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33: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的观后感10篇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是一部由亚历克斯·吉布尼执导,朱利安·阿桑奇 / 阿德里安·拉莫 / 布拉德利·曼宁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一):秘密的底线

  我们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组成政府,给予了它公权,可是它却并不是完全按照我们所想地发展。政府也是自私的,在自身利益,在社会极少部分精英的控制下,它牺牲我们的利益,欺瞒我们,为了保障自身的地位,放弃人权、正义,违背我们的初衷,违背人类社会的道德的底线。每个政府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当这样的秘密是和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这时这样的秘密是否就需要公开?还是仅为保障政府而继续保密下去。我们在面对这些秘密的时候,是选择支持政府,还是为了人类?哪样才是真正的爱国,其中的冲突如何解决?我们是否有权保护这些抵触了人类利益的秘密?

  政府的秘密是为了控制。但人类的社会难道就是为了那20%的精英所存在的?又或是只有牺牲那部分愚昧的人的利益,才能有进步?

  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

  或许维基解密只是对人权的私力救济,对公权滥用的一种对抗。

  但是,如何去界定秘密的底线呢?

  如何去审判?

  或许,永远不可能界定秘密的底线!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二):平和的世界

  看完纪录片,我心情很复杂,记得第一次知道维基解密所做的事,知道维基解密的存在之后,我也跟那些大街上游行的人们一样激动,我感觉到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站出来告诉我们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我们一直在猜测,但从来没有被证实,也没有依据,但它们就是存在的。但是,兼听则明,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之后,我不确定我是否坚信阿桑奇是对的。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这个世界大部分情况下都被一群更强大心思更复杂的人们控制着,很多东西不是表面那么容易理解,不是一份资料被拿出来,就可以立马判断正误,我们不能因为最表面的现象就去轻易的指责一群人,指责一些政府,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寻求更加平和的方式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不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民众所有的事情,这样的极端透明会让社会上出现更多不安分因素。总之,我希望世界更美好,但是,应该是以最平和的方式......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三):他们是催化剂

  这是一部在内容上我无法评价的影片,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站在谁的立场上去。

  真相很重要,但有些时候隐瞒真相也很重要。这就像是《黑暗骑士》的结尾蝙蝠侠说的那样:有时候真相不够好,人们的信念需要得到回报。

  试想如果让人们知道了哈维·丹特的真相,人们的信仰势必崩塌,好不容易建起的秩序又会被再度摧毁。

  朱利安·阿桑奇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想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的事物的,所以完美的世界就更加不可能了。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说的好:正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

  如果这个世界真完美了,我想那离世界末日也不远了。

  但我并不会否定他的作为,相反我很佩服他。而且我相信如果没有他,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种事。

  不管他们做的对与错,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不能缺少这些人的,因为他们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而正是由于这些人做的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我们的社会才会得以进步。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朱利安长的很像约翰-库萨克,而且他的眼神比库萨克还要迷人。

  2:还有那个美国的一个女发言人什么的,长的神似松岛枫。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四):公正不是找一帮人,他们前三十分钟都说你好,后一个半小时都说你不好

  豆瓣总是给人惊喜,有时低分给的人莫名其妙,有时高分又慷慨的让人一头雾水。还是三言两语讲完。

  内容上的批评豆瓣上的另一篇影评It is not a documentary.已经说得不错了。大抵是批评这电影挂羊头卖狗肉,说是公正的叙事,说是阿桑奇主演,结果被批评者都没有机会发言。这里补充几点叙事方法跟演员阵容上的吐槽。

  首当其冲,挂着“纪录片”的名号,但拍出来的却是好莱坞大制作一般的故事片,奇峰迭起,峰回路转,不给观众思考的机会,只想一步步引导观众向指定的方向走去,活像那些智商跟实力都欠佳的反派们。

  在阿桑奇问题上,前半段集中处理丰功伟绩,一片歌功颂德,却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目的是塑造起一大片活灵活现的“阿桑奇战友”形象。后半段柳暗花明,战友们集中反水,揭示影片主题:这白头佬就是个变态。而且大家伙反水的理由都是一面之词,并且说得有声有色,记得有一个是说“他太疑神疑鬼了,随时都好像有人在跟踪他似的!”(我去),听到有些理由我都很认真地笑喷出水。

  在曼宁问题上,来得更为直白:这家伙从小就是个有孤僻症的基佬,可能还有癫痫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本身就不正常。真想跟导演说,这跟你那一块要讲的道德难题有屁的关系啊。

  有一点随口吐槽掉,那个揭发曼宁的阿德里安,导演你就不能做一些处理吗?看看整个片子里出现的人物,除了这位大哥还有哪一位是微张着死鱼眼睛一眼看上去就像是磕了药的?这大哥第一天号召爆料然后第二天别人一爆料就内心动摇了,谁都不找直接跑去找当政府间谍的朋友(真牛逼,朋友是政府间谍)倾吐内心的纠结,接着就毅然决然举报了。尼玛从头到尾就演了一出钓鱼的好戏啊!

  最后关于喜闻乐见的强奸案。根据影片的当事人采访跟各方叙述,我大略概括一下事实:一个男性业界明星出来演讲,一个小姑娘不畏流言邀请这个明星到自己家里过夜,大家顺理成章就发生那档子事了。过程中不知怎么的套子就破了(据小姑娘说是明星主动撕破的),事后小姑娘虽然没得艾滋,但是想想觉得有些后怕,于是图个心安让已经饱受关注的明星到医院去做个艾滋检查。明星誓死不从。于是也不知道多长时间之后,小姑娘跟另一位有相同经历的同志为了迫使明星去做检查(这理由很牛啊),前去报了警。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推测,一是明星有艾滋病,故意想传染给“无辜”的小姑娘们;二是明星一生漂泊,有留根心理,希望让对方怀孕。明星不置可否,观众多方猜测,战友们在此关键时刻又与小姑娘站在同一阵线,他这个强奸案虽然离奇,这几个推测虽然诡异,但是事关事实,本文没有证据,因此只表个人态度,不做评论。

  总而言之,如果说这个所谓的纪录片希望做到中立,那么事实上它是假装了一副客观公正的立场,却用各种貌似有理的错误推理误导了观众;如果说它希望阐发自己的态度,那么事实上它又千方百计要伪装中立。说到底是想替xx立牌坊,但是手段低廉,只能寄希望于观众被猴戏骗过。骗不过时,就像在IMDB,拿个5.7分,惹一片骂声。骗得过时,也像在IMDB,让人写一篇Actually a pretty good, fair(公正的), telling of a yet unresolved(尚未解决的) story的奇葩雄文。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五):未必是看似公正的伪公正

  也许不少人会把这部片子理解为朱利安•阿桑奇的高端黑,之所以有些看完影片的人会出现心理落差,海报可能要负一部分的责任。用阿桑奇形象制作的影片海报、看不出褒义和贬义的标题,或许会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对阿桑奇抱有“英雄”式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人认为这部片子理应是对维基解密的颂扬。

  影片的开头以一起黑客攻击事件和几个人物的说辞先树立了阿桑奇的正面形象,正如其中一人所说,这是一个男人对抗世界的故事,无疑开头也强调了阿桑奇“英雄”的形象。转折点发生在《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对阿桑奇一番评价,从这里影片开始转向了对阿桑奇的批评,而这也是观影者心理落差的开始。

  导演对阿桑奇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阿桑奇是激进透明论者的观点上,即缺乏新闻职业道德、不对信息做危害最小化处理、掌握大量信息却忽视信息背后的责任。

  “我问朱利安他是否会在网站上公布可能害死无辜的人的信息,比如如何向小镇水源投放炭疽。他回答:会,即使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朱利安是电脑黑客,他认为所有的信息都是好的,一切都应该公布于众。他有时候确实把人类的活动看做是公式化的东西,他看不到人体中跳动的心脏,他把它看成很简单的公式,他们向占领军泄密,一定很坏,告密者该死。”

  从这里开始“英雄”渐渐的不再完美,“预想”和“结果”的落差或许会使一些观影者产生成倍的愤怒和失望,这种情绪会使我们很轻易的做出抹黑“英雄”等于帮“强权”说话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会让我们忽视掉影片传递的其他信息。

  比如在影片中展示的被美军扣留的阿帕奇直升机上拍摄的屠杀平民的录像、严重隐瞒平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伤亡情况、暗杀部队的存在、虐囚、曼宁被关押之后受到的虐待性报复、出于政治动机对人员的不公处理、政府面对事实一贯义正言辞的狡辩、违反日内瓦公约将大量战俘交给伊拉克当局而犯下战争罪等等美政府的黑暗面。

  人们常常倾向于认为“英雄”是完美的,任何瑕疵论都是抹黑。阿桑奇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对抗强权的“英雄”,以至于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虽然他比一般人多了高超的黑客技术和与世界为敌的勇气,但他首先是个人类,而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类,只要是人类就会有缺点。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导演在影片中试图保持中立的立场,展示人物的多个方面从而去体现事件的复杂性。朱利安•阿桑奇有对抗世界的勇气同时却缺少正确处理信息的观念和方法、布拉德利•曼宁是一个有强烈孤独感找不到自己个人定位的同性恋同时也是勇敢非凡的检举者、阿德里安•拉莫是个告密者同时也觉得自己背叛了曼宁的信任而自责。

  至于其中不小篇幅的性侵案,即便导演给了其中一个“受害者”不少的采访镜头,如果你能从影片提供的两个自愿跟阿桑奇发生关系的女人因为阿桑奇不愿带避孕套之后神同步的疑心自己会染上艾滋病然后一起把阿桑奇告了的离奇案件讯息而觉得此事完全没有任何可疑的话,那导演黑的手段未免太缺乏智商。

  这个世界远远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么简单。当我们因为心中的“英雄”形象受损而感受到愤怒,那么或许我们该审视这个“英雄”是作为人类的阿桑奇还是被我们带有宗教性质崇拜后神化的“英雄”。

  阿桑奇最终逃进了曾经杀害记者的厄瓜多尔政府的驻英使馆,耗尽家产后开始使用各种手段甚至要求百万美元的采访费募集资金以求摆脱困境,在讽刺的同时似乎也预示着他的英雄末路。

  我给这部影片四星,扣除一星是因为我认为导演或许应该给阿桑奇更多的包容,不应过于苛求他的完美而给予完美要求等量的苛责。无条件泄露其他人的秘密的同时死守自己的秘密也好,有被跟踪被害妄想也好,逃避追捕躲募集资金也好,阿桑奇毕竟不是神,他对抗的不是个人而是比他强大无数倍的政府,要求他按照平常人的方式行使和争取权利明显是不公平的。

  如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路西法效应》中提出的,大多数人在理解他人行为时,都倾向于高估个人本性的重要性,而低估情境因素。被全世界给予的或是荣耀或是敌意,对一个体来说或许太过沉重,这些荣耀和敌意或多或少的都参与了阿桑奇的性格形成和改变,将情境因素加入作为判断阿桑奇行为的参考标准之后,我想我们对阿桑奇的评价也许能更为公正。

  在“强权”横行世界的今天,阿桑奇个人的功与过也许已经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层面的判断,因为悲哀的是我们确实需要阿桑奇这样的“旗帜”。但人类绝不能指望仅仅依靠一个“英雄”的阿桑奇就可以改变已经失衡的世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如何阿桑奇和他建立的维基解密开创了一个先河,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信息的天性就是传播。从某个方面而言,隐瞒信息,就是试图废除万有引力定律,也许短时间能成功,但它迟早会获得自由。”影片的最后导演通过比尔•伦纳德的话对信息公开的将来寄予了些许期冀。

  信息公开必然伴随着对责任心的要求,不仅是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约束,握有信息的公开者也应当思考如何更好的行使公开的权利。正因为信息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社会因素,也因此使用方式决定了结果会导向拯救还是破坏。

  “黯淡蓝点照片它能替我总结一切”,在和阿德里安•拉莫的聊天中,曼宁发送了黯淡蓝点的链接,那是他读宇航员卡尔•沙根写的文章时看到的著名地球照片。沙根说,那是家,那是我们,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圣人和罪人都住在那里,变成了尘粒,漂浮在日光中,我们之渺小,宇宙之浩瀚,我们注定不知道是否会得到帮助,从自己手中拯救出自己,这由我们自己决定。

  .如果认为这个导演是“强权”传声筒的话,不妨看看这个导演的另一八集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六):我们在橱窗外幸灾乐祸地张望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中反复出现的是米兰·昆德拉《不朽》中歌德和海明威的一段对话。

  “你知道,约翰。”海明威说,“他们[也]不断向我发难。他们不去读我的书,却撰写什么关于我的书。他们说我不爱我的几个妻子,说我不关心我的儿子,说我一拳把某个批评家的鼻子打歪了,说我说谎,说我言不由衷,说我自负,说我阳亢,说我自称在战场上负了二百三十处伤,而实际上只有二百十一处,说我手淫,说我不听我母亲的话。”

  “这就是不朽。”歌德说:“不朽即永恒的审判。”

  “若是永恒的审判,那也应该有个像样的法官才是,不该是心胸狭隘的教员,手里还攥着一根苔鞭。”

  “手执苔鞭、心胸狭隘的教员,永恒的审判就是这么回事。你还想要什么,厄内斯特?”

  “我什么也不想要。我曾指望死后平安无事。”

  “但你却千方百计想成为不朽。”

  “胡说。我只是写书,仅此而已。”

  [......] “我不反对我的书成为不朽。我写书时,一个字也不许删除。要顶住任何逆境。而我本人,作为一个人,作为厄内斯特·海明威,我对不朽毫不在意!”

  “我非常理解,厄内斯特。可是你活着应该更加当心才是,现在已经太晚了。”

  “更加当心?你是说我爱说大话?我承认年轻时候的确爱唱高调。喜欢在人前卖弄。听到那些关于我的轶事,心里美滋滋的。但是请相信,我并不是为了不朽才这么干的。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确感到不寒而栗。此后我已上千次地告诉大家让我独自好好呆着。可是我越求事情越遭。我为避人耳目去了古巴。我得了诺贝尔奖,但我拒绝去斯德哥尔摩。相信我,我对是否不朽毫不在意。现在,我告诉你另一件事:那天我意识到自己已被不朽控制以后,怕得要死。人能够把握自己的生命,他却不能掌握自己身后的不朽。你一旦被不朽拖上船,就甭想下去了,即使你开枪自杀,你死后还得呆在甲板上,这太可怕了,约翰,太可怕了。我死后躺在甲板上,只见我的四个妻子蹲在四周,写她们所知道的一切,她们身后是我的儿子,也在那里书写,还有那位老太太葛特路德·斯坦因,也在那里不断地写,还有我所有的朋友,他们都在披露过去听说的我的不检点的往事或对我的诋毁诽谤;在他们身后,上百个手持麦克风的新闻记者在那里你推我搡,还有全美国的大学教授们,忙着分类啊,分析啊,并把点滴所得塞进他们的文章和专著。”

  阿桑奇是否想要不朽我们不得而知。但WikiLeaks早已如重磅炸弹,在世界各地掀起轩然大波。大家哄哄闹闹地一扑而上,“终于有了详细记录的阴谋论!看看现世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有何区别?!”是的,老大哥始终在看着你,这始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不平衡世界,西方列强始终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侵略他国。好像我们从来不知道?还是Demoncracy早已给西方国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泡泡,生活在其中的人屈尊俯就,看世界就好像透过了被美化的过滤器。

  在信息披露和透明的方面,与其说WikiLeaks和阿桑奇是英雄,莫不如说两者更像是枭雄。

  然而在橱窗外观望的观众,你我他,我们不满足于WikiLeaks泄露的资料,我们带着好奇的眼光把关注点转到了阿桑奇本人身上。米兰昆德拉笔下的海明威说他死前能控制着自己的生命,但当代社会的媒体让人死前就无法控制自己。阿桑奇的私人一切被放大了在镜头下一一检视。我们对他的作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取而代之,开始人肉他个人:他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要创造WikiLeaks?他是不是跟伍迪艾伦似的,是个性侵犯者?他为什么和那两个瑞典女性发生性关系时不带安全套?

  谁说老大哥是政府?老大哥分明是你们这些手执话筒和记录相机的媒体。

  新闻记者开始转移风向。拿着话筒到处质问,他们有“逼迫别人回答”的权力,义正言辞,铁面无私。今日还和阿桑奇一同抖搂政府秘密,明日就开始抖露他的秘密。墙头草摇啊摇。

  于是阿桑奇也摇身一变:既然你们用我的私人问题质疑我,那我用这个私人问题质疑你们!什么性丑闻?!这无疑就是你美国政府玩得一套阴谋论,用此来攻击我本人!

  罗生门的大戏再一次地被搬上了历史舞台。你来我往,咿咿呀呀,大家唱得不亦乐乎。而我们在橱窗外看得不亦乐乎。

  泄露的关于美国政府的Collateral Murder在一片闹哄哄老妈子似的吵架声里,黯然落幕。

  谁在为无端死去的人抹泪?

  老大哥在看着你。

  老大哥从来都是你我他,在橱窗外幸灾乐祸张望的我们。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七):Mendax

  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这是乔布斯1983年说服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时的名言。可笑的是,当年说服斯卡利的话,在阿桑奇和乔布斯之间同样适用,不过这次,“卖糖水 “的是乔布斯。 如果说乔布斯送给世界的是以小I 开头的电子礼物,而阿桑奇的却不亚于一颗现实世界中的重磅炸弹。当乔布斯的自传热销500万本的时候,阿桑奇至今仍囚居于在英国厄瓜多尔庇护下的小屋。 影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对话 Reporter: What drives you? Assange : well,I like being creative .I mean I’m being inventor, designing systems and programs for a long time. I also like defending victims . I’m a combative person, so I like crushing basterds , so the profession combines all three things. So it is deeply personally, deeply satisfying to me.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男人对抗全世界的故事。 在阿桑奇自己成为新闻头条之前,维基解密已经初试牛刀,获得了成功:瑞士银行逃税的证据,肯尼亚政府的腐败和谋杀证据,倾倒有毒废料公司的秘密报告••••••直到2009年,维基解密公布了冰岛最大的考普森银行的机密内部备忘录,证据显示,银行内部的腐败在银行破产之前提前让它破产。 真正的重磅炸弹在维基解密公布美阿帕切直升机射杀平民录像后引爆。这段视频画面如同电子游戏,美军士兵语言极其戏谑,在没有看清目标的情况下攻击平民和记者,对待生命如同草芥。而这样的错误,被美国政府掩盖,堂而皇之地成为“军事秘密“。 这次他遇到的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个对手是一个涉及三亿人的现有体制。视频发布后,面对美国政要的指责,他回答:“如果那些谋杀是按照交战规定的,合法的,那么交战规定就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他的矛头刺痛那些幕后权力。 如片中所说,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或像约翰•列侬那样的革命者,渴望更好的世界。“如果我们要建设一个更文明更公平的社会,这个社会必须基于真相。”而对核查真相和是否真相公布会伤及更多的人,他几乎没有考虑过。这种并不专业的信息公开方法与新闻界的工作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与新闻界的亦敌亦友。当初的并肩作战,分享秘密,到最后的反目,互相攻击。 与《卫报》、《纽约时报》等媒体的联盟并不长久,在合力揭示战争中的平民伤亡要比报告中严重得多, 美国暗杀小分队,妇女、儿童的伤亡巨大,奥巴马政府违反日内瓦公约将战俘交给伊拉克当局等秘密报告后,美国政府的反击很快到来,认为维基解密的泄密行为让他们手上沾满鲜血。美国政府避免主流媒体作对,从而孤立阿桑奇,于是,《纽约时报》便调转矛头转向昔日的盟友,形容阿桑奇——古怪、难以捉摸,控制欲强,嬗变,公开敌对,腼腆,办公室极客,玩忽职守,傲慢,脸皮薄,爱玩阴谋(oddly credulous。eccentric、elusive,manipulative、volatile,openly hostile,coy ,office geek,derelict,arrogant,thin-skinned, conspiratorial.)•••••• 你无法想象扬言信奉公众利益和客观中立,并且作为全球新闻界标杆的《纽约时报》竟然如此嬗变。 1971年五角大楼泄密案,《纽约时报》赢得与美国政府的官司,也赢得了大众和业界的尊敬,而这次对于消息源,却是出于政治攻击的动机,是戴着枷锁的舞蹈,不再是信息自由的楷模。 相反,片中切入一段阿桑奇在舞池中的独自忘我的舞蹈,放纵,陶醉,真实,享受。一个人的反动可能性要比一个行业大的多,新闻业面对政府插足时的变轨,让他们信奉的中立客观原则如同风中的羽毛。 脆弱的信仰。 阿桑奇是傲慢的,毫无疑问,他用“Untouchable ”(无人能及)形容自己—— “美国最顶尖的安全系统,而我们完全控制它两年时间。“、““我们公布的机密文件比全世界媒体加起来都多。 片中,一个女记者完全追问关于强奸丑闻,最后只得到一句you blow it ,她错误地估计了他的性格,他不是政治人物,不需要光鲜的政治外表,他理解的所需要的公众形象,顶多是在脸上抹粉而已。 在谎言遍地的年代,讲真话就是闹革命。——奥威尔 是的,阿桑奇是一场革命,一场关于信息的革命。 “我们要让世界打开让它开成一个新世界。” “信息的天性就是传播,隐瞒信息就是试图废除万有引力定律,它迟早会获得自由。” 三种东西不能长久隐藏:月亮,太阳和真相。——悉达多 请相信,世界是平的。 20130620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八):影评:《We Steal Secrets: The Story of WikiLeaks》

  这不是一部全然公正的纪录片,但是也能看出很多震撼人心的事实。

  我的感想:

  第一:要想做一个能够影响世界的人,首先你自己要足够强大。阿桑奇二十岁之前就能侵入美国五角大楼计算机核心系统,没有这样的能力后面所有的故事都不可能。

  第二:想要做一个能够影响世界又坚持正义的人,你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阿桑奇的计算机水平足够能让他在硅谷如鱼得水,创建自己的公司,甚至有可能成为乔布斯或者比尔盖茨那样的人物。但是他没有去走那条路,因为他有更伟大的理想,他要与世界上邪恶的政治力量做斗争,他要直面地球上的苦难。盖茨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要求哈佛的学生关注学术和事业以外的事情,并以他自己做慈善为例子。但是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政治太腐败,无论你捐多少钱都到不了穷人的手中。而阿桑奇做的就是利用信息与这些恶势力做斗争。盖茨把自己的所有资产全捐出去了,不过几年他还是世界第一富豪。但是阿桑奇的战斗一开始就注定了逃亡,孤独和无法预知的危险。所以一个人坚持正义需要巨大的勇气,献身精神和强大的内心。

  第三:这个世界仍然有太多的苦难和丑恶。任何人面对美国无人机滥杀平民的画面,都不会不愤怒和悲伤。“维基解密”也是因为解密了美国军方40万份文件才产生了如此大的国际影响。美国军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有些所作所为确实令人发指,但是美国的这些事情绝不是这个地球上政治恶势力犯下的最丑恶的罪行。身为瓷国的公民,我们应该知道这一点。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九):Play about Two Rights is Drama

  We Steal Secrets: the Story of Wikileaks

  itch:

  This is the story about two people and their secrets stealing journey: Julian Assange, builder of Wikileaks, considered by some as free-speech hero and by others as traitors and terrorists. Bradley Manning, young soldier who leake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lassified U.S.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documents to Wikileaks.

  Access and Editing

  Alex said: "the biggest challenge was how to tell the story, and particularly how to tell the story when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either can't or won't talk to you” (Digital Spy). I think he solved both problems well. He used footage from Mark Davis. This is inspirational. Many people film the same subject and not all of them will be able to come up with a film. Using their interviews and footages is wonderful. The animation of Manning’s chat with Lama is fantastic. I think I learned enough of Manning from his words. According to Alex, Assuage believes that “a documentary about him and WikiLeaks cannot be truthful if he does not participate (The Monthly). He is wrong. Of course the documentary can be truthful without him.

  I like the way he started with Assange’s background. Alex said: " I was pretty conscious that I wanted people to feel enormous sympathy and affection for Assange, for maybe a good half of the film, and then it changes.” This is a character study. Showing all aspects of Assange makes him human. Alex said: “it is about human beings, and how flawed human beings can do incredible things. …To pretend that people are supermen is an illusion, and ultimately is a trap” (Businessweek).

  ubtext

  More than just a character study, this is a story about the Internet era. Like Alex said: “It’s all about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internet in terms of privacy, secrecy, transparency, and also truth and lies”(Collider). I think one of the things that the film says is almighty Internet need human stand behind it, making decisions. Wikileaks was a leaking machine in Assange’s hands. Information and transparency is not everything. The desire to reveal information shouldn’t overcome the people who might be affected by these information (Flavor Wire).

  Again, this is a story about truth and lie and “noble cause corruption”. The idea that because you do something good, it entitles you to be a little bit bad is not acceptable. The ends cannot justify the means.

  Gift:

  lay about Two Rights is Drama

  Alex’s father is a journalist. I think that might influential on his subject choosing style. “Enron”, “Lance Armstrong”, “Wikileaks”, “Park Avenue” are all sensational top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all have some timeless elements.

  Alex’s way of telling a story fits my ideal form of documentary. Alex said: “ when it comes to a story like this, follow the story, and I hope it rattles around in people’s heads after they watch it because the story itself is so compelling and interesting, but it doesn’t provide any simple answers.” Alex’s films are manipulative in terms of manipulating people to think and to question.

  Is he manipulative in terms of what answer would people come up with? Yes. He quoted his documentary hero, Marcel Ophuls, saying: “I always have a point of view but the trick is showing the people how hard it was to come to that point of view.” And then he continued with his theory: “I think the film has an angle and the film has a point of view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ory is not told through experts.... It’s really told by the protagonists and that’s what I think makes it interesting.” The person he chose to interview and facts he choose to include are very much intentional. Later on, he quoted George Bernard Shaw, who said a play about a right and a wrong is melodrama. A play about two rights is drama. (Flavor Wire).

  《我们窃取秘密:维基解密的故事》观后感(十):It is not a documentary.

  when you are locked up and can't speak for yourself, how about your enemy taking the chance to make a documentary about you to the world. use We in the title while the founder himself never get a chance to speak for himself directly to the camera of the documentary. what a convenient sex offense charge right after the biggest disclosure and vivid way to depict a deranged, transexual, emotionally unstable whiserblower and dehumanilised, neurotic, condem﹣poking white hair Aussie. indeed all publicity is good publicity, America is the master of public relation.

  The reason for me to believe it is not a documentary is that, though Julian is listed as the ACTOR, this movie is never about him. the whole point the doc trying to make is that how wikileak went down and how insane and risky to be a whiserblower again.

  All interviewees coming from Julian's side are all former employees of wikileaks, not currently spokesmen who can say anything in defense of wikileaks. therefore despite what's really going on with wikileak, the documentary can just arbitrarily announce the death of wikileak.

  I am in no interest of propaganda, wikileaks or Julian himself. But I do believe a good doc should be objective, which in this case, is in no way to guarantee. THis 2-hour doc is at its best, the one-sided hollywood-style narration. this is not the deal, case is not close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