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而不倒》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而不倒》的影评10篇

2018-01-18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而不倒》的影评10篇

  《大而不倒》是一部由柯蒂斯·汉森执导,詹姆斯·伍兹 / 约翰·赫德 / 威廉·赫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而不倒》影评(一):以情动人,然而……

  世界从来不是童话美好黑暗丛林里,处处都是危险

  这是一部电影。

  电影是讲故事的,这里讲的是三巨头拯救世界的故事。斗智斗勇,各展奇策,该低头的时候,昂藏七尺男儿,也能单膝跪下。

  看着他们的焦虑挣扎、运筹,的确是感人的。

  只是可惜,这不过是故事。

  如果被感动了,那就天真了。

  我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为索罗斯的《危机与变革》。相比三巨头,其实索罗斯更理智

  站在对立面的《监守自盗》,是纪录片,当然纪录片也谈不上非常客观,但是,给出了另外的角度,在那个故事里,三巨头的面目,不是这样。

  两个故事,你喜欢哪个?

  喜欢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居于什么位置?危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当下一场危机到来时,谁能置身事外

  虽然剧里说的是美国,但是,难道不是有非常熟悉的感觉吗?

  《大而不倒》影评(二):大得倒不起

  连着看的第二部金融危机题材电影,焦点放在了政府高层的决策和投行首脑的博弈上,据称是还原了当年的真实情景。全片从头到尾流露着浓浓的牛逼气场,鲍尔森+盖特纳+伯南克的组合可谓雷厉风行,特型演员从化妆到表演都很到位。

  当然,不得不说,财政部长鲍尔森的“正面形象”有点虚假,在刻划他的无奈顾全大局的时候,为什么不顺便曝光一下他在GS所领取的薪水?在提到他与GS已经已无利益相关的时候,为什么不顺便提一下他因为担任政府要职而卖出所以GS股份所享受的巨额避税?所以,这种片子,毕竟还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不算内行,但我对电影有敏锐的感触

  传统译名“大而不倒”有欠水准,“而”字不论作并列还是因果连词都不妥,外行人听起来好像很强大样子实际上这些投行则是虚得一塌糊涂,窃以为“大得倒不起”更佳。

  片中两次黑我天朝,不忍直视……

  查了原著信息,53万字还没目录,算了,有空还是再看一遍电影吧。

  《大而不倒》影评(三):非文艺界视角来看金融危机

  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最有名的电影大概是马特·戴蒙主创的纪录片《监守自盗》(文末有影评链接)。而我们知道文艺界人士通常是持左翼政治观点的,《监守自盗》没有采访到金融风暴中心人物,从对外围人物的一系列采访和自身的推理,得出了这么几点立场:

  1. 监管缺失。

  2. 华尔街贪婪,不合理的高薪。

  3. 保尔森先让雷曼破产又救AIG并且向银行注资有猫腻。

  4. 奥巴马的金融班子仍然是搞金融危机的这批人。

  5. 评级机构和学者与金融业界的利益冲突问题

  非常明显的左翼观点。对于第1点的争执没有定论,甚至有观点认为是“监管过多”才导致了金融危机,核心是美联储的法定利率扭曲了市场,造成了过热和泡沫,应该由市场决定利率,再加上美国政府给两房兜底,让放贷者更加肆无忌惮。第2点和第5点是老生常谈,我在《监守自盗》的评论里已经谈过这一点。

  剩下的第3点和第4点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美国财政部和联储的这帮人,到底是不是好鸟?在这第一点上,由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索尔金的畅销书《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意思是太大了而不能倒闭)及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给出了争锋相对的观点,它详细讲述了从雷曼兄弟倒闭到7000亿救市计划中,以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尔森为核心的金融班子是如何决策和力图挽救金融危机的。我不知道这有多少纪实,有多少戏说,但是至少情节环环相扣逻辑自洽,还是颇有说服力的。毕竟,金融危机本身对华尔街本身和当局都并无好处

  电影和现实中的保尔森

  《大而不倒》影评(四):《大而不倒》:没有什么不能倒

  2008年,当中国在如火如荼的举行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深陷在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之中不能自拔。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穿梭于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四处游说搞的焦头烂额,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让具有15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倒在了危机的最前沿,从而造成一连串连锁反应,让美国人民乃至世界局势产生不可估量后果

  影片对于这场千头万绪巨大危机,把所有焦点都聚集在保尔森一人头上,如何心急如焚力挽狂澜夜不能寐冥思苦想,好似一部独为他正名的电影。把一个国家的危机归结到一个人的头上,往往只是事后的淡化。把一个国家的脱险也聚焦于一人之身,那无非也是在转移话题更何况那还是一场绝无仅有的巨大灾难

  作为影片来讲,如果觉得纪录片《监守自盗》过于枯燥乏味,《商海通牒》又过于矫揉造作,那此片确实做到了把两者综合为一达到平衡效果,让大家客观的了解到更多事件前因后果。只可惜,这并非是整个事件的全部,甚至于一些关键节点人物克林顿和小布什都被完全忽略不提。如果克林顿没有在1999年11月废止了具有最大约束力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而代之签署了全新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如果小布什在最后时刻没有拒接时任雷曼公司董事的表兄弟乔治·沃克四世打来的求助电话。如果出身高盛的保尔森之前没有受到雷曼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小理查德·富尔德的怨气和指责,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前雷曼副总裁劳伦斯也就不会说出:“这是10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犯罪,我们不能让历史重蹈覆辙。此次的金融危机是安然那次危机造成影响的10倍,是通用汽车那次危机的6倍。”当然,现实中永远都不会有“如果”让我们重新再来一次,也不会有什么“大到不能倒”的事物永远被人推崇,其中的所有权利人物更是永远都难以逃避其责。

  《大而不倒》影评(五):从08年看15年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是在11年,当时还懵懵懂懂,只知道金融危机非常可怕,3年后再看这部电影,随着经济金融知识丰富,终于悟出门道来。

  08年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继而导致高风险的例如债务抵押债券、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受到致命冲击,从而导致了雪崩式的系统性危机,政府采用了紧急援助计划,通过资本注入等方式挽救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最后通过政府干预稳定住了市场,如今美国经济又渐渐恢复了起来。

  什么是导致当年那次金融危机的元凶? 答案应该是所有人的贪婪,和政府的缺乏监管。这也像极了今天中国资本市场遇到的危机,机构和散户贪婪的盼望着牛市能够涨到6000点之上,而缺乏监管的证监会也放纵着场外配资等高风险的杠杆把股市推向悬崖的边缘,中国政府也出面救市了,但是手段极为拙劣,与美国政府做法不同的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出重拳重振市场的信心,而是一张一张牌打了出来,最后连国家队也无力支撑起空头的重压,天量资金蒸发。

  为了避免遭遇当时日本逝去的十年,美国政府虽然有错在先,但好在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面对当前的困境考验这届中国政府领导智慧的时刻到了,希望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把国家带出泥潭,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大而不倒》影评(六):对比inside job,本片的视点。

  inside job是纪录片,来自普通人,非金融业人士的视角。而本片着重于美国政府行政分支的决策者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

  由于这些决策者本身都曾经是,或依旧是金融业界人士。在inside job里,他们都是主要的批评目标,其代表就是前财长鲍尔森、现财长盖特纳、联储主席伯南克。不过,由于立场转变(尤以鲍尔森为甚),决策者必须为经济景气负责(而非为所在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要依法制定政策。这意味着他们的政策如果没有先例,没有法规支持,他们就必须获得国会(美国政府立法分支)立法批准。

  08年是总统大选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执政的共和党在立法环节也犹豫不决,出些差错。

  Too big to fail实在是太准确了。对这些大银行,政府也无法干涉他们的经营策略。拿到廉价的政府资金,却不贷款给中小企业,而借机收拾小银行。政府如果不救他们,金融市场崩溃,大家都倒霉。真是左右为难啊!

  《大而不倒》影评(七):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你不能都压到自己身上,很多人都牵涉其中。”汉克的妻子如是说。

  但对于在2008年正在就读初中的我们可能从未听说过华尔街的风风雨雨,金融体系里一瞬间的崩坍或重组我们甚至未觉察到一丝一毫

  在这个人们太过于重视金额和指数的时代人人都在“make big money”,飙升的数字背后有多少真正的价值幸福正在被创造?或是有多少自己真正能拥有财富正在被聚敛?以及有多少个“美国梦”真正地被实现了?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出来,因为Things are too good to be true.拥有一个家,便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在“赚钱”的伟大使命里,卷入了家的价值梦想的价值 ,卷进了一系列的数字运算和诡谲的金融产品包装里。风险经理失去了控制,没有人想要监管,因为人人都忙着实现自己的梦想------赚大钱。在火烧屁股之前,他们是不会着急的。

  如此而来,金融生活变成海市蜃楼,房地残泡沫使创纪录的美国人在失去他们的房子。大萧条最开始可能来源于股市的崩盘,而波及到整个经济的是支撑着现代经济的信贷系统的瓦解。信心是一个脆弱东西特别是在金融市场。正如整个经济学大厦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理性人)”的基础上的。只是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关注点逐渐地发生改变,虽其幅度极小极微,但它确实是离真实更远了。离“地面”更远了,在极速膨胀的欲望里看不到理智。

  要有多大才能屹立不倒?在片中,为了使整个信贷系统恢复活力选择了将投行合并到其他商业银行,扩大他们的规模,接受政府注资。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会大得令人发指。它们不能倒!正如AIG公司与一大半银行有牵连,并承担着发放公民养老金的义务。政府必然会作出干预政策,为了纳税人和国家的利益,为了不让每个人都“玩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主张利他主义,认为人的同情心是人的一切道德行为的动机。利己和利他是人本性使然,是同一人性的两个不同方面,利己心是每个人行为的原始冲动。利他心是人作为社会人的软弱性的体现,人性中更需要利他的因素来维持社会的和谐。)

  在危机和恐惧来临的那一刻,清醒头脑和顾全大局的魄力并非人人都有。雷曼兄弟的CEO在危急时刻失去了他应有的谦恭和诚恳。而财政部长汉克却可以在关键时刻单膝下跪以获得通过救援法案的支持。

  利益最大化,依旧是作出决策的依据,人们能同时看到真正的价值实属不易,尤其是在这个人类价值观不可能统一的世界里。有价值的东西不值钱,越值钱的东西往往没有价值,它们都仅仅是工具。“生活的对立刀光剑影,往前往后都会割伤自己”,房子会倒,但那些无意义的噱头和泡沫经济必定会消失在前。这个片子的感人之处在于理性应对危机时,主人公的感情色彩浓郁,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夜不能寐,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健想尽一切办法,最终也是为了不让人们流落于不幸之境地。大卫·休谟认为决定人们言行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纯理性决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决策表面的理性原因背后的感性原因才是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理性是且只应当是激情奴隶,并且除了服从激情和为激情服务之外,不能扮演其他角色(激情涵盖与理性相对的所有感性因素。)我们是人,面对的、思考的、困惑的,实质都是一样的。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它们时时刻刻都潜伏着,随时随地会爆发。

  老子也曰:“万物之生而死,荣而悴,成而毁,亦天道也。”不仅仅是美国,不仅仅是经济,更不仅仅是看似操纵着整个金融运作的高层管理者们。我们曾创造过的,不论好坏,不论优劣,都会消逝,但重生,仅仅一步之遥。生命赐予我们挑战,我们都是无助的,但希望的种子依旧在萌芽,并赋予我们自助和坚韧力量。危机只是暂时过去,我们怎能置身事外?

  《大而不倒》影评(八):汉克保尔森是个男人!!!

  这部片是很温暖的,虽然讨论的话题是残酷的。如果你看过监守自盗这部电影,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监守自盗也是部不错作品,它阐述的也是事实,但是在我看来,它有刻意丑化银行家的嫌疑。但是这部片不是。。。

  汉克保尔森真的是个救火队员,在面临次贷危机,一个个金融机构即将破产,雷曼、贝尔斯登、aig、房利美。。。怎样说服国会通过tarp计划,为此他还向兰西下跪。。。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财长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我读过保尔森的自传《峭壁边缘》,书中所描述的和这部电影里面的内容差不多。书里面更细致一些,因为毕竟电影的时间有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大而不倒》影评(九):经典台词摘录

  Michele Davis: I hate to do this right now, but I'm gonna have to have a press call first thing, and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I'm gonna tell them.

  eel Kashkari: Tell them Lehman exacerbated A.I.G., the simultaneous payouts of C.D.O.s and credit default swaps put catastrophic pressure on……

  Henry Paulson: Go back further.

  eel Kashkari: The global pool of investment capital……

  Henry Paulson: She has to do this in English. Start with the homeowners.

  Jim Wilkinson: Okay okay, here's how you explain it —— Wall Street started bundling home loans together--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and selling slices of those bundles to investors. And they were making big money, so they started pushing the lenders, saying, "come on, we need more loans. "

  Henry Paulson: The lenders had already given loans to borrowers with good credit, so they go bottom-feeding. They lower their criteria.

  eel Kashkari: Before, you needed a credit score of 620 and a downpayment of 20%. Now they'll settle for 500, no money down.

  Jim Wilkinson: And the buyer--the regular guy on the street--assumes that the experts know what they're doing. He's saying to himself, "if the bank's willing to loan me money, I must be able to afford it." So he reaches for the American dream. He buys that house.

  eel Kashkari: The banks knew securities based on shitbag mortgages were risky.

  Henry Paulson: You'll work on "shitbag."

  eel Kashkari: So to control their downside, the banks started buying a kind of insurance. If mortgages default, insurance company pays--default swap. The banks insure their potential losses to move the risk off their books so they can invest more, make more money.

  Henry Paulson: And when a lot of companies insured this stuff, one was dumb enough to take on an almost unbelievable amount of risk.

  Michele Davis: A.I.G.

  Jim Wilkinson: And you'll work on "dumb."

  Michele Davis: And when they ask me why they did that?

  Jim Wilkinson: Fees.

  eel Kashkari: Hundreds of millions in fees.

  Henry Paulson: A.I.G. figured the housing market would just keep going up, but then the unexpected happens.

  Jim Wilkinson: Housing prices go down.

  eel Kashkari: The poor bastard who bought his dream house--the teaser rate on his mortgage runs out. His payments go up. He defaults.

  Henry Paulson: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tank. A.I.G. has to pay off the swaps--all of them, all over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eel Kashkari: A.I.G. can't pay. A.I.G. goes under. Every bank they insure books massive losses on the same day. And then they all go under. It all comes down.

  Michele Davis: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 And what do I say when they ask me why it wasn't regulated?

  Henry Paulson: No one wanted to. We were making too much money.

  Jim Wilkinson: You'll work on "we were making too much money."

  《大而不倒》影评(十):一点看法

  具有经济学基础的我在看这个片子时仍然觉得吃力,毕竟只是学了理论,虽然在课堂上无数次听过老师讲过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但当面对现实时,实在是佩服财政部长果断的决策,一次又一次当机立断。该片讲述了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为主要线索,记录了在几周之内决定全球最大经济体命运的权力人物的决策与行动。

  不从文艺方面出发,真的是觉得这个片子蛮好的,完整的讲述了次贷危机时美国高层所作出的各种努力,首先美国房地产业严重泡沫化,人人都在忙着赚钱,银行也是,贷款给信用指数完全不够的储户去购买房地产,但却没有想到泡沫破裂时,大多数贷款完全收不上来,拥有的只是一堆不能变现的房产,同时财政部部长自己也提出了自身的错误,金融业信用市场没有人监管,因为那时大家

  都在忙着赚钱……不过当事情出来后他也是后悔了。

  看过全片之后,竟然隐隐让人有一种团结就是力量的感觉,说来有些莫名可笑,但其实慢慢分析就会发现确实如此,大家都在努力将金融市场努力恢复,只有整个经济大圈健康起来,那么在里面的每一个个体才能更好运行,否则就只有一个接一个的倒塌,如影片表现的那样,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发生市场恐慌和信贷停滞,其他九大行也难以自保,甚至涉及到保险业,整个华尔街。若不是国会同意印钞票来使整个市场有了信心,真的难以想象的到会发,若这场次贷危机完全爆发影响到整个世界时会发生什么…成千上万的银行和各种企业倒闭,不知会有多少人失业饿死街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