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纸牌屋 第一季》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纸牌屋 第一季》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30: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纸牌屋 第一季》的观后感10篇

  《纸牌屋 第一季》是一部由大卫·芬奇 / 詹姆斯·弗雷 / 卡尔·弗兰克林 / 乔·舒马赫执导,凯文·史派西 / 罗宾·怀特 / 凯特·玛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一):重新思考权利的艺术

  时隔两年,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病魔侵袭和诸多琐事,我重新捡起《纸牌屋》这部值得思索的高分剧去审视过去、去思考当下。

  如果说刚刚走出高中校园面对更复杂的大学人生时的我面对《纸牌屋》的权力、野心是惊讶和感叹,此刻面对《纸牌屋》我只剩下对权力更迭的追逐和安德伍德油滑又狡诈的佩服。两年前认识安德伍德让我从春天的蒙昧走向夏天的热烈,而如今反思和回顾则让自己走进了秋天的成熟。

  男主角弗朗西斯•安德伍德的自白贯穿整部剧,对观众说话,自我表白、冷嘲热讽。他一边讲述父亲死亡的故事,使听众感动,一边告诉观众这不过是谎言,但是对听众有效。只要心明眼亮、性格坚强,获取人心的艺术,真是建筑在言词上的艺术啊。

  一部拍摄政治的作品,必然要将重头戏给予权力。剧中男主说:“权力是古老的石头建筑,能屹立数百年”,又说“权力正如地产。位置是重中之重。你离中心越近,你的财产就越值钱。”权力是虚化的存在,但权利的力量就在于它可以随时转化成有形而又有力的实物给人压迫感。相比之下,金钱看似诱人,力量尚嫌不够。但有时权力就如水入杯中,盛满了便会溢出,而这也成了过度的权利。何为过度的权力呢?当一个人也是安德伍德的选择:为了最终目的而违背道德,抛弃恐惧,不顾一切去冒险,便成了过度,约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克制。

  犹如很多美剧完美的首集,《纸牌屋》也有一个清晰有力的初始:推出矛盾、制造悬念、伏下各条线索的脉络,而安德伍德夫人的出场堪称惊艳。安德伍德夫人显示出的是完全的独立和男人的控制力,这就如尼采所说,“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多”。当安德伍德仕途不顺,郁郁不乐回到家中,安德伍德夫人会等着他,三十秒钟的安慰,一整夜的激励与鞭策;当需求无法满足,她便跳出安德伍德去寻求更充沛的源泉来充实自己。如她所说,“你应该生气。……我想看到你有更多表现,你应当表现得更好。……我丈夫从不道歉,即使对我。”

  整部剧走下来,有的事只有安德伍德去做,但他代表着他们夫妻的利益共同体去做。从开始的竞选之路到一步步挽回尊严,这个共同体中的女性,分担了另一半的野心、智谋,也吞噬者另一半的权力。如此这般的夫妻关系,有时像一个战斗小分队,个体效率高超,又彼此掩护,向外界伸出利爪;有时他们之间的“爱”又像安德伍德说的“胜于鲨鱼爱鲜血”——一副掠食者之间为了更巨大目标而强强联合的模样。每一集都有这样的场景:两人回到家,衬着一窗夜色,喝酒,交谈,一支香烟从一个人手上传给另一人。他们的温情和浪漫来自争权夺利之途中心心相印。对权力的欲望有越强烈,他们的感情便愈发顽强。安德伍德夫人内心恬淡的、遁世的一面,远远比不上战斗的、嗜血的一面。

  政治从诞生到如今,经过时间的洗涤变得文明而又柔和,古代争权总要见血,现代政治选择了说服来掩盖肮脏的内心。但往往单一的手段无法打垮对手,于是安德伍德选择了所有手段——与“口舌”记者佐伊上了床、在事情败露前将其推进地铁;利用政见不合的唐纳德丧妻之痛变对头为搭档……一切发生的迅如闪电又充满肮脏。但走进政坛的那一刻起,政治这双沾满了泥泞的双手便把安德伍德的心牢牢抓住,直到他被恶臭终结的那一天。

  此剧最精彩地展示了美国政治是一项“说服的艺术”。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说:“权力越是通过人类情感自然流露的那些渠道转道,借助于暴力和可怕的强制方法的需要就越少。”靠说服别人以获得对别人的操控,操控了他人,也就拥有了更大的权力。

  美国坐拥英国式的绅士政治而又三权分立,国会掌管立法,法案的成立、实施要靠陈述、辩论、说服,甚至于参众两院的议员选举和投票也要依赖于说服和拉拢。因此安德伍德实施计谋的主要手段,是三寸不烂之舌的工夫——劝说。对被利用者加以威胁,对敌手假以真诚,给同僚予以利诱,使年青人激发勇气,在国会山里陈述逻辑和新的主意;使媒体人蠢蠢欲动,引导政府、党派和大众,制造舆论。因此,剧中各式各样的演说、交谈,玩弄比喻、双关、讽寓、逻辑的逆转,层出不穷。甚至那个倒霉蛋屌丝议员罗素,也有两次精彩的“说服”情节。一次是说服对他怀有敌意的工人,还有一次是说服对他有成见的副总统。而“劝说”走到极端就成了谎言、虚张声势。安德伍德这个精于世事、玩世不恭的人对此很清楚。

  对“纸牌屋”的寓意有多种解释。纸牌游戏,常常需要虚张声势,用精湛的演技让别人无法判断你手中的牌,从而搅乱对方获得最终的胜利。手中攥着扑克牌,用自己的艺术完成这场游戏。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二):人物分析

  MR&MRS UNDERWOOD:把夫妇俩放在一起写,因为他们是同类。理性理智,目光炯炯。目标明确。野心勃勃。甚至心狠手辣。当然还有,那么一点幼稚,MR UNDERWOOD对黄毛丫头的征服欲。MRS U在对逃避之后去找了自己的情人。但好在,智慧和理性让他们浅尝辄止。对于他们之间是否有爱,我并不怀疑,爱可以建立在很多基础上,容颜,金钱,安全感等,这对夫妇的爱建立在包括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彼此的价值。我一直觉得,有利用价值的人才是对他社会价值的最基本肯定,听起来残忍,但却很现实。

  ZOE:这个角色一开始我很喜欢。她努力上进聪明,同时也是野心勃勃,目标明确。只是随着剧情发展,我觉得她是个贪心的小聪明多过大智慧的bitch。说她谈心,是因为她要的太多,她先勾引了F,这点毋庸置疑,不管这是为了自己的欢愉,还是为了取悦,把工作和sex搞到一起的人本身就是愚蠢的。在她的同龄人中,他可能是聪明的,但是,在F面前,所有的聪明斗变成了小聪明。天真而愚蠢。

  DOUG:出场不多的人,忠诚,不够聪明,但是勤奋,能干。可能会有人说它像一条狗,但是我觉得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的人比较幸福。不贪心,冷静务实。很多时候。我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RUSSO:这个角色也是让我好感度飙升然后又急跌的人。瘾君子,酗酒,招妓,他是议员里不怎么光彩的存在,但好在颜值高。他的致命缺点是情绪化,自制力极差。讲真,嘴炮谁都会打,他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准备好了,F想要击败他的时候,我也在考虑,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性,他没有受到诱惑,那么可能滨州还是他的,F的计划也不需要改变。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时而萎靡,时而鸡血,心态起伏变化剧烈,随时都可以被击溃,片甲不留。他是我们的一个警示牌,冷静,沉稳,别那么孩子气,可能你就会活下来。

  值得写的人就这些,本来还想说一下CHRIS,因为我也蛮喜欢她,聪明勤奋,关键还很美。理性的美女可以加很多分。

  总结起来,强者要具备几个特质:理性,沉稳,聪明(也可能不需要很多聪明),勤奋,野心勃勃,目标明确,当然容貌姣好加分。弱者的特质也很明显:不知好歹,情绪化,自作聪明,摇摆不定——都是幼稚的表现。

  我并不想过剧里勾心斗角的生活,我想大部分普通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生活,劳心劳力。单看完这个剧我要自省一下,我好像占据了弱者的全部特点。一个loser的早期症状。希望现在努力改变为时不晚。

  现在看完第一季,是有点迟,毕竟第四季都出完了。小小的猜测一下结局,F应该不会笑到最后,毕竟杀人这件事,在任何一个国度,从道德到法律上都不被接受的。这应该是颗雷,会埋在最后。

  第一次写剧评,完全是希望提醒自己,不要变成loser。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三):一杯由金钱,权力,性欲,死亡,复仇调成的烈性鸡尾酒

  开始追纸牌屋这部剧,承认很大部分是因为老狐狸凯文史派西原因。因为对于这种剧情比较复杂的白宫权力斗争剧,如果缺乏对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和美国文化的深入了解,看着看着就容易被出场的各色人物搞蒙,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接下来剩下的就是看史派西的个人SHOW了。

  有人说纸牌屋描绘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质下的权力斗争的众生相,我同意一半。我更倾向于是一种权力制衡,权力的博弈。剧中underwood(凯文史派西饰)游走于以白宫为中心的权力蜘蛛网中,利用所有人的弱点来控制,制衡他人,巧舌如簧,工于心计,以实现个人的目的。用纸牌搭建的房子,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这种游戏,要使房子搭得越高却不倒塌,每一步都要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房子堆得越高,失败的成本越高,越容不得哪怕一丁点儿的失误。uderwood无疑是玩这个游戏的PRO,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

  etflix此次不可谓不是大手笔,大牌演员加大牌导演。凯文的演技毋庸置疑,奥斯卡影帝级别的大咖。他将underwood的目标性,狡诈,狠毒,阴险一览无遗的全部展露在他脸部的肌肉活动中。我个人认为他此次扮演的角色虽然与《美国丽人》中的中年危机的中产阶级不同,但是他的演绎方法却惊人的相似。特别是剧中他跳脱出来对着镜头和观众的独白,与美国丽人中的一开始的独白惊人的相似,那神态,那声音,都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豁然,又似乎夹杂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厌烦,总是给我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力感。就像在纸牌屋里一样,一方面他位高权重,内心狂傲,令一方面他内心孤独,极度空虚。他和妻子clair 虽是夫妻,但似乎又是建立在利益的合作上的那种夫妻。他要利用zoey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却情不自禁和他在床上翻云覆雨。他想扶peter作为他的政治傀儡,最后却不又不得已将他提前送入天堂。他是权力,欲望,人性杂糅的产物。这种人性的矛盾总是凯文最擅长的部分。 --nick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四):从《The house of the cards》看美国政治

  《the house of the cards》,它全景展示了美国华府的政治风云,被广大网友亲切的称之为“美版甄嬛传”,同时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剖析以及紧凑而周密的情节安排成为全美各大视频网站最受欢迎的美剧,没有之一!

  Francis Underwood是本片的男主角,他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多数党党鞭,英文为the House Majority W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影片开头介绍了新任总统沃克在大选中获胜,Underwood在此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以为自己会在新一届政府中担任国务卿这一要职,但是沃克却给了他一张空头支票,将国务卿一职另许他人,狠狠了黑了他一把,在失望与沮丧之余,Underwood(以下简称伍德)开始了他的反击,剧情由此华丽的展开,伍德毫无疑问是个经验老道的政治流氓,他心黑手狠,老谋深算,他的内心充满的是对无上权力的渴望,他善于把握并且利用他人的弱点,他一贯践行的原则是“收买所有人的忠诚”,正是依据这一点,他在纷繁复杂的权力场上显得游刃有余,将其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或威胁,或许诺,或出卖自己的灵魂,总之,他步步为营的实现自己的政治企图,虽然在此过程中他赌上了自己的一切。

  我向来对政治感兴趣,我写这篇文章绝不是给这个美剧做广告,一切以事实为基础的描述于文章本身而言毫无意义,我更为关注的是故事背后的现实,在这场华丽的美国“宫斗剧”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内心深处血淋淋的欲望,反映的是在权力的诱惑面前的众生相,更反映了美国当前的政治现实,关于前面的两点我不想做深入的探讨,一来阅历有限,我没有把握可以准确的切入要害,二来我不擅长于用自己拙劣的笔触来刻画人性的各种阴暗面,所以我的主要关注点在第三点,也就是如标题所言“从《The house of the cards》看美国政治”

  首先,美国的政治无疑是有关于“说服”的艺术。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有所感受,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的国家元首会进行各种演讲,唯独只有美国总统的演说会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只因为公共演讲对于美国的公务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纸牌屋》中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伍德全凭它的一张嘴来争取他的政治筹码,参议院议员罗素获得家乡宾州的广泛支持与他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密不可分。在现实中,语言的魅力也是无穷的,在美国,通过确立某项全国性的法律来增强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是政治家们惯常的做法,但是一项法令必然会牵动各种各方利益,特别是某些具有全局影响力的大财团等等,那么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游说,争取各方的支持就成为了政客们的必修课。同时,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还有一种“不信任政府”的原则,早在美国成立之初就对政府官员实行各种限制,美国民众普遍对政府采取不信任态度,美国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唯一信任的是他们基于利益为前提的议员,但这种信任也是短暂的,一旦共同的利益交换链条断裂,这种信任也就不存在,所以不管是美国的政府官员还是国会议员每时每刻都在与民众的拉锯战中度过,如何说服广大的选民支持某项政治理念也是对美国政客“语言艺术”的考验。

  其次,美国的政坛的活跃而开放,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只要其倡导者有足够的资本都可以在这里变成现实,所以在华府的核心地带充满着各种政治投机者,但是他们的成功说白了也就是找到了自己对于大财团的价值,政客用权力向财团大亨许诺美好的将来,大亨用美元来巩固政客的权力,如此循环。如在《纸牌屋》中,大型石油公司桑科一直是伍德敢于兴风作浪的坚强的后盾,在美国,公务员的各种竞选都需要大量的财力与物力的支持,这样他们就需要到处游说自己的施政理念以求获得一些大财团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一点即使是美国总统也不例外,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来总结就是“后台决定前程”,这种制度就决定了美国的政坛必定会充斥着各种权钱交易,但是美国宪法又铭文规定,政客和议员不能和大企业财团的负责人直接接触,在这种制度的孵化下,美国政坛最活跃、最关键的一群人横空出世——lobbyists. 他们没有固定的编制,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政客与财团大亨沟通的桥梁,但是他们无疑是美国的政治机器良好运转的润滑剂。诚然,我没有资格对于美国的这种政治文化的合理性做过多的论述,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有表达我的意见的权利,根据我的肤浅判断,这种政治文化会造成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大财团受益于自己的利益代表者,实力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广大的中下阶层的利益主张得不到声张。,使得富人愈富,穷人愈穷,最后势必会产生一些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想想这些年在美国出现的各种枪杀案及爆炸案,应该与这种社会现实有着某种关联吧!

  再次,美国的两党政治使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三权分立”使得这种平衡更加的稳定,“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一原则让美国的国家机器良好的运转了200多年,但是这种制度反过来却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执行力。纵观近些年来美国在国际上的表现,用不伦不类来形容再好不过,它所推行的很多政策一直深受各方诟病,我想这与它的这种政体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政府的某项举措的推行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而各方博弈的筹码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实力,“经济决定政治”是这一过程的高度浓缩,各方的博弈无疑会是一场持久的口水仗,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也就导致了美国政府在面对某些突发状况的过程中会略显迟钝,有时作出的决策往往不是从宏观层面上对整个国家有利,而是充分迎合在政治博弈中胜出的财团的利益需求,这一点是有例可循的,想当年小布什主张攻打伊拉克,受到了美国石油及军工巨鳄的大力支持,当年的纽交所石油股指“涨”声一片,但是此举是以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的生命作为代价,给无数的家庭带来噩梦,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有民调显示,至今仍有八成以上的美国民众认为小布什此举“极其荒谬”。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政治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游戏。

  很久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引起我如此强烈的兴趣了,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将《纸牌屋》的第一季看完了,我想如果不留下点什么的话就对不起我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当然,写这么多字也花了我2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我认为这个步骤很有必要。这篇拙文姑且作为观后感吧,同时研究政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会让你提前熟悉这个社会的运行法则,意义重大!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五):这只是大数据下的精彩计算而已

  “过去的十年里,我觉得最好的剧本出现在电视行业。”曾执导《七宗罪》和《社交网络》等奥斯卡级别电影的名导大卫•芬奇这样说,这也是他在2013年步入电视业,制作和执导了一部网络政治剧《纸牌屋》的原因,“其实,电影带来的刺激越来越模式化,角色不过是必要叙事中的流水线产物。”大卫•芬奇认为在未来,电视业是最有希望带来深刻的角色与故事的产地。

  《纸牌屋》是英国政治小说家迈克尔•多布斯的老牌经典作品,曾于1990年被英国BBC搬上荧屏,本剧入选了英国电影学院“100部英国最优秀的电视节目”名单,2月1日,美国Netflix公司将第一季13集《纸牌屋》一次性在网上播出,博得一片叫好之声,《今日美国》也不吝溢美之词:“放下对网络剧的成见,这是一部艾美奖水准的电视剧。”同时,它的播放方式,也震动了整个电视行业。英国主流报纸《独立报》说得很直接“是的,它(《纸牌屋》)预示着一场革命!”

  制作水平之高

  一个有趣的巧合新闻是,当2月1日《纸牌屋》播出,各种舆论开始发酵时,2月5日,奥巴马的演讲稿撰稿人乔•费夫罗宣布将去往好莱坞发展。这不免让人联想,如果让深谙华府内幕的费夫罗来编《纸牌屋》的第二季,该是多么完美的组合啊!

  《纸牌屋》的班底真的不输于费夫罗,其制作人之一博•威廉曼(Beau Willimon)做过希拉里的助理,也是2011年大热政治电影《总统杀局》的编剧之一,对美国政坛了解非常深入。《纸牌屋》的另外两个灵魂人物: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都是该剧的幕后老板,两人一直都是工作伙伴,《社交网络》就有史派西的制作公司参与,《纸牌屋》也不例外。事实上,大卫•芬奇也只导演了剧集的前两集,后面的部分,和一般美剧的一样,分摊给不同的导演来完成,“铁打的编剧,流水的导演”,这些人大都是美剧的资深导演,甚至连执导过《蝙蝠侠》系列的好莱坞著名商业片导演乔•舒马赫都来导演了两集,制作起点之高,让业界咋舌。

  播出模式之新

  网络剧依旧是一种小众的电视繁衍物品,直到《纸牌屋》的横空出世和惊艳坊间,可谓打破了电视网络的渠道规则。

  《纸牌屋》第一季在网络发行,13集一下子播出完毕,免去了观众每周的等待,同时保证了剧集的结构完整和核心明确,少去了有线电视上的渠道费用,尽管在广告收入上暂时受损,但本剧得到的狂热拥护证明了网络发行剧集方式正式成功,接下来许多老牌网站、视频网络公司都会跟进模拟这种播放模式,进一步挤压传统的电视台。

  计算指向导演:大卫•芬奇

  在美国电视界,决定一个节目生死的,只有一个数据,那就是“万恶”的尼尔森收视率。不过,收视率只是为了检验已经拍出来的成品,而《纸牌屋》的播出平台Netflix(奈飞)的数据分析,则可以提供一种指引和预测。奈飞运用搜索技术对比,观察用户的观影习惯,发现了一个看上去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巧合”:喜欢观看1990年BBC版本《纸牌屋》的观众,同样是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拥趸,同时,他们也很爱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于是,把这三个元素糅合在一起的想法诞生了,请大卫•芬奇来翻拍《纸牌屋》,凯文•史派西来主演。在没有任何预告片或样片出来前,奈飞就砸下了两亿美元订购了两季新版《纸牌屋》。

  同时,由于是在线播出,奈飞可以轻易地通过强大的数据库监测系统,分析出《纸牌屋》上线后,用户在哪一处按下了暂停键,有多少用户看过几集就放弃了,有多少用户回放和再次播放了剧集,这一连串的“尿点”分析,都可以为今后制作剧集提供参考。

  etflix是谁?

  etflix是何方神圣——这是一个称得上“传奇”的公司,全球最大的付费在线视频与影碟在线租赁服务商。中文名叫奈飞(又叫网飞),1997年成立初期的时候,正是互联网热钱涌动的年代,当时的主页是线上会员制租赁影碟的业务。

  提供在线收费看片服务:

  2005年是流媒体的一个变革化的年份,那一年诞生了YouTube。奈飞从中找到了灵感,低价购买经典的影视节目,向会员提供免费的在线观看服务,作为在线DVD租赁的一个补充。这个服务竟然促成了DVD租赁的增长,让奈飞大尝甜头。后来,奈飞干脆推出了每月付费7.99美元的在线观看套餐业务。现在,奈飞的在线付费套餐业务,占据美国在线电影总量的半壁江山,苹果、亚马逊等竞争对手,面对奈飞全球超过三千万的付费会员,只能望尘莫及。老对手百视达则因为固守传统业务,最后走向灭亡。

  有趣的网民悬赏搜索推荐:

  多年来的发展,奈飞形成了一个超级的影视片与客户数据资源库。2006年开始,奈飞开展了一项大奖赛,它公开了一亿个影片评级,这些影片只有最基础的数据,奈飞要求参加者预测奈飞的订户喜欢什么影片,将影片推荐引擎的推荐效率提高一成。这个比赛引发了全球计算机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一个专家团队最后赢得了百万美元的大奖。正是由于奈飞既有如此海量的DVD资源库,又对于客户的观影口味有着几乎痴迷的科学研究精神,才激发了它投巨资买下《纸牌屋》的独家播映权,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原始的推动力,就是奈飞的短板——独家的,高质量的,符合客户口味的影视内容。

  正面:数据是改变选角方式的革命!

  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的话来说,奈飞拿出的两亿美元无异于一场“豪赌”。但它是有底气的,那就是对“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判断。大数据时代应用第一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经说过,大数据时代最大特点是只要知道“是什么”,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而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奈飞通过《纸牌屋》,精准地预测了观众的喜好口味。事实上,好莱坞早就开始运用调查公司,通过问卷统计的形式,调查搭配出公众最希望搭配的演员班底,只不过,奈飞运用的是更加海量和强大的数据库分析。它是选角方式的一次革命,甚至以后会成为一门好莱坞的生意。

  反面:数据只是个参考

  影视作品虽然是商品,但说到底还是感性商品,是讲究合作者化学效应的。观众喜欢的口味堆积和拼贴在一起,并一定就能产生火花。《纸牌屋》之所以成功,很可能就是数据检测到喜欢BBC《纸牌屋》和《七宗罪》的观众重合,而大卫•芬奇在拍摄《社交网络》后对数据分析很感兴趣而已。一次成功不一定能代表今后每次都成功,就好像一直都在说电脑三维技术能让演员失业,但事实并非如此。数据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也不可能成为决定演员命运的首要途径。

  老谋深算的政局斗争赞吗?

  《纸牌屋》吸取了BBC原版的精髓故事线及基本人物关系,将原剧的英国政坛故事搬到美国,第一季中,故事描写了没有当上国务卿的民主党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弗兰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是如何在白宫中合纵连横,铲除异己,最后一步步接近副总统宝座的。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女人”,弗兰克的妻子克莱尔是一个水源公益项目的负责人,但她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这一对夫妻在宦海中夫唱妇随,不露神色却心狠手辣。就像凯文•史派西在接受英国娱乐网站DigitalSpy采访中说的那样,弗兰克角色太过瘾了,既毒辣又美味!也正是因为凯文•史派西及怀特•罗宾表演的入木三分,他们很可能是今年艾美奖的热门人选,这显然会刷新艾美奖的一个纪录——凭借在线播放电视剧入围,意义开天辟地。

  正面:美国“宫斗戏”更有时代感

  环环相扣是《纸牌屋》最大的特色,弗兰克的每一步都精确计算,每一次让步、妥协、牺牲、复出,都是最后他攀上顶峰的必要手段。中间穿插的另一个女主角佐伊•巴内斯(Zoe Barnes),先是在《华盛顿先驱报》工作,弗兰克和她相互利用,后来去了专曝政治八卦的头条网,进而两人升级为情人。这一个复线被人解读为很像HBO去年同样大热的《新闻编辑室》,深刻剖析了政坛与媒体之间的交易与关系,可谓犀利辛辣。剧集中,主人公弗兰克有时会冷不丁跳出剧情,面对摄像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野心,他会告诉观众,为什么要拉拢这个人,为什么要除掉另外一个人。中国观众看过之后,直呼这就是美版《后宫甄嬛传》。的确,这样的“宫斗戏”看似在阐述恒古不变的宦海风云,但更具时代感。

  反面:政斗不是小儿科

  很显然,一边倒的“真实到发指”的评论,是对抠细节的《纸牌屋》的赞美。但真正的政坛果真就是如此么? 如果说经典的《白宫风云》是一幅美国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景图,近来大热的《国土安全》是一群为国家“受伤”的小人物心灵史,那么《纸牌屋》里没有所谓的好坏人之分,只不过真实还原了政坛的本来面目,在这里,“没有人是清白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同盟,但瞬间就可能是敌人。但显然,弗兰克这个角色只是一个缩影,他难免被高度脸谱化了。从剧情看来,虽然弗兰克还是时有败绩,但他的计划推进得如此精密,A计划失败了还有更滴水不漏的B计划,被干掉的对手未免太弱智了——弗兰克的每次胜利看上去惊心动魄,却来得也太过容易了,要知道,能进入白宫的,谁人不是人精?他的一系列计划,还是太“电视剧化”了,弗兰克一个人的战斗,看上去有些小儿科。

  挑战性的“网络播出模式”行吗?

  值得寻味的是,在《纸牌屋》开播前两天,在奈飞给出漂亮的2012年四季度财报后,其股价最高涨幅达到44.47%!而最近半年的时间里,奈飞的股价就涨了超过200%之多!这证明着“流媒体”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业的强大威胁。这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有线电视业。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以奈飞为代表的收费流媒体,与HBO、Showtime、Starz三巨头为代表的有线电视网,开始了一场近身肉搏战。“电视台的高管们应该会非常紧张了。”《今日美国》报的评论一语中的。

  付费流媒体和有线电视网的相同之处,就是按月收费,但现在美国有线电视网的月费是奈飞的十倍之巨。而现在,高品质的《纸牌屋》打破了付费流媒体在内容上的劣势——《好莱坞报道》就说,“《纸牌屋》的高水准,完全有资格在HBO或SHOWTIME上演”。

  接下来,5月奈飞还将独家播出《发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的第四季,该剧的前三季曾经于2003-2006年期间在FOX播出,虽然赢得口碑和大奖无数,却因为太过曲高和寡,三季之后便被毙掉了。奈飞却让这部有着十年历史的黑色幽默剧集重生了,如果《发展受阻》能在奈飞取得不错的反响,那么势必引发很多在因为收视率而被砍掉剧集的“复活潮”——现在已经有《美眉校探》这样的被砍剧集通过互联网谋得重拍资金,它们的买家,很可能就是付费流媒体。

  趋势是,近两年来,已经有过百万计的有线电视用户转向付费流媒体。据著名的调查公司尼尔森的最新数据,在美国,如今已经有高达五百万的观众不通过电视看节目,在这些人当中,67%通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流媒体的观看平台非常自由与多元化。如果流媒体自制影视节目成规模化制作,那么,有线电视网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正面:这就是电视的未来

  高傲的《纽约客》杂志也不吝对《纸牌屋》的正面评价,说它是“家庭娱乐模式数十年来第一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男性杂志GQ也惊呼:“这就是电视的未来!”这是技术改变行业的大势所趋,难以阻挡。《纸牌屋》的出现乃至成功,解决了付费流媒体的通病,那就是没有高品质的内容支撑。以前奈飞的用户总是抱怨内容陈旧或没有新意,都是低价买进曾经播出过的内容,比如奈飞就买断了知名美剧《广告狂人》的网络独家播放权。但现在付费流媒体成为全新独家高品质影视的内容的播出平台,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哪怕是不可一世的HBO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

  反面:网络剧仍然不会形成气候

  目前来看,将网络独播发挥到极致的,只有奈飞,因而它只能是个特例。即便是它的成功引发了其他付费媒体流的效仿,甚至它真的成为付费有线电视的掘墓者,它依然也只能是整个影视行业的一个新秀和补充品,但绝不会成为主流。这是由流媒体的自身性质决定的,它本身的获利来源是月费,而几十年来形成的庞大的无线电视网,靠的是搭载的广告生存。虽然无线电视网的广告获利,因为有新媒体的竞争,而形势严峻,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减少。至少在美国“春晚”——“超级碗”,今年的收视人数依旧创下新高,每三十秒广告高达400万美元天价。可以想见,未来,付费在线视频会和有线电视融合,但绝不会在短时间内对传统无线电视网造成实质威胁,它们之间的相互资源共享倒是可能越来越多了。

  :标题是我自己拟定外,其他都是转载,不包括下面

  营销人员可以学习到大数据时代的定向直投和精准传播

  新闻人员可以学习如何挖掘到更为深层次的内容和故事

  从政人员可以学习如何把厚黑的坚持和不要脸发扬光大

  下属人员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让老板做问答题

  小三上位可以学习如何通过低胸和大腿将优势发挥最大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六):Claire Underwood全解析

  Claire Underwood

  “我爱那个女人,胜过鲨鱼之爱鲜血。”

  ——Francis Underwood

  序

  “你知道,弗兰西斯向我求婚时说了什么吗?他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记得。

  “他说:‘克莱尔,如果你只想要幸福,那么,拒绝我。

  “‘我不会和你生一堆孩子,然后数着日子等退休。我保证你免受这些痛苦,也永远不会无聊。’

  “他是唯一一个……你知道,有很多人向我求婚,但他是唯一一个懂我的。

  “他没把我看做什么女神,他知道我不想受崇拜或者溺爱。

  “于是他拉起我的手,为我戴上了戒指。

  “因为他知道,我会答应的。”

  一

  作为一部快节奏商业化的政治剧,《纸牌屋》显然没有用一大段一大段的对白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习惯。于是,每个角色的第一印象便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季出场的所有人物形象与他们在第一集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基本吻合。然而,女主角克莱尔 · 安德伍德(Claire Underwood)却是个例外,也是本剧中唯一的例外。

  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里的克莱尔有着一头柔顺的金色短发与一张绝对算不上惊艳的侧脸,懒散地站在镜子前,等待着男主人公弗兰西斯 · 安德伍德(Francis Underwood,也称弗兰克,以下均为弗兰西斯)给她拉上裁剪得简洁大方的晚礼服。全身上下除了一对小巧的耳钉和一条纤细到几乎看不出来的项链外再没有多余的饰品和线条,给观众留下的唯一印象,只有那她薄如刀削的苍白嘴唇。

  苍白,普通,身材好——这就是在这短短几帧画面中我们能得到的所有信息,而且大多数人第一次注意到的都会是第三点。

  事实上,只有第三点是正确的。

  随后她表现出来的精明强干和锋芒毕露毫无疑义的证明了这一点。

  “I like irons,but I love fire.”

  在克莱尔用相当轻佻地语气说出这句台词后,她毫无异议地超越了第一集塑造的包括弗兰西斯在内的所有人物形象,登上云端,再非凡间所能见。

  “我喜欢铁,但我更爱火。”

  于是,除了身材,你再也找不到她是女人的任何证据。

  她不是上帝用男人肋骨造的夏娃,尽管亚当爱着她。

  二

  全然不像女人。这就是克莱尔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印象。

  他们夫妇二人都是如此优秀,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仿佛没有弱点,没有什么能把他们一举击垮。

  但,真是这样吗?

  三

  政治和克莱尔是弗兰西斯的生命。

  弗兰西斯和净水计划是克莱尔的生命。

  克莱尔最后将她经营半生的净水计划转手他人,是因为她终于决定把弗兰克作为自己的全部生命。

  忘了说的是,上面的两个“和”不表并列,表次序。

  按剧中交代,净水计划作为克莱尔奋斗半生的理想,在第一季的第一集就已出现,可以说贯穿是克莱尔的第一季的整个剧情线,对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把净水计划的剧情从整个剧中剥离出来对克莱尔的弱点进行分析:

  净水计划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慈善组织,旨在为落后地区提供安全洁净的生活用水。同时也是之前桑科工业与弗兰西斯保持良好关系的渠道之一。

  夫妻矛盾的诱因:因为总统对弗兰克的背叛,克莱尔失去了桑科工业原计划的一大笔捐款。而在此之前克莱尔本以为万无一失,于是大肆扩张。以至于被迫炒掉一半的老员工来谋求下一步的发展:聘请世界之井的吉莉安,开拓海外业务。同时克莱尔鼓动弗兰西斯向总统复仇,并且把这作为两人的共同目标。这才有了之后弗兰西斯对克莱尔提出的诸多要求。

  夫妻矛盾的开端:桑科一笔新的捐款让克莱尔看到挽回之前决议的希望,而弗兰西斯为了自身政治前途的考虑要求克莱尔拒绝桑科的捐款。

  克莱尔的第一次牺牲:为了弗兰西斯,克莱尔放弃了桑科的捐款。弗兰西斯为了弥补配合克莱尔(只是配合而已)举办了慈善拍卖会。

  隐患:克莱尔为了举办慈善拍卖会,引来旧情人兼感情备胎亚当。其实可以说是勾引,原本只是打算利用亚当,结果……

  克莱尔的第二次牺牲:弗兰西斯要求克莱尔的净水计划暂时放下海外的工作,为他拟一份环保法案;作为交换,克莱尔仅仅提出希望弗兰西斯利用他的政治影响力解决苏丹货物被卡的问题——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一个电话就能完成的工作。这是完全不对等的交换,但很遗憾,弗兰西斯根本没有意识到。弗兰西斯已经习惯了控制与服从。

  夫妻矛盾的激化:外交政策导致弗兰西斯无法解决克莱尔的问题,弗兰西斯却丝毫没有歉意;加上弗兰西斯出轨,尽管克莱尔没有明言,但心里终究还是有所芥蒂,与亚当旧情渐渐复燃。

  夫妻矛盾的爆发:与弗兰西斯商量无果之后,克莱尔终于决定自私一把:重新联系桑科,以毁掉自己为弗兰西斯立的法案为代价换取桑科在国际贸易上的帮助。然后狠狠羞辱了一番佐伊(目的不纯的小三儿),离开弗兰西斯,与亚当同居。

  与吉莉安的矛盾:由于桑科协议的后续影响,两人在桑科问题上起了争执,由于吉莉安的孕妇身份,克莱尔陷入被动。但第一季并未给出结果。

  以上就是第一季克莱尔与净水计划所有有关的剧情(如有遗误请指出)。可以看出,第一季基本上与克莱尔有关的所有矛盾冲突,都与净水计划密不可分。

  在贴吧和豆瓣看了很多分析之后,我发现两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是讨论克莱尔这个角色的人相对较少;二是讨论克莱尔的人往往只是凭克莱尔就剧中某件事上的表现妄作定论,而不是将她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时间线的角色来讨论。至于净水计划,更是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甚至有人认为净水计划是弗兰西斯的工具,而克莱尔在里面陷得太深了——简直荒谬。

  似乎克莱尔显得太没存在感了一点,或许在普通观众看来,导演和编剧已经在剧中把她刻画得淋漓尽致,不再需要过多的讨论。

  可是当年西汉《尚书》大师秦近君为解释“尧典”二字便著书十余万字,解释“曰若稽古”四字也有三万余言。我辈后学境界学问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跑题了,收。

  净水计划这一条剧情线相当于一面放在克莱尔背后的镜子,与第一集中克莱尔面前的镜子恰好相反,也恰好互补。如序所言,只看第一集,只看克莱尔正面的那面镜子,她永远是那个高傲的女王——高居云端,光鲜亮丽,有一双刀锋般的眼。而她身后的镜子,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们照出了克莱尔尚在凡间的一面,隐藏在她永远骄傲优秀的正面之后的最致命的弱点。

  克莱尔害怕的,只有孤独。

  所有人都以为,克莱尔对弗兰西斯的背叛是出于愤怒,愤怒于弗兰西斯贬低她的理想,愤怒于弗兰西斯的出轨。是赤裸裸的报复,就像天龙八部里愤而出走与乞丐苟合的段王妃。

  你们错了。

  克莱尔只是在逃避,逃避弗兰西斯在过分追求权力过程当中,不经意地在她身边制造出的孤独。

  因为孤独,她在深夜打电话欲说还休地给亚当留言;因为孤独,她在深夜独自学着折纸;因为孤独,她甚至开始想要一个孩子,甚至开始思考自己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到底有没有意义。她作出的牺牲越来越大,而她陷入的孤独越来越深,性格越来越软弱,给亚当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终于,因为她实在无法承受这份日益严重的孤独与软弱,决定离家出走。

  在佐伊那里,她战胜了软弱;在亚当那里,她填满了孤独。

  作为合格观众的你应该记得,在亚当家的那场聚会,她穿着亚当的衬衫,被拉起跳舞时脸上的笑,那是整个剧中她唯一能称得上开怀的笑,甚至还带有几分羞涩。

  然而亚当终究不是弗兰西斯。离开了燃料,备胎奉献出自己,最多也只能让火得到一个短暂的喘息。

  克莱尔的燃料,始终还在弗兰西斯那里。

  “我选了一个我爱他能超过一周的男人。”

  所以克莱尔回来了,带着更坚强的自己。

  弗兰西斯被复仇的烈焰蒙蔽了双眼,眼中除复仇之外再无他物,就如同《亵渎》中沉浸于弄权与复仇快感中的罗格,直到被阿佳妮用自己的生命点醒,他才幡然醒悟:请善待您身边的人,因为您的关怀是她们快乐的唯一源泉。克莱尔出走后给他带来的空洞终于让弗兰西斯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对命运的双生子。弗兰西斯终于意识到克莱尔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季中对她百般呵护;克莱尔也终于决定放下自己的理想与骄傲,在幕后默默支持弗兰西斯。

  窗台上的那支烟,终于还是能够继续燃下去。

  用佐伊那句话结尾吧。

  “像钢一样。”

  题外话:

  《纸牌屋》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一部宣扬男性至上的美剧。不可否认其中出现了克莱尔、佐伊、杰姬、克里斯汀娜、琳达、简宁等一系列丝毫不让须眉的女性形象。克莱尔更是被某些人认为堪称女权主义者的完美典范,但这些女人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克莱尔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全心全意辅佐弗兰西斯;佐伊很有野心,但正如弗兰西斯所说:“接近权力让某些人错以为她们已经拥有权力。”终究难逃劫难;杰姬算是结果比较好的,她立志做一个完全不同于弗兰西斯的党鞭,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始终无法逃离弗兰西斯的控制与影响;克里斯汀娜在第二季更是完全沦为一个棋子乃至花瓶的角色;琳达高估了自己的地位,败给了弗兰西斯,心灰意冷辞职离开白宫;简宁在佐伊遇难后远遁千里,明哲保身,却是卢卡斯始终如一地坚持追查真相,锒铛入狱也在所不惜……在《纸牌屋》里,女人都毫无例外地出局,成了男人们的陪衬或是他们王冠上镶着的宝石。

  但不管怎么说,《纸牌屋》依然是一部相当优秀的艺术作品。我喜欢弗兰西斯,喜欢弗莱迪,喜欢“漫步者”总统,喜欢克莱尔,喜欢克里斯汀娜,喜欢道格。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有着丰满的血肉。有人接受不了剧里给我们透露出的价值观,但你们是否记得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如果我们无法接受丑,那又有什么资格谈美呢?你可以不接受他的价值观,但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弗兰西斯永不服输一往直前的性格?哪怕是他出色的演说能力?作品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也是老生常谈:更多的人看了《纸牌屋》觉得哎呀我要是和他一样厚黑也能成功。如果现在你还抱着这种想法,那你就玩儿蛋了。决定弗兰西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他百折不挠的性格,而不是他的厚黑手段——工具永远只是工具,磨砺自身才是最重要的。任何本末倒置的做法都是绝对的错误,把工具放在首位——就像一个坐直升飞机登上珠穆朗玛峰回来还大肆宣扬的人一样,永远都是别人的笑柄。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七):帝王将相穿喉过——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孩子看《纸牌屋》

  做为一个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政治人物似乎从来都是当偶像崇拜的。他们为民谋福,鞠躬尽瘁;彼此相互扶持,同舟共济。但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似乎不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们拍了一部剧,叫《纸牌屋》。

  必须承认,我一开始是被凯文史派西这个名字吸引的,而对大卫芬奇持保留意见。因为他的东西一向晦涩,对于我这种丝毫不了解美国政治系统的人简直是一种灾难。事实证明,芬奇只执导了前两集,而就是这两集让他塞进了大量内容和线索,导致我后来不断回头重看以确保没有拉下什么重要的伏笔。

  言归正传。在本剧的前半部分,凯文史派西的存在让我既《猫和老鼠》之后又一次毫无保留的爱上了一个反派人物,他的大段独白让我如痴如醉。当弗兰克安德伍德第一集被总统欺骗之后,我甚至有种整个故事都是一次有关复仇的励志故事的错觉。他只用了两集时间纵横联合,建立了自己的同盟堡垒,重挫抢了自己位置的政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不就是快意恩仇的侠义之士么?

  然而,越往后看,我隐隐的感觉到似乎掉进了阴险的美国编剧鬼子的圈套。当我看到弗兰克在教育法案事件中左支右拙,最后仅凭抓住一个偶然事件,然后用激怒对手这种原始手法险胜的时候,我猛然惊醒!是的,从来都没有什么侠士,弗兰克安德伍德,其实就是美国人认为的标准政客。他们那刚刚独立二百年的脑子固执的认为,无论什么时代,哪怕是拥有着世界上最好政治体制现在,政客,永远是阴谋、肮脏、出尔反尔的代名词。他们将滴着棋子鲜血的刀子,插入政敌的心脏,再优雅的动作也遮掩不了原始的欲望。一将功成,万骨枯……

  于是,我不禁开始为这部剧的前途担心。做为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我,还能看看从未见过的政客的肮脏嘴脸。但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为什么要看一个他们本来认为就是这样的政客的样子呢?想成为一部好剧,总要有点新意不是?所以,我又盯上了皮特罗素,这个最不像政客的政客。虽然他在一出场就沦落为棋子,但是我在厌倦了弗兰克之后,开始无比热切的盼望他能当一枚合格的棋子,而不是弃子。最好跟着弗兰克爬上高位,也能享受片刻荣光,甚至在第二季能突然良心发现,然后和突然良心发现的雀斑女记者一起,上演一出屌丝逆袭的翻盘好戏……

  好吧,事实证明我只是在妄想。当弗兰克开始用更为原始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良心发现这种事在原始丛林的法则中只有死亡一途。别以为“雀斑女妓”最后开始调查弗兰克是良心发现,这只是她为了生存的一部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看好她的未来,弗兰克只会死在斯塔克这种人手里,这才是丛林法则,不是吗?

  皮特罗素死了,沿着错误的人生轨迹,走向了无比合理的结局。他爱的太多,爱酒精,爱毒品,爱美女,爱孩子,爱情人……剧中有大量关于他戒酒的戏份,我一直很佩服老外喝酒都是干喝,从来不用油炸花生米。当皮特罗素彻底崩溃,一次次将琥珀色的清亮液体灌进喉咙的时候,我都在想:喝吧,你不仅喝掉了帝王将相的未来,还有必将伴随的一路肮脏。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八):《纸牌屋》里看到的的道德,婚姻,堕落和政治

  在这个时间段,看《纸牌屋》就像小女生当年看《流星花园》一样让我着迷,并对我产生了影响力。因为这部剧里面包含了我目前感兴趣的诸多主题的线索,诸如 :追求,婚姻,道德,爱,还有堕落,以及西方的社会片段。我想说这部剧最吸引的恰恰是一些对话细节和场景片段,而非故事主线。主线很好抄袭,但细节无法模仿是独一无二。喜欢里面的对话,和男女主角的演绎!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记录我此时眼中看到的《纸牌屋》吧。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记忆中的台词只是表达一个意思,具体表述有差异。

  1.男主角弗兰克隔壁家的狗被车撞伤奄奄一息,这时候弗兰克过来,对着镜头说:“痛苦有两种,一种能使人更强,而另一种则毫无价值,凭增折磨,我对没价值的东西也没耐心。”然后就悄悄把狗给掐死了,邻居过来以为狗被车撞死了,弗兰克对邻居表示了哀悼。

  这个镜头可以理解为弗兰克的卑鄙无耻。但我看到的是弗兰克对自己坚信法则的彻底,彻底到了别人眼里的冷酷!这部片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场景,也有其它人的。记者为了新闻和弗兰克上床,弗兰克妻子克莱尔为了自己慈善机构的事业,不惜毁了弗兰克几个月努力的法案;弗兰克妻子的雇员为了自己公益的理想,不惜放弃高额年薪跑到第三世界做公益,并在最后和帮助她的克莱尔对决公堂;片中人物不管是弗兰克妻子克莱尔,还是记者,克莱尔的雇员,都对自己坚信的东西理所当然,并不为其它所动摇。 所以于其说这些东西是冷酷,背叛,无耻,在我看来他们都拥有的是坚持信念的力量,这股力量强而有力,强到可以不顾他人眼中的冷酷,背叛,无耻。最俗的例子我想也许就是乔布斯吧,但大家可以接受一个功成名就的乔布斯,但却不能接受普通平凡的诸如克莱尔雇员,或者是记者佐伊。也正因如此,让我更加被那些平凡而有力量,有坚信自己信念力量的平凡人所吸引,尽管这只是一部美剧。

  2.州议员皮特,原来好色好酒还吸毒。但他人性善良,深爱他的两个孩子,还有他的女朋友。本来在参加州长选举的时候,他已经戒酒,而且和女朋友感情和好,也摆脱了弗兰克的控制。但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妓女的诱惑,仅仅一个晚上的酒色堕落,彻底毁了他的一切。那一晚后他更加的自暴自弃,喝酒,不见人,然后还准备去警察局自守坐牢寻求解脱,最后被弗兰克结束了生命。

  这个悲剧性人物。是我看的最郁闷的一个人物。也是和前面说的众多人物性格相反的一个人物。他是个好人,可他没有力量没有自己的信念,一边被弗兰克引诱威胁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一边又在痛苦自责,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我真的恨死这种人了。你要么就彻底当个像弗兰克一样别人眼中的坏人,去追求你的权力!要么你就当个像克莱尔雇员一样的好人,不被诱惑威胁所左右。一直的摇摆不定,被别人牵着走,自己的人生自己无法掌控,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我想关于堕落,弗兰克不能说他是堕落,他本来就是撒旦的化身。只有皮特这样的好人才能说上所谓的堕落。他本应该是家乡人的骄傲,但因为没有自己的信念,没有力量,最终被弗兰克的威胁和诱惑所堕落,他是个彻底的悲剧!

  3.关于弗兰克和克莱尔的婚姻。他们的婚姻稍有异化。首先他们没有孩子;第二他们眼看着对方肉体出轨但都表现冷淡而不是激动;第三,他们彼此不管是臭味相投或者是物以类聚或是志同道合,总之他们2个人相知相爱。克莱尔募捐晚宴的时候,弗兰克帮他布置一切甚至自己烤肉帮她寻求募捐。而弗兰克工作的时候克莱尔更是经常相伴左右给予支持。克莱尔帮弗兰克买来划船器要他锻炼,弗兰克开始非常不喜欢,但还是接受了他的好意天天锻炼,而当划船器坏了以后克莱尔邀请弗兰克和他每天一起跑步,弗兰克也欣然接受……所有这些小细节可以看得出他们彼此相爱并且相知宽容。

  弗兰克和克莱尔的二人戏份太多,因此反而想不起太多特别的画面。但他们的婚姻至少我认为是幸福美满的。两人之间相知相爱,尽量有争吵,有肉体出轨,甚至有克莱尔的背叛。但正如克莱尔和他旧情人亚当说的,“你不知道我和弗兰克所经历的一切”。一段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婚姻是神圣的也是信仰。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祈祷拥有一段圣洁纯净的婚姻,然后在几十年的光阴中,肯定会出现种种的事故。那么抛开童话,回到现实,当二人婚姻遭遇挫折的时候,是彼此共同渡过风浪还是直接抛弃婚姻呢?也许后者来得更加容易,但我觉得能像克莱尔和弗兰克一样在真正的“经历一切”以后还能够在一起白头偕老,一起走完漫长的人生旅程,才是真正的美好。两个人因为新鲜,因为上床,因为结婚年龄到了等等原因走在一起,非常非常简单自然。但两个人能真正经历贫穷,富有,相爱,冷漠,疾病,美好,吵架,还能够在一起,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是非常可贵的。有的婚姻也许可以平淡不必经历太多磨难,但有的婚姻例如弗兰克和克莱的,却不得不面对这些。也许真的像佟大为说的,只有两个人把婚姻当作信仰,才能做到吧。

  4.关于一点政治和社会。五十多个议员去饭店吃饭,饭店老板因为怕员工罢工不让议员进门吃饭。总统首席秘书,不能帮自己儿进入名牌大学。准副总统夫人,因为辞退员工要去员工家里当门道歉。党鞭政要弗兰克去普通老百姓家请求他们不要起诉,被人几乎赶出家门。弗兰克去见桑科工业高管的时候,高管说:你来这里有国会行程记录,而我碰巧在这里的会议中场离开,我不想喜欢这种巧合……

  这些场景太多了都数不过来。给我一如既往的是,美国的三权分力,行政,立法,司法独立真的很牛。另外配合权力第四极的媒体新闻自由作为监督,以及政府行为的超高透明度,让权力腐败滋生的空间相当狭窄。像弗兰克这样老奸巨滑在白宫混了二十多年的政要,竟然对老婆20万美元货物被国外扣留毫无办法。一般来讲大笔一挥说不要了我再叫人给你买一箱不就完了呗。才20万美元货品就值得克莱尔对弗兰克的背叛,看来他们真的没什么钱。另外弗兰克的得力助手道格,好歹在中国也得有个三四品大员吧,给那个妓女安排住宿的时候竟然没办法到去求南茜,一般来讲给他租个房子就行了,看来他也是穷到不行。政治的东西其实说多了就会有争议。我总结的就是,无所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我自己公司经营的经验,工作透明化真的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我不渴望我们国家能做的多好,因为这是技术问题和时间问题,是能不能的问题,不是想不想愿望不愿望的问题。

  不写了,写不动了。这部剧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有时间再看第二遍!!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九):《纸牌屋》背后的那些七七八八: A Companion to Netflix’s House of Cards

  House of Cards是同学推荐看的,在Netflix上面一口气看完了。美国宫斗自然很好看,但是如果只是欣赏演员高超的表演和起伏的剧情, 看的就有点不太到位了,这毕竟不是《白宫甄嬛传》。如果讲宏观政治大局的计算,《大明王朝》可能比《纸牌屋》还好。这个剧里面涉及到的政治技巧比较微观和操作层面,虽然戏剧化地夸张了很多,但描写地确实入木三分。另外《纸牌屋》其实也是很有营养的一部戏,有些暗线点出来的东西其实很有意思。比如NGO和政客的关系,又比如竞选筹款和党内控制。House of Cards我又推荐了很多其他人看。现在关于这部戏的评论大多注重于其商业发行方式,或者演员的演技,却忽略了戏本身的政治科普意义。这篇文章算是给我的朋友们说说我的见解,也算是一部读析指导。

  1. NGOs

  美版《纸牌屋》 与英版原作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加进了非政府组织NGO的影响。华盛顿应该是世界上非营利组织最为集中的地方。近三十年NGO在华盛顿的生态里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现实环境中的NGO罕有议员老婆做老板. 但是议员和NGO的广泛联系确实存在。这其实非常好理解,西方政治体系的议员需要在所有国家大事上投票和选择立场。了解所有事情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每一个议题上总有一些有影响力的议员能够左右同党的选票。每一个议题后面都有几个主要的NGO,对于这些NGO来说争取这些议员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能改变游戏规则。大家所不明白的主要是NGO对于议员的意义 。这个意义在近几十年之间也有些变化。三十年前的议员往往在自己负责的议题上有着广博的知识,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所起草的立法往往反映自己真实的意见,很多时候议案也都是他们自己所写(比如戏里最早那个起草教育法案的那个老头,现在这样自己写的情况基本没有)。然而这些年由于竞选财政监管放开,竞选的竞争也加大不少,议员们的主要工作业变成筹集竞选资金争取在下一次竞选获胜。关于起草法案的这些事情往往交给NGO里面的人去做,甚至一些相关的演讲也是NGO里面的年轻人写的(比如我一个在华盛顿的NGO工作的朋友每年要给政客们写500多演讲稿)。另外一些人道主义的NGO也会有议员直接挂名。这样的情况在英国也很常见。NGO和议员也就形成了一种互惠关系,无论是立法还是人道,相关功劳的大部分会记在议员头上,争取政治影响力,另一部分功劳NGO会留给自己以争取更多的资金。基本上现在的华盛顿NGO成了一种立法外包组织。在中国的语境下,也可以说是笔杆子外包团。这也许也是经济发展下社会分工加剧的体现-政治家仅仅负责选举,而真正在乎游戏规则的人负责立法内容。

  2. 竞选筹款,党内控制,说客

  Kevin Spacey在戏里的House Majority Whip的职责我不想多讲了,不知道的可以去查。如果把立法看成两军作战,whip基本上等同于政委的角色- 保证大家服从党的统一安排,逃兵叛兵一枪毙了。基本上成功的社会组织都要有这样一个角色,无论是教导主任还是党鞭,总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吓人,权力才可以畅通,组织才能有效。戏里的 Frank Underwood之所以能胜任党鞭这一角色,首先,如Peter Russo的遭遇可见,取决于对黑材料的掌握;而更重要的是Frank Underwood似乎能给很多议员提供竞选帮助和资金-当然这也就是这部戏最不真实的地方,之后再详述。之前说了,政治家的主要-也许是唯一-的工作就是获得竞选成功,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也都放在这些事上(政治家有别于行政体系内的官僚,后者是要管事的)。美国下议院任期极短,里面的大部分人除了准备下次竞选其实也没什么心思干别的。对与国会议员级别的选举,宣传经费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掌握钱袋子也是党内政治权力的源泉之一,正如俗语所云“Hold the balls, and the heart and mind would follow.”

  美国的政治经费主要通过几个渠道: PACs, 直接筹集资金,和基金会。对于竞选进行监管的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FEC) 对各种渠道都有严格规定。例如工会公司等等不能直接捐款,而要通过成立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 (PAC)来“帮助”竞选人。一般的PAC能够报销政治家竞选上的旅费住宿等等 (顺便说一下政客们在享受上花钱可不含糊),但是公司工会对PAC的捐助有上限限制。而2012年新批准的一种Super PAC则能花钱打宣传竞选人政策的广告或者抹黑其对手的广告。Super PAC虽然不能报销旅费等直接费用,它的好处是没有捐助上限,而监管的漏洞还保证了捐助者在竞选前的匿名性。另外Super PAC也是为什么2012年美国竞选花了上十亿美金的一个主要原因-它打破了捐助上限的约束。相较与不成熟的民主国家选举监管机构,FEC的监管算是相当严格。但说到底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规避方式,金钱和政治总能紧密的连在一起。显而易见,金钱往往会集中在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身边,而政治家则可以“指挥”这些资金去帮助低层政治家。比如FEC直接允许的一种方式就是:政治家可以成立 Leadership PAC 把自己酬到的钱帮助其他人组织竞选团队。 《纸牌屋》和现实出入的地方则是Frank Underwood对于这种资源的掌握程度大到不可思议。而现实的华盛顿能掌钱的政治家不少,特别是共和党人。但是多头格局也是为什么共和党不太团结的原因之一。实际上真的出现一个Frank Underwood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党派未尝不是好事,正如剧中所言“Bad, for a greater good.”当然也有可能 “Bad, for a greater bad.”

  说客,lobbyist(戏里的那个黑人),也是这里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戏中指明的,他们是商业和各种集团利益“合法地”影响政治的关键环节。《纸牌屋》对lobbyist的描写已经足够明了,我不必在重复讨论。在此之外值得一体的是说客和政客之间的旋转门关系,一些有足够外部支持的说客可能会当上议员或者官员,比如小布什政府的许多官员,退下来的议员也有很变成说客,利用自己在国会的联系挣钱。这些都加强了政治与金钱的联系。东西方整体都有所谓关系的影响,只不过后者”含金量“更高。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美国政治的内在机制。

  3. 政治建功与计算

  在美国参议两院,作为立法者的议员们的政治功绩的定义很简单:推动重要立法的通过。法案的昵称往往就就是立法者的名字,比如Dodd-Frank Act, 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同样的,立法通过的方式也很简单:取得超过一定数量的议员投票支持。议员的支持并不是免费的,除了法案本身相对中立的立场(详见median voter theorem),每个议员都有自己在乎的东西,而且选出他们的辖区也都希望他们能在国会为辖区争取利益,俗语叫“Bring home the pork.”所以在立法的内容和过程中计算议员们的自身利益和地区利益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Frank Underwood那个贴满议员名字磁条的白板就是他的计算器,当然作为党鞭他对各个议员的立场和利益早已烂熟于心。

  立法的过程和技巧相当复杂,一个法案可以合起来过,可以分开来过,可以加上一条恶心人的条款让其不过,也可以加上一条诱人的条款让它过,可以一直辩论拖到人少的时候过,也可以等到人多的时候过等等等等。党派领袖对立法过程的悟性和组织能力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某某关键议员选区需要钱建公路,立法领袖在起草相关的法案时就可以加上一条拨款条(术语叫earmarking)。对这部戏里面的情况,同时也是现实情况而言,竞选成功后总统所代表的行政利益和在竞选时支持总统党派的党的利益往往会出现分歧。党派领袖也不一定会买总统的帐,比如戏里面民主党党魁便叫总统“he can f**k himself.”现实中民主党的前总统克林顿后期大部分法案实际上是依靠共和党人的支持通过。这样的例子也能充分体现了行政利益和党派利益冲突的情况。一个相关的体外话就是希拉里之所以08年输了党内选举,可能跟很多民主党人不爽克林顿当年的行径有关,当然这只是猜测。从这个角度讲,总统把Frank Underwood留在国会便很有他的道理(从12,13集的连环计里也看的出总统不是个没脑子的人)。一言蔽之总统也需要在朝中有人,才能推动自己的立法议程,建立政治功绩。当然聪明的Frank Underwood明白如何在这样的大局观下取得自己的利益。

  4. 新闻

  由于剧情需要《纸牌屋》里的新闻与政治的关系被描述的过于鲜艳。事实上这样的操做不一定需要议员和记者直接联系,也不一定非要上个床什么之类的。关键政治时期新闻对民意的影响,民意对政治过程的反作用戏里阐述的已经很清楚了,这里不多说了。好像新闻界的术语叫做 agenda setting。基本原理上来说,选民会去在乎些什么跟他在新闻里看到了些什么很有关。做为资讯的接收者,新闻本身的内容远远没有 “为什么我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和信息发布者希望我看到这样的新闻后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和“这条新闻指向的观众是谁?”这三个问题重要。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期,这后三个问题往往更能揭露新闻背后的真相。

  5. 政治斗争

  quot;That's how you devour a whale, Doug, one bite at a time."

  这似乎是Underwood复仇方略的概括:一次一口,才能把整只鲸鱼吞下。除了直接兵变,现实中的政治斗争的常见形式也是先打马仔后擒贼王。毕竟政治本质上是一个多数派游戏-权力意义上的多数-被架空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实际权力。Underwood贯穿全局的操作思想便是把总统选出来的人选踢掉换上自己支持的人。当然他操作地完全好像是总统自己的选择。确实也有可能总统没意识到,正如Underwood自己所说“战友能成为最可怕的敌人”,因为战友了解你,也知道如何麻痹你。从另外一个方面这也说明内奸的可怕,一个假支持者比十个敌人更危险。

  6. Give and Take-投桃报李

  《纸牌屋》里面出现的投桃报李不少,例如Jefferson ball的门票,斯坦福的入学等等等等。虽然在高层对高层的交往中,这样的小手段可能难以起大作用,上下级之间,前辈晚辈之间这些就非常重要。学经济的知道你的负债就是别人的财富,这句话同样适用与政治,让别人帮忙也给了别人要求回报的权力,也就是财富。当下的有权之人对未来的新星的帮助也可以看作权力在时间上的转化,或者权力的投资与回报。这种转化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例如胡雪岩等等等等。对有希望的后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势”与“实”之间的转化,高手在“势”与“实”的来回转化中能实现两者的同时增长,这在东西方政治都适用,比如《硬球》里Lyndon B Johnson的故事。以前的美国政治家喜欢搞surrogate familiy 代理家庭来提拔后辈,比如华盛顿和他的年轻军事幕僚”家庭成员“,如汉密尔顿,为他任总统时迅速建立起行政控制力量起了关键作用。华盛顿在处理和后生汉密尔顿关系上,很厉害的一点就在于他给予汉密尔顿更大权力的时候知道同时调整自己对汉密尔顿的态度,认可其势。这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联邦党在华盛顿在世时期能保持如日中天。如今surrogate familiy这种形式在美国可能已经少见,但在其它地方也许还在流行。

  7. 里子与面子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讲到了里子和面子的问题,所谓“面子给人递一根烟, 里子就得杀一个人”。生搬硬套到这里Doug就是Underwood的里子,面子Underwood给Peter Russo倒了杯酒,里子Doug就得满华盛顿找个妓女。面子Underwood给老婆办了个慈善晚会,里子Doug就得去恐吓酒店经理。凡是大事基本都有明暗两条线,也许场面上的人给自己找个好用的里子挺重要。

  8. 大腿与红唇

  权力与财富集中的地方也总是美女集中的地方,这并不能怪女人太功利,只是有多少爱权势的美男就有多少爱权势的美女,只不过大家走不同的路,用不同的方式而已,同样理智冷静。越进入这些小圈子也就越容易碰到把自己的身体当工具的女人,zoe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裤裆是她们成功的小捷径。 《纸牌屋》里Underwood对Zoe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老男人会玩弄你伤害你最后把你抛弃。” 这句话表面是威胁实际上是疼爱和怜悯,Zoe倒是给他回了句大实话“You cannot hurt me.” 男人的通病似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假设女人会楚楚可怜的为自己伤心,因而对其心存怜悯。铁了心混名利场的女人恐怕很少真是如此,而且这样的假设可以致命,如上所述最近的朋友能变成最坏的敌人,而往往只有女人才能成为男人最近的朋友。美国政治家里能把脑袋夹在女人的白花花大大腿间来完成政治任务的大概只有本杰明富兰克林(而且是在60岁高龄)。Underwood和Zoe在这部戏里真不知道是谁征服谁。对Zoe而言,让Underwood起了征服欲便是她对Underwood的成功征服。对于一个议员来说这种事情最好不做,做了也要懂得不要妇人之仁。古今中外真正死在女人手上的大多是拖拖拉拉的情种,结果害人害己。我想这些故事的教训就是,如果因为什么原因错过了青涩爱恋而已经成就了飞黄腾达,索性应该放了需找真爱的妄念,这个年头的名利场上反向选择风险太大。

  《纸牌屋 第一季》观后感(十):你理解自己吗

  《纸牌屋》中克莱尔说自己有曾有很多追求者,但她最终选择了弗兰克斯拒绝了其他人。她说原因是弗兰克斯了解她。抛开电视,我最近常常思考的就是我们多少人了解我们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理解并且不怎么会摇摆,基本的人生观不会改变。

  孩子们的大多有自己的个人性格,每个孩子差异都很大,但是大人们则不同了,差异越来缩小。这些个人性格的丢失也大都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被繁杂混乱的世界搞得迷失了,忙碌在忙碌的世界,越来越少的为自己思考,也就是很多人自我感觉的行尸走肉,二是少数的成功者的影响,他们是偶像,大多年轻的缺乏智慧和成熟理解能力的人就会对偶像进行复制,复制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毕竟这个世界是少数人的世界,在他们影响指挥下运行的世界。

  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演说中曾说,keep looking,don't settle。他告诉即将毕业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知道,就要不停寻找,不要停止直到找到。他是幸运的,大一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擅长于生意运营以及有对美的独特理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也有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意思。你在世俗生活中努力寻找方向也是在寻找自己。坚持也是那回事,不深入理解自己性格的人不会有毅力,并且可以对一件事情上有坚持。有一句话深得我心,我戒掉的事情就再不会做。

  克莱尔的自我理解就是她不是一个只想要男人疼爱不停关照的女神,幸福对她来说不是生活的全部,养一些可爱的孩子,安稳生活,盼着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她说出这些是因为曾为她和她丈夫工作八年的保镖向她告白,一直偷偷爱慕着她,由于癌症这个保镖马上就要死去。前几天路金波也在微博上写了类似的话,“关于人生,人们有个普遍的误解:就是追求所谓幸福。”而幸福这东西嘛,大多是由安全感组成的,安全感这些东西嘛,我觉得应该是生活的附属品。最后克莱尔的手伸入保镖的内裤内,问你想要的就是这个吗。她这句话让每一个失败者羞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