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谷子和鲻鱼》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谷子和鲻鱼》经典影评集

2022-04-03 20:36: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谷子和鲻鱼》经典影评集

  《谷子和鲻鱼》是一部由阿布戴·柯西胥执导,哈比•布法莱斯 / 阿弗西娅·埃尔奇 / Faridah Benkhetache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谷子和鲻鱼》影评(一):《谷子和鲻鱼》简评

      有很多近身特写的镜头,家庭角色之间的絮絮叨叨,起初听得人思绪混乱,但是却非常写实。尤其是牵引到后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说是缺少不了的。讲话的人虽多,无非就是围绕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还有为着父亲努力地争取机会打造自己的事业,各自去付出汗水。看着情人女儿在跳肚皮舞,跳得面红耳赤,很堵心;看到儿媳妇因着丈夫出轨而撒气于老父亲,老父亲的电动车被偷,吃力地追寻后倒下,甚觉揪心。结局是如何,导演没有明显地表明出来,我觉得并不重要。如果情人重新煮好的“古斯”米饭能为整个摇摇欲坠的晚宴带来转机,也无法抹掉那些偏见、误解、歧视,不论是家里人或者外人的,或者是本地人或者移民的。有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扎根在社会上,尤其是对人而言,那是不可缺少的,就是承认与被承认。略带心酸,略带沉重,能坚持看完,收获颇丰。
                                 -----拾荒者,14.1.11傍晚17时48分

  《谷子和鲻鱼》影评(三):救场

      每个举办过聚会、晚宴的人都能够体会其中的繁杂与匆忙。从桌子上碗筷的摆放到客人座次的排序,任何细节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电影高潮的那场开业酒就因为一个人的掉链子而陷入危局。
      而故事的主角赛门,此时正惴惴不安地守在厨房里冥思苦想。他在赛特港码头操劳了大半生,却被上司无理地解雇。回到家,前妻嫌弃他买来的鲻鱼,儿女家里满是争吵,他日渐老去的身体甚至不能满足情人的房事。生活的次序一下子坍塌,他只能坐在窗前抽闷烟。
      赛门的扮演者Habib Boufares并非职业演员,但他近乎完美地展现了角色需要的特质。我不敢确定赛门的特质可以用类似坚毅或沉默这样的词来概括,或许,那个角色的特质就等同于“父亲”。
      作为一家之长,赛门回避参加前妻的家庭聚会,饭吃完后,儿子们送来了前妻的拿手菜“古斯古斯”。本片的法文原名是《La Graine et le mulet》,翻译成中文是《谷子与鲻鱼》,也就是古斯古斯的两种主要食材。电影中最花笔墨的两场群戏,都在饭桌周围上演。
      吃,是生活中最经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日常本身。正如好莱坞的史诗大片不遗余力地展现战争,生活化的电影往往将饭桌作为剧情空间——战争即历史,饮食即生活。餐具、食物、咀嚼……它们作为载体串联起了感观体验的全部,至少我自己,永远不敢低估其中迸发的张力,比如我那信教的奶奶几十年来在饭前进行的虔诚祷告,在我看来就足以震撼。
      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在家庭聚会这场戏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可能对很多人的观影习惯是一种挑战,但这些连续的大特写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饭桌旁,听着白人女婿学说阿拉伯语。导演对特写的偏爱在另一部电影《阿黛尔的生活》中也有体现,有人说那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其实不然,后者明明是冷眼看世间,而且恐怕不会有耐心用超过五分钟的镜头描摹一个场景。
      当赛门的生活几乎看不到前景时,情人的女儿丽姆给了他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他决定将一艘旧船改造为饭店,主要卖的就是古斯古斯。可小地方复杂的政府程序让赛门和丽姆吃了不少闭门羹,赛门性格老实,并没有在富人之间溜须拍马、左右逢源的本事。但为了能够拿到执照,他打算先在船上举行一个酒宴,邀请地方上的名流参加,打响名声。
      到了酒宴当晚,旧船舱内觥筹交错,妯娌们忙前忙后,前妻也在家里准备好了百人份的古斯古斯,而西装革履的老赛门则努力应付着酒桌旁富人们的场面话。就在宴会进展顺利时,赛门风流成性的儿子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他先是忘记将蒸熟的谷子从后车厢搬出来,再是因为撞见参加宴会的外遇临时开车落荒而逃,顺带拐跑了那缸谷子。
      文章开头提到的高潮也正是在这一幕之后,老赛门出门开着电动车追那缸路落跑的谷子,久等的宾客们终于面露怒色。强拉着母亲来参加宴会的丽姆听说了谷子的麻烦,这个前一秒还遭受着妯娌们白眼的突尼斯裔女孩默默换上了暴露的红舞衣,灯光一黑一亮,一具少女的身体开始随乐声款款律动。她的母亲也赶忙回家,煮好了一大缸谷子。
      原本以为电影将在一个美好的结局中结束,但故事的主角,年迈的赛门,却遭到了男童的戏耍,他们偷偷开走了电动车,还故意放慢速度让赛门颠簸地追逐着。
      “他看着像头驴子”,一个男孩子嘲笑道。
      气喘吁吁的赛门一边追,一边好声好气地求着他们。这个场景也许会让人想起杜甫的那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导演残酷地演绎着这段蒙太奇,一边是歌舞生平,一边是无力的追逐。最终,谷子煮好了,而赛门也倒在了街口。电影在这里结束。
      可以想象,这晚之后,情人母女会和前妻一家放下芥蒂、达成和解,但他们的生活恐怕会因为父亲的死去而笼罩上一层厚厚的乌云。那个掉链子的儿子无论有多后悔,也都逃避不了妻子的离婚(妻子在电影中有长达15分钟的哭戏)。而这家古斯古斯餐厅的命运仍然是一个未知。希望那位兼具美德与才能的未来的市长能因为赛门的遭遇给予一点宽容。
      这部电影讲的还是这家阿拉伯移民在法国小城市发生的有关生存与爱的故事。吃,这个维系着所有家庭日常关系的仪式,也是电影主人公赖以谋生的手段,为我们勾勒出一个鲜明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无论是不争气的儿子、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还是咄咄逼人的妇人、善解人意的小女儿,这些角色都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他们近乎被生活压垮、逼疯,但一到摆着古斯古斯的饭桌,还是亲昵地聊起了天。因为相聚太不容易。
      当前妻让儿子把特地留好的古斯古斯带给赛门时,女儿们撒娇着说这就是爱情。她们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不是爱情,它比爱情还强烈,这是习惯,这儿所有的东西,爱情、友情、一切。”
       而片中不善言辞的赛门,他总有一面能够唤起我们对自己父亲的印象。父亲这个角色,事关生存,而生存则冷酷无情。必须承认,生活中有太多有关生存的故事让人甚至不敢提及,比如一些农村高的可怕的自杀率,还有小城市中滋生的各种罪恶。但因为父亲和母亲在残酷生活中培养的“习惯”,让子女能够在荫蔽下有了美好的生命之初的体验。赛门的死,对一帮儿女、对两位爱人,终将成为一次纪念;而对银幕外的我们,则是一次诚恳的交谈。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Q0Nzk4MQ==&mid=2247483662&idx=1&sn=fcf349601b441c84e198809e4c33c324&scene=0

  《谷子和鲻鱼》影评(四):论柯西胥电影的“他者”关注

阿布戴•柯西胥的电影总是探讨着一些世界性的主题:人权、政治、移民、阶层、家庭、爱情等等。他对这些主题的关注,是通过对“他者”(见尾注1)的观察和描述来实现的。柯西胥的每一部影片中,都以明确的“他者”群体或个体为主要人物,电影主题的世界性特征正是表现在其对于“他者”生存状态的关注、“他者”主体性诉求的关心、“他者”宿命的反思这几个方面。
以“移民者”为对象的“他者”关注
作为一名突尼斯裔的法国导演,柯西胥对北非移民群体在法国主流社会中生存状态的关注不是偶然的。在他的五部电影中,有三部是直接描写“移民者”生活的:描写非法移民的《伏尔泰的错误》,描写巴黎郊区北非移民青少年爱情生活的《躲闪》,以及描写北非移民家庭生活及奋斗故事的《谷子和鲻鱼》。影片中,“移民者”是“他者”,而相对于“他者”的“主体”则是法国的主流社会。
《伏尔泰的错误》和《躲闪》(柯西胥的第一、第二部电影)中,对“主体”的直接描述是极少的,故事中的“移民者”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是完全割裂的。在《伏尔泰的错误》中,雅莱作为一名非法移民,他需要躲避来自于“主体”的搜索和驱逐,“他者”和“主体”之间是一种非常紧张的对立关系。但影片并没有将这种对立关系作为主线,而是着力于刻画主人公的情感遭遇和心理历程。《躲闪》中的巴黎郊区移民后裔群体也是在一个很封闭的圈子中生活,与主流社会没有任何的互动。这两部电影主要侧重于描写“他者”群体内部的关系。然而,“主体”并不是缺位的,在《伏尔泰的错误》结尾,尽管雅莱已经和露西建立起了温存的依赖关系,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却突然发生了雅莱被警察(“主体”最尖锐的代表)逮捕,进而被驱逐出境的意外事件;《躲闪》中,通篇几乎没有“主体”的出现,只在几个年轻人进行激烈的情感谈判时,突然插入警察暴力搜查和盘问的场景。“他者”与“主体”的矛盾不是故事的主线,但“主体”对“他者”的影响是非常强烈和绝对的。不论“他者”群体内部是和谐的还是动荡的,只要有“主体”的介入,一切都崩塌了,陷入了一种完全被控制的状态。
在手法上更为成熟的《谷子和鲻鱼》中,除了“他者”群体内部关系外,“他者”与“主体”的关系也成为了影片的重要线索。在主流社会的地域上生活了几十年的“移民者”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虽然还是有着明显的鸿沟,但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逐步同主流社会进行交往,并且产生了主体性诉求。影片以一个移民家庭的生活为背景,围绕着下岗工人赛门(这个家庭的“父亲”角色)想要在一条破船上开一家阿拉伯风味餐厅的这条主线展开。赛门在实施这一计划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来自于“主体”所设置的障碍。“主体”的代表人物是若干个有趣角色:正襟危坐的银行信贷经理、公事公办的市政府官员、苦口婆心的食品卫生局(也可能是工商局)工作人员等,他们长着主流社会的脸孔,以纯正的法语说话,礼貌地回应着“他者”的诉求。反讽的是,“主体”尽管看上去不那么好说话,但是他们在制度的框架内愿意同赛门对话,甚至积极参加赛门为了开餐厅而举办的聚会;最终聚会差点失败的原因恰恰出在“他者”内部——赛门的儿子中途离开并错将主食带走。这里有一种反思:“他者”主体性诉求的失败并不一定是来自于“主体”的控制,“他者”群体内部的问题有时也是阻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部影片中,问题的本质是移民群体“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当家族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能量是惊人的。而它的弱点在于,每个成员往往是不可替代的,一旦有一个人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可能就崩溃了。与之相对,主流社会则是“法治”的,个体的力量服从于制度的规范,所以即使有人出现了问题,系统也能够尽快地恢复原有秩序。
以“边缘种族”为对象的“他者”关注
如果说《阿黛尔的生活》是柯西胥最纯粹、最浪漫的电影,那么《黑色维纳斯》则是他最沉重、最严肃的作品。影片以真实事件为依据,讲述了19世纪初,南非土著女性萨拉•巴特曼被主人诱骗至欧洲,作为“野人”巡回表演,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17和18世纪时,伴随着欧洲人扩张而来的战争、疾病和饥饿,非洲好望角以狩猎为生的科伊桑部落濒于灭绝,幸存者沦落为侵略者的奴隶,被蔑称为“霍屯督人”。对很多欧洲人来说,他们是不属于人类的类人猿,甚至可以随便杀戮。萨拉就是科伊桑部落的一员,以“边缘种族”的“他者”身份出现在欧洲大陆,“主体”是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盛行的整个欧洲社会。
在这部影片中,“他者”与“主体”的关系是令人心碎的。“他者”全然处于“主体”的控制之下,为“主体”所利用、所消费、所研究。利用萨拉的是求财心切、贪得无厌的主人(先是萨拉在非洲的奴隶主,奴隶主后来又将其卖给了驯兽人),他们强迫萨拉进行“野人”表演,鼓励观众去触碰她的身体甚至臀部以获得刺激,在她无法进行表演后又将她送到妓院卖淫,最后甚至将她惨死后的尸体卖给了科学研究者。比起利用者,消费者更是一个广大而又恐怖的群体,英国、法国喜好猎奇的平民和贵族,在萨拉身上获得了奇观式的体验,他们贪婪地观赏她的表演、触碰她的身体,甚至观看她的性器官。最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对萨拉的态度,博物和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为了证明他的人种理论,将萨拉像动物一样测量、观察、解剖、展览。“主体”的冷漠、残酷,对“他者”完全漠视,是这部影片最发人深思的。
然而柯西胥并没有放弃站在“他者”自身的角度对其生存状况进行理性反思。影片中,“主体”并不全都是残酷的个人,也有一些具有同情心和人权意识的个体,比如将萨拉的主人告上法庭试图解救她的人道主义者、居维叶的助手、驯兽人的女同伴,他们身上闪现出了人性之光。而萨拉对她自己又做了什么?她并非没有过机会,在法庭上,主人对她的控制行为遭到了众口一致的抨击。当她自己作为最重要的证人出庭作证的时候,她却放弃了解救自己的权利。在法国,她拒绝了科学家们检查私处的要求,却似乎没有反抗就成为了为主人赚钱的妓女。“主体”控制最可怕的结果并不是禁锢了“他者”的身体,而是禁锢了“他者”的心灵,使其丧失了战斗性,臣服于人性中的怯懦和脆弱。
以“女性”为对象的“他者”关注
柯西胥是一个非常善于刻画女性角色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中有许多充满魅力和生命力的女性。不是说男性角色不重要,而是他们往往比较木讷或单调,为女性角色的光芒所掩盖。以“移民者”和“边缘种族”为对象的“他者”关注中,柯西胥关注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但以“女性”作为对象的“他者”关注,在他的电影中并不表现为对女性权利的主动关注,而是表现为对女性作为“他者”的写实叙述。和绝大多数的男性导演(以及部分女性导演)一样,柯西胥“理所当然”地站在“女人是他者”(父权制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逻辑)的角度去构建影片中的两性关系。
除了《阿黛尔的生活》中的艾玛,柯西胥电影中的女性几乎都以“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处于一种对男性的依赖之中,不论是身体上的或是情感上的。《伏尔泰的错误》中最令人困惑和着迷的女性角色露西,是一个在身体上无法摆脱男人的女性,她的安全感来自于和男人的性关系。即便雅莱最后在精神上给她以依赖感,她依然需要肉体上的亲密。《躲闪》中的丽迪娅表面上对男孩的追求不屑一顾,但是当她真被追求的时候,她又变得一点都不酷,患得患失。《黑色维纳斯》中的萨拉,是一个完全被男人控制的物化了的女性,她的反抗经不住男人(驯兽人)一个诱骗性的吻。《谷子与鲻鱼》描写了一群为夫权和父权(集中在男主角赛门的身上)所控制的女性:母亲对前夫赛门余情未了,女儿们试图把父亲从他的情人那儿夺回来,希望重建一种父权体系下的家庭关系;赛门情人的女儿丽姆,在恋父情节的主导下,全心地帮助他开餐厅,当派对因为赛门儿子的错误而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她又献出了自己的舞姿和身体将宾客们成功挽留住。至于《阿黛尔的生活》中的阿黛尔则是一个无法摆脱失恋痛苦的女性,当爱人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和事业,她却依然深陷于爱情中无法自拔。
这些女性都不具有独立性,无法从自身获得安全感和完整感。她们和世界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用女性的身体甚至性。在柯西胥的镜头中,唯一具有独立思想和明确追求目标、不受困于情感纠葛的女性只有《阿黛尔的生活》的艾玛。艾玛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为的独立女性。爱的时候轰轰烈烈,离开的时候彻底决绝,不像一般女人那样藕断丝连,患得患失。她的人生有多层次的完整追求,不仅是爱情还有事业,两者缺一不可,后者甚至更重要。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一个女性角色被导演设置为女同性恋者,并且在与爱人阿黛尔的关系中扮演了一个偏男性的角色(阿黛尔在与艾玛的共同生活中沦为了家庭主妇,是典型的“他者”)。
男性的“主体”特征在这些影片中异乎寻常地明确,不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对女性的控制力或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在《伏尔泰的错误》、《躲闪》、《谷子和鲻鱼》中,导演对男性的主体性特征是描述性的。在《黑色维纳斯》中,男性的“主体”控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谴责和抨击。柯西胥关注的并不是女性作为“他者”在两性关系中是否是正当合理的,也并没有去重点关注女性作为“他者”的主体性诉求。即使在《黑色维纳斯》中,萨拉的主体性诉求主要是作为“边缘种族”的“他者”而产生,作为“女性”的主体性诉求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将“边缘种族”视为“他者”并以此为控制的依据是反人权的,但将女性视为“他者”是“约定俗成”的,这里存在一种视角上的局限性。
结语:狂欢与宿命
“他者”群体和个体在柯西胥电影中充满了生命力,尤其是在一些狂欢式的场景里,这种生命力在景框中呼之欲出。《伏尔泰的错误》球赛后的狂欢、《黑色维纳斯》中萨拉近乎真实时间长度的“野人”表演、《谷子和鲻鱼》结尾丽姆火辣撩人的肚皮舞、《阿黛尔的生活》中的聚会、游行——赋予了这些影片以很浓烈的质感。然而,作为主人公的“他者”个体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掌控,他们的结局都有一种宿命性的特征。《谷子和鲻鱼》的结尾,一边是聚会上众人为丽姆性感舞姿所倾倒的狂欢,一边是赛门无望地追逐摩托车的宿命式场景。——狂欢与宿命共同构成了柯西胥电影最迷人的特质。
雅莱的宿命由“主体控制”所决定,他的遭遇来自于其“他者”身份与主流社会规范的不相容。《黑色维纳斯》中,“主体控制”的可怕不仅在于对萨拉人身自由的限制,更是在于对她心灵的禁锢,心灵的不自由是萨拉最大的悲剧,也是她宿命的根源所在。而后,柯西胥在进行“他者”宿命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了主体控制论的思路,进一步在更多样的背景中探寻答案,并且取得了很有说服力的成效。赛门失败的宿命其实已经和“主体控制”基本脱离了关系,他者群体内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是深层次原因。而在阿黛尔的宿命问题上,导演暗示了阶层差距是摧毁爱情的本质缘由。
柯西胥对宿命有一种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他的表达方式直接而真实,有时甚至非常残酷。当雅莱似乎已经获得了幸福的时候,不幸从天而降;当赛门的计划即将成功的时候,意外突然而来;当阿黛尔深陷爱情之中不可自拔的时候,爱人却是那样地冷酷决绝。在柯西胥的“他者”关注中,“他者”对宿命的抵抗,宿命对“他者”的捆绑,惊心动魄地纠缠在一起,充满了张力!
注:
1“他者”是一个很古老的范畴,肇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而将人自身与宇宙万物区别开来,“主体”与“他者”的二元关系就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命题。时至今日,“他者”在西方文化中依然经常被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与自身相区分的从属性对象来界定。“他者”经常指向的对象有:相对于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人民、相对于白色人种的有色人种、相对于西方社会的东方社会、相对于男性的女性、相对于异性恋的同性恋等等。

  《谷子和鲻鱼》影评(五):生活(影评)

《生活》(影评)
巾城/文
很让我惊喜的一部电影。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柯西胥近乎偏执地对着人拍特写,最终把一个特定群体(法籍阿拉伯裔移民——导演自己即是二代摩洛哥裔阿拉伯人)拍得入木三分。而影片最终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些。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的个性和他们的所作所为,片子超越了种族描绘,上升到对普世之平凡家庭和友邻的影像写真。片子里出现的有私生活问题、婚姻问题、婆媳问题,家里人之间的龃龉、包庇、矛盾,友邻间的闲言碎语;也有同心协力的付出,家庭成员与邻里间无偿的帮助与依靠。但“平凡人”却并没有赢得生活、掌握自己命运的绝对把握;在与更大的力量的抗衡中,他们也要共同经历不可避免的情绪苦困和生活磨难。
影片最后的平行蒙太奇尤其精彩。它通过颇为简单的情绪与情节对立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力量。欢快的肚皮舞因时间一步步地拖延而愈发令人绝望(与愈加激烈的舞蹈内容相辅相成);男主在街上无望地追逐被偷走的摩托车,他通片下来的倔强与坚持终要无所依靠地倒在街上;他的情人却在女儿跳舞拖延时间的当口悄悄离开房间,煮下一锅库斯米,费力地搬上船——这个一共加在一起大概不到20秒的双镜头,却给了这部主线剧情一路走低的影片巨大的温情和希望。
通片看下来,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这个颇显沉重的片子里面,却没有真正可以让我厌恶的“反面角色”(即使是最后开车逃走,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的男主大儿子)。我觉得最大原因是我感到片中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生活中真实的人——不是那些“特殊”的、拥有崇高意志或目的的光环型人物或抢杀劫掠无恶不作的地痞流氓。大多数常人的个性中都有令人不齿、软弱,或让人觉得不安和可笑的部分,也会有善良、纯洁,让人钦佩的部分。所有这些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人,或一群人,真实的命运轨迹。无论这是一个怎样的命运,作为旁观者——无论你正处在为它叫好、愤慨,或揪心的阶段——最后所能做的都只是一种爱莫能助的尊敬。而这种尊敬所之于的应是属于这个群体命运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那些制造了矛盾的、添了乱的人。最后,在尊敬之上,也许你还会得到共鸣和感动。我觉得这是人性的某些力量连结了电影中所发生的故事和你自己和身边那些真实的故事——这也是电影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它有时是电影,有时也是人生。

  《谷子和鲻鱼》影评(六):即使腰很粗也要卖力的跳肚皮舞

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要把这部本来就沉闷平淡的片子拍的那么冗长,开头的20分钟我看4次才接下来把片子全部看完,即使这样这还是一部能引起深思的电影。是什么造成了赛门现在的情况?他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怎么样避免?我想大多数人的生活也许就像丽姆硕粗的腰,和赛门无奈的奔跑,即使腰粗也要跳肚皮舞,即使追不上也要卖力的奔跑,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希望能把她抓住。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活在平静的绝望中”,片中的大多数人都遇到了中年危机,老年危机,各种危机。我想丽姆以及她鲜红的舞衣服应该是这部片中唯一的激情,我们应该向丽姆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就要热爱生活并且和生活做斗争,不爆发就灭亡了。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汀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苦么,还是只有童年苦?里昂:总是这么苦。碌碌无为的活着就会遇到同样的无奈,纵使有万丈豪情,也只是有心无力。

  《谷子和鲻鱼》影评(七):C'est la vie.

早已超越了一般电影的戏剧性,完全不给人自我安慰的空间,残酷的现实毫无遮掩的摆在眼前。几段场景的连续呈现太直接,难以忍受也必须咬牙坚持,疲惫不堪甚至还算不上坏,赌上一切的最后一搏依然打击不断。儿子会情人消失不见却带走了古斯古斯米;老人寻去他家,儿媳却情绪激动地哭诉婚姻的失败;三个小毛孩偷走他的摩托还耍弄他,可他别无选择,只能像狗一样跟在车后追着,他垂朽的脚步前进的那么慢,可他还在坚持,只得坚持;前妻在路边给流浪汉送来预留的一份古斯古斯,完美的擦肩而过。再看餐厅里,他的继女为了拖延时间跳了二十多分钟的肚皮舞,台下的食客一片欢呼喝彩,气氛看上去很愉悦,而私下人们评论他的餐厅开不过三个月,没有固定的位置,结构不稳固,同行暗暗鄙视其移民身份;他的女人踩着高跟鞋吃力地独自搬着紧急准备的古斯古斯米;看上去这个危机终于解决了,而筋疲力竭的他停下了,倒在墙边…… 夜幕掩盖着一切破碎,焦虑,绝望。一位阿拉伯移民的老人,在被工作了35年的船坞辞退后,花光积蓄,赔尽自尊对生活做出的最后一次抵抗,还是被无数的琐碎小事击溃了。他是想一直站着的,前进的,但最后,他还是倒下了,能不能再爬起来,没有人知道。这是生活最原本的样子,没有飞来横祸,但也不会更好,所以最揪心。

  《谷子和鲻鱼》影评(八):外部世界

他可以将……题材……升华至角色无力去改变其他人的错误和外部世界的无情。他的命运,不被自己的欲望所主宰。——仁直
————————————————————————————
仁直的这个角度在理,特别当你把《谷子和鲻鱼》、《躲闪》、《伏尔泰的错误》联系起来看。主人公无不是被控制不了的外部因素裹挟着前进,而且从影片开场的激励因素起便是如此。
《鲻鱼》主人公突然失业,决定创业,然后便是与各个政府部门的交锋及失败,儿子带走了鱼丸粗面(我没记住名字)导致宴会开饭时间无限延迟。这个[意外]搁在一般叙事里可称是败笔,在柯西胥这里,[不顺心]便是主题。
《伏尔泰的错误》主人公来法、丢钱包、恋爱、为户口假结婚、没结成、抑郁成病、住院、被神经质女纠缠、再纠缠、再纠缠、终于搞上了、然后便被逮捕。
《躲闪》中明确地表现出上述特点(主题)的,是主人公的射墙好哥们为他抢手机、揍女孩,为哥们的示爱讨要一个明确的答复。可笑的是,他都没搞懂他哥们到底爱的是哪个!这使得这个桥段的设计更像是对该主题的一个比喻、一次概括。与这相比,警察的到来尽管让人震惊(因为其不加修饰地对暴力的使用),但也不过是比喻的一个演绎罢了。
所有这些都是意外,而三部电影的主人公也都是被动的,其被环境逼迫至此,他们的性格本也是如此。
最后,是柯西胥标志性的无果而终。电影引入一个外部因素,跳脱了之前的叙事范畴,导致先前的努力或挣扎全部付诸东流。《鲻鱼》是偷自行车的小孩,《伏尔泰的错误》是警察,《躲闪》也是警察。尤其是最后这部,警察打败了在场的所有人。
每一次遭逢都停下来慢慢剖析,不厌其烦、让人焦躁,于是呈现出来的便是切骨的真实:《鲻鱼》中的60岁失业渔工、《躲闪》的高中少年、《伏尔泰的错误》的水果贩子的生活的真实。不承诺会有结果,发展到哪里就是哪里,即便影片结束后再接一场戏,也还是一样的无休无止。
不能不谈政治,《伏尔泰的错误》标题即是对自由、公正旗帜鲜明地质疑。《鲻鱼》、《躲闪》的政治议题也首先是法国的突尼斯移民问题。但在前述主题的主导之下,这个政治话题并不令人嫌恶。生活本就不易,他们只是更困难一些(因民族身份而不被信任)。
他们,三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主人公,势必要跟政治发生冲撞,《鲻鱼》的老头儿想开店,必须要办各种手续,就像中国人民想要看病,就得容忍不合理的医疗制度的恶果。这个,在以个人与社会(他人、外部世界)的冲突为基础展开的故事中,是规避不开的。

  《谷子和鲻鱼》影评(九):肚皮舞拯救世界

首先谈谈后期的女儿,人长得非常漂亮,但是身材不容恭维,不符合现代东方的审美观,那肚子与其说丰满,不如说是疑似怀孕,但最后的肚皮舞却体现了导演为什么要选她演这个角色,不是因为漂亮,而使因为肚子有肉……
记得十多年前看新闻采访一个中国的肚皮舞教练,她说了,瘦了不行,跳肚皮舞,必须肚子有肉,要抖得起来。果不其然。
所以我对继女的疑问只剩下了一点,为啥胸部以下胖成那样,脸蛋却还是瘦瘦的瓜子脸?
电影后期一直很压抑,虽然不愿意,但电影还是顺应着各种巧合一路滑向悲剧,我觉得最难受的是媳妇发飙的那段,镜头直直的对着泪涕横流的女人,高分贝的噪音中,我似乎可以感到她的吐沫穿过屏幕溅到我脸上,虽然听不懂她的话,但是越来越难受,最终我不得不把音量调至静音,以避免心理崩溃,这一段其实是非常好的,女人憋闷到极致大发雷霆,密友在一旁添油加醋,老人心里有自己着急的事但却不得不听着媳妇发牢骚,而在某个地方,一切罪魁祸首的大儿子在和情妇逍遥着,根本不知道开车自己带走了老人为儿女着想的未来。
最后结局会怎样呢?后妻把旅店的饭带来了,但是要做成古斯古斯拿上卓还需要多长时间?继女面色很差,是否会中途晕倒在舞台上?同业的竞争者早已商议好了不给这个对手一点机会,他们会善罢甘休?而就算古斯古斯的风波化险为夷又如何?作为计划核心的老人已经孤独的倒在了路边。

  《谷子和鲻鱼》影评(十):古斯古斯万岁!

这部电影充满了依然让我理解起来比较费解的法国文化。
一开始的不解源于影片开始阶段令人血脉喷张的情欲镜头,这么随意地在工作期间就按捺不住来一发的一对男女,让我以为这两人的关系已经稳定很久了,但其实并没有,影片后部才交代出这位按捺不住欲望的女性原来是高管的妻子。于是对法式无条件的浪漫感到颇为震撼,真正的情欲爆发时原来就是酱紫不拘,管他是谁,这一刻满足了就是最好的。
之后的不解是对影片中的男主——一位父亲的种种表现。工作上,他是一位在船上工作的劳力,影片开始环节,他由于满足不了公司对工作的要求,而被工作了一辈子的船坞公司解雇。生活中,他是一位父亲,但已和原配分开且有着自己的新家庭关系(一位风情万种的旅店老板娘和她漂亮的女儿),但他仍然会时不时带了新鲜的鲻鱼给两方的家庭。这位父亲沉默寡言,已经61岁的他已厌倦于家庭和生活的苍白无力。他和原配所在的大家庭有着非常繁杂的家庭成员,大人小孩都不少,每个小家庭又有着各自的生活状态和背后存在的问题。平常的日子大都寡淡无味,只有在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才彰显出生活的活力,那时这个大家庭的母亲会拿出看家主菜——古斯古斯来招待全家人。饭桌上有说有笑,有着深刻裂痕的矛盾都会隐藏起来不为人知,在这一点上跟中国一样,大家都以和为贵。那美味的古斯古斯是维系整个家庭的牵绊。但有时家庭的父亲不会出现,大家也都默认这种稍稍有点遗憾的现场,不过还是打包一份古斯古斯给他带去。父亲就住在他和情妇的旅店,有一间单独分给他的小房间,生活非常简朴。这就让我替这位父亲感到略略心酸,人就是会这样,拼命逃出原来的家庭,但当组建了新的家庭,还是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过不上真正快乐的生活。
持续了一段这种生活后,不知是他的突发奇想还是怎的,这位父亲突然就想要开一个以古斯古斯为主打的船上餐馆。他和情妇的女儿一起去请求贷款、跑市政府,在自己儿子的帮助下翻新了他的船,总之为这事儿折腾了好久。但就在这家餐馆开业那天,邀请了许多人来品尝,还有一帮好友组成的乐队助兴,然而状况还是出现了。他的一个有外遇的儿子(片中一开始出现的男人)开着车跑了,有可能是去找他自己的情妇去了,可是他把最重要的古斯古斯落在了车上。这简直是餐馆开业最可怕的危机了。父亲急的赶忙出去找他的儿子,却给一帮年轻人偷了自己的电动车,他一路追着那些恶搞的人,依然沉默着(真是急死人。。)。餐馆那边,客人们都等得不耐烦了,纷纷质问起没有古斯古斯的原因,他的家人一筹莫展,只能用更多的饮料酒品来安慰客人们的焦躁。这时,父亲情妇的女儿站了出来,跳起了柔美性感的肚皮舞,她跳了很久很久,一直到影片结束还在跳着,等待着父亲的归来。
然后影片就结束了... ...
看过后的感受真的是很难形容,有对这位父亲的怜惜,有对那个外遇儿子的痛恨和对他妻子的惋惜,也有对父亲情妇女儿的赞叹。好吧其实这都不算是主要的,因为我真的没怎么跟影片的节奏合拍,很多部分都快进了。直到在古斯古斯出现的时候,才能让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那真是太美味啦!所以就让我们把这部影片看作是以食物来维系家庭和人生的家庭伦理片吧,有的细节可能真的不是很理解,但总归是古斯古斯拯救了其中许多的情感悬崖,它为家庭带来牵绊,为人生带来新的起点,为感情带来善意的理解。食物能有多大的力量呢,这些就足够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