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餐盒》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午餐盒》的影评10篇

2018-02-28 21: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餐盒》的影评10篇

  《午餐盒》是一部由赖舒·彼查执导,伊尔凡·可汗 / Nimrat Kaur / 纳瓦祖丁·席迪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餐盒》影评(一):闷得发慌的印度电影

  电影的名字翻译的太暧昧了,没有美味(至少没有看得见的美味),也没有情书(至少没有情话)。

  家庭主妇丽娜每天中午通过快递给远在城里上班的丈夫午饭,为了赢得丈夫的欢心,她跟楼上的阿姨讨教各种美味制法然后精心炮制。但是快递把美味送错了对象,粗心的丈夫并没有发现他每天吃到的并不是妻子爱心午餐,而在一家会计公司工作35年即将提前退休的丧偶男子有幸得享美味并且每天吃光光。

  丽娜并没有修改送餐地址,而是通过藏在食盒里的纸条男人开始互通书信,从食谱到生活,到情感,到约会。丽娜精心装扮,男人到了现场却打了退堂鼓,他对自己年龄失去了信心

  男子有心与丽娜继续餐盒情书,但为了帮助一个新入职的年轻同事而同意了公司提前退休的建议,他离开居住地,准备去了另一个退休养老的圣地。

  丽娜在通信过程中发现了丈夫出轨的迹象后,带上行李女儿,搭乘送餐快递公司的车来到男子所在公司,发现物是人非。而此时,男子也放弃了退休养老的打算回到原居住地,同样出现在了送餐快递公司的车上。快递员在车厢内打着拍子吟唱一首欢快轻松的歌谣,影片至此结束

  开放式的结尾,歌谣和剧中人的表情似乎预示着一个比较美好结局

  没有一点点舞蹈,仅有的两次歌都是在车厢里快递员们吟唱的一小段。节奏慢的很,对白少的很,即便是作为主角的书信往来也多为寥寥几行。

  不是很喜欢印度人那种油油黑黑的看起来脏兮兮的长相,丽娜在饭馆里等待男子的样子还是挺惊艳,而男子,看到后来发现还挺令人舒服

  影片还有一条线,就是男子那个新入职的同事,他的出现交代了男子的好人品,也是好的爱情体现

  没有多大收获,看完还是觉得不亏。

  《午餐盒》影评(二):有时,错误火车可以带你到正确目的地

  1.送错的午餐盒引发的书信往来。

  2.味道是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鸣

  食物的味道,身体的味道都是一种吸引

  3.抱着老式收音机听歌

  4.看对面人家吃着晚餐。自己只能独自抽烟

  5.爱情让人容光焕发,也叫人心神不宁

  6,书信和相亲,网恋不同,他可以提前感受个人带给你的味道。

  7,当她提出在咖啡厅相见,他打扮好却没能赴约,实际上,他去了,却只是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她,不敢上前,他被自己的衰老打败了。

  他说:你很美,也很年轻,你还有梦想,有一阵子,你让我走进了你的梦,我很感激。

  8.“有时,错误的火车会带你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o ,错误的午餐盒会让你遇见正确的人。

  但是最终他们没有相见,她离开了婚姻也离开了那座城市

  《午餐盒》影评(三):不要让他们见面

  有剧透

  其实他们不需要见面

  因为心中有苦闷无法倾诉,他们才会相信那个用饭盒联系起来的素未谋面的人;因为现状令人感到无奈,他们才会尝试向陌生人提出一起出走的建议。

  从最后他们无法见面的情节(也是一个旨在让观众的幻想信马游缰的结尾)来看,导演并不是想讲述一个两个陌生人通过书信交流互相爱慕最后远走高飞故事。Saajan觉得自己年纪太大不应该耽误别人自己去了养老,Iina即使没有等来Saajan,她也变卖金器自己出走了。电影更想让观众看见主人公自身的改变,而不是环境和枕边人的改变,而前者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重要(Saajan后来回来了,从他宽容小孩子踢球的一幕看来他的心态也是大大的不同了),谁知道书信那头的人在书信之外大家生活起来和不和谐呢?(不过印度流行的是包办婚姻,大部分夫妇结婚之前也是素未谋面,可能作为一部印度电影与陌生人一同再生活不是什么冒险的事情)书信在前面的部分是两位主人公有淡淡苦味生活中温暖火苗,在后面部分是鼓励他们迈出人生新一步的催化剂,有一个温柔善良倾诉者就够,有一份每天的期待就够,有一句话肯定就够,最后的生活还是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拯救你,只有你自己能。他们不需要找到彼此然后出走,最后一个找不到,一个不出走,一个不再执着于有等于无的家庭,一个不再封闭自己,生活已经被自己拯救。

  笑点

  这部电影的笑点真是很多啊,这部电影的笑点类型是冷酷型和自己发掘型的,Saajan之前的讨厌行为中总是有笑点,所以总是讨厌不起他来啊,(多希望生活中那些脾气差的人也能显露出好笑地方,让别人没那么难受)。看这部电影发现不了笑点会很闷,发现得了就会觉得自己从头笑到尾,电影全程无尿点。真正的幽默大概应该这样吧,它不喜欢卖疯卖傻,它不哗众取宠,它不怕你发现不了它,它潜伏于人物性格中,它来自细节动作/一句平常的话/一个鄙视的眼神提升笑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喜剧片,从中分出优劣以后,你就会开始为低级笑点尴尬症发作/冷汗直流,有时在电影院静默的时候笑出声。

  闷片、燥片和静片

  这部电影被人叫作闷片是在冤枉啊,就前面说的,它全程无尿点。闷片是怎样的?就是看完以后你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电影能闷得了我啦哈哈哈这大大有利于我进修成文艺人员”的电影。Lunch box的主体——书信往来大体上是一来一往,但每封书信都是精选,所以主人公对这封信的反应也是每日精选,女主疑惑、满心欢喜和绵长的忧郁变化在烹饪材料、和阿姨的对话、对女儿的照顾和洗衣方式上,她在思考整件事的时候靠在窗边的墙,欢喜的时候会做新菜(一次在男主读信是加插厨房镜头,一次按正常时间顺序在早上做了男主提到的爱吃的矮瓜)。男主对每天的饭菜的期待、吃饭时对饭菜的观察、和实习生每天的相处,他不爱说话但眼神丰富——每天瞧饭盒的场景里眼神都不一样寡言少语但不知道自己的词句里有丰富的幽默力量。主要场景只有那几个:家、办公室、饭堂、火车,但这是一部表现“变”的电影,人物说的话,站的位置,看事物的眼神,做事的动作都一直在变,镜头的位置和远近也变个不停。只求情节变化的快餐观众就吃尽了苦头。

  闷片和燥片,电影两个方向都不想走。而且其实根本不用去发现,每个镜头都摆在眼前,看你期待的是什么。有时真的不需要说出来就能知道人物想什么。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哪有那么多机会让你表达心声。上面每个动作的意义大家在电影里慢慢体会吧。

  《午餐盒》影评(四):心再厉害也蒙不了胃

  随手看了部《午餐盒》,去年奥斯卡季扫过一眼新闻:这片儿拿了戛纳影评人周观众及影评人选择奖,一片叫好,大热之姿却落选报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印度电影界成了件事儿。我举得这片不错的最简单原因就是,这么多年来,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主人公没有在一半突然抽风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并且还把印象中拥塞的孟买,拍出了某种含蓄干净美感

  《午餐盒》的故事讲得规规矩矩,一个丈夫有外遇女人伊拉,企图用美味的午餐便当留住男人的心,饭盒却被号称最靠谱的快递系统弄错,阴差阳错送到了一家保险公司一位即将提前退休的鳏夫费尔南德斯手上。两个心里都有点念想的人,就这么将错就错下来,你来我往地通过餐盒传书,故事在一天一封的信里往下继续着。结局并不出人意料,互生情愫、欲言又止——高潮处却有点蔫儿,有一点踩了几脚油门劲儿都没上去的感觉,略感遗憾

  影片结尾懒散,很大程度上是导演三观孱弱,苦逼的男女主人公,只能含混地把幸福指数第一名的不丹当做世外桃源来念想,可如果生活是封闭无聊的圈,偶遇和逃离不过是另一次封闭循环的开始。那种暧昧的含蓄粘稠,像夏天午后的那种闷热,让人困倦无力,反复强调的那句台词:“错误的列车,会带你去正确的地方”,看上去很没说服力。这种使大劲儿强撑文艺的词儿,就像影片里爱吹水的男二号所说,只有加上“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才能瞬间变得质朴有力,Mean Sth了。

  抛开高开低走的失落,影片前面大半剧本做得还是非常工整,风情浓郁的孟买,同样有着大都市共通的疏离落寞编剧精神世界的孤男寡女,在不打照面重复来回七八轮的通信中还能不断制造新意,更难得时不时还有让人笑出声心却往下沉的冷幽默:费尔南德斯给伊拉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挤在公车上只能站着,不像以前偶尔还能找到位置,“我想在夫人的墓地为我自己准备一个当年给她一样的棺材,他们跟我说现在只能卖竖着的,我站了一辈子,没想到死后还要继续站着”。

  在另一封邮件中,费尔南德斯向伊拉讲述了自己每天都会在街头遇见的艺术家,“他重复画同一个画面,但每幅都有一点儿不同,多个人,多辆车,或多只狗在过马路。什么引起画家注意,便多什么,而其中一幅,我看到了,至少我认为,是我自己。”——出演费尔南德斯的伊尔汗,是《少年Pi》中成年Pi的扮演者,片中的表演一如既往的沉着稳健,他最大的优势是就算白眼儿凝视镜头,仿佛也自带一堆往事。在年初的亚洲电影大奖,伊尔汗凭这个角色一代梁宗师打下擂台,也算是说得过去吧。

  再多一个推荐《午餐盒》的私人原因,可能和影片本身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午餐盒这件事儿。影片里,突如其来的美味午餐盒,给即将退休的费尔南德斯带来新鲜和期待,这是他每个所剩无几的工作日中最大的惊喜。我想起初中读书时,我妈做好午饭带到她工作地方,上午第四节课我就常常忍不住没起子地走神儿:“今儿我妈是炖了蛋还是炒了肉?”,想着想着心里乐脸上也乐,连英语和政治也不觉得那么糟心。又想起来,我工作十年中最灰心的一段时间,每天最大的念想也还是吃,上午盘算午饭吃啥,下午盘算晚饭吃啥,熬到饭点儿逃离办公室,就是人生最大动力

  你看,顺流逆流、青涩世故,人生就吃饭这点儿念想,真切凿实,心再厉害也蒙不了胃。就算没人纸鸢传情,自己喂饱自己的本事总是学得会的,那些没结果感慨,如果没人听,还是尽量烂在肚子里吧。

  《午餐盒》影评(五):个人感受,随便说下

  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一本书,《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初中的时候听周小苑的新周刊,一个专门介绍比较冷僻的好玩的事物的节目,她推荐了这本书,后来节目关了。那本书具体讲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总之是爱情和美食混在一起,光看文字也要流口水的感觉,到现在都还记得。

  总觉得在吃上面很细致算是代表热爱生活的一个方面。有一次我在学校的时候莫名其妙非常想吃泡菜汤,到周末就回去自己买材料煮了一大锅,虽然主观上想着吃一顿就好,但一份人的材料实在是太难买。导致一共吃了四顿——泡菜汤就饭,泡菜炒饭,泡饭,很有一段时间不想再吃了。

  我也愿意自己捯饬些吃的,但很多时候,除非是莫名其妙非常想吃什么东西才会自己去做,否则,做饭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从买菜,准备材料,煮菜,吃完了还要收拾。一个人做饭还要承担一连好几天都要吃同样食物的风险。而我对食物的热爱还是没有战胜我这种懒惰

  有些女生会在周末,男生宿舍看管的不严格时候,进去男朋友的宿舍,胡乱地用各种调料炖一锅什么东西,然后一起吃的很开心。有些人在自己住的地方认真地研习很多食物,然后做出非常漂亮的成品发到微博或者朋友圈。有些人则是回家,享受妈妈最大的关怀

  影片中依娜也是,开始是为了挽回老公的心,后来是和陌生男人交心。她做的每一餐饭都包含着期待。总得有什么动力让人热情地对待做饭这样繁琐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很繁琐啦)。

  好吧,不是影评,完全就是自己的一点感想而已。

  《午餐盒》影评(六):Wrong train takes you to the right station

  就是一个印度背景下的小清新故事。感到比较意外的是竟然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ending。整体感觉还不错。

  为写paper记录如下

  背景:Saajan Fernandes是即将退休的文员,妻子去世独身一人。一切从送错的午餐盒开始。他一直顺理成章地吃着家庭主妇ila做的午餐,后者丈夫出轨,只有和女儿相依为命。两人后来通过送错的午餐盒里的字条交流。

  重要配角:ila从未出场的auntie,照顾她瘫痪的叔叔,在ila楼上通过篮子和喊声和ila交流。Saajan的实习生Shaikh,是个孤儿,开始很讨人嫌,后来挺可爱的。

  1.我们先看到ila在准备午餐,和auntie交流,然后送餐,saajan吃到午餐。这里一个细节是他不太会开午餐盒。午餐盒送回,干净到“像舔过的那么干净”,ila很开心,梳妆打扮迎接丈夫(可以猜到她跟丈夫关系不好),门开了,丈夫回来,看到的是另一个男人(悬念)。

  2.男主孤单一人,在阳台上看对面合家团圆晚饭的场景。对比。这个场景后面又出现两次。

  3.再次上班,发现字条。ila说她认为拴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拴住他的胃。从字条里看不出ila是否确定送错了。但saajan回条complain今天菜色时ila确定了送错了。auntie给她送辣椒要她“教育”一下这人(笑点)。

  4.此时saajan和实习生交流,我们得知his wife died(揭示背景)。

  5.又一次送餐,saajan看表,表示期待lunck time,特意看了,这次没有字条。然后回条,评论饭菜说太辣了忍不住吃了香蕉,很多人午餐也就吃香蕉(暗示饥饿、贫困的现状,午餐的意义),镜头此时在两人两个地方来回剪接。

  6.第二天ila回复,讲自己和丈夫关系不好及auntie的故事(揭示背景),uncle卧床15年,每天看着头顶的电风扇,那似乎成为他吊着命的东西,电风扇停了心跳也就停了(细节)。结尾写道“what do we live for”。

  7.saajan回复,提了提自己的建议,认为改变带给婚姻新鲜元素。ila照做,穿了honeymoon的衣服,但丈夫却无动于衷。此时又一次出现saajan看对面合家团圆的场景。

  8.saajan上班堵车,司机说有个女的带着小女孩从最高的楼上跳下来。saajan担心是那个女人(悬念)。分发午餐盒的紧张,尘埃落定,释然的表情。午餐时间看纸条,实习生过来,突然ila的念白就打断了(笑点)。

  9.实习生Aslam Shaikh对saajan的轻视表示不满,说自己是孤儿(揭示背景,和之前善谈轻浮的形象对比,欲扬先抑)。

  10.在字条交流中他们谈起自杀女人的勇气。ila念白时镜头照应她的生活举动,说到那女人跳楼前摘下首饰,镜头是ila睡觉前摘下首饰。(观众自问是否某种暗示?)

  11.实习生跟saajan关系拉近,在他买烟时过来说所有同事都讨厌你据说是因为有次你见死不救没有救一只出车祸的猫,saajan淡定说他们说错了,我把一个人推进轮子下面他出了车祸我走开了。然后saajan走开,实习生惊恐:u gotta be careful.(全场大笑,笑点)

  12.实习生和saajan一起上班,在火车上用文件夹垫着切菜(伏笔),请他到家里吃饭,表示自己以前做过酒店大厨。说到talent has no value in this country。saajan说今晚有事,然后镜头拍他晚上的活动是看电视剧。(悬念:究竟是不善与人相处还是另有原因才不去的?)

  13.saajan和ila纸条交流,说昨晚在家看死去妻子爱看的电视。(猜到也许昨晚是妻子祭日)他说他看了全部,终于在最后“i knew what i was looking for”。他怀念的是当年妻子看电视,他在院子里做工,然后电视屏幕上面映出妻子的影子。他说“i wish i looked back then”(泪点)

  14.ila回条说自己哥哥吸烟得肺癌死了(揭示背景)。母亲来拜访ila,说儿子还在就还好了,要用钱给父亲买药(解释背景)。此处显示出ila的窘迫,不好跟感情破裂的丈夫要钱。

  15.小女孩的视角看母亲打开字条。saajan说昨天的奇遇,发现街上画画的人的画里有自己作为行人出现。(画者的镜头之前有出现,照应)saajan重游故地,而ila和女儿一起玩玩具,找回过去。

  16.ila通过丈夫衬衣的味道判断出丈夫外遇。字条中她说了这件事,也说想带女儿搬到Bruton去。回条就一句:what if i came to bruton with you。这次没有读出来。

  17.通过实习生之口说出sometimes wrong train takes you to the right station. saajan在家的孤独画面(frame within frame)

  18.实习生来跟saajan一起蹭午饭,坐下时煽情BGM停(笑点)。又一次没有读出字条内容。

  19.ila听saajan建议让auntie放一首歌。火车上小孩唱的跟ila在家听的是同一首。

  20.约见面,saajan立刻看表。boss问话,saajan替实习生的错误遮掩。揭示原来垫着切蔬菜的文件很重要。实习生再邀saajan吃饭,saajan赴约,和实习生的未婚妻一起。saajan说出了我有个女友,她的名字是ila。

  21.实习生在阳台上和saajan聊天,说自己女友是从家里逃出来和他在一起,但她父亲现在终于同意了,就要结婚。邀请他来婚礼当自己的“父亲”。说岳父送给自己一辆摩托,因为他要升职了(saajan要退休)。saajan说自己可能没那么快退呢,想延迟(暗示ila让他觉得自己年轻),实习生沉默,然后:那可千万别让我岳父知道呀。(笑点)

  22.saajan即将去ila的约会,紧张的整理,在一个dusty mirror前面看着自己。火车上面被让座(暗示别人觉得他老了)。火车的声音在下一幕场景里延续(暗示剧烈的心理震动),又跟boss表示想退休了。然后ila在咖啡馆等着他,落空,然后第二天给他送了空午餐盒。(悬念:为何没去?)

  23.揭示:saajan写字条说因为在浴室闻到了smell of old man,他祖父就在这个浴室。他说他去了,但看到她young and beautiful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太老了。

  24.实习生的婚礼。对比妻子家是大家族,实习生这边只有saajan。和实习生的告别戏,实习生说第一次和他坐火车还逃票了,后来买了通票。对话中揭示saajan要去nasik(暗示不是bruton,不和ila在一起了)。

  25.电话响,ila知道父亲去世了(她原本在洗衣服,起身接电话后镜头没动,空荡荡地拍着凳子和洗衣盆),到医院和母亲交谈。母亲说feel hungry。因为光给父亲做早餐了,自己还没吃。说,你看他死了,而我只是feel hungry。(泪点,揭示eat=love的某种symbolism)

  26.父亲的死显然让ila想到了什么,从送午餐的人那里要了saajan的地址,带着女儿去了只看到实习生。

  27.saajan在火车上和老人的对白,表示要退休,永远住在nasik,但老人的手抖,暗示saajan的后悔。实习生用摩托送ila和女儿回去,说抱歉。

  28.saajan回来了,小孩问他为什么他没有回答。第三次在阳台看对面的合家欢场景。

  29.ila又一次摘首饰(悬念,照应之前谈论自杀的女人)然后字条念白,她写了封信给nasik的saajan,说她变卖了首饰,要带女儿去bruton。又一次说wrong train takes u to the right station。两个人两个场景又是同一首歌。

  30.最后一个镜头saajan在火车上,不知是否去bruton了。应该是去找ila了。

  《午餐盒》影评(七):我们到底愿意为了心的温暖放弃多少

  终究,这样一部电影因为其结局被我归为一部罗曼蒂克的爱情片,不知是导演为了弥补通篇的沉闷而安排的惊喜,还是终于不忍心现实的残忍而安排的小清新。

  伊娜,和所有进入疲倦期家庭的主妇一样,面临周而复始的枯燥生活的茫然,和面临丈夫那颗毫无温度之心的无力感。对于生命品质的不息渴望,让聪明而漂亮的她决定孤注一掷,实施主妇策略: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男人的胃。

  费南迪斯,展现的是另外一种人生状态的无力感。任凭你一生如何严谨理智,谨慎行事,人品高尚,可是人到暮年,而且还孤身一人,即使有周全的计划,有克制情感的丰富经验,终归还是在直面现实的一瞬间,决堤了所有心的防线。

  现实的残忍,让我们的心变得坚硬,也变得麻木。面对生活的无力,让我们的心变得没有温度,也可以活者。

  被错送的午餐盒,成了一条线,联系了两颗一样在现实中无力而冰冷的心。我不知道是味蕾先苏醒,还是心先清醒。能肯定的是,不仅暖了胃,更重要的是暖了心。那怕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被忽视了和寂寞了太久的心开始苏醒。

  一张小字条,短短几句话,聊些什么,或不聊些什么,这样的小暧昧竟足以点亮生命的全部热情。从未见面的陌生人,也让我们燃起了不息的渴望。这样的心动,这样的不安,这样的温暖,我想如果你试过,也一定会沉醉吧。

  终于,现实的不堪,还是让理智严谨的费南迪斯犹豫了,放弃了。

  要感谢导演,终于不肯这样残忍的让亲爱的观影者们清醒在影片里,给了一个几乎可能的美好让人想象。

  然而,活在现实中无力的人们呀,你会愿意为了心的温暖放弃多少理智和冷静?

  《午餐盒》影评(八):午餐盒

  沉默而孤独的中年男人赛扬·费尔南德斯(伊尔凡·可汗 Irfan Khan 饰)妻子去世多年,工作也快到了退休之时。形单影只的赛扬上班下班吃饭回家,寂寞的时候就在阳台上抽烟,不发出一句响声;伊拉(妮拉特·考尔 Nimrat Kaur 饰),一个单纯简单的家庭主妇。她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了家庭中,把照顾女儿伺候丈夫视为自己的责任。她只希望她的丈夫能多看她一眼,多关注她一些。两个生活在孟买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男女,居然因为一次午餐错拿而有了交集,引起了共鸣。他们开始用传统而含蓄的书信进行往来,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在城市的两个角落里,一个阴差阳错的美丽错误,两个彼此陌生的男女,一段触不可及的感情缓缓开始。

  《午餐盒》影评(九):剧情流水账--严重剧透--不是影评--个人备忘

  女主送走上学的女儿,开始精心的准备着丈夫的午餐,楼上的阿姨不时叮嘱她要加什么佐料,加多少。

  女主每天都这样与楼上的阿姨隔空交流,阿姨不时从楼上垂下篮子送给她一些调料,她也通过篮子送去她帮阿姨购买的菜品。阿姨全片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午餐做好装进饭盒,由快递公司送往丈夫工作的单位。这种服务应该只有印度有吧。先由一个骑车的大爷挨家收取午餐盒,集中到一处后,经过火车汽车几次转运。最终由服务人员送到工作中的每个人手里。吃完后再由快递公司送回原处。

  男主工作的环境是一间敞开式的大办公室,一排排的桌椅像是教室的课桌,每个人桌上都摆放着厚厚的一沓文件。大家闷头工作,感觉是很单调沉闷的一份工作。

  他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35年,工作兢兢业业,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很少与同事交流。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公司招聘了新的员工给他带,但他似乎完全没有要好好带这个员工意思。

  这一天的午餐给男主带来了惊喜,非常好吃,他将食物吃个精光。因为新员工没有按他指定的时间到他办公桌这里,他整理好东西迅速离开办公室。男主的妻子十年前去世,男主每天回到家中只是面对空荡荡的屋子,看着对面楼一家开心的晚餐。

  快递公司送回来的饭盒是全空的,女主高兴的与楼上阿姨分享这个消息,阿姨很高兴的说这会是他们夫妻关系的转折,就是那句经常被说的话,”想要留住男人的心,先要留住他的胃“。

  丈夫快要下班,女主对着镜子精心打扮了自己,与丈夫交谈过程中,女主发现丈夫根本没有比往日更加热情。问起午餐,丈夫只说还好,花菜不错。女主意识到自己的饭盒没有送到丈夫手中。

  男主回家后跑去订餐的餐馆告诉对方自己一个月后退休,准备取消订餐,并大赞今天的午餐美味。餐馆人员一头雾水,花菜有这么好吃吗?那就天天给他做吧。

  女主向阿姨讨主意,阿姨让她写一封信放到午餐盒,告诉对方吃错了饭盒,并说就算今天饭盒送对了,送到丈夫手中也没关系,至少让他知道前一天是错了的。

  饭盒的错误一直没有被纠正,男主女主开始通过午餐盒信件往来,开始聊饭菜的口味,渐渐聊到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困惑。信件成了两个人单调生活中的一点亮色,女主似乎也不急于纠正这个错误。

  女主和丈夫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缓和,丈夫还是每天很忙,很少与女主交流,只是抱怨每天吃花菜吃得难受。男主建议女主和她的丈夫再要一个小孩,丈夫也毫无此意。

  新员工是个孤儿,这份工作对他很重要,他每天找男主,希望对方教他一些工作上的知识,男主一直敷衍,直到一天新员工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男主才让新员工去他办公桌拿一些文件自己去处理。

  一天下班,新员工追着男主聊天,问男主同事们之前说他曾经将一只挡路的猫踢到公交车下压死,然后自己扬长而去,是不是真的。男主说,不是猫,是一个盲人,因为挡路他就将他推到车底下。(这个挺好,对付无稽之谈,用一个更加离谱的版本,比直接解释否定更有效。)

  新员工与男主乘上同一辆列车,乘车期间,新员工用文件夹垫着切菜准备晚餐,说是这样准备好,到家就可以直接下厨。(这比较不靠谱。)他热情的邀请男主去他家做客,男主只是勉强答应着”好吧,下次。“

  男主上班堵车,据说是前边一个高楼有一个女子带着女儿跳楼,男主开始担心女主,直到午餐盒送到手中才松一口气。之后两人聊到这个事件,女主说她的弟弟当年就是自杀的,只因一次考试成绩不佳。

  午餐时,新员工带着香蕉苹果来到男主餐桌前,男主之前信中说过很多印度的上班族中午只以两个香蕉充当午餐,便宜易饱。

  男主邀请新员工分享他的午餐,美味的午餐让新员工大赞。两人也渐渐多了些沟通交流。之后新员工也不时拿着香蕉苹果跑来蹭饭。

  一次洗衣服时,女主发现丈夫有外遇,她开始想要面对。最终也只是选择暂时隐忍。

  女主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妈妈独自照顾,经济上极其困难,女主想要给妈妈一些帮助也被妈妈拒绝。(在印度这中观念比较强,女儿嫁人后毕竟是外家,并且女儿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要钱也需要找丈夫要)

  他和男主聊起那个对幸福指数关注超过对GDP关注的国家不丹,他们向往着那个国家。男主发出邀请,不如我们一起去不丹。一番纠结后两人决定在一个咖啡厅见面。

  见面的前一天,男主和新员工被老板叫到办公室,之前新员工做的账务完全错误,老板要求他尽快重新做过,新员工也因此将被开除。此时男主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老板虽有疑惑,最终也接收了他解释,暂时留用新员工。

  暂时逃过一劫的新员工非常感谢男主,男主训斥新员工工作不力,没心没肺的新员工只是再次热情的邀请男主去他家做客。

  男主来到新员工家,见到即将结婚的幸福的小夫妻。因为自己孤儿,新员工邀请男主作为他的亲朋参加他婚礼。

  见面的日子,男主精心打扮后前往公司。

  女主如约来到咖啡厅等候,但始终没有等到男主前来赴约。

  下一天,男主收到女主送来的空饭盒。他告诉女主没有赴约的原因,那天上班途中一个给他让座的青年和他在家中浴室中闻到的老人味道,让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他去了咖啡厅,但只是远远看着年轻的漂亮的女主,最终没有上前赴约。

  女主的父亲去世,女主赶去参加葬礼,妈妈伤感说她这时只是感觉饿,常年照顾病人已经无形中磨灭了他们之间的夫妻感情。她说丈夫去世前她每天都在担心,如果他离开了会怎样,但真正离开后她只是觉得饿了。

  男主参加了新员工的婚礼,祝福了这对新人。

  女主告诉送餐的老人她的饭盒被送错了地方,但是老人只是一再强调他们的系统不会出错,他们的系统是经过哈佛大学评估过的,不会出错,一通鸡同鸭讲,无果。

  女主找到了男主工作的办公室,此时男主已经离职。

  女主变卖了自己陪嫁的首饰,准备前往不丹生活,她最后给男主写了一封信,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送出这封信。

  男主本要去一个很多老人退休后都回去的一个城市生活,最终放弃。

  片尾男主与送餐公司的员工搭上同一辆列车。(这里也没完全看懂,是去找女主吗?)就算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吧。

  《午餐盒》影评(十):《美味情書》(The Lunchbox):用味覺帶動情感

  印度電影《美味情書》(The Luchbox)為印度新晉導演Ritesh Batra 的處女作,這一部電影特別在於它並不是寶萊塢電影的制式,沒有長篇幅,也沒有又唱又跳的歌舞形式。而是淡淡地交出了兩個不相識的都市人透過一個餐盒而連繫的故事。在城市的角落裡,我們都因生活而變得沒有希望、沒有情感,孤獨散落在四周。一個餐盒、一個錯誤、一段觸不到的感情、兩個陌生人開始日常的交談,名乎其實的「用味覺帶動情感」。

  在歐美國家有很多以美食為題材的電影,透過美食講述主人公的故事、利用美食結緣,又或者是利用美食作為媒介講述女性主義,但大多數都是傾向用美食談情說愛,愛到天昏地暗。比如《美味關係》(Reservation)就是講述一對情侶的結緣與競爭,真是愛你愛到入廚房。同樣,愛也有很多個面向,在已故導演Nora Ephron的作品《茱莉與茱莉亞-隔代廚神》(Julie and Julia)中,主人公的愛就放在美食主持身上,以美食作為生活的嘗試。

  而在《美味情書》裡的劇情離不開愛情,離不開孤獨,劇情看起來是相當普遍,就是一個誤會把兩個陌生人連繫在一起,把他們各自的孤獨細訴。不敢輕易武斷認同這是愛情,畢竟兩個人從未碰面,又如何講到餘生。有趣的是劇本雖然是普通,但片裡充滿濃濃的咖哩香,那種東方色彩既是貼近我們,且讓我們看到印度的風貌。

  擠迫的火車、疏離的家人、獨自的生活,其實說穿了就是我們都想下班、下課一回家就嘗到摰愛煮的東西。小時候有爸爸媽媽的照料,還淘氣地偏食。長大後,就想找一個伴侶共渡餘生,感受幸福的味道。即使對方煮得亂七八糟也會全盤接收。閒時你們會聊聊天,聊起什麼時候吃過什麼,還有那一些紀念日,搞了什麼新意思。有時會贊美對方,有時會挖苦對方。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用五官感受著對方的存在,看見對方、嗅到對方、聽見對方、觸到對方。感情不是絕對的長久,於是愛就崩裂。久而久之,會不再視對方為重要的人,久而久之連話也不談多一句,久而久之連那種本該是對方的氣味也不想擁有。

  這是一個男人與女人相識的故事,而餐盒是他們之間的媒人。就我們看來片中那種運送餐盒的方式是誇張一點的,為了讓心愛的男人吃得到午餐,速遞員到每家把餐盒收集,再經過火車運送到城裡的辦公室。這種方式大費周章,就我們看來為何辦公室沒有微波爐讓員工翻熱食物?這或者也實際反映了當地的情況,女主內,男主外。為了讓心愛的男人愛上自己,必要俘虜他的胃,他的早午晚。

  簡單的故事帶出濃厚的人情味,男人每天都把餐盒吃得乾淨,想起了他久違的妻子。而女人也感受到她很久未嘗過的尊重。故事就這麼發生,她的餐盒裡有著她的感情、她的投入,她只是一個婦孺,待在家裡照顧女兒是她的責任。她沒有什麼大理想,只是希望伴侶看她一眼。而男人的妻子已逝世,工作也快達退休之時,他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回家,而他也只是想有人關心他一下。都市故事何其的引起共鳴,吃一頓飯只是個小小的心願,他們開始天南地北的書寫,生活、感情都寄望在文字身上。是的,他們都很無聊,很傻,以為對方是靠岸,到底這是天注定還是天作弄?

  作為一個新導演的作品,故事寫得普通,類近一些歐美電影的格局,對於愛好文藝愛情片的觀眾來說是老土極了。但片中流露著小清新,乾淨的柏拉圖戀愛,讓我們明白看不見也是一種愛、單純也是一種愛、發情也是一種愛。即使不是愛情,也是友情的表現。電影裡交出了一個開放的結局,兩位人兄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就交給觀眾自行想像。而本片最主要是直叫人飽餐,黃咖哩、紅咖哩,印度料理的味道從銀幕直撲到坐位上,真正讓觀眾感到色.香.味。

  在電影中寫得比較優秀的是男女主角寫給對方的信,那種的黑色幽默讓人會心微笑,或者這稱不上是一部什麼驚世的作品,但在亞洲電影來說,讓我們看到印度電影也可以「不寶萊塢」,也可以走輕鬆、文藝的路線。本身也不比歐美的美食電影差,事實上美食的電影還有很多的表述,在2006年英國的一個印度籍的導演Pratibha Parmar就拍過一部圍繞咖哩、愛情與家庭的女同志電影《Nina's Heavenly Delights》(蓮娜的甜美生活)。不論是什麼性向的電影,都直叫我們從咖哩中發現愛,從咖哩中發現故事。

  至於《美味情書》也是一部有可看性的作品,片裡有印式幽默外也有對愛的迷茫,當中還是有一些價值值得我們參詳。比如說是待人接物的態度、自卑與自尊、其實都需要勇氣與大膽地向前走,要學懂接受而不是虛偽。幾位主人公也收放自如,做到沉實,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印度作品。

  文/Doroth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