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人》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美人》影评10篇

2022-04-03 20:3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人》影评10篇

  《美人》是一部由土井裕泰 / 吉田健 / 远藤环执导,田村正和 / 常盘贵子 / 大泽隆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人》影评(一):野草闲花蓬春生

        从传统审美观上讲,常盘贵子跟“美丽”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距离;本剧抬头《美丽的人》所指的,是如花草一般静静绽放的田村正和。但正是这位在片头宣称从不与人争抢些什么的绅士大叔,偶一出手,便抢了别人的老婆:对方的确存在严重家暴行为,不过这毕竟属于别人的家事,要干预也轮不到整容科医生出马——警视厅又不是村雨次郎开的;至于把一个有夫之妇整容成为自己亡妻的样子(还不如整成松隆子),本身就透着怪异。随后的故事情节干脆朝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向狂奔:次郎施展迷幻邪术使美雪丧失了记忆,亏得田村王子殿下温柔与勇气兼备,辅以丰富的植物学和药理学知识,一举恢复了睡美人的意识;等到最末一回里,早年间看见枪就发抖的古畑警部补任三郎同志,竟会拿着左轮手枪进退维谷,陷入“究竟该杀哪一个”的两难境地,吐皮or不吐皮?有时果然是个问题。
    由此看来,本剧经过表面精细打磨,内里却依然是件残品:美丽花语传说和大叔治愈系容颜背后,是前后脱节的叙事节奏、虎头蛇尾的支线情节、以及浮皮潦草的剧情构建。比如故事在叙述过程中数次莫名中止,接着镜头一转,便是人物在沙发或床上醒来,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发生在梦中——这到底是《黑客帝国》还是《盗梦空间》?个人以为,剧本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之间不兼容,是造成这诸多问题的原因:充满隐喻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与以缜密见长的推理悬疑类体裁之间,原是出了名的难相处,估计野岛伸司在勉强模仿三谷幸喜爬了几集推理剧的格子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讲逻辑求严谨的那块料,又重新拾起了文艺青年的旧身份,祭出了浪漫情调这块终极法宝。打个不算恰当的比方,就像在一幢烂尾楼旁搞了个清新小花园,也算是对工程有个交代。
    当然,抛开故事情节是否靠谱的问题,另换视角来谈本剧也行。比如说村雨次郎先生,其惊人的侦查能力和灵敏的职业嗅觉,刚开始还可以用行业精英之类的观点来解释,后来则是愈来愈出格:头破血流活力四射,杀人越狱出入自由,其境界直逼忍者神龟;与此同时,村雨刑事的内心世界似黑洞一般深不可测,家暴的动机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不管是古灵精怪的小女生,还是心理学专业女教师,在揣测其性格构成的问题上均是一厢情愿,无功而返。朝美老师那一番学院派“驯蛇”理论,或许只适合给电视相亲类节目助助兴,一旦用于实际操作,碰上个真正的眼镜蛇,立马土崩瓦解,只能以“此人天性为恶”作为案例分析的结语,虎头蛇尾得很。偶倒是觉得,至此已无须把村雨次郎看作一个世间实体,他根本就是魔鬼的化身;故事的现实程度也由此变得不再重要,这根本就是围绕十个花语展开的第十一个花语传说。
    《美丽的人》的人物设定和故事主线,应是来自98年日剧《世纪末之诗》的第捌和第玖集。村雨次郎的原型,接近《世纪末之诗》第九集《猜猜我是谁》里的那个无名氏——同为大泽隆夫出演。有意思的是,那一集也用了花语来表示主题(黄玫瑰,在东瀛代表嫉妒)。在一定程度上,美雪可以视作是“无名”的另一半,有形体无意识,无法独立生根发芽,一心只求逃避——要求医生将自己的容貌当成面团全部推倒重来,其实是自我意识完全丧失的体现。而田村正和这条线的故事,大约出自第八集《爱之森林里的熊先生》:一位名为“影山”的遗传学家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却用克隆技术制造出了妻子、儿子和女儿的复制品,让它们围绕在自己身边,造成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假象。《美丽的人》中的田村老爷温宛动人,背后的人物设定却很残忍:京助帮美雪整容,大抵是出于同情,但具体整成亡妻的模样,其动机在有意无意之间,绝没有那么单纯,其间藏一点思念,夹一点报复,玩一点选择性失明,有一点自欺欺人。从朝美老师口中得知亡妻当年对自己的背叛纯属被胁迫(此种解释并无说服力,姑且听之吧)、亡妻自始至终一直爱着自己之后,京助痛哭一场,对美雪的态度随即大变。这几乎等于承认向美雪求婚的出发点之一是因为自己长期以来对亡妻存着一份怨恨,如今真相大白,便用抛弃这个替代品的方式来供奉对亡妻的歉疚——这是刻薄所能到达的极限。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次郎的步步追击,京助和美雪之间就是幸福么?她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爱的也不是她容颜背后的自我。如京助后来所说,他把她从一个暴虐的鸟笼里解救出来,却用虚假的温柔编织了另一个鸟笼,再度将她囚了进去。
    京助医生回忆着抚养女儿的艰辛与甜蜜,言外之意就是想抽身而退,形象顿时减分不少。此时此刻,反而是通篇让观者看不顺眼的美雪同志,朝着血染的美丽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不让心爱的人为难,把自己送出去交换人质。在学校的泳池旁,美雪对次郎痛下杀手,固然可以看成是心无所依破罐破摔,抽象意义上却也意味着与长期控制自己的旧意识之间彻底决裂(当然,正义感旺盛的观者也可以把她看作扶桑版的潘金连,这种事情各花入各眼)。等到最后一集、她在医院的病床上请求京助将自己的脸改回原先的模样时,一直沉睡的自我意识算是完全苏醒——戴着别人的面具、以一个复制品的身份活在心爱的人身旁,这个事实第一次让她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
    然后这皮球就正式踢给了我们可怜的京助同志。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对逝去爱人的那份执著,跟他单薄的身躯一样,在深秋的寒风里止不住地颤抖。医院天台上的那场二选一(还是三选一?),算是对他的终极考验。以现实世界的标准来衡量,这道选择题甚为荒谬:不管如何选择,结局并没有多大差别——京助得不到美雪(除非认为能探个监好歹也是留着条命),大概只能从当代神话故事的角度来看待了。村雨次郎如果真想加害京助,又何必等到这一刻才动手?虽然传说中的次郎是个冷血加暴虐的杀手,但对待京助却更象是个审判者,不断出题拷问京助对美雪的感情到底有几斤几两:美雪和你的女儿之间,美雪和你的亡妻之间,现在是美雪和你自己的生命之间,你能舍弃哪一个、保留哪一个?至少在最后一个问题上,美雪同志已经明确表达过了自己的态度——为此还挨了一枪——现在轮到温柔的京助同志来做抉择(难不成次郎其实是寄居在京助心中的魔鬼?当真是阿弥陀佛哈里路亚)。
    观者都很清楚,此题无解。不过,之所以无解,最大的障碍是京助已经真真正正地爱上了美雪,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接受的,一旦接受,就意味着京助对爱情的背叛——能复制的爱不是真爱——整个故事的初衷都将被粉碎。因此,虽然过于狗血过于老套,但想斩断这个死结,唯一的办法便是失忆,把过去和现在混淆起来,反正五年前的剧本里饱受折磨的铃木保奈美同志也用这个办法得到了解脱,田村正和亦可仿效。
    多看几部九零年代的日剧,便不觉得本剧里那些所谓的浪漫桥段有甚新意。《美丽的人》里唯一动人的——偶承认自己比较俗——是田村同志的气质,特别是倒数第二集中低声抽泣的那一段,收放自如,怎一个赞字了得。至于常盘贵子,起码也当得起“认真”二字,她的先天条件着实平平,但在表演上一直都很努力,仅凭这一点已经值得尊重。
    最后容偶小资一把:既然每一集都用一种花草来点题,是否也应该用花草来代表一下人物?想来想去,最衬田村正和的,还是野岛伸司剧本中除蔷薇之外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兰花。一个如此沉醉于花草种植的人儿,也应当是喜爱春天的吧。

  《美人》影评(二):花语邂逅

该如何形容这部日剧,我想应该是一种感觉。记忆中,当美雪出现在夕阳中时,故事就结束了;十年后,才发现那并不是最后的结局。所以时机真的很重要,当重新完整的看完《美丽的人》之后,才会庆幸遇到了这样一部完美的电视剧。
喜欢《美丽的人》,是因为美妙的歌曲。不管是《Yesterday yes a day》,还是《L'aquoiboniste》,配合Jane Birkin的嗓音,美妙到了极致。
喜欢《美丽的人》,是因为田村正和与常盘贵子,也是因为岬京助与村雨美雪。温润如玉,我想岬医生给出了完美的诠释;至于美雪,善良、勇敢,是的,或许在一些观众眼里,美雪有些自私,但面对爱情,有谁真的能做到公正?
喜欢《美丽的人》,是因为浪漫的花语。十集故事,十个花语,浪漫如斯,甚好。记录几个中意的:
淡淡的薄荷——平和静谧的爱
紫色的薰衣草——请回答我的心意
温暖的迷迭香——是你让我得到新生
清香的柠檬茶——温柔体贴
飘荡的西洋蒲公英——我会在远方,遥祝你幸福
我不是爱花之人,但如此浪漫的花语,怎能不爱。
喜欢《美丽的人》,是因为那个雨中相遇的情节,当他冲出门去找她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她的那个小小的愿望,那个就算只是做一次也会很幸福的愿望。于是他当真脱掉鞋子在雨中寻找她,当光着脚的两人在十字路口,淋着雨相视而笑的时候,我想这是我看到过的最浪漫的镜头。
关于《美丽的人》,想说的很多,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许只是希望未来的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美人》影评(三):唯美主义理想的胜利


唯美主义理想的胜利
                              ——观日本电视剧《美丽的人》
 
     “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总是对我开着忧郁的玩笑,他说这有什么用;你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点理想主义……”。这是日本电视连续剧《美丽的人》中的主题曲。剧中的男主角岬京助(村田正和饰)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大夫,怀着浪漫主义的唯美理想,辞去了大医院的工作,自己开了一家整形医院,只是为了帮助那些自认为长相不完美的女孩实现美丽的梦想。岬医生举止优雅,谈吐脱俗,待人待物有着磁性的男性温柔。他的家里养满了各种花草,并知晓精通各种花草的神话传说和药理作用,有时自己即兴对某一种香草编创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每一种香草和花朵都充满了浪漫的情调,蕴含着丰富的形而上的、诗化的生命意义,或是美好或是丑恶。薄荷、薰衣草、小迷香、毛地黄……他对女儿圭子说过:“女人就像悲伤而可爱的花”。他怀着对已故妻子深深的,但自觉从未得到回应的爱情,无奈的在记忆深处镌刻着妻子美丽而热情似火的丽影,隐忍宽容着妻子对他的背叛,并深爱着妻子和另一个人所生的女儿圭子。以致于遇到一个为了逃避家庭暴力而整容的美丽的女人美雪时(常盘贵子饰),便下意识的将她的脸整形成为与自己妻子相似的脸。克隆出一个“翻
常盘贵子

  《美人》影评(四):美丽的无造作绅士

    看完《美人》,心中一直留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想说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又是胡乱言语一番罢了。
    看资料说岬京助是此剧编剧为老爷量身定制的角色。看了很多老爷日常的照片,他给我一种非常痞雅的感觉,痞雅得叫人迷醉,但岬京助却少了些许痞,多了几分雅。断续看了几部老爷的作品,发现他实在是很有辨识度的演员。微微佝偻的身躯,总无意十指相扣的手势,以及何时都温润无比的眼神,还有习惯性撸头发的小动作,一切都是那么的田村正和。那么绅士,那么温柔的岬京助,一定映射着现实生活中老爷的一面吧。
    这个由十个花语组成的美丽故事,在剧本创意方面就吸引了我,每集营造的氛围和配乐都有种小资的感觉,却带有一丝说不出的诡异,可能是因为太过于纠结其中的三角恋情了。村雨的角色其实是此剧最抢眼的一个,但还是喜欢迷人的岬京助啊^^,相较于之前看的《阵平》,岬京助的角色设定确实更加吸引我,对美雪的那种迷离的感情,那种欲说还休的暧昧,那种不寻常的留恋,更为关键的是岬京助不像阵平那么被动,所以更加讨我喜吧。
    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的男人,总给人一种安静、温馨之感,而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许许多多花语,又令这个男人蒙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很难想象若是换老爷之外的男子,从他们嘴里说出来这些烂俗的小段子,是怎样的场面。
    我真的好喜欢对着美雪说话的岬京助,眼里尽泛出怜与爱,先不说京助对于美雪的情感,单单看他俩对话,就叫我喜不自胜。
    说说我最喜欢的两个场景吧。
【一】
    有一次两人的对话是这样的:
               美雪:「我呢,心里一直有件事想做。」
    京助:「是什么呢?」
    美雪:「就算是结了婚,不管是谁也都能做得到的事......,比如说,为了一件小事情吵架,我一气之下"碰"的一声把这个杯子摔破,外面正下著雨,我却就这么光著脚跑了出去,我的王子也跟著我光著脚追了出来.......」
    京助:「那是.......没撑伞就追了出去?」
    美雪:「是的,後来全身都湿透的他,在人车汹涌的十字路口找到了我,然後紧紧地拥住我.......」
    京助:「结了婚的夫妇还会这么做吗?」
    美雪:「又不是每天,只要偶而能这么做我就会觉得非常幸福,然後心想,人生真是太棒了!」
    京助:「如果我年轻一点,也许我会陪你这样做。」
    美雪:「不行,年轻人来做的话,就只是像个傻瓜一样,年轻人根本没什么羞耻心,成年人的话,要像医生你......这样成熟的中年男人来做才够浪漫!」
    京助:「我绝对办不到.......我是最不可能去做这种事的人。」
    美雪:「医生你一定做得到的!」
    京助:「为什么呢?」
    美雪:「因为你是喝著柠檬香的花草茶永远的王子。」 "
而后来两人真的争吵起来,京助想起这段对话,追了出去,到半路,竟真的脱下了鞋子,赤脚去追美雪。
    我简直太爱编剧的这小小桥段了,满是公主与王子的浪漫作为,难怪美雪说京助是永远的王子了。大雨下他们俩的对视,如暗夜玫瑰轰然盛放,又带着含羞草般的娇态,浪漫得让我这个观众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啊^^
【二】
    第二个我最爱的场景就是Greenarrow的真爱之血啦。当京助对美雪讲起Greenarrow的占卜咒语,我真的以为美雪会掉鼻血的哈哈哈哈~不过这样就未免太玛丽苏了....所以编剧安排在之后的泳池中,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总而言之,这剧的编剧还是非常有水准的,很多小桥段都非常自然而然,除了后面美雪和京助的失忆,叫我好不唏嘘了一番...我想可能是编剧为了突出村雨这个人物,所以无法更圆满地圆回来了吧。
    京助对于美雪的感情,在剧情发展大半段后我还是无法搞清楚,不清楚那感情到底是给美雪的容貌,还是给拥有妻子面貌的美雪。这一段感情,相信大家起先都存在疑问。我认为容貌的改变是牵绊了京助对美雪感情的最大原因,却同时,也是京助与美雪发展下去的重要线索。
    后面持续迷迷离离的暧昧,都让我开心又忧心。不仅我被搞糊涂了,京助自己也是迷失的吧。好在京助开枪的那一刻,终于听到他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果然是爱着美雪的,就像他说的,他已经无法不去管美雪了,这无关美雪的容貌,而关乎于爱,若没有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开枪的。
    但结局或许是不尽人意的,失忆的京助唤起祥子的那一声,真叫我唏嘘。不过还好,看了几篇影评,心中得到几分释然。他最后握着美雪的那只杯子,是在隐喻他将祥子的容貌与美雪的个体真正合而为一,不管是否有那么一天,京助会恢复记忆,他们俩都应该重新开始。
    美雪这个角色,是脆弱的,也是让人同情的,在很多细节之处,甚至可以说不讨喜。但是我赞叹她为了爱情所做的付出和隐忍,她是真的爱着这个王子的,即便是在不确定对方的爱是否只给予她的容貌的情况下,她依旧跟从自己的真心,那么调皮地,带着些义无返顾,爱着京助。
    再说说主题曲《L’aquoiboniste》,和这剧的氛围,完全相得益彰,才看第一话,就被这首曲子先打动了。那么迷离的,醉人的曲调,和京助美雪之间的爱情一样,让人动容。
    这剧塑造的几个角色都非常有特点,有幸掉坑老爷,才没有错过这么棒的日剧,甚是欢喜。

  《美人》影评(五):重温日剧《美丽的人》

在我念高中的时候,央视有段时间经常在晚上播放日剧,最早就是那时看的。用了整个通宵重温了剧集,突然起了一种想要说点甚么的念头。
女主角美雪为了逃离家暴男,不惜跑去整容。田村正和饰演的整容医生岬京助问她想要整成怎样的容貌呢。美雪说:随便怎样都可以,或者就整成医生初恋女友的样子吧。医生心里一动,却将她整成了亡妻的容貌。
医生是个非常温柔的中年男人,衣饰修洁,喜欢莳弄花草,每一集都会出现一种植物,并用花语来概括剧集的线索。我高中初次看到的时候,很爱这个构思,最早知道迷迭香、鼠尾草,也是从此剧而来。而现在重温的时候,却觉得荒诞无稽的花语反而削弱了剧本的内涵,使得结构更流于外在。
如果不是田村正和作为演员的个人魅力,一位成年男子还每每津津乐道于甜腻的花语,这在现实生活中想起来简直是起鸡皮疙瘩的事情。我猜测这个角色是导演野岛伸司为他度身定做的,想不出有其他的演员能够说这些滥俗的花语台词,而竟然可以不让观众起反感。本以为《古畑任三郎》是田村正和演技的高峰,《美丽的人》只是可有可无的爱情剧,其实看下来,几位演员的演技都相当出色。到底是日剧黄金时代的作品。
岬医生在整容后的美雪(常盘贵子饰)脸上看到了亡妻祥子的面孔,陷入回忆不能自拔,并渐渐爱上了她。他用花语来微妙地传情达意,给美雪泡各种不同的花茶,聊天,非常含蓄迷人。美雪也觉得这么温柔的医生跟自己的家暴警察丈夫完全不同,动了心思想要打扮得和医生的亡妻一模一样,让岬医生彻底迷恋上自己。她穿了薰衣草紫色的长裙,那是医生亡妻祥子最爱的颜色。又因为扮演祥子不习惯而露出怯怯的举止,我看的时候都觉得感动,心想:这真是丁香紫色一般的姑娘啊。
但是岬医生的心里却因为回忆起往事而难过。他带美雪去一位做陶艺的同学武藤家里,编剧借武藤之口讲述前因:岬医生、神山医生和武藤本是同学,三人都爱上了祥子。祥子采了三支鼠尾草,表示抽中最长那支的人就能同她结婚。岬医生是低调温柔的人,与世无争,给人的感觉“如同月亮一般”,神山医生却是性格极热烈、像太阳一般耀眼的人物。结果岬医生抽中了签,与祥子结婚,武藤坚信这只是运气而已。
在鼠尾草花田里,美雪又让岬医生抽签了一次,岬医生仍旧拿到最长的那支。美雪且告诉岬医生,那完全不是运气,而是出签人自己的选择,并摊开手掌给岬医生看掌心两段被指甲掐断的花茎。
这是整部剧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这一刻现实和回忆相互交融,难分彼此。而尘封在时光之中的女子心事,至此才藉由与她同样容貌的女子揭晓开来。
在纯爱偶像剧的表象下,其实导演是有一定的叙事野心的。故事的结构设置得很精巧,比如这里提到的当年与岬医生争夺祥子的神山医生,容貌与美雪的家暴警察丈夫极为相似。通过这一点,编剧想要暗示岬医生与美雪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往事的闪回与重复,而这样的差异和相似,到底又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因为过于卖弄精巧,反而有些地方弄巧成拙,设置了不少现在看来很老套的巧合:美雪被暴力警察丈夫胁迫导致失忆,待恢复记忆后,岬医生又在暴力警察丈夫的嘲弄与威胁中失去了记忆——他不认识美雪了。
电视剧的最后,美雪在岬医生的面前,心甘情愿地以他记忆中祥子的身分生活下去。然而编剧到底留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伏笔:岬医生捧在手里喝茶的茶杯,已经不是他原来的那个了,而是美雪在陶艺家的工作室里亲手做的杯子。我很喜欢这个含蓄的小细节,温情脉脉,让故事止于主角相拥的一刻。
剧集的主题很有意思:对于一个人的真爱,到底是执念于同样的容貌之下、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还是改变成他人相貌后,那个原先的个体?岬医生在美雪整容后爱上了她,然而她终究与亡妻祥子不是同一个人,只是容貌一样;美雪的暴力警察丈夫,在她改头换面之后仍表示无论美雪变做何等样貌,他深爱的只是美雪这个人本身,并用尽各种伤害和自残的方式。岬医生指出暴力警察对于美雪的感情太过自私,认为这种控制欲根本不是爱恋。而彼时他自己眼中的美雪,不过是亡妻的幻象。因此他对美雪的感情,只是对于祥子之爱的投射,以及出于性格中的温柔和责任感。直到岬医生失忆之后,通过那只美雪的杯子,才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中,祥子的容貌和美雪的个体真正合二为一。岬医生的失忆,实际上赋予了二人之间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田村正和演的现代剧,个人风格很明显。标志性的天然卷发、皱眉,以及略微佝偻腰的习惯性动作,带有一种雅皮士的味道。片尾曲l’aquoiboniste,Jane Birkin的曲子。歌词反复地在问,a quoi bon,a quoi bon,这样的一个人,到底有甚么好呢?然而这个人,却用了悲伤的眼神说:我爱你,而其他所有的,都是混蛋。

  《美人》影评(六):美人 美しい人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离骚简直描述美人的终极词库,读诗如观影啊

  《美人》影评(七):深情默默——《美人》观后

【作者按】 仔细来说,这部叫《美人》的片子,因为暧昧的海报,和汉语语境里总是先入为主的女性感的片子会让人以为说的是女主,然而看了法语名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说的是《le bel homme》,阳性,男子。如果说莫泊桑的《Bel Ami》翻译成《漂亮朋友》或者《俊友》话,那么这个也许可以叫:《优雅绅士》吧。
静默
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提笔来写这部影片的观后,仿佛唤醒了所有浪漫,感动,向往,哀伤……所有所有的感受又归于宁静,像阳光下的植物,蓊蓊郁郁。
和中国传统追求圆满的哲学思想不同,日本的文化里总有那么一些像宋人喟叹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伤,就是那眉间的一蹙,像飘零的花瓣,像春水的轻皱,像檀香的落灰,清寂优美。听说日本的家庭有在樱花树下野餐的习惯,最美好的时候稍纵即逝,所以心也格外无所顾忌。如果不是当下,又有什么用呢——我想大约就是这样的。
90年代说是日剧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的出现总是在人们经历之后,所以我们永远只有追忆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的嫉妒那位朋友的经历了——陪伴式的阅读,一起的成长。有的时候希望自己年轻一点,再年轻一点,有时候,有希望自己早一点出生,出生在不是这个时代,哪怕早那么几年也好。可一晃神,又觉得人总要自己了解之后,才会和外界共鸣吧。这种了解未必需要自己经历,听到过的,看到过的,你总会知道一些“寂寞的模样”。
寂寞
其实肥皂剧说起来,大抵都是些男男女女女的爱情故事,今天爱而明天不爱,昨天在而今天不在,生活里,这些故事你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也未必能看到的结局,你只需要花11集或者50-60集就可以知道,周而复始的,常看常新。
如果说日剧或者说90年代时期日剧多少有些像中国的诗词,需要通过繁复推敲,时不时双关,让规定的篇幅里呈现别一种风貌。野岛伸司无疑是顶尖的作者。
如果说星座和工作配合的最好的,从他的例子来看,双鱼座的编剧实在是令人击节。无论是一个濒死的数学家在泳池边计算着来世再见的概率,还是雨中,有着王子样的医生赤脚穿过人群看到对面也是赤脚的她。
如果说起命运,那么生命里与哪些人相遇,都可以归结为命运。那个时期的日剧,和现在一样,也是在探讨爱情,只是那些缓慢的故事,像潺潺的流水,静默地浸润看故事的你。
读书的时候,讲到徐志摩与郁达夫,郁达夫总是承包了大部分的负面,尽管两个人都是如此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如果那时候郁达夫说法语,也许口头禅也会是:a quoi bon吧。艺术家有这样一些人,比如他,比如太宰治比如纳兰性德。这种绝望的无助孱弱、危险、惹人怜爱——“消息半沉浮,今夜相思几许。”那些通晓闺情的男子,往往多情,多情往往薄凉。
而往往那些看似无情的人,却是藏着深情。也许会被叫做造作——一个男子何以记得一个个希腊花语故事——这倒不如说野岛的精巧心思。到底是双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日本人。
在他的笔下,他摧毁了医生淡然的生活,用火一样的现实烫伤了这个内心温暖的人,这种绝望的感觉,是不是似曾相识?比如2003《高校教师》里,把健康学生和得了不治之症的老师身份兑换的那一幕。如果极致就是变态对话,那么那个阶段的野岛真的很变态,也许到现在也是。但正因为这样的极端让你看到了绝望的美——就像医生看到泳池里,怅然若失的主妇,和她以为淹死了的前夫。在金黄色的夕阳里,水面上浮动着前夫抢来的钱。“你真是……漂亮的……太凄美了”
野岛,你说出了寂寞的模样。
沉默
宋词里,乐观豁达的东坡先生曾写过这么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知道野岛是不是读过这样一句,但《le bel homme》的设定却与此相应成趣——模样宛如亡妻的替身,失忆之时,再次相见依然读出了悲伤与爱。这样的爱情也许真该感谢野岛大的离奇的脑洞,以至于能有这样的画面让人看见。医生说:谢谢你让我做了一场再次恋爱的美梦——这可不就是那句“夜来幽梦”么。而野岛选的歌曲——选自91年Jane Birkin专辑《Quoi》的三首歌曲也带着浓郁的梦的色彩:《Yesterday Yes A Day》,《Baby Alone In Babylone》,和《L'Aquaboniste》。
花房里自斟自酌的医生,其实并不寂寞,他的心里住着死去的妻子,他的工作有条不紊,他的生活安静葱茏。夕阳之下,就像过去的某一天,凝固的某一天一样,yesterday yes a day,还能贴切些么?
袭人的寂寞往往像是一种无法与自我相处的状态,那种需要去找弥补的惊慌失措才带来寂寞的沉重感。无论是变了模样的主妇,还是当心底的亡妻通过他的双手从心里造出现实的模样的医生,心里缺掉的那一块便需要被弥补——就像迷失在城市里的过客,baby alone in babylone及时响起,浪漫而迷人。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寂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个缺爱的世界,到处都是寂寞的人,寻找弥补的方式。有通过暴力的,有通过靠近危险的,有卑微的各式各样的奇奇怪怪的人生活在野岛的脑洞里,也有医生这样的,虚无得像无欲无求的谪仙,也许争取了也没什么用,这才是《L’aquaboniste》的本意:那个一直说:a quoi bon(那又有什么用呢), a quoi bon的无情的人。
陈升说:写歌的人断了魂,听歌的人最无情。
看戏也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美人》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