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法入境》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非法入境》的观后感10篇

2022-03-15 10:53: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法入境》的观后感10篇

  《非法入境》是一部由菲利普·里奥雷执导,梵尚·兰东 / 菲拉·阿伊维尔迪 / 奥黛丽·达娜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法入境》观后感(一):!!!!!!!!!!

  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两天的分割点是拉斐尔第一次横渡失败后被救起的那个情节处。虽然分了2天看但只要那个重复旋律的配乐一响起,第一天看时的情绪还是能无减弱的延续到第二天的观影中,这也许说明该片的配乐已经完美的做好了它的本职----渲染影片情绪,它甚至做的更多,充当了一个观影者情绪的开关。旋律响起,情绪也跟上来了。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断背山的那个吉他生一响起,就立马能感受到影片里那张西部大山,草原的辽阔情绪。

  这个实在是一个好剧本。首先它有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但又充满悬念的基本故事架构---一个伊拉克战争难民少年试图游过英法两国之间海峡去见女朋友。这个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进一步丰富。引入了西蒙和拉尔菲朋友这个两个角色。其中更是对西蒙这个人的描述非常深入。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导演想表达中年男人危机这个话题,一方面也是为基本故事服务。对其描述深入才可以解决一个基本逻辑问题,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

  这个虽然是个文艺电影,导演注重情绪的描述但其实本片的冲突和悬疑的部分很多,小细节也非常多。开篇即以一场紧张的偷渡开始,偷渡过程扣人心弦,偷渡最终也引出拉尔菲战争心理影响的事实。

  事实上,观影过程让我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为什么西蒙会决定去帮助拉尔菲。虽然答案是毫无疑问就是因为西蒙的中年危机。不知为啥,我一直对这种中年男中年危机的故事一场感兴趣。像迷失东京和杯酒人生、在云端这类影片都是在我最喜欢的影片行列里面。

  西蒙本是一位全国游泳冠军但现在却只是为一名游泳教练,刚和妻子离婚,完全无法适应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现在的他完全已经失去生活已经完全背变得无力虚脱,无所适从,他急需一件事情来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我一直对屌丝中年男士的生活状态感兴趣。他们的生活事业已经停滞不前,年少时的梦想也渐渐远去,身体机能的急速下降,身边的妻子,儿女熟悉的变得越来越陌生,以及对老去的恐惧,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们该如何度过这个时期。

  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爱情。。。因为妻子是一位协助难民团体的成员也曾责备过西蒙对难民的无动于衷。可能一开始西蒙帮助拉斐尔的东京市因为他想挽回妻子,试图以这件事来表现自己,当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挽回妻子的爱,他却被拉斐尔对于爱情的执着感动,---“他步行8000千公里来到法国,现在又想横渡海峡,只是为了见他女朋友,而我却去挽回就在街边的你的勇气都没有”。他开始去帮助完成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来填补自己在爱情里的无能。

  《非法入境》观后感(二):以爱之名的横渡

  这部影片,题材不错,讲诉伊拉克难民在法国力图偷渡至英国的故事。

  17岁的男主,很单纯,不为钱财,只为了心爱的女孩,从伊拉克走到法国,欲图潜入货车偷渡英国未遂,后学习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未遂,失去了生命。

  如果一份爱可以让一个人可以行走跨越上千公里,已属不易,由伊拉克进入法国,需要穿越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意大利、瑞士等国,上千公里,虽然影片没有涉及,但是男孩说,走了三个多月,经历多少苦痛,可想而知。

  如果一份爱可以再让一个人不顾及生命危险,凭一己之力挑战穿越英吉利海峡,这是一份怎样的深爱呢!!

  男孩为之失去了生命,或许有人觉得他本可以放弃女孩,或许可以学习法语,在法国过好生活。男孩的坚定意志,超越了很多成年人,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片中除了讲诉男孩的主线外,也影射了异国难民的尴尬处境,他们被排斥,被犯罪化,甚至连洗澡也是一种奢望。一面是当地志愿者在饮食上的救助,一面又是当地官方对难民的忌惮,边缘化。这些是很难消除的社会矛盾。

  法国影片,一向很擅长细节,并留意生活,淡淡地感觉,淡淡地配乐,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没有宏大的音乐,却很生活化地将一个平凡的孩子,不平凡的爱情,平静的社会,遗失的难民,展示给我们。

  《非法入境》观后感(三):游过海,游进心里

  “他垂下眼帘,然后回家。”要离开他的妻子这样评价他。在冠军梦破灭后,他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他没想改变,直到遇到那个男孩,那个伊拉克男孩来向他学游泳,而他发现,男孩学游泳的目的,竟是要从法国游到英国去,去见他心爱的女孩子......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类型和电影风格之一:近似于散文式的法国电影风格,缓缓叙述,娓娓道来,自然朴素。就像《放牛班的春天》,在朴素中打动人心,但是与它不同的是,它没有像《放牛班的春天》那样依赖于音乐的表达,它更像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只是静静地把镜头对准一种生活状态,对准生活中的普通人,那个普通人,普通得像一泓静水,连肢体动作都不过是几丝涟漪,难以看到他的的内心。

  电影也不缺乏批判的眼光,其实就是因为对非法入境问题的关注才有了这部电影,但是这种关注与批判并不峻急,也不张扬,更没有肆意表达的悲天悯人,只是一点点记录下所看到的事实,一层层剥开事实与内心的外壳给我们看。

  在事件的慢慢叙述中,那个叫西蒙的男人最终被那个男孩子打动,他倔强的眼神、不懈的努力、他对于那个爱情梦的渴望最终触动了西蒙的心。这种触动是在波澜不惊的娓娓道来中完成的,主人公西蒙的那种沉静,决定了电影风格的舒缓沉静,故事中的一切都是在一点一点的生活细节中呈现出来的,包括人物彼此的心灵交流,没有童话的色彩,没有情感的大起大伏,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没有童话的梦幻色彩的,即使感动也就是一刹那。而那个男人所以会被感动,是因为不管他的外表多么沉静,他的生活多么沉寂,那摆放在显眼位置的奖牌和照片,都静静地告诉我们,他曾有梦,他还有梦。有人说,生活就像洋葱头,总有一层会让你落泪。片中的这个男人似乎也是这样,甚至把他的内心比作是洋葱头都是不准确的,因为他的内心似乎已没有了那么冲的味道,但是,他的内心确实有那么一层,让我们落泪的那一层,终究会被触动,终究会散发出自己的味道,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动——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味道:在慢慢地一层层剥离中,那个故事一点点深入人心,

  就在一层层地叙述中,那个男孩子的梦想越来越灼热。这种灼热并不是影片渲染的结果,而是呈现的力量。导演曾这样谈论电影中的角色设计:“虽然贵为诚实,但电影必须退出纪录片的领域而将人物扯回他们的私人生活,将他们置入对其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情感关系之中。”而实际上,电影虽然没有完全按照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但是在人物关系处理、人物的表现上却充分依托现实的日常景象,有选择性地以静静地记录的方式慢慢呈现。在这种真实细节的呈现过程中,那个男孩子面对的困难才那么现实,他的梦想才那么强烈。男孩子的扮演者第一次拍摄电影,几乎是用自己的本色出演,这种本色更让电影传达出真实的力量。而西蒙的扮演者文森特的表现更是那么好,作为活跃在法国影坛的一名中年演员,多年的演艺经验已经让他的表演达到了“能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一种态度来传达情感。”(导演评语)也正是这种举重若轻的表演,我们已分不清这是不是就是他自己,因为他已没有任何“演”的痕迹。

  对于这部电影,曾经暗暗希望:其实,在那个男孩子下海以后,把电影结束就好了。—— 因为,那个男孩在电影里一天天在游泳,一天天也在积攒着我们的牵挂,当他真的下海时,我们已经不愿知道结果,他游过去了吗?——那是我们希望的,可那样一个结尾,似乎太一般了一些。他没有游过去吗?——那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这样的结尾太伤感又痛彻了一些。所以,就让他游吧,游着,前方还有希望,游着,我们还有所牵挂。那样的游,早已游进我们的心里。

  但导演依然安静地交代着事件的结果,这样做并不完全是为了保持电影冷静现实的一贯风格,也不完全是要继续用冷静的态度,将对冰冷的移民政策的批判进行到底。而是导演还要继续表达对那个年轻生命在“Wellcom”的说辞下静静逝去的哀痛,还要告诉我们很多生活的真相与无奈。

  电影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西蒙来到英国找到了那个男孩子心爱的女孩子,把他留下来的戒指交给她,但是女孩子拒绝了,她告诉他:“再过十天,我就要举行婚礼了。”

  电影的结尾也是给人慰藉的,西蒙接到前妻的电话,她告诉他警察要把他送进监狱。而他告诉她:他找到了她遗失的戒指,他,会回去的。

  《非法入境》观后感(四):游过去

  法国北部,Calais加来, 30公里到英国,你知道这30公里的距离有多远吗?怎样跨越这30公里的距离到达英国?火车?飞机?船?汽车?有一种方式你肯定想不到的,那就是游泳。你知道怎样游泳跨过la manche 海峡,游过去。

  一部电影,一部介于记录于叙事,展现真实现实的电影。在Calais,库尔德人,阿富汗人,索马里人,那些国家来的难民,聚集起来,为的目的都是一个偷渡到英国。Bilal (Firar Ayverdi), 一个年青的17岁的库尔德人,他有个梦想,去英国,因为他喜欢足球,他梦想着有一天到英国,去曼联,像那些球星一样成功,但不只是这个梦想支撑着他去英国,更重要的是他要去找Mina (Derya Ayverdi),他爱的那个女孩,为了和他结婚。

  imon (Vincent Lindon), 一个曾经的法国游泳冠军,现在的Calais的小游泳馆的游泳教练,她深爱着她的妻子Marion (Audrey Dana),但是却选择了和她离婚。

  当Simon碰到了Bilal,或者是说当Bilal碰到了Simon:事情改变了吗?当Bilal尝试了做运货车偷渡,但是不能够用塑料袋憋气,被警察抓住,他决定游过去,他一个初学者,给钱给Simon让他教他游泳,怎样的信念才能游过去?伦敦,mina被迫要嫁给另一个开小饭馆的中年男人,bilal什么时候才能来?30公里的距离,从海的一边到另一边,10个小时,10度的水温,即使是专业的游泳运动员,练过几十年的人,也要在专门的教练船引导下,在很好的天气里,更何况他一个初学者: Bilal在游泳馆里不停的练,晚上偷偷地留在游泳馆里一个人练习。游过去,游到海峡那边,为了心爱的女孩。

  在这个片子里,我们不仅看到Simon和Bilal的友情, Simon和Marion的爱情,Bilal和Mina的爱情,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冷酷的城市Calais,很少看到阳光,阴沉的海,整个城市像死灰一样的压抑,一点也看不出来去年的Bienvenue chez les Ch'tis 也是在同样一个省,我们还看到了更多的法国人,更多的法国警察。我们看到了那些把库尔德人,阿富汗人,索马里人拒之于超市门口的法国人。那些平日里人模人样的邻居,看到bilal在simon家留宿就报警的法国人。只是因为让一个难民在家里过夜,就要被警察盘问,这个充满人权,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家就是这样对待所谓的不同种族的人。讽刺的是那个邻居家的门口地毯上还分明写着“welcome”欢迎,这是这个电影的名字,也是唯一一次在片中出现到的电影片名。是啊,法国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欢迎”!?

  电影的导演是Philippe Lioret,同样也是2004年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的导演。导演自己说,他从很早就很想拍一个这样题材的电影,他怕他的电影,他的故事编剧没有生活中的真实的事情感人,导演想给观众讲述的是一个不是很愚蠢的故事,为了能让观众值得这生命中两个小时。当然是不是浪费时间还要看每一个观者自己,但是无论怎么编剧,我相信再好的编剧也没有真实的生活感人。

  《非法入境》观后感(五):两难

  影片最大的讽刺在于WELCOME,但不是我们作为他者抱着怜悯之心,说着义正辞严的话就可以解决的。难民的大量涌入会对难民接受国在经济、社会保障、就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影响甚至是冲击,而且出于人类对外来人群所有的天然性排斥,难民接受问题存在很大难度。能做到像德国那样对难民的接受已经实属不易,像英国这样千方百计拒绝难民的国家不在少数。但这些难民在寻求避难的过程中,相继由于避难国的拒绝而死去,又与人道主义相悖,这就是难民问题的两难之处,引发思考。难民问题不仅是政治军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难民在逃亡路上的危险境遇、到达避难国之后的生活以及与当地居民的共处关系,是近年来基于难民现象的两大讨论主题。难民危机是否可以良好解决,不同文化是否可以和平共处,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也很可能意味着未来无论是从跨文化角度还是电影领域,都会对于难民问题有持续关注。

  《非法入境》观后感(六):想要问问你敢不敢 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

  通篇都在讲少年想游过英吉利海峡去找女友,一个看似非常有勇气的举动,却被作者披上了“偷渡客”的外衣,游泳教练刚好在经历一场离异,看似教练在帮那个孩子,事实上孩子也帮了他。

  很平淡的一个故事,在社会舆论,法律限制的压力下,你还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还能不能坚持你认为对的?在重重阻碍,屡次失败之后,你还有没有勇气 去兑现当年那个许下的诺言?

  整场电影都在为这孩子能否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而揪心,终了还是失败了,这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又被导演给予了生命与希望,最后的最后,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坚定地说:戒指找到了,我这就回家。

  故事定格在C罗的进球,伦敦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灰色,酒馆里的人们正尽情的为刚刚的进球而欢呼,他拉紧领口走出酒馆。

  好像这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

  《非法入境》观后感(七):被简化的难民问题

  2010.3.27天涯老文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304348.shtml

  134

  被简化的难民问题

  影片描述了一个来自伊拉克的青年和很多伊拉克人一样,战乱然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欧洲,青年为了生存和爱情来到法国,在几次偷渡英国的途中屡屡受阻,他不得不选择泅渡海峡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私人游泳教练西蒙的帮助下学习横渡海峡的本领,尽管教练几次向他表明横渡海峡有很大的困难和险阻但青年仍然下定决心,然而命运却毫不留情的将青年的生命留在了大海,但值得欣慰的是游泳教练和妻子的感情危机在这次事件里的得到了挽回。

  作为一部讲述难民问题的法国电影,它的社会效应还是很大的,也引起了一些非议。这些我就不多讲了。就单纯的说说电影好了。

  说是难民电影,我个人觉得所谓难民也只是前面十几分钟的偷渡,其余的情节完全可以归为中年危机、忘年交、少年恋,刨除难民身份外,这种在任何地方都有所发生的普通情节罢了。

  片子里面有句口号——游过去!!。听着喊起来的确很给劲,但是,游过去的终极目的何在?小伙子为之献出的生命的意义何在?本片的主题可以直接表达为:好吧,虽然他们是难民,但他们同样有权利拥有爱情和梦想,加上背景完全的被抽空,“难民身份”成了一个空空的符号罢了,换种表达方式:虽然你们也有爱情和梦想,但要知道,你们是难民啊!你们难道不为此而感动吗??

  《非法入境》观后感(八):Welcome

  导演可能嚼劲脑汁想到一个合适的片名《Welcome》,他应该想了很久把关门那一刻地毯上的Welcome植入进去。来到中国首先被《非法入侵》这样有政治味道的名字所取代。

  超市,街道,市民,海关。法国法律规定庇护外来非法移民是犯法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志愿者冒着违法的危险去帮助他们。这也只是众多有关人权人性主题中的一个。至少人民有权利对权利say no!你可以有你的法律,我也可以有我的观点,我不知道法国以及一些欧美国家会不会有广电这一类机构,对作品直接进行删减或者禁播。

  再看中国电影,有思想的导演,张艺谋,姜文等,他们只能说是生错了地方。再细数电影史上,高分电影,奥斯卡。多多少少与历史或者一些人性人权的主题有着必然的关系。大部分与德国有关的必定都会写到纳粹。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多少朝代,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文革。哪一个时代都不缺很好的主题。随便拿出来一个做细微的研究随便的一个奖既新颖又写实,如果说欧美电影代表者资本主义,那我们必定可以将社会主义很好的诠释。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鲁迅,哪一个语文老师不称赞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北斗,他弃医从文,希望用笔杆子换醒沉睡的愚昧的中国人。他们是学者。

  早年的张艺谋早年能制作出《活着》这样好的电影我们一点也不奇怪。我们有早年学着用鲜血和勇气写下了那样细致的剧本,我们中国有历史有各种主题,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如果拿来拍电影一定可以是电影史上很奇妙的一角。

  为什么张艺谋的电影越来越无足轻重了,可看可不看了。他有他的幸运与不幸,他生在了好时代,我们这一带,与技术接轨,与历史相连,你有着很多你做也做不完的理想,他早年应该也是一个有报复的导演,无奈他却生错了地方,他怕他生在香港活着台湾,他应该早就被提名了。他的才华也远不止去导演春晚。我们通过读书,电影和旅行去了解一个地方,他本可以带给全世界人民一个真实的中国,他应该是一个传播者。

  伴随着《武媚娘》的改播,我写下了这一片颇带个人感情的影评。

  《非法入境》观后感(九):死亡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年轻人

  1.从《绿卡》之后,很害怕看有关移民的电影。在边界面前,一切都那么的强势,所有的事情都失去逻辑,失去解决方法。没有比这更无力的了。上一部看的是《Crossing Over》,看得人难受了好几天。更早的一部《KOLYA》更离谱,某个女生说不喜欢这电影,便草草了结了一段暧昧。难受是极难分享的情绪。

  2.这部戏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看完之后马上再看一遍的戏。是因为离谱的字幕组,多处翻译未验好时间线导致理解有问题。但也要感谢字幕组,正是因为这些不能理解的或者关键或者不关键的台词,才让人更感受到爱的发狂会导致的毁灭结果——而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竟然只能鼓励这结果的发生,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3.自由是一种恶。追逐自由在自由的国度竟然也是作恶。这点毋庸置疑,在这乌烟瘴气的星球上,统治者对自由的界定是沆瀣一气的,那就是你可以有自由,就是服从命令的自由。既然追求自由有罪,那么悲剧只能轮回着发生。

  3.当悲剧发生时,人们会如何反应?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西蒙的妻子会在港口当志愿者发放免费的食物给偷渡客们,但是她不能容许丈夫留宿偷渡客,因为这是非法的。自由的国度多大程度上给人洗脑,以至于丧失了心智?那那些不那么自由的国度呢?不敢想象。人们有自己的底线,无可厚非,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大人,没有人是要对你好的。甚至有句话说的很露骨:父亲是去世是给儿子最好的礼物。真让人伤心。

  4.警察是个让人愁肠百结的群体。他们抓偷渡客,他们惩罚留宿偷渡客的西蒙,但他们在毕拉勒死后会很窝心的伤感给你看(类似周朴园会习惯性的关窗户,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这是虚情假意)。英国的警察更精彩,他们发现了已经看到大不列颠岛的毕拉勒,驱赶他,追逐他,用探照灯照射他,但是发现没有动静的时候又下令关掉巡逻船的引擎以免伤害到他——这简直是我见过的最紧张最刺激最简洁最清晰的逻辑影像逻辑表述情节。人心都是肉长的,确实有些人的肉更结实,但毕竟也是肉。

  5.西蒙,主角,游泳教练,帮助毕拉勒的人,和妻子闹离婚。这个人的感情细腻得可怕,这可能是他会和妻子分手的原因。他考虑一个陌生的偷渡客的感受都胜过对妻子的感受的照顾,这还能不分手?但是话说回来,既然二位都是好人,这事情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忽然想到,生活就是这样毁于平静的张力,些许风浪会带来恰当的刺激,而波澜不惊却让人乏味。天杀的字幕组原因,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他84年以后不再游泳?

  6.西蒙的妻子,一个帮助非法移民的志愿者组织成员,爱西蒙很深,但从剧情判断(再次投诉字幕组)要分手的也是她。她是个很浪漫的女人,西蒙也是,我估计他们的分手原因是因为他和她都想建设美好未来,但可惜设计理念不合。额,这貌似是分手的通则,但我想说的是,在一起一个理由就够,但分手总是有很多理由——在一起难还是分手难?或许永远记得最初的感动会好一点。遇到难关一起回忆美好总是有帮助的。

  7.毕拉勒,伊拉克库尔德人,这个地名说出来就会让人心惊肉跳有枪林弹雨万人坑的联想。毕拉勒集所有对青春的美丽幻想的词语于一身,最重要的是他对爱情的死磕的执着。他爱的米娜随着家人去了英国开杂货铺,但杂货铺老板要把女儿嫁给开餐馆的表哥。毕拉勒想见米娜,就这么简单的梦想害死了他。如果没有爱就不会有梦想,如果没有梦想他就不会死。爱和梦想害死少数人,更多的人选择丢弃这两样东西。对了,他是一个足球苗子,幻想进红魔踢球,伊拉克人叫他BAZDA,意思是跑的很快的人。他精疲力竭的跑向爱情,最后在快到终点的时候,死了。

  8.米娜,毕拉勒的女朋友。这个贱女人,最后毕拉勒死了,西蒙冒着麻烦上身的危险来英国找到他,想把一枚戒指交给她,但是米娜哭着没拿戒指就离开了。这个情节顿时让人非常厌恶米娜,怎么能那么绝情呢?但是,贱和绝情大概才是生活继续下去的动力吧。米娜没有错,是现实太残酷。米娜只是一个柔弱的贱女人,没法和生活对抗。连死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对抗?哭有什么用?哭有用的话世界早已变成美好的人间了。所以,别哭了。要么贱要么去死。

  9.那枚戒指。钻石和蓝宝石的,这话很熟悉,在一个珠宝店里老板跟我讲,钻石好蓝宝石是绝配,能完成你的所有爱情理想。(后一句是我猜测的,并非老板口述,但我看那价格就是那意思)。西蒙把这话讲了两次,一次对毕拉勒,一次对米娜,我猜还有一次是对要跟他闹离婚的老婆说的。这枚戒指应该是西蒙家的传家宝。上面有西蒙家族的爱情传承,所以,西蒙一直想把他安放在有爱情的地方。所以,当米娜没有拿走那枚戒指,他告诉正闹离婚的老婆他找到了戒指。无处安放的东西其实最终也没浪费,都找到了地方的,只是,有时候我们会忘记放在何处。

  10.死亡是爱情最好的归处,而婚姻只是他的坟墓。当年轻的时候,在爱的昏天暗地的时候就死了吧,这样最好,不然要面对世俗的烦恼,以至于最终一切都幻灭,熬到终点已惘然,全然不记得爱的甜美味道,这样就落入了俗套的循环,没啥意思。有句老话说,饭将吃未吃时才最香(与原文有出入,但道理相同),爱情也一样,得到了但是没有全然掌控的爱情才最令人遐想,一有遐想的空间,世界就会美好起来。如果无忧无虑,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令人憧憬的童话世界里不会有味同嚼蜡的感情。

  11.对陌生人的情感。有时候我们对陌生人友好,对亲人却严厉。更有夸张的说法是,我们对陌生人敞开心扉,但对亲人缄口不谈。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人总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但是亲人啊,你们既然是至亲近的人,为何还要我来宣泄,你们应该像蛔虫一样体会到我的难以言说的哀伤与怨愤,这样我才不会欲言又止才好敞开心扉啊。而且,更重要的,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会变得脆弱,任何亲人的有意无意的冒犯举动都会伤到卑微而纤细的心。而一个沉默的陌生人,尤其是令人有些许优越感的沉默的陌生人会让人感到暂时的极为窝心。令人无语的人性。西蒙对毕拉勒的感情大约就是这样,虽然当海警问他和毕拉勒的关系时他说父亲,但不是的,他只是有一种爱情的蒙昧需要以某种方式宣泄,就像在走夜路的时候给自己吹个口哨好让自己安心。

  12.一种我很喜欢的镜头运动轨迹:在做弧线移动的时候推上去,无明确意义主体。这种镜头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学暗示,将人物的心理活动隐晦的揭露。这部片子基本上没有着力以剧情的方式渲染任何情绪,但依然有强烈的泪点。

  13.一个情绪最饱满的情节。毕拉勒在英吉利海峡游泳,坚定而有希望,看到了陆地,被海岸巡警发现时候惊恐、绝望、一切破灭在即的无力感……让人心痛到难以描述。

  14.最伤感台词:他(毕拉勒)有勇气游过英吉利海峡去找米娜,但是我却没有勇气到街对面找你。西蒙说的。

  15.最后一个镜头。酒吧电视上的红魔转播,一声赛场的口哨声响起,并未等着口哨声结束,黑场,一切结束。戛然而止。

  16.趁着年轻就好好爱吧,等不会爱了,就真的想爱也不能了。受伤或者死亡有什么关系,那都是爱的最原始的馈赠啊,年轻人。

  《非法入境》观后感(十):非法入境

  1.

  ased on a true story.

  在片头和片尾都没看到这行字,看完之后我还在网上搜了一下,也没找到相关内容。所以真不知道现实里是不是真的有一个17岁小孩能独自横渡英吉利海峡,直觉告诉人那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尤其是在冬天。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记得CCTV曾经用大篇幅报道过一个成功横渡过琼州海峡和英吉利海峡的人:张健。在他的横渡之路有船和摄影机跟着,上岸的时候他就像一个英雄一样。正如电视台所说,他做这样的横渡并不为了追求什么。

  “只是想突破人类的极限”。

  当人类怀揣着“突破极限”这种目的去做一些事时,我一点都不怀疑,他们往往是能取得令人惊讶的突破。而说起人们因为爱情而去展开某些挑战,不知为何,我好像越发倾向于持有一种不甚乐观的态度。

  曾经有很多长辈和我说,先有面包才有爱情。其实我从来没有听不进去,相反,我深信不疑。文艺作品里有太多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它们都值得让吟游诗人诵唱千篇。尽管如此,我常常会想,它们会不会只是存在于想象中,或者说它们永远只是“少数的别人家的故事”。

  因为生活里还有千千万万个,庸俗、沉闷、平凡的故事,它们才是主角。

  2.

  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每次脑海里浮现出这句话,总是会想起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的故事。人们总是只记得,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实际上,即使一个爱情故事以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成果告一段落,可是接下来王子和公主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那也不重要了吧。或者说人们也无力去折腾太多。

  爱情也许和生活中很多的事一样,

  左边的小天使说,Why so serious?

  右边的大魔王垂泪:You Jump,I jump!

  3.

  至于关于非法移民的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在论坛上看到很多人讨论广州的黑人问题,所以有些话似乎呐喊起来也不甚有底气。有人曾经写过文章说,生活就是由一个个鄙视链歧视链构成的,不要大惊小怪。

  有些问题,简单又强烈,引无数人竞折腰;

  有些问题,复杂又浅薄,人们无可奈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