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迫在眉梢》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迫在眉梢》观后感10篇

2022-03-21 09:47: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迫在眉梢》观后感10篇

  《迫在眉梢》是一部由尼克·卡萨维茨执导,丹泽尔·华盛顿 / Gabriela Oltean / 金伯莉·伊丽丝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家庭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迫在眉梢》观后感(一):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看到最后心里觉得非常难受,难受的原因是如果换做是你又有什么能力来支付这个医疗的价格,医生的说法没错,确实需要医疗资源支持,警长说的也没有错为了自己以后的选举之路更加通畅一点;行政主管作为开始就非常冷静的说出他们最好的选择,而且是现金支付,保险里没有这个条款支持他们做移植手术;这些综合条条框框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不曾有过的那种伤心袭上你的心头。

  作为有个正常人的标准来判断,事实是这样,生活里遭遇巨大的变故苛求能够得到帮助,就好似你现在站在上海的街头,大声的呼喊着为何房价这么高,为何住院看病这么贵,为何我不能够是上海户口,为何有地域歧视呢,为何呢,为何要背井离乡,为何同为生命你的价格和别人的价格差距之大,痛惜着好似生错地方一般的撕心裂肺。

  没错的,你没有听错,这就是现实,残酷和不残酷,不过每个人生下来看似很多选择,真实的环境里和被选择的剧情里你根本没有多少有价值的选择,没有最好,只有稍稍好一点的选择。

  还是经典的一句话,最后说一句,希望越来愈好起来。

  《迫在眉梢》观后感(二):Daniel --John Q

  This is the second film I watched played by Daniel .I love the expression in his eyes.he always stayed calm whatever he done or whatever he encountered.the other one is <Man On Fire>

  this film is to disclo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wen the poor and the Goverment Medical Insurance.

  This story possibly happened in our daily life,we try to find the help from the power of the justice,but we failed .we don`t know what to do .we wonder the social morality , we woner our faith.The father John Q meets this situation ,he acted as a bad guy actually he is a good guy .trying to take an anventure to save his son`s life. he won at last,with the help of God.

  In our country,the poor always meet the situation, but we can`t act as John Q.we don`t have his courage, we don`t have his Goverment.we just keep silent to accept the truth

  《迫在眉梢》观后感(三):如果不拼钱,哪我们拼什么? ——评《迫在眉梢》

  如果不拼钱,哪我们拼什么?

  ——评《迫在眉梢》

  “问题在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放缓。”

  政客们把人民当作傻瓜,他们想告诉人民,有些人的日子将要变得难过。不过,这并不是他们的责任,或者说,不应该让他们承担更大的责任。

  但是,现实马上就让约翰知道,这些愚弄人民的政客所说的经济问题离他的生活很近,因为,他自己就是政客口中所说的日子将要变得难过的“有些人”。约翰贷款买来的轿车被银行收回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用到美国穷人身上也是一样。早餐在迪尼的指责中开始,在沉默的拥抱中结束。房租、工作、轿车、兼职……一切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钱!

  他是个好工人,但他原来工作的工厂搬到了墨西哥,所以,他只能换一份比以前薪水低得多的工作。

  他是个好丈夫,他需要钱来养家,但他找不到兼职,因为,对方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他是个好父亲,但他的孩子迈克需要二十五万美元做心脏移植手术,可他没有那么多钱。

  穷人约翰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工人,好朋友,同时,还是一个信仰上帝的人。但这一切一切并不能真正地帮他解决问题——钱。

  卖完家具的他甚至都配不上被称为家徒四壁,因为他住的房子是租来的。他是十足的穷人。他的朋友也是穷人。

  能够想到的办法他都试过了,但时间不等人,穷人约翰已经无路可走了。

  医院不是应该救死扶伤的吗?为什么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穷人就该死吗?

  当只知道看钱的医生和富翁轻松地开着玩笑时,约翰已经忍无可忍了。他拿出一把枪,绑架了医生,以及几个患者。

  他是绑架人质的匪徒,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想挽救自己孩子生命的一个父亲。他并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虽然他很绝望、愤怒。拿着一把没有子弹的枪,他能杀谁呢?

  警察来了。

  选择谈判的副局长和选择击毙的局长有什么区别呢?当医院的财务总监同意把迈克列入名单后,副局长一脸佩服地认为对方的演技真好,是个缓和约翰情绪的好办法。无非是前者关心里面的人质,后者只关心自己的位子。至于约翰的问题——迈克的心脏移植手术——则根本没有人关心。

  不过如此。

  年轻人多是理想主义的,他们相信医生的誓约。所以,比起主任医生,年轻的医生坚持认为,医院不应该区别对待穷人和富人,把扶不起医疗费的穷人随便打发走是不对的。

  为什么政府不帮帮穷人?

  你看,一切的问题都是政府的错。

  但最终在解决迈克心脏的问题上,这部影片暴露了自己道德说教的虚伪。

  为了避免让约翰自杀,用自己的心脏救迈克,所以,一开始就让一个角色在影片开头出车祸,用她的心脏为迈克提供移植所需要的心脏。你看,她超车,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死不足惜,这种人的心脏拿来救命,难道不是废物利用吗?而且,她还是自愿捐献器官的。我们完全不需要像让约翰自杀那样,承担道德压力。

  一举两得暴露出来的虚伪。

  一个手术二十五万,一年三百个手术就是七千五百万,所以,医院赚的太多了。真的如此吗?

  医生要不要工资呢?要。没有高工资,有人愿意做医生吗?没有。医院要不要给人开工资?要不要缴税?要不要发展?要不要成本?……

  帐不是约翰这样算的。

  世界上存在暴利这种事情吗?

  世界上不存在暴利这种事情,如果存在,那只是因为很少有人进入这个领域。暴利的人提供了服务,暴利是他们应得的。

  救死扶伤当然是医院的职责,但救死扶伤不是免费的。医院要想运转下去,要想治病救人,就必须花钱,花大量的钱。但医院并不会屙金尿银,即便会,也会坐吃山空。治病救人收费,有什么错?

  年轻的医生抱怨的时候,主任医生不屑地闭嘴了,这是自然的。好的动机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年轻医生懂这个吗?恐怕不懂。

  让医院免费提供医疗服务,让政府买单,这恐怕是理想主义者们的好办法。但是,在为福利欢呼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穷人约翰的工厂为什么会被搬到墨西哥呢?

  政府并不创造财富,所以,政府为免费医疗服务买单的钱毫无疑问是用税收支付的。向谁征税?答案自然是富人;征多少?自然是越来越多。

  财富是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贫富差距大需要做的事让贫者富,而不是让富者贫。靠政府调节分配的结果最终必是:富者变贫,贫者愈贫。

  一切向钱的市场经济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真的如此吗?用钱来衡量就是不公平,那用什么来衡量?换句话说,一个社会拼钱不公平,那拼什么公平?拼爹?拼道德?拼权力?拼长相?拼年龄?拼出身?拼……

  如果不拼钱,哪我们拼什么?

  《迫在眉梢》观后感(四):父亲Q观后感

  第二遍看了。“要听你妈妈的话,别抽烟,我拜托你远离不好的东西,以后待你的女朋友要像公主一样,要每天对你妈妈说你爱她……”一位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救自己儿子的父亲。

  父亲Q,为了让儿子活下来,做了违反法律的事情——绑架了急诊室里的人。可他并无心伤害任何人,他只是希望他的儿子活下来。被封闭在急诊室里的人们,因为被绑架这种特殊的情况,看似是生死之间了,人们都有些豁出去的样子了。最先爆发的是假金发美女,还击打了她的男友,后来,医生,同意用父亲Q的心脏救儿子(尽管当时旁边的小医生一再劝说,不值得他这样做,医生执照要调销,会被告云云),医生依然坚定不移。似乎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人的很多东西才被激发出来。比如半途送进来的枪伤病人,心外科医生说不会处理的,在父亲Q的压迫下“你是医生,你怎么能不会治呢”,最终救活下来。

  急诊室的人们讨论医疗保险的狗血,骂医生认钱不认人,体制把如此善良的人逼成这样。狗血的制度。

  同时,急诊室外,两个警察的争执。可以看出,拉选票的那个为了结果可以不顾一切,不问原因。而真正在做事情的那个,默默无闻,了解事情真相,进行沟通,以减少损伤。作为警察,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吗?

  一直相信这句恶俗却有理的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父亲Q.只是希望儿子可以活着。生为人,最基本的权利罢了。而急诊室外面,警察的选票,标准的微笑,记者的奖章,整齐的发型……那是一个真实的现实社会。

  而里面的人,待生产的孕妇,带着孩子的母亲,绾绔子弟和他的女朋友……无一不被父亲Q所感动。

  这样的不放弃,有了最后的奇迹——儿子有了捐赠心脏,活了下来。想起电影开始的歌剧与长长的公路。生活美好,阳光依旧。

  《迫在眉梢》观后感(五):Everything is so much easier with money - What John Q said to his son

  You always listen to your mother You understand? Do what she tells you to. She’s your best friend You tell her you love her everyday. Now you’re too young for girls right now. But there’s going to com a time. And when it does. You treat them like princesses ‘Cause that’s what they are. When you say you’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you do it. Because your word is your bond Son, and that’s all you have. And money…you make money whenever you get the chance. Even if you got to sell out once in a while. You make as much money as you can. Don’t be stupid like your father. Everything is so much easier with money, son. Don’t smoke. Be kind to people. If somebody chooses you, you know we talked about this, you stand up. You be a man. And stay away from the bad things, son. Don’t get caught up in the bad things. So many great things are there for you. I'll never leave you. I’m always with you right there. I love you, son.

  《迫在眉梢》观后感(六):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看《John Q》

  有一种莫名的震撼,卧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再做任何事情。

  我的一切感觉,这一刻与电影本身的情节无关。美国的狗屁医疗保险制度,穷人没钱看病等死,医院总监趋利,警察局长求权,电台记者功利,百姓支持劫犯,最后皆大欢喜。这些都没有让我有太多的感觉,因为这一切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美国使然,各处都一样,人性如此。

  感动我的是与此同时的回忆和联想。是对爸爸妈妈突然的感激和眷恋,是对一年多的经历的辛酸的感触,是对为我辛劳了一生,而今却身缠疾病的父母的牵挂。。。。。。

  曾经的那段时间里,最怕发生的事情不是未来有多长,也不是要受多少苦,遭多少罪。最怕发生的是在我不在的时候,突然的亲人的离别。我感觉心理的失落,是因为已经养成了的被爸爸教训和妈妈宠爱的习惯,而这些没有了;是希望每天陪着他们,让他们开开心心,不让他们再为我担心,这些也成了奢望。

  很多次,我对别人说:"我爸妈身体不好,我不在乎我受的是不是冤屈,我只怕我不能送他们。''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回家了,不见了爸爸,不见了妈妈,会是怎样的心痛,我懂得了他们才是我的一切。平时,用惯了忙的借口,一周只回去一次,平时就是电话,仿佛做了努力,慰藉了老人。但在那个环境下我才知道,我有多想他们,他们又是多么需要我。我听到了关于他们的所有的反映,我知道在那个京城的南面,有一个家庭一直在为我哭泣,有一双老人一直在惦念担忧,有一把椅子一直在为我留着,有一顿年夜饭,一直都在等我回来。

  我回家了,进门前我努力的告诉自己要开心,要快乐,要活泼,要让情绪高涨从而抵抗住悲伤和眼泪。但当门打开时,爸爸妈妈在门口的那一瞬间,他们的眼泪和我的眼泪已经一起流成行。我抱着他们,他们抱着我,那一瞬间,我才知道原来爸爸的拥抱是这样的有力,妈妈的怀抱还是那样的温暖。

  就在那时,我仿佛彻底的理解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它毫无掩饰,毫不功利,一点点的自私都没有,就是绝对的付出。爸爸在这个期间做的大手术;妈妈也住了很长的医院,可他们什么都没有告诉我,让我安安心心的写着祝福的信,思念但不忧虑的眺望着。

  一直没有说过这些,我很怕回忆起那种心境。而今天的电影,今天的主角John Q,让我直白的面对着伟大的父爱。一点都不娇揉造作,一点都不遮掩的摆在了面前。

  我记得他说的,我看着他做的,我体会他的内心,我也感动于这个世界造物的神奇,让我们有如此天生不需修炼的爱。

  起来了,我要去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问问他们,今天好么;告诉他们,明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我爱你们!

  《迫在眉梢》观后感(七):关于父母的爱

  片超级感人,我室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插进去的,一个父亲为了需要换心的儿子,劫持了医院,要求得到一颗心脏,因为他的保险不足以支付他儿子换新手术的钱。剧情老实说很老掉牙~但是就是这样的剧情看的我眼泪哗哗的。他朋友所我与你同在,take care的时候很感动,他交代遗言和他的boby说:离坏的东西远点,拜托。好多的时候都很感动。

  看完这个片我有很强烈的感觉:我死后我一定要成为自愿器官捐献的一员。人死后不过尘归尘,土归土。但是也许你的器官能帮助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获得新生,对于我而言我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虽然我的无神论者观并不是那么的完整。但是对于人死后的那些殡葬什么的也确实讨厌~,人死了敲锣打鼓的送葬花很多钱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那我就永远的在你的胸室的左边。

  我想作为子女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走不出父母的爱。那些无私的人类传承的爱~

  《迫在眉梢》观后感(八):一部血气方刚的片

  这是个剧情有那么点的扯的片子。我的意思是有点儿太夸张,不过艺术的表达本就夸张于实体,但我觉得剧情还是有点扯┑( ̄Д  ̄)┍。结局也是在主角准备开枪自杀献出自己心脏给儿子的那一刹那,合适的捐献者献上自己的脏器,难不成免俗。所有人的人质,劈腿男和被家暴的女友,断手指的黑人哥们儿,要生产的孕妇,被劫持的医生最后都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同情且支持他们的男主角。可以煽情,但别圣母。最后被判有罪陪审团们还嗤之以鼻地发出鄙夷的嘘声。

  但通过一个生活底层的黑人家庭的儿子需要高额医疗费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引出医疗、司法、保险等等体系的问题,浮夸愚钝的警察局头头,自以为是,一出场闪光灯各种自HI,和大家击掌欢呼;代表高层阶级的手握生杀大权的白人女性麻木不仁,与警察互相合作骗取黑人家庭信任;工厂效益不好拉出保险和医疗体系之间的黑幕;媒体为了报道占满噱头的独家不惜窃取警方监控,等等等等,像连锁反应一样,引爆这件事的始末。

  可我真没什么立场来评判这件事情,原因自不待言,至少这种类似事件在国内就像腌缸里的泡菜,用一个土黄色的瓷碗扣着,外延浇上一圈水,隔绝了空气,里面发酵致死,外面依然风平浪静。纸牌屋第四季总统需要肝源也排在受捐者的第三位,狗哥另寻僻径那是后话。

  但我也在想一个问题,美国反黑人歧视,心里的鄙夷无权控制,但行为上要约束很多,比如枪机案死的是黑人和白人,事情延伸的倾向就会有点儿暧昧的变化,这本身是否就意味着大家在心中就接受了黑人和白人的不平等设定呢,就像黑人已经把自己摆在了弱者的位置所以敏感、激动、自我高潮,而有心之人利用这个宣传造势。为什么影片主角是黑人群体,白人没有这种苦难吗?为什么代表利益阶层的就是白——-不过最后大家都一起净化心灵洗白白了。 对于黑人——·里面一定不乏有佼佼者和优秀者——但这个群体,包括在我们广州的不少数,让人真的不太能爱起来。叙利亚难民投奔欧洲的怀抱还反咬本地人一口呢。导演是不是利用人们模棱两可、暧昧不明的态度,心照不宣的给每个阶层填上投机取巧的颜色。当然你可以说我心理阴暗。

  这是西班牙外教在补课时放给我们的片,中午六个人去东北菜馆满足的果腹一顿回来的路上还在讨论这部电影。女生觉得很感人,有位男生觉得so boring。其后谈到了美帝有多好,一位男同学说,哪儿好哪儿不好,都是相对的,我们国家也有些便利是国外享受不到的。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能踏足校园,犯事儿还能通过“关系”使损失降到最低,这种中国特色虽说出来有点小人得志的味道,但是确实是享受到了“便利”。记得知乎列举了很多中国式的便利,结果发现这些便利一大半都是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得的,可你我都是利益既得者,也只能中庸地过了。虽然对于我亲爱的祖国有万千“话语”要表达,可我怕河蟹,小龙虾的味道倒是不错哈。

  总结,这是部血气方刚的片子,就像CF里爆头拿ACE然后特别干脆的一声“DOUBLE KILL”;就像大热天满身黏糊着湿汗冲个凉水澡,蹲在沙发上用金属调羹挖出冰西瓜正中的一个半圆,在齿舌中爆开的甜美汁水,然后口中发出路飞似的语调,这才叫生活呀~。好了,我现在其实在脑补,此刻蹲坐在寝室的硬木板凳上敲着字,不过武汉刚下过雨,又吃了最爱的锅包肉和地三鲜,还是舒服多了。

  《迫在眉梢》观后感(九):同孩子说再见吧,这样也许更好

  情节固然感人,但在看完影片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最后是谁支付了那25W手术费呢?没错,是政府.媒体们只管榨有价值的新闻就OK,群众只管表示愤慨和游(和谐)行就可以,但是政府呢,要背负骂名,又要为一个绑架犯埋单.儿子的生命固然重要,但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的规律不是吗,坦然接受儿子的死,花点时间陪陪他,同他说see you later也许是个不赖的选择。如果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穷人都绑架起身边无辜的人,向政府要挟自己的家人得到与富人相同的医疗保障,到时政府有能力答应吗? 社会原有的平衡会四分五裂.这就是后果.

  因此,我觉得影片中的johnQ是一个很糟糕的榜样,他很不负责任的挑起了社会中穷人们的欲望,他们向来都是最不稳定的因素,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是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只能庆幸故事只发生在电影里,如果搬到现实中的美国,甚至说搬到天朝,该是多么可怕.

  也许你的亲人在你看来是不可失去的,他们死去的假设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但比起莽撞的报复行为,在亲情与善恶之间作出正确的取舍,也许更有价值.

  《迫在眉梢》观后感(十):一场较量

  仁慈和冷酷的较量 爱和困境的较量穷人和社会的较量

  ——阅读《迫在眉梢》

  当爱遭遇了困境,会怎样?

  爱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但穷人遭遇了社会的不公,会怎样?

  粉身碎骨的抗争,在所不惜。

  约翰,一个奉公执法的好公民,一个勤恳善良的好父亲。

  他有一个妻子,有一个9岁的儿子迈克。

  他本该平平静静的过完这一生,但是生活没有给他这种好待遇。

  他的工厂减产了,经济危机来了,银行没收了他妻子的汽车。妻子生气指责,夫妻感情摇摇欲坠。

  到了这份上,生活还是没有放过他。

  他9岁的儿子突然晕倒在橄榄球赛场上。

  医院告诉他,儿子先天性心脏有问题,要动手术换一颗新的心脏,费用是250000,对于濒临失业的他,对于刚在杂货店上班几个月的妻子,对于只有不到一千元存款的他和她,一切该怎样去承受。

  医院高层领导很快了解了约翰的经济情况和保险情况,芮甚至劝约翰放弃治疗,和孩子静静地告别,让孩子快乐离开人世,让上帝接管他。

  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办?

  约翰问透纳医生。

  毫无疑问,做手术。

  芮告诉约翰,要先交3万块钱预定手术。

  妻子在医院照顾孩子,他去想办法。do somthing,必须做点什么。

  约翰开始做一切他能做的事。

  他去求各种各样的人,保险公司,记者,政府人员,但是却换不来帮助。

  于此同时,儿子迈克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换心脏,就要死掉了。

  迈克还能做什么,朋友资助了,卖了家具,卖了电视机,卖了钻戒,卖了小货车,但是钱还没有筹到。

  直到妻子愤怒的打电话来说医院让孩子出院,指责他应该做点什么时,他的最后一线希望都没有了。

  医院里,医生说他已经尽力了,记者让他去找自己的老板,政府官员事不关己,无关痛痒。

  这就是穷人的遭遇。穷人在这个社会上又能怎样?

  默默地等待折磨与死亡吧!

  没有钱,只有爱又能怎样,你有爱,别人只有冷酷!

  约翰,这个父亲,这个穷人,只有付出自己的性命来拯救儿子。宁愿让儿子来给自己送葬,也不能自己给儿子送葬。

  在最后确定透纳医生不帮自己时,约翰掏出一支手枪,劫持了透纳和一群病人,锁住了医院的大门。他要让警察答应他的条件,让他的儿子上手术名单。

  约翰并没有为难人质,相反,他的做法得到了众人质的理解,让大家也看清了这个社会医疗制度的黑暗和不完善。

  医院外面是层层的警察,是急着立功的正局长,是围观的市民,是约翰的朋友,是冷酷的芮。朋友是把这样的一位好人逼到犯罪道路上是社会的无耻。

  医院里是一群抨击医疗制度的人质。反而显得温情脉脉。

  急于立功的正局派出了狙击手。

  现实当然会是约翰被击毙,局长顺利升迁。但是电影给了我们理想,约翰没有死,只是肩膀中枪。这中枪让他痛悟,警察不会帮自己的。

  他提出了最后的要求,让儿子进了自己这边,他要自杀,要把自己的心脏换给儿子。

  记者为了大奖,不是为了爱,把画面截到了全国新闻联播。全国人都听见了约翰和儿子迈克的临别遗言。

  “你要听你妈妈的话,你明白吗?照她的话去做,她是你最要好的朋友,每天都要告诉她你爱她。你现在交女朋友还太早,但时候总是会到的,你要像公主般对待她,因为她就是公主,当你要说什么……当你说要做什么时,一定要做。因为你是言出必行的人,你一定要这样。还要有钱,有机会就要赚钱,要是你必须偶尔昧着良心,你也要设法赚钱,别跟你爸一样笨,有钱会让人过得更顺利。别抽烟,对人要友善,要是有人杠上你,你要面对他,要像个男人,别靠近不好的东西,拜托!别跟坏的东西沾上边,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我永远与你同在!我爱你!”

  芮冷酷坚硬的心开始松软,透纳也答应做手术,哪怕要坐牢。

  同时芮还发了一个传真,给迈克找配型的心脏。

  当然约翰不知道,他泪流满面的告别完后,他躺在手术台上,浑身发抖的扣动了扳机,幸好,子弹没有出膛,原来保险栓没有打开。门外,妻子打电话给约翰想告诉他心脏已经来了,但是约翰误以为妻子要劝他不要自杀。

  一双双同情的观望着。

  妻子当机立断冲进大楼。

  结局就是迈克的手术成功,而约翰只判了轻刑。

  爸爸,你是我的英雄。

  最终仁慈战胜了冷酷,爱战胜了困境。

  这个结局当然过于完美,但是我喜欢。

  正因为现实中仁慈往往败给冷酷,穷人往往败给社会,爱在困境面前显得弱小而荒诞,我才喜欢这样的结局。

  这永远只是理想。

  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结局的理想更衬托出现实的黑暗。我们都明白自己要面对什么。

  我这个穷人要做的只是,爱我的丈夫,爱我的孩子,爱我的父母亲,珍惜自己生命里的每一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