每天熬夜也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分量的,

  可是我偏偏都是,所以我感动了。

  实际上,我现在很少被感动。

  因为现实更多让我纠结,甚至让我看不清。

  所以,我爱读书,但我很少读言情、伤感之类的文字,

  甚至连小说都没有多大的欲望,而一头扎紧被别人视为“天书”的人文经典。

  这种求知和思考的习惯,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所以,真的很少有东西可以感动到我。

  对于一个主要诉诸于思想的人,故事更多的是矫情和浅薄。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丝毫没有贬低小说、故事、言情的地位,

  因为我深知对于很多人,它们又是如此重要,

  但我只是不满今天的这类东西实在太粗糙了。

  前一阵子,我被《青春期》所感动。

  那段千纸鹤般的虚假爱情故事一下震撼到了我。

  原来只要诚意足够,还是可以感动到人。

  那段俗套的青春爱恋,以一种至死不渝的姿态向人宣布——

  真爱依然存在,请相信。

  假得要命的故事,依然感动了我。

  我想我喜欢那个故事,

  那个和我们生活很远的故事,甚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存在的故事。

  就是《阿甘正传》里阿甘故事那样,

  以一种足够的诚意和傻气征服我们这一群自视甚高的动物。

  现在,又有一个故事感动了我,那就是——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02

  值得抱歉的是,我看了网络上的盗版。(大陆上映时,一定要去看,和特别的人)

  也因而一口气看完了同名小说,

  甚至九把刀的演讲,

  甚至关于电影和主角的一些新闻。

  甚至连夜给一个至今喜欢我的高中同学,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前不久才知道她还是喜欢着我)

  用她的故事写成,完全纪实。(她是第一个读者,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不过至今未回复我她看后的感受)

  我想不用过多的重复我对这个故事的喜爱。

  喜欢就是喜欢,再怎么强调,别人都难以理解。

  不过,这也有例外,九把刀就把他对于沈佳仪的喜欢表达了出来,让所有的人觉得那是真的刻骨铭心,或者换一个词——

  真爱。

  她是他的一生的梦想(至少可以说是他青春时期的梦想)。

  可是,一番纠葛过后,就如电影中女主角所说的那样——

  “人生本来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

  但诡异的是,沈佳仪忍受不了幼稚。

  说出那句精彩之话的她,在柯景腾办自由格斗赛后,不停追问:

  “你可以从这种比赛里面学习到什么,收获到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到什么才办这样的比赛,我难道不能够只是因为我很开心就办这样的比赛吗?”

  ————————这是九把刀的困惑,也是一个不怎么成熟男人的困惑。

  “不行,当然不行,你妈妈送你来大学读书,不是让你来打架的。我只能说,你身上受的伤,全是你自己活该。”

  ————————这是沈佳仪的理由,也是一直努力读书的沈佳仪对于生活的理解。

  这成了他们分手的直接导火索。

  电影中,沈佳仪来到现场看了这场非人的比赛,而事实上她只是在电话的那一端听其详尽描述。

  九把刀的年轻成了他这场恋爱中最大敌人,对此他做出了最错误的反应。

  应该说,沈佳仪的反应很正常,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关心,但同时也是忍无可忍,两人观念的差异已经凸显出来。

  事后,柯景腾给沈佳仪写了一封长信,说自己这么幼稚才追了那么久用功读书的女生,如今她否定他喜欢她的理由(幼稚),可能追不下去了。

  沈佳仪没有回复。

  可是我们都知道那个回答,电话里的那句气话:

  “那你就不要追啊。”

  故事到了这里,大家对于二人的感情几乎没有怀疑。

  不管是在小说,还是电影,或者说现实中,九把刀明显觉得沈佳仪是爱着他的,或者说他们拥有一种界定不清楚的亲密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在一起的习惯。

  她是他的梦想。

  他是她的伙伴。

  一起读书,一起悲伤,一起聊八卦,一起无理取闹。

  一起,一起的习惯,

  是可能发展成爱情,但也可能不利于发展成爱情。

  当某一天要把自己的亲密朋友转变为恋人时,是困难的。

  也许,这就是沈佳仪的困难。

  朋友,显然不用考虑很多,只要一起时舒服就行了。

  而恋人,显然不同,需要考虑很多。

  九把刀的性格,或许并不适合沈佳仪对于未来的设想。

  或许,应该换一种说法——

  她并不像他爱她那样爱他。

  可是,九把刀显然不这样认为,或者并不要这样的故事。

  于是,他说——

  他交了女朋友,她很生气。

  为了报复,她也交了男朋友。(那就是阿和,几个月连手都没牵到就分手了,在小说中沈佳仪和阿和读书时是有共同语言的,远不像电影那样突兀。)

  后来,她甚至说——

  因为被他那样地爱过,她觉得现在别人对她都爱得不够;

  可不可以和别的女人分手,他们就可以在一起了。

  就这样,他们就这样肆无忌惮地调着情、开着玩笑。

  可是,谁也没有勇气回到原点。

  因为,生活有了其他内容,有了其他人。

  他们彼此知道。

  不用说,说也是不正经。

  她结婚那天,他们相约要绊倒新郎,而不是电影中的吻新郎。

  他们那天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悲伤、不妒忌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们曾经真正爱过。

  可是,他发现错了,

  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自己喜欢的人找到了人保护,找到幸福,

  那一刻是祝福,满脑子的祝福;

  当新娘在红地毯上和他对视三四秒,

  就那短短的三四秒,

  已经足够的了。

  因为他们已经把这段相恋嵌入了各自的生命当中。

  婚礼后,他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小说,

  那时,他并不是现在这样有名,还不是最畅销的作家。

  所以,他的写作肆无忌惮,完完全全的真实。

  因为,他不想挥霍这段真情。

  那时,他就幻想着有一天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其实,他们的联系并不多,或者说并没有九把刀所描述的那样亲密。

  分手后,他们好久好久之后才通过话。

  小说写好后,他才给她看,

  那时,他的心是忐忑的,因为他不知道她的反应,

  他这一辈子似乎就是没有懂过她,

  在她面前,他是自卑的。

  她说——

  “谢谢你,柯景腾,谢谢你写了一个这样子的故事,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

  显然,她对于这段,没有他那么刻骨铭心。

  甚至某种意义上,已经忘记,

  或者说,和记忆中的不一致。

  显然,这是他的故事,他眼中的沈佳仪。

  就像她说的,也许他爱的,并不是真实的沈佳仪,而是他心里想象出来的。

  这是所有相恋人的难题。无解。

  他们好久才偶然联系一下,所以她知道的总是慢半拍。

  他想知道她看完电影后的感受,

  那对于他来说很重要。

  很难想象,他现在的女朋友不介意,

  也许,在这段现有的感情中,他掌握着主导权,

  所以挥霍着。

  他现有的女朋友,大方表示不介意,只证明自己比较好追。

  而结婚已六年的沈佳仪,成了他永远的记忆,

  或者说,是青春的另一种诠释。

  从前,他幻想着和她结婚,他觉得那样就足够了。(现在或许还这样幻想过)

  可是,她是挽着别人的手步入婚礼的。

  他发现,新郎居然比他还要矮。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更喜欢她了,

  因为她姐姐曾经是他爱情的军师,她曾在给他的信说过:

  “假如他在长高三公分,或许就追到她了。”

  他觉得她更特别了。

  她笑着跟他说,除了善良他比新郎强外,其实的都不如。

  她不知这话也会伤他的心。

  显然,在她的世界里,

  她不喜欢幼稚。

  而他显然不认同这一点,

  因为只有幼稚才真诚,等到成熟了也就是只剩下装了。

  他和她就这样错过了。

  可他似乎并不甘心,

  于是就有了小说,就有电影,就有讲述

  就有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故事。

  或许,我们变态希望他们能在一起,

  就是所有故事中那样,相爱的人终于在一起。

  甚至,我们学会这样转接,

  电影中柯震东和陈妍希在一起,

  再或者,九把刀和陈妍希在一起。

  实际上,九把刀相当喜欢陈妍希,

  因为这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也是他最早定下来的演员,

  据说他看中她,因为她奋斗了那么久还是那么努力,还是那么清纯,

  仿佛,在她身上找回了当年沈佳仪的感觉。

  相反,他并没有盛赞柯震东,

  因为这和他当年相差得很大,

  这并不是当年的他。

  可是,所以的终究无疾而终,

  因为人生本身好多就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故事带着一点伤感。

  03

  当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时,

  我们发现,现实的往事、小说、电影、口述者的记忆,

  形成了一个意义丰富的互文性文本。

  这里,可以生产了新的意义。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魅力,

  因为它是真实的,而且有多种角度的讲述。

  九把刀也承认,

  电影比小说感人。

  可是,谁也看得出,

  小说比电影真实。

  小说中沈佳仪,并不那么文静,甚至有点三八,

  活在那么小的世界里,每天所说的也就是那点芝麻小事。

  他们的故事也不是发生在高三那一年。

  实际上,他们的故事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青梅竹马,

  所以他们的感情也是青梅竹马式的,

  已经分不清了。

  说实话,我是看完电影,才有看小说的冲动。

  如果,没有电影,这部小说估计动不了我这根弦;

  如果,这不是九把刀真实的故事,

  我想我也不会如此感动——

  原来这样刻骨铭心的故事依然存在,

  原来这一切不止发生在故事里。

  可惜,我们只能见到九把刀单方的叙述,

  也永远只记得他的讲述。

  我们有一种想还原过去的冲动,

  所以,我们迫切地想知道,

  那个故事里的沈佳仪是什么样,

  她对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

  或者,她又将如何讲述这个故事。

  所以,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出于商业的目的,或者说现实的某种考虑,

  故事已经变了味,但似乎更加感人。

  精诚中学的往事,伴随着旧校服再次浮现,

  那些年,凝注成了高三那一刻。

  男主角,即当年的九把刀,变成了高高、帅帅的真情小子,

  女主角,即当年的沈佳仪,变成了文文静静的少女。

  一切,均符合所有人对青春的幻想,

  可是和原本的故事已经有了出入,

  因为这就是电影。

  作为男生,尤其不满大学对男生宿舍的那段描述,

  在我看来,破坏了这个故事的纯粹性,

  实际上,小说中并没有这样的一段。

  同学说,感觉一般,只是最后十分种拍的太好了。

  我说,最后吻新郎那场戏,是电影拍得最好的一段。

  据说,每次影院到最后的十分钟,

  都会想起掌声。

  柯景腾突然冲上去,

  对着一声惊愕的新郎一顿狼吻,

  而镜头对准——女主角

  先是一脸的惊异,

  再是一种熟悉的感动,

  “那我就再幼稚一次!”

  “一定要哦!”

  电影中,新郎成了彻底的配角,

  包括在女主角的心中。

  这是九把刀自己的处理,一种私人化的处理。

  就像在讲述中,他一直对那个同学耿耿于怀,

  他骂她是贱人,

  因为她占了沈佳仪甄试的机会(最后还没来考试,白白浪费了),

  而他也因此错过和沈佳仪在同一所大学的机会,

  因为沈佳仪联考失误了。

  他们错过了最初的约定。

  永远地错过。

  错过,

  错过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错过。

  也许,不因为那,也会因为这。

  这就是人生。

  有多少人,能和自己的那个人在一起呢?

  在台湾,很多沈佳仪都注定是别人的新娘。

  因为,男生要服兵役,

  所以,自己追过的女孩,

  几乎都成了别人的新娘。

  并不是所有的刻骨铭心都可以熬得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所以,九把刀一直痛恨着,

  那个给他和沈佳仪制造距离的贱人。

  直言不讳,

  丝毫不顾,

  她也会看到小说,

  也会看到电影。

  04

  九把刀,一群业余的电影人,

  创造了电影史的一个故事,

  这属于一段青春的故事,

  也是九把刀的故事,

  同时,也希望能成为沈佳仪的故事。

  简单的叙事手法,

  和稍显呆板的镜头,

  似乎暗喻着,那个故事就是这么的简单、真实,

  不容得半点的矫揉造作。

  每个人,都能带起青春的一段怀旧,

  每个人,都能想起青春的那个沈佳仪(或柯景腾),

  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九把刀。

  有些故事,永远无法释怀。

  最后,有必要总结一下,

  我之所以感动,之所以如此感动,

  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因为这里有多文本的互文性,留有足够可诠释、可想象的空间;

  因为这是所有人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