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金时代》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黄金时代》影评10篇

2022-03-15 10:5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金时代》影评10篇

  《黄金时代》是一部由威廉·惠勒执导,玛娜·洛伊 / 弗雷德里克·马奇 / 达纳·安德鲁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金时代》影评(一):美国反思战争电影的鼻祖

  这部电影几乎为所有后来的美国反思战争的电影定了调

  一、战争并不是美国想要的,而是被政客裹挟的

  二、无论战争是对是错,对于那些成为炮灰的美国士兵来说,他们永远是英雄和战争的牺牲品。

  三、不要去责怪士兵,他们只是奉命行事,做了自己该做的。作为对死者的尊敬,不要提任何他们的死毫无意义的意思

  四、用残疾士兵做主角,他们的经历就是他们正义的资本

  五、无论战争是否值得,或是否真的为了政府所提到的目的,总之,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美国和美国人民。

  总结来说,美国的战争无论对错,都是为了美国和美国人民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切,而那些为此牺牲和付出一切的士兵们是战争的受害者不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付出是值得敬佩的。

  电影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再有一次战争,我想你我都不用操心了,因为我们都变成尘埃了。

  自1945年之后,美国又经历了多少场大大小小的战争呢?直到电影里的人都含笑六尺之下。正如某人说的,只有死人可以看着战争结束。而每一次战争之后,好莱坞告诉大家的依然是如上的这些道理。于是战争在美国一次次的循环,反思,战争,再反思,再战争。《以拉谷》《拆弹专家》《兄弟》《护送钱斯》《信使》这些当下的反思战争的影片依然在继续着这种循环。

  唯一的变化就是,未来的美国战争将不再使用人,而使用机器人。这样反思停止了,而战争将继续。

  《黄金时代》影评(二):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5年,战争的乌云终于过去了。在美国中部的布恩市,有三位同乡军人复员后,乘坐同一架飞机回到了故乡。这三个人是原银行职员艾尔中士、原百货店职员弗雷德上尉和水兵霍默。其中艾尔已过中年,霍默则最年轻,他们分手前约好以后再见,然后各自回家了。

  回家后,幸运的艾尔受到妻子米莉、长大成人的女儿与儿子极其热情地迎接。从此,艾尔和他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女过着安宁、美满的生活。

  但是,弗雷德回家时却看到自己的父亲酒精中毒,母亲也已堕落,而出征前才结婚的妻子经常出没于夜总会,跟别的男人鬼混。

  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的霍默,虽装上了假手,却仍给双亲、情人及周围的人带来极大负担。

  在约好的那一天,三人在一家酒吧间相见,各谈自己的遭遇:霍默说爱人与亲戚的怜悯使他受不了,而弗雷德为自己妻子的离别而愤愤不平……

  当天晚上,弗雷德接受艾尔的邀请,去他家做客,与艾尔的女儿一见倾心。后来,弗雷德找到当售货员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飞机场他看到那架送他们回来的” 空中堡垒”,但现在已成了一大堆废铁,触景生念,决定拿这些废金属来做建筑材料生意。在霍默的婚礼上,二人又欢聚一堂,弗雷德告诉艾尔的女儿,等他事业成功后一定会娶她的。

  三位老兵复员后终于以幸福作为了生活的结局……

  《黄金时代》影评(三):开始新生活

  二战结束后,三个士兵乘飞机回家,他们聊各自参战前自己的生活,中年艾尔结婚有二十年了,青年弗雷德在刚结婚不久就参军,青年霍莫有一个女友等在家中。

  艾尔说“最让我感到害怕的事情是所有人都想让我恢复常态。”这句话让我想起《西线无战事》的保罗,当他回家回到现实看到不同于战场的另一种生活,他所经历的所有周围的人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而用他们自己的想法去解读战争,去教他们该怎么打仗该怎么取胜。在看《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的时候也想起这两部电影,都有讲从战争战场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那种自我现实和外在客观现实的差异。所以在回到外在现实中,他们都会迷茫,都会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这个世界 。

  保罗会想要回到战场上去,艾米怕恢复常态,比利开始思考战争的意义、作为一个军人的意义。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人性中的一些特质被压抑,是不是会变得更封闭,更不想走出去接触新的东西,已经习惯了舒适圈?

  想起《肖申克救赎》中的老布和瑞德,老布在监狱呆了几十年过了人生的大部分,当被告知假释可以出去他却要杀人想犯罪这样就可以继续留在监狱,可是他还是要出去到现实生活中了,做商店收银员,一切都很不适应,他只能自杀寻求解脱。而瑞德也是,从监狱出去,一切变得迷茫,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存,他说我报告了四十年,突然不报告了都不能上厕所了。他也差点要自杀。

  所以当车子开到他们家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礼让先送其他人回去,自己最后到家。这种心理也体现了他们有些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最亲的人。

  艾米的妻子让艾米去工作的时候他也是有些犹豫和拒绝的,霍莫也对未来迷茫,而充满自信的弗雷德在现实面前也慢慢消耗掉了自信。这是战后士兵们的心理表现。这很正常。而伤痛愈合需要时间。

  还有不同是战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你必然要生存要找工作。开始工作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当不敢重新开始的艾米听到自己还能升职正是银行需要的人才时,他慢慢找回信心,生活也慢慢走上轨道。而在军中有着众多功勋的弗雷德想要找自己以前的工作却不被需要,反而要给自己曾经的学徒当学徒,他的特长没有用武之地。而他的婚姻也面临着危机。而霍莫是因为自卑,他的责任心也很强,因为自己残疾不想连累家人和爱人,于是先拒绝他们的关爱。

  生活仍在继续,艾米婚姻幸福家庭美满,霍莫也打开心扉,接受女友的爱和照顾,两人终于要结婚了。弗雷德和艾米的女儿互有好感却不被认可,弗雷德终于下定决心和妻子离婚,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霍莫的婚礼上和艾米的女儿相遇。这一段婚礼花了很长的篇幅叙述,因战争而造成的内心的这份苦楚伤痛在爱和包容下慢慢得到愈合,然后获得幸福,或许是想将这份美好永远留下所以用婚礼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还是会变好的。弗雷德也勇敢地走向艾米的女儿,两人相吻。Happy Ending!

  这部电影以战后士兵回家的视角来讲述战争,战争对士兵以及对他们身边人的无论心理、情感还是生活的影响,也表达了一种反战观。从这个视角讲述他们现实真实生活的感受和变化比直接描述战争的残酷更触动人心,这种细腻的情感我们看似感同身受,其实我们根本不懂,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战争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而重新生活回归正常又意味着什么。就像《比利·林恩》中表现的其他人觉得这些士兵是英雄,而对他们自己来说,他们只真真实实地想活下去。就像《西线无战事》中保罗对新生说的,我不会告诉你们你们根本不了解的事情。在战场上,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生命。而庆幸的是,《黄金时代》中的三个士兵都重新开始了新生活,并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着。

  《黄金时代》影评(四):于细小处看到的《黄金时代》

  很早就知道了这部电影,当年看到的几个DVD外包装,都是印的一组演员的标准头像,像是家庭纪念相册似的,每个人都喜笑颜开,使我以为这是部讲工业时代一个家庭的温情故事,直到正式看过,才发现内容大相径庭。主观上,我说不上对它有多着迷(而且已厌倦了简单发表诸如“喜欢”或“不喜欢”之类的话),但这确实是部好作品。

  故事从二战后三名复员军人分别回家开始。小伙子霍默曾是学校的运动健将,战争中他失去了双手,虽然装上了机械假手,却给自己、家人和未婚妻都带来精神的痛楚。原银行职员艾尔在重归一家之主的位置后,也遭遇到诸多由不适应带来的困扰。而原药店雇员弗雷德则更糟,工作上不得不降职为学徒(战争损害了他的记忆力),战前新婚不久的妻子也已搬离家中,常出入夜总会。

  与战时的《忠勇之家》(1942)、《自君别后》(1944)这类鼓舞士气的光明电影已截然不同,全片充满了悲剧的气氛,手法也偏向于写实,不再有刻意的溢美。

  三位主人公里,我反而对看似平静的艾尔一家的故事最有感触。艾尔回到家时,迎接他的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孩子们的惊喜、妻子的拥抱、刚准备好的晚餐。一双儿女都已长大。但很快他便发现几年的战争已让他难以适应正常生活,他不再是过去优雅的绅士,与妻子的相处也似乎需要重建,更对刚成年的女儿所需的引导措手不及。这里我特别感动于艾尔的妻子;她话语不多,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母亲,举手投足间却处处透着坚强、明理和宽容。丈夫和弗雷德喝醉了酒,她同女儿一起开车载他们回家;丈夫言语变得粗俗,她并没有一句指责,而是默默从旁提醒,这一点在艾尔演讲时尤其明显,能看到她不动声色的外表下内心的忐忑,但她却始终怀着一颗忍耐的心;在女儿的恋爱事情上,她的冷静更令我顿生敬佩,佩吉告诉父母自己爱上了弗雷德,并且说自己能看出弗雷德的真实感觉:“I can see because I love him!”还说父母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他们彼此相爱,在教堂结婚,然后度蜜月、生儿育女,他们没有经历过任何烦恼,所以他们不可能理解她与弗雷德之间的事。于是母亲说:“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烦恼?(她望向丈夫)——多少次我告诉你我恨你,而且从心底里相信?多少次你说你对我感到厌倦,我们都感到筋疲力尽?多少次我们又重归于好?……”多么有智慧的母亲!也许拿《圣经》“箴言”31章里所说的“贤妻”来套用会显得教条,但是母亲的坚强而平和,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这些品性是经历了多少风雨才造就成的?

  另外的两条线,弗雷德破碎的婚姻、以及霍默因残疾而来的伤痛,都不是偶见的情节,但是霍默与未婚妻威尔玛的故事仍撕扯着我的心;我想他们婚礼那一幕一定成为了经典片段罢。在牧师带领的长长的誓词之后,霍默用机械手替威尔玛戴上戒指,“With this ring, I thee wed.”看这一幕时我眼眶湿润;都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霍默有的只是一双机械手,但真正立约、永不改变的,却是内心的真爱!

  值得一提的是,演霍默的鲁塞尔确实是位双手残疾的演员,当年他得到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和一个特别荣誉奖,也是唯一因一个角色得到两个奖项的演员。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到他妻子的去世),也正是他孩提时代的玩伴;难怪他的表演如此真实感人。人真的是因为内在的精神而成其为伟大的。

  艾尔的女儿佩吉,就是《忠勇之家》里演嘉逊儿媳妇的特蕾莎•莱特,相隔4年,这里她成熟了许多,演技也进步很大,越长越漂亮了。

  电影着力表达的是战争对个人与家庭造成的创伤;结尾的光明更提升了一种希望的情绪。不过影片的整体结构仍有稍嫌松散之处,这大概是写实手法电影的一个通病罢。

  《黄金时代》影评(五):战后的反思

  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第19届奥斯卡最佳电影

  走下战场的三位军人纷纷回到家乡,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艾尔,温柔体贴的妻子,一双长大的儿女,幸福的四口之家。虽然在军队里,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陆军中士,但他却找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银行工作。弗雷德,功勋卓著的空军上尉,影片中还特意加了一段这样的场景:父母翻阅他在战争中获得的各项荣誉。然而,回到现实生活后,他驾驶飞机的技术丝毫用不到,只能做一名工资很低的推销员。霍莫,战争带来的伤痛一直跟着他回到家中。他不知该如何面对那些异样的目光,身体精神都备受折磨。战后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他们似乎都很怀念战场上的自己,却又不得不努力地适应现在的一切。

  战场上他光鲜靓丽,走下战场却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战场上他平庸无力,走下战场却有幸福的生活等着他。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离开原有的生活,保卫民族,保卫家园,沉浸在英雄主义的情怀里,沉浸在残酷的生死边缘,无法抽离。突然有一天,回归现实,又要继续原本的生活,然而他们已不是原来的自己,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战争的影响渗透在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在艾尔的同情心中,在弗雷德的梦里,在霍莫的手上,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影片没有明显的立场大肆宣扬战争带来的好与坏,而是通过三个军人的战后生活状态进行战后的反思,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自己心中的重点。

  特别喜欢影片的结尾:

  “You know what it’ll be, don't you, Peggy? It may take us years to get anywhere. We'll have no money, no decent place to live. We'll have to work, get kicked around……”

  《黄金时代》影评(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

  在二战刚结束美国社会一片繁荣的“黄金时代”,在参战的军人刚复员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三个背景,身份,个性各各不同的军人复员回到自己家乡,遇到了各各不同的处境。他们有的已是残疾,有的遇到逆境,有的遇到不顺心。但无论怎样,他们都能正确地把握自己,不向困难屈服,不向恶实力低头,重友情,帮弱小,不摆功劳,不失尊严,做一个正派的堂堂正正的美国人。

  影片把这三个人的本身很感人的小故事串起来,较完整地展现出美国二战后的社会面貌和各种矛盾,更颂扬以这三个复员军人所体现出的“美国精神”,提倡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无论“白领”还是“兰领”都应具备的品格和素质。

  电影是1946年拍摄的,同年,还有一部也很精彩由加利.格兰特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影片“美人计”问世。在美国电影协会于1996年和2007年两次评选上世纪100部经典电影时,“黄金时代”两次都榜上有名,应该说,名副其实。

  《黄金时代》影评(七):【188】《黄金时代》——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希望就在明天

  《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年代:1946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威廉·惠勒 / 主演:弗雷德里克·马奇、达纳·安德鲁斯、哈罗德·拉塞尔

  二战中的美国本土虽然没有受到炮火的侵袭,但是它的子民们却在世界各地的战场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能活着回家的都算是上帝眷顾的幸运儿了。《黄金时代》中的主人公就是三个从战场归来的美国军人,在战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和平之后,他们又如何重新开启各自的生活呢?

  电影有个特别富有希望的名字:“我们生活的美好时代”。和平的阳光下,无疑是美好的,但其实阳光之下也有阴影存在。比如霍莫就在战争中失去了双手,取而代之的是两只钩子,他担心女友和家人不接受自己的样子,曾一度自闭纠结。同样面临烦恼的还有弗雷德,他原本有老婆,但是返乡后却爱上了艾尔的女儿佩吉,在婚姻这座城的城墙边上犹豫徘徊。然而他的老婆也不是个省油的人,不但埋怨弗雷德挣得太少,还居然也在外面找小白脸。这段婚姻其实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当最终他们分手、弗雷德跟佩吉走在一起,其实是个圆满的结局。而那另一边,霍莫也走出了心理的负担,跟女友走入婚姻的殿堂。整部电影都是充满了正能量,可以说它的功能就是为了保守战争之苦的美国人加油打气,令他们相信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未来还是无限美好的。正是从这样的层面来说,它迎合了美国梦的基调,因此在奥斯卡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大奖。

  这部电影长度2小时52分钟,长不长?

  亮点1

  第104分钟,这是弗雷德和佩吉的第一个吻,发生在两人饭后前往停车场的途中,而在此之前完全看不出任何兆头他们会表现出这番激情,但看得出来又是出于内心的驱使。不过有妇之夫弗雷德对此的解释是:“那不应该发生的,但我想它一定会发生。”

  《黄金时代》影评(八):治疗战后创伤的一剂良药

  战后军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且无法逃避的现实。不仅是战争,当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结束的那一天;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当痛苦时,我们希望这件事情赶紧结束;快乐时,我们不懂得去珍惜,总是在结束后,才觉得以往的时光是多么的难忘。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种心态。战争后,军人总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是回原单位继续上班,还是谋求更好的发展,还是自己创业;这部影片给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在做出选择后,有幸福的、有悲惨的、也有无奈的。但不论结局如何,他们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勇敢的与命运做着斗争。影片虽然结局过于戏剧化,不够真实;但就算放到现在来说,它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问题与励志佳片。

  《黄金时代》影评(九):可悲的和谐剧

  两只手都没了,女孩竟还会毫不嫌弃的和钩子水手结婚;弗雷德有何魅力,让艾尔的女儿神魂颠倒;艾尔的业务水平和谈判能力看上去都不怎么样,他老板却升他做副总。这么多和谐场面,让我似乎身临新闻联播一样,现实会是如此美好?真实情况该是水手女友早早把他抛弃,水手成天沉迷酒精并有严重自杀倾向;弗雷德被老婆抛弃,只能浪迹各地更换着不同的工作;艾尔老板对艾尔的能力产生怀疑,辞退了艾尔,在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后搬离了美丽的公寓。也许我说的都太悲观,弗雷德和艾尔也许是会是美好的未来,但水手是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完美结局的,更不可能一个大美女这么痴心对他,因为这是现实社会,不是童话故事。最后说下影片中的bug,为何水手两只手都没了还能如此灵巧的操作钩子?就算有手的人也做不到吧。

  《黄金时代》影评(十):羽翼丰满,顺风飞翔。

  世界,有属于它呼吸的节奏和脉搏跳动的频率,蝼蚁般的升斗小民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呼风唤雨,扭转乾坤,世界的改变你无力抵抗,再痛苦迷茫你也要拿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乐观坚强去面对你人生路途的颠簸,改变世界的英雄寥寥无几,但适应社会游戏规则的大赢家却不在少数,有的收获金钱,有的收获爱情,每个人都定义着自己人生的幸福准则,每个人都努力在生活的夹缝中培育出自己的野百合。你要顺应时代,但无需折损羽翼。

  《忠勇之家》的导演威廉惠勒的又一奥斯卡获奖影片《黄金时代》,电影把视角聚焦到二战后退伍军人在和平年代的生存与情感问题,不仅反思了惨无人道的战争,同时也深刻尖锐的反映出战后美国的社会问题。电影将三个退伍军人各自的悲喜生活为叙事脉络交错推进,三个性格迥异家境不同的军人共同深化了退伍军人融入和平年代困难重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电影中残疾水手候默的扮演者哈罗德拉塞尔,他是一名真正的海军士兵,在战争中不幸失去双手,该角色更是向所有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英雄致敬,无论如何定义战争,至少他们亲眼见证了生死,活下来的人就是赢家,更有资格成为生活中的哲人。

  电影一开始就在登记咨询处用一组对比镜头生动地刻画了战争结束后手足无措的返乡士兵与井井有条不差钱的富商形象,和平年代的士兵没有了长官的作战指挥,恍恍惚惚地怀疑着现实,没有了炸弹机枪,没有了飞机坦克,恍若隔世,任何人都需要时间适应,从战场的厮杀回归生活的柴米油盐没那么简单。

  导演巧妙地把三个同乡士兵牵线到一架回乡飞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憧憬与焦虑不安,失去双手酷似剪刀手爱德华的海军候默,战机投弹手上尉弗莱德,陆军艾尔,同一战区却因兵种不同而素未谋面。情感、家人、生活是他们共同胆怯不安的问题,战争背景下的社会脱节让他们归心似箭的情绪变得五味杂陈,“最让我感到害怕的事情是所有人都想让我恢复常态”,“我所想要的只是一份好工作,一个温暖的未来,还有一个给我和我妻子的够大的房子”,看着水手用剪刀手抽烟点火,另外两个人又担忧着他的爱情与生活“他们不可能训练他如何用钩子抱他女朋友,抚摸她的头发”,故事就在这思绪不宁中波折展开。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艾尔家庭富裕,妻儿皆全,但刚回到家里的他显得格格不入。他战争中的战利品没有成为儿子的骄傲,反倒成为人道主义问责的罪证。他一时间难以从野蛮时代回归到文明时代,与妻子女儿交流别别扭扭,无从谈起,他维护着自己的光芒形象,不想让家人看出他的焦虑不安,但他还是幸福的,善解人意的妻子,聪明乖巧的女儿,活泼可爱的儿子,一场宿醉,一顿爱心早餐,一份高薪工作便让他摇身一变再次成为接地气的成功人士,一个曾经当过兵的上流人。

  剪刀手候默要面对的是自我思想的博弈,他生活的所有矛盾都源自他的残疾,缺陷让他愈发敏感不自信,他讨厌别人不停地盯着那双钩子看,又讨厌别人对他的残疾视而不见,他的自卑强化了他的自尊,“我自己可以”,“我能做得到”这两句话让他把家人爱人的关心同情全部拒之门外。威尔玛,这个让候默心心念念的姑娘如今却成了他不敢触碰的伤,他深爱这个姑娘,不想成为她自由的负担。候默这个形象就像三岛由纪夫作品《金阁寺》中的口吃主角,对自身的贬低导致对美的偏激,行为矛盾,令人不解,但有一点能够肯定,他们的内心忧郁,不够洒脱。

  上尉弗莱德高大帅气,英勇威武,举止谈吐绅士斯文,刚正不阿。家庭环境的清贫与他的教养形成了巨大反差,在夜总会工作的妻子水性杨花,爱慕虚荣。这个女人不再是弗莱德在战争期间的精神慰藉,他们彼此并不相爱,一个只是努力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一个只是享受丈夫的军衔所带来的骄傲和金钱。当婚姻面对吃喝拉撒睡时,妻子眼中的丈夫不再威风凛凛,对其无能的鄙视和战争心灵创伤的不解预示了婚姻关系的完结。艾尔女儿的出现,对弗莱德来说是一种救赎,只是这复杂的婚外恋关系又注定坎坷波折,让相爱的两个人品尝虐心的苦涩,一无是处的弗莱德心灰意冷,离开家乡是他挣扎后做出的无奈选择。

  导演是心地善良的,他不忍心让军人在和平年代继续身心受创,他用三个人的好结局告诉观众日子是要尝试努力过下去的,你不用逃避,无需委屈,勇敢真诚地活下去。艾尔在伪君子遍地开花的银行产业成为了社会良心,他正直不阿,帮助退伍军人贷款,“我赌的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他脱下军装依然是妻儿深爱崇拜的男人。

  候默在一个人的哲学思辨旅途中精彩纷呈,他用剪刀手赚钱养活自己,用剪刀手学会弹钢琴,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不可能,他的独立坚强让他魅力十足,他心爱的姑娘对他不离不弃至死不渝,最终爱打败了自卑,他坦坦荡汤无所顾忌的步入婚姻殿堂,他生活得比手脚健全之人还要乐观向上,积极阳光,导演神奇的让观众能够做到对候默一视同仁,没有同情没有忽视,情感掌控成熟到位。

  弗莱德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工作者,飞机残骸成为建造房屋的材料,预示着战争的结束,生活的继续,同时这也成为弗莱德告别噩梦该别战争的一种仪式,他完成了自我救赎,他解放了自己的思想,他不再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地掂量着自己的未来人生,在最后一刻,这个坠落的天使值得收获他的爱情与幸福。

  最喜欢影片最后的深焦镜头,从近到远无处不在的幸福洋溢,镜头语言的甜蜜胜过对白千万。看,活着多美好!和平万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