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六天》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六天》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29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六天》经典观后感集

  《六天》是一部由托亚·弗莱瑟执导,杰米·贝尔 / 马克·斯特朗 / 艾比·考尼什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天》观后感(一):军人,不需要仁慈,只需要子弹。

  作为军迷,这部电影期盼已久。碰巧今晚闲来无事,于是乎再一次通关了《COD8》后,仔细的看了一遍。

  剧情在各种科普文章视频中早已不能再熟悉,但在看见SAS队员戴上防毒面具时,还是激动不已。其实,看这部电影只需要跟着剧情走就好,不需要更多思考。前一个小时,就是在内政部、军方、警方的讨论争执中展开。后三十分钟,眼见死人,大家伙都玩不下去了,然后让SAS去擦屁股。所以,上面有短评说只用看最后三十分钟是有道理的。

  整部电影中,让人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没有出场的撒切尔夫人。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对待恐怖主义强硬的态度,对军人无条件信任让人难免动容。现在来看,西欧近些年被弄得乌烟瘴气,伦敦、科隆、布鲁塞尔、巴黎、曼彻斯特、巴塞罗那恐怖活动不断,和软弱充满“大爱”的政府政策不无关系。如果再坚持“用爱发电”,难以想象有什么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解救行动中第一个登上使馆正门阳台的SAS队员John McAleese,就是《COD》现代战争三部曲主角之一John Price“钱队”的原型。难怪IW可以将此人描写的有血有肉,回想黑鹰上钱叔雪茄开场,再到迪拜塔上钱叔的雪茄结束,让人不禁唏嘘。

  惟愿世界和平

  《六天》观后感(二):大英帝国落日余晖,可惜已成非主流

  这部电影讲什么,对军迷来说已经无需废话了,对于不是军迷的,一句话也就讲清楚了。撒切尔首相时期,英国伦敦肯辛顿使馆区的伊朗大使馆被恐怖分子劫持。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多名人质被劫持,最后英国特种部队SAS发起“猎手”行动,成功解救人质。

  曾经大英帝国控制着地表1/4的土地,曾经是比现在的美国还横的超级大国。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放血,和冷战时期的抽风,大英帝国雄风不再。20世纪教训阿根廷这样的国家也是一口老血。21世纪以来,英国简直就像美国的宠物,俄罗斯分分钟教英国做人,脱欧之后,英国连欧洲都控制不了,眼睁睁的看着法国、德国说了算。英国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一大堆,导致财政连年吃紧,拖累军费不足,国防力量堪忧,连伊拉克的武装分子都不惧米字旗,彻底沦落为二流国家。而天朝的远洋舰队在英国家门口晃了一晃再开赴波罗的海和毛子联合演习,更让英国老派人士玻璃心碎了一地。当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派出白色舰队到英国门口耀武扬威已经被英国人视为耻辱,现在,曾经被英国人踩在脚下头破血流一地鸡毛的中国人居然也来晃一圈,还得瑟的告诉你老子军舰比你好,哈哈哈,拜拜咯。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2017年,英国人只有情怀可卖,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账翻出来,就是希望能重新唤起英国老百姓民族自尊心。但是,当前的社会风气下,英国人的这部电影真的是逆潮而动,真的有用吗,看这可怜的评分就知道,并没有什么卵用。现今的分都是圣母打的,这么好的电影分这么低,可悲,可叹,可怜。

  AS,英国第22特种空勤团,全世界无数军迷顶礼膜拜的特种部队教父,反恐部队祖师爷,现存的唯一能让英国人觉得自己国家曾经牛过的证明。SAS解救伊朗大使馆事件,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应对恐怖主义活动的经典范例。今年曝出的SAS一个小分队被伊斯兰国包围伏击后,居然全身而退,顺便收割大把人头的新闻,让英国老百姓gc到了g点。要知道美国顶尖的海豹突击队在阿富汗执行红翼行动时被伏击,死了22个海豹队员。这就是英国人把老情怀再拉出来卖一卖的原因。可惜,现在的欧洲不讲情怀。现在欧洲国家主流是Islam。

  虽然电影再一次告诉大家,Islam是人类头号公敌。电影里有句台词,英国是否开始面临着本土恐怖威胁。2017年响亮的回答,是。然而,在泛滥整个欧洲的圣母的作用下,超过千万的中东、非洲难民涌入欧洲。而以法德比瑞为首的欧洲国家,一开始竟然给所有难民发避难许可和护照。自从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英、法、德、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被连续不断重大恐怖袭击蹂躏成伊拉克、阿富汗。可是,宗教人士和人权组织在这部电影还没上映前就批评它,说你们拍一部白人十字军冲进楼里乱杀穆斯林兄弟的电影实在是shameless到家了。

  《六天》观后感(三):字幕组跟英国人一样小坏

  安全提示:截图剧透!

  英国人的影片,多数都比较沉闷,是因为相对而言太多的美国影片不断的撩动着每一个电影院。因此不能用美国影片的视觉效果来对比英国影片的叙事风格,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其实吧,如果不用21世纪的思路去解读近40年前的反恐行动,这部片子都还是可圈可点的。

  看看里面怼白厅的镜头,本来嘲讽政客挺严肃结果字幕组趁机使坏,太调皮了!

  《六天》观后感(四):反恐贵在果断。

  基本忠于史实,改动也不小。两名躲在大使馆电报室里的枪手被杀就有争议了:这两名枪手负责看押人质。当SAS向使馆发起突击之后,枪手当即开枪,打伤了一名人质。那位名叫达加尔的人质身中6弹,但神志依然清醒。他回忆说,人质们都劝两名枪手投降,这样就不会被打死。两名枪手最后同意了,并且双手抱着头蹲了下来。电视画面上也拍到了枪被从大使馆里丢出来以及摇白旗的画面。然而,当SAS冲进房间后,他们先问谁是枪手。紧接着他们把两名恐怖分子推到墙边,开枪射杀了他们。两名当时在现场的伊朗外交官都证实了这一点,但英国SAS却一口咬定,说两名恐怖分子一定有武器

  6名枪手中的5人被解决掉了,剩下一名枪手混在人质中被带出了大使馆,但随即就被认了出来。一名SAS试图把他带到使馆楼后就地正法,但一名伊朗外交官出面反对这样做,因为全世界都在看着。就这样,这名枪手才活了下来,并且被判终身监禁。

  《六天》观后感(五):影评,六天 6 Days

  1980年4月30日至5月5日,六名自称“解放阿拉伯斯坦民主革命阵线组织”的武装男子,攻占了位于英国伦敦王子大道16号的伊朗驻英国大使馆、劫持26名人质,妄想藉此迫使伊朗执政的霍梅尼政权进行谈判,要求其释放被关押的92名组织成员

  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今天个人以这次事件为背景介绍一部相关的纪实片——6 Day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