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蓝色果冻海》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蓝色果冻海》经典影评集

2022-04-04 03:0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蓝色果冻海》经典影评集

  《蓝色果冻海》是一部由Shira Geffen / 埃特加·凯雷特执导,Sarah Adler / Tsipor Aizen / Bruria Albek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色果冻海》影评(一):耐人寻味

  一部好的电影,色调平衡统一,对白言简意赅,情景设置和字幕跟进节奏统一,画面分割布局新颖,音乐协调,还有多处细节的体察。就好像一个好的摄影师总能捕捉到对象最有质感的一面。看完此片我已成长为疯狂的截图党,脑海里不禁想起了老夫子漫画中很多节都取名为耐人寻味。

  导演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剥开生活的外壳,不安中也要凸现美感。可能因为是夫妻导演,男性视觉混合女性视觉,运用了船和水母这两个意象,三个女主的故事穿插介绍。

  她和他在婚礼舞池中央幸福的相拥慢舞,牵着果绿色的气球,被坏掉的门锁要挟,翻门坠落崴脚。在治疗台上,他与她相望谈到去度蜜月,医生说“为何要去加勒比海?你们彼此相爱就够了”。在宾馆里,她不断抱怨,不论他说什么,她总是兴味索然。她的抱怨挑剔源于缺少安全感。

  他如此寡淡的蜜月,小心翼翼用手护着橙汁爬上八层楼端给妻子,尽其所能的满足包容对方,难得一笑告诉女作家用永远会比永恒多些安慰,在电梯楼梯与她相遇浅谈,用脚试探那搁浅的水母。

  巴特雅哑然失笑毫无生气的脸以及茫然无措的眼神,散乱的头发,只,掖进一半的衬衫。当真是漫不经心么?还是早已习惯逆来顺受,心无所、任人为欺。她从来不动声色。不会挽留男友,父亲呵护新欢没时间联系她,母亲忙于慈善事业更无暇顾及她。整个电影唯一一场暖色是她在路边翘首等待,她一袭白裙抱着一束黄色康乃馨,路人在她身边游走,还是没人来接她,蹲坐下埋头,拿花也委屈地零落在地。 躺在病床上,那伸过去的手和渴望被关怀的心,以为触手可及的那抹温热,却只迎来匆匆离开的背影。

  最开始她也是孤单地坐在海边,那倦怠的侧脸。没有人愿意顾及她,她要么被欺要么被炒要么被冷落。如此粗糙的人生,即便回到家里,一张床一个柜,脱落的墙灰,漏雨的天花板······病中坐起床边无人陪伴,好吧我想逃离,孤单游走在街头,单薄的身躯穿梭在夜色中,弯下腰绑好鞋带,继续漫无目的,忽地落雨,我张开双臂,我没注意的是身后印有妈妈的海报,那庇佑的双手正好盖在我的头顶。已成漂流的陋室在月光下水影交晃,漂浮的电话传出妈妈催促却不见关怀的留言。

  她在婚宴上抓拍幸福背面的无奈与酸楚,执拗的只拍她愿意拍摄的画面,漠然地抽烟,跃起反抗。她的父母是纳粹幸存者,,,

  她的大眼睛盛满未知的好奇,灵动的调皮,不肯拿掉红白相间的泳圈,逃走时把衣服脱掉。她是小时候的巴特雅。

  她的从容淡定优雅,不喜光,讨厌宾馆所以选在宾馆自杀。

  她身在异国奔波作佣,只有每次打给儿子的电话能给予她一丝安慰,站在出窗外想着要买下这有高高桅杆的船送给儿子生日礼物,眉头微皱时常要宽慰自己。乍一看,竟让我想起邓丽君,温和的媚眼圆润的脸庞。

  她不耐烦,只有面对女儿才会妥协的笑

  他告诉巴特雅那么多失踪的人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折着纸船。要知道,有些人就这么悄无声息抽离了生活且不被他人察觉,没有谁会真正在意你的遗失。他递给她面包。

  电影中有很多隐喻,巧妙的揭露。门象征着夹缝中求生。导演选了好几个镜头都是狭窄的空间维度,人夹在中间,让一幕幕场景上演。生活的河流让我们相聚擦身而过后又分离。我们无情地被生活榨干。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都在坚持后向生活妥协,展示给我们真实的人生。电影是个梦,偶尔需要加些猛料。一切都像是热油滚沸前的沉默。最后巴特雅追逐童年的自己奔向大海,有突出重围之感。卖冰激淋的老爷爷坐在岸边,圆了她儿时未了的心愿。

  意外和惊喜有之,起承转合,拍摄的角度等等都是神来之笔。

  第一次谢影评,断断续续的语言无法条分缕析的表达。

  《蓝色果冻海》影评(二):看梦

  也许是电影名字的暗示,看这个电影,我不觉得是在看电影,而是在水族馆里看水母。这些貌似湿乎乎,稀溜溜的人,生活没有型,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下一下地挣。他们时而相遇,时而分开。似有所向,却无定所。

  我这个观众,隔着鱼缸,凝视着安宁、美丽而又动感的水母,不知不觉地就开始做上了自己的梦,梦里鱼缸中的水母们,在蓝色的水里漂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也用同样的目光凑近了鱼缸,用大大的眼睛望着我,把我也变成了一只同游的水母......

  就这样,等到Batya醒了,我也醒了。我醒的时候,和Batya一样,脸上挂着微笑。

  电影在灿烂的阳光中结束,想到美丽的水母会见光死,最终会变成沙滩上干瘪的海蜇皮,我还想回到那个暗淡却是有梦的鱼缸里。

  《蓝色果冻海》影评(三):蓝色果冻海:关于感知和影子所填补的空白

  按照惯例,提起这部电影,首先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另外一个名字《蛇发女妖》,很多看完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一个恐怖片的名字和电影本身的内容完全不相干。至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无从考证。不过相信,这样一部情感细腻的电影,不至于取一个哗众的名字用以取巧。《蓝色果冻海》,我觉得更能代表这部电影的含义。 影片的开头很有蛊惑性的展示出一片蓝色:色泽纯净、优雅、充满幻想,像一片海洋,或者明净的天空。然后镜头慢慢的后退、后退、再后退,这下可以完整的看到这片蓝色的全貌了:搬家车上的蓝色车厢。破破旧旧,就这样从美好到低俗的转变,仿佛暗示着全剧的基调:优雅与不羁相结合的冷幽默。 搬家车缓缓开走,带走了一个女人巴特雅生活的一部分:爱情。男人离别的时候说,不说点什么吗?女人的表情,有着一种无所谓和对生活的茫然:没什么。车走远了。女人喊了一句:别走。可是没人听得到了。两个人的离别,有时候仅仅是挽留来的迟了一点而已。 巴特雅的生活继续,一个普普通通的餐厅侍应生的生活,仿佛没有什么转变,也不存在转机,直到有一天在海边遇到一个围着游泳圈满脸雀斑的迷路了的小女孩,女孩站在巴特雅的面前带着洞穿未来的微笑,巴特雅把女孩带入了警察局,警察局值班员脸上的神色充满了看透世俗的疲倦:周末,警察局无法收容,只好拜托巴特雅暂时收留女孩。等到警察局上班的时候再带女孩来寻找他的父母。 巴特雅的童年缺了一块,在记忆里也无法搜寻到合适的可以解释童年美好生活的证据。小女孩的到来仿佛弥补了这样一个缺失,生活一团糟糕的巴特雅开始照顾起女孩的生活,帮女孩找一些合适的衣服,于是,她开始联系不经常联系的父母,询问自己童年时的衣服是否还在。循着这条线,故事渐渐有了一个脉络:巴特雅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父亲的出轨而离异,巴特雅是一个缺乏家庭幸福的女孩,目前,专注于慈善事业,父亲向宠爱一个孩子一样的宠爱自己年轻的小妻子。这两种爱都非常怪异的远离了亲情,没有辐射到巴特雅的身上。父母对待巴特雅的态度像是一个关系稍好的朋友,或者一个普通的亲戚:可以推迟约定,可以长久不联系。 巴特雅带着小女孩去找自己的父亲拿自己小时候的旧衣服。小女孩在一堆杂物里找出一个相册,一页一页的翻着,然后指着一张照片对着巴特雅默默的笑:照片上是一个卖冰激凌的老头,老头的背后是沙滩和海,以及嘈杂的人群。巴特雅对这样的指示茫然无知,找好衣服,带着女孩迅速的离开。 故事的交集从一场婚礼开始,而命运的转轮在此之前就已经拉开序幕:婚礼是在巴特雅所在的餐厅举行,新娘在结婚当天摔断了腿,因为换衣间的门坏了,婚礼已经开始,而她找不到人来解救自己,只好翻门。巴特雅带着小女孩来上班,迟到了,巴特雅像个邋遢的家庭妇女一样,摸了摸头发就端起盘子送餐,中途盘子被碰掉,从地上收拾起水果,拨拉两下就端了出去,一出厨房的门,盘子上的点心就被一个胖乎乎的女人很享受的拿起一块,随意的情景,仿佛都在勾勒出一种生活态度:不耐烦的,随便的,无所谓的,没有生气的,没有幻想,缺乏活力的。一片被冻住了的海洋。。。巴特雅安顿好小女孩在餐厅的一角安静的坐好,便开始忙工作。专门被请来拍摄婚宴的纳欧米,总是再拍一些与婚宴无关的事物,她拍下了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然而却因此被餐厅的经理开除。巴特雅回头找不到小女孩,失魂落魄,无法安心工作,也被餐厅经理开除。 巴特雅到警察局报案,警察局的值班员对于巴特雅的紧张、焦急、不安都已司空见惯。他说,你知道失踪小女孩的名字?住在哪里?巴特雅手足无措。警察局值班员拿出厚厚一叠蒙了灰的失踪儿童的资料。告诉她:这些都是两年前的报案。 仿佛毫无希望了。 然而巴特雅对于从来没有与自己说过一句话的小女孩有一种莫名的执着。她去寻找拍下了小女孩照片的纳欧米。并在纳欧米狭小、拥挤的小摄影棚里找到了纳欧米童年的一段录像,一段关于沙滩的录像:纳欧米的童年是幸福的,父母宠爱,总会满足自己的需要,直到父母意外去世。在录像里,巴特雅看到了那个卖冰激凌的老人,在同样的沙滩上,命运很怪异的展示了两种人生:幸福的而后缺失的,缺失的并且一直被遗忘的。巴特雅看着录像。大眼睛里仿佛有所获知,然而却依然无法寻找。 第二天巴特雅再等待和母亲的约会的时候,看到小女孩的泳圈在马路上滚,仿佛一只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的巴特雅毫不犹豫的跟了上去,剧烈的碰撞,画面停止,发生了车祸:巴特雅被车撞倒。 在医院的床上,巴特雅仿佛做了很绵长的梦:在那一片碧蓝的海水里,童年的巴特雅,穿着小泳衣,围着游泳圈,脸上长着雀斑,海蓝色的眼睛,在海水里看在岸上争吵的父母,母亲歇斯底里的问,你是不是喜欢上了那个18岁的贱货。父母的背后是卖冰激凌的老人,以及其他幸福的欢乐的人群,虽然无法获知着幸福的人群里是否有纳欧米一家,然而,巴特雅仿佛找到了生活剧变的开始,更仿佛找到了丢失的小女孩:那只是自己的童年来寻找成年的自己。 影片从始至终仿佛讲的不是故事,而像一个万花筒,展现出四个、八个、甚至更多的面,慢慢的旋转,让观众自己去寻找能出现多少种交叉的情景。 影片的每一个角色的出演,仿佛都担任了重要的任务:成年人的困惑,成长中的困惑,为人母亲的困惑,步入婚姻殿堂的困惑。每一种困惑都想说明理由的合理性。却又用别的面去证明它所带来的后果的悲剧性。 摔断腿的新娘,因为断腿而被迫取消加勒比海的度假,只能住进拉特维夫的小旅馆每天看海。生性多疑的新娘对丈夫存在强烈的占有欲,然而却因为无法掌控而充满苦恼,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就在白纸上写下自己寂寞的思想。楼上的豪华房间里是一个假说自己是诗人的女人,被婚姻生活窒息的新郎时常在楼梯口经常听女诗人谈论梦想以及自己的婚姻,在一次参观了假说自己是诗人的女人的房间后,毫无顾忌的感叹:要是自己的妻子住在这里一定不会再抱怨。“诗人”毫不犹豫的提出换房。新娘获知后无比开心,换房的第二天,他们去看望“女诗人”,然而看到的却是死亡,女诗人在那张床上自杀了,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优雅的诗句。新郎拿起纸忧伤而崇拜的念:新娘的眼泪不可抑制的落了下来,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诗句,因为本身就是她写的,遗落在房间的柜子里。而这却成全了那个死去的女人“诗人”的美名。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优雅舒适的大房子,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而她遗落的诗句,也成全了别人的美名。在自己丈夫的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故事。有时候我们遗弃的是别人苦苦追寻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想要追寻的却是别人从不放在心上的。生命仿佛一场错觉。我们生命的空白总是由别人的影子来填满。未来如此无法感知,而生命却依然要悲伤前行。 在整个的电影中出现了一只玩具帆船,是一个菲律宾佣人想要卖给自己儿子的礼物,那个传说中的玩具的获赠者仿佛一个梦想,或者一个空气,从来没有在画面里出现过,然而,却仿佛一个新生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母亲在一个法国老妇人那里做佣人,开始的时候受到雇主的刁难,仿佛异常难过,然而最终她通过自己撮合老妇人认知,认可自己的女儿是舞蹈演员的行为得到了老妇人的宠爱:偷偷替菲佣买下了那个她隔着商店玻璃看过无数次的玩具帆船。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看下来,并不轻松,充满了无心的插曲,充满了旁观者,充满了感知和空白。我们无法得到的太多,我们想要的太多,然而我们了解到太少,可以感知的太少。只能从他人的身上去寻找自己缺失掉的影子。 故事讲述的都是一些尚有能力去感知别人的人,而那些缺乏感知能力的人渐渐的都像一个个蒙了灰的生活的布景,成为了承托别人的道具。无法感受到他人情感的人生是缺失的。 最后,用《我的野蛮女友》里的一句台词来结束:既然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学习,那么就应该继续好好的活着。 既然我们都需要填补人生的空白,那么就更应该好好的去感知他人。

  《蓝色果冻海》影评(四):你看不见的我,是蓝色的

  蓝色,是最包容的颜色,优雅、理性,同时它也代表着忧郁;大海,是广阔无边的,自由的、强大的,同时也是让人对它既恐惧又渴望,既茫然又充满着追寻。那么蓝色加海就等于这部影评,同时也是对这部影片最好的注解。

  影片中讲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自由流畅的穿插其中,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巴特雅、新婚夫妇、菲佣乔伊,都跟海有着密切的关系。影片以巴特雅与她在海边偶遇的小女孩为主线,与另两个故事相互交叉,同时又辐射出其他的人物,比如小女孩、两个为父母找菲佣的家庭、女摄影师、神秘的黑衣女人,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在广阔的大海(现实世界)面前何其渺小,每个都是一艘“小的不能不能驾驶的小船,风吹不动,没也有帆,尽管身处水城,它的嘴唇却是干枯的,只能通过睁大的眼镜呼吸”,借由新娘之手,写出了片中每个人最贴切的状态。

  这该归类于一部超现实文艺片,片子借了很多象征的手法,深刻描绘了子女与父母之间无法跨越的代沟和隔膜,导致关系疏离;夫妻之间因为没有敞开心扉,缺乏理解和沟通,因为爱,产生的猜忌,导致感情淡漠。其实,里面的每个人都有爱,缺乏安全感,都在渴望爱和渴望被爱,但是在传达给对方的时候,往往出现了错误,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是《水母》,就像导演说的:水母很脆弱,没有骨头或外壳可以保护自己,但同时也具有攻击性,她们在水里漂来漂去,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方向,就像片子里的这些人,小人物,有点儿懦弱,但不经意间又伤害到了别人。”面对前方,我们迷茫着,又不断在找寻着正确的方向,我们彼此给与爱,却又不得不彼此刺痛着对方,像刺猬一样,我们想抱着对方彼此温暖,却最后弄的彼此鲜血淋漓。还好,影片的结尾,我们的主角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己,拾起自己,希望还不晚。

  影片以巴特雅的自我追寻和救赎从头至尾穿插其中。影片一开始巴特雅和男朋友分手,背景是货车的海报,蓝色的大海一样的背景,对于巴特雅来说,此时的大海象征着爱,车一开走,立刻灰突突的一片,代表着现实世界,趁着巴特雅那声小声的“别走”,显得那么渺小、无力和可怜。可见男朋友是她现实生活中唯一的大海,唯一的爱,此外,她的生活完全是简陋的、破旧的、无味的、没有方向的,从后面的故事发展可以看出。

  她以凌乱的头发、记错扣子的衣服、随意别上的胸牌以及近乎精神恍惚的状态,穿梭在婚宴上。而后,另一个故事的两个主角出场,新婚舞会上,两个人明显不搭调的舞步,并且新娘显然跳的正酣,新浪却被人拉走,新娘有些失落,一个小孩子送来了一个绿色的气球,新娘把它给了别人,同时第三个故事的主角出现,菲佣乔伊。

  巴特雅隔着门的玻璃望着婚宴热闹喜悦的人群,与她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舞会的音乐狂热侧耳,乔伊无法忍耐的捂住了耳朵,与新娘孤独无助的困在卫生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娘的求助,在嗨翻的音乐和人们面前,根本无法被注意。新娘只得自己翻门而出,摔断了腿。

  这一段落说明了夫妻两个人的关系现状,从两个人在舞会开始的表情来看,彼此非常满足,可见是相爱的。但是跳舞的时候,面对新娘的舞步,新郎却有些不知所措,新郎被拉走,新娘显得落寞,两个人完全是不够默契和协调的,这预示着后面两个人出现的状况。而新娘一个人被困在卫生间,卫生间的墙面是蓝色的,蓝色的海一般,也就是现实,让她忧郁、茫然、没有方向,她大声求救,丈夫却在舞会上跳的正开心,这暗喻着新娘的内心中,后来对新郎的怀疑和在两人感情的无助,内心的挣扎、求助和呼喊,新郎却听不到,造成两人的隔膜。

  新娘腿摔断,在医院打石膏的场景,白色的墙壁,空间狭窄,简单的一张床,显得单调乏味,预示着两个人在新婚蜜月之初,其实已经开始了单调乏味的生活,但是医生的“为什么要去加勒比海,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够了”,此时,两个人的手是握在一起的。

  巴特雅的房子,墙壁已经剥落,天花板不停的漏水,简陋、破旧,但是房东依旧要涨房租,并且对天花板漏水这件事极其敷衍,巴特雅表现出了无可奈何的样子,在现实面前她是有些懦弱的。受到妈妈举办筹款晚会的邀请函,她把自己门上的名字涂掉了一半,可以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那么回事儿。

  她坐在海边,一个戴着游泳圈,只穿着泳裤,不说话的小女孩向她跑来,这个孩子开始跟着她。其中两个人一起望着海的短暂画面,表现出两人同样的茫然、没有方向、又带着不明所以的追寻和渴望。巴特雅去父亲家拿小时候的衣服,父亲甚至不知道她的工作,也从未向未婚妻谈起,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也苍白而贫乏。所以,可见她与父亲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她跟这个小女孩的关系却很奇妙,在警察局她莫名其妙说出她的年龄,出租车里,司机说她们两个很像。这一切正说明这个小女孩其实就是巴特雅小时候。她不说话,只穿着游泳裤,不准摘下她的游泳圈,喝天花板漏下来的水,行为古怪,突然的出现,又突然的失踪。巴特雅在后来的车祸后,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个场景,在沙滩上,父母在吵架,让她一个人戴着游泳圈去海里游泳,答应她冰激凌小贩一会儿还会回来,最后父母却吵架离去,主观镜头里,她一个人戴着游泳圈在海里几乎窒息,艰难的游着。这对巴特雅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独自一人离父母遥远的海里,她吃力的游泳,父母只顾吵架,游泳圈是她唯一的安全感,冰激凌则是每个小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幸福的象征,整本相册里只有一张冰激凌小贩的照片,而巴特雅却始终没有得到,从而让她耿耿于怀。

  小女孩喝天花板漏下来的水,因为自来水没有水,水是渴望,从应该得到的途径却没有得到,由于渴望,她只能喝天花板漏下来的水。后面的故事中,巴特雅也学着小女孩的样子喝天花板的水。巴特雅的妈妈从电话中说“我无法和你姥姥交流,但我和她不一样。”她的妈妈和姥姥之间也有着严重的代沟和隔膜,而巴特雅的妈妈恰恰同样不知道如何和女儿建立关系,表面的关心却依然隐藏不住她对女儿的淡漠,巴特雅车祸后躺在床上,昏迷中向母亲伸出双手,母亲却拿着自己的钱包走了。

  而全片色调最温暖,巴特雅最漂亮的一个画面,就是巴特雅站在街边等着妈妈来接她,白色的鞋子和连衣裙,捧着黄色的一束花,画着精致的妆容,俨然一个小女孩,她期待着母亲,期待着被爱,而等待的结果却是一场车祸。

  母女或母子的淡漠表现的最明显的是在菲佣乔伊的故事里。乔伊来到两个家庭,第一个家庭,母亲孤独的死在自己的房子里之后,子女却因为请菲佣的事吵起来。而母亲临死里,正在看着电视,电视里正是巴特雅母亲的筹款广告:在这个富足的年代,有的人却一无所有,母亲愿把整个世界献给孩子,有些母亲却无能为力,孩子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家,一张床,一顿早餐、午餐、晚餐,因为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一个家。”

  这恰恰在说乔伊,在这个富足的年代,她一无所有,而她却想把全世界都给自己的孩子。也同时在讽刺这个家庭,这对子女的母亲把全世界都给了他们,却得不到他们的回报。

  乔伊两次给孩子打电话,背景都是巴特雅妈妈的那张海报,暗示着她想把全世界都给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家,但是在现实的大海里,她却无可奈何,她出现的画面里,经常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这是忧郁的象征,在她第三次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的时候,终于不再有那张海报的背景,她也不再穿着蓝色的衣服,而是喜悦的红色的衣服,她要买回一艘帆船模型带回家给孩子。

  她的第二个雇主看似脾气暴躁古怪的老太太,她与女儿的关系却很糟糕。乔伊发现了老太太女儿的演出,她表面上批评女儿穿着暴露,实际上还是去看了演出,面对看不懂的话剧,她几乎睡着,但是她在望见女儿的时候,却欣喜而甜蜜,两人之间的相视而笑,是她们之间最好的心灵相通,而最后,女儿来看她,在即将冰释前嫌的时候,两个人还是不欢而散,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显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掉的。而在乔伊走之前,她把乔伊喜欢的帆船买了送她,这说明了她的心地善良和体贴。看似坚强的老太太,与乔伊的相拥而泣,也正显示出了她对于现实的无助和脆弱。

  大海是这部影片重要象征,蓝色是主要的色调,而帆船则是重要的情感道具,三段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都跟帆船有着紧密的关系。巴特雅,在小女孩失踪,去警察局报案,警察拿出了一大叠失踪者的寻人启事,把一张叠成了一艘小船。每个走失者都渴望在现实的大海里能有一艘船,载着自己,找到自己的家人,回到自己的家。帆船便是回家的工具,是渴望家的符号。

  而在新婚夫妻的妻子面前,帆船便是通向新郎心里的工具,是在两个人感情的海里自由航行的工具。她在海报上将帆船画在了瓶子里,也正如她的内心,她写的那段话恰恰是所有人的写照,她困在自己造的玻璃瓶子里,丝毫感觉不到丈夫的爱,也无法驶进丈夫的内心,感觉不到他的在乎和爱。而他的丈夫也感到不知所措和气恼,他为了妻子想换房子,跟前台据理力争;爬到八楼给妻子拿果汁,毫不犹豫吃掉妻子递来的坏掉的苹果。而妻子却因为他在电梯里偶然结识的女人,而充满了猜忌。不是没有爱,而是双方表达爱的方式出现了偏差,造成了隔膜。最后通过神秘黑衣女人的死去,两个人才最终把双手再次握到了一起,丈夫抽着烟,抽烟是无聊苦闷的象征,丈夫无法明白妻子内心的感受,感到迷茫和彷徨。

  神秘黑衣女人是在现实里迷失窒息的牺牲者,住在海景房里,却从来不看海,怕亮光,正说明了她对现实的逃避和懦弱,最终选择了彻底的逃避,自杀。

  最后,乔伊高兴的抱着帆船,坐在回家的车里。而巴特雅还在继续着自我救赎之路,片中的一个场景是,巴特雅从医院跑出来,外面正下着雨,她站在她母亲的海报下面淋雨,象征着她母亲的广告词,她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家,渴望有人爱,而回到自己的家里,却已经被天花板漏下的水淹了,她无法再在这个已经彻底冰冷腐朽的地方了,便跑去了摄影师朋友家,去感受被关爱的感觉。

  她与摄影师朋友坐在沙滩上看海(这次不再是她一个人),分吃一个面包圈,充分享受着友谊的快乐。突然那个失踪的小女孩再次出现了,她跟着她跑向了海里,这次她不再像小时候光着身子毫无保护,甚至不再需要游泳圈的保护,她在海里看到小女孩对她微笑,她终于释怀(因为小女孩的离去正是她对她发了火)最后她被朋友救上了岸。

  而后,巴特雅醒过来,笑了。结尾,她终于看到了卖冰激凌的小贩,果然像朋友说的,卖冰激凌的小贩无处不在,像爱一样,像幸福一样,只要努力发现和找寻,一定无处不在。

  女摄影师,是这部电影里面对现实唯一敢于反抗的人,真正坚强的人,她的爱是完整的,是健全的,她不缺乏安全感,甚至可以保护他人,比如巴特雅。她对解雇她的人还击,也是对现实还击,她善于发现有缺陷的东西,人们真正的面目,但是显然,她对父亲给自己拍的录像一点儿也没有兴趣,巴特雅却看的入迷,因为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父母对自己的爱。

  影片中对几个女性都有眼睛的特写,巴特眼的眼睛,新婚妻子的眼睛,小女孩的眼睛,乔伊的眼睛,神秘女人的眼睛。这对应着第二个故事中,妻子写下的那句话:“尽管身处水域,它的嘴唇却是干枯的,只能通过睁大的双眼呼吸。”这都表明了她们在现实生活里的无助、忧郁和窒息。

  神秘出现又神秘失踪的小女孩以及天花板的漏水,都充满了荒诞的超现实色彩。

  无论从剧情、节奏、暗喻的运用还是摄影的角度,这都是一部相当棒的文艺片,充满了人文关怀,对现代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反映。

  蓝色果冻海,一点儿都不蓝,不清澈,不清新,不清晰,也不像果冻那么可爱和诱人,而是充满了艰涩、悲伤和难过。我们是一个个小小的水母,在大海里没有目的的飘荡。

  你看不见的我,是蓝色的,而你却不知道。

  《蓝色果冻海》影评(五):欲望之蛇

  据说,夏娃吃了欲望之蛇变成的苹果后,她不仅与亚当相爱,那条化作苹果的蛇也一直存在于她的身体里,后来代代相传,传给了我们。所以在我们可见的外表之外,还有深不可测的内心,我们的行为安分守己,内心却激荡着滔天的罪恶。

  电影《蛇发女妖》住在特拉维夫的三个女人的生活片断。这三个女人像水母一样,随波逐流,过着孤独的生活,有时也会对过去和未来提出疑问。 一个在婚礼上端盘子的妇女,在海边捡到一个不说话的小女孩;一个结婚当天摔断腿,因而无法出国度蜜月的新娘;另一个来自菲律宾的外籍看护,碰上一个超难缠的老太太。本片获得了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还获得了国际影评人周最佳编剧。很多看过该片的人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巴特雅身上,其实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寻找的片子。和巴特雅这条主线并行的,还有其他很多分线,住在旅馆里的新婚夫妇,同一个旅馆里要自杀的女“诗人”,需要被照顾的老妇人,老妇人的演员女儿,菲律宾女看护,甚或至警察和女摄影师,大家似乎都在寻找自己。

  情感,生活,工作……我们都遭遇欲望之蛇的不善凝视,如何面对,如何让自己回归平静才是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蓝色果冻海》影评(六):水母(2009.4.23)

  又见多主轴并行的电影。在经历了对“联系普遍性”爱好者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从激赏期待到失望腻味的过程后还有兴趣为同类电影花时间,大抵就是那种心一横“看我们还能怎么拧”的行为罢。可《水母》的片尾字幕随着希伯来语的《玫瑰人生》浮游开时,却不得不打心眼里感到庆幸。《水母》是那样一部好片子,漂亮得让人推翻了对自己那点别扭的苛责。

  如果拿伊纳里多的的电影作为参照,解谜式的南辕北辙奔赴一点的标的在《水母》中无疑没落了——《水母》走的几乎是与此相反的叙事方向。电影方才开场五分钟,导演莎拉•简芬和艾特格•科拉特就出人意料地早早以一场婚宴将三个女人串联起来。与此同时,他们提供的却又仅仅是数组精彩的追拍和镜头切换的单纯串联而已——因为犀利的剪接而结束在荒诞中的婚宴布的是一个在全片中神来之笔般熠熠闪光的局,可它本身对于人物仅仅代表着无甚意义的偶然性。导演一开始就让她们的人生拥挤在同一个空间里,却又用杂沓得遮断了视线的人群和嘈杂得分辨不出内容的环境音告诉观众,她们之间有着太多天然的阻隔,以至关联稀薄得像是海拔八百千米以外的空气。一个由于失恋而心不在焉的婚宴服务员,一个不慎摔折了腿却因舞曲的热烈而被遗忘的新娘,一个不会得到正式邀请仍得陪伴雇主出席的菲佣,她们的聚首仅仅是为了在将来被分隔得更远。她们从那五分钟里离开,以陌生人的身份各自过活,即便在街头撞个满怀,也只能埋头拼命地捡拾掉落一地的物什,含混的“对不起”和“没关系”不再有任何戏剧性。《水母》把伊纳里多式的电影构架倒个个儿,抛却了各叙事线条间的关联遮遮掩掩到最后的姿态,甚至连那关联的重要性都一并予以否定。电影由此换取了另一种悬念,不是观众习惯了等待的故事谜底,却是关乎电影自身价值的疑问——乍看下各行其是的三段旋律,一旦编写进同一乐章该是怎样的模样。这个问题本身新奇的魅力已然超越了任何悬而未决的情节。

  若说《水母》对溢出剧情范围的所谓“大悬念”的设置是一大亮点,那么片子为它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则成为了它价值的核心。电影片头的五分钟以重彩描绘出三个女人间微不足道的物理联系,然后又立即将其丢在原地。这仿佛是在说“比起生存本身的相似性,巧合下的因果该是多么无谓”。这三个不曾真正牵涉进彼此故事的女人对于生活都是那样仓惶无措。巴特雅在男友“就不想对我说点什么”的暗示下抱着手臂闷声不响,直到车子开出了视线才挤出一句“别走”。她的顽固就像是凯伦,尽管明白丈夫回忆他们初次约会的用意,出口却仍是同一个伤人的问题;也像是乔伊,哪怕在电话里被赌气的小儿子认作“骗子”,可还是作不出一个回家的承诺。凯伦咬着笔略略思考就信手写下透明得悲哀起来的诗句。她的敏感就像是乔伊,在那个充斥着自己听不懂的希伯来语的国度却始终一脸悲悯;也像是巴特雅,可以对缺乏情节的无声电影看得目不转睛。乔伊迫于生计而羁留在与家乡远隔重洋的城市。她的软弱就像是巴特雅,有着陡然脱节以至抹煞了记忆的成长经历;也像是凯伦,打着石膏的腿只能将她带往下水道的酸臭盖过海浪的咸涩的狭小房间。这样的三个女人都像是快要在近岸搁浅的水母,柔软是藏不住的,所以就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无机、更具攻击性、更让人不想接近。她们的脆弱带上玻璃外壳、剧毒触手和诡异的生气,却只是因为急于保护自己。对于她们来说,生存本身就是一场无声的搏斗。你不会知道巴特雅在五岁那年的夏天后是怎样独自长大,也不会知道凯伦心中鼓噪成无穷抱怨的诗句是怎样构建并拆解了她的生活,更不会知道乔伊一次次更换雇主的经历是怎样成了离家时日的计数器。这些挣扎因为持续得过久,已经成了电影无从追溯的习惯。你只看见她们此刻的模样,血缘、情感或者金钱都是始终凸显却已消融进生活的问题,真正的危险来自环境本身——浑浊的海水、固着的白沙以及将水母送上岸滩却不肯将它们再次带回大海的浪潮。所以巴特雅说“我不相信任何人”。尽管这种不真实的无情从脱口起就融化了它的冰冷——巴特雅第二天就窝在家中的椅子里啃起了胖警察硬塞给她的面包圈,甚至在影片行将结束时敲开女摄影师的门然后立即占据了别人的床铺——但至少,它在经过咽喉的那一刻是真实的。水母般的女人们的惶惑是成分复杂的无机盐,溶解扩散进整片水域,咸涩就成了世界的滋味。这种相似的生态使得三个女人多多少少遭遇着相同的事件,比如各自丢失了重要的东西——海边捡到的女孩、丈夫一贯的纵容、或者皮夹里儿子的照片,又比如,让那本该乘风破浪的美丽人造物落入了各自的眼瞳。

  呐,给你一艘船,橡木船身纹理粗犷,麻质船帆洁白耀眼;给你一艘船,钢铁首舷弧度优雅,浑圆舷窗灯火明灭;给你一艘船,错落桅杆线条修长,简洁漆饰用色明艳——你会不会想要去旅行,往那个被水涨满的世界?电影以令人惊愕的方式给出了答案:巴特雅的家淹起半尺高的水时,一条五寸长的蠕虫躺在电话机上漂来浮去。对于那条曾在巴特雅的注视下爬着垂直墙壁的虫子,安全的避难所多不胜数——这样的印象太鲜明,所以尽管画面的表情几近寒凉,偏偏待在那儿的虫子却散发着某种悠哉的情绪。远航的希冀像是总有生根机会的古莲子,可那三名女子不曾拥有属于自己的方舟——巴特雅的白帆湮没于虚假的海水,凯伦的游船禁锢在单薄的照片,乔伊的舰桥隔绝进光鲜的橱窗——所以明明会发出叶开出花的植物就那样以种子的形态沉眠于永恒之中。船只只从她们心尖颠簸过了一瞬的侧影,昏暗的色块似乎还带着微明的边缘。那样精巧的船只被多余地装进了同样漂亮的漂流瓶,看似风行水上,实则却握不住前进的方向,唯有将命运付之波涛。它短暂的经行像是脑中一闪而逝的光,打亮了一道虚幻的念头——她们几乎以为自己就是那瓶中船了,由印着黑白照片的失踪人口登记单折叠而成,沉没在警局落满灰尘的抽屉。但那毕竟只是一种错觉,只是水母摇曳在船行过后曲折的水纹和光线下的梦境。她们是生存着的,即使乔伊雇主说出的“沙滩上尽是狗屎和水母”以及凯伦丈夫犹疑着用脚掀动死去水母的情景都像是某种对于命运的悲哀暗示,她们还是会收缩着伞状体奔逃往深海的方向,仅仅只是出于本能而已。所以乔伊和难缠的老太笑容满面地挤在一把伞下,两人抖动身体的姿态几乎让人想起宫崎骏动画中原地跑步等待穿越马路的小女孩;所以凯伦割断腿上的绷带,瘸拐着却是奋力地奔过她曾让丈夫无数次代步行经的走廊和旋梯,让海景旅馆的风第一次吹乱了她的长发;所以巴特雅身着白裙怀抱黄菊伫立于特拉维夫的街头,那张等待母亲到来的年轻女儿的脸脂粉略施,明媚得几乎照亮整部影片。那么,水母们是否就此回归了可以自在浮游的海域呢?电影在这里抛出了最后的悬念。当看到乔伊伤心的哭泣中滴落了欣喜感激的泪水,当看到凯伦背靠死亡携起丈夫被海风吹拂的手,当看到巴特雅作别五岁时的泳圈从沉没于海底的记忆中苏醒,当看到关于三个女人的故事都走向完满的终局,或许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悬而未决。就好像凯伦的丈夫气急而去并遭遇暴雨时,避在街边的他身后却是展示凯伦睡衣的橱窗,看上去仿佛是有粉色、灰色的无数个老婆把他包围了似的。这样的细节暗示着某些东西的不可逆转。无法重构的家庭关系,无法扼杀的诗情忧郁,以及无法触及的护雏虚象依旧噌噌生长,那么未来呢?导演们笑而不语。他们的性情是,让那自涂装了艳丽水纹的卡车开走后就一直以灰蒙蒙的形象出现的海面在片尾找回了它的颜色;他们的狡黠是,让巴特雅躺在以色列特拉维尔的沙滩像一只真正搁浅的水母。而关于这种矛盾的解释却被他们雪藏进了暗下去的画面和扬起来的《玫瑰人生》。也许面对那三个水母般可憎又可爱的女人,有些真相终究将不忍追问。只得看着那位“无处不在”的冰淇凌小贩真的从照片中走出来,衣角掀动起微弱的风,让徒然或者重生交错混杂成海中大群浮游的透明生物,再难分辨。

  据说水母的身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水,所以凯伦写下这样的诗句:

  尽管身处水域

  她的嘴唇却是干枯的

  只能通过睁大的双眼呼吸

  然而,究竟有谁在近海亲吻了水母那干枯的唇?如果你知道,就请把它当做秘密吧。

  瓶中船

  沉不下去

  或布满灰尘

  看上去很漂亮

  浮在玻璃上

  船小得无法驾驶

  没有前进的方向

  风儿不会扬起它的帆

  它也没有帆

  仅是一小片 一条裙

  和在它们下面的...

  水母

  尽管身处水域

  她的嘴唇却是干枯的

  只能通过睁大的双眼呼吸

  永不合上的双眼

  没人会注意到她的死去

  她不会撞到岩石

  她保持高高的姿态

  还有骄傲

  如果离开时你没有吻她

  我的爱

  如果你能够

  记得回来时给我一个吻

  《蓝色果冻海》影评(七):就是那首诗啦

  A ship inside a bottle cannot sink or collect dust,

  it's nice to look at and floats on glass,

  o one is small enough to board it,

  it doesn't know where it's heading,

  the wind outside won't blow it's sails,

  it has no sails, only a slip, a dress,

  and beneath them. jellyfish.

  Her mouth is dry though she's surrounded by water,

  he drinks it through the openings in her eyes which never close.

  when she dies, it won't be noticeable,

  he won't crash on rocks.

  he will remain tall and proud.

  If you didn't kiss her on your way out, my love

  if you can, kiss me when you return.

  《蓝色果冻海》影评(八):蓝色水母,瓶中之船,孤独的人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以色列电影。光看片名就感觉到浓厚的以色列风情(我一直觉得蓝色就是以色列的民族色)。的确,这部片子反映了生活在以色列的各阶层、各族裔的小人物的故事,出身离异家庭、情场失意的婚礼服务员到一个人住酒店套房的诗人,从为了养活孩子而身怀六甲到以色列打工的菲旅宾女佣到坚持梦想的阿拉伯裔话剧演员。同时也反映了一些以色列的社会现状:失踪人口、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慈善事业、多民族融合等等。

  一开始婚礼的长镜头,一下子就把片中的几个人物囊括进去了,女服务员、女婚礼摄影师、新郎和新娘还有观礼的菲佣。然后从女服务员在蓝色的大海遇到长着雀斑、光着身子、总是穿着游泳圈的小女孩开始,这几个小人物的故事就慢慢地发展了。这几个故事从一开始到比较后面的发展都是有点消极的,因为几个主人翁都处于不太好的境遇当中,社会上的不公平对待、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误会,使他们就像漂泊在瓶中的船,蓝色大海的水母,无助地生存着。而到了最后,人与人之间误解的消除、释然让故事有了完美的结局。

  最有意思的镜头应该是女服务员小的时候在海滩游泳的镜头,以小女孩的视角拍的,作为故事线索的买雪糕老人的镜头,爸爸和妈妈准备吵架的镜头,到在海边游泳时迎面而来的汹涌浪花再到回头望见爸爸妈妈在海滩上吵架的镜头,生动了还原了女服务员唯一的童年记忆。而这个情景也暗示了观众,其实那个在大海走出来的光着身子、戴着游泳圈的小女孩,不过是女服务员童年的一个幻影。

  有一个城市小人物故事片惯用的手法也在本片中出现了,就是不同的主人翁会在同一场景中产生交集,他们不一定认识,但这些交集却会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还有从一个故事转移到另一个故事的作用,比如菲佣和女服务员在街边不小心撞上了,菲佣的钱包里面的东西洒在路上,女服务员帮忙捡东西,而菲佣却把儿子的照片弄丢了。看到这里我联想起自己多年前看的同题材的越南电影《恋恋三季》,这部片中也出现了不同的主人翁产生交集的情节。与《蓝色果冻海》不同的是,《恋恋三季》是以一年的“三季”作为时间线索,以“爱恋”为主题,而《蓝色果冻海》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区间,它是以广泛的“生活百态”为主题,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叙事的。

  有一个细节是很有趣的,就是警察局的警官将不能有专门文件夹入档的失踪人口档案一一折成之船的样子,从而引申出瓶中之船那首诗的隐喻。

  这首诗是有意思的,前半部分是新娘子写的,她当时跟丈夫度蜜月时屡遭挫折产生隔阂,所以才写下有点绝望的诗句;后半部分却是给新婚夫妇让出套房的单身女诗人写的,却也成为了她的绝命诗。就像无助的蓝色水母,她带着有遗憾的情感了解自己,孤独地离开人世。在这里po出这首诗的节选,以作欣赏:

  (新娘子写的)

  瓶中之船

  不会沉没

  不会积尘

  看瓶中船漂啊漂

  多漂亮啊

  却没人能上甲板

  不知驶向何方

  外界的风不能使之扬帆

  船不能扬帆

  帆就成了装饰 船翻了

  水母

  就在船下方

  被水包围 仍感口渴

  眼睛一睁一眨 喝到水......

  (女诗人接着写)

  从不能闭上眼

  没人会注意到水母的死去

  因为她不会粉身碎骨于岩石之上

  她仍然保持高高在上

  不可一世的姿态......

  这个贯穿本片的隐喻,其实不仅仅能用在民族命运蹉跎的以色列人身上,芸芸众生,未尝不是如此。人都是孤独的,当中苦乐无人知晓,无人相助,就像瓶中孤独漂泊不能扬帆的船;但人也有属于自己生活的姿态来保持尊严,就像用眼睛喝水的、可爱的蓝色水母。

  《蓝色果冻海》影评(九):《蓝色果冻海》

  一个在婚礼公司工作的女服务生

  和她遇到的一个不说话的走失小女孩

  和她同一个公司的女摄影师

  和她的父亲及后母

  和她的母亲

  ……

  一个在婚礼上摔伤脚的女生

  和她新婚燕尔的丈夫

  和他们同一个旅馆的女诗人

  ……

  一个语言不通的菲律宾女人

  和她照顾的那些老妪

  和她的两个雇主

  ……

  漏水的屋顶、打石膏的脚踝、丢失的照片……寓意着生活中的侵蚀与麻木、伤害与逃避、遗失与寻觅……

  没有大喜大悲、没有奇思妙想,就连她们的交集都是如同路人相碰一样简单。只有如同不断拍打着岸的海一般平淡的生活和自我找寻的释然。

  2008-07-13

  《蓝色果冻海》影评(十):水母摇摇晃晃

  跟男友冷战,其实只是我自己在冷战。于是在无休止面对电脑的过程中把它从F盘翻了出来。

  蓝色果冻海,下了这个片子有一年多,当时纯粹只是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听起来就很梦幻,记得恍惚粗粗浏览过,感觉淡淡的,就一直把它淹没在各种嘈杂的影片之后。

  在老实老公抱着难缠老婆站在路边望着酒店时;

  在蓝色大眼睛的小姑娘出现时;

  在巴特雅迷茫的走在雨中时;

  在乔伊怀抱玩具帆船时;

  在冰激凌老爷爷坐在海滩慈祥的微笑时。

  成都夜晚的闷热,忽然不见了。

  ——“为什么不去海滩呢?”

  ——“海滩上尽是狗屎和水母。”

  ——“你们不是吃水母?。。。”

  水母摇摇晃晃,仿佛没有方向,而为了见到它就用海浪把它搁浅在沙滩。或当它游曳在水中时,就远离它曼妙的触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