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婚男女》经典观后感10篇
《伪婚男女》是一部由周美玲执导,唐振刚 / 周厚安 / 李京恬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伪婚男女》观后感(一):别借着彩虹diss和谐社会,这么玩真脏。
从整个影片可以看出来确实导演对彩虹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和典型现象是蛮了解。母亲强势家庭的影响、幼稚爷T、爱保养的弯的boy,很多标签确实贴切而现实,看的人会心一笑。标签化确实也会带来刻板印象的问题,还在能接受的范围。
但是,逻辑得正确。支持彩虹与否,跟社会主义,没有必然联系。打着彩虹旗号diss和谐社会和我们的社会制度?宝贝,您算老几啊?【心情大抵约等于:我家孩子我随便骂,来个不了解他的冷嘲热讽别怪老子想大耳刮子抽你…】
彩虹合法化无论在东西方,最大的阻力都是传统观念而非意识形态。彩虹是平权,是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多的关注人性与爱。别借着爱情的事儿吐槽社会体制,脏。更别拿彩虹当枪,更脏。
《伪婚男女》观后感(二):反映了台湾与大陆的差距
作为一个大陆人,我必须要说的是:这个电影见证了大陆与台湾的差距。
根本上来将,现在大陆的保守程度根本就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还能播出来。前几天出台的政策很好就证明了不是吗?所以那些说黑大陆的,人家根本不是黑好吗,这就是事实,咱们得认啊。
其次作为一个电影,真的真的我很感动。看得出来每位创作者都在为剧上心。四位主演包括妈妈演技全程在线是真的。好几次我笑完了又眼中带泪。当然剧本因为剪辑问题,小绵羊和大嫂之前的感情过程太快也是很伤。还有之前那个铁T确实令人反感。但是因为李京恬实在是太可爱太帅了所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看多了很多大陆拍的百合片,尴尬癌都要死掉了。这部真的有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是真的有在讨论内地的同志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伪婚男女》观后感(三):太生硬
看了,觉得其实片花比正片好,这种题材适合更细腻的表达,主演们演技尴尬不说,导演的编辑剪切功力也不太行,很多台词情节都设计地好生硬,剧情也只是流于形式表达,沦为光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和谐和谐,尤其是横幅,太搞笑,无论在哪里,对同志的歧视,都是隐藏的,对单身主义和丁克的歧视,也是如此,哪有电影演的那么假,那么赤裸裸。而且现在事业单位领导才不关心这种事咧,关心的始终是家人亲戚,同志们要面对交待的始终也是他们。家庭不是战场,父母也没有义务为子女的选择进行包容,为长辈留点体面,是为子女的孝道,观念且慢慢改变吧,君不见现在较以前,认同同志的已经多出很多人,再多两代人,社会会更包容的。
另,电影的所有三星给小绵羊,特别是抽烟敲她哥车窗那场戏,好帅好漂亮,小羊长大了,可塑性也不错,期待有更好的剧本和导演开发她的潜力吧。
另,cp站学姐和绵羊,大嫂滚粗。而且觉得武柔的角色性格也很配学姐真人
《伪婚男女》观后感(四):入了绵羊×大嫂的坑
虽然正片我是快进着看完的,但是我看了十几遍预告和座谈会和花絮!(座谈会和花絮里,大嫂萌到炸!台湾小奶音和北京话儿都苏死了!)
虽然我听着台湾腔和四川话和英文来回切换很尴尬,但是大嫂声音真的好温柔!
虽然演员演技不是那么到位,但是四位主角+妈妈的性格人设我都很喜欢啊!
虽然整片吐槽大陆社会和谐,但是形婚也确实揭露了大陆某些现状!
虽然最喜欢的两段绵羊和大嫂的吻戏被剪掉了,但是其他吻戏一样苏炸天!
虽然之前很长一段很明显拿妈妈当傻子,但是还是祝贺结局很美好!
虽然绵羊和小姑的感情线多少有些进展迅速+莫名其妙,但是CP感超级浓,眼神超级苏!
虽然每次绵羊和大嫂的吻戏都像啃汉堡,但是就是很唯美!
虽然周美玲导演明明可以更深层的挖掘这个题材,但是我还是想给五颗星!
最后,请导演交出剪辑版
之前宣传的时候是挺期待的,因为喜欢李京恬演的《恋爱邻距离》,也看过周美玲导演的另一部百合片《刺青》
然而看完《伪婚男女》后却满满的失望,它确实反映出了社会上的同志生活现状,也很真实的描写了父母在面对孩子出柜时候的正常反应,然而就是这么点仅存的好感被不断刷存在感的“和谐社会”给消磨殆尽。
从剧情上讲,删减太多,两个人莫名其妙的就走到一起如胶似漆了。从台词上讲更是糟糕,为台湾影迷的票钱默哀,真的不值。看十分钟预告片就够了,那真的涵盖了这部剧中所有值得看的剧情。
从社会民情上讲,这个导演其实不懂内地,她就和多年前那个叫嚣着中国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台湾专家一样,以为中国处处都打着社会主义好,和谐社会好的条幅。以为中国老百姓与朝鲜民众一样每天高呼某某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偶尔出现一次,那叫段子。不停的不合时宜的出现,那就是卖弄了。卖弄你的优越感,卖弄你仅有的那么点认知。
最后从个人角度上讲,除去政治色彩,它确实很真实,真实的让我想起了那个此生难忘的夜晚。剧里的母亲和我的母亲一样,对我抱满希望,为我早早的准备出嫁的嫁妆,也为她的外孙准备好了小手镯百岁锁。那眼里的希望逐渐破灭转至绝望,再转为愤怒自责。在被我辩驳的哑口无言时,她也是那么一句:你读书比我多,我说不过你。然而我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如此对付我的吗?我愕然……
总之,糟粕之中寻精华吧,但还不至于去电影院捧场的地步。不讲政治,还是可以看的一部片子
《伪婚男女》观后感(六):一部太过尴尬的川普和谐片
1. 一个剧组选择一个特定地区制作一部戏,尊重当地语言,风俗为基本功。郊县这个形容,是因为只有川普来形容四川人说的不标准的普通话,没有更贴切的形容不标准的四川话的词。但剧组里语言使用的尴尬,没有可洗的。
2.剧组努力了 ,但没抓住实情和没有映射出正确的社会现实,我们有批判的言论自由。别觉得拍了个同性恋题材就是免死金牌了 ,这些年消费同性恋的烂片一抓一大把,身为同性恋自己先特权化自己的群体真的没毛病?平权和特权一字之差。
3. 这片子还有啥摄影,配乐,龙套突兀的问题,我都没再说了。
-分割线-
原文
作为成都的les 看的我尴尬症要犯了
首先那听着像郊县口音的四川话,全剧最舒服的四川话还是守墓大爷说的!主演们普通话四川话英文自由切换,听得很尴尬。
其次是立意,处处和谐社会,最后还来个全家大和谐!导演不是一心想讽刺大陆,就是压根没抓住父母们真实心态吧,一个是怕自己的面子和周围人眼光,二来怕孩子孤独终老,想纠正他们选择“歧途”。关和谐毛线事。。。大陆不是谁天天开口闭口都和谐好吧。
三是杨朵和家人的人设,杨朵除了推动参与剧情,个人没有个性和成长,尤其看到她还想拉着武柔妈骗自己妈,而不是想办法解决好自己的家事,真心无语。她妈妈也太鸡肋了,导演完全可以表现不同父母类型对出柜的不同反应,设立不同矛盾冲突好吗 就这么和谐一刀切了。
三星一星是还是部分反映了国内lgbt生存状态,一星给武妈妈和一对gay和武柔,一心给我美丽的大成都!看到月恋花笑死了哈哈哈,幸好没去蜂王。
《伪婚男女》观后感(七):“和谐”和“多元”的碰撞
在海峡对岸,同类题材已经不是禁忌,导演的表达空间也不会受限,这是人文精神的胜利,社会进步的表现。可惜的是国内大陆不少观众仅仅因为导演选取的背景,表达的观点就不加思考的厌恶,我认为是一种悲哀。面对同性婚姻,“和谐”和“多元”的碰撞,“诚信”和“传统”价值的冲突,导演用讽刺的形式展现,这恰恰是大陆导演在同类题材中缺乏的反思,这是我推荐该电影的重要原因。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这部电影的反思一点也不沉重,相反过于理想化,结尾的皆大欢喜可能就是最大的“喜剧”。
看到豆瓣不少留言所透露的“情绪”,我对人文精神在中国的普及还是有点悲观的,同样是“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伊朗导演能拍出《一次别离》这样的佳片,国内的导演能拿出来吗?
《伪婚男女》观后感(八):别说尴不尴了,就你们这操性能看这个就不错了。
看到一些喷子喷这个片子这不好,那也不好,台词尴尬,口音也尴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用的尴尬。
这本来就是网大电影,你特么能别用戛纳主竞赛的水平去评判么,虽然确定百分之90的你们都说不出个好片子的所以然。
台词尴尬:台词是不是挺顺畅的,是不是很像电视剧?对了!本来就是网大,本来受众就是普罗大众,你丫的要人家多好。比”我的前半生“好不就好啦!晓得伐?
口音尴尬:杀死比尔女主一口歪七八扭的广东话,你们怎么不去喷,我就喜欢导演这种处理,就这一点,特别不网大,在我看来还是优点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片子就是网大电影,再重复重复第三次。就应该直白直白!充满戏剧性!浅薄的戏剧性!!
电影就是被你们这群逼搞差的,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周美玲做的挺好的,人家至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就你们这群逼,觉得自己能上戛纳啊?!
.我老家广东,从小就听广东话。在重庆若干年,会讲重庆话。用不着说什么你不是四川人get不到四川人的尴点。
你充其量就是一傻逼。
《伪婚男女》观后感(九):伪婚男女影评
给两分是因为是同志片儿,身为一个拉 看到有这种同性恋题材的片儿被制作出来很开心。但是,这部台湾省同胞拍的片子是一部披着在成都中国本土的同性恋们的故事的外衣下的台du电影。说是内地同性恋的故事背景,我觉得更像是你们台湾省的吧,几乎没几分钟就要强调社会主义怎样怎样,以此来煽动内地的同志们,以此来洗脑台湾省的同胞们内地的生活是怎样。整部电影很夸张,处处拉横幅说社会主义,台词处处提及社会主义,exm??? 导演您确定您拍的只是同性恋题材的片儿?这就是一部披着同性恋题材实际是搞政治的政治片儿。而且一些演员全程在尬演,制作也不精良,很多穿帮镜头。如果这部真的是在台湾省院线上映的,那真的很心疼台湾同胞们(你们看的都是什么电影?)我们国家再怎样 也不需要你们偏远省区的电影制作人说什么,更何况夸大了事实。 台湾演员你们四川话说不好 还硬说什么?很可笑的一部闹剧…… 荒唐至极!我想很多同志们会说 我们国家现在就是这样啊 事实就是这样啊。 但是请别忘了 拍这部剧的是哪里的人,他们讽刺的是谁们。有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我的家乡我爱怎么说怎么说 爱怎么评论 怎么评论,但我不允许你们外地人在我家乡说三道四的。
就这样
此致 敬礼
《伪婚男女》观后感(十):作为稍微研究过成都形婚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很尴尬,也很真实。
很尴尬,很真实。若是没有后面的三分之一片子就废掉了。毫不留情的说前边怕的跟网剧一样,有失以往周导的水平。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前边欢乐得加上口音真是尴尬连连。
个人认为可以从已经婚后的剧情开始:女方家长要求帮助怀孕入住,导致女方分手。这点上切入,大家其实可以看得懂,剧情也没有之前拖沓。把对形婚的理解和冲突放在“妹妹”的婚事上。既然是形婚,我觉得那就好好演一把真正的形婚。虽然大多面对的是双方父母演戏,但是,形婚还有一个“受益方”:七大姑八大姨、“孩子们”个人的圈内圈外朋友、甚至工作的情节,加进去整理好了可以升华本片,更真实丰满的同时,这些因素,更使得观者的共鸣提升。此时,再是穿帮,母亲那么好的演技,说出那么搓心窝子的话,整部片子就完一大部分了。本片“妈妈”戏份着实加分不少。
可是呢,编剧和导演是个温柔的人,把故事设定为有“儿女”的家庭,增加了冲突感的同时,隐含的没有失去任何人,其实给片中母亲内心减小了“难度”。其中,设定为gay蜜结婚,也是减小了事情的复杂性。我毕业设计做的就是形婚,因而还算了解成都形婚的大概情况。身边也有已经形婚的朋友,单单是他们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找到合适并且靠谱的形婚对象就已经有些艰难了,还别说因此带来的无休止的谎言。本来片中儿子这么坚定孝顺的儿子都可能会因为无数个谎言而崩溃没办法再继续。这还是只探讨了形婚的一个方向。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形婚到后来因为“父母”之命还生了孩子的。这又是另外一个更加复杂的情况了。请注意,这一切都还建立在形婚对象靠谱和家庭经济没有特别大问题的情况下。其实,写到这里,觉得导演把“形婚”拍得有点轻松,就好像最后离婚一样轻松。其实不然,真正了解过的,踏入过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
后边部分,武妈妈见到了儿女的痛楚,因为爱也放飞自我了。甚至和女方母亲喝着杯茶聊开了,事件这么“轻易解决”。对现在内地,较为开放的成都来说都是比较理想化的。happy ending的结局,既是导演的温柔,也符合台湾的背景。现实呢,其实很多父母,并不是真的自己想通了所以接受了。只是因此心疼孩子,甚至只是因为无可奈何而已。
末了,片中几次“和谐社会”,和吐槽形式的台词,真是兴叹啊,赤裸裸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