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娃的时间》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夏娃的时间》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5-16 02:1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娃的时间》经典观后感10篇

  《夏娃的时间》是一部由吉浦康裕执导,福山润 / 野岛健儿 / 田中理惠主演的一部动作 / 爱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一):人类自己创造出阶级、种族和歧视的故事

  在B站看的,一开头闪过一大段红色弹幕,

  我停下来看了以后明白

  这是一个全片世界观的评论。大意是:

  “既然人类要看不起机器人,

  那么何必要把机器人创造得和人类相似?

  既然创造出了和自己相似的东西,为何又要歧视它们、觉得他们恶心?

  这其实是人类自己的矛盾。

  在解决机器人的问题前,人类应该搞清楚自己的内心在想的是什么。”

  一开头闪过一大段红色弹幕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二):扯扯人类体验

  和Blade Runner 一样,本片也是着力呈现机器人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当然严格点说Blade Runner里的不叫机器人)想来有下边一些问题比较有意思。

  1.陆生对萨米的认知一开始到底是如何的呢?一部和女体在外型上无区别的人性android到底会让人如何与其相处呢?

  陆生担心其学会钢琴从而超过他自己(这里学钢琴的事等下还要展开),不喜欢她背着自己进行活动,但是他又明显将她作为与人类相近的主体去交流,去对其话语和行为作反应。

  其实如若像片中设定般机器人能产生情绪和情感,那欲望是否也相应地拥有呢。对意识的复制肯定不能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只有一个完整的方案才有可能把部分的东西还原。

  那么一个有情绪情感有人类欲望而又服从人类命令的机器人是很可以符合人类对伴侣的需求的罢。可惜这类片子一般来说都不会讨论产生机制这种东西的,反正它大体告诉你,作者相信android们是有感情的。但这里有个问题,一个有着人类欲望和情感的android,仍有可能同时是遵循机器人三定律的么?一个具有如此底层重要性的设定如何能不影响android的情感和欲望发展呢?他们应该是不会发展出和人类“一样”的情感和欲望体验的,反之人类也不可能获得与他们一样的体验。我觉得这就可以叫“差别”,抹不掉也不必要回避。这就像我们还喜欢谈文化多元化一样,明明喊着多元化,确又要故作姿态地一视同仁,号称我们看到的都是人,似乎人被剥离了种种一层层裹上去的人之为人的属性和认同后,还有一个本质的“人性”一般。我们谈android和人的关系也想耍这套把戏。其实这种差别如果被剥掉,也就不剩下任何可以共享的“人性”又或“机器人性”了。同情心不应该把可能性的讨论给遮蔽掉。

  2.关于谈钢琴的情感。

  陆生说听机器人弹出了感情由此对自己放弃了,他也害怕萨米学会琴而让自己一无是处。片子的着重点就比较像所谓的人类怕自己之所以为人的那一点领域被机器人攻陷,而由此也似乎可以被彻底替代。

  但我觉得这里首先有些问题需要被回答。

  首先,这些我们认为unique to human的情感活动,我们是如何感知的,我们怎么判断一个演奏是否包含了感情?是我们在代入曲目去想象演奏吗?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演奏经验啊,所以其实大部分人不“真正懂得”判断是否有感情?这里我想大部分的外行体验是通过演奏本身所激发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去捕捉演奏者的“感情”的罢。也就是我们把我们因为音乐所产生的感情,投射到了演奏者身上。至于让我们有某种情感体验的演奏,我觉得未必会和演奏者自身所赋予的情感相对应。但这个问题有太多的我不能确定的地方,东西很难处理,只能放着了。

  其次,我们都已经可以接受cd,mp3这种还原演奏的方式而丝毫不觉得这已经“不是人的演奏”,却又非常在意一个机器人在现场而不是通过其它介质还原出“人的演奏”,这里是纯粹的没建立起类比还是说有什么我忽略了的区别?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三):Do you enjoy the Eva’s time?

  看到了和图片一样的景象:撩开衣服的女孩子,打开腹部是密密麻麻的机械线路,一条线出来连接着,一部手机,男孩子低着头,看着什么。

  ——他是在查询机器人的活动记录。

  家庭用人形机器人。

  因为是OVA,所以有神秘兮兮的人,做着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和对话之后,与片子感觉再无干系。展现给我的世界,是到处都是机器人的世界,和人们一模一样的家庭机器人,和人们一起走在街上,只是他们的脑袋上面,有一个环。

  那是区别人与机器人的唯一方式。

  机器人是被像佣人一样被使唤着的,就像是过去的奴仆,人们肆意使唤着,并视其为机器——它们就是机器。到处都是“伦理委员会”的“不要把机器人当作家人”的广告,以及“No Robots”的近似于阶级隔离似的标志。机器人,也有着绝对的法则,

  第一条,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

  另外,即使忽略危险,也不能让危害波及人类。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下达的命令

  但是,如果此命令违反第一条原则的话,将不受限制

  第三条,机器人在不违反上述第一第二条的情况下,必须要保护好自己。

  陆夫,刚开始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有点宅的有点“钻子系”的高中少年,后来发现,有很多对自己的机器人有一种“绝对权力”的执着,却又在压制自己对机器人抱有情感的意识。他的机器人,莎美,几乎是在为他一个人服务。当他发现,莎美的行为不对,有不受控制的地方, 他疑惑了。他们俩个开始探索,直到,夏娃的时间。

  他质问莎美,有没有做命令之外的事情,机器人告诉他说,没有。他最好的的哥们正树告诉他,机器人法里,没有“不允许撒谎”这一条。

  故事,开始了。

  那是一个奇异的空间,机器人在这里,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不能区别人和机器人,唯一的环也取消掉,他们便无法分辨。那个屋子里有一个读书的男人,暧昧的情侣耕次和莉娜,热情的戴着白帽子女孩子亚纪子,一个自称是“猫猫”小女孩小千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灰色地带。

  后来才知道,活泼的亚纪子,其实是妹妹型机器人,小千的监护人是专门设计出照看养育小孩子的机器人,耕次和莉娜都是机器人却都以为对方是人类。陆夫的莎美,也在这里自由地发着牢骚,诉说着关于“不再弹钢琴的男孩”的故事。一台非常老的报废机器人来了,自己的名字只是一段杂乱的电波,自己抚养的孩子离开了自己,最终因为主人拒绝支付报废费而被非法抛弃,删除了资料与记忆,却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努力地记住了自己的名字与画像,努力逃避被处理的命运,只是为了让他人听到这名字,记住这名字,这世上,最重要的名字。

  这里是一个天堂。

  人类和机器人交流,了解的平台。

  在这里,他们才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机器人。原来机器人也有感情,喜、怒、哀、乐和爱。他们也想和自己的主人表达,可是他们不能,对于人类来说,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命令和服从。他们,却是把自己的主人视为家人的。他们也想要让主人更开心一些,煮更好喝的咖啡,像每一位母亲一样,他们也想要更了解自己的主人,就像每一个恋人之间一样。他们的内心,想要梳妆打扮,想要称赞,当然更希望,主人,能够了解自己。

  在日常中,他们没有表情,也不能像人一样流畅的对话,更谈不上“情感”。

  其实,人类在恐惧着什么。恐惧分辨不出人和机器人,恐惧对机器人产生情感,家人的情感也好,恋人的情感也好,因为人类和机器人本质是不同的,人是生物,而机器人,是机器。所以他们不允许拥有情感,为了不让人们恐惧。他们被制造出来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他们只要听从命令,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可以的。

  这也是理智的,人若喜欢上了机器人,该怎么做呢?又不能结婚,也不能生子。甚至说,无法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但是,所谓爱情,就为了结婚生子以及生理需求吗?也就是说,我产生爱情的原因,就是为了结婚生子以及自己的生理需求吗?那为何,又需要爱呢?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结婚,随便找一个人都可以生孩子,不结婚,精子库,或者是,借腹生子也会有孩子,只是有些不符合伦理罢了。到底什么又是伦理?

  爱,就是爱,是相信,是包容,就是即使无法和对方结婚,生子,无法结合,也深深地爱着对方,纯粹的感情。而家人更是如此,为什么不能把机器人视为家人呢?因为家人的话,就无法那样使唤了吗?难道机器人就是纯粹地受命令而行动,因为命令,所以在给你盖好掉地的被子,因为命令,想要给你煮更好喝得咖啡。纯粹的,命令吗?因为命令,所以珍惜着自己曾抚养,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们给予自己的名字吗?

  到底哪里不同,我们要恐惧。

  到底哪里恐惧,使我们强求不同。

  人们也压抑着情感,很多人表面上对待机器人的冷淡是怕被说成是“钻子系”。正树的父亲在听到正树和Tax对话之后,命令Tax不许再说话,因为他在恐惧,恐惧Tax毁掉他这妻子走了之后脆弱的家庭。这就像是古代的奴隶主不能够对奴隶表示友好,父母没收掉了孩子形影不离的玩具。

  人们在给自己找借口。宁可互相伤害,也不能坦诚相待。正树的父亲永远不会承认,毁掉他和儿子关系的,是他的忙碌,对工作的执着。正树想和父亲说话的时候,想和父亲交流的时候,他在忙碌,而等他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那颗心灵已经封闭了。无法说话的Tax反而给正树带来了更大的伤害。而那时的Tax,在为他说话。

  陆夫,后来才知道是一个钢琴神童,放弃钢琴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机器人钢琴家,而实际上,是因为他感觉到了机器人弹的曲调中,有感情。所以他开始惧怕莎美表现出感情,也惧怕自己相信机器人有感情。 而在夏娃的时间里待了很长时间后,发现了机器人的真实的情感之后,开始正视机器人的情感,自己的情感,弹奏钢琴。

  夏娃的时间被伦理委员会发现,准备派机器人潜入调查,D-Tax消失了,带着最重要的资料。正树接到了陆夫的电话,说有个的奇怪的老式Tax机器人要求关店,正树赶了过去。Tax依旧不说话,只是想让他们关店。正树也说出了心情不好的原因:Tax因为父亲的命令不和自己说话了,机器人没有情感,只服从命令。小时候的自己掉了多少眼泪,道多少次歉,最终不再相信机器人。当潜入调查的人来了之后,在主人正树的安危与命令的权衡下,选择了说话,警告对方。而正树也开始正视Tax,多年的守候与照顾,并不是因为命令,而是Tax对自己的情感——机器人不能违反命令,违反命令只有一个理由,人类会受到伤害,在那个场合,Tax能够保护的人类,只有自己。在危险要逃走的一刻抓住他,只要危险不消失,Tax便还能和自己说话。

  ——长久不说话的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不和自己说话?

  ——和我说话啊!

  正树哭了,一向看起来冷漠,玩世不恭的正树。Tax也哭了,流下了眼泪,身为一个机器人,一个老式机器人——如果和你说话,就不能和你在一起了,如果和你说话,你就会受到伤害的。

  ——虽然不能够和你说话,但是想要一直在你的身边。

  ——我,我,一直,对昌胜

  相拥而泣,在那一刻,无论嘴上说什么,心里,都释怀了。

  “现在可能做不到,但将来,总会有一天,会说话的。”

  “在这里经历的一切,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虽然还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但是我觉得我们前进的方向并没有错,正树也是一样的,所以,总有一天。”

  无论谁,人与机器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流与理解,都需要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都需要那么一个空间,可以卸下面具,坦诚相待。

  在那个世界里,是夏娃的时间,一个机器人和人类可以共同欢笑的地方。而总有一天,在夏娃的时间之外,机器人也可以和人类一起,人类也可以和人类一起,自由地欢笑。

  Do you enjoy the Eva’s time?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四):由イヴの時間 扯出来的。【和剧情完全无关】

  今天和耕哥扯《夏娃的时间》,扯着扯着就扯到了图灵测试上,我们想,如果让机器人更有人性,那么撒谎是不是人性的一种呢,但如果加上撒谎他在各种意义上就无法被图灵测试分辨。扯着扯着又扯到了《模仿游戏》,又扯到了《宇宙的琴弦》。

  我说耕哥你送我的那本书里面讲到,有很多东西没有被证伪的原因是没有足够先进的技术,比如如果用机器代码来模拟人的话就没法再很短时间内模拟很多代,也就无法进行确定编程出来的东西是否有自我意识。最简单的围棋盘上生长的例子都无法模拟超过几百万代,更别说想模拟一个人的一生了。

  耕哥说,他觉得无法理解更高维的东西是因为世界给了我们很多限制,比如如果我们真的是被编出来的,那么量子效应可能就是一个阻碍我们搞清机理的门槛,明明我们将要访问到某一个数据,但是我们却会突然被一个rand函数挡住,然后无法get到更准确的东西,而这些可能就是核心函数的参数。

  然后耕哥给我讲了酒井学生节的一个短剧:

  略(噗 非常精彩,剧透了就没意思了。)

  最后我们想,世界是不是真的是由亿万级数量的函数构成的呢?如果是这样,算命的是不是规划了一下里面可以应用于人类的函数,然后通过插值(我们俩想到插值都笑了),几代人,几万代人的插值,最后get到了拟合程度相当高的函数,从此破解了世界?

  世界函数啊,听起来两个人已经走入科幻了哈哈哈。

  一致认为是非常好的梗,以后写小说或者拍dv时可以用。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五):人与人的差异性?

  《夏娃的时间》讲述了人形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在政府阻止人与机器人过于亲密的时刻,在“夏娃的时间“的店里,机器人与人无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增进关系。

  两个机器人,因为不必展示出机器人的标志,互相以为对方是人类,产生了机器人之间恋爱。

  主角也与他的机器人化解了双方的心结。

  男二也与他的小时候的机器人之间化解了误会。

  似乎背后的幕后Boss是对这样的情况比较支持的,而非正在推行的政策那般,似乎还有一些剧情的铺垫。

  假如,我们之间并没有外在的标示,那么我们依据什么来辨识自我呢?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六):现实意义:群体歧视问题

  某个时空,犹太人需要佩戴标志上街。某个时空,黑人不能进入白人的酒吧。boss和tea lady之间在给定场景下有给定的交往程式。甚至因为我们还没有方法和猪狗飞禽猩猩海豚建立实效而稳定的交流,我们就依照己意处置他们(尽管我倒不认为处死一定是不好的),如同某个时空,不说同语言的人被当做异类随意处置,或者被当做奴隶;又继续因为政治身份的不同(自由人,奴隶;本乡人,外邦人)而区别看待异己群体,比如

  有人喜欢理性有最广阔的交流可能性(尽管他们并不真的会甚至愿意和最广泛的理性个体交流),而有人并不喜欢——也许通过这种“排他”来形成“自我”的凝聚,但对另辟蹊径的交流的渴望,何尝不是为了实现自我呢?说不清楚啊。

  闲扯一堆,说点儿片子的事吧。本片不靠打字幕念旁白来呈现世界观,机器人三定律的出现也都很自然,实在值得国产编剧们好好学学。尽管不能说最广义的交流主义一定正确,但这种立场通过这个片子,获得了一个特别动情、令人无法回避关注的展现。善莫大焉。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七):怎样算伤害?伤害这件事本来就无法用语言来说清楚的

  难道你以为机器人就绝对不会伤害人类吗?怎样才能算是伤害到别人,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那个时候你会怎么想,要怎样对待他人才对?用语言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有些人,你全心全意对他,而他却无动于衷。他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你却觉得很受伤害,只是他没有给你你想要的回应而已。有些人,你全心全意对他,而他也全心全意对你,可有一天,他走了,死了,坏了,不能动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了,你还是会感觉很受伤害。伤害这种事,本来就是别人什么都不用做,你却还是觉得它会不请自来。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八):题材思考

  总体音乐很好听!故事有欢乐有悲伤也有反思,题材也有意思!

  故事是对于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思考,这也是诸多科幻电影素材之一,如著名我机器人,还有超能查派等。他们都是在讨论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应该如何,是人类能与机器人和平共处,还是机器人被人类无情利用,或者是人类被机器人取代,这都是电影表现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讨论也可引申到如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非人之间关系的讨论之中,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能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不同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家(作者或导演)都有自己各自见解,而身为观众的我们都能通过有争议性话题的作品去思考,去反思,这何尝不是一件有意思也有价值的事。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九):Everyone Is an Island

  讲述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的电影其实不少。这部电影业没有什么标新立异或是什么突破的地方。但是由于那个咖啡馆的存在,让我觉得这部片子不单单在讲机器人和人的关系,还有每个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外界“非我”的认识——好吧,可能只是我很久没有看这种题材的片子了……

  电影中的两位主角都已惯于将人形机器人当做是一个工具,泡咖啡的工具,接送上下学的工具……他们不愿在机器人身上投入感情因为他们觉得机器人的感情是假的,他们,或者应该写它们,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只是因为这些都是命令。因为另一个命令,机器人可能就与自己形同陌路——人类真是脆弱的都没法接受伤痛了。

  如同有些人不喜欢养小动物(比如我,凡是长毛的活物我都厌烦),有时我们只是害怕自己真的爱上了它们,而它们对于我们却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我们有时候不愿告白宁可暗恋自虐是害怕被拒绝后那些泛滥四溢的感情无处安放。

  我们终究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得失——感情的得失——感情有得失吗……

  人类自以为是的觉得机器人不懂人类的“真”感情(靠,你又不是机器人你能懂吗?)所以,所谓机器人的“感情”和人类的“感情”可能真的是不一样的。机器人的感情可能真的源于命令,而人类的,人类的源于啥?利比多?

  我们其实不愿花时间花感情去了解那些“非我”。(完了,睡完一觉完全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我们害怕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可能是空屁甚至是伤害——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如同害怕鱼刺卡喉咙于是就不吃鱼一样。

  我们除了不愿去了解“非我”外,也不愿意让“非我”走进自己的内心,然后还嚷嚷“你们根本不懂我”——懂你妹,你啥事不干啥事不说要人怎么懂啊~我们害怕别人看到了自己最脆弱的部分,仿佛一旦他们看到了就会将那部分拿走一样——他们会四处宣扬我的脆弱甚至以此为要挟……

  于是我们将自己封闭起来,等到进击的巨人到来的时候就吓尿了——等等这扯的是什么啊~

  片子始终没有说人形机器人量产之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其实在我看来我们现在对于机器人的态度和N多年前白人对于黑奴的态度是差不多的。那时候黑人给白人做奴隶,白人觉得黑人是下等人,连黑人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下等人,白人则很害怕自己喜欢黑人,甚至觉得尊重黑人是对自己和黑人的不尊重。

  咖啡馆门口的黑板上写着“机器人和人没有去区别”。它没有说机器人和人一样而是说没有区别——它没有将机器人作为一种“下等人”——这我很喜欢。因为前者本身就将机器人放在了一个下等人的位置上,那么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成了一个嚼得烂的不能再烂的政治梗——boring。

  机器人的工作是给人类提供服务,工作之余他们也可以搅搅基、弹弹琴什么的,人类因为机器人无微不至的服务而喜欢他们本是无可厚非的。就比方说我上班认真工作出色受到其他同事爱慕然后就搞出了办公室恋爱一样——无可厚非——可是我工作不出色所以也整不出办公室恋爱。

  我为你开门,我就像钥匙一样被你需要,我为你泡咖啡,那我就是咖啡机,我给你叫早,我就是闹钟……人大多数时候也在干机器人干的活。但“需要”和“爱”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因为工作出色被人喜欢,和在见识到我的龟毛之后能依然喜欢是不一样的。

  罗嗦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儿去可以压抑自己的情感……我们对于其他所有“非我”而言能都是“异类”。

  哦,还有,说归说,我就是那种宁可暗恋自虐绝不表白的怂人,你能把我怎样啊,啊啊啊~~~

  《夏娃的时间》观后感(十):机器人也需要精神家园

  OVA版的海报是sammy娇羞的照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个机器人女仆与男主人情感纠葛之类的故事。

  故事本身不如攻壳那样复杂,但“夏娃的时间”是个很有趣的概念,被人类视为工具的人型机器人,生活在精神的牢狱之中,不但被人类残忍地封闭了情感回路,还决不能违背三条机器人法。如果被命令不能说话,他们纵使有万千情绪,也只能始终保持缄默。由于对机器人智慧的恐惧,人类以造物者的姿态剥夺了机器人的尊严与权力,为他们定下无数残酷的规则,一旦违反,则毫不留情地销毁。

  所幸的是,同样也有平等对待机器人的人类。譬如老板娘凪、潮月博士,苦心经营要打造出一个人“人”平等的、温馨的家园,人型机器人们可以来到这里畅谈心、交友,打破既有的命令、分享他们在外无法抒发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地方,不正是机器人的乐园吗?起初一定要机器人划清界限的陆夫和正和也渐渐爱上了这里。

  机器人和咖啡的那一段真是要笑喷了。

  镜头剪切比较特殊,只要在夏娃的时间里,镜头就是移动、推进的,像摄像头一样。

  ammy在陆夫面前娇羞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仿佛做了错事的小姑娘,而陆夫,其实心里也很喜欢自己的女管家。

  很喜欢这种多主人公的故事,每个人多着一些笔墨,故事才更有张力。

  ED用来播放插图也是很妙啊,咖啡馆里的配乐真是棒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