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雨中的请求》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雨中的请求》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1 09:4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雨中的请求》的观后感10篇

  《雨中的请求》是一部由桑杰·里拉·彭萨里执导,赫里尼克·罗斯汉 / 艾西瓦娅·雷 / Nafisa Ali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一):Life is short,Break the rules,Forgive quickly, Love truly,never regret an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Life is short, Break the rules, Forgive quickly, Kiss slowly, Love truly, Laugh uncontrollably, And never regret an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看到最后听到的句子,不过电影里貌似没有kiss slowly这句,呵呵。

  电影给人的感觉很美,可能是印度电影的关系,舞蹈,音乐,都是别有一番感觉;帅帅的男主角,美丽的苏菲亚,一起都是那么美。

  记得《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扮演的角色给自己来了场人生告别会,虽然有点搞笑,但也很令人深思,如果说《非2》是简单的思考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应该通篇都在思考。

  整部电影给自己关于人生的思考,尤其正处于迷茫的自己,自己幻想自己如果成为男主角那样的话,会怎样生活?会不会颓废下去,消极下去,自暴自弃下去,然后苟延残喘的活下去。

  故事其实挺简单,主人公是一个顶级魔术师,由于一个“朋友”的陷害,在一次魔术中从空中掉下来,变成了残废,主人公坚持了14年,14年间通过电台广播激励其他人,甚至还写了一本书。但14年的生活也让主人公有所厌倦,痛苦,因此伊森想申请安乐死,一种在印度被禁止使用的死法。服侍了主人公12年的索菲亚爱上了男主人公,为了他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家庭,全心全意的服侍主人公伊森,当然结局是美好的,两个人成为了夫妻;当然,结局也是残酷的,伊森要离开大家。。。

  在一个反对安乐死的国度,法官拒绝了伊森的请求,虽然他的律师支持他,虽然他的医生支持他,虽然他的爱人支持他,虽然他的母亲支持他。

  写的好乱。。。

  用这唯美的句子结尾吧:

  Life is short, Break the rules, Forgive quickly, Kiss slowly, Love truly, Laugh uncontrollably, And never regret an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二):What a wonderful world

  第一次写影评,自觉目前的观影角度还是比较狭隘的,和卑鄙的,我看到的是我自己。在这段比较郁闷的日子里看这样的电影真是再好不过了。在一个偌大的城堡里,四周是一片草原,这里富裕却清静,有美丽的索菲亚,一切真是美好啊,简直就是天堂。可是城堡的主人却是一个瘫痪的魔术师,他已在这里度过整整14年,他不能赶走一只停在自己鼻子上的苍蝇,他还因为避不开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滴,被雨水打了整整一夜后发了高烧。不仅如此他的身体还在每况日下,他要不停的做肾透析,他还可能要靠呼吸机才能呼吸,于是他请求能安乐死。但是痛苦还不止这些,母亲又先他而去,索菲亚被前夫找上门,在他面前受到欺辱(导演真是有够残忍的) ,与此同时魔术师的安乐死请求也被法院驳回。再悲惨的事情都得到解决,在痛苦的事情也有结束的时候,索菲亚回来了,决定帮魔术师实现愿望,帮助他无痛的去死。即使她会去坐牢,她说和他现在的状况比起来无期徒刑又算得了什么,正在这时魔术师说他也要实现索菲亚的愿望要娶她为妻(这里没有烂矫情 没有什么得了绝症的人拒绝别人的爱情),索菲亚哭着答应了。在魔术师最后的死亡PARTY上,魔术师欢笑着和爱他的人们告别,他说:“为什么我现在看起来这么快乐还要离开这个世界呢呢,我快乐是因为昨天是我最后一天受难日” 最后他大笑着离开了。

  魔术师在她母亲的葬礼上唱的歌<What a wonderful world>:I see trees of green ,red roses too.I see them bloom for mr and you.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I see 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 The bright blessed day,the dark sacred night.And I think to myself,what a wonderful world...是啊即使瘫痪,但可以看见这个美妙的世界,还是有一点美好在的,那一瞬,我感觉世界真是可爱、美好(就像加缪说的即使只有一会儿的安宁也是美好的)。还有一幕是索菲亚被前夫找上门,我看到魔术师眼睁睁的看着他心爱的在他面前任由她的丈夫欺侮,他却动弹不得,只能祈求他的丈夫放过她,但是索菲亚还是被她的丈夫拖走了。我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到我可以用我的双手保护我的家人,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鼓舞的事。而且想到印度妇女在她们国家的地位,是可以任由男人宰割是的,在我们国家过的不好还可以离婚,离婚虽然很痛苦,但是女人的权利至少是可以保障的。

  世界多么美好,人生苦短,但是你全心全意的去活,时间其实够长了,少一点抱怨,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幽默,多一点愉快,多一点微笑。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三):《雨中的请求》:欢声笑语话离别

  一名天资聪颖的魔术师由于遭到同行嫉妒,暗中使坏致使魔术师在一次表演中失控从空中坠落导致全身瘫痪,从此卧床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中,他没有悲天悯人与世隔绝,反而从事各种有益活动,出书激励悲剧民众勇敢面对生命,还主持广播节目欢声笑语的点燃世间温暖之光。但在十四年后的今天,他却向律师提出让自己安乐死的想法。首先,法律这一关就难以跨域,魔术师没有放弃,试图在主持的节目中号召粉丝们支持自己从而制造社会效应。没成想适得其反,不会有粉丝们会让自己心中的神级人物放弃生命远离自己。最后,被逼入绝境魔术师的悲情终于感动陪护身边十二年的女护士。这位已婚护士十二年来没有休过一天假期,始终任劳任怨的服侍左右,甚至于默默的爱着这位魔术师。此时此刻,她做出重大决定,要不顾法律约束来为魔术师执行安乐死。领会情意的魔术师也给予回报,在最后时日娶她为妻。一场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乐观告别就此感动收尾。

  影片桥段类似于2011年的法国影片《触不可及》,也是主人公全身瘫痪,只剩脑袋可以自由活动。此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不是流于表面的夸大滥情。除了印度影片特有的歌舞和时髦的魔术桥段以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人伦探讨,特别是对安乐死的严肃面对。也许是印度对安乐死要比法国苛刻得多,所以显得此片更具深度感人发人深省。本是大红大紫的明星人物,突然残废卧床,乐观坚持了十四年之后请求一死,却遭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非议。在法庭上,所有最亲近的人,医生、护士、律师、妈妈、徒弟、前女友都要遭到良心的拷问,爱他是否就可以同意他去死这样纠结的难人问题。很多人却没有认识到特殊问题区别对待的人性化思考,包括法律层面上的固执。值得一提的是,魔术师母亲去世的那一段,他仰天长笑,如中国一位古人在母亲去世时大笑一样的超脱。还有原谅凶手和他儿子匿名来学艺的桥段,都展现出不一样的人生豁达与包容。最后,欢乐告别会上的幽默感言也是在暗示,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的不快乐和没有死去的权利。只是,可惜了漂亮的女护士,亲手对爱人安乐死之后,还要接受法律的惩罚,这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四):你怕精神象征的倒下

  不要向一个绝望的人单向输送积极鼓励的话,这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你的需要,希望他作为一个精神象征站起来,可他已经浑身湿透。

  今天看了一部片子《雨中的请求》,主人公Ethan曾经是全国最负盛名的魔术师,但十四年前的一次意外使他脊椎受损而全身瘫痪,十几年来他出书、开电台、演讲,用他的幽默和积极鼓励别人,很多人从他身上得到力量积极地生活。在外人看来是精神领袖的他,却突然决定向法院申请安乐死,这毫无疑问地失败了,因为印度宪法规定不允许安乐死。主人公的律师朋友坚持为他上诉,想利用舆论引起法院关注。可是,全国都是反对的声音,新闻主播讽刺他是“虚伪的懦夫”;残疾人希望他不要逃避,作为他们俱乐部的主席带领他们战斗;高中生们希望他继续带来鼓舞和感动;牧师反对他丢弃神恩赐的生命……他难道是一个对生命不负责任的人吗?他只是想保留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

  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悲观主义者总是在等待下雨,而我已经浑身湿透。”Ethan早已是一个浑身湿透的人,但他愿意积极努力地去尝试新生活,可是身体的残废和麻木并不是靠精神就可以打败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大小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护士帮他清理干净了。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无数的小水珠从漏雨的房顶拍打他的额头,他甚至不能自动一寸一毫,任凭水珠滴了一宿,浸湿大半张床。他热爱生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自然辽阔生机的风景,热爱明艳动人的弗朗明哥舞,热爱一直在身边照顾他的护士,所以他选择死亡。

  电影的最后他也没能胜诉,幸运的是,他有愿意帮他得到幸福的人,即使心里不舍,也鼓起勇气成全的可爱的人。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五):致敬这样的印度电影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black 》我开始越来越喜欢印度电影。

  又一次被印度片折服。 整个片子大气、温婉而细腻精致!与中国的《大魔术师》一样的魔术表演,但却提升到这么令人炫目如诗一般的艺术的高度。

  而且与此前喜欢的印度电影一样,其表现的主题并不是空泛无物的,它直面了生与死最深刻的主题。

  人类选择安乐死——死是人类最后且唯一的自由吗?

  原本无法由一部电影判断的课题,但印度电影却勇敢地面对了这样的课题!而且令我扼腕叹息的同时,竟然不禁进入电影的情境中不能自己,它没有如中国的主题电影那么索然无味!

  这部电影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样哀伤严肃的题材,却一点不压抑!

  致敬这样的印度电影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六):印象深刻的两句话

  剧情在某些方面有点过分脱离实际,比如陷害男主的罪魁祸首逍遥法外,比如男主不计前嫌慷慨教导仇人儿子。影片在探讨一个人生命的社会性,当生命本身成了折磨,男主却被社会剥夺了安乐死的权利。相比影片最后那句经典台词,我认为某个镜头一闪而过的游行民众所举的牌子上的宣言更有代表性:free to live, free to die.

  联想到前几天刚刚看完的《自杀专卖店》,发现两部影片刚好相反,一部是在“全民自杀”的社会中唤醒生存下去的希望,另一部是在“自杀违法”的社会中寻求自杀的合理性;前者画风扭曲诡异,后者每一帧都能构成一副上好的油画。

  :结尾的经典台词:Break the rules, Forgive quickly, Kiss slowly, Love truly, Laugh uncontrollably, And never regret an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七):请多一些“换位思考”!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八):请给我们尊严

  人生而拥有生命权,现在的社会,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以非法的手段剥夺或者伤害,但是那个人自己呢,自己杀死自己,自杀是怎么算?是否有错,能否被法律和社会接受?

  本片中主人公伊森向法院申请安乐死,但是宪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安乐死。我觉得伊森是代表广大有安乐死意愿的人在奋斗在抗争,他是一个代表,典型代表,有巨大影响力的代表。他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被朋友陷害脊椎出问题,幸存下来,写书、主持广博电台,在精神上帮助像他一样的,真正的名人,广大民众心中的偶像。如果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众,恐怕唯一的直接的最后的选择是,在“索菲亚”的帮助下安乐死了,因为他甚至连杀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很遗憾法院最后宣判没有同意伊森的请求,不过伊森和索菲亚的选择做出了无言的抗争。其实最后有些像大团圆结局,伊森和索菲亚结婚了,好像找到了生活希望,不会安乐死了,觉得应该明确表现伊森在索菲亚的帮助下自杀了。

  影片中给出的安乐死理由是尊严,因为伊森这类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吃喝拉撒都要靠别人,完全找不到存在感,荒度时日。伊森还好,他在瘫痪的14年时间内是一名斗士,但是斗士最后都无法忍受了,普通人呢?

  最严是第一位的理由,再者是能够给亲朋好友减轻负担,安乐死后他们都轻松,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的事,不必那么累,还心力憔悴。

  钱也是个问题,许多人,患了绝症后,或者遇到事故瘫痪了什么的,没有几个家庭可以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直到病人死亡(电影中伊森那样的人都没有足够的钱)。既然根本治不好,何苦在让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花去一辈子中90%的医疗费,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家,自己难过,家人痛苦?还不如在青春美好的时候多享受!

  他们更愿意打个商量,能不能把那些医药费找补给我,让我生命大好的时候花,花这笔钱让我吊着命痛苦算什么回事?

  我在想影片中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时才能有掌控自己生命的权利,即法律能够同意安乐死?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九):这个美人,它没有长着合我胃口的心

  这几年东南亚的电影开始有了热度,以前泰国只有一个泰拳拳王拍功夫片,现在走同性暧昧小清新风格,一年总有一到两部让人心好感的片子出现。

  印度也是。这几天顺着看了好几部片子,其中《请求》这部堪称综合水准水平最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简直不像是宝莱坞的片子。

  首先,这个片子虽然有歌舞,但是完全没有群舞,最多就是双人舞。然后歌唱部分很克制,几乎都是独唱。宝莱坞最重要的歌舞特征被大大削弱。

  它没有像一般的宝莱坞片子演着演着突然唱起来挑起来,歌舞部分几乎都给了梦中与回忆。而回忆里,主角作为伟大的魔术师,用舞蹈语言来表达魔术的梦幻与神奇,简直堪称最完美匹配。而且扮相极尽华美之能事,简直各种开外挂,还开得理直气壮。

  现实部分的歌舞则有很实际的切入点,最美丽一段舞蹈是女主角为了宽慰男主角在歌厅里和女歌手一起跳的那一段,活泼富丽,明艳动人。而最感人的,当然是为了烘托母子情而设置的母子之歌。这种设置让写实的更写实,写虚的更写虚,这种设置本身就非常的高于“宝莱坞”。

  其次,演员选择上,两位主角绝对是典型的最高种姓的人种,几乎看不出一般我们认知里印度人的长相特征。高鼻深目,棕褐色头发,颜色极淡的眼睛,还有白皙的皮肤。典型的白种人长相。

  在片子开头,男主角在晨曦中醒来,女主角为他收拾屋子,换洗衣服。阳光照亮屋子,落在男主角那宛如希腊雕像一样的脸上,还有女主角那曳地的长裙,以及棕褐的长发,我真以为我在看一部意大利片子。直到那惨不忍听的英印混杂的印地语出来,我才发现我看的是部印度片。

  这让我忍不住在男主角妈妈出来以后吐槽:你长得这么印度化,儿子长这样,还真变异。

  再次,电影手法和表现上,非常非常的好莱坞。不管是镜头语言、场景切换还是叙事方式,包括故事的推进,都非常非常的西式化。有着缓慢悠长又情绪生动的魅力。

  故事推进很缓慢,有大量的枝节和情绪的铺垫,在表现冲突的时候又非常不吝惜狗血,节奏非常快。我很喜欢故事里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去法庭开庭坐在车上的那一段,主观镜头、客观镜头以及镜头背后的指示,都非常清晰明了,却又藏在一个很缓慢的情绪和节奏里。

  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内核完完全全的是西式化的。

  这个也是被很多人所指责的一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是几乎完全和现代印度国家脱离的情况。一个全瘫痪病人,还是一个富有的,有毅力的,英俊美貌的(抛开瘫痪14年还能如此英俊美貌这个主角光环外挂不谈)病人……这样的病人全印度找得到多少?

  抛开这个设定,就说意指的生存与死亡的自由,宗教与法律的悖论。据我看过的不多的资料都说,虽然印度的确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大大改善,但是文盲率、识字率、甚至最最罪恶的种姓阶级制度都没有废除。

  其实片子里男女主角的长相就暗指了他们是最高种姓的人,而这种人本身就是金字塔尖,完全的和印度金字塔地下的人民没什么关系。所以片子的内核完全是西式的,而非“印度片”里暗含的印度式的。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片子甚至比不过有“猎奇”嫌疑的,西方人视角下拍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但是考虑到像导演这种行业本身也不太可能由低种姓的人来干,所以什么样的阶层决定什么样的社会属性,这片子的属性大概就是“高级印度人”属性。

  本来想套用人家给我说的一个梗“美则美矣,全无灵魂”来做最终的评论。但是仔细想想,这片子并非全无灵魂。苛责导演不够关心印度本国人民,这种强迫别人做普照社会的圣父显然不行,就是甘地都到不了那个思想境界,何况一个商业片导演。

  但是对国外的观众,如我,来说,又会觉得这样的导演不够真诚,不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不够犀利睿智,反应社会真相。至少让我觉得它的忧愁太过局限,太过狭窄,太过好莱坞。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上的特性除了宗教与法律的冲突以外,特质展现的太少。而换句话说,宗教和法律的冲突,又并非只有印度一个国家才有。这也是一个西方早就写烂和写滥了的主题。

  这部片子整整两个多小时,也是少有我没有快进没有勉强也能看完的片子。的确是一部非常美的片子,在艺术上在思想上技术上,它都尽量在它的格局内做到完善,甚至有些地方堪称完美。可看完的遗憾就是,这么美的美人,却没有长了一颗合我胃口的心。

  《雨中的请求》观后感(十):只是感触,不算影评。有兴趣的话看完电影再看吧。

  一 安乐死

  “我在他睡着的时候死去。两种睡眠可以为邻。”

  看到Ethan的母亲死去的时候,脑海中闪出《悲惨世界》中的这句话。

  在雨果眼中,死,只是永恒的睡眠。

  我们很喜欢对别人说:不开心?去睡一觉就好啦……

  Ethan追求的其实也是睡眠。只是,他追求永恒的睡眠。

  但,人们对死远远不像,也不可能像对安稳的睡眠那样宽容。在一浪又一浪的反对声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生命近乎偏执的执着。法官最后的判决显然是现代社会对安乐死的观点:absolutely NOT.

  至于本人,当然也实在无法下定论。人类制造了许多规则:道德伦理,最后却一条条否定,让后建立新的观念。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随大流者。时间会给出人类的裁决,虽然这是个可变性很大的裁决。

  但就现在而言,可以算是反对吧。

  二 人物

  Ethan

  正如电影所说,他绝对是一个斗士。从魔术界巅

  峰的宝座上,被别人用如此卑劣的方式扭打到痛苦地无尽深渊。十多年间,用无法用语言或画面表现的毅力与意志,出书,创办电台节目,用自己残缺的生命体验他人生命的痛苦,拯救别人于心理崩溃而轻生的悬崖边缘。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要思考,他要愤怒,他要发泄。他经历太多地痛苦他实在需要疯狂。当然这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地,即使是日日陪在身边的Sofia也不能。他明白死亡在传统意义上是不道德的,也竭力避免了十多年,但活火山总有爆发的那一天,痛苦地积累让他实在无法忍受,无怨无悔地“自寻死路”。然而在他痛苦的时候,他仍充满生活的情趣,幽默而有点“坏”。不停地“挑逗”(当然是开玩笑)Sofia,甚至在法庭上仍镇定幽默不减。他知道Sofia对他的爱恋,却聪明地选择“装傻”,因为他明白,对有夫之妇Sofia而言,原本的关系要比公开恋人好得多(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ethan的母亲

  这是整个片子中给我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角色。作为母亲,在回答检察官“是否会亲自帮助儿子结束自己生命”的尖锐问题时,本以为她会有很长的停顿然后含糊地给出肯定回答。影片中她却出人意料地,直接明确而清晰地回答:是的。她早已想好有一天她要做出选择,而她知道她的选择无论是对法官还是自己儿子的选择都是决定性的。儿子瘫痪那么多年来,从不让母亲和自己住在一起。儿子用心良苦为了不让母亲受罪是好事,但很少有母亲能如此体贴地毫无怨言地理解听从儿子的话。而在法庭上,看着一边痛苦的儿子,她流出了坚决的眼泪——我完全支持我的儿子。我想,ethan能如此心胸开阔,母亲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官

  片中的法官,更多地代表了社会的普遍观念。对这个故事而言,他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只是一个严肃的答案——yes or not.他的判决左右着整个故事的走向,也是电影的主线。

  最后法官的判决,如上文所言也折射了当代社会人们对安乐死普遍的否定看法。

  检察官

  个人认为,检察官的形象更多地象征着一些法律制定者、仲裁者。他们拘泥于法律,不愿创新。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疏漏却不顾百姓因这些不合理的法律而遭受痛苦。

  某些投“no”的听众

  一些旁观的不曾设身处地地观察事物就盲目给出断言的人他们仅凭一时的自以为是的善恶来评价他们不曾深入了解的事物,甚至大肆宣扬紧抓不放。记得其中有一个人甚至骂ethan是懦夫。其实我想ethan心中也自以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但他实在无法忍受别人拥有良好地位和健康却在一边毫无礼貌地说风凉话。他再次露出他的牙齿,他最后的展示愤怒武器。这些听众也许不缺乏思考,但缺乏深入的、设身处地的思考。他们形而上学地观察事物,凭以往的印象来判断正误,最终只是盲目地责怪ethan。想想看,这种人又岂在少数?也许我们也曾经做过或正在做这样的人?

  至于西亚尔等角色,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 尾声

  刚从外面回来的老妈看到结尾ethan开告别晚会暨与sofia的婚礼的一幕,不明就里地说:

  “好啦看完啦大团圆结局”

  “这个人快死了”

  看着ethan幸福的脸,越来越佩服人这种充满深度的动物,喜怒哀乐就在一瞬间变化,死也可以与幸福相连。

  于是故事走向结局。有个细节,ethan死的时候穿的是啥?

  代表他的事业的,魔术师服。代表他人生的价值所在。

  献给

  心中之永恒梅林爵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